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方案(合计6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城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方案(合计6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 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和XX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 现制定本方案。一、2023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地质灾害排查概况经汛前地质灾害专业排查,全县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 其中:滑坡1处(XX镇XX村)、地面塌陷1处(XX镇XX村),地 质灾害隐患共威胁人口为27户82人,威胁资产315万元;全 县已知XX镇2处切坡建房县监控点。二、2023年全县地质灾
2、害趋势预测(一)诱发原因分析。一是地质灾害基本发生在汛期,主要 诱发因素是暴雨和持续强降雨;二是道路建设、房屋建设、水 利建设等工程建设,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三是地形地貌 不稳定状况,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二)预测分析。预计2023年汛期(5 9月)总降水量较常 年(840. 6mm)偏少34成,为500600mm。暴雨日数较常年 (9. 2天)偏少,有气象干旱发生发展。预计在6月中旬入梅,入梅时间接近常年(6月15日),7 月上旬出梅,出梅时间较常年偏早(7月11日)。梅雨期较常年 置明显警示牌、警戒线,并予以公告。2 .加强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将地质灾害“明白卡”和 高危切坡建
3、房危险告知书、转移路线图、隐患防灾预案等发到 受威胁的群众手中,指导群众防灾避险,提高灾害自救、互救 能力。3 .各乡镇(街道)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值班制度、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制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制度、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度。严格按照XX县突发性地 质灾害应急预案和X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进一步完善 地质灾害信息报送的通知(XX发(20XX) XX号)规定,将本行 政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在规定时限内如实报告 县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县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应急救援 队伍和物资准备工作,组建应急救援队伍,落实应急救
4、灾物资、 设备、资金,开展针对性演练活动,保证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 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判断,迅速做好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4 .各乡镇(街道)要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纳入社会公 共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抢险队伍。县 水利、交通、公路、住建、文旅体、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及时 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相互通报本部门地质灾害隐患和险情、 灾情及防治等情况,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工作各乡镇(街道)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原 则,确定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隐患点,纳入年度防治方案,落 实资金,完成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2023年地质灾
5、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23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 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XX发(20XX) XX号)和XX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规定, 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 入贯彻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的决定精神,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把生态文明 建设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 产安全为根本,严格对标XX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要 求,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
6、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协调统一。二、全县地质灾害现状我县地质灾害(隐患)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类, 县域内北部、中部、南部的乡镇为主要隐患分布区域,东部、 西部地区相对较少。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地质灾害点116处, 其中崩塌11处、滑坡104处、泥石流1处,涉及29个乡镇,危及693户(包括6所中小学校)、501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潜在经济损失20940万元。三、2023年地质灾害预测(一)诱发原因分析。一是地质灾害基本发生在汛期,主 要诱发因素是暴雨和持续降雨。二是道路、水利等工程建设已 成为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因,且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 害越来越多。三是
7、我县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特征显著,极易诱 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二)预测分析。据县气象局预测分析,2023年度我县气 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较常年正常略偏少,降水的时空分布不 均特征明显,暴雨、雷电、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易 发、多发、突发,季节性洪水趋强,局地洪涝偏重,秋绵雨偏 强。四、地质灾害现状防治重点(一)重点防范时段。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规模、 类型、发展趋势,结合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情况,将今年5月1 S-10月15日作为全县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根据气象及降 雨情况,汛期值班时间可提前或延后,特别是阶段性强降雨出 现时,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各部门务必严格按照工作要求落 实
8、各项工作举措。(二)重点防范区域。通过对我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 灾种、规模、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研判,全县划分为一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即XXXXXX片区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区;一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即XXXXXXXX易发区;一个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即xxXXXX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三)重点防范目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 院、景区,受威胁群众集中安置点等人口聚集区,交通、水利 等重大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及矿山企业、水利电力、铁路公路 交通工程等施工现场。五、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
9、部门主 要负责同志为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务必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要 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职 责、任务“四落实”,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重要灾情、险情信息、 突发事件要及时通报,快速反应,实现灾情、险情信息与防灾 工作无缝结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工作目标逗硬 考核。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二)检查到位,严格统计。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排查、汛 中巡查、汛后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 到实处。特别是对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
10、灾害,要责 成责任单位迅速落实防治措施,及时消除灾害隐患。严格按照 年报、季报、月报等填报规定,将辖区内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 点、灾情和地质灾害预报等情况如实报告上级政府和自然资源 部门。(三)部门联动,协同应对。县自然资源局要牵头做好地 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加强协作配合, 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合力。要充分发挥县 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发布大暴雨信息 及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报信息,完善乡镇应急机制。发生突 发地质灾害等紧急情况时,县级相关部门要积极履行地质灾害 防治职责。地质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XX县突发地 质灾害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各
11、负其责,统筹做好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四)面向基层,宣传培训。通过制作专题片、公益广告 片等多种形式,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等活 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汛 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隐患点逃生演练,务必做到宣 传培训、应急演练全覆盖,全面提高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五)落实经费,加强保障。县自然资源局要积极向上争 取地质灾害防治及监测经费;各乡镇人民政府应落实辖区内地 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牌、警戒线设立、宣传培训以及应急演练 等相关费用;县财政局负责做好财政预算和资金配套,安排专 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保障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经费、项
12、目配套资金,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六)健全制度,强化值守。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 善汛期值班、险情巡(排)查、灾害速报制度,统筹好带班领 导和值班人员,汛期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动公布地质 灾害报警电话。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发生突发事件时,做 好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督促落实好各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巡 查工作,对突发灾险情务必及时准确向县人民政府、县自然资 源局和县应急管理局报告(县政府总值班电话:XX;县自然资 源局地质灾害值班电话:XX;县应急管理局值班电话:XX)O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现就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13、印发XX县2023年度地 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相关内容做如 下政策解读。一、起草背景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主管部 门会同同级相关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定年度地质 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二、主要目的编制本年度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确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重点,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确保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编制内容(一)上年度地质灾害概况对我县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时段、影响因素等进行 预测,简要说明上年度严重地质灾害情况(数目、受灾情况、 治理情况、变化情况),概述地质灾害防
14、治工作成效。(二)本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和防范对象确定主汛期为年度重点防范期,根据上年度重点防范情况, 结合巡排查发现的地灾点,安排本年度重点防范区域和地灾点。(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监测和报告制度更新群测群防信息,明确汛期值班、险情巡视、灾情速报、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和地质灾害督导等制度,公布灾险情 上报电话。(四)防治工作要求明确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范围; 相关单位防治职责和责任划分等。四、与上年度方案不同点(一)纳入年度县级监测的地质灾害防治严重地质灾害隐 患点由2022年度的44处调整为29处,调整原因为部分降级、 部分新增。(二)突出“谁主管谁负责”防治原则
15、,明确了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对本职管理范围地质灾害的工作职能和责任。(三)突出“属地管理”防治原则,明确乡镇、街道和办 事处地质灾害防治的属地责任和防治责任,进一步细化了乡镇、 街道和办事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能职责。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做好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 (XX (201284号)等有关规定,结合近期各县区XX地质灾 害风险调查成果及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一、2023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一)气候预测根据影响我市汛期降水的主要物理
16、因子及前期气候特征, 综合运用物理统计和模式释用等客观预测方法,预测2023年我 市59月的降水量较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汛期强降水时 段相对集中,大雨、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趋势增大。(二)地质灾害类型预测根据我市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结合2023年 降水趋势预测,我市地质灾害易发生于山地丘陵地区,以崩塌 类型为主。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降雨、极端气候同步,特 别是汛期和连续降雨期间,易引发地质灾害。二、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目前,全市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分布位于XX区2处、XX区1处、XX县5处,均为小型崩塌。(一)重点防治区1、重点防范崩塌、滑坡、地面塌陷。XX县XX
17、,要重点防范采煤采矿塌陷区汛期安全;XX区、蚌山区、XX区、XX区和 XX县等,要重点防范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的县区,要重点防范隐患点地质灾害。2、把人员聚集区和其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作为 防范重点。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防治理念,把城镇、乡 村、医院、学校、集市、旅游景点、矿山、建设工地工棚等人 员聚集区,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 动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区域,做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区域和部位。3、对农村村民切坡建房和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全方位排查, 并做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对象。4、将各县(区)1: 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划定的易发 区
18、做为本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对于区内新排查出的隐患 点做好“两卡一表”发放等工作。(二)重点防范期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主要发生在主汛期(59月份) 以及非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期间。暴雨时段和暴雨过 后以及冰雪天气过后的一段时间是地质灾害易发时段。三、工作措施(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区政府和管委会要高 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 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行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亲自抓, 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靠前指挥。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按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地质灾害隐 患点的监测、预警等工作要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具体责任
19、人 和监测人。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二)主动作为,做实预防。要扎实开展隐患点调查,充 分利用XX市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深入排查工作成果,对辖区内地 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拉网式调查,不留死角、不 留盲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要将汛前调查查出的地质灾 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设立警示牌、制定防灾预案, 逐点落实防灾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监测预警责任人,并向 所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实现地质 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全覆盖。(三)突出重点,积极防范。一是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工作。要强化沟通协调。气象、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 协调,加强防灾信息共享
20、,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要协调动员当 地地勘单位,按照分片负责的原则,加入到当地地质灾害排查、 监测、治理等工作中来。二是严格执行工作制度。要严格落实 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和月报、灾害调查和巡查等制度。遇有灾 情和险情要迅速上报,并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三是配合相 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遇到突发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除按(26天)偏少,梅雨量较常年(363. 6mm)偏少。出梅后有一段晴 热高温天气,可能有伏旱发展。汛期平均气温较常年(25. 8)偏高1.01.5,高温日数 较常年(18天)偏多。三、地质灾害防治年度目标及防治工作重点(一)防治目标1 .通过强化地质灾害政府包保责任制,加强地质灾害防范
21、 网格化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地质灾害防灾避险 措施,全县无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降至最低。2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范网格化、群测群防和预警系统, 逐步使网格化转变为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 水平。(二)重点防范区域和防范重点我县西部、中部低山、丘陵地带,XX湖、XX等湖泊沿岸、 长江干堤沿岸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重点防范乡镇为XX 镇、XX镇、XX镇、XX镇和XX街道;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的现状极不稳定的隐患点;乡镇(街道)、村庄、学校等人口 集中区、废弃关闭矿山、旅游风景区;重要交通线:沿山道路、 高速、省道、重要县道。(三)重点防范时段汛期(5
22、月1日9月30日)为全时段防范;其他月份出现强降水和冰雪融冻等恶劣天气要重点防范。 要求做好灾情速报外,要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和应急专家第一时 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四是强化督导检查。汛前要全面开展隐 患调查,排查结束后,应当及时编制汛前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汛中巡查要实地查看隐患点的变化情况、警示牌设置情况,做 好巡查记录;汛后核查是对已登记造册的地灾点,对照汛前的 调查情况将一个汛期以来的变化情况进行核查。(四)落实经费,强化宣传。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 要,安排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专项用于地质灾害危险点 治理、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和群测群防工作。要充分利用 “4.22世界地球日”、“5.12
23、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 灾日”等平台,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和张贴 宣传画、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相关主题宣传活动。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 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XX国家中心城市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为 切实做好2023年度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减少地质灾 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 防治条例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XX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162025)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 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 全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面谋划、统筹推进 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 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二)工作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运用地质灾害风险 调查(普查)评价成果,提升隐患管控能力;完善“人防+技防”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对重大地质灾害 隐患开展综合治理,提升防御能力;强化专业技术队伍支撑和 培训宣传演练,提升基层防灾意识和能力。
25、巩固完善地质灾害 防治责任体系和责任链条,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 全社会共同参与,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 略”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二、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一)2022年地质灾害情况2022年,我市未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全市全年纳入 综合治理的隐患点384处,占全市586处隐患点的65. 5%,通 过排危除险、工程治理、搬迁避险等方式开展隐患综合治理,核销隐患点158处。截至2023年3月,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 点429处,分布以中西部低山丘陵区为主。其中,XX市180处、 XX市93处、XX市89处、XX市30
26、处、XX市12处、XX区8处、 XX区6处、XX区3处、XX公园8处。按类型划分,崩塌322 处、滑坡64处、泥石流11处、地面塌陷31处、地裂缝1处。 经统计,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 26228人,威胁财产约66570. 44 万元。(二)2023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XX市气象局预测,降水时段集中在6月的中旬后期和 下旬,7月的中旬、下旬后期到8月的上旬、中旬。预计6至8 月份,全市总降水量为310400毫米,较常年偏多近1成。根据我市地质背景,结合近年来地质灾害隐患点状况等情 况综合分析,汛期的极端强降雨期间极易因洪涝灾害引发中西 部低山丘陵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长时持续 性降
27、雨期间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也易引发中西部山区黄土崩 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较 往年严峻。三、地质灾害防范重点(一)重点防范期时段汛期是全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高峰时段在主汛期(7 月一8月),特别是特大暴雨、大暴雨、连日降雨及秋汛、短时 强降雨、旱涝急转时段,需予以重点关注。非汛期要充分认识 到,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已由季 节性转变为全年性,重点防范日降水量50毫米以上或过程降水 量大于100毫米以及持续降雪、冰雪消融时段引发的小流域泥 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二)重点防范区域及防范对象重点防范区域:重点防范区域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28、根据 XX市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普查)评价成果,全市地质灾 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XX市(XX乡、XX镇)等8个区县(市) 37个乡镇(管委会)。重点防范对象: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集 市、景区、工棚等人口聚居区和主要交通干道;靠山靠崖、临 沟临坎、农村削坡建房形成的房前屋后高陡边坡;在建公路、 铁路、水利、大型深基坑、露天矿山等各类重大工程项目及其 附属设施、弃土堆场等。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一)全面排查调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常态化巡查排查机制,不折不扣落 实“三查”制度,排查整改工作要盯紧汛期,贯穿全年。资源 规划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地质灾害排查调查工作; 交通
29、部门要加强对交通沿线及附属设施周边的隐患排查;铁路 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铁路沿线的隐患排查;城建部门要加强对 农村村民自建房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隐患排查;水利部门要加 强水利工程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隐患排查;教育部门要加强 对危及校舍安全的隐患排查;文旅部门要加强旅游景区(点) 的隐患排查;其他各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 自领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积极对接省厅做好地质灾害隐 患综合遥感识别的应用,探索实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 模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二)人防+技防并进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群测群防人员选配、 培训和激励,确保隐患点群测群防全覆盖。加快完成10处监测
30、 预警设备安装使用,开展数据分析,提升技防效能。深入开展 XX省地质灾害防治手机APP应用,提升巡查排查、隐患点动态 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群测群防、远程会商的工作效率,为 地质灾害防治注入新动能。着力推进“天眼+”系统在地质灾害 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覆盖广、时效强的优势,提高指挥 会商、应急处置等的精准性和科学性。通过人防和技防的有机 结合,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三)加强源头管控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履行地质 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谁建设、谁负 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明确防治责任单位。按照本级 地质灾害防治指挥机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协作机
31、制,充分发 挥各部门行业优势、专业优势,增强地质灾害防治聚合效应。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 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 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验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自建房屋引发地质灾害的防 范管控力度。乡镇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宅基地审批和村民自建住 房建设管理;农业农村部门从宅基地布局、分配、编制年度宅 基地用地计划、审批等方面,自然资源部门要从国土空间规划 和用途管制等方面,共同引导村民合理避让地质灾害危险区; 对于自建房屋选址困难、确实无法避免切坡的,属地政府要加 强选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督促其落
32、实防治措施。(四)统筹综合治理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地质灾害治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责 任意识,区县(市)利用本级财政资金,加强对因自然因素引 发的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要严选具备资质条件的单位承担治 理任务,并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 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工作紧密 结合,积极推进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开 展排危除险,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小投入、大效益”。对已完成 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要开展“回头看”工作,及时对受 损或防御能力降低的工程采取清淤、加固、维修、修缮等措施 进行维护,确保防治工程安全运行,长期发挥防灾减灾效益。(五)加强培训
33、演练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培训、宣传、演练。要丰富载体、 创新手段,充分利用传统方法和新媒体,强化对各级防灾责任 人、群测群防员、受威胁群众等宣传培训,做好专业解读和科 学普及。把握“5. 12全国防灾减灾日” “10. 13国际减灾日” 等契机,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乡村干部、 群测群防员、志愿者等各类人员防灾减灾积极性和主动性,探 索建立政府主导、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共享平安的基层防灾 新格局。各地汛前组织开展12次地质灾害防治专项或综合演 练,要充分考虑断路、断电、断网等不利因素,检验快速响应 机制,提升协调联动能力,提高群众的主动防灾意识和避险自 救能力。(六)细化工作措
34、施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确保遇有灾情险情时信息报送 的时效性、准确性,杜绝迟报、误报、漏报、瞒报现象。一旦 发生灾(险)情,属地政府要根据预案及时启动相应防御应急 响应,资源规划部门要提供应急技术支撑,协助地方政府做好 抢险救灾工作。坚持避险为要,严格落实“三避让”(提前避 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危险隐患点 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 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等防范措施,协助做好转移 群众的安置工作。要注重复盘总结,检视不足,不断提高工作 成效。要加强自身人才、装备力量建设,加强与专业地勘单位的合作,充实驻守技术支撑力量,提高基层的地质
35、灾害防治管理水平。五、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治责任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 统一领导,科学制定本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严格落实政 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的各区县(市) 人民政府要实行县、乡领导包片和村包点的办法,把地质灾害 隐患点的防治责任和监测、预警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做到“隐 患清楚、责任明确、巡查到位、监测有效、预警及时”。充分发 挥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机构的领导、协调机制作用,各部门 严格落实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沟通、高效联动,形成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合力。资源规划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日 常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撑工
36、作,应急管理部门要会同资源规划部 门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全市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市地质 灾害防治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要做好各自领域和行业的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二)加强资金保障,加大防治力度各有关区县(市)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支持,加大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要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相适 应的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和群测群防员补助列入本级财 政预算并予以保障。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投入 机制,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勘查治理、搬 迁避让及应急处置等工作顺利开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 共治、共享行动体系,强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 的地质灾害防治模式。
37、要加强财政资金监督,强化绩效管理和 应用,确保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规范使用、取得实效。(三)加强集成融合,强化技术支撑要加强与地勘、测绘等支撑单位的技术合作,强化地质、 测绘、遥感、信息化等技术手段的集成融合,形成防治合力, 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普查工作,提高调查发现隐患的能力。 加强技术创新,强化卫星遥感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 立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监管体系,服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四)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各级政府要做好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定期和不定 期检查,加强对值班值守、排查巡查、在建工程、应急处置等 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地落实。市地质灾害应急指 挥部成员单位要加
38、强对本行业、本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 督细查,提高督导检查实效,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对地质灾害 防治责任不明确、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造成重大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的,依规严肃处理。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XX自治区地质 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 本状况,制定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本情况我乡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个,为XX村XX、XX村XX、 XX村XX、XX村XX、XX村XX、XX村X
39、X及XX村XX。地质灾害 易发区1个,为XX村XX。隐患区及易发区内共居住有群众186 户710人。二、2023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及重点防范区段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融水区域主要降雨特征值表, 我乡平均每年有暴雨7-8次,大暴雨12次,暴雨多出现在 49月,占全年暴雨总数的87%,以67月最多,89月次 之。每年山洪暴发平均为3-5次,因此,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 范期为4-9月。根据我乡的地理、气象及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点防范区 段:1 .我乡属桂北高寒山区,特别是变质岩露出地区,山高坡 陡,山体坡度35-60 ,上覆残坡积层以含碎石粘土或碎石为 特征,厚度13米,结构疏松,强度较低,下游变质岩是不
40、透 水层,大气降雨下渗后在松散层内运移,是滑坡、崩塌、泥石 流的重点防范区段。2 .随着新开屯级公路、沿河采沙等人为工程活动的日益加四、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一)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街道)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将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工 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要将今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确定 的隐患点,及时纳入网格化管理和群防群测监测体系,发放地 质灾害“两卡一表”(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地质 灾害防灾预案表),落实好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完善和严格落 实网格化管理制度;各乡镇(街道)要将所有监测、预防责任人 予以公告,并及时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41、办公室。(二)扎实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各乡镇(街道)及有 关部门要强化隐患点排查工作,落实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 巡查、汛后核查的年度“三查”工作,重点加强对城镇、学校、 居民点、交通干线、景区景点、重要工程等进行调查评价。及 时掌握辖区或行业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数据,评估地质灾害 易发区、评价隐患点稳定性及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 患点详细台账,落实各项防灾措施。(三)继续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继续更新完善地质 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按照“一点一策”的要求落实各项防灾措 施。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辖区内和 行业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气
42、 象、水利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享信息,加强会商研判,开展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工作,着力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剧,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塌岸、地裂等地质灾害。因此, 此类工程项目所在地同属于重点防范区段。三、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对象及发展趋势预测全乡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易发区8处,其中滑 坡5处,泥石流3处,威胁人口 186户710人。我乡的地质灾 害隐患点多处于临界状态,在暴雨、长时间降雨、洪水、震动 或人为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随时可能成灾。四、地质灾害防治具体措施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 原则,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减少人 员伤亡和
43、财产损失为基本目标,着重抓好如下工作:1 .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我乡地理气象条 件、地质条件复杂,加之人为工程建设、村级联网路、屯级公 路建设加剧,地质环境极为脆弱,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分布 广,危险性大。因此各村、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落实好本地、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领导责任制,实行辖区属地管理。各村、各有关单位的主要 负责人对辖区属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 负责,要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切 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2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
44、防治群防网络。建立以乡、村、农户 三级群防群测网络,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范工作,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制度,在汛期内, 乡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要坚持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不间断 通信联络,一旦发现险情、灾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 织防灾救灾工作,同时按灾情速报制度向上级报告。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执法监察力度。各村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严格控制有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人为工程活动,对已发 现的地质灾害险情灾害要及时组织调查和进行责任界定,由人 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要依法追究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坚持 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
45、则,要限期进行治理和整改。六、要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对村镇建设、学校建设用地的管理,凡没有按规定 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未考虑建设用地条件而批 准使用土地和进行工程活动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实现受威胁人群 预警信息全覆盖。(四)着重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各乡镇(街道)及有 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带班、灾(险)情信息报告等 各项工作制度,各级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值守人员必须 上岗到位,履职尽责。对重点防治区域、危险地段和隐患点, 在汛期内必须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台风和强 降雨期间要
46、根据天气情况加密加频监测巡查;各乡镇(街道)要 落实好安全可靠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安置场所,并结合实际情 况,科学有序、及时妥善组织群众转移安置。(五)全面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推广“区域联防、 绩效考核”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以乡镇(街道)为 网格单元,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 理所(中心)、地质专业人员”“四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逐 级明确责任人,落实防灾措施,实现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 管理全覆盖。(六)稳步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各乡镇(街道)及有 关部门要完善资金配套,结合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 “以奖代补”政策,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
47、治理和受 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工作。(七)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积极开展地质灾害 防治宣传,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等宣 传材料,通过广播、微信等多种媒介,采取讲座、传单、宣传 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提高人民群 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五、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要求及责任分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追求 实效,坚持把“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 原则贯穿于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乡镇(街道)对本辖区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部门、各单位具体负责本行业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县政府统一领导指挥下负 责做
48、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一)按照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原则,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各乡镇(街道)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把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 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二)按照各司其职、联动配合原则,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各有关部门按照行业负责的原则对本行业内的地质灾害防范工 作负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 调、指导、监督,牵头负责地质灾害的隐患调查、预报预警、 核灾报灾,组织应急技术调查,参与应急处置。2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3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审 批监督管理。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指导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 建设,加强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5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交通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指导,组 织、协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公路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 害隐患排查、监测和治理。6 .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地质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