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法模型世界的构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16592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经济法模型世界的构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论经济法模型世界的构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经济法模型世界的构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经济法模型世界的构筑.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经济法模型世界的构筑这是一个值人深省的学术研究推进过程,理念作为法律最上位的 思想,在中国经济法律的制定及经济法学的探索中,却是最晚进行主 题式析解的对象。很长一段时间里,理念研究的“空场”并非研究水 平的问题,而是由于经济法比其它法律部门承受了太多的拒绝与斫伤, 以至于学者们将智慧更多地凝结于确证经济法的存在与独立。尽管这 些时期也存在与理念同质却没有冠之以理念标题的探析,但最终我们 必须承认,中国经济法理念研究的基本体质是先天不足的;在后天的 发展中,又遭致司法界撤庭改制的抑压,使经济法面临命运吊诡的危 机。然而,恰是这些不足与挫折,成为经济法学者们深刻自省和迅速成 长的动力,决不选择离

2、开,而是更加执着地进入,经济法理念探知的领 域里现在是生机一片。下文将对中国经济法的“理念”研究进行集中 的整理和爬梳,作为一次学术历程的通览,也作为经济法发展中一长 串脚印的记录。一、中国经济法理念研究的历史发展(一)经济法理念研究雏形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行前,经济法和民法学界就经济 法的对象、体系、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这 些讨论旨在确立经济立法的发展方向,即是采用部门经济法调整体制 还是民法和行政法的综合法律调整体制,“纵横经济法学说”、“纵 比较,二是与经济法其他基本理论问题的比较。将经济法的理念与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等部门法的理念相较, 是经济法通过基础理

3、论的自足而自立之重要表现。对此,学者们作出 了不少的努力:如高小勇“站在本位理念的视角比较经济法理念与民 法理念、行政法理念的不同”以证明“经济法理念具有独立性。” 14 甘强通过经济法与社会法的法理念辨析,界清了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分 野。厘清经济法理念与其他基本理论问题的关系,则裨益于正确深入 地理解经济法理念的内涵。基于此视角,咎淑珍指出,经济法理念“不 仅高于法律表象,而且高于法律意识、法律观念,与经济法领域中的其 它概念如经济法观念、经济法目的、经济法思想、经济法理想等 皆有不同。” 16姜方利则对经济法理念与经济法的价值、基本原则、 宗旨、功能加以辨析17,以表明理念在法律现象最高、最

4、抽象层面 的意义。3.批判性视角:学术的批判与争榷,是检验已有学说与激发新兴 见解的重要方式,经济法学者们进行观点的互评,其意并非图“树起 一帜”之位,而是希望通过一种反省式的论辩来帮助经济法良性成长。站在此视角,学者们有大量批驳的具指,如刘水林“法本位作为 法基本理念的硬核,也即最高层次的法理念,经济法的最基本理 念为社会本位理念。” 18之说遭到朱卿、吴志刚的质疑:“法律本 位绝对不能上升到理念高度。” 19史际春、李青山否定了经济法学中存在着的一些“欠适当”、“似是而非”的经济法理念。史际春、李青山在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的文章 新论经济法理念中指出:由于不能准确、深刻地把握社

5、会化和公 私融合、官民平等合作的真谛,经济法学中存在着一些欠适当、有些 是似是而非的经济法理念。为了学科建设和科学,要藉此机会对事不 对人地提出。诸如“经济法是公法”、“经济法是国家干预法”、“经 济法的基本特征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平等”。姜方利批评了郑 汉杰认为经济法的核心理念就是经济法的宗旨,就是经济法的主要目 的和意图的观点20。李长健认为“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的 法学理念变化的结果”的“这一认识是极其错误的”李长健在江西 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的文章论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理念的 平衡协调一一以利益为分析起点中指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社会本位”应是“个人本位”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6、,是个人为获其 更大、更高、更好、更持续的个人利益而进行的有针对性、有原则的 理想抉择。武中俐从劳资争议解读了经济法理念方面的失误,直指式 的批评更是一针见血。武中俐在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8期的文章从劳资争议解读经济法理念方面的失误中指出: 经济法原则和理念中存在着片面强调“效益第一”和“经济人”利 益最大化的缺陷,为劳资争议加剧提供了制度依据,也给经济法的理 论制造了混乱。尽管其中的一些诘责批评也存在偏误和歧解,但各种观点充分的 置喙与表现利于问题的辩识,学者间见解的摩擦使得经济法理念的研 究充盈着活力。(三)研究方法的创新化经济法理念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呈现出创新的趋势,不

7、仅利用交叉 性学科的探索手段,还有探进内部联系与规律性从而提升整体性和统 一性的系统论方法。如刘大洪、岳振宇在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发表的论经 济法的发展理念一一基于系统论的研究范式一文采用就是系统论的 研究方法。尤以跨学科门类的研究表现最为突出:除传统法学思考进 路外,经济学、哲学甚而在其他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中甚为罕见的理 学研究模式共同丰富着对经济法最高原理的认知。经济学方法是法学研究最常借鉴的路径,但在上个世纪经济法理 念的探索中,适用该方法者很少,对此有学者专门着文张本经济学方 法的重要性:“现代经济法的发展,其基本理念的形成,不可避免地要 受到各类理论,别是经济学理论的影响。” 2

8、121世纪里,学者们对 经济学方法开始更多的运用,如:陈乃新以剩余价值法权化为中心对 经济法本质进行探求,采用的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2;曹泮天 在论述现代经济法的均衡理念时,选择的是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3;朱红彦对经济法社会和谐理念的解析,则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 法24。作为万学之学的哲学,其特征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追求真理、考问 本质,这样的探索特色也正是经济法理念研究所需的。因此,一些学者 们沿循着哲学之路去发现经济法的精神实质。如:许石慧在阐述和谐 社会中的经济法理念时25,常健在探讨经济法理念与经济法治26 时,皆采用了现代性的审视方法;刘亚丛和程延军借用哲学中庸思想 为经济法确立其

9、价值目标在2007年8月举行的“13省市自治区法学会第23次经济法学 术研讨会”上,刘亚丛与程延军提交的论文经济法基本理念的思考 认为,“经济法要追求一种中庸,不要为短期经济发展目标而走 上太过偏激的道路,“中”就是要以全社会中间部分的绝大多数人的 利益即社会整体利益为保护对象,发展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即整体利 益。;王福波解读了经济法理念对儒家精神的传承27王福波在论 经济法理念对儒家精神的传承一文中认为经济法“社会本位”、 “平衡协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蕴涵着儒家思想和学说中的人文 精神、道德精神、中庸精神以及和谐精神。;陈运华则从哲学的人性 论将“道德人”理念作为最基础的理念28。在以上研

10、究方法之外,有学者还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创新,如单飞 跃在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一书“理念论”中进行了经济法的 “社会力学分析”:“国家与社会理念力的斗争,即自由、效益理 念和平等、权威理念的妥协,产生了经济法部门的公平、合作 理念,” 29并用立体的模式图演示了经济法的惯性力学原理。力学 乃物理学概念,在社会科学领域,此概念被应用于经济学,有诸如经济 均衡的解析,而在经济法学领域,借用力学分析者未有前例,其巧智用 心可值嘉许。三、经济法理念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一)经济法理念研究的成就1 .经济法理念研究确立了其与时俱进的探索基调经济法理念是经济法的灵魂,经济法是部门法中时代气息最强的 行为规则体系

11、,因此,经济法理念应是中国经济法时代精神的凝炼与 升华。学者们若要科学地认知这些时代精神,就必须从空中楼阁式的 封闭和隔绝中出来,开展应时性的探索。纵览现有的经济法理念研究的学术成果,“科学发展观”、“可 持续发展”、“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知识经济”等时代 性特色鲜明,除前文两部分列展的佳作外,还有如朱大旗、邱潮斌的 经济法理念下的科学发展观30,吕志祥、张馨予的科学发展 观与经济法理念的新发展31,王刚的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经济法 理念的重构32,肖辉的和谐社会视野下经济法理念的调整与重 构33,刘普生的经济法和经济法学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34等。可以说,此种回应时代发展的研究方式,

12、在前后代经济法学者 们的不懈探索中获得了自己更为坚实的品格,而在这之后,它在指导 立法实践的同时更得到了深化。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总结:经济法理念的研究从探索起步时 局限于继承一般法理念的学说到如今既有学说与新立学说的兼容,已 达成了在认识问题上从理念固定论转向时代迁变论的共识,确立了其 与时俱进的探索基调。但同时,我们并不认为经济法理念的探索已修 成正果,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学者们不停地在经济法思想的深 层进行挖掘。2 .经济法理念研究建立了其多音争辩的榷议模式在经济法理念思想单薄的年代里,有太多关于经济法独立性的诘难,正是这种打击生存式的历史境遇,使得学者们在后来进行的经济 法理念的

13、研究中意识到:虚空的高调论战是苍白的,惟有回归本体研 究,才是真正的成熟。“理念”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课题,不仅要 以沉伏的静研之态,扎实于这方面的基础性研究,而且要进行观点互 榷式的摸索,建立同行间学术的良性互动。借鉴却不简单地趋迎,批判亦非无端的攻讦,经济法理念研究这 种多音争辩的榷议模式,体现的是一种真正可贵的学术旨趣,这正是 经济法发展所切实需要的。近年来,学者们的许多理念研究作品就是 这种榷议模式下的成果,学者们没有随意趋附某一种观点,而是努力 自思,针对相互观点的抨击和否定,使得经济法理念的研究在“破” 之层面上未显任何怯意,而继后的“立”意更堪激赏。当然,多音争辩的榷议力度也受

14、到辩论风气的礼数限制。如在质 疑同仁之论上,单飞跃的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书中统以“有 学者认为”来契领,如史际春、李青山论经济法的理念对有欠适 当、似是而非的经济法理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却特地表明“对事不 对人”,这些疑义和批判的文字均未见脚注或尾注中学者的名字与观 点出处,原因并不能归结为疏漏,乃中国传统学术风气中的“礼貌” 使然,但是礼貌有余,却从客观上削弱了学术辩论的严谨性。:请记住我站域名3.经济法理念研究开启了其制度指引的转化进程“各种现代理念直接影响着经济法的精神追求,但仅存于精神层 面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现代理念融于或转化为现实的制度。” 35许 多学者开始着力于将经济法的理念用

15、于解决中国本土的现实问题,如: 李昌麒用整体公平、实质公平、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全理念来研究保护 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36;刘映春强调“坚持均衡和谐发展的经济法 理念消减城乡双轨制下的经济特权” 37;李长健、辛晨运用经济法 的社会整体利益、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理念来解决“民工荒”问题 38;徐孟洲则两度撰文呼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构建以消费者 保护为中心的经济法体系39。在“社会本位”理念下,蒋悟真梳理 了经济法的主体制度40,刘水林探讨了区域经济制度问题41,赵 力对未来中国西部反贫困的制度进行了设计42,李勇则尝试以该理 念来破解信托业监管制度的难题43 o针对经济法的具体立法问题,学者们也

16、尝试以经济法理念作为研 讨向度,如徐孟洲、徐阳光在2005年全国经济法年会上指出:“中国 经济法的理念包含以人为本、平衡协调和社会责任本位三项基本 要素,应当在财政转移支付法立法中予以贯彻”;王欣新在2004年第 2期的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上具文论破产立法中的经 济法理念,强调新的破产立法需运用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的理念;沈凯、唐松涛于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我国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建议将经济法以人为本、平衡 协调、社会本位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制定出“专门的中小企业信 用担保法律文件”等等。以上用经济法理念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尝试开启了经济法理念 其制度指引

17、的转化进程,这个进程的主题是:随时观照经济法是一国 干预其经济的法律秩序图景,决不偏离本土意义在经济法的基础理论 舞台上演出“舶来话剧”,亦不脱离实际情况进行超现实幻想。(二)经济法理念研究的不足1 .成果表现的非多样性尽管近年来对经济法理念的探索形成了一批有较高价值的学术 成果,但由于研究时间的迟晚,以至于理论成果表现的数量不足,表现 的形式亦很有限:主题式文章近年虽有增加,但专论性着作较少,课题 类钻研更是缺乏,指引法律制度的转换成果也不充分,这已成为经济 法理念研究无法回避的“硬伤”。对此不足我们首先必须予以解释: 经济法部门法地位犹疑的时代,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是经济法是否纳进 民法的问题

18、,理念是远离这个中心的抽象论题;当民法通则的颁布 解决了当时在学界聚讼已久的民法和经济法的关系纷争后,由于计划 经济时代的特殊经济运行状况,学者们竭力所思的则是经济法与行政 法的关联与区别;市场经济方向确定后,司法改革中启动的“大民事 审判”方案又将经济法推入前途未卜的阴霾。没有更多时间投入经济 法理念的研究,也没有更多精力去提淬真正意义的理念内涵,经济法 学界疲于应付着一场场变动。这样的原因解释的确是客观而合理的,但我们同时也要正视问题 的另外一面:正是由于对经济法理念等关键课题的忽略,使得经济法 贫血于基础研究的自足,弱质之躯何以顶风而立?因此,壮大经济法理 念的研究队伍,增加经济法理念的

19、研究成果数量和丰富研究形式应成 为当前要务。2 .理念总结的非全面性经济法的理念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科学反映经济法 理念的特有属性,为经济法理念做出适当的定义。在此界定问题上学 者们并没有遭遇太大的困难,也没有过多激烈的争论:究其因,一是由 于法理念是个古老的论题,所以经济法理念的定义研究能吸收相当多 的历史养分;二是本来法理念的定义就存在差异,表述的不同并没有 从实质上损害对理念内涵的基本把握。尽管没有难度,也没有激争, 但在各种定义经济法理念的大段文字中,我们仍然需要一些确定、精 炼且更为全面、统一的东西,学界的工作未竟而须继续。什么是经济法的理念?这是现今总结最为不足的问题。当

20、前经济 法理念的研究是“一元论”、“二元论”与“多元论”并存一元理念论的代表有:史际春、李青山的实质公平正义论(论经 济法的理念,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第42-51页); 顾功耘的社会整体利益观论(略论经济法的理念、基本原则与和谐 社会的构建,法学,2007年第3期,第16-24页);杨三正的人本 论(论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第22-26页);姜方利的社会本位论(经济法理念若干问题探讨,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第32-34页);马跃进,李彦芳的协调论(协调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经济法的理念,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

21、第1期,第42-46页)。二元理念论的代表是平衡协调和社会本位论。持此观点的有朱大 旗、邱潮斌(经济法理念下的科学发展观,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H7T23页),还有刘映春(从农民减 负看均衡和谐发展的经济法理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 年第6期,第84-87页)。多元理念论包括:程信和、李挚萍关于发展观、效益观、安全观 更新的观点(可持续发展一一经济法的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学 术研究,2001年第2期,第67-75页);吕志祥,张馨予拓展公平、安 全、效率理念,增加协调发展理念的观点(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理念 的新发展,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5

22、 0-54页); 王刚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安全发展理念、快速发展理念和公平发展理 念的观点(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经济法理念的重构,政法论丛,2004 年第3期,第70-71页);徐孟洲I、徐阳光的“以人为本、平衡协调和 社会责任本位”论(徐孟洲I、徐阳光,论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理念与制 度设计一一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转移支付法的若干建议,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第1期,第80-83页);咎淑珍的社会整 体利益、政府有限干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论(论经济法理念缺 失与对策,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5期,第90-101页);吕志祥、 辛万鹏的自由竞争理念、公平发展理念、经济安全理念和可持续发展 理念

23、论(再论经济法的理念,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第1期, 第89-91页)等等。的局面,这其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厘清经济法理念 层次构造的问题,而关注此问题的学者也相当少。向经济法学说”、“综合经济法学说”和“经济行政法学说”前述学说详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梁慧星、王利 明所着之经济法的理论问题一书。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几种观点。 虽然它们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认识并不完整且有偏差,但皆关注到国 家的纵向管理性手段介入经济关系,在中国经济法学的起步阶段具有 相当高的价值。然而遗憾的是,这些讨论和学说都没有触及经济法的 理念问题。譬如当时被中国学界广为接受的“纵横经济法学说”亦只论及 经济

24、法的产生、独立地位、基本原则、主体、法律体系等问题,参见 刘文华“纵横统一说”是经济法的理论基础,1985年全国第二次 经济法理论会议材料。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出台结束了激辩已 久的经济法、民法关系之争,也推动了经济法学说进一步的反省和修 正。此阶段涌现的杨紫垣之“经济管理与协作关系说”、漆多俊之 “国家组织协作的经济管理关系说、谢次昌之“经济管理关系说” 等理论是经济法学者们反思的成果,但对于经济法理念的探索还是付 诸厥如。1989年7月学者江山所着的中国法理念出版,随着中国第一 部法理念学术专着的问世,中国的法学界开始关注理念这样宏观高度 的理性构建问题。1991年6月刘

25、瑞复推出新经济法论在开篇的 第1章“经济法本体论”中谈到:“当我们把经济法当作法的新的扬 弃形式加以研究的时候,不能不首先从对经济关系、法观念和法三者对此,史际春、李青山指出法理念具有层次性,分为最抽象(最基本)的法理念和具体形式的法理念,“公平正义是最高层次的法理 念,而平等、自由、效率、秩序等则是次于公 平正义具体的法理念”。部门法之下的某种或某类制度,也可以有其 自身的理念。两位学者的见解提引出经济法理念研究必须直面的一个 课题:经济法部门法层级上的理念应是一元还是多元?多元格局中是 核心理念与基本理念的集合体还是诸多平位的理念?部门法下的单行 法是否需要自身的理念?现有的经济法理念与具

26、体法律制度的结合分 析中,没有论及单行法的理念,皆以经济法的理念来指引,那么,单行 法的理念该如何提炼?经济法是否还要划分实体法与程序法理念?有学者将经济法的理念细分,具体界划出实体法的理念与程序理 念。如单飞跃、罗小勇在2003年第4期的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上撰文经济法程序理念论指出“经济法的程序理念指导经 济法程序规则的创建;同时,受制于经济法的实践理念,贯穿并表现出 与传统程序法不同的价值趋向,作为其内容的实质平等、保护公益和 多元善治理念,都应当通过传统程序规则的修正和补充,来构建和完 善其程序制度支撑。”唯有理清这些关键问题,经济法理念的研究才 会有进一步的发展。3 .研究界

27、限的非明确性此问题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划分出经济法理念、原则、概 念不同的位阶层次,二是没有界清经济法理念、观念、思想、目的、 理想、宗旨、功能等词语的区别。其具体表现之一为:含混地将前述诸种与经济法理念摄含于一文 之中,如周俊鹏在税务研究2008年第3期的税收立法权纵向划 分的经济法理念中谈到“税收立法权纵向划分应遵循的经济法理念” 时,指出“经济法的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为税收立法权纵向划分的 合理有效提供了根本保障”,将经济法原则与理念混淆在一起。马跃 进、李彦芳在协调一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经济法的理念一文中 也没有区分经济法的理念和功能,将“协调理念”与“协调功能”在 同一意义上通用

28、。表现之二为模糊用词、未明其义和一些学者在论及经济法理念内 容时出现“价值理念”、“价值目标”混用等同的表述,这些似是而 非的概念其中心实义不明,令人疑惑。譬如李长健在论和谐社会与 经济法理念的平衡协调一一以利益为分析起点的行文中同段里出现 “理念”和“价值理念”并用,后文更是将“价值”、“概念”都混 同于“理念”;顾功耘在略论经济法的理念、基本原则与和谐社会 的构建中有“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的含混表达;刘亚丛、程 延军在经济法基本理念的思考中则混用了 “理念”与“价值目标” 两词。该文的介绍见本文二(三)的脚注长期以来,对经济法理念的研究忽略了清除研究界限上大量的含 糊其辞,该问题限囿了

29、探索的清晰度与深度,如不及时克服此陈弊,经 济法理念的成果意义将被局限。4 .探索路径的非科学性在经济法理念的研究中,很多中、青年学者以一种探索的锐气, 运用了一些新的分析方式,但析解的科学性不够。如单飞跃在经济 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理念论”中对概念“惯性力”的生造,惯性 并不是一种力,此提法欠缺科学性;曹明星、霍阳在华中科技大学学 报2008年第3期着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一个矛盾分析的框架, 该文阐释经济法的理念时基本脱离经济法本体的关注,而以推动民法、 行政法的独立与来获取经济法的发展,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案难以 获得认同。从经济法理念研究的缺乏到现在言必理念的势头,也需要我们深 思一些探

30、索的恰当性,比如周吟吟在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 年第5期发表的现代企业文化的经济法理念及其发展一文里,将 企业文化的本质、评价标准与发展途径与经济法理念相结合,忽略了 经济法的理念是法的理念这样根本的东西;再如袁碧华、冯卓华在西 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发文解决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的 一种新思路一一建立积极动态法律防治机制,该文摘要中提到须 “借助经济法理念,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但通篇行文根本没有 涉及经济法理念;另外,该文写道:“公法因素介入公司内部治理,这 使公司法不仅在市场准入方面,而且在公司内部治理方面也呈现出经 济法的属性”,但其上下文对何谓公法因素、如何介入及怎样表明

31、其 经济法属性等关键问题也没有合理的阐释。经济法理念并不是学术时髦的标签,不能在研究中随意标挂、生硬添加,研究路径的选取与方法的适用都要强调科学性,惟有坚持科 学性,经济法理念的内在性、宏观性与应然性才能被有效挖掘。柏拉图在谈到理念时说,理念构成的是有异于显现于外的现实世 界的模型世界。经济法的理念,构筑的是经济法的模型世界。因此, 对理念的关照,是一种具有宏观性的研究方法,它对于摒开经济法一 些零星的表面浮碎的现象,避免感性的浅层认知,全面深入地理解其 中的本质大有裨益。回溯经济法理念研究的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期待 每个探索者都能以一个学人的沉静与下潜姿势,不浮嚣于表面争论, 不把玩文字技巧

32、,共同为经济法模型世界的构建努力。参考文献:1刘瑞复.新经济法论国.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991:27.2李昌麒.经济法一一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国.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209- 211.3王保树.商法的改革与变动的经济法M.北京:法律出版 社,2003:320.4王家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讲座M.北京:中国方 正出版社,1996:17- 18.5李金泽,丁作提.经济法定位理念的批判与超越J.法商研 究,1996,(5):66- 69.6何文龙.经济法理念简论理.法商研究,1998, (3):31- 357王保树.经济法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3、:82- 83.8管斌,崔征,康健.第十一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J.法商研究,2004, (2) : 139-140.9常健.现代性、经济法理念与经济法治一一科学发展观语境 下的解析与重塑J.现代法学,2005, (6):18.10董延林.经济法现象与经济法理念J.求是学 刊,2001, (1) : 66-6711徐孟洲、谢增毅.一部颇具经济法理念的产品质量法一兼评 我国的修改J.法学家,2001, (5):60- 6512何文龙.经济法理念简论J.法商研究,1998, (3):31 - 3513董延林.经济法现象与经济法理念J.求是学 刊,2001, (1) :66 -69.14高小勇.

34、论经济法理念的含义及其独立性J.山西省政法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 :23- 2515甘强.经济法与社会法的法理念辨析一一经济法与社会法 关系研究之视角J.理论与改革,2005, (3) : 129-132.16咎淑珍.论经济法理念缺失与对策J.政治与法 律,2003, (5) :90- 10117姜方利.经济法理念若干问题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 (7):32- 3418刘水林.区域协调发展观下的经济法理念J.江西财经大 学学报,2005, (1) :33- 35.19朱卿,吴志刚.新论经济法理念J.哈尔滨学院学 报,2006, (12) :46-

35、47.20姜方利.经济法理念若干问题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 (7):32- 34.21张守文.新论经济法的现代性J.中国法学,2000, (5):56- 57.22陈乃新.经济法理性论纲一一以剩余价值法权化为中心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145- 160.23曹泮天.论现代经济法的均衡理念一一从制度经济学视角 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 (6):27- 30.24朱红彦.论经济法的社会和谐理念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 学院学报,2006, (6) :90- 93.25许石慧.经济法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探析一一兼谈和 谐社会中的经济法理念J.理论

36、界,2007, (11) : 152- 154.26常健.现代性、经济法理念与经济法治一一科学发展观语境 下的解析与重塑J.现代法学,2005, (6): 18- 24.27王福波.论经济法理念对儒家精神的传承J.重庆社会科 学,2007, (4) : 88-90.28陈运华.论经济法的人性基础J.河北法学,2002, (3) :41- 42.29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 社,2002:141 - 146.30朱大旗,邱潮斌.经济法理念下的科学发展观J.河南省政 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117- 123.31吕志祥、张馨予.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理念的新

37、发展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 (5) : 50-54.32王刚.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经济法理念的重构J政法论 丛,2004, (3) : 70-71.33肖辉.和谐社会视野下经济法理念的调整与重构J博 采,2008, (3) : 22-24.34刘普生.经济法和经济法学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 法商研究,1998, (6) :20.35张守文.论经济法的现代性J.中国法 学,2000, (5) : 56-57.36李昌麒.弱势群体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一基于经济法与社会 法的考察视角J.中国法学,2004, (2) : 83-84.37刘映春.从农民减负看均衡和谐发展的经济法理念J.中 国青

38、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 , (6):84- 87.38李长健,辛晨.我国“民工荒”问题的经济法研究J.桂 海论丛,2007, (7) : 83-84.39徐孟洲谢增毅.消费者及消费者保护在经济法中的地位 “以人为本”理念与经济法主体和体系的新思考J.现代法 学,2005(4) : 122727;徐孟洲,叶姗.经营者论:基于经济法规范与原 理的分析J .现代法学,2007, (5) : 89-95.40蒋悟真.传承与超越: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一一以若干经济 法律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7, (4) :85-86.41刘水林.区域协调发展观下的经济法理念J.江西财经大 学学报,2005, (1)

39、 :33- 35.42赵力.经济法基本理念对未来中国西部反贫困的制度设计J.法制与经济,2008, (6): 127- 128交互作用及其演进的分析开始。”循着这样的逻辑线索,经济法是“垄断经济一一社会本位法观念一一调控法” 1。此章中我们注意 到“法观念” 一词的频繁出现,通常而论,法观念是一个容括理念在 内各种法律思想意识的总称性概念,由于在该书中由于具化为本位法 观念,所以细究其义,应是与法理念通用的狭义所指。1992年,中国法 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召开年会,会上许多代表就经济立法总的 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展开了讨论,这些对经济法应然性规定的有益探 索,是学者们追求经济法理念的初始形态

40、。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后,经济法个 别学说中也凸显出经济法理念的雏形,尽管这些思想零散见诸于经济 法的其他主题性研究,同时也依然没有以理念定名。如李昌麒的需要 干预论揭示“国家适度干预”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社会本位” 是经济法的本位思想2,尽管这些阐释是在论述经济法基本原则时 出现的,但却是契合经济法理念本质意义的观念。王保树的“新经济 管理关系论”提到:“对于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本质特征 的概括,应该从行政性转变为社会公共性3 o本质特征中“社会公共 性”的总结暗合着对经济法精神的探寻。王家福的“经济行政法论” 对经济法公法属性的界定虽可诟病,但“它是国

41、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 发对市场干预和调控、管理的法律”的描述,及对“维护社会的整体 利益” 4的强调却是理念高度的认知。(二)经济法理念研究初始期此阶段的学术着论始见“理念”二字,但将经济法理念作为经济法律制度内在精神进行解读的文章很少,李金泽、丁作提的经济法 定位理念的批判与超越是发表于期刊杂志上关于此主题较早期的文 章之一,为经济法的独立性饱受疑义时的作品,该文所指的“定位理 念”围绕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之特点展开,文章指出:“经济法定 位的本体基础”是“多元化、立体化和复杂化的社会经济关系” 5。 这样的理念研究模式在今天的学术界已不再使用,原因在于以社会关 系为角度的探析并不是符合理念本

42、义的研究路径,但该探索方式在经 济法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运用,具有特定历史意义。何文龙的经济 法理念简论明确解释了经济法理念的定义:”是关于经济法存在和 发展的各种内在规定性的归纳,是经济法诸项制度的灵魂。”并指出 经济法的理念涵盖“本体论”、“本位论”和“价值论”三方面6。 本体论包括作为经济基础的经济本体和作为国家经济职能的政治本 体;“本位论”两分为主体本位和利益本位;价值论中兼纳经济安全、 经济秩序、社会正义、整体效益和经济自由。该文展呈了一些很有价 值的理念蕴义:“经济法因立足于国家经济生活而以整体为本位(或 称社会本位)”;“经济法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追求和促进公法上的 社会正义,致

43、力于促进整体效益”;经济法“以牺牲少数人的自由去 争取大多数人乃至社会整体的自由”。但文章在经济法理念的内容认 识上糅入了经济基础、经济职能、价值等并不类属于理念内涵的概念, 这样混杂的表达让人困惑;同时,该学者把经济法作为“国家经济生 活为本体的公法”之观点也不足取。检视此阶段的经济法着作,谈及经济法理念者亦寥寥。1999年 出版的经济法原理对经济法理念进行了界定:“所谓经济法理念, 一般说来就是关于经济现象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和相关的各种观点 学说的理性认识。”该书对经济法理念的直接揭示抓住了理念的本质 一种主观性的理性认识,但其“经济法概念既是经济法理念之源, 又是其核心” 7的表述在今

44、天看来却是不恰当的,它打乱了理念与 概念的序位层级。(三)经济法理念研究发展期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法理念研究获得加速发展,有大量的文章 面世,现捡其要者略述如下:张守文在2000年第5期的中国法学 上着文论经济法的现代性简略概括经济法基本理念的含义。2001 年1月董延林在求是学刊上发表经济法现象与经济法理念, 对经济法理念加以客观审视。程信和、李挚萍于2001年2月在学 术研究上撰文可持续发展一一经济法的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 整理出经济法一系列的基本理念。2001年第3期法商研究刊载 了陈云良的谨慎干预一一经济法的现代新理念;徐孟洲、谢增毅 在法学家2001年第5期具文一部颇具经济法理念的

45、产品质量 法一兼评我国产品质量法的修改。陈运华于2002年3月的河 北法学上发文论经济法的人性基础,提出“经济法的理念是建 立在“道德人”理念之上的。” 2003年有2篇系统全面论述经济法 理念的作品,一是史际春、李青山在华东政法学院院报上发表的论 经济法的理念,另一是咎淑珍于政治与法律上所撰的论经济 法理念缺失与对策;该年7月,单飞跃、罗小勇取程序研究角度于湖 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经济法程序理念论一文。2004 年科学?经济?社会开卷的第1期登载了吕志祥、辛万鹏的再论 经济法的理念,2004年第4期云南社会科学推出了杨三正的论 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2005年是经济法理念文章盛产的一

46、年,仅 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有:现代法学中的徐孟洲I、谢增 毅的论消费者及消费者保护在经济法中的地位一一“以人为本”理 念与经济法主体和体系的新思考、江帆的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 本原则、常健的现代性、经济法理念与经济法治一科学发展观语 境下的解析与重塑,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的 齐建辉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经济法的基本理念考辨,中国青年 政治学院学报中的刘映春的从农民减负看均衡和谐发展的经济法 理念,法学杂志中的秦守勤的经济法和谐理念之我见等。2006年3月,江汉论坛刊登吕忠梅、陈虹的经济法:在可持续 发展的拷问之下,该文表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全方位地冲击着 法律所奉行的

47、理念,其中尤以对公平观的扩展和更新最为典型。” 法学2007年第3期上发表了顾功耘的论经济法的理念、基本 原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2007年第6期的环球法律评论登载了 江帆的经济法实质正义及其实现机制;许石慧在2007年11月的理论界推出经济法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探析一一兼谈和谐 社会中的经济法理念一文,等等。这一时期经济法理念的着作也相继出版,主要有:中国检察出版 社2002年11月版单飞跃的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5年3月版成涛的经济法的理念与运作,中国检察出版 社2007年6月版徐文超的经济法理念与体系重整研究与9月版 张莉莉的经济法自由理念研究,2007年6月,武汉大学出版社还 推出了赵立新的社会和谐之经济法治理念。与此同时,关于经济法 理念的课题也陆续开展,如李昌麒主持了 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经济法理念研究 (项目编号04FX039),湖南省2000-2001年社科规划课题中有中国 经济法法理观念与价值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