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菱电机通信网络应用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三菱电机通信网络应用指南.docx(4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菱电机通信网络应用指南目录前言第 1 章概述11. 1三菱电机的系统综合解决方案2. 6. 1 维护和检查652. 6. 2 安装和拆卸662. 6. 3 以太网诊断66说明1第 3 章MELSECNET 通信701. 2三菱电机网络系统综述53. 1概述701. 2. 1 三菱电机工业网络的层次划分 53. 2MELSECNET 说明701. 2. 2 三菱电机工业网络的特点和功能 71. 2. 3 最新推出的基于以太网的整合3. 2. 1 性 能 规格703. 2. 2 功 能 规格73网络说明83. 2. 3 网络系统配置77第 2 章以太网通信93. 2. 4 网络模块的部件名称和设
2、置 812. 1以太网的基础知识93. 2. 5 公用参数 ( 网络范围分配屏幕) 852. 1. 1 以太网概述93. 2. 6 开始运行前的步骤872. 1. 2 地址93. 3PC 到 PC 的网络系统882. 1. 3 通 信 协议122. 2Q PLC 以太网模块概述173. 3. 1 单个网络系统883. 3. 2 多个网络系统902. 2. 1 以太网模块的作用173. 4远程 I / O 网络962. 2. 2 以太网模块的功能和特点173. 4. 1 单个远程 I / O 网络962. 2. 3 以太网模块数据通信协议183. 4. 2 多节点远程 I / O 网络1002.
3、 2. 4 QJ71E71-100 以太网模块203. 5冗余远程 I / O 网络1062. 3使用 QJ71E71-100 模块构建以太网系统的硬件配置233. 6兼容 A PLC 的 MELSECNET / 10网络系统1112. 4以太网模块的常用参数设置 243. 7MELSECNET 的调试和诊断 1162. 5以太网通信的实际应用举例 273. 7. 1 网 络 诊断1162. 5. 1 与 GX Developer 编程软件通信 273. 7. 2 出 错 代码1182. 5. 2 VB 程序的通信应用 ( 通过 MX3. 7. 3 H / W 信息119Component 控
4、件)312. 5. 3 两台 Q PLC 通过缓存功能通信第 4 章CC- Link IE 控制层网络通信123( 有顺序)384. 1CC- Link IE 网络说明1232. 5. 4 QnUDE ( H) CPU 的以太网通信4. 1. 1 CC- Link IE 网络概述123应用 454. 1. 2 CC- Link IE 控制层网络的功能和2. 5. 5 与组态软件通过 OPC Server 通信特点124的应用482. 5. 6 与 I / O Server 通信的应用544. 1. 3 模块规格参数4. 1. 4 模块硬件说明 129 1302. 5. 7 FTP 功能的应用5
5、84. 2网络通信应用举例1312. 5. 8 邮件功能的应用612. 6以太网的调试和诊断654. 2. 1 单个网络的通信应用举例4. 2. 2 二重网络的通信应用举例 131 134录目4. 3CC- Link IE 控制层网络的调试6. 3. 3 网络构成和限制231和诊断1396. 3. 4 QJ61CL12 的详细说明233第 5 章CC- Link 通信1446. 4QJ61CL12 作为主站的配置5. 1CC- Link 通信网络概述144举例2405. 1. 1 CC- Link 的 结构1446. 5FX2N-64CL- M 作为主站的配置5. 1. 2 CC- Link
6、的特点 146举例2445. 2CC- Link 通信网络规格 152第 7 章串行通信网络2475. 2. 1 CC- Link 的性能规格 1527. 1概述2475. 2. 2 CC- Link 电缆的规格及连接 1557. 2三菱 Q 系列 C24 串行通信模块5. 3CC- Link 模块的介绍157简介2475. 3. 1 Q 系列主站/ 本地站模块简介 1577. 2. 1 模块性能与接线2475. 3. 2 三菱系列 CC- Link 模块介绍 1647. 2. 2 模 块 功能2505. 3. 3 主站与从站之间的数据刷新 1667. 2. 3 模块开关设置与 I / O 信
7、号5. 4CC- Link 通信协议169( 通用)2525. 4. 1 CC- Link 通信协议的构成1697. 2. 4 Q 系列 C24 模块的存储结构 2555. 4. 2 专用 CC- Link 通信芯片介绍 1707. 2. 5 GX Configurator- SC 软件与 FB5. 5CC- Link 通信的应用举例 171Support 功能2555. 5. 1 主站与远程 I / O 站之间的通信 1717. 2. 6 模块设置复位2565. 5. 2 主站与远程 A / D 转换模块之间的7. 3计算机链接通信 ( MELSEC通信1773C 协议)2565. 5. 3
8、 主站与变频器 ( A700) 之间的7. 3. 1 MELSEC 通信协议简介256通信1857. 3. 2 系统构成与模块参数配置 2595. 5. 4 主站与 FX PLC 之间的通信 1947. 3. 3 VB. NET 通信程序的制作 2605. 5. 5 主站与本地站之间的通信 1997. 4无顺序协议通信2635. 5. 6 主站与 GT15 系列触摸屏之间的7. 4. 1 无顺序协议通信简介263通信2067. 4. 2 简单设备的通信 ( 应用基本5. 5. 7 主站与 CC- Link 协会会员产品指令)263之间的通信2117. 4. 3 条码阅读器的返回帧2645. 5
9、. 8 FX PLC 作为 CC- Link 主站7. 4. 4 条码阅读器 PLC 的设置和接线 264通信2157. 4. 5 条码阅读器接收程序的编写 2655. 6CC- Link 网络调试和诊断 2217. 5与 FX PLC 的无协议通信 ( 应用5. 6. 1 检查模块状态 ( 硬件测试) 221专用指令)2665. 6. 2 检查连接状态 ( 线路测试) 2217. 5. 1 数据发送专用指令介绍2665. 6. 3 使用 GX Developer 进行 CC- Link7. 5. 2 系统构成与模块参数配置 267诊断2217. 5. 3 使用无顺序协议与 FX PLC 通信
10、第 6 章CC- Link / LT 通信228程序的制作2696. 1CC- Link / LT 概述2287. 6与三菱变频器通信 ( 应用6. 2CC- Link / LT 性能特点229功能块)2736. 3CC- Link / LT 网络硬件说明 2297. 6. 1 GX Configurator SC 软 件 与 FB6. 3. 1 网络各部分说明229Support 功能简介2736. 3. 2 网络配线说明2317. 6. 2 三菱变频器专用协议简介 273三菱电机通信网络应用指南7. 6. 3 系统构成与模块参数设置 2759. 2. 1 Q PLC 通过 C24 模块进行
11、远程7. 6. 4 串行通信功能块的制作276维护3357. 6. 5 与变频器通信的程序制作 2799. 2. 2 FX PLC 通过电话线进行远程7. 7. 1 系统构成与模块参数配置 2837. 7与三菱 GOT 触摸屏通信2839. 3维护342因特网远程通信 ( 通过 QJ717. 7. 2 GOT 参数设置与通信测试 283WS96 型 Web 模块)3477. 8串行通信网络的诊断和调试 2859. 3. 1 Web 模 块 概述3477. 8. 1 通信模块的状态监视2859. 3. 2 Web 模块远程维护使用说明 3487. 8. 2 通信模块的参数调试2859. 3. 3
12、 Web 模块通过 ADSL 远程维护 3517. 8. 3 应用 Circuit Trace 功能调试9. 4因特网远程通信 ( 通过 GX Explorer模块289和 GX RemoteService- I) 357第 8 章其他兼容通信网络2908. 1FL- net 通信2909. 4. 1 GX RemoteService- I 概述3579. 4. 2 GX Explorer 概述3578. 1. 1 概述2909. 4. 3 使用 GX RemoteService- I 和 GX8. 1. 2 通信应用举例292Explorer 通过因特网远程维护8. 2Profibus- D
13、P 通信2989. 4. 4配置3588. 2. 1 概述298使用 MELSOFT ( GX Explorer 和8. 2. 2 Q PLC 通过 Profibus- DP 与变频器GX RemoteService- ) 远程维护通信的应用举例3019. 5案例3598. 3Modbus 通信306其他方式的远程通信3748. 3. 1 概述3069. 5. 1 其他通信方式 ( GPRS、 CDMA)8. 3. 2 网络通信应用举例3109. 5. 2简介3748. 4DeviceNet 通信316通过 GPRS 模块远程维护的应用8. 4. 1 DeviceNet 简介316案例3748
14、. 4. 2 QJ71DN91 功 能 特点3168. 4. 3 QJ71DN91 通信模块硬件说明316第 10 章三菱电机通信网络在各个行业的应用3808. 4. 4 QJ71DN91 模 块 功能3198. 4. 5 QJ71DN91 通 过 DeviceNet 与10. 1汽车行业10. 2能源行业 380 385绝对值编码器通信的应用 32210. 3包装行业3878. 5AS- i 通信32610. 4水处理行业3898. 5. 1 AS- i 总线简介32610. 5节能3918. 5. 2 AS- i 总线技术特点32610. 6物流行业3948. 5. 3 QJ71AS92
15、模 块 说明326附录3978. 5. 4 QJ71AS92 和 I / O 从站通信附录 AMX 通信辅助软件说明397应用328第 9 章远程维护通信网络333附录 BWindows IIS 的安装与9. 1概述333使用3999. 2电话线网络远程通信334参考文献407第 1 章概述1.1 1三菱电机的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说明三菱电机公司 ( 以下简称三菱电机) 成立于 1921 年, 主要从事重型电工设备、 工业自动化系统、 信息通信系统、 电子元器件、 家用电器等领域的研发、 制造、 销售和集成。作为引领全球市场的机电产品综合供应商, 三菱电机在中国的 FA ( Factory Aut
16、omation,工厂自动化) 事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从过去主要提供高速、 高精度、 高性能的单机产品到现在为各个行业的用户提供全集成解决方案, 三菱电机 FA 技术为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强的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目前, 制造业工厂的关注重点在于: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制造品质, 提高柔性化生产能力, 确保工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和努力做到节能环保。 工业自动化相关厂商必须从这些方面出发, 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三菱电机从 2006 年起就提出 “ 可视化整合, 降低综合成本” 这一概念, 整合旨在创建一个可视化工厂, 即生产可视化、 能源可视化、 安全可视化
17、。 通过可视化整合, 降低综合成本, 帮助用户提高在各自领域的竞争力, 如图 1-1 所示。)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 ()PLLACNPLroocgarlamAmreaablNeeLtwoogrikc C(ontroller ( 可编程序控制器) 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 ( 人机界面)图 1-1 三菱电机可视化综合解决方案Ethernet局域网智能功率模块以太网CC- Link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Link ( 控制与通信链路系统)7第 1 章概述为了实现 FA 产品的信息共享和一体化, 必须做到信息的
18、纵向联合和 FA 设备间的横向整合, 因此三菱电机推出了实现 FA 整合方案的两个关键平台, 即 e- F ctory 平台和 iQ 平台, 如图 1-2 所示。图 1-2 实现横向整合和纵向联合的解决平台1. e- Fctory 平台说明e- Fctory 平台通过引入 MES 接口, 实现无计算机的实时、 可靠的安全连接, 使上位信息系统与设备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实现所有信息可视化, 做到信息的纵向联合, 如图 1-3 所示。图 1-3 e- Fctory 实现信息纵向联合2. iQ 平台说明iQ 平台是通过包括机器、 设备的 FA 设备间的整合, 设备间的无缝通信, 工程环境的整合, 从
19、而实现横向 FA 设备间的整合, 达到削减综合成本的整合平台。iQ 平台以三菱 Q 系列 PLC ( 以下简称 Q PLC) 为硬件整合平台, 可以组合使用不同类型的 CPU, 实现各个领域中的顺序控制、 过程控制、 信息控制、 运动控制、 数字控制等, 如图 1-4 所示。图 1-4 iQ 平台: 硬件的整合与 iQ 平台对应的整合工程环境整合了可编程序控制器、 运动控制器、 人机界面等各种软件, 共享系统设计、 使用、 维护各环节的设计信息, 如图 1-5 所示。图 1-5 iQ 平台: 软件环境的整合3. 三菱电机节能方案节能方案以细致的能耗数据为基础, 通过运用改善与设备改善达到节能,
20、 能源监测产品包括通过多功能测量仪、 MDU 断路器、 EcoMonitorPro 等系列电能检测单元, 通过实时地监看能量消耗量, 找出和发现问题所在, 从而实施改善活动, 如图 1-6 所示。图 1-6 三菱电机节能解决方案4. 三菱电机安全解决方案该方案将控制器、 驱动器、 元器件相结合, 通过无缝网络使安全信息可视化, 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设备、 安全器件, 与合作伙伴协作提供解决方案, 实现工厂安全化, 如图 1-7 所示。图 1-7 三菱电机安全解决方案1.2 三菱电机网络系统综述1. 2. 1三菱电机工业网络的层次划分随着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工厂整体的生产效率, 就需
21、要对设置在各个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进行集中控制, 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为此, 将各台机械设备的PLC 互相连接起来的网络得到了应用。三菱的工业通信网络由上到下依次划分成四层, 针对各种用途提供最合适的网络产品, 如图 1-8 所示。图 1-8 网络层次结构图1. 信息层网络: 以太网 ( Ethernet)信息层为网络系统中最高一层的网络, 是工厂级的管理网络。 其目的是为了在 PLC、 设备控制器以及生产管理用个人计算机之间传输生产管理信息、 质量管理信息及设备的运转情况等数据。 目前, 信息层一般都使用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 它具备高速、 低成本、 开放性, 能够方便地连接各种各样的
22、个人计算机和各种 FA 设备。Q 系列的以太网模块具有如下功能:(1) PLC CPU 数据的收集和修改 ( 使用 MELSEC 通信协议进行通信);(2) 将任意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和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任意数据 ( 使用固定缓冲存储器或随机访问缓冲存储器进行通信);(3) 通过电子邮件传送/ 接收数据 ( 使用电子邮件功能);(4) 通过 Web 功能传送/ 接收数据。2. 控制层网络控制层网络是连接 PLC, CNC ( 计算机数字控制) 等控制设备的车间级通信网络。 其作用是为了在控制设备之间实现方便且高速的数据互传, 控制层网络具有实时、 高度可靠、 通信数据量大等特点。目前三菱电机的控
23、制层网络主要有 MELSECNET / H 和 CC- Link IE 控制层网络。(1) MELSECNET / H。 MELSECNET / H 是用于三菱Q PLC 的控制层网络, 是在MELSEC-NET / 10 ( 可以兼容 A 系列 PLC ( 简称 A PLC) 的控制层网络)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以良好的实时性、 简单的网络设定、 无程序的网络数据共享概念, 以及冗余回路等特点获得了很高的市场评价。(2) CC- Link IE 控制层网络。 CC- Link IE 控制层网络是新一代整合网络CC- Link IE网络家族中的一员, 也是 CC- Link IE 系列中第
24、一个发布的网络。 它继承了 MELSECNET 的优秀特点, 并以以太网为基础, 目前在控制层网络中已经逐步取代 MELSECNET / H, 成为主流的控制层网络, CC- Link IE 控制层网络具有如下特点:(1) 实现了通信速率为 1Gbit / s 的高速通信;(2) 通信控制方式采用令牌方式。 此种令牌方式在传输过程中, 由于不发生帧冲突, 提高了通信容量, 特别适用于追求实时性的通信网络;(3) 在物理层上依据 IEEE802. 3z (1000BASE- SX) 标准;(4) 各设备间实现了最大 256KB 的大容量网络共享内存。 由此, 连接在控制层网络中的设备间能够实时共
25、享大容量的控制信息, 能简单地实现各设备间的联动与各设备的分散控制。3. 设备层/ CC- Link 现场总线设备层网络是生产线级的通信网络, 一般又叫做现场总线, 是把 PLC 等控制设备和作为其手足的传感器以及驱动设备连接起来的现场网络。 以前, 控制设备、 传感器、 驱动设备是用电缆一个一个连接起来的, 而作为现场总线, 只需一根网络电缆就可以把多个传感器、驱动设备加以连接, 所以布线的数量、 布线的工时可以大大减少, 提高了系统可维护性。 现场总线可以连接 ID ( 识别) 系统、 条码阅读器、 变频器、 人机界面等智能化设备, 从完成各种数据的通信, 到终端生产信息的管理均可实现,
26、加上对机器动作状态的集中管理, 使维修保养工作的效率也大为提高。当今用于工业控制的现场总线种类较多。 其中, CC- Link 是一种可以同时高速处理控制和信息数据的开放式现场网络, 由三菱电机设计开发, 目前由 CLPA ( CC- Link 会员协会) 负责推广, CLPA 是由众多开发 “ CC- Link” 产品的制造商会员组成, 它建立的目的是在全球推广 CC- Link, 协助用户建立自动化系统, 协助制造商开发 CC- Link 兼容产品。CC- Link 可以提供高效、 一体化的工厂和过程自动化控制, 具备如下特点:(1) 在 10Mbit / s 的通信速率下传输距离达到 1
27、00m, 并能够连接 64 个站;(2) 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 ( ISO) 认证成为国际标准, 并且获得批准成为中国国家推荐标准 GB / T 197602008 CC- Link 控制与通信规范 ( 目前有第 1 4 部分), 同时也已经取得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学会 ( SEMI) 标准;(3) 到 2007 年年底, 会员数量已经突破 1000 家, 会员产品超过 900 种。4. CC- Link / LT 传感器层网络CC- Link / LT 是一种节省配线的位于最底层传感器层的网络, 具备如下特点:(1) 接线更简单, 但同时保持与 CC- Link 一样的高速通信性能;(2) 点数少
28、, 分散分布;(3) 更小尺寸的 I / O 接口;(4) 开放、 省配线。1. 2. 2三菱电机工业网络的特点和功能1. 网络间的无缝通信在 Q PLC 的多层网络中进行通信时, 不会感到有网络种类的差别和间断, 可进行跨网络间的数据通信和程序的远程监控、 修改、 调试等工作, 而无需考虑网络的层次和类型, 如图 1-9 所示。2. 简单的参数设定图 1-9 无缝的通信网络对于 Q PLC 用的 Ethernet、 MELSECNET / H、 CC- Link IE、 CC- Link 网络而言, 可以在GX Developer 软件的画面上设定网络连接所必需的参数以及各种功能, 这样可以
29、大幅度地削减与网络设定有关的程序, 而且设定内容都显现在画面上, 确认也就简便了。3. 循环通信与机械控制有密切关系的 MELSECNET / H、 CC- Link IE 、 CC- Link 的通信基本上使用循环通信的方式。 循环通信是周期性地自动收发信息, 不需要专门的数据通信程序, 只需简单的参数设定即可, 可以编写更简单易懂的程序, 并且某个站发送的数据, 其他站均可接收, 这样就可做到网络上的数据共享。4. 兼容多种网络三菱 Q PLC 除了拥有上面所提到的 Ethernet、 MELSECNET / H、 CC- Link、 CC- Link / LT、CC- Link IE 网
30、络之外, 还可支持RS-232 / RS-422 / RS-485 等串行通信、 Profibus DP、 Modbus、FL- NET、 DeviceNet、 AS- i 等通信网络。 运动控制 CPU 或网络方式的定位模块可以通过高速SSCNET 专用通信网与三菱电机的伺服系统进行通信和控制。 支持通过数据专线、 电话线、因特网、 无线 GPRS 等进行数据传送等多种通信方式。1. 2. 3最新推出的基于以太网的整合网络说明在当今制造业, 制造处方的传送日益膨大, 可追踪的产品信息数据不断增加, 对高速且大容量的工业用网络的需求也日渐高涨。 同时, 在汽车、 食品等 FA 领域, 为了削减
31、在系统构筑、 保养以及维护上的整体工程成本, 要求有可以将信息层到现场网络进行纵向整合的网络。 鉴于此, 三菱电机最新提出了基于以太网的整合网络构想 “ CC- Link IE”, 并且目前已经推出了 CC- Link IE 控制层网络, 并即将推出 CC- Link IE 现场总线和 CC- Link IE 运动控制器网络。CC- Link IE 的网络结构如图 1-10 所示。图 1-10 基于以太网的 CC- Link IE 整合网络CC- Link IE 是为满足通过设备管理 ( 设定、 监视)、 设备保全 ( 监视、 故障检测)、 数据收集 ( 动作状态) 功能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优化这
32、一工业网络的新的需求, CC- Link IE 是基于以太网的整合网络构想, 即实现从信息层到生产现场的无缝数据传送的整合网络。第 2 章以太网通信2.1 1以太网的基础知识2. 1. 1以太网概述以太网指的是由 Xerox 公司创建并由 Xerox、 Intel 和 DEC 三家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 以太网使用 CSMA / CD ( 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技术, 并以 10 100Mbit / s 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与 IEEE802. 3 系列标准相类似。以太网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 是一种技术规范。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 ( LAN) 采用的最普遍
33、的通信协议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以太网在互连设备之间以 10 100Mbit / s 的速率传送信息包, 双绞线电缆 10BASE- T 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 高可靠性以及 10Mbit / s 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 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 开放性最好。现在一般普遍使用的以太网规格见表 2-1。表 2-1 以太网规格规格10BASE510BASE210BASE- T100BASE- TX数据传送速率/ ( Mbit / s)101010100最大传送距离/ m500185100100最大网络距离/ m2
34、500(5 段)925(5 段)节点间最小距离/ m2. 50. 5传输线类型同轴 50( 直径 12mm)同轴 50( 直径 5mm)UTP( 非屏蔽双绞线) 3 类UTP( 非屏蔽双绞线)5 类STP( 屏蔽双绞线) IBM 1,2 类型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总线型星形星形图 2-1 以太网配置现在普遍使用的以太网配置如图 2-1 所示。2. 1. 2地址以太网上连接的设备和计算机之间为了通过网络互相通信, 必须提供可识别的地址。 ( 在以太网中, 用户所要了解的地址是指 IP 地址) 图2-2 形象地解释了地址表达的意思。1. MAC 地址MAC ( Media Access Control
35、 Address, 媒体访问控制) 是分配给各网络设备的固有物理地址。69第 2 章以太网通信图 2-2 地址说明( 任何设备的 MAC 地址都是唯一的)。以太网中的 MAC 地址是由表示设备制造商的 IEEE 管理的报头代码和节点号 ( 各生产商管理) 所组成的 。以太网上连接的设备一般可以从用户指定的 IP 地址自动获取 MAC 地址进行通信, 用户无需了解 MAC 地址的存在。MAC 地址有时会被称为以太网地址或者因特网地址, 但与下述的IP 地址不同, 需要注意。2. IP 地址IP (Internet Protocol, 网际协议) 地址是指为了区分连接在因特网或局域网等IP 网络中
36、的设备/ 计算机而给它们分配的识别号码 (相当于邮政系统中的地址, 电话系统中的电话号码)。全球的因特网中存在的网络都使用国际统一的地址。 ( 由各国分别管理, 比如中国, 由CNNIC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现在普及的 IPv4 用 32 位的数值表示上述的IP 地址。 一般表示为如 192. 168. 1. 1 所示的由 4 个 8 位的十进制数组成的地址。 32 位的值分为识别各网络的网络部分和网络中的各个连接设备 ( 例如计算机) 的本机部分。IP 地址的表示方法如图 2-3 所示。图 2-3 IP 地址的表示方法 以太网模块的 MAC 地址在模块侧面的规格标签中的 MA
37、C ADD 一栏中有注明。(1) IP 地址分类。 一直以来使用固定格式划分 IP 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本机部分, 从而对 IP 地址进行分类, 见表 2-2。表 2-2 IP 地址分类类别位划分高位低位高 8 位网络地址的分界线个人专用 IP 地址范围A 类0(0 127)从最高位起 8 位10. 0. 0. 0-10. 255. 255. 255B 类10(128 191)从最高位起 16 位172. 16. 0. 0-172. 31. 255. 255C 类110(192 223)从最高位起 24 位192. 168. 0. 0-192. 168. 255. 255 IP 地址高位中的数值
38、表示相应的类别。A 到 C 类地址为经常使用的地址。其中, 不直接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设备可使用的地址称为个人专用 IP 地址。(2) IP 地址的管理。 以往一般以类别为单位的形式来管理, 但是近来 IP 地址有不够用的倾向, 为了更好地利用地址空间, 而采用网络部分长度可变的类别地址管理方法, 如图2-4 所示。图 2-4 IP 地址的管理将 IP 地址本机部分的位全部置 0, 即为 ( 该以太网单元) 网络地址。 为了明确表示网络地址的长度 ( 前缀长度), 可以在 IP 地址的后面加上 “ / ” 号, 再在其后加上网络地址的位数。 一般来说, 由于历史性的原因, 经常使用网络掩码 ( N
39、etmask), 即将网络部分全部为 1, 本机部分全部为 0。 另外, 由于是采用网络分割管理 ( 子网络化), 所以又称为子网掩码 ( subnet Mask)。例如, 当 IP 地址 192. 168. 10. 68 的前缀长度为 26 位时, 网络掩码如图 2-5 所示。图 2-5 网络掩码在本机中设置 IP 地址相关信息的例子见表 2-3。表 2-3 IP 设 置信息地址地址值( 二进制数)备注IP 地址192. 168. 10. 68 / 261100 00001010 10000000 10100100 0100子网掩码255. 255. 255. 1921111 1111111
40、1 11111111 11111100 0000网络地址192. 168. 10. 64 / 261100 00001010 10000000 10100100 0000广播地址192. 168. 10. 1271100 0001010 10000000 10100111 1111本机部分地址为 12. 1. 3通信协议我们先来介绍 OSI ( 开放系统互连) 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机构 ( ISO)制定的, 它将实现通信所必需的功能分为 7 个层次, 见表 2-4。表 2-4 OSI 参考模型层号层次功能概 略 图通信协议示例7应用层 用户想做的事 决定实际服务的内容 用户
41、可见的应用 可以利用的服务各应用层的协议THTTPT ELNEFTP SMTP6表示层 数据格式的定义/ 转换 数据表达方式的定义 数据的编码/ 解码,压缩/ 解压缩 文字编码,数据格式解决数据表现形式不同的问题MIME HTML XML5会话层 通信连接的建立 连接的建立/ 断开 连接的确认 数据交换的同步RPC4传输层 保证传送到对象 保证起点- 终点间数据可靠性 错误修正( 到达顺序的修正,再传输请求) 通信的流控TCP UDP3网络层 与不相邻的对象的通信顺序 路由控制定义 定义如何决定通信路径 根据地址建立虚连接IP2数据链路层 将数据送至相邻处 相邻设备间的通信顺序 收发信数据格式
42、定义 设备间的数据错误检测,修正方法定义Ethernet PPP1物理层 物理的连接 最底层的电器的连接条件 数据信号的 ON / OFF 定义 接口形状,各个信号针排列等Ethernet ISDN电话线层号越大说明越是靠上, 越逻辑化; 相对而言, 层号越小越是靠下, 越物理化。我们在这里常说的 IP 是位于网络层, 而 TCP ( 传输控制协议) 和 UDP ( 用户数据报协议) 则位于传输层。另外, 以太网位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图 2-6 所示为和 OSI 参考模型对应的 Q 系列以太网模块网络协议模型, Q 系列以太网模块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为 “ 以太网” , 而网络层和传输层则为 “ IP” 和 “ TCP / UDP” 。图 2-6 以太网模块通信协议模型Q PLC 各种软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