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5篇 (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5篇 (汇编).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扎实做好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 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省州有关要求,结合2022年度地质灾 害防治方案落实情况和全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分析, 制订本方案(方案适用期限: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一、2022年全县地质灾害灾情分析2022年全县未发生地质灾害,截至目前,全县查明地质灾 害隐患点139处,其中泥石流105处、崩塌19处、滑坡4处、 不稳定斜坡11处。地质灾害隐患较多的乡镇为:XX镇、XX镇、 XX镇、XX镇、XX乡、XX乡、XX乡、XX乡、XX乡;地质灾害 隐
2、患较少的乡镇为:XX镇、XX镇、XX镇;没有地质灾害隐患 的乡镇为:XX镇和XX办事处。大XX沿岸的乡镇地质灾害险情 重、危害大,威胁人口较多。切坡建房方面,XX镇、XX镇、XX 镇、XX乡、XX乡较为严重,特别是全县2008年“820”、 2016年“822”暴洪泥石流、2022年“821”暴洪泥石流灾 害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二、2023年度全县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一)地质环境因素我县地处XX区,境内山岭重叠,沟谷纵横交错,高原性气 候明显,高山切割广泛分布。近几十年来,由于区域内植被破 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沟谷内堆积物丰富,河谷及沟壁冲蚀XX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认
3、真做好应急救援 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应急救灾物资、设备、资金、人员,确保 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四)全面开展地灾应急演练。科学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 周密制定临灾避险方案,设立醒目警示标志。要因地制宜组织 群众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 使群众树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和应急避 难场所,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五)积极推进地灾综合治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行动明 确的目标任务,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针对风 险高的变形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 兴、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加大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工作
4、,积 极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争消除一批威胁重要地段、重要 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于在册地质灾害点受威胁户实施避 让搬迁的,经验收合格后将按“以奖代补”形式争取资金给予 补助。(六)落实切坡建房点管理。对2022年排查的116处未采 取防治措施的切坡建房点,以属地乡镇为责任主体,落实乡镇 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包保责任,建立明细台账,按一户一 档标准完善好档案资料,加强后期跟踪、监测、治理和管理。(七)落实风险调查反馈疑似隐患点管理。对2021年地质 灾害风险调查排查反馈的41处未采取防治措施的疑似地灾隐患 点,以属地乡镇为责任主体,落实辖区乡镇包保责任,建立明 细台账,参照在册灾害点管理
5、标准,完善好疑似隐患点档案资 料,加强汛期监测和管理。六、保障措施(一)注重宣传教育。各地要充分利用“4.22”地球日、 “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微信、 抖音、互联网等媒体和张贴宣传画、公益广告、举办业务培训 班等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特 别是加强乡镇、村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 员等一线人员的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受地 质灾害威胁群众的识灾、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二)落实防治责任。各乡镇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 责任主体,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防灾工作制度,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层层压实防治工
6、作责任,细化工作任 务,把防灾责任落实到人、防灾任务分解到位,确保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到位。县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全县地质灾 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 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三)科学编制方案预案。各乡镇及各责任单位要在汛前 排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本辖区本单位年度地质灾 害防治方案,修订各重点隐患点应急预案,向受威胁群众发放 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灾预案表,完善群测群防网络, 明确各重点隐患点监测人员、预警方式、应急避险路线、临时 安置地点和自救方法,并落实到单位、村组和具体责任人员, 确保地质灾害防治科学、规范、
7、到位。(四)健全保障机制。根据年度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宣传 培训、应急演练、监测巡查、值班值守、应急处置以及转移人 员的需要,县财政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用于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要做到专款专用。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要根据 辖区及责任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地质 灾害防治专项经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和 省级财政资金,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给予补助。(五)严格值班值守。认真执行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制度, 汛期和极端天气期间,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制 度,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网格信息员(监测员)坚持到岗到位、 履职尽责。坚持信息日报告、灾情速报和零报告制
8、度,重要情 况随时上报,及时上传下达灾情险情和防灾部署要求,确保信 息报送及时、准确、无误。加强对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情况的 抽查检查,对虚报、瞒报、漏报、不报的单位和擅离职守的工 作人员严肃查处,及时通报。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了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 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结合 我县实际,编制本方案。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 制,分工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一、2023年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XX县位于江西东部,抚河中游,地处鄱阳湖平原与武夷山 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9、,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 质环境较脆弱。2023年汛期,我县雨量不多,地质灾害情况相 对平稳。二、2023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据县气象部门分析预测,预计2023年主汛期(4-6月)降 水量680-750毫米,正常略偏少,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前少 后多,部分地区有阶段性洪涝或内涝,强雷电、短时强降水、 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预计,2023年伏秋期(79月)平均雨量略偏少,为 320400毫米。气温略偏高,盛夏高温日数偏多。部分地区有 阶段性干旱发生。(一)全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区域1、黄通、XX、对桥、陆坊、琉璃、XX等乡镇;2、高坊水库、马街水库、廖坊水库等大小水库的临岸山坡;
10、3、抚河XX段沿岸。(二)全县地质灾害重要危险点1、XX县黄通乡XX村XX组滑坡;2、XX镇XX村山体崩塌滑坡;3、XX县XX镇XX村XX组山体滑坡;4、XX乡新街山体滑坡;5、XX乡印山山体滑坡;(三)工程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区I、XX镇芳源、XX镇中洲等矿业开发集中区以及其它的地 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地区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2、县城、乡镇(场)开发区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滑坡、地 面塌陷;3、316、206国道XX段以及乡村公路可能引发的滑坡、泥 石流。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强化防治工作责任制。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到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人为
11、本, 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 关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主 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健全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系统,及时研究解决防治工 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完善责任制,将具体工作层层落实到 人。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行政责任 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2、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可以迅速 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遇到灾害性天气,可以通过群测群 防网络迅速部署防灾抗灾工作,及时组织危险地带的人员撤离 避让
12、,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各地要健全村、 组和监测责任人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 群防工作。各乡镇应在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 的基础上,做好对群测群防网络的核实和补充工作,对责任人 员已经发生变化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新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 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并上报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所有重要地 质灾害隐患点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条件进行治理的 应立即落实治理措施进行治理;暂时没有条件治理的也要落实 治理规划,并应针对可能的诱发因素采取简易应急工程措施和 防范措施,以遏制、减缓险情。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隐 患点,要通知、监督有关建设单位进行治理。对
13、可能诱发和加 重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要及时予以制止,对已造成危害的, 并坚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批和备案制度。3、建立监视、监测与巡查制度。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 要防护区段,由所在乡(镇)、自然资源所、村负责监视监测工 作。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落实监测人员。明确监测内容、 方法及要求。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危险点,由有关 的部门、单位负责监测工作。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住建、 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重点防护区段 的巡视检查工作。汛期巡视一般不少于2-3次,重要地区、重 要时段要加密巡检。监测期间如发现重要异变情况,要按照速 报制度要求及时上报。4、落实预
14、报、预警措施。要明确统一地质灾害报警信号; 以锣、哨声、警报器为基础,锣、哨声、警报器为报警信号; 锣、哨声、警报器短而急促为避险信号。要明确安全疏散路线 和地点,做好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险情预报工作。预报分三级: 一般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没有明显异变情况者)、异变级 (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者)、临界级(经 监测,隐患点险情异变情况特别显著、加快或有其他明显征兆)。 当异变级、临界级情况发生时,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专 业人员进一步调查论证。对确认进入危险阶段的,要根据不同 规模、不同危害发布预警。在地质灾害危险点一定范围内,划 定危险区段、设置警示标记。汛期地质灾害预报,
15、由县自然资 源局会同气象、应急管理部门联合组织发布,各乡(镇)人民 政府、各有关部门协助配合进行。5、做好各项应急避险、抢险救灾工作。对预警点,自然资 源主管部门要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加强监测和防范技 术指导。预警点所在乡(镇)政府要立即成立有关部门参加的 防灾领导小组。加强对险情监测、避险救灾工作的领导,组织 制定避险、转移、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做好必要的抢险救 援力量和抢险器材物资的准备。要做好人员撤离、财产转移和 重要设施保护工作。出现异变险情,地质灾害体地段及灾变主 要方向临近地段的人员要撤离,重要财产要转移;出现临界险 情,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
16、 对灾害影响范围内的重要设施,如重要交通线、军事设施、水 利水电和通信设施等,要做好保护工作。一旦灾害发生,乡镇人民政府要立即查明情况,按速报要 求迅速上报;灾发地防灾领导小组要立即按既定方案和分工, 部署抢险救灾工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迅速查明灾害范围、 活动情况、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现场监测,参与指 导安全抢险救灾;主要由武装部、武警和公安组成的抢险救援 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被压埋人员,实施应急简易工程措 施;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急救人员抢救伤员;交通、水利、通 信、电力、住建等部门要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基础设施,并 优先保证抢险救灾的急需;民政部门要做好灾民转移安置抚恤 工作;
17、公安部门要做好灾害发生地公共秩序的维护工作,与当 地驻军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请求驻军提供救援支持。同时,各相关部门要妥善做好善后工作。统计人员伤亡情 况,调查评估灾害损失,提出灾害治理意见措施等,在基本完 成抢险救灾任务后,五日之内上报抢险救灾情况总结。6、加大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 金要多方筹集、落实。社会性自然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符合国 家地质灾害专项治理资金申请条件的,要积极争取申报立项; 同时地方财政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与 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由诱发单位、受益单位和 相关的主管部门负责落实。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
18、23年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 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 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XX省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XX发2023XX号)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益政发2023XX号)等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 特制定本方案。一、2022年度全区地质灾害概况2022年,全区共经历8次较强降雨天气过程,降雨量 119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3%0 2022年7月下旬至11月 中旬,我区遭遇干旱高温、暴雨洪涝、低温冷冻等极端天气, 发生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XX处,主要发生在XX镇、XX镇
19、XX 区和XX街道等中心城区。直接经济损失XX万元;发生险情11 处(重大险情2起)共威胁283户830人,潜在经济损失XX万 元,累计紧急转移群众XX户XX人。2022年全区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为因素诱发地 质灾害比例明显增高,全区发生的32处地质灾害,均由人类工 程活动(切坡)引发;二是地质灾害规模多以小型为主,具有 多发、突发,面广、危害大,隐蔽性强、发现难等特点。二、防治目标通过科学防范,有效治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 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力争实现全 区地质灾害10年零伤亡目标。三、防治重点(一)重点防范期根据历年来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结合汛期前地质
20、灾害排查 情况和气象部门预测分析,4-9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 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期和重点防范期。5-7月雨水相 对集中期,短时降水强度大,部分地区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 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必须重点防范强对流天气或台风过境影响 引发的地质灾害。对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连续3日过程降雨 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突发性地质灾害会明显增加,具有较 强的群发性,应予以高度关注。(二)重点区域根据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结合我区以往地质灾害发生 的特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规律,全区2023年地质灾害的 重点防治区域为:XX桥镇XX村、XX山村、XX村、XX村等9个 行政村的地面塌陷,XX镇XX
21、村的不稳定滑坡带;XX街道XX村、 XX村、XX村、XX村等6个行政村的山体滑坡带;XX镇XX村、 XX村滑坡带;XX镇XX村滑坡、崩塌带;XX镇XX旅游景区岩 体破碎带;中心城区XX街道XX社区、XX社区、XX周边地质灾 强烈,降雨集中,致使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属 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此 外,路基开挖、削坡等工程活动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需特别 注意。(二)诱发因素1 .降水。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条件致使地质灾害成 灾模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预测今年全县地质灾害多发时段 主要集中在5-10月汛期,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日降雨量 达50师以上或连续
22、大雨3天以上)极易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 和公路、矿山、水电站、道路建设项目等工程施工现场崩塌等 地质灾害;7-9月为主汛期,强降水过程较多,因高原小气候 因素可能出现局地短时集中高强度降雨、局部强暴雨或长时间 降雨等极端异常天气可能性较大,由此引发崩塌、滑坡、泥石 流等突发性灾害的可能性较大。2 .地震。汶川地震、岷县漳县地震、九寨沟地震,尤其是 XX县5.7级地震造成岩土松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在 短期内难以消除,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概率加大。3 .人类工程活动(高速/铁路分析)。2023年全县在建、新 建项目较多,工程活动强度和范围将持续加大,对地质环境扰 动强烈。尤其是XX等重大
23、工程建设现场及矿山(包括废弃矿点) 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各类工程、公路隧道施工弃 渣弃土极易形成泥石流物源;切坡建房和部分建设项目存在选 害易发区;全区正在建设的项目施工区、矿山活动强烈地区、 扩建或新建公路铁路沿线、水利水电工程周边、农村临坡切坡 建房地段。(三)重点防范对象一是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23年汛前地质灾害排查 统计,全区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数XXX处,分布在我区XX个 乡镇(街道),其中需重点防范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 涉及XX镇、XX镇、XX街道、XX街道、XX镇、XX街道等6个 乡镇(街道)。二是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22年汛后复查及 1 :
24、10000风险调查工作成果,我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 分别为XX镇欧XX村XX村组、XX镇XX村杨家屋组、XX街道 XX村XX屋组、XX街道马头村大竹山组、XX铺镇XX村XX组。三是临坡高、中风险切坡建房户。根据2023年省城市地质 调查监测所汛前排查的切坡建房户数据,我区存在高风险切坡 建房32户、中风险切坡建房54户,其中大部分未采取任何防 护措施,未留够安全距离,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崩滑等地质灾 害,属地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落实防范责任,加强监督 指导。四是旅游景区。XX峰、XX仑、XX旅游景区地形地貌复 杂,局部边坡岩体破碎、岩体风化程度高,在强降雨、低温冰 冻天气下,极易发生山
25、体滑坡、泥石流、崩滑等地质灾害。相 关主管部门、属地乡镇(街道)要加强景区监督管理,加大地 质灾害巡查排查力度,争取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五是在 建工程。园区重点工程建设,鱼形山街道灵宝山崩滑群地质灾 害防治工程等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要重点防范施工中 发生的边坡、基坑坍塌等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四、防治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责任意识乡镇(街道、园区)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 人,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层层明确责任, 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 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发改
26、、科技、财政、气象、交通 运输、水利、住建、教育、文旅广体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 好本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开展汛期排查,落实值班值守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确保遇有 灾情险情时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严谨性。带班领导要 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督促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切实履行 职责,随时保持通信畅通,严禁擅离职守。相关乡镇(街道、 园区)要根据汛期排班表认真值班,坚持巡查核实受灾情况, 组织相关人员对本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常态化巡查、 摸排,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底数,明确专人负责,建立详 细监管台账。(三)完善监测预警,加强群测群防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值班制
27、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各相关单位要将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灾险情、应急处置等情况及时如实上 报相关单位,按要求及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重 点防范期、重点防范地段的监测和预警,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巡 排查工作,加大汛期、冻融期巡排查力度,实时监测,确保不 留死角。完善“区一乡镇(街道、园区)一村(社区)一组一 人”五级群测群防体系,完善群测群防隐患点台账管理,逐点 设立明显警示标志,落实责任人和监测人,编制发放“两卡一 案”,定期更新。对新发现的隐患点,及时发放“两卡一案”, 撤离受威胁对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加强监督管理,严把关键环节完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资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
28、评 估工作程序、评估内容与方法,提高评估成果质量,加强评估 成果审查的监督和备案管理。各项建设工程必须进行专项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严格 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严格执行工 程“三同时”制度,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工程,配套建 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验收。在遇到灾险情需及时处置的地质灾害隐患,相关乡 镇(街道、园区)及有关部门要及时上报区政府,按照应急抢 险管理办法及时处置,区财政按照最终决算拨付资金。(五)深化部门协作,形成联动机制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发改、科技、财政、气象、交通运输、水利、住建、教
29、育、文旅广体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协 作,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部门联动机制,深化地质灾害气 象预警预报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信息交流,提高防灾减灾和应 急处置能力。一旦遇发生灾险情等紧急情况,严格按照地质 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积极履行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职责。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截止目前,全县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27个,分布为XX镇 28个,XX镇5个,XX镇13个,XX镇19个,XX镇38个,XX 乡14个,XX乡5个,XX乡5个。其中风险等级:高风险19个、 中风险79个、低风险29个,类型主要以滑坡、不稳定斜坡为 主,占96. 9%,崩塌、泥石流占3.1%,共威胁
30、1783户1.022万 人,威胁财产3. 752482亿元;风险斜坡308处,分布为XX镇 46处,XX镇45处,XX镇62处,XX镇33处,XX镇62处,XX 乡26处,XX乡19处,XX乡15处。其中风险等级:极高1处 (XX镇XX一号风险斜坡)、高129处、中177处、低1处,共 威胁3515户1. 5474万人,威胁财产5. 1891亿元。2022年全 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实现年度“零”伤亡。我县地质条件脆弱,根据2023年气象预测情况,结合近年 来发生的典型灾害成因和特点综合分析,具体趋势预测如下:(一)总体趋势。一是南涝北旱,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 集中在5-8月,暴雨
31、次数在7-8月,与常年同期相比持平;二 是公路、建房建设以及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在未及 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地质灾害。(二)重点时段。重点防范期为49月,预测高峰期为 58月,特别是大暴雨、特大暴雨、连日中到大雨强降雨及秋 汛、短时强降雨、旱涝急转时段,需予以重点关注。地质灾害 易发区工程活动、矿产开采以全周期为重点防范时段。(三)重点防范区域。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景 区、矿区、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坐落于高陡斜坡地带的群众聚居 村落;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在建公路、水利、矿山等工程建设活动 区。在以上预测预报范围以外亦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特别是 地势起伏较大、人类工
32、程活动较强烈的区域。此外,地质灾害 不仅汛期多发,非汛期也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特别是遭遇 极端天气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莫麻痹大意。三、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强化“人防+技防”措施,巩固 “隐患点+风险斜坡”管控机制,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 力,最大程度守护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全域排查巡查风险隐患。一是全面排查新增隐患。各 乡镇(街道)要统筹行政、技术各方力量,适时对辖区内具有威 胁对象的斜坡单元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尤其对人口密集区域和 工程建设活动、地形地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区域,要加大排查频 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有关
33、行业部门要组 织开展医院、学校、公路、矿山、旅游景区等行业领域的重点 单位和重点部位的排查,确保及早发现并整治隐患。二是全面 巡查风险隐患。各乡镇(街道)要对群测群防体系进行全面核 查,调整不具备履职条件或履职能力偏弱的隐患监测员和风险 斜坡巡查员,及时更新1155平台上“五位一体”人员信息, 按时足额发放监测和巡查业务补助,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 中巡查、雨后复查”要求,及时捕捉地质形变信息,有效判别隐 患风险。三是全面开展动态调查。各地要强化地质灾害对口技 术保障机制,发挥驻县资质队伍技术优势,对发生变形隐患的 风险等级、威胁范围、诱发因素、发展趋势等进行专业调查,着 力解决地质灾害动态变
34、化和时空不确定性的难题。(二)加强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一是深化部门协同联动。 各级自然资源、气象、水务、应急、交通运输等部门要进一步 完善汛期适时会商和数据信息移送接收确认机制,强化数据信息 与行业技术共享,科学分析地质灾害风险,持续推进“消息树” 工程建设,准确全面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二是推行雨量位移双 预警。气象部门要持续优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地 质灾害与气象预警信息的融合分析,提高气象风险预警精准度, 同时科学设定连续12小时、24小时预警降雨量阈值,对降雨 强度持续监测,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三是推进监测预警智 能化。自然资源部门要组织专业力量优化完善平台自动化预警 模型,解决
35、因监测数据波动导致的预警信息误报等问题,提高监 测预警自动化水平。尚未建设自动化监测站点的隐患点要加快 编制建设方案,尽快完成自动化监测站点建设并接入监测预警平 台,实现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全覆盖。(三)抓实临灾避险撤离管控。一是编制撤离预案。各乡 镇(街道)要编制修订每个隐患点的临灾避险预案,明确避险 撤离组织责任人、启动撤离情形标准、临灾避险预警信号、群 众撤离路线和安置场所,完善“喊醒”“叫应”机制,完善老弱 群体避险转移帮扶措施。二是果断启动撤离。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原则,把“三个紧急撤离”作为刚性措施。汛前每 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至少开展1次避险演练,突出“三断”、夜 间等特殊情境下
36、的实战化演练。常态化维护撤离通道、避难场 所,严防撤离通道被占用、堵塞等情况。三是加强现场管控。 险情发生后,对群众已经撤离的危险区域,要配置足够管控力 量,警戒撤离区域主要通道路口,设置禁止进入警戒线和指示 标识,做好撤离群众政策宣传并妥善安排生产生活,坚决防止撤 离群众擅自返回撤离区域的情况。(四)做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一是加大避险搬迁力度。各乡镇(街道)要用好XX2022) XX号文件的政策机遇,发挥 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 强避险搬迁政策宣传引导,对处于风险隐患区群众分期分批搬 迁。持续推进衔接房地产政策助推避险搬迁试点,引导更多受 威胁群众通过购买商品
37、房、保障性住房的方式进行搬迁。二是 规范防治项目实施。各县级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要对 照防治项目绩效目标,迅速完成项目招投标,着力解决实施进度 滞后、资金执行率低等问题,严禁统筹、挤占、挪用防治项目资 金。三是整顿防治项目问题。各县级人民政府要持续开展历年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清零行动”,以项目为单位建立“工程 完成率、资金执行率”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 限并整改落实。对防治项目结余资金,及时调剂用于本辖区其 它综合治理项目。(五)严防人为活动诱发灾害。一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 各级交通运输、水务、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 监管责任,重点对公路、铁路、矿山、水库、切
38、坡建房等在建 工程,督促建设项目单位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照评估 意见实施防治工程并强化过程监管。二是强化空间规划引领。 在编制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全面收集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 数据,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作为特殊空间予以管控,引导各类 生产、经营、建设活动主动避让。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将乡 村建设用地布局在地质灾害风险区之外,从源头管控风险。(六)突出防治铺天盖地宣传。一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 以受威胁群众为重点,按照“灾前参与监测预防,灾中配合避 险撤离,灾后响应重建帮扶”的流程化思路,着力构建目标导 向明确、内容通俗易懂、载体丰富多样的地质灾害宣传动员工 作体系。二是把握宣传重点内容。整
39、合媒体资源和专业团队力 量,致力打造口碑好、传播广、效果好的精品佳作,让科普知 识“有声、有色、有趣、有温度”。推广防治工作中的先进经验、 制度创新、成果运用,重点报道典型案例、先进事迹,实现从 “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观念转变。三是创新丰富宣传形式。 全面发挥电视台、报社等主流媒体和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 体优势,把乡镇(街道)、村(社区)作为前沿阵地,大量投放防 治科普公益广告和宣传视频,做到天天有声音、日日有图像, 将地质灾害科普贯穿覆盖到“最后一米”。(七)强化应急抢险救援准备。一是健全抢险救援队伍体系。 各地要统筹辖区内地质灾害专业防治和消防等应急救援队伍, 健全联动响应机制,畅通应
40、急联络渠道,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二 是加强抢险物资装备配备。应急管理部门要立足本地区地质灾 害“防抗救”需要,组织储备抢险救援装备设备,强化物资储 备和更新补充,建立应急物资平战调用工作机制,指导做好灾 民临时和过渡性安置救助。三是严格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各乡 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领导带班、干部值班、 专家驻守、24小时响应的值班值守制度。要强化值班值守和应 急联动,确保发生险情灾情时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要履行主体责任,将防 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 指挥,层层传导压力,逐级钾劲防灾责任链条,把防灾责任、 措施落
41、实到责任人和隐患点。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本地区 本行业防治工作形势,全面掌握隐患风险,找出防治问题,加 快补短强弱,推进构建全民防治新格局。(二)强化要素保障。各乡镇(街道)、部门要根据防治工 作实际需要,切实保障本地区本行业相应的“人力、财力、物 力”。要统筹和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合理配备地质灾害防治 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二(三)强化督促检查。县地质灾害指挥部将以督促检查作 为落实防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随机抽查、实地检查、明察 暗访、座谈调研等方式,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任到人、 措施到点、限期整改,确保地质灾害防灾责任有效落实。对地 质灾害防灾工作成
42、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在地质灾害 防范和处置中玩忽职守、工作不到位,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行 政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址不当、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对斜边坡进行不合理开挖等问 题,容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三、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一)调查评价。县自然资源部门要对全县范围内已查明 地质灾害隐患和易发区段开展动态巡查,检查险情有无新发展 或有无产生新隐患,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否维护到位;监测设 备、警示标志是否完好;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核查,特 别是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危险性、危害性都要进行 核查;制定核查调查表,建立动态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二)监测预警。县财政
43、部门要对全县聘请的32名地质灾 害监测员补贴列入县级地方财政预算,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的其 它工作经费。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辖区内受威胁群众对预警信 号、撤离路线和避灾场地是否熟悉,日常监测工作是否有效开 展。继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实建强乡、村二级群测群防网 络,靠实群测群防责任;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员的教育培训。(三)综合治理。县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部 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矿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监督检查,制 定防灾减灾方案和整治措施,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工作。县自然资源和应急管理部门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 投入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应急处置项目,县发改部门 将地质灾害综合治
44、理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各乡镇人民政府 要加强对辖区内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监督, 严格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责令责任单位负责治理。(四)防范能力建设。县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应 急抢险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险场所建设等,深入 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主动 防范地质灾害自觉性,增强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四、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和省、州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 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要求,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 端重要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务必要在思想
45、 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统一,工作上狠抓落实,依法履责、 依法防控;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 总责,主动加强领导、检查和督促;各相关部门要按照XX人 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 意见要求,认真落实部门职责,强化联动防灾,进一步完善 和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防灾联动 机制。县发改、自然资源、住建、教科、交通、应急管理、水 务、民政、地震、气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城市总体规 划、乡村和集镇规划以及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中,严格落实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二)加强灾害隐患排查防控。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隐患 排查防控工作,汛期前要组
46、织对城镇、乡村、学校、医院等人 口密集区以及公路交通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 地质灾害易发地带,特别是位于高陡边坡下方、泥石流沟道 (口)地带的村落和居民住宅房前屋后,要定期巡查复查。对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要逐一制定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综合治 理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坚决避免发生群死群伤事 件。要充分利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重点城镇地质灾害调查及 风险区划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成果,编制乡村社区地质灾害风 险图,加强地质灾害防控管理,促进乡村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 力建设。(三)突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汛期是全县地质灾害的高 发期,各乡镇政府务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提前研判形势、 及早谋
47、划工作、及时落实措施。自然资源部门要不断完善和严 格落实汛期“三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处置等汛期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靠实工作责任,及时掌 握雨情、水情、震情,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在发 生强降雨等重要时段,要加大隐患巡查、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 频率,加强应急值守,对社会公布应急值班电话,严格落实24 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灾情、险情信息速报制度,提高信息报 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各乡镇政府要及时与应急管理部门对接 修订完善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大隐患要一点一案,逐点 落实监测、预警、疏散、应急、抢险、撤离路线、临时避让场 所,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及时发出预警,迅速启
48、动应急响应,做 好应急处置。(四)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要以有效提升地质灾害防 御能力为主线,把持续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作 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落实责任、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总 结经验,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全面完成年度实施方案确定的目 标任务。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要深入分析原因,组织力量实施重点 突破,逐一倒排工期,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点、时 限到天,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要认真组织开展辖区内已实施完 成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护,及时清淤修护,确保防灾工 程正常运行,满足防灾要求。严格执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危 险性评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地 质灾害治理工
49、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要求和规范规 程,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水平。XX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区,地势起伏大、山 高谷深、沟壑纵横,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环境地质条件十分复 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加之近几年极端气候条件致使 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 任大、任务重,要充分发挥“全力防、配合救”的工作职责, 各乡镇政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各项责任,细化工作部署, 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有效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23年度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