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四).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四)第四章唐朝的外来文明就外来物品自身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重物质,一类 偏重精神。如动植物、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奢侈品等,都属于前一类; 而天文历算及摩尼教、景教等则属于后一类。但是就外来物品对当时 及后世的影响而言,却很难截然作出这样的划分。正如美国学者谢弗 指出的,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人们所能预料的范围以外,隐藏在一 些人类无法猜度的物质客体之中。一只白鹦,一条小狗,一册书籍, 一剂药物等等,每一种外来物品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引发唐朝人的想 象力,从而对改变他们的生活模式起到重要的作用1。研究唐代外 来文明的意义不仅在于弄清唐朝究竟传入了哪些外来物品,而且更重
2、 要地是要认识这些物品对当时及后世的社会生活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从而为认识唐朝文化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提供有益的 借鉴。第一节动植物的输入如所周知,唐朝是一个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的时代,动植物的引进 也非常繁富。但是出于儒家传统道德的要求,统治者总是在引进外来 动植物的同时,极力掩饰自己对这些“新奇之物”的喜好,如唐高祖 在称帝当年(武德元年,618年)就下诏禁止贡献无用之物,称:“侏 儒短节,小马廛牛,异兽奇禽,皆非实用。诸有此献,悉宜停断,宣 昆仑等地来的海舶,装满了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而海南大盗冯若芳 也从南海“波斯舶”上掠取大量香材或香料,并以此致富30。长庆 四年(824),波
3、斯大商李苏沙向朝廷进贡沈香亭子材31。此“波斯 大商”,显然就是以兴贩香材为业的胡商。又据记载,番禺牙伶徐审 与“舶主何罗吉”相善。临别,何罗吉赠三枚鹰嘴香,可避时疫,后 番禺大疫,徐审全家焚香得免,后来这种香就被称为“吉罗香” 32。 何吉罗也是从事香料贸易的胡商。武后永昌元年(689年),洛阳北 市“香行社”造像记中,记录了社官、录事及社人等20余人的姓名, 其中有安僧达、史玄策、康惠登、何难迪、康静智等,这些人的姓氏 都为粟特胡姓,很可能就是来自中亚的商胡或他们的后裔33 o根据官私记载,唐朝进口或使用的香料主要有沉香、紫藤香、榄 香、樟脑、苏合香、安息香与哇爪香、乳香、没药、丁香、青木
4、香、 广董香、茉莉油、玫瑰香水、阿末香、甲香等许多品种34。香料或 香材也是外国政府向唐朝进贡的重要物品,据官修史书不完全统计, 天竺、乌在、耨陀渔、伽毗、林邑、诃陵等国都曾向唐朝“贡献”香 料,涉及的种类主要有郁金香、龙脑香、婆律膏、沉香、黑沉香等等。 有时将外国贡献的香料径称作“异香”,即在唐朝境内稀见的香料, 而外来的香料也被赋予了种种神密的特性,如上文所称“吉罗香”就 是如此。此外还有许多关于外来香料的神奇传说,此仅举两例。据称,杨贵妃所佩交趾国贡献的蝉蚕形瑞龙脑香,“香气彻十余 步”,玄宗曾在暇时与亲王奕棋,贵妃立于局前观,乐工贺怀智在侧 弹琵琶。风吹贵妃领巾落于怀智蟆头上,怀智归家
5、,觉满身香气异常, 遂将幔头收藏在了锦囊中,多年之后,仍然香气蓬勃35。另一则故 事称,咸通年间(860-874年),崔安潜至宰相杨收家中,见客厅台 盘前置一香炉,烟出成台阁之状,但是别有一种香气,“非烟炉及珠 翠所有者”,崔安潜四下顾望,不明所以。原来气味是由厅东间阁子 金案上“漆?伦印蹦激Y宾国香发出的。香气之郁烈可知36。此仅将史传记中外国向唐朝贡献香料的主要记载列表如下:外国进献香料表:纪年贡献国家贡献物品资料来源备注贞观一五641天竺郁金香册府/970/11399贞观一六642乌在龙脑香册府/970/11399贞观二一648陀M婆律膏册府/970/11400即婆罗州樟脑贞观二一648
6、伽毗郁金香册府/970/H400开元一二724大食龙脑香册府/970/11407开元二二734林邑沉香册府/970/11409天宝八林邑黑沉香册府/970/H41330斤元和一751诃陵异香册府/970/114183.外来动物唐朝输入的动物可分为兽类与禽类两种。兽类动物包括野兽与家 畜。在野兽中,有许多属于大型驯兽,最主要的就是驯象与驯犀。神 龙元年(705年),中宗幸洛阳城南门,观看斗象表演37。豢养在 宫廷兽苑中的驯兽都有固定的食料供应,如一头驯象有两人专门负责, 每天供应?4围,稻、菽各3斗,盐1升。因为大象不耐北方的严寒, 冬季还供应羊皮和旧毡为驯象制作御寒的冬衣38 o玄宗时宫廷每有
7、 宴乐,多以百戏杂乐助兴,此外有舞马百匹,衔杯上寿。又有五坊使 引犀、象入场,或拜或舞,“动容鼓旅,中于音律。” 39这些驯化 的犀、象,大多都是由南海诸国贡献的。安禄山破长安后,将宫廷的 犀、象尽数驱往洛阳,谬称天命所归,犀、象自南海而至,会自动拜舞。令幽燕戎王、蕃胡酋长观看,但是这些犀、象“瞪目愤怒,略无 舞者”,禄山大怒,于是“命置阱井中,以烈火烧,使力惫,俾壮士 乘高而投之,洞达胸腋,流血数石。” 40作为外来之物,大象与犀牛多少带有一些神密的成分,如唐人认 为象胆位置在腿部,“春在前左,夏在前右”,随四季的迁转而游 移不定。犀牛通天者必厌恶自己的影子,所以常饮浊水等等41,但 是在唐
8、人心目中最具有神奇色彩的是作为兽中之王的狮子。狮子的读 音大约相当于?si?sak,很可能是来自吐火罗语的译音。贞观九年(635 年)康国向唐朝献狮子,虞世南奉旨作“狮子赋”,称狮子“?目电 曜,发声雷响。拉虎吞魏,裂犀分象” 42,表现了时人对雄狮的敬 畏之情。又据称,玄宗朝以画兽类著称的韦无忝,曾画过一幅外国献 狮子的画像,展开他画的狮子图,“百兽见之皆惧” 43。不仅如此, 在唐人看来,一切与狮子有关的物事,都具有神秘的力量。以狮子筋 作琴弦,“鼓之,众弦皆绝”;以狮子尾作拂尘,“夏月,蚊蜗不敢 集其上” 44。甚至狮子的粪便也可以杀百虫,点燃之后可以“去鬼 气” 45。最有意思的是,据
9、称在开元末年,“西国”献狮子,途中 系于井侧树干上,“狮子哮吼,若不自安。俄顷风雷大至,果有龙出 井而去。” 46显然是有意将西来的王兽与东方神兽相提并论。此外,唐朝引进的野兽还有豹、鼠、羚羊、蛇,以及不能确知的 天铁熊、天狗等。唐朝引进的家畜以狗、马居多。马不仅是非常重要的役畜,而且 是衡量武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永隆二年(681年)唐朝监牧的马死了 18万匹,后来的史臣在评价这件事时说:“马者,国之武备,天去 其备,国将危殆。” 47可知马在当时对于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意义。 引进外来马,不仅意味着唐朝国家控制马匹数量的增多,而且对唐朝 马匹品种的改良也具有关键的意义,所以唐朝对于马的引进非常重
10、视。 唐朝外来马主要是从中亚昭武九姓诸国和大食国引进的,前者是自汉 代以来盛传的所谓“天马”即大宛马的产地,而后者则是优良的阿拉 伯马的故乡。唐会要明确记载康国马”是大宛马种,形容极大。 武德中(618-626年),康国献四千匹,今时官马犹是其种。” 48 如所周知,今本唐会要是宋人王溥在德宗时(780-805年)苏冕 撰著的唐会要和武宗时(841-846年)崔铉续修唐会要的基 础上,杂采宣宗以后的史事纂辑而成的。“今时官马”云云,当是苏 冕或崔铉的原话。可知唐朝人非常重视官马品种的改良,而外来马也 在唐朝官马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是西域诸国与唐朝贸易中的最重要的一项 内容
11、。唐朝并没有满足西域诸国“贡马”,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前往 西域购求良马。如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遣使往西域册立西突 厥叶护可汗,使节未还,“又令人多赍金帛,历诸国市马”。魏徵虽 然就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是主旨并不是反对购马,而是如何使“诸国之马,不求自至。49又,据唐人刘元尚墓志,元尚“解 褐拜掖庭监作,大食市马使,燕王市于骏骨,伯乐顾之龙马,遂使三 军迎送,万里循环,荣宠是加,超公内寺伯。” 50 “三军迎送”云 云,说明这次前往大食市马的规模是很大的。“大食市马使”的存在, 进一步证实了唐朝政府对于马匹品种改良的重视。掖庭监作为正九品 下阶杂役,而内寺伯则为正七品下阶,纠察不法之事
12、的官职,超加官 爵,并非虚语。战马之外,唐朝引进最多的马匹是所谓的“果下马”,即专供贵 族赏玩骑乘的小马。据唐人解释,“果下”的意思是这种马很矮,可 以骑着在果树下行走51。但是据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可能是某种外 来语的“译音” 52。果下马多由新罗国贡献。赏玩家畜除小马外, 对唐人及后代生活影响较大的还有所谓的“拂?狗”,这种狗是由高 昌转献给朝廷的。据载,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献狗 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国。 中国有拂?狗,自此始也。” 53这种聪慧的小狗属于尖嘴丝毛犬, 曾经是希腊妓女和罗马主妇的宠物。唐朝人又将这种叭儿狗称作”? 儿”或“?
13、子”。佚名唐人醉公子词称:“门外?儿吠,知是萧郎 至。?i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 他醉,还胜独睡时。” 54蜀中名妓薛涛也在诗中称:“驯扰朱门四 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55 借着对?子失宠的描写,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上文引玄宗奕棋的故事 中也称,杨贵妃在旁边观棋时,怀中抱着“康国”?子,“上数秤子 将输,贵妃放康国?子于坐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贞元 进士王涯描写过宫廷里的“?儿”称:“白雪?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 曾惊。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 56洛州刺史卢顼的表 姨住在洛阳履信坊,她也曾养过一头名叫花子的?
14、子,由于她对?子着意呵护,后来得到善报57。与罗马的情形类似,这种小狗引入唐朝 以后,也备受妓女和贵妇的宠爱。唐朝引进的飞禽主要为白鹦鹉、五色鹦鹉和鸵鸟。高宗永徽元年 (650年)“吐火罗遣使献大鸟如驼,食铜铁,上遣献于昭陵。”大 概是因为鸵鸟极为罕见的缘故,在高宗和睿宗的墓前都立有鸵鸟的雕 象58,以作为唐朝皇帝德被海外,四夷来朝的象征。与“康国?子” 一样,在唐人有关风流天子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说中也出现了白鹦鹉, 据称杨贵妃在宫中养了一只白鹦鹉,可诵读诗篇,深得宠爱,被称为 雪衣娘。玄宗每与贵妃及诸王博戏,“上稍不胜,左右呼雪衣娘,必 飞入局中鼓舞,以乱其行列”,后来鹦鹉告诉贵妃,梦为鹫鸟
15、搏杀, 贵妃于是教雪衣娘诵多心经禳灾。死后,”上与贵妃叹息久之, 遂命瘗之苑中,为立冢,呼为鹦鹉冢。” 59这个美丽凄楚的传说在 唐代以文字和图画两种形式流传,玄宗朝宫廷画师张萱所作“写太真 教鹦鹉图”,反映的就是这个故事。稍后,周?P也创作了 “妃子教 鹦鹉图”和“白鹦鹉践双陆图”。近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发现的辽贵族 墓壁画中,也发现了以唐代此类绘画为粉本的“杨贵妃教鹦鹉图”。 可知直到辽代,这类绘画仍然是画师喜受的题材60。以下试将各国在与唐朝交往中作为“贡物”进献的野兽、家畜和 飞禽分别列简表,供参考:外国进献野兽与驯兽表:纪年贡献国家贡献物品资料来源备注贞观九635康国狮子册府/970/H
16、398贞观一六642?宾褥时鼠册府/970/H399贞观二一647波斯活耨蛇册府/970/11399耨,旧书作褥贞观二三649迦毗叶天铁熊册府/970/11401永徽二651?宾褥池鼠册府/970/H401永徽二652文单驯象会要/下/98/1752永徽三652林邑驯象册府/970/11401显庆二657吐火罗狮子册府/970/11402 布遐迩,咸使闻知。” 2但这种庄重的承诺,并不妨碍他在武德四 年(621)接受百济贡献的“果下马”(见下文附表,下同),同时又 在历史上首次将叭儿狗引进了中国。同样,唐太宗曾拒绝林邑国贡献 的白鹦鹉和五色鹦鹉3,但在后来却欣然接受了陀沮国贡献的白鹦 鹉和五色
17、鹦鹉。再如,德宗在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下诏“禁天下不 得贡珍禽异兽”,并将代宗朝文单国贡献的32头驯象放归荆山之阳 4,但同样是他,又接受了环王国贡献的驯犀,诸如此类,不胜枚 举。冠冕堂皇的说教,从来不曾减弱过统治者的耳目之欲。除了实用 之外,正是对外来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为动植物的引进和传播提供了 恒久的动力。I .外来植物唐朝引进的植物主要为香料、树木和蔬菜以及观赏性植物等,香 料将在下文中专门讨论,以下仅就树木、观赏性植物和蔬菜等植物略 作讨论5。唐朝引进的树木主要是果木和一些带有宗教意义的树木。在果木 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从中亚康国移植的桃树。据载,康国出产一种 灿黄的桃,“大如鹅卵,其
18、色如金”,被称作金桃6,贞观十一年 (637年),康国遣使献金桃、银桃7,太宗“诏令植之苑囿” 8。但金、银桃的移植最后是否成功,现在并不清楚。与金、银桃不同,枣椰树确实是成功地移植到了唐朝的土地上。 枣椰树又称“波斯枣”或“千年枣”,唐朝人还知道它的波斯名“窟 莽”或“鹘莽”以及可能是古埃及语译音的“无漏”,段成式曾详细显庆二657赡博驯象、犀牛册府/970/11402原文误作瞻国、博国垂拱二686林邑驯象册府/970/11403天授二691林邑驯象册府/970/11403证圣元695林邑战象册府/970/11403圣历元林邑驯象册府/970/H403圣历元698文单犀牛会要/下/98/17
19、52神龙三707林邑驯象册府/970/H404景龙三709林邑白象册府/970/H404开元元713象册府/970/11405开元五717文单犀牛会要/下/98/1752开元七719拂林狮子、零羊册府/970/11406遣吐火罗献开元七719诃毗施狮子册府/970/H406因吐火罗献开元八720南天竺豹册府/970/11406开元一722波斯狮子册府/970/H407开元一四726安国豹册府/970/11407雄雌各一开元一四726安国豹册府/970/H408开元一四726康国豹册府/970/11408开元一五727康国豹册府/970/H408开元一五727史国豹册府/970/11408开元一
20、六728米国狮子册府/970/11408开元一七729米国豹、狮册府/970/11408开元一九林邑象册府/970/11409开元二三735林邑驯象册府/970/11410开元二三735林邑白象册府/970/11410天宝五746波斯犀牛、象册府/970/H412遣呼慈国大城主仆献天宝六大食豹册府/970/H4126头天宝六747波斯豹册府/970/H4124头天宝八749林邑驯象会要/下/98/175120头天宝九750真腊犀牛册府/970/11413天宝一拔汗那豹、天狗册府/970/11413马22匹大历中766-779文单驯象新书/222/6300II 头61贞元九793环王国犀牛册府/
21、970/11416外国进献家畜表:纪年贡献国家贡献物品资料来源备注武德四621百济果下马册府/970/H396武德九626康国名马册府/970/11397原文误作唐国武德中618-626康国大宛马会要/下/72/13064000 匹贞观一一637?宾名马册府/970/H398永隆二681大食马册府/970/H403永隆二681吐火罗马册府/970/11403万岁通天二697安国两头犬册府/970/11403长安三703大食良马册府/970/11403开元初描述枣椰树及其果实的各种性状,称:“波斯枣,出波斯国,呼为窟 莽。树长三四丈,围五六尺,叶似土藤,不凋。二月生花,状如蕉花, 有两甲,渐渐开
22、罅,中有十余房。子长二寸,黄白色,有核,熟则紫 黑,状类干枣,味甘如饴,可食。” 9天宝五载(746年),陀拔思 单国(Tabaristan)曾向唐朝献“千年枣” 10。史书中没有明确记 载这次贡献的千年枣是果实还是植株,但是昭宗时(889-904年)人 刘恂亲眼见到广州城内种植的枣椰树,他将广州枣椰树的果实与“番 酋”带入唐朝的原产地的产品及北方的青枣进行了比较,并携回枣核, 尝试在北方种植,但没有成功。据刘恂记载:“波斯枣,广州郭内见 其树,树身无闲枝,直耸三四十尺,及树顶,四向共生十余枝,叶如 海棕。广州所种者,或三五年一番结子,亦似北中青枣,但小耳。自 青及黄叶已尽,朵朵着子,每朵约三
23、二十棵。刘恂曾于番酋家食本国 将来者,色类沙糖,皮肉软烂,饵之,乃火烁水蒸之味也。其核与北 中枣殊异,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矿,恂亦收而种之,久无 萌牙。” 11唐代药物学家对枣椰子补中益气、止咳去痰的性能也已 经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12。此外,唐朝还引进了菩提树和娑罗树。菩提树即草钵罗树 (Pippala),根据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一棵草钵罗树下得道 觉悟的,所以又将草钵罗树称作“菩提(Bodhi,意译“觉”)树” 或“觉树”。早在南朝时,菩提树就已引进了中国,但是在唐代,菩 提树还继续保持着强烈外来色彩和浓郁的宗教意义,贞观十五年(641 年)和二H一年(647年),天竺国和摩揭
24、陀国分别遣使向唐朝献菩马旧书/198/5316开元八720吐火罗马、?册府/970/11406开元八720?宾善马册府/970/11406开元723新罗果下马会要/下/95/17122匹开元一二724大食马册府/970/11407开元一二724识匿马册府/970/11407开元一二724康国马、狗册府/970/11407开元一三725识匿马册府/970/11407开元一四726安国马 册府/970/11408开元一五727安国马册府/970/11408开元二二734新罗小马、狗册府/970/11409开元二九741拔汗那马册府/970/11411天宝元742石国马册府/970/114H天宝三石
25、国马册府/970/11411天宝五746石国马册府/970/1141215匹天宝五746陀拔斯单马册府/970/1141240匹天宝五746石国马册府/970/11412天宝七吐火罗马册府/970/H413天宝九750骨咄胡马册府/970/H41330匹天宝九750康国马册府/970/1141310匹天宝九750安国马册府/970/11413100匹天宝一751拔汗那马册府/970/H41322匹天宝一751俱密胡马册府/970/1141326匹天宝一751拔汗那马册府/970/H41320匹天宝一751拔汗那马 册府/970/1141340匹天宝一二753黑衣(大食)马册府/970/H414
26、30匹天宝一三754拔汗那胡马册府/970/11414外国进献飞禽表:纪年贡献国家贡献物品资料来源备注贞观五631林邑五色鹦鹉册府/970/H398贞观五631林邑白鹦鹉册府/970/11398贞观二一647陀消白鹦鹉、五色鹦鹉册府/970/H400永徽元650吐火罗驼鸟册府/970/H401开元七719诃毗施五色鹦鹉册府/970/11406因吐火罗献开元八720南天竺五色鹦鹉、问日鸟册府/970/H406开元一二724尸利佛誓五色鹦鹉册府/970/11407开元一六728佛誓五色鹦鹉册府/970/11408元和八813诃陵五色鹦鹉、频伽鸟新书/222/6302元和一诃陵五色鹦鹉、频伽鸟册府/
27、970/11418元和一三818诃陵鹦鹉册府/970/11418第二节科技文化的输入科技文化的输入,是唐代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其中尤以医药和天文历算最为突出。外来医药受到唐朝人的高度重视。 唐朝统治者不仅屡次派遣专人往海外采访异药,而且对外来医药的性 能深信不疑。外来药物、医生、验方、医术和医学著作等都大量涌入 唐朝境内,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医学宝库的内容。作为具有悠久传统 的农业国,天文历算知识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唐 代天文历算深受印度和波斯的影响。不仅七曜历、九执历、聿都利斯 经等多种天文学著作都传入唐朝,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了一 起,而且有许多优秀的天
28、文历算科学家活跃在唐朝,印度瞿昙家族和 波斯李素家族就是他们的突出代表。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品 产地,唐朝对外来纺织品的吸纳,最能代表唐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以下分别对医药、天文历算和纺织品等几个方面略作介绍。1.医药 提树,可知菩提树这时还在被引进之例。与菩提树十分相近的是娑罗树。据信,释迦牟尼当年是在一片娑 罗林中涅??,并因此得到了 “娑罗树王”的称号,天宝初年,唐朝安 西四镇至少两度从拔汗那采进娑罗枝条,向朝廷进奉。在张谓“进娑 罗树枝状”中,称娑罗树“特称奇绝,不庇凡草,不栖恶禽”,“但 以生非得地,誉绝因人,荣枯长在于异方,委弃不闻于中土”,故有 必要在唐朝移植。虽然前一年安
29、西已采进娑罗树枝,但“伏以凡遵播 殖,贵以滋多。今属阳和之时,愿助生成之德。近差官于拔汗那又采 前件树枝二百茎,并堪进奉“,所以遣军将李滔押领赴京13。这是 一条非常罕见的唐朝官员有目的地引进外来树木的记载。“不庇凡草, 不栖恶禽”云云,同样着重强调了娑罗树的宗教意义。此外,唐代博物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许多外国的 树木,并准确记录了它们的外国名称,但是这些树木是他在唐朝所见, 抑或是得自传闻,现在已经很难弄清楚了。这些树包括龙脑香树(出 婆利国)、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无石子树(出波斯国)、紫矿树(出 真腊国)、婆那娑树(出波斯、拂林)、偏桃树(出波斯国)、??木啬树 (出波斯国、拂林
30、国)、齐敷树(出波斯国、拂林国)、没树(出波斯 国)、胡榛子树(生西国)以及大食勿斯离国生长的果实重达五六斤 的石榴树等等14 o段成式记载的这些树木主要是果木和能够提取香 脂的树木,这与唐朝盛行“胡食”和对香料的巨大需求是一致的。唐朝引进的观赏性植物主要有伽毕失国的泥楼婆罗花(青睡莲),? 宾国俱物头花(白睡莲)和“生西国,胡人将来”的红莲花和白莲花唐僧义净兼通医学,游历了中亚和东南亚许多地区,他曾对唐朝 及印度、南海出产的药草做了一番比较,称:“西方药味与东夏不同, 互有互无,事非一概。且如人参、茯苓、当归、远志、乌头、附子、 麻黄、细辛,若斯之流,神州上药。察问西国,咸不见有。西方则多
31、足诃黎勒,北道则时有郁金香;西边乃阿魏丰饶,南海则少出龙脑; 三种豆蔻,皆在杜和罗;两色丁香,咸生堀沦国。唯斯色类,是唐所 须,自余药物,不足收采。” 62可知当时对各地区出产的药物及其 特点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而且唐朝以外地区出产的药物尤其受到 人们的重视。显庆元年(656年),高宗曾命印度高僧那提充使,“敕往昆仑 诸国,采取异药。” 63麟德元年(664年),又敕令玄照法师前往 羯湿弥罗国迎取“长年婆罗门僧”卢伽溢多,为高宗合长生不老药, 卢伽溢多复命玄照往西印度采药64。玄宗也在开元四年(716年) 准备派遣专使往师子国,“求灵药及善医之妪,置之宫掖。” 65 这些采药专使的具体使命固
32、然只是求取长生异药,但是从这些行为中 可以反映出唐朝社会对外来药物的需求是很迫切的。1970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南郊出土了两瓮唐代窖藏文物计一 千多件,其中有许多金银器物和金石药品。这些文物的出土地点相当 于唐长安城义宁坊所在地,很可能是唐玄宗的堂兄?王李守礼的后人 的遗物。据报告,出土的药物计有丹砂7, 081克、钟乳石2, 231克、 紫石英2, 177克、白石英505克、琥珀10块、颇黎16块、金屑787 克、密陀僧16斤和珊瑚等9种66。这些药物多与养生有关,而且 有许多属于舶来品。如琥珀“是海松木中津液,初若桃胶,后乃凝结。复有南珀,不及舶上来者。” 67 “颇黎”即“玻璃”,是东罗
33、马或 波斯的出产,陈藏器称:“玻璃,西国之宝也,玉石之类,生土中。 或云千岁水所化,亦未必然也。” 68密陀僧或作“没多僧”,“密 陀,没多,皆胡言也。” “出波斯国,形似黄龙齿而坚重,亦有白色 者,作理石文。” 69珊瑚“生南海,又从波斯国及师子国来。” 70 所谓“舶上来者”,就是指通过海上贸易得到的外来药物。外来药物 在唐朝上流社会中的盛行于此可见一斑。外来药物中有些是唐朝境内不出产的,有些则属本土药物的效力 不及外来者优良,如上述引文称“南珀”品质不及“舶上来者”,就 是显例。此再举数例:绿盐,出波斯国,生石上,舶上将来谓之石绿,色久而不变,中 国以铜醋造者,不堪入药,色亦不久。” 7
34、1石琉黄,生昆仑国及波斯国,蜀中雅州亦出之,光腻甚好,功力 不及舶上来者72。白矶,文州诸番往往有之,波斯、大秦所出者,色白而莹净,有 束针文,入丹灶家,功力逾于河西石门者73。人参,新罗国所贡者有手足,状如人形,长尺余,沙州参短小, 不堪用74。珍珠,蜀中西路女瓜出者是蚌蛤产,光白甚好,不及舶上者采耀 75 o石蜜,波斯者良。注少许于目中,除去热膜,明目。蜀川者为次, 今东吴亦有,并不如波斯76。在一般情况下,唐朝人总是认为本土出产药物的质量不及外国出 产的同类药优良。固然不能否定这种情况可能确实与药物本身的质量 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外来药物在唐朝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唐代来华的外国商
35、人在经营珠宝业、香料业的同时,也有许多从 事药物贸易。如诃黎勒以“波斯舶上来者”质量为良,这种药物的叶 片有下气、消痰及止痢的功效77。天宝诗人包佶在病中得到友人相 赠的诃黎勒叶,喜不自禁,作诗称:“一叶生西徼,赍来上海查。岁 时经水府,根本别天涯。方士真难见,商胡辄自夸。此香同异域,看 色胜仙家。茗饮暂调气,梧丸喜伐邪o幸蒙祛老疾,深愿驻韶华o 78 除了对诃黎勒叶药性的夸张性描写之外,从“方士真难见,商胡辄自 夸”句可知,外来药物主要是由商胡经营的。天宝五载(746年), 魏郡有人专门购求长生药,“市药数十斤,皆养生辟谷之物也。其药 有难求未备者,日日于市邸谒胡商觅之。” 79更是直接指明
36、胡商出 售者为罕见药物,而这种“难求”的药物必定包括了唐朝以外地区出 产。波斯商人后裔李?的弟弟李?,也是专门经营香料和药物的胡商。随着外来药物的大量传入,了解和鉴别这些药物的性能,就自然 地提上了议事日程。上文玄宗欲往师子国求灵药时,监察御史杨范臣 进谏称:“胡药之性,中国多不能知”,就已经提出了研究外来药物 性能的问题。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在唐代出现了一些专门讨论“胡药” 的本草著作。较著名者有郑虔胡本草7卷和李?海药本草。郑虔,天宝时人,曾任协律郎,并著书八十余篇。以私撰国史罪,坐谪10年。后为广文馆博士,诗歌、书法、绘画俱有高深造诣,被 玄宗誉为“郑虔三绝”。郑虔还长于地理之学,撰写过天
37、宝军防录。 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博学者80。杜甫曾作长诗哀悼郑虔,其中“神 龙极阙漏,黄石愧师长。药纂西极名,兵流指诸掌”,就是指编纂胡 本草和天宝军防录说的81。“药纂西极名”云云,表明胡 本草很可能主要是收录从陆路传入的药物,而李?海药本草则 主要以收录海路传入的药物。海药本草6卷82,原书久佚,但许多内容屡被后世的本草 著作引用,今人从证类本草等书中辑出131条,从辑录的内容来 看,海药本草分别记载了药物的名义、出处、产地、形态、优劣、 鉴别、采收、炮制、性味、主治、附方、用法、禁忌、畏恶等多方面 的内容。在已知记录产地的药物中,产于南海者32种,岭南者10种, 广南10种,波斯15种,大
38、秦5种,西海5种,产地多集中在岭南、 南海和海外,与所称海药本草正相符契83。与李?晚年修炼长 生药一样,李?撰著海药本草,与他的家族世代从事香药业贸易也 不无关系。与此同时,一些外来的本草著作和验方也经译介大批传入了中国。 在唐朝初年,中国所知外来医学著作至少有龙树菩萨药方4卷、 西域诸仙所说药方23卷、香山仙人药方10卷、西域波罗仙 人方3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4卷、婆罗门诸仙药方20卷、 婆罗门药方5卷、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2卷、乾陀利治鬼方 10卷、新录乾陀利治鬼方4卷、龙树菩萨养性方1卷84。止匕 外,在唐代明确见于记载的还有?宾献“胡药方”和东天竺献“梵本 诸方”等(见下表),通志也著
39、录了 “唐波驰波利奉诏译吞字 贴肿方一卷”和“龙树眼论一卷,尤可证明唐代外来医学著 作的传播始终没有中断85。有唐一代,大批胡人医师活跃在唐朝城乡各地,将不同的验方和 医术带入了唐朝境内,丰富了中国古代医学宝库的内容。玄宗开元二 十四年(736年),日本第10次遣唐使第二舶归国时,同时从唐朝前 往日本的不但有林邑和婆罗门僧人,还有“波斯人李密医” 86。又 据记载,有“波斯穆昭嗣,幼好药术,后因医药有效,得到高从诲 宠信87。在有关载籍中,时见有关胡药验方的记载,以下试举数例。底也迦(thOriaca)是出产于拂林的一种解毒药,含有多种成分, 拂林国曾将这种药物作为贡品向唐朝进献(见下表)。苏
40、恭在唐本 草中称,底野迦(即底也迦)“出西戎,彼人云,用猪胆作之,状 似久坏丸药,赤黑色,胡人时将至此,甚珍重之。试用有效。” 88 在传入药物的同时,胡人也将这种药物的验方传到了唐朝。又如,长胡椒(草芨,pippali)是波斯国的出产,据唐太宗 实录记载,贞观中,太宗患“气痢”,久治不愈,”因诏访求其方, 有卫士进黄牛乳煎草芨方,御用有效。” 89胡药的验方已经流传到 了唐朝民间。孙思邈称此验方为“服牛乳补虚破气方”。并记载其内 容称“牛乳(三升)、毕拨(半两,末之,绵裹),上二味,铜器中取 三升水和乳合,煎取三升,空肚顿服之,日一。二七日除一切气,慎 面、猪、鱼、鸡、蒜、生冷。张澹云:波斯
41、国及大秦甚重此法,谓之 悖散汤。” 90 “毕拨”即“草芨”的异译。两相比较,可知是指同 一种从波斯或大秦传来的验方。在深入民间的同时,这种验方还被收 入了唐朝的药物学著作。孙思邈又记载了 “耆婆汤”。这种汤又称“酥蜜汤”,是以酥、 生姜、凝白、酒、白蜜、糖、胡麻等11味药煎煮而成,主治“大虚 冷风,羸弱无颜色” 91。除了耆婆汤外,唐代还有“耆婆万病 丸” 92。耆婆为印度名医9印,虽然不能排除有关以“耆婆”为名 的方剂托名耆婆以自重的可能,但这些方剂大多都应该与印度古代医 学有关。据五代时王颜著续传信方记载,从西域传来的“仙茅方”是 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剂,唐时称“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此
42、方最 初是由西域婆罗门僧在开元元年(713年),献给玄宗,服用有效, 禁止传出宫外。安史之乱以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不空、李勉、路 嗣恭、齐杭、张建封等人都曾长期服用,甚有效验94。补骨脂(vdkuci)是一种生长在印度各地的草本植物95, “自 外蕃随海舶而来,非中华所有”,续传信方记载了关B?任岭南节度 使时(810-813年)服用胡桃合补骨脂验方的故事。据郑?自称,在 岭南任上,因老弱,不服水土,“伤于内外,众疾并作”,服用各种 药物都不见效,“有诃陵舶主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 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首固请,遂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 其功神效。”并详细记录了调制方剂的
43、方法96。唐代外来医术中,最令人称道的是眼科医术。杜环在游历中亚时, 曾特别注意到大秦的眼医,称:“大秦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 开脑出虫。” 97此所谓“大秦”,就是指“拂林”言,新唐书 也指出,拂林国“有善医,能开脑出虫,以愈目售。” 98唐高宗晚 年长期患头痛,“目不能视”,久治不愈。侍医秦鸣鹤称,以针刺头 出血,即可痊愈。于是“刺百会及?F户出血”,高宗当时复明99。 据认为,秦鸣鹤所施医术,与大秦之术相类,按照唐代以国为姓的通 例,他可能就是大秦国人100。太和四年(830年),李德裕任成都 尹,求南诏所俘工匠,得成都“医眼大秦僧一人” 101,此人应即 兼职医事的大秦景教徒。止匕
44、外,中亚粟特康国曾向唐朝献“眼药瓶子”(见下表),而粟特胡人米遂也曾撰写了 “明堂经脉”类著作明堂 论102,但是就眼科而言,记载最多,最重要的则要属印度眼科 医术103 o上文提到的龙树眼论,是隋唐间译介至中国的一部印度眼科 学著作,据记载,在这部著作中介绍了 722种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 104 o唐王煮外台秘要收录齐州“陇上道人”谢某所作“天竺 经论眼序一首”、“叙眼生起一首”、“出眼疾候一首”、“眼疾品 类不同候一首”和“眼将节谨慎法一首”,同时还收录了谢道人所传 “疗眼暴肿毒,痛不可忍,欲生膏方”、“疗眼翳欲尽,微微犹有者 方”和“疗眼风热生赤肉方”等三种验方。王妻称谢道人的医术是由“
45、西国胡僧处授” 105。此“西国胡僧”就是指天竺医师。“叙眼 生起”称,人身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成,“夫眼根寻无他物,直是 水耳”,完全是以古代印度的哲学理论来解释眼科疾病。印度眼科医 学理论和医术,都在唐朝得到了广泛流传。鉴真东渡之前,屡历暑热,眼光暗昧,“爰有胡人,言能治目, 遂加疗治,眼遂失明。”这位能治目的胡人,就是游历唐朝的印度医 师106。印度眼科医术中治疗白内障的“金篦术”,在唐代尤其著 名。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称:“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 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 何为发蒙。” 107杜甫诗中也有“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的描 写,对印度眼科医术备极称许108。此将史传中外国与唐朝交往中贡献药物的主要记载列表如下,供 参考。外国进献药物表:纪年贡献国家贡献物品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