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20200202102314)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20200202102314)_中学教育-高考.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 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 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 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 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 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
2、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 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例 5 非字而画。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 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6.庸乎 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 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
3、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 等。例 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例 9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例 10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9.何之有 连用,是 有何 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 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有什么呢?例 11 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10.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
4、,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例 12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11.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 13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文: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12.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 14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例 15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13.岂乎(哉
5、)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例 16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译文: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14.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难道吗?例 17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5.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更、比怎么样?例 18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例 19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你们看廉将
6、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16.为所、为所“见于”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例 20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俘虏!例 21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译文:却被秦国人多年蓄积的威势所挟制。17.以为 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 等。例 22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例 23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
7、涂吗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方春百姓不耕即蚕不可夺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画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18.与其孰若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例 24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译文:与其杀掉
8、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19.安乎、安哉 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 25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译文: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例 2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20.独耶 、独哉 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27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译文: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例 28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21.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例 29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
9、恐怕不行吧?22.非欤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 30 子非三闾大夫欤?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23.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 31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译文: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24 有以无以(亡以)所以何以一何何其也之谓也惟(唯)是其?其?,抑无无译:无论还是庶几欤译:大概吧?直耳!译:只不过罢了。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
10、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战者必然之势
11、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方春百姓不耕即蚕不可夺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画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
12、,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水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选自明史 温纯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B
13、.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C.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D.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倭,文中指倭寇。指14 至 16 世紀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盜。B.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C.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D.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14、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巳、石星。B.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C.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亭,并得罪了沈一贯。D.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
15、视事。【答案】(1)A(2)C(3)D(4)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解析】【分析】(1)本题中,“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这段话是说“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
16、于北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方春百姓不耕即蚕不可夺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画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纯”“之”“永清”“一贯”等,然后根据语法、句式以及句意进行排除。B 项,“乃”意思是“于是”,是副词,修饰谓语,表示动作之
17、间的顺承关系,不能放在句末,一般放在下一句的开头,这就排除B 项;C 项,“三”即“三次”,修饰“疏”,指的是上疏的次数,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 项;D 项,“论”意思是“议论”,宾语是“之”,句子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排除D 项。故选A。(2)C 项,“赠,指给活着的 封官爵”错误,“赠”是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故选C。(3)D 项,“皇帝 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错误,文中说的是“帝为霁威,道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意思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由“已而卒不行”可知,并没有答应。故选D。(4)第一句中,“尽捕”,全部逮捕
18、;“付”,交付,交给;“行法”,依法处置;“亟”,急忙,赶快;“税监之害民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害民之税监”,危害百姓的税监。第二句中,“雅”,一向;“重”,看重;“谕”,下令;“强”,勉强;“视事”,处理政事。故答案为:A;C;D;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
19、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
20、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职担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广东广海卫,大规模屠杀抢劫而去。总兵刘焘(却)上报击退敌人,温纯弹劾刘焘欺骗蒙蔽。当时正征调刘焘督察京城军队,于是搁置不追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皇帝下令准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进言事情没有了结,不应当仓促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封他的父母,温纯坚持不同意。谏官李已、石星受到指责,温纯上疏解救他们。俺答请求设立贡市,高拱裁定意见同意这件事。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托病回家。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
21、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方春百姓不耕即蚕不可夺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画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庸乎连用表疑问相
22、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商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
23、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者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不批下。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
24、处理事务。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正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无正赃,杀之冤。”金主怒。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右司郎中张天纲曰:“吾为汝具奏辨析之。”奏入,金主悟,囚得不死。调新蔡令。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
25、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奏可。继擢户部主事。金亡,依东平严实,辟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行军万户府经历。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色绢万匹,民不能堪,肃赞实奏罢之。世祖居潜邸以肃为邢州安抚使,肃兴铁冶及行楮币,公私赖焉。中统元年,擢真定宣抚使。时中统新钞行,罢银钞不用。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肃建三策: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二年,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未几,兼商议中书省事。
26、三年,致仕,给半俸。四年,卒,年七十六。肃性舒缓,有执守。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后累赠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文献。(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B.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不为乎连用
27、表反问相当于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方春百姓不耕即蚕不可夺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画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辨愈力/C.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D.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
28、/明日/诣省辨愈力/(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侩,原指牙齿咬合,引申为买卖双方居中说合的经纪人,又称牙子、市侩。B.潜邸,特指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居住的宅第,登基后改称“东宫”。C.楮币,元代发行的纸币,因用楮树皮造成的纸制成而得名,后亦泛指一般纸币。D.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典。(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肃公正执法,敢于坚持己见。他任尚书省令史时反对杀掉无辜者,任新蔡县令时反对杀掉偶发抱怨者;以上两次他直接上奏皇帝,使相关人等得以保全。B.刘肃体恤民生,心系百姓
29、疾苦。东平每年缴纳蚕丝白银,又需缴纳丝绵十万两、染色绢布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辅佐帮助严实上奏皇帝罢停此事。C.刘肃治才出众,善于化解难题。任邢州安抚使时,公私均得以获利;任真定宣抚使时,化解了换钞难题;任左三部尚书时,参议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D.刘肃生荣死哀,受到朝廷优待。他性格从容和缓,有操守。退休前任朝廷重臣,退休后还依然享受俸禄,死后多次受朝廷追赠,而且获得美好的谥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答案】(1)C(2)B(3)A(4)以前,县里收取百姓的赋税以牛的多少为差别,百姓把
30、牛藏起来不耕作。真定有人用银钞和外地人做交易,总共有八千多贯,公家私人都议论纷纷,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解析】【分析】(1)A 项,从语境来看,“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错,刘肃身为尚书省令史,其职责为辨析冤狱,故“我职也”后断开;从语意来看,“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错,“惜一已”“戕十一人之命”应为转折关系,和“可乎”相连,其意应为“爱惜自己性命而杀十一人,难道可以吗?”故“惜一己”前应断开,“惜一己”后不可断开,故排除A 项。B项,从语法上看,“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错,“肃”是“见”的宾语,“肃”前不能断开,“肃”后断开,排除B 项。D 项,从语言标志来看,“曰”后为“曰”的内
31、容,“曰”后应断开,而“冤狱”是“辨析”的宾语,故“辨析”前断开,后不能断开,排除D 项。故,本题选C 项。(2)B 项,“以太子身份”错,应是以“非太子身份”,“登基后改称 东宫”错,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住所称“东宫”。故本题选 B 项。(3)A 项,“以上两次他直接上奏皇帝”错,刘肃任尚书省令史时,右司郎中张天纲为其上奏,使问题得以解决。故本题选A 项。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
32、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方春百姓不耕即蚕不可夺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画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4)本题 关键点“赋”,收赋税;“差”,差别;“匿”,藏。同时注意句意。关键点“交通”,做交易;“嚣然”,扰攘不宁,议论纷纷;“措”,处理。注意句意。故答案为:C;B;A;以前,县里收取百姓的赋税以牛的多少为差别,百姓把牛藏起来不耕
33、作。真定有人用银钞和外地人做交易,总共有八千多贯,公家私人都议论纷纷,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
34、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刘肃,字才卿,是威州洛水人。金兴定二年考取词赋进士。曾担任尚书省令史。当时有盗贼偷取了大内收藏的官罗和珠宝,盗贼没有按时抓捕到,官府就逮捕了为买卖珠宝双方说合的经纪人和管理仓库的官吏,无辜而服罪的有十一人。刑部商
35、议都打算处以极刑,刘肃坚持自己的意见说:“偷盗之事尚未获得主要的赃物,杀掉他们,他们会很冤。”金国国主震怒。有近侍夜里去见刘肃,详细地向刘肃说明了金国国主的旨意,刘肃说:“辨析冤狱,是我的职责,爱惜自己的性命而杀十一人,难道可以吗?”第二天,刘肃到尚书省去辩解得更加有力。右司郎中张天纲听了说:“我为你详细地,上奏辩解分析这件事。”奏疏送入宫中以后,金国国主醒悟,囚犯因此没有被处死。后来刘肃调任新蔡县令。以前,县里收取百姓的赋税以牛的多少为差别,百姓把牛藏起来不耕作。刘肃到任后,命令繁殖、蓄养增加牛的人家不加赋税,百姓于是殷实富足。靠近淮河的百姓有潜逃进入南宋国境的,在南宋被登记兵丁以后就多供给
36、粮食,间或有回来的,但衣食很是困难,偶尔发出怨言说:“还不如到淮河那边去。”控告的人认为应以谋反论罪,刘肃日:“淮水是宋国的边境,一条河罢了,真要反叛的话,不难前往,他们嘴里虽然说而内心没有这样实际的打算,依据法律应当杖责八十下。”皇帝准奏。后来刘肃被提升为户部主事。金国灭亡以后,他去依附东平的严实,被任命为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任为行军万户府经历。东平每年缴纳蚕丝白银,又需缴纳丝绵十万两、染色绢布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辅佐帮助严实上奏皇帝罢停了这件事。忽必烈住在潜邸时,让刘肃担任邢州安抚使,刘肃兴办冶铁业并且发行纸币,公家私人都借此获利。中统元年,被提升为真定宣抚使。当时中统年间的新钞
37、发行,要求停止旧银钞不再使用。真定有人用银钞和外地人做交易,总共有八千多贯,公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方春百姓不耕即蚕不可夺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画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
38、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家私人都议论纷纷,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刘肃提出三条建议:一条为仍旧使用旧钞,二条为新旧兼用,三条为官府用新钞按数目换旧钞。中书省听从他的第三条建议,于是给了真定新钞五十万贯。中统二年,刘肃被任命为左三部尚书,官府的官曹典章制度,有很多是他参议制定的。不久,兼管商议中书省事务。中统三年,退休,朝廷给予他一半俸禄。中统四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刘肃性格从容和缓,有操守。他曾经收集各家关于易的学说,编为读易备忘。后来多次受封为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号为文献。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39、。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
40、”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 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选自隋书 列传第六 苏威)(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B.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
41、/卧内与语大悦/C.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人卧内/与语大悦/D.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人/卧内与语大悦/(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表又称上奏,是古代社会臣子向皇上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一种形式。B.京兆尹是汉代始设的官名,为三辅之一,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C.朋党,是指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的集团或派别。D.坐即“连坐”,指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威才华出众,勇挑重担。他因身兼数职,曾经上书陈辞谦让,但高祖
42、下诏肯定他的才能,他仍继续担任多项职务,不再推辞。B.苏威谨记父言,轻徭薄赋。他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改变了以往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重税的做法,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C.苏威明辨事理,深得倚重。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帮助君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方
43、春百姓不耕即蚕不可夺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画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D.苏威自恃权势,结党营私。他私结朋党的事被揭发查实后,虽然认了错,但没得到皇上的宽恕,还因此冒犯了许多有名望的士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答案】(1)C(2)B(3)D(4)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
44、当长途奔驰。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解析】【分析】(1)这段话大意为:高颍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召他。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本题中“高颖”“高祖”是两个人,根据结构对称法,应为“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先排除A 和 D;引入的宾语是“卧内”,二者应连在一起,排除B。故选 C。(2)B 项,是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之一,而非主管。故选B。(3)D 项,“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叙述不当,应为“因苏威而获罪的有名人士有一百多人”。“得罪”文中是获罪的意思。故选D。(4)本题中,第一句中,“以
45、”,因为;“辞”,推辞。第二句中,“阙”,有缺点,缺失;“遽”,急忙。故答案为:C;B;D;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
46、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参考译文】苏威字无畏,京兆府武功县人。高颍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召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求剑若此
47、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方春百姓不耕即蚕不可夺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画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他。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作纳言、民部尚书,苏威上书陈辞谦让,高祖下诏说:“大船当负荷重
48、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苏威才没有推辞。当初,苏威的父亲在西魏任度支尚书,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不久苏威的父亲就感叹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苏威听了这些话,常常把这作为自己的责任。到了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法令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苏威见到皇宫中用白银制作帷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皇上为此而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销毁。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职全都依旧。治书侍御史梁毗
49、认为苏威兼任五个职务,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举荐贤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上表进谏弹劾苏威。皇上说:“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急忙地逼迫他呢!”于是就对朝中的大臣说:“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又靠谁来实行我的主张?杨素才辩,天下无双,至于说到考虑古今得失,帮助我宣扬教化,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他就是这样被看重。隋朝在接连不断的战争后,法令规章错乱混杂,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标准、式样,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揭发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等人互相勾结,成为朋党,皇上就命令蜀
50、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处理这个案件,所揭发的事情都得到了验证。皇上拿宋书 谢酶传中有关朋党的史事让苏威阅读。苏威害怕,脱下了官帽叩头认错。皇上说:“认错已经晚了,”于是就免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岑嘉州诗集序(唐)杜确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粲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