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20200202162910)_中学教育-高考.pdf

上传人:c****2 文档编号:9419302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20200202162910)_中学教育-高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20200202162910)_中学教育-高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20200202162910)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20200202162910)_中学教育-高考.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诗歌鉴赏题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关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

2、”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尚)悲情类:梧桐(悲凉),杜鹃鸟或子规(凄哀或思家思归)乌鸦(衰败荒凉),碧血(蒙冤而死或忠心不灭),猿(悲伤)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3、: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B.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 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

4、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这

5、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 类:A描写景物的方法: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6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

6、,味觉,触觉,或通感。B描写人物的方法1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 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3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语。4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C抒情方式1 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2 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

7、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D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8、、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实词:动词,表颜色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 /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第六种类型:

9、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第二版块: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预备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

10、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预备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3.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

11、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对:回答或对话

12、逸:马脱了缰绳、放纵如:到、往禁:皇帝居住的地方白:告诉掾:古代属官的统称与:赞扬工:工匠、精巧、擅长多:赞扬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给:食用丰足容:宽容、或许、许可典:主持贷:借出借入、宽容令:美好狱:官司、案件、监牢差:病好了遽:急速、就、恐惧执:捉拿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延:延请按:追究、考察、调查省:减免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竟:结束、完谢:道歉、推辞、告诉甫:才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寻:不久坐:因而犯罪、因为造:造访赧:因羞愧而脸红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文言虚词题虚实意识:例:第一组:1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13、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 高考)第二组:1 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构意识:例:第一组:1 所居屋第,不免霜露 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 3少时衣食无所(05 高考)第二组:1 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2朝野服焉 3尤且择师而问焉4 咸私哂其矫饰焉第三组:1 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 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 3幸先以我名告之第四组:1 吾将以身死白之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 高考)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

14、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第五组:1 因谓其友曰 2所谓因人成事也句位意识:例:第一组:1 其待君王乎?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3尔其戒之(05 高考)第二组: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3臣之壮

15、也,犹不如人第三组:1 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四组:1 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 高考)(4)呼应意识:例:第一组:1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2果为马所颠仆(04 高考)第二组:1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3此则国人之最也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第三组:1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第四组:1 其所言不实 2山峦为晴雪所洗(05 高考)(5)语气意识:例:第一组:1 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第二组:1 其李将军之谓也?2能设而不能动也3 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 高考)第三组:1 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乐

16、甚,则齐国其庶几乎?附:考纲所列18 个虚词:而: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副词:“多么”。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介词:“于”、“在”、“从”。乃: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代词:“你”、“你的”。其: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

17、“要”。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且: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

18、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助词,用于句首。若: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构成复音虚词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和“为”呼应,表被动;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为介词: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

19、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11)也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表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连词,“因此”、“于是,就”。(

20、14)于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表比较,“比”;被动,“被”。(15)与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连词,“和”、“及”;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则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用在句中,表提顿”。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助词:衬助音节

21、;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古今异义题常见古今异义如下:1 亲戚2 妻子3 中国4 所以5 无论6 更衣7 殷勤8 卑鄙9 其实10 春秋11 结束12 约束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

22、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13 中原14 烈士15 牺牲16 虽然17 不好18 根本19 学者20 地方21 山东22 县官23 致意24 从容25 便宜26 故事27 南面28 可怜29 以为30 从而31 至于32 祖父33 不必34 因而35 智力36 前进37 即使38 向来39 因为40 老大文言文翻译题: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

23、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

24、赋其二”。(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3)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

25、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

26、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7、。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五)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

28、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何以?(凭什么?)何所?(所是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何;奈何?(把怎样呢?)孰与?(与比,哪个更?)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安哉(乎)?(哪里呢?)不亦乎?(不是吗?)非欤?(不是吗?)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

29、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何其也!(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惟耳!(只罢了!)一何(多么啊!)亦哉!(也真是啊

30、!)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无乃乎(欤)(恐怕吧?);得无(微)乎?(该不吧?)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与其孰若?(与其,哪如?)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

31、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二、高中诗词鉴赏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释】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 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对象燕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

32、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子。B.诗的颔联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C.最后两句,前

33、十一字是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D.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D(2)示例:同意。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不同意。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

34、之成理即可。)【解析】【分析】(1)D 项,“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错误。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即是旧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故选D。(2)结合具体内容阐发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如不同意,“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巢居室”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

35、怜。接着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结合注释内容“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分析,诗人寄人篱下的生活,以舟为家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也可以同意,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想象着燕子联想到自己,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故答案为:D;示例:同意。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

36、惨。不同意。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逐一比对选项与诗句,应特别注意选项中出现的表现手法,考生要认真分析诗文中有没有运用该手法表情达意;(2)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从审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

37、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读题目、品读关键词句、关注尾联和分析意象的角度去感知诗人抒发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忆秦娥注(唐

38、)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注释】此词相传为李白所作。(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呜咽的箫声惊醒夜梦人,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B.上片写闺情念远,由月色到柳色,由虚到实,道尽了离别之伤。C.下片写秋望伤时,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勾连古今,抒兴废之悲。D.全词意境开阔,既有时序的跳跃,又有场景的转换,开阖有致。(2)这首词的结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有何妙处?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1)B(2)意象叠加(列锦)。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描绘出

39、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象,营造出古朴苍凉的意境。以景结情。“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寓深沉的历史浩叹于开阔的景象之中。【解析】【分析】(1)B 项,错在“由虚到实”,由月色到柳色,是由眼前照着楼台的月色回想往年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的悲伤情景。应该是由实到虚。故选B。(2)“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使用了意象叠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这既是眼前实景

40、,又是历史遗迹。诗人以景结情,将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境深远。故答案为:B;意象叠加(列锦)。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描绘出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象,营造出古朴苍凉的意境。以景结情。“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寓深沉的历史浩叹于开阔的景象之中。【点评】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

41、、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虚实、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

42、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答题时按照如下格式: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在何处,然后再解释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表达了什么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羸骏白居易一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蹋冰水畔立,卧雪冢

43、间宿。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注释】驽骀:指劣马。(1)本诗以骏马被弃之后的不幸遭遇,暗含着对_ 的同情和对_ 的呼吁。(2)本诗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试赏析。【答案】(1)英雄没落;明主要赏识英才(2)采用赋的手法,直叙骏马被弃之后的种种遭遇。层层推进,先写骏马被弃,再写无人赏识,最后写骏马被吃掉,增强悲剧性。叙述中含有深情,增强感染力。如“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体现出悲壮与苍凉;“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体现出对不识骏马者的不屑与内心的辛酸。【解析】【分析】(1)本诗先言“骅骝失其主”,后言骏马

44、的种种不幸遭遇,暗含着对英雄被埋没的同情和对明主要善于发现英才、赏识英才的呼吁。(2)首先,本诗前八句写骏马的种种遭遇,表现它被遗弃之后的彷徨与失落,在传统文学理论中,其实是运用了“赋”的手法。赋,就是铺陈其事。简而言之,就是描述事情。其次,在描写了骏马被弃之后,写骏马因瘦弱更加不被凡人赏识,甚至难逃被杀掉吃肉的命运,悲剧性逐层加重。最后,作者虽然通篇叙述,但是叙述中是含有深切的情感的。如“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表面上客观呈现骏马的遭遇,实际上在冰雪、黄河、大风的衬托中,骏马的一切遭遇都具有一种苍凉悲怆的意味,寄寓了作者的同情。又比如“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客观

45、呈现骏马的悲剧结局。开篇以“骅骝”的身份出场,最后以“化作驽骀肉”结束,如此命运的变化,不知不觉透露出作者的同情,甚至是愤恨。故答案为:英雄没落明主要赏识英才 采用赋的手法,直叙骏马被弃之后的种种遭遇。层层推进,先写骏马被弃,再写无人赏识,最后写骏马被吃掉,增强悲剧性。叙述中含有深情,增强感染力。如“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体现出悲壮与苍凉;“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体现出对不识骏马者的不屑与内心的辛酸。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

46、感寒蝉悲凉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47、。(2)本题考查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节选)(唐)柳宗元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余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注】柳宗元于永贞元年(公元805 年)被贬至永州,此诗作于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柳宗元被贬时暂寓水州龙兴寺,与僧人重巽相识结交,下文“雪山客”亦即重巽上人,圆方:圆的方的,这里指盛茶的器具。真照:本性。(1)诗歌首句中“_”一词含有典故,既赋予新

48、茶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又点出了新茶的 _,且照应诗歌题目“竹间”二字。(2)新茶是作者被贬期间第一位友人亲手采摘相赠的,饱含股切情谊,使困境中的诗人倍感欣慰,倍觉新茶珍贵,诗歌后六句是如何表现新茶珍贵的?【答案】(1)湘竹;生长环境(地点)(2)运用比喻。第八两句赞美新茶色如美玉纯美无瑕;形色味相结合。第八句写新茶的色泽;第九、十两句写新茶的香味四溢,持久悠长;衬托。第七句运用的手法,以盛具形状之奇,色泽之美,间接衬托新茶之名贵;第十一,十二两句写新茶的神奇功能,新茶不仅在身体上能提神祛秽,而且净化人的思想道德,恢复人的自然天性。【解析】【分析】(1)诗歌首句“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这两句

49、的意思是:这茶树生长在密密的斑竹林中,为清莹的雨露所滋润,“湘竹”二字含有典故,既赋予新茶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点出了新茶的生长环境(“芳丛翳湘竹”),又照应到诗题“竹间”二字。(2)“圭璧无纤瑕”用典故比喻,直接评述茶叶品质的纯美无瑕。这里也写出了新茶的色泽纯美。“呼儿爨金鼎,余馥延幽遐。”首先是香气持久悠长。第十句,“馀馥”是说香气不是一飘而尽,而是久留不散。“延”指香气渐渐弥漫开来,“幽遐”则指香气传到了很深很远的地方。其次是茶香的神奇功效。茶的形色味结合着写,能让读者对茶有整体的认识。“圆方丽奇色”写茶具精美,衬托茶的珍贵。“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中,“荡邪”,就是除秽。“涤虑”,就是

50、洗去心中的烦躁,去掉昏惑和邪气,保持心神的安宁和清醒。这样,喝好茶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这是一般人从生理角度来理解的。然而柳宗元则从心理角度加以发挥,提升到了人的精神思想品格的高度来评价好茶的妙用。“涤虑发真照”,是说茶香净化了人的思想道德,显露出人的毫无污染的真情本相。“还源荡昏邪”,是说茶香清除了精神意识中的昏浊邪恶,使人回复到自然天性,保持清白纯洁的境界。可见,诗人在此用到了双关象征手法,这么立意构思,就非常巧妙深刻,富有诗意。故答案为:湘竹生长环境(地点)运用比喻。第八两句赞美新茶色如美玉纯美无瑕;形色味相结合。第八句写新茶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