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的语言特点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话故事的语言特点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童话故事的语言特点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小学生在阅读过程童话故事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它不仅给儿童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就连成 年人也难以忘记童话曾经给他们童年带来的快乐和难以泯灭的温馨记忆。中外 著名的童话作品可谓举不胜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小红帽、丑小 鸭、白雪公主、蓝胡子的故事等西方童话故事;在中国也涌现出许多作 家为童话的发展和儿童的成长做出巨大贡献,如:玩具店的夜、亭亭的童 话、怪老头儿、唏哩呼噜历险记等等。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 具有其独特的体材特征,是儿童必不可少的阅读材料。语言学家主要从童话的 体裁特征、童话故事对儿童成长以及对个体童话作品的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
2、但对童话中屡见不鲜的转喻现象在促进儿童语言的习得和发展给予很少的关注。 本文将对童话中的转喻进行探究,认为转喻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儿童形 象逻辑思维的形成,阅读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概念转喻认知语言学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此后迅速成长为具有较牢固的 哲学基础,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有着新颖理论见解的语言学流派。许多语言学 家也从新的视角对转喻进行了探究。转喻(metonymy)一词源于拉丁文 denominatio ,最初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的拉丁文献修辞和解释中,一直 被视为是一种修辞工具,体现一种替代关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 家们认为转喻不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也
3、是一种概念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和 认知机制。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转喻下定义,试图想囊括所有的转喻现象, 但却没能找到令所有人都能满意的定义。如在牛津字典中,转喻被定义为:Thesubstitutionofthenameofanattributeoradjunctforthatofthethingmeant.该权威字典从传统的修辞角度给转喻下的定义,即转喻是名称之间的替代。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从认知的角度定义转喻。如 Radden&Kovecses(1999):Metonymyisacognitiveprocessinwhichoneconceptualentity , theve
4、hicle , providesmentalaccesstoanotherconceptualentity , thetarget, withinthesamecognitivemodel.认知语言学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释概念转喻。Lakoff&Turner从认知域的角度定义概念转喻;WilliamCroft基于认知矩阵 的概念,认为转喻的映射发生在单一的认知域矩阵中;AntonioBarcelona认 同转喻是域突显现象;认知语法的创始人RonaldLangacker在认知语法框架 内解释转喻现象等等。对转喻的分类,传统修辞学试图归纳所有多样繁杂的转 喻表达形式,而认知语言学家则对
5、各种转喻现象进行系统的概括。Radden&Kovecses(1999)根据理想的认知模式中转喻喻体和转喻目标之间关 系给出了较全面、系统的分类。转喻分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和整体中不同 部分之间的转喻。二、童话故事童话故事的历史久远,其雏形是神话传说。人们将现实与想象融合在一起, 试图对未知世界或某些自然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童话源于西方,直到近代中 国才出现童话这一概念,随之繁荣地发展起来。童话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 变,安徒生是这一过渡时期的典范。童话的形式从约定俗成的公式化变成与其它文学体裁形式相交融,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如:童话小说、童话诗、童话散 文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
6、童话故事中增添了科幻的色彩。 就其内容而言,传统的童话故事主旨鲜明,叙事方法单一,语言表达朴实简洁。 现代文学终于将文学的指针明确指向儿童的心灵世界,试图运用儿童特有的思 维方式表达童话时代的美妙想象。比较传统童话,现代童话不只是在内容上反 映时代的变化,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童话故事 的语言同样与儿童的思维模式相匹配与儿童语言习得规律相吻合,采用简洁精 练的词句突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转喻不仅是童话故事表现手法之一,同时作 为人们的认知机制顺应了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儿童的阅读心理。三、儿童语言习得儿童如何习得语言一直是心理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关心的焦点。语言天赋 论认为儿童自
7、出生就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即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能 力;行为主义认为人类习得语言过程是反复模拟、操练和强化的过程。韩礼德 从语言的功能角度认为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与其周围的人进行交际。他们试 图将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由于先天的原因、后天的生活环 境和智力开发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儿童语言习得存在个体差异,各阶段之 间的界限并不分明可见。儿童从出生到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大致分为4个时期。1.发声练习期(出生至6个月左右);2.语言准备期(7至11或12月);3.语言发 展期Q岁至两岁半左右);4.语言成熟期(两岁半至4,5岁或5岁)。此后,儿童 后天的教育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成效
8、更为明显。儿童语言习得与认知过程相辅 相成,密不可分。幼儿2岁时能够把已有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例如能把形状、 大小、颜色和性能各异的车辆称为小汽车。5-6岁时,儿童开始对概念进行抽 象压缩和提炼。儿童的词汇量非常有限,表意能力较弱,为了减少交流的阻碍, 基于转喻思维模式,他们会采用重复、多义词、上下义词、词性转化等等方法 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四、童话故事中的概念转喻与儿童语言习得童话不仅娱乐儿童,同时为他们的语言习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童话 故事中的转喻促使儿童去感受词句以及词句所产生的意象和概念,使他们在心 理世界重新整合。这样日积月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渗透,必将促进儿童语言 的发展,表达能
9、力的提高以及形象思维和系统逻辑思维的形成。1 .有助于儿童语言连续的发展语言学家对儿童语言习得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但都不可否认这一过程是 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理性和灵活的方法,可以使儿童言语技能大大的加强,使 语言习得变得更加顺利而连贯。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语言可以通过强化、训练 塑造或模仿等来自外界的刺激来习得。童话故事语言短小精悍、流畅上口、且 含蓄、凝练,是适合儿童反复吟诵的好资料。儿童大脑中原有的概念是构建其 它联想的出发点。Langacker认为,转喻就是一个参照点现象,由转喻词语指 定的实体作为一个参照点,为被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可及,并同时把读者的注 意力引到目标上。0在编续故事或创编
10、故事过程中,基于转喻的思维模式,儿 童可将记忆深刻,特征突出的事物用表意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虽然多数情况 下他们不能恰当准确的将自己的思想描述出来,但他们有运用的欲望和要求。 儿童语言重在培养感觉和灵性,这种简单量的积累会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使语 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增强表达的形象性,提高语言的使用价值。2 .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儿童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语言紧密关联。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概念发展的先 决条件和催化剂。某一事物也可能具有很多特征,其中既有本质特征(关键特 征),它决定着事物的分类;也有无关紧要特征,它不决定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 儿童最初习得的可能并不是本质特征,而是一些其他的特征。这些非
11、本质特征 通常具有突显性,易于识别和感知,因此能给儿童留下难以抹去的深刻印象。 童话的创作通常是基于此基础之上。作家选用一些具有鲜明特征的语言表达以 吸引儿童们的注意力。如:小主人公戴的小红帽在小红帽这篇童话中是故 事的中心信息,它为其他相关信息提供预期。这一外貌特征让小读者就儿童的 衣着特征有初步的概念。周国光和王葆华(2001)认为,早期儿童的认知结构简 单,语言知识贫乏,他们只能从大量的实际经验到的具体实物中,以归纳的方 式抽取出来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这一过程包括辨别、抽象、分化、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和概括等,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童话中的转喻对于儿童意义潜势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增
12、强阅读和理解能力童话作品的故事性很强,通常具有较浓的传奇色彩,使儿童在虚拟的时空 中漫游。这样就要求各故事情节衔接紧密,从而使故事跌宕有致,给小读者的 心灵以触动,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方卫平和王昆建(2009)认为,儿童读者的感 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所以他们更喜欢阅读情节环环 相扣、事件娓娓道来的故事。某个事件总是由一系列子事件构成,如初始事件、 中心事件、最终事件等。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提及某个事件的子事件就激活 整个事件以及其他子事件。如:故事蓝胡子的故事中“蓝胡子”这个男性 的面部特征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蓝胡子”代指文中长着蓝胡子的富人。小 朋友们从自己的爸爸爷爷那里
13、了解到普通男性的胡子是黑色、灰色或白色的, 但没有见过蓝色的胡子,这便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 色彩感较强。色彩是认知对象重要的外部特征,具有较强的突显性,儿童借助 于色彩可以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这种感知特征为进一步理解这个 事物提供心理通道。基于儿童的经验,长着蓝色的胡子的人可能是个怪人或坏 人,他们便试图揣测蓝胡子富人的性格和行为。带着这样的阅读心理儿童 在情节紧凑,波波相连童话中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假设。转喻是一种直接、 明晰的表达方式,通过转喻这种表现手法和思维模式,可提高儿童对文章的分 析、理解和领悟能力,促使形象逻辑思维的形成。五、结束语童话故事语言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心理需求和阅 读习惯。孙亚(2008)认为转喻的过程是用一个概念实体来触发另一个概念实体, 或者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转喻涉及两个概念实体, 其中用以指称或触发另一实体为参照物或载体,而被触发的实体被称为目标, 二者属于同一认知域,在概念层次上有邻近关系。童话故事中的转喻的使用减 轻儿童的阅读压力,增强儿童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促进儿童语言的连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