2016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老朋 文档编号:9419858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5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16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docx(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目次ii1 总则12 术语23 站址选择44 交流系统基本条件及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54.1 交流系统基本条件54.2 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55 换流站电气设计85.1 电气主接线85.2 换流站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105.3 污秽水平及直流外绝缘设计115.4 主要设备选择115.5 站用电系统135.6 电气设备布置136 控制和保护156.1 一般规定156.2 监控系统156.3 直流控制156.4 直流系统保护166.5 交流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166.6 辅助二次系统176.7 二次设备布置187 调度自动化及通信197.1 调度自动化197.2

2、通信设计198土建218.1站区规划及总布置218.2建筑238.3结构289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319.1采暖319.2通风319.3空气调节3210水工3410.1 给水系统3410.2 排水系统3410.3 阀冷却系统3411消防3611.1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3611.2 灭火系统3612 噪声控制和节能3712.1 噪声控制3712.2节能37附录 A 交流系统谐波干扰指标38附录 B直流线路等效干扰电流计算40本规范用词说明42引用标准名录43条文说明45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Site selection for convert

3、er station44 Basic conditions of AC system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DC transmission system54.1 Basic conditions of AC system54.2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DC transmission system.55 Electrical design85.1 Main circuit of converter station85.2 Over voltage protection,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4、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of converter station105.3 Design for external insulation of equipment in converter station115.4 Selection of the major equipment115.5 Auxiliary power system135.6 Layout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converter station136 Control and protection design156.1 General pro

5、visions156.2 Computer monitoring system156.3 DC control system156.4 DC protection system166.5 AC protection system166.6 Auxiliary system176.7 Layout of control and protection equipment in converter station187 Dispatching automation and communication197.1 Dispatching automation197.2 Communication198

6、Construction218.1 General plane layout and vertical arrangement218.2 Construction238.3 Structures289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319.1 Heating system319.2 Ventilation system319.3 Air conditioning system3210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3410.1 Water supply system3410.2 Water dr

7、ainage system3410.3 Valve cooling system3411 Fire detection and fire suppression system3611.1 Fire detection system3611.2 Fire suppression system3612 Noise control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measures3712.1 Noise Control measures3712.2 Energy conservation measures37Appendix A Definitions of AC harmonic

8、disturbance index38Appendix BEquivalent interference current calculation of DC transmission line40Term explanation42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3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451 总则1.0.1 为规范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使换流站的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达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每极一个 12 脉动阀组接线的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和背靠背换流站工

9、程的设计。1.0.3 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采用具备应用条件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1.0.4 高压直流换流站的设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满足劳动安全要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1.0.5 高压直流换流站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32 术语2.0.1 换流器converter换流站中用以实现交、直流电能相互转换的设备,也称换流阀组。通常由换流阀连接成一定的回路进行换流。换流器采用一个或者多个三相桥式换流电路(也称为 6 脉动换流器或6 脉动换流阀组)串联或并联构成。两个相差 30的 6

10、脉动换流器串联可构成一个 12 脉动换流器,或称 12 脉动换流阀组。改变换流阀的触发相位,换流器既可运行于整流状态,也可运行于逆变状态,其中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的称为整流器,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称为逆变器。整流器与逆变器设备基本相同,统称为换流器。本规范中出现的“阀组”如无特殊说明则专指 12 脉动换流阀组。2.0.2 换流阀converter valve直流输电系统中为实现换流所用的三相桥式换流器中作为基本单元设备的桥臂,又称单阀。现代直流输电采用的半导体换流阀是半导体电力电子元件串(并)联组成的桥臂主电路及其合装在同一个箱体中的相应辅助部分的总称。2.0.3 二重阀double val

11、ve unit对于一个 12 脉动阀组接线,12 脉动阀组由 2 个 6 脉动阀组串联组成,一个 6 脉动阀组每相又由 2 个换流阀臂构成,结构上每相 2 个阀臂紧密连接在一起组成的阀塔称为二重阀。2.0.4 四重阀quadruple valve unit对于一个 12 脉动阀组接线,12 脉动阀组由 2 个 6 脉动阀组串联组成,一个 6 脉动阀组每相又由 2 个换流阀臂构成,结构上每相 4 个阀臂紧密连接在一起组成的阀塔称为四重阀。2.0.6阀厅valve hall安装换流阀的建筑物。它是换流站中的主要建筑物。换流站阀厅布置一般以 12 脉动换流器单元为单位,一个阀厅布置一个换流器单元的换

12、流桥和相关设备。2.0.8 运行控制模式operational control mode为使换流站运行参数保持在预期的值而对换流器单元、极或换流站采取的控制模式。2.0.9 附加控制模式additional control mode为有助于与换流站相连的交流系统运行参数保持在预期的值而对换流器单元、极或换流站采取的控制模式。2.0.10 主导站/从控站master station/slave station两端直流输电系统的一个换流站被定义为主导站,与主导站相对的另一个换流站被定义为从控站。主导站的控制系统接收调度或站内运行人员下达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指令通过直流远动系统传送至从控站。,通常选择

13、整流站为主导站。主导站从控站可以在直流远动系统完好条件下进行转换。2.0.11 直流远动系统telecontrol system用于对必须在两端换流站之间交换的直流系统控制信号、保护信号、运行信号和监视信号进行信号传输和数据处理的系统。2.0.12 极控制pole control用于换流站一个极的控制、监视的设备,通常情况包括控制系统主机、IO 单元以及现场总线等。2.0.13 背靠背换流单元back to back converter unit背靠背换流站站内实现交流-直流-交流两次换流转换的设备连接组成的基本单元。由整流和逆变两侧换流器及与其配套的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保护和开关设备以及

14、其它必要的辅助设备等连接所构成。3站址选择3.0.1 站址选择除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220kV750kV 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 有关站址选择的规定外,还应结合高压直流换流站的工艺特点,根据电力系统规划、城乡规划、污秽情况、水源、交通运输、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和接地极极址等多种因素的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3.0.2 站址选择应满足换流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整流站宜靠近电源中心,逆变站宜靠近负荷中心。当同一地区有多个换流站时,站址选择应分析各换流站之间的电气距离、共用接地极及外力破坏等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影响。3.0.3 站址应避开各类严重污染源。当完全避开严重污染源有

15、困难时,换流站应处于严重污染源的主导风向上风侧,并应对污染源的影响进行评估。3.0.4 站址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的规定。3.0.5 站址应与邻近设施、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站址距飞机场、导航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设施、通信设施以及易燃易爆设施等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0.6 换流阀采用循环水外冷却方式时,站址附近应有可靠水源,其水量及水质应满足换流站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及生活用水要求。供水水源应避免或减少与其他用水发生矛盾,当采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不应低于 97%,并应保证水质的稳定性。3.0.

16、7 站址位于常年气温较低、水资源匮乏地区时,宜结合相关专业的要求,选择气候条件和全年主导风向适宜采用空气冷却设备的站址,为换流阀冷却方式采用空冷设备创造条件。3.0.8 站址宜选择在货运铁路、等级公路和可通航河流等交通线路附近,交通运输条件应满足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等大件设备的运输要求。4 交流系统基本条件及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4.1 交流系统基本条件4.1.1 交流系统基本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 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变化范围;2 换流站交流侧短路电流水平;3 负序工频电压及背景谐波电压;4 故障清除时间及单相重合闸时序。4.1.2 直流输电系统研究所需的等值交流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1

17、 用于 AC/DC 仿真模拟研究的等值系统;2 用于 AC/DC 系统电磁暂态特性研究的等值系统;3 用于无功投切和工频过电压研究的等值系统;4 用于交流滤波器性能计算的等值阻抗。4.2 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4.2.1 直流输电系统的额定参数应包括额定功率、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4.2.2 直流输电系统的过负荷能力应包括连续过负荷能力、短时(2 小时)过负荷能力和暂态过负荷能力。4.2.3 直流输电系统允许的最小直流电流不宜大于额定电流的 10%。4.2.4 在不额外增加无功补偿容量的前提下,直流输电系统任一极都应具备降低直流电压运行的能力。降压运行的电压值宜为额定电压的 7080。4.2.5

18、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倒送能力应根据系统要求确定。背靠背换流站应同时具备功率正送和功率倒送的能力。4.2.6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应具备下列基本运行方式:1) 双极运行方式;2) 单极大地返回运行方式;3) 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4.2.7 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整流站宜充分利用交流系统提供无功的能力,不足部分应在站内安装无功补偿设备; 逆变站的无功功率宜就地平衡。当直流小负荷运行方式因投入交流滤波器引起容性无功过剩时,可利用交流系统的无功吸收能力;2 无功补偿设备应根据换流站接入的交流系统的强弱,选择采用并联电容器、静止补偿器和同步调相机。当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设

19、备时,应与交流滤波器统一设计;3 无功补偿设备宜分成若干个小组,且分组中应至少有一小组是备用;4 无功补偿设备分组容量除应满足无功平衡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 投切单组无功补偿设备引起的稳态交流母线电压变化率应在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且不应导致换流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动作;2) 任一组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不应改变直流控制模式或直流输送功率,不应引起换相失败,不应引起邻近的同步电机自励磁。5 无功补偿设备的额定无功容量宜按交流系统的长期运行电压计算。4.2.8 直流输电系统不应与邻近的发电机产生次同步谐振。4.2.9 交流系统谐波干扰指标及滤波应符合下列要求:1 换流站交流母线上谐波干扰

20、指标可采用单次谐波的畸变率、总有效谐波畸变率和电话谐波波形系数来表征。交流系统谐波干扰指标定义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谐波次数应计算到 50 次。对 220kV 及以上的交流系统,用于滤波设计的谐波干扰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 单次谐波的畸变率, 奇次不宜大于 1.0%(其中 3 次和 5 次可不大于 1.25%),偶次不宜大于 0.5%;2) 总有效谐波畸变率不宜大于 1.75%;3) 电话谐波波形系数不宜大于 1.0%。2 交流滤波器的配置应根据换流站产生的谐波和交流系统的背景谐波以及谐波干扰指标确定。4.2.10 直流系统谐波干扰指标及滤波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直流系统谐波干扰指标可

21、采用直流线路等效干扰电流来表征。直流线路等效干扰电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B 的规定,谐波次数应计算到 50 次;2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宜在换流站的直流侧配置直流滤波器。直流系统谐波干扰指标及直流滤波器的配置应根据直流线路沿线通信线路的实际情况和通信干扰杂音电动势的标准确定;3 当直流系统中存在非特征谐波的激励源和谐振点时,应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4.2.11 换流站产生的电力线载波干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单边带电力线载波系统设计导则GB/T 14430 的规定。4.2.12 换流站损耗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压直流换流站损耗的确定GB/T 20989的规定。4.2.13 换流站的可听噪声

22、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压直流换流站的可听噪声GB/T 22075的规定。4.2.14 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的设计目标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1) 强迫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 0.5%;2) 计划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 1.0%;3) 单极强迫停运次数不宜大于 5 次/极年;4) 双极强迫停运次数不宜大于 0.1 次/年。2 背靠背换流站1) 强迫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 0.5%;2) 计划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 1.0%;3) 背靠背换流单元强迫停运次数不宜大于 6 次/年。4.2.15 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和暂态性能应根据系统研究确定。5 换流站电气设计5.1 电气主接线5.1.1 换流

23、站的电气主接线应根据换流站的接入系统要求及建设规模确定。换流站电气主接线的设计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电气主接线应包括换流器单元接线、交/直流开关场接线、交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接线以及站用电接线。2 背靠背换流站的电气主接线应包括背靠背换流单元接线、交流开关场接线、交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接线以及站用电接线。5.1.2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和背靠背换流站的换流器应采用 12 脉动阀组接线。5.1.3 换流器单元的接线应根据晶闸管的额定参数、换流变压器的制造水平及运输条件确定。换流器单元宜采用如下两种接线方式:1) 三台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与一个三相桥式 6

24、脉动整流电路联接形成 6 脉动换流器单元,两个 6 脉动换流器单元串联构成一个 12 脉动换流器单元的接线方式;2) 三台单相三绕组换流变压器与一个三相桥式 12 脉动整流电路联接形成 12 脉动换流器单元的接线方式。5.1.4 交/直流开关场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 交流开关场接线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220kV750kV 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 的规定;2 直流开关场接线应按极组成,极与极之间应相对独立。接线中应包括平波电抗器、直流滤波器、中性母线和直流极线等;3 直流开关场接线应具有下列功能:(1) 直流开关场接线应满足双极、单极大地返回、单极金属回线等基本运行方式;(2)

25、换流站内任一极检修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3) 直流线路任一极检修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4) 在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下,检修直流系统一端或两端接地极及其引线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5) 在双极运行方式下,检修直流系统一端或两端接地极及其引线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6) 双极中的任一极运行时,大地返回方式与金属回线方式之间的转换,不应中断直流功率输送,且不宜降低直流输送功率;(7) 故障极的切除和检修不应影响健全极的功率输送。4 平波电抗器宜串接在每极直流极母线上,也可分置串接在每极直流极母线和中性母线上。5.1.5 交流滤波器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 交流滤波器接线除应满足

26、直流系统要求外,还应满足交流系统接线,以及交直流系统对交流滤波器投切的要求;2 交流滤波器宜采用大组的方式接入换流器单元所联接的交流母线;3 交流滤波器的高压电容器前应设接地开关。5.1.6 站用电系统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 站用电源宜按三回相对独立电源设置,且至少有一回应从站内交流系统引接;2 站用电系统宜采用两级电压。高压站用电系统宜采用 10kV 电压,低压站用电系统宜采用 380/220V 电压;3 高压站用电系统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全站宜设置两段工作母线和一段专用备用母线,每段母线均应由独立的电源供电,工作母线和备用母线之间应设置分段开关;4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低压站用电

27、系统宜按极设置;背靠背换流站的低压站用电系统宜按背靠背换流单元设置。每个极或背靠背换流单元的低压站用电系统宜采用单母线单分段接线,两段工作母线应分别由不同的高压站用工作母线供电,两段母线之间应设置分段开关。5.1.7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典型接线示例见图 5.1.7。图 5.1.7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典型接线示例5.1.8 背靠背换流站的典型接线示例见图 5.1.8。图 5.1.8 背靠背换流站典型接线示例5.2 换流站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5.2.1 换流站过电压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缘配合第 2 部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GB/T 311.2 和绝缘配

28、合 第 3 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GB/T311.3 以及现行电力行业标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导则DL/T 605 和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 的规定。换流站的直击雷防护与接地设计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 和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 的规定。5.2.2 换流站过电压保护和避雷器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交流侧产生的过电压应由交流侧的避雷器加以限制;2 直流侧产生的过电压应由直流侧的避雷器加以限制;3 换流站的重要设备应由其邻近的避雷器保护;4 换流变压器的阀侧绕组可由保护其他设备的避雷器联合保护;5

29、避雷器的配置可采用多柱并联结构的避雷器,也可采用多支避雷器并联分散布置的方式;6 直流侧中性母线应装设冲击电容器。5.2.3 其它过电压保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 晶闸管应配备保护性触发功能;2 换流变压器交流侧断路器应装设合闸电阻或选相合闸装置;3 交流滤波器和电容器小组断路器应装设合闸电阻或选相合闸装置。大组断路器可装设分闸电阻。5.2.4 直流甩负荷、接地故障清除和“孤岛”运行产生的过电压应专题研究。5.2.5 换流站绝缘配合应符合下列要求:1 换流站设备额定耐受电压应采用绝缘配合的确定性法确定;2 避雷器直接保护的设备可采用表 5.2.5 所列出的设备额定操作耐受电压、雷电耐受电压和陡

30、波前耐受电压与避雷器保护水平的裕度系数。表 5.2.5额定耐受电压与避雷器保护水平的最小裕度系数设备类型裕度系数操作雷电陡波交流开关场(包括母线及户外绝缘和其他常规设备)1.201.251.25交流滤波器元件1.151.251.25换流变(油绝缘设备) 网 侧阀 侧1.201.151.251.201.251.25换流阀1.151.151.20直流阀厅设备1.151.151.25直流开关场设备(户外)包括直流滤波器和平波电抗器1.151.201.255.2.6 对直流场和交流滤波器区域的直击雷防护应采用电气几何法进行校核。5.3 污秽水平及直流外绝缘设计5.3.1 换流站交流侧设备外绝缘爬电比距

31、应根据污区分布图确定的站址污秽等级,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 1 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 26218.1 和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 2 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GB/T 26218.2 以及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 3 部分: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GB/T 26218.3 中的相关规定确定。5.3.2 换流站直流侧设备外绝缘爬电比距应根据站址污秽水平预测的研究结果确定。5.3.3 换流站直流侧设备外绝缘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直流侧设备的爬电比距应根据换流站的污秽水平以及直流绝缘子和套管的耐污特

32、性选择,还应计及直径大小对爬电距离的影响;2 直流侧设备的外绝缘应根据污秽特征选择合适的伞型结构;3直流侧设备干闪距离应通过研究确定;4高海拔地区换流站的外绝缘设计应根据海拔对外绝缘闪络特性的影响,进行高海拔修正。5.4 主要设备选择5.4.1 换流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换流阀宜采用户内悬吊式、空气绝缘、水冷却;2 换流阀触发方式可采用电触发方式或光触发方式;3 换流阀应为组件式,晶闸管冗余度不宜小于 3%;4 换流阀连续运行额定值和过负荷能力应满足系统要求;5 换流阀浪涌电流取值不应小于阀的最大短路电流;6 换流阀应能承受各种过电压,并应有足够的安全裕度;7 换流阀阀本体及其控制、保护装

33、置的设计,应保证阀能够承受由于阀的触发系统误动以及站内外各种故障所产生的电气应力;5.4.2 换流变压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换流变压器容量应满足直流系统额定输送容量及过负荷要求;2 换流变压器型式应结合容量、设备制造能力以及运输条件确定;3 换流变压器阻抗除应满足交直流系统要求外,还应满足换流阀的浪涌电流能力要求;4 有载调压范围应满足交直流系统运行工况;5 调压开关分接头级差应与无功分组的投切协调;6 换流变压器应具有耐受一定直流偏磁电流的能力;7 换流变压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的总体噪声控制要求。5.4.3 平波电抗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平波电抗器可选择

34、空芯干式或油浸式;背靠背换流站的平波电抗器宜选用油浸式。2 平波电抗器额定电流应按直流系统额定电流选定,并考虑各种运行工况下的过电流能力;3 平波电抗器电感值应能满足在最大直流电流到最小直流电流之间总体性能的要求, 并应避免直流侧发生低频谐振;4 平波电抗器应能承受由于谐波电流和冲击电流产生的机械应力;5 平波电抗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的总体噪声控制要求。5.4.4 交流滤波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交流滤波器可采用单调谐型、双调谐型、三调谐型等类型,结合不同频次的谐波可组成多种型式;2 同一个换流站内交流滤波器的型式不宜超过 3 种;3 交流滤波器各元件的额定参数应根据换流器产生的谐波电流

35、和电压以及背景谐波所产生的谐波电流和电压确定;4 交流滤波器电抗器宜采用低噪声电抗器,高压电容器宜采用双塔布置。5.4.5 直流滤波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直流滤波器宜采用双调谐或三调谐无源滤波器;2 直流滤波器各元件的额定参数应根据直流电压分量和换流器产生的谐波电压确定。5.4.6 直流避雷器的配置和参数选择应根据换流站过电压计算和绝缘配合结果确定。5.4.7 直流中性母线低压高速开关和中性母线临时接地开关的电流转换能力不宜小于直流输电系统允许的短时过负荷电流。5.4.8 直流隔离开关应满足各种工况的直流工作电流及过负荷电流的要求。直流滤波器回路的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应具有带电投切直流滤波器的

36、能力。5.4.9 直流电压测量装置和直流电流测量装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用于极线和中性母线的直流电压分压器宜采用阻容分压器;2 极线和中性母线上的直流电流测量装置可选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或零磁通直流电流测量装置;3 直流电压和电流测量装置应具有良好的暂态响应和频率响应特性,并应满足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测量精度要求。5.4.10 直流绝缘子、套管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直流绝缘子和套管应根据等值盐密与积污特性的关系、运行电压和伞裙对积污的影响、闪络特性及闪距进行选择。2 直流极母线设备的套管宜采用复合绝缘型,爬电比距可按瓷质套管爬电比距的 75 选择;3 直流极母线支柱绝缘子宜采用瓷质型或涂防污

37、涂料瓷质型支柱绝缘子,也可选用瓷质芯棒复合绝缘型或玻璃钢芯棒复合绝缘型。5.4.11 直流导体应结合电场效应、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进行选择。硬管母线的动稳定、微风振动和扰度应根据现行电力行业标准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 的规定进行校核。5.4.12 交流设备和导体的选择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 的规定。5.5 站用电系统5.5.1 高压直流换流站站用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换流站站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 5460 的要求。5.6 电气设备布置5.6.1 交流开关场的布置应结合交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阀厅、换流变压器以及

38、换流建筑物的布置,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220kV750kV 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 和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352 的规定。5.6.2 交流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设备布置5.6.2.1 交流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设备宜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整体布局设计还应满足换流站厂界的噪声标准要求。5.6.2.2 当小组交流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设备分散接入主母线时,宜与交流配电装置的布置统筹考虑。5.6.2.3 交流滤波器的高压电容器宜采用塔式布置,当电容器单塔高度超过 9m 时,宜采用双塔布置。5.6.3 直流开关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直流开关场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

39、行标准中对于静电感应场强等电磁环境的有关规定;2 直流开关场宜按极对称分区布置,布置方式应便于设备的巡视、操作、搬运、检修和试验;3 极母线设备采用户外或户内布置应根据站址环境条件和设备选型情况确定。5.6.4 阀厅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应按极设置极 1 和极 2 阀厅;背靠背换流站应按背靠背换流单元设置阀厅。2 换流阀的布置方式宜根据换流变压器的型式选择二重阀布置或四重阀布置。当采用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时,宜采用二重阀布置;当采用单相三绕组换流变压器时,宜采用四重阀布置;5.6.5 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的布

40、置应符合换流站总体布置需要;2 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宜采用插入阀厅布置,插入阀厅布置的阀侧套管应采用充气式或干式套管;3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极母线的平波电抗器宜布置在阀厅和直流滤波器高压侧之间;当采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时,阀侧套管宜采用插入阀厅布置;当采用干式平波电抗器时,宜采用支撑式布置;4 当两端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直流开关场采用户内布置时,平波电抗器的布置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户内布置或户外布置;5 背靠背换流站的平波电抗器当采用油浸式平抗时宜采用阀侧套管插入阀厅布置;6 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的布置应满足搬运、安装及更换的场地要求;7 备用换流变压器和备用平波电抗器布置位置应考虑

41、搬运和替换的要求,不宜布置在高压配电装置下方。8 换流变压器和油浸式平波电抗器的布置应满足消防要求。6 控制和保护6.1 一般规定6.1.1 高压直流换流站的控制和保护设计原则应根据换流站的建设规模、电气主接线、换流站的运行方式和控制模式确定。6.1.2 高压直流换流站的控制和保护设计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换流站二次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xxx 的规定。6.1.3 高压直流换流站内与常规交流变电站相同的部分,如:系统保护、调度自动化等设计应执行现行相关的规程、规范的技术规定。6.2 监控系统6.2.1 高压直流换流站内交、直流系统应合建一个统一平台的监控系统。交、直流操作员工作站宜合建,且

42、应按双重化配置。6.2.2 监控系统宜按有人值班设计,应能监视和控制换流站内的主要设备。6.2.3 监控系统宜由站控层、控制层和就地层组成,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网络结构。6.2.4 监控系统应统筹考虑远动系统功能,监控系统与远动数据传输设备信息资源应共享, 不重复采集。6.2.5 监控系统应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体系,宜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860 。6.2.6 监控系统应实现全站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调节控制、设备监视控制及联锁等功能。6.2.7 监控系统的监测范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3 的要求。6.3 直流控制6.3.1 直

43、流控制系统应按完全冗余原则设计,并应具备自动系统选择和切换功能。6.3.2 直流控制系统应能既适用整流运行,也能适用逆变运行。6.3.3 直流控制和直流系统保护宜独立配置,每个极或换流单元的控制系统也应独立配置。6.3.4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直流控制在功能上宜划分为双极控制、极控制和阀组控制层;背靠背换流站的直流控制在功能上宜划分为背靠背换流单元控制层、单侧换流单元控制层和换流阀控制层。6.3.5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应实现主/从站的选择、主导站的选择、直流电流电压功率控制、起动/停运控制、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调节控制及故障策略控制等功能。背靠背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应

44、实现功率控制、起动/停运控制及故障策略控制等功能。6.4 直流系统保护6.4.1 直流系统保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直流系统保护应能既适用整流运行,也能适用逆变运行。2 直流系统保护应按保护区域设置,每一个保护区应与相邻保护的保护区重迭,不应存在保护死区。3 对每一保护区域内设备的短路、开路、过电压或接地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宜配置相应的主、后备保护。4 直流系统保护应采用双重或三重化的原则配置,冗余配置的保护装置的测量器件、通道及辅助电源等应完全相互独立。5 直流系统保护装置宜配置故障录波功能。6 直流保护装置宜与直流控制装置独立配置。每个极或换流单元的直流保护配置应完全独立。7 直流滤波

45、器保护宜按极独立配置,也可集成在直流保护中实现。8 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应独立配置;非电量保护宜独立配置,也可集成在直流控制、保护装置中实现。9 交流滤波器保护应独立配置,可按交流滤波器小组和大组母线配置,也可按交流滤波器大组配置。6.4.2 直流暂态故障录波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直流系统暂态故障录波宜按极或换流单元区域、换流变压器区域、交流滤波器组区域分别配独立的直流暂态故障录波装置、换流变压器暂态故障录波装置和交流滤波器组暂态故障录波装置;也可由独立的故障录波主机和录波 I/O 采集单元构成。2 交、直流暂态故障录波系统宜通过录波专网接入站内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6.4.3 直流线

46、路故障测距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应配置直流线路故障测距装置。2 直流线路故障测距装置宜双重化冗余配置,宜采用双端行波检测原理。6.5 交流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6.5.1 高压直流换流站交流系统保护、元件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 和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2 的规定。6.5.2 高压直流换流站的安全稳定自动装置还应考虑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通信和接口配合要求。6.5.3 高压直流换流站应配置独立的交流故障录波装置,其配置原则同常规交流变电站。6.5.4 高压直流换流站交流故障测距装置的配置原则同常规交流变电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