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老朋 文档编号:9419844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系统构成15系统功能36编码规范47通信网络58系统接口59信息安全防护510主要技术指标 6附录A(资料性附录)系统典型配置7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的系统构成、系统功能、编码规范、通信网络、系统接口、信息安全防护及主要技术指标。本规范适用于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2、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887-2011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XXXX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XXXX(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运营管理系统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实现电动汽车充电和电池更换相关业务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运行决策、营业服务以及调度管理的系统。3.2 总部级系统 headquarters level syste

3、m硬件设备部署在总部的运营管理系统,可提供总部级应用。3.3 省级系统 provincial level system硬件设备部署在省级的运营管理系统,可提供省级应用、地市级应用和站级应用。3.4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 electric vehicle terminal device电动汽车车载终端(简称车载终端)能对电动汽车进行识别、定位、信息采集,能处理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及与用户互动的一种智能化车载装置。4 系统构成4.1 系统总体架构运营管理系统采用总部、省两级部署模式,满足总部、省、地市、站级四级应用。系统总体结构见图1。图1 系统总体结构图系统典型配置的物理架构可参见附录A中图A.1。4

4、.2 系统应用层级4.2.1 总部级应用总部级应用收集汇总运营状况和资产状况等宏观统计信息,作为规划全系统业务发展和建设的依据,并实现跨省清分结算。4.2.2 省级应用省级应用负责省级相关充换电业务运营的监测和管理,负责区域内全局性业务的决策和调度管理。4.2.3 地市级应用地市级应用负责地市级相关充换电业务运营的监测和管理。4.2.4 站级应用站级应用负责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等站级单位的本地化客户服务管理、资产管理、计量计费、收费账务及运行管理等业务的具体应用执行。5 系统功能5.1 基本功能5.1.1 客户服务应具备统一受理客户的各种服务请求,进行服务质量监督的功能,包括开户管理、变更管理、

5、销户管理、合同管理、现场服务;宜具备呼叫中心、客服网站、自助终端等各种互动服务渠道及相关应用。5.1.2 计量计费应具备制定电动汽车充换电计费模型及优惠策略,对客户充换电业务进行计量,按照充换电计费模型和优惠策略计算充换电业务费用的功能,包括计费模型管理、计量管理、费用计算和计费调整。5.1.3 收费账务应具备收取客户充换电费用以及其它相关业务费用,实现预付费管理、账务管理以及银行对账管理的功能,包括用户卡管理、缴费管理、账务管理。5.1.4 清分结算应具备对所有交易相关的数据进行验证、分类、对账、统计,完成各省、地市级管理单位之间资金结算、成本核算的功能。5.1.5 资产管理应具备对电池、设

6、备状态转变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实现对资产生命周期状态跟踪管理的功能,包括电池管理、设备管理。5.1.6 配送管理应具备从配送中心库房、站点向下级单位库房、站点配送管理的控制,应急电池配送服务,跨区配送管理的功能,包括车辆管理、配送申请、配送计划、配送执行、配送调拨和配送质量管理。5.1.7 运行管理宜具备定期对设施设备、电池、电动汽车等进行现场巡视、检验、周期检定,并依据检定结果,确定设备运行状态、判断故障隐患并进行相应处理的功能,包括周期检验、临时检验、检修管理、现场巡视、投运管理、电池平衡管理、日常交接班管理。5.1.8 集中监测应具备对充电站、电池更换站、车辆、电池等各类设备的实

7、时状态以及视频等信息汇总,实现远程监视的功能,包括业务监管、运行监测、视频监测、车辆监测和电池监测。5.1.9 综合统计分析应具备通过对报表主题、行、列、统计方案的定制和执行,对系统各种数据进行全方位统计、查询和输出的功能,包括报表模板维护、报表统计和报表查询。5.1.10 系统管理应具备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权限管理、系统标准参数配置管理、业务流程的功能;宜具备日志管理、消息服务、文档管理功能。5.2 扩展功能5.2.1 充电负荷预测宜具备充电负荷预测功能,对市场变化趋势、特点及异常进行分析,为电池仓储、建设经营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为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市场拓展措施、能效管理、有序

8、充电提供参考依据。5.2.2 有序充电管理宜具备有序充电管理功能,制定和管理有序充电控制策略,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稳定,实现削峰填谷、降低网损、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目的。5.2.3 最优线路及充换电计划提示宜具备最优线路及充换电计划提示功能,通过车载终端与运营管理系统实时交互,形成优化的充换电计划,并结合交通网实时路况信息获取最优行驶路线;通过车载终端向用户提示最优路线和充换电计划,供电动汽车用户参考。5.2.4 电动汽车身份识别导引宜具备电动汽车身份自动识别功能,将驶入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的电动汽车信息显示在站内显示屏上,提示该电动汽车前往对应的充换电通道。6 编码规范6.1 编码目标与范围编码的目标

9、在于建立统一的标识,以满足设备识别和管理需要。运营管理系统要对所有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中相关设备进行统一标准编码,规范系统的业务受理编号、用户编号、车辆编号、合同编号、合同附件编号、设备编号等的编码编制规则。6.2 编码原则a) 应保证编码的唯一有效;b) 编码结构应简单明了,位数少;c) 应便于使用,容易记忆;d) 应便于追加,追加后不引起体系混乱;e) 应适宜计算机处理、适宜快速录入、适宜辨认。6.3 编码方法各类型代码宜采用二进制或BCD编码方式,以十六进制数字加字母组合标识表示。7 通信网络7.1 建设原则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通信网络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资源、分级实施”

10、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建设,满足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需要。7.2 建设模式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通信网络宜采取分层建设的方案,由总部级通信网络、省级通信网络、地市级通信网络、站级通信网络、终端设备接入通信网络构成。8 系统接口8.1 基本要求为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系统接口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a) 应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接入,满足高并发和大容量要求;b) 应提供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c) 应提供有效的可监控机制;d) 与相关系统数据交换可采用两种模式:系统间通过直接数据接口或应用集成平台进行数据交换。8.2 接口安全要求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实施策略,保证接口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的安全性。接口

11、的安全控制包括:安全评估、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口令认证、安全审计、防恶意代码、加密等内容。9 信息安全防护9.1 总体目标系统应达到的防护目标:a) 防止由于运营管理系统崩溃或人为破坏影响正常充换电业务;b) 抵御内部和外部人员对运营管理系统、站级监控系统、充电桩发起的信息攻击;c) 防止非授权人员对系统的非法操作和破坏;d) 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感染和侵袭;e) 防止非授权人员对系统的配置、数据库结构、数据库文件和数据记录的修改和破坏;f) 保证监测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的安全。9.2 防护要求运营管理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参照GB/T 22240-2008中第三级标准,依据“分区分域

12、、安全接入、动态感知、精益管理、全面防护”的安全策略,从五个层次(终端、边界、网络、主机、应用)进行安全防护设计。10 主要技术指标10.1 系统响应速度a) 系统查询响应时间(简单查询、数量小)3s;b) 系统查询响应时间(复杂多重查询、数量小)5s;c) 系统查询响应时间(简单查询、批量数据)10s;d) 系统查询响应时间(复杂统计查询)15s;e) 模糊查询响应时间15s;f) 更新一条记录3s;g) 更新批量记录(指一次可能输入的最大记录数)15s;h) 系统支持同时打开的业务处理界面在10个以上;i) 客户服务业务涉及交互页面响应时间5s;j) 90%界面切换响应时间3s,其余5s;

13、k) 在局域网内连接数据库,包括确认身份、操作权限等3s;l) 系统接收异常事件响应时间5s;m) 在线热备用双机自动切换及功能恢复的时间30s;n)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中实时数据传送时间10s。10.2 物理性能指标a) 单个浏览器单页面的内存占用100M;b) 在任意30分钟内,各服务器CPU的平均负荷率45%;c) 在任意30分钟内,人机工作站CPU的平均负荷率40%;d) 在任意30分钟内,网络的平均负荷率35%;e) 系统数据在线存储3年。10.3 系统可靠性指标a) 系统年可用率99.5%;b) 系统连续运行要求:724h;c) 系统故障恢复时间2h;d) 由于偶发性故障而发生自动热启动的平均次数应1次/3600h。10.4 系统监控性能指标a) 系统可支持15万以上终端同时接入;b) 系统可处理15万以上终端登录事件;c) 系统具备5万监控点(不包含视频终端)的接入;d) 系统接收终端数据成功率95%。10.5 运行环境a) 计算机机房的环境条件应符合GB/T 2887-2011中的规定。b) 应有互为备用的两路电源供电。必须配备UPS电源,在主电源供电异常时,应保证系统不间断工作时间大于2h。附录A(资料性附录)系统典型配置A.1 系统物理架构图图A.1系统物理架构图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