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技术规程.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技术规程目次41 总则72 术语和符号82.1 术语92.2符 号113 基本规定144 材料和墙体的计算指标164.1 一般规定164.2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墙板204.3 混凝土、钢筋、钢材224.4 墙体计算指标225 建筑设计255.1 一般规定255.2 墙体排板设计265.3 构造设计275.4 节能设计275.5 建筑信息模型286 结构设计306.1 一般规定306.2 作用与结构分析326.3 构件承载力计算336.4 构造要求356.5 部品部件设计397 设备与管线设计407.1 一般规定407.2 设备与管线418 部品加工与运输428.1 一
2、般规定428.2 部品部件加工428.3 部品部件运输429 施工安装449.1 一般规定449.2 墙板拼装4410 质量验收4510.1 一般规定4510.2 墙板工程45附录 A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481 总则1.0.1为推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在多层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订本规程。1.0.1 【条文说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 号文)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要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
3、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农村住房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村【2019】11 号)中提出“要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乡村风貌”,完全符合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乡村振兴局等 15 个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现场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建村【2021】45 号)中县城新建住宅应以 6 层为主,6 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比应不低于 70%的要求。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以下简称“板构式建筑”)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砌体结构专业委员会新材装配建筑专家团队与常州鑫材装配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4、正合新材(大连) 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为落实上述文件的要求,充分利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特点,新近研发出来的一种全新装配式结构体系。板构式建筑是利用经技术改造(板型、配筋及构造重新设计)后的墙板,横向拼装而做为建筑的承重墙体,改变了传统墙板以往仅仅用作围护墙或隔墙的的受力模式,扩充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应用范围。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或现浇混凝土楼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等做楼(屋)面板并配以圈梁和构造柱装配建造而成,该体系建筑有以下优点:1) 品质优、效果佳这种体系是通过信息自动化、工厂预制化、现场拼装化、技术系列化、功能现代化来实现的新一代独具特色的装配式绿色建筑,具有自重轻、刚度大、抗裂性能强、
5、承载力高、防火性强、节能效果好等优点,在广大城镇、乡村推广,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村镇和农村房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材料品质低劣、缺少设计、施工不规范、抗震性能差、使用功能差等问题;2) 开拓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应用新领域该体系强化建材产品和装配式建筑的集成与对接,能够形成新的产业链,助力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蒸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引领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3) 经济性好该体系房屋的建设成本低于其他体系的装配式建筑,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尤其适合城镇和乡村的多层(不高于六层)房屋的建设;504) 施工快捷该体系施工时只需按板材或部品编号(扫二维码)顺序拼装
6、,并在预定 部位浇筑构造柱、水平板带和楼板的叠合层等即可(采用叠合楼板不需要搭设满堂模板支架), 也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操作简单、施工快捷,比传统砌体结构施工省时 1/2 以上;5) 抗震性好房屋自重轻,大幅降低了地震作用(约为同方案砖混建筑的 1/2);墙板内配有钢筋,增加了墙体的延性和抗裂性;墙板拼接处和转角处均设置构造柱,每层承重墙体均设置圈梁,与构造柱、叠合楼板现浇叠合层浇成整体,提升了建筑的抗震能力;6) 抗裂性优在生产过程中板内钢筋建立了自应力,增强了板材的抗裂能力,有利于墙体的防裂要求;7) 耐久性强板材经蒸压养护而使原材料中的硅钙水化反应充分彻底,成为了耐久性强的蒸压硅酸盐混凝
7、土制品,具有可靠的耐久性。编制组成员单位已经将“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建造板构式多层建筑的系统技术”申报了发明专利,为合理无歧视收费许可,届时可为广大用户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1.0.2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 9 度及以下地区的非特殊设防类(甲类)多层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2 【条文说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由经特殊配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和薄灰缝粘结剂、拉结钢筋以及圈梁、构造柱、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楼盖组成。试验研究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墙体的竖向承载能力不低于同强度等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板构式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抗震设防烈度 9 度及以
8、下地区多层建筑(特殊设防类除外) 的抗震要求,故制定此条文。1.0.3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3【条文说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的材料选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部品部件制作、墙体裂缝防控、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JGJ/T 17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楼盖应用技术规程T/CECS XXXX 等
9、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slab construction用经技术改进后生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做承重墙体,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或现浇混凝土楼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等做楼(屋)面板并配以圈梁和构造柱装配式建造而成的多层建筑,简称板构式建筑。2.1.1 【条文说明】按照板构式建筑墙体的受力要求,在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GB 15762 所示墙板的基础上对其生产工艺、配筋设计进行了改进,使之而成为用于横向拼装且能够承受竖向荷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与楼板(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
10、板或现浇混凝土楼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等)并配以混凝土构造柱、圈梁(外墙为高位圈梁),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不高于六层的装配板构整体式房屋。2.1.2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墙板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slab wall panel用于拼装板构式建筑承重墙体,经特殊配筋设计和特殊加工处理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 简称板构式墙板。2.1.2 【条文说明】 鉴于板构式墙板是横向拼装成承重墙的,已与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GB 15762 所示的自承重墙板或屋(楼)面板的受力特点截然不同,因此在板的生产工艺以及强度等级确定、板型设计、板内钢筋配置及钢筋构造也与普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11、墙板、屋面板不尽一致,应严格按照专门的标准或设计要求进行制作。2.1.3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墙体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slab wall由板构式墙板和专用粘结剂横向拼装而成的能够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承重墙体,简称板构式墙体。2.1.2【条文说明】将板构式墙板按所标注的二维码吊装到预定位置并就位,安放与构造柱拉结的钢筋后即在粘接面上涂刷专用粘结剂,而后将第二块板材吊运并准确地安放在第一块上,以此类推将单块板材装配、粘结成整间墙体。2.1.4 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composited slab用蒸压加气混凝
12、土配筋板材作为预制底板,在其上按叠合板的设计要求布置钢筋网片,而后浇筑混凝土叠合现浇层的叠合楼(屋面)板,简称叠合板。2.1.5 专用粘结剂special mortar由水泥、砂、掺和料和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机械拌和制成,专门用于粘结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胶泥。2.1.6 抹灰石膏砂浆 plaster gypsum morta以建筑石膏为基料,加入外加剂和轻集料而成的用于楼屋面板板底抹灰、刮平的材料。2.1.7 蒸压加气混凝土夹心复合一体化整体板sandwich composite integral plate with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以整块蒸压加气混
13、凝土板材做内叶板和外叶板,中间夹以无机保温材料(如岩棉等),用透气性涂料做面层,在工厂预制复合而成的整体板材,简称一体化复合板。2.1.8 透气性无机保温装饰一体化板permeable inorganic thermal insulation decorative board以蒸压加气混凝土薄板或发泡陶瓷薄板等为保温材料,在工厂预先设置与基材墙体固定的连接件(或特殊企口),用透气性材料(涂料或真石漆等)做面层,具有透气、保温、装饰和防火等功能于一体的在工厂预制的板状制品。简称:无机一体化板。2.1.9 部品部件parts按信息化设计、预制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建筑产品。由一个或多个构件、产品组合
14、而成, 如墙板、楼板、预制圈梁等。2.1.10 协同设计integrated design由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相互配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满足建筑设计、构件生产、产品运输、施工安装、使用和维护等要求的一体化设计。2.1.11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该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等。(参考叠合板规程)2.1.12 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
15、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部品所在位置、性能指标、制作单位、制作时间、合格标识等数据符号信息的图案。2.1.13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又称标准差率,用 CV 表示,衡量试验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统计量,也是衡量板材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表示。2.1.14 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 10C,1h 内通过 1m2 面积传递的热量。传热系数 K 是传热阻 R0 的倒数。2.1.15 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the correction coeffic
16、i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蒸压加气混凝土正常使用时,受平衡含水率影响而导致导热系数发生变化,而对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参数进行修正的系数。2.1.16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ior wall考虑了外墙上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外墙传热系数。2.1.17 蓄热系数heat storage coefficient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2.1.18 热惰性指标index of thermal inertia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
17、动的无量纲指标。单一材料的热惰性指标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多层材料的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等于各种材料层热惰性指标之和。2.1.19 露点温度dew point temperature在一定的空气压力下,逐渐降低空气的温度,当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凝结形成水滴时的温度叫做该空气在空气压力下的露点温度。2.2 符 号2.2.1 材料性能A 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等级;CV抗压强度变异系数;B 蒸压加气混凝土干体积密度等级;0d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干密度; fc 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M 普通砌筑砂浆强度等级;Mg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专用粘结剂强度等级;ftk 蒸压加气混
18、凝土劈拉强度标准值;ft 蒸压加气混凝土劈拉强度设计值;fa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墙体抗压强度设计值;Ec蒸压加气混凝土弹性模量; E板构式墙体弹性模量;fy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C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导 热 系 数 ; K 传 热 系 数 ; Km平均传热系数; R0 传 热 阻 ; S24蓄热系数;tc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理论计算值; Stc蒸压加气混凝土蓄热系数理论计算值; c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设计计算值; Sc蒸压加气混凝土蓄热系数设计计算值; D热惰性指标;Dm平均热惰性指标; td露点温度。2.2.2 作用、效应与抗力N 轴向压力设计值;V 剪力设计值;s0E对应重力
19、荷载代表值的墙体截面平均压应力;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Geq地震时结构(构件)的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2.2.3 几何参数A墙体的截面面积;H0 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房屋总高度; H1 板材高度;L1 板材实际长度;e 构件轴向力的偏心距;h 矩形截面的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或墙体厚度;x 截面受压区高度。2.2.4 计算系数Cz板构式墙体抗压强度折减系数;j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b墙体的高厚比;Be板材截面长期抗弯刚度; Bs板材截面短期抗弯刚度; ro结构重要性系数;rf 材料分项系数; 轴向力的偏心影响系数;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
20、度的影响系数。3 基本规定3.0.1板构式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建设、设计、制作、施工各方之间应相互协调,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之间的配合。3.0.1 【条文说明】板构式建筑需要建设、设计、施工、制作各单位在方案阶段就开始协同工作,共同对建筑平面和立面根据标准化的原则进行优化。与此同时,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也应密切配合,共同优化方案,并对制作、运输、安装和施工全过程的可行性以及造价等作出预测。此项工作对板构式建筑功能和结构布置的合理性,以及对工程造价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3.0.2 板构式建筑的建筑设计应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
21、,实现建筑及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元化。3.0.2 【条文说明】板构式建筑的建筑设计应进行模数协调,以满足建造装配化与部品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的标准。标准化设计是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手段,而模数和模数化协调是实现建筑标准化设计的重要基础。少规格、多组合是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减少部品部件的规格和种类,有利于部品部件的生产制造与施工,有利于提高生产速度和工人的劳动效率, 从而降低造价。3.0.3 板构式建筑装配施工,应综合建筑、结构、设备和装修等专业,制定相互协同的施工组织方案。3.0.3 【条文说明】 房屋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各相关专业必须协调有序,为此要求施工前各专业共同制定协同施工组
22、织方案。3.0.4 板构式建筑宜实现全装修,内装系统宜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一体化设计建造。3.0.5 协同设计和集成设计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采用 BIM 技术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 的相关规定。3.0.5 【条文说明】 实现建设工程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信息共享是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能够支持工程建设行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板构式建筑对协同设计质量、工厂生产质量和装配化施工组织的要求相对较高,采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信息化设计与管理,是保障板构式建筑高品质落地的有力支撑。协同设计宜建立 BIM
23、 标准化部品构件库并将其用于标准化设计。BIM 模型部品部件属性参数应包含生产企业、生产时间、部品代号、部品位置、重要参数、代码识别等信息。采用 BIM 协同设计时,宜将建筑、结构、管线与设备、装修四大板块各专业进行集成设计,将管线与设备、装修设计前置介入,在部品部件设计时综合考虑。四大板块协同设计 BIM 模型宜包含以下内容:1 建筑部分:包含板构式墙板、外门窗、阳台板、空调板、遮阳部件等;2 结构部分:包含基础、内外板构式墙板、叠合楼板、预制复合女儿墙、预制混凝土楼梯及预制混凝土雨棚等其他部品构件;3 管线与设备:包含水、电、气、暖系统的管线、管道、管道附件、设备、末端设备等构件;4 装修
24、部分:包含楼地面、内外墙面、吊顶、集成式厨房及集成式卫浴系统等。3.0.6 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宜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xxxx 的相关规定执行。3.0.6 【条文说明】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具有自重轻、保温性能好、耐火、隔音、方便施工等特点,更主要的是板内钢筋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差的影响,建立了有利于板材抗裂的自应力。在铺设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底板上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使之形成强度、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的装配式构件,降低了房屋自重,加快了施工进度。3.0.7 板构式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的规定确定其抗震
25、设防类别。4 材料和墙体的计算指标4.1 一般规定4.1.1 板构式建筑所用板材的外观质量要求、制作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检验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T 15762 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相关标准对板构式板材制作的规定。4.1.1 【条文说明】鉴于板构式建筑对墙板横向拼装构成承重墙体的要求,也为了保证墙体有足够的抵抗竖向荷载作用及抗侧力能力,按照板构式墙板的受力需要,在板的配筋及构造方面较GB/T 15762有了重大变化,试验研究表明,这种新的配筋方式与构造,有利于保证板构式建筑墙体沿平面内、外的承载及变形能力。标准编制组成员单位申请了“一种横向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实
26、用新型专利, 均为合理无歧视收费许可,届时可为接受方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编制组成员单位也编制了该类板材的产品标准板构式建筑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QB/ZH 1012020,可以借鉴或引用。4.1.2 板构式建筑板材生产时的养护制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设计规范JC/T 2275 的规定。4.1.2 【条文说明】 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片面追逐利润,在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时一味地“节省能源、降低能耗”,将每日两周转的生产工艺硬改为每日四周转(更有甚者为每日六周转),使得制品中的硅、钙水化反应不彻底,影响了制品的强度及耐久性。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设计规范JC/T 2275 对蒸压加
27、气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养护制度作出了严格规定, 又鉴于板构式板材作为承重构件的重要性,特作出此规定。4.1.3 板构式墙板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3.5,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5.0。4.1.3【条文说明】 测算表明,对于层数为 34 层的板构式建筑的承重墙板,采用强度等级 A5.0 的板材即可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某些 56 层的板构式建筑的底部 12 层的承重墙板可采用强度等级为 A7.5 的制品,鉴于新修订的国家标准 GB/T 11968 已经删除了 A7.5 级强度等级产品,但出于承重墙板的需要,建议拟生产板构式墙板的企业专门制定 A7.5 级制品的企业标准。4.1.4 板构式墙体
28、应由板构式墙板和专用粘结剂横向拼装而成。板构式墙体应进行排板设计, 每块板构式墙板的高度宜为 600mm,最小高度不应小于 300 mm。4.1.4 【条文说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高度一般均为 600mm,排板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板材的规格尺寸,也要注意到板材尺寸如何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如窗台板处的高度一般为 900mm, 这样窗下部分势必要用高度 600mm 和高度为 300mm 的板材进行组拼。高度 300mm 的板材为高度 600mm 的板材沿板的中心线一切为二。4.1.5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应用时,其含水率不应大于 25。4.1.5 【条文说明】设置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应用时含水率的规定至关重
29、要,因板材的含水率高低会影响其干燥收缩值的大小,干燥收缩值过大,墙体将必裂无疑。目前生产企业均没有很大的室内产品堆场,堆在室外很容易受到雨淋,势必会加大板材的含水率从而会加大板材的干缩值;建筑旺季时,不少刚刚出釜的高含水制品带着热汽就被运到了施工现场,应用这种潮湿的板材时墙体会因干缩值过大而开裂。为避免使用这种含水率高的板材,有效遏制墙体开裂, 本规程将应用时的含水率列入了主要控制指标,即,规定板材应用时的含水率(各地区不尽一致)限值不应大于 25,这一指标要求严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JGJ/T 172020 所规定的的 30。4.1.6 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异系数,对于板构式墙
30、板不应大于 0.10,对于自承重墙板不应大于 0.12。4.1.6 【条文说明】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生产的墙板都能作为板构式墙板应用, 除了板的配筋设计与构造与传统隔墙板不同以外,对抗压强度的稳定性也有严格要求。只有那些工艺科学合理、质量管理严格的企业才可以生产出板构式墙板。按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 第 3.2.2 条的规定(该条属于强制性条文),本标准对制品抗压强度提出了变异系数的要求,规定承重墙板(含楼板)的强度变异系数不应大于 0.10,自承重墙板的强度变异系数不应大于 0.12。变异系数定义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与该批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之比,
31、用符号 Cv 表示。变异系数确定方法如下:n i=a謘ia謘n (fa fa )2抗压强度统计样本数为企业最近 13 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立方抗压强度试验数据,试件组数不应少于 30,标准差计算公式为:a =式中:a标准差;f ia 第 i 组试件抗压强度试验值(MPa);a謘fa 为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MPa)。a謘变异系数按下式计算:a謘Cv = a/fa4.1.7 板构式墙板的抗压、劈拉强度标准值应按表 4.1.7-1 采用,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4.1.7-2 采用。表 4.1.7-1板构式墙板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劈拉强度标准值(N/mm2)强度类别符 号强度等级
32、A3.5A5.0A7.5抗压强度f ck2.834.055.47劈拉强度f tk0.450.490.55注:表中数值对应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为 0.10。表 4.1.7-2 板构式墙板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劈拉强度设计值(N/mm2)符 号强度等级A3.5A5.0A7.5f c2.022.893.91f t0.320.350.394.1.7 【条文说明】虽然板构式墙板的生产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其抗压强度变异系数相对砌块较小,又由于板内钢筋自应力的建立,其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裂能力将较砌块有所提高, 但考虑到与相关标准的协调,也为了确保板构式建筑有较充足的安全储备,故本条所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压、劈
33、拉强度标准值及设计值均依据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JGJ/T 17-2020。4.1.8 蒸压加气混凝土干密度应按表 4.1.8 采用。表 4.1.8蒸压加气混凝土干密度 0d(kg/m3)干密度等级(强度等级)B05(A2.5、A3.5)B06(A3.5、A5.0)B07(A5.0、A7.5)干 密 度5256257254.1.9 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冻性指标应符合表 4.1.9 的规定。表4.1.10蒸压加气混凝土抗冻性使 用 条 件抗 冻 指 标质量损失率强度损失率夏热冬暖地区D15平均值5%单块最大值10%平均值20% 单块最大值25%夏热冬冷地区D25寒冷地区D35严寒地区
34、D50注:1D 指冻融循环;2表中指标应为 10 块试件的抗冻性平均值。4.1.9 【条文说明】 材料的抗冻性指标的高低,不仅能评价材料在寒冷及严寒地区的应用效果,还可表征材料的最终水化生成物的反应水平及其内在质量的优劣。工程实践表明,生产过程中的硅钙水化反应不彻底,将导致蒸压加气混凝土块体材料的抗冻性能降低,成为了墙体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直接威胁建筑的安全,此类工程事故已为数不少。为了强化非烧结块材的抗冻性能要求,以适应我国寒冷及严寒地区的工程应用,本条文根据板构式建筑所在地区及应用部位的不同,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的不同抗冻性能要求。4.1.10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碳化系数不应小于 0.8
35、5。4.1.10 【条文说明】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长期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碳化反应,将降低砌块物理力学性能。目前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惜采用劣质材料、简化工艺养护制度,所生产的劣质制品是导致墙体碳化裂缝严重、墙体变脆的主要原因之一。制品的碳化系数限值规定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值得指出的是,板构式建筑的板构式墙板和叠合楼屋面板的底板均为承重构件,其碳化系数应从严控制。4.1.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软化系数不应小于 0.85。4.1.11 【条文说明】软化系数是用来衡量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耐水性能的指标。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是合理配比的硅、钙等原材料在高压釜内进行充分水化反应而生成晶胶比配制合
36、理的微孔水化硅酸钙,因此,其原材料的选择、成型和严格的养护制度等均对制品的软化系数有较大影响。制品抗软化性能越差,其力学性能随时间增长降低的越多,设计时将会乘以软化系数对强度进行打折,折扣较大时就会给墙体的安全性、耐久性带来致命影响,特做本条规定。值得指出的是,板构式建筑的板构式墙板和叠合楼屋面板的底板均为承重构件,其软化系数应从严控制。4.1.12 板构式墙板的两个侧面宜为平面。墙板上部拼接面应预先留有尺寸为 8mm8mm,长度满足与构造柱拉结长度要求的置筋沟槽。4.1.12 【条文说明】工程实践标明,板构式墙板侧面为平面时,更便于专用粘结剂的均匀铺设和有效粘结。鉴于墙板水平拼缝为薄灰缝(约
37、 3mm4mm)粘结,故墙体与构造柱直径不小于 6mm 的拉结钢筋需要布置在预先开好的沟槽内。4.1.13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材不应有未切割面,切割面不得残留切割渣屑。4.1.13 【条文说明】蒸压加气混凝土为模具浇筑成型,为了制品脱模方便,通常要在模具表面涂刷废机油等脱膜剂。若不将制品的油面切掉,必然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和抹灰质量,故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制品“六面扒皮”的能力。同样当蒸压加气混凝土坯体切割钢丝过粗(直径大于0.8mm)时,切割面将残留较多的切割附着屑,这些附着于板材表面的渣屑将成为影响墙体质量与抹灰质量的障碍。经验表明当采用高强细钢丝时可有效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4.1.14 板构式建筑
38、的耐火等级及其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规定。4.1.15 板构式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的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墙体的标准隔声量可按现行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JGJ/T 17 采用。4.1.16 板构式建筑所用的各种材料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的规定。4.2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墙板4.2.1 板构式墙板中钢筋应通过设计确定,主筋的直径不宜超过 10 mm,每片钢筋网片的纵向钢筋应与横向钢
39、筋焊接。横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5mm,间距不应大于 6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为 20mm,主筋端部到板端部的距离不应大于 10mm。4.2.2 板两侧钢筋网片应通过与分布钢筋同直径的横向短筋焊接形成框型结构,横向短筋直径不应小于 5mm,间距不应大于 400mm。4.2.2 【条文说明】不同于普通的墙板、屋(楼)面板的受力特点,板构式承重墙板要承受竖向荷载、风荷载及地震水平作用,因此板内配筋除了满足墙体抗裂、延性设计要求外,还要保证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板材平面内与平面外两个方向变形相协调,所以板内设置横向短筋是必须的构造措施。板构式墙板的配筋设计及构造,板构式墙板研发人员已经申请了“一
40、种横向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承重墙板”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均为合理无歧视收费许可,届时可为广大用户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4.2.3 板材制作时不得采用塑料卡,应采用专用钢制连接件对板内钢筋定位。4.2.2【条文说明】大多生产企业在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时均采用塑料卡件固定钢筋网片, 而这种塑料卡件在高温高压状态下会熔化掉,在原塑料卡件的位置将形成孔洞缺陷,这对于承重板构式墙板(以及受弯板材)将是不安全的,因此规定板构式板材制作时不得采用塑料卡而用专用钢制连接件固定钢筋网片。4.2.4 板构式墙板的钢筋宜采用直径为 5mm10mm 的高强带肋钢筋,当采用光圆钢筋时应对钢筋与制品的粘结强度进行检测。
41、4.2.4 【条文说明】 鉴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墙板的配筋方式及构造已经不同于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T 15762 所示的传统墙板,又鉴于板构式建筑安全性的需要, 要求板内钢筋与制品间有较强的粘结力,试验表明,CRB600H 高延性高强带肋钢筋与制品的握裹能力是普通热轧光面钢筋的 1.6 倍。4.2.5 板构式墙板的钢筋应进行防锈处理,防锈钢筋与蒸压加气混凝土间的粘接强度不应小于1.0MPa,按现行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钢筋涂层防锈性能试验方法JC/T 855 检测其防锈能力及其与制品的粘结强度。4.2.5 【条文说明】鉴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属于多孔轻质板材,应用环境中的有害介质很容
42、易侵蚀板中的钢筋,造成钢筋因锈蚀而膨胀并导致板材保护层脱落或板材断裂。又因为劣质防锈剂在高温蒸压状态下已经丧失防护能力而变成了粉态,这会大幅度降低钢筋与制品之间的粘结性,故选用满足钢筋耐久性要求,确保板内钢筋不被锈蚀的防锈剂至关重要。要警惕市场上一些劣质防锈剂被应用。4.2.6 板构式墙板的拼接应采用专用粘结剂,专用粘结剂的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与基材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应低于 0.6MPa。4.2.6 【条文说明】专用粘结剂是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构式建筑的重要配套材料,要求这种粘结剂具有较高的粘结性能(与基材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应低于 0.6MPa),同时还要求专用粘结剂耐久性、工作性满足设计
43、要求。为确保专用粘结剂的质量,生产企业应有专用粘结剂的产品标准及检合格报告。4.2.7 墙板切割使用时,应对切割后所露出的钢筋切割面涂刷防锈漆。4.2.7 【条文说明】板材切割必将会损伤了钢筋防锈剂的有效性,为防止钢筋在切割处发生锈蚀,规定必须对防锈剂破坏处进行补刷防锈漆。4.2.8 当外墙采用集承重、保温、防火、透气、装饰于一体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夹心复合一体化整体板时,板的设计与生产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透气性无机保温装饰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执行。4.2.8【条文说明】在严寒及寒冷地区由于节能的需要,单一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外墙厚度会较大,因而一些房屋又在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外侧复
44、合了聚氨酯、酚醛板以及 EPS、XPS 等有机保温材料,然而几年下来,这些软质保温层或因为吸水量较大,加大了导热系数,或由于配套胶泥、锚栓质量不过关以及构造不到位,造成此类复合墙体出现大量的工程质量问题, 危及到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及防火性。为此,建议采用复合了岩棉保温板、发泡混凝土薄板等无机保温材料的集承重、保温、防火、透气、装饰于一体,又符合装配式建筑需要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夹心复合一体化整体板(简称一体化复合板)。4.3 混凝土、钢筋、钢材4.3.1 混凝土、钢筋和钢材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钢结构
45、设计标准GB 50017、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 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等的有关规定。4.3.2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4.3.3 板构式建筑的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钢筋宜采用热轧光圆钢筋(HPB300)、热轧带肋钢筋(HRB335、HRBF335、HRB400)、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CRB600H),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4 采用。表 4.3.3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钢 筋 牌 号抗拉强度设计值 fyHPB300270HRB335、HRBF335300HRB400360CRB
46、600H4304.3.4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的规定。4.3.3【条文说明】钢筋焊接网主要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以及楼板叠合层。调查发现, 一些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生产企业轻视了板内焊接钢筋网片的焊接质量,焊工对焊接的操作要领不掌握,未经过任何技术培训,有好多焊接钢筋网片在焊接处破坏,如不纠正将严重危害板材的安全性。对于楼板叠合层内的钢筋焊接网更是如此。钢筋网片的焊接质量对板构式板材(承受多项合力作用)以及叠合层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按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严加控制。4.3.5 吊环及预埋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中的相关规定。4.4 墙体计算指标4.4.1板构式墙板的自重可按蒸压加气混凝土干容重的 1.4 倍采用。4.4.1 【条文说明】 该条文引自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JGJ/T 17 ,主要是考虑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