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 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7 7 小题,共小题,共 282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 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下列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雁江培德两节山老酒酿造技艺B乐至杨氏根雕技艺C安岳石刻传统工艺D安岳竹编工艺【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老酒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
2、、根雕技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石刻传统工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竹编工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2(4 分)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HCO3和 NaCl 均可用于食品加工B使用可降解塑料能一定程度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C尿素作为化肥使用,能使植物茎叶生长茂盛D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B.根据缓
3、解“白色污染”的方法来分析;C.根据尿素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化石能源的重要作用来分析。【解答】解:A.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所以 NaHCO3和 NaCl均可用于食品加工,选项说法正确;B.废弃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所以使用可降解塑料能一定程度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选项说法正确;C.尿素含有氮元素,作为化肥使用,能使植物茎叶生长茂盛,选项说法正确;D.当今社会,化石能源还是人类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停止开发和使用,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3(4 分)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A收集 H2B读出液体体积C铁丝在 O2中燃烧D吸取液体药品【分析】A、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图中装置无法将空气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
5、示装置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4 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 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 Zn 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向铁锈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变为棕黄色:FeO+H2SO4FeSO4+H2OD硫在
6、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S+O2SO2【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选项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
7、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5(4 分)对下列变化的微观示意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所有变化过程中都涉及到 2 种元素,3 种物质B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所有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改变D变化属于化合反应【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分析;B、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D、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解答】解:A、由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可知,变化过程中共涉及到 2 种元素,3 种物质,变化中只涉及一种物质,故 A 不正确;B、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8、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所有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改变,故 C 正确;D、变化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 D 正确。故选:A。【点评】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6(4 分)“中国牙谷小镇”坐落在资阳市,它是我国重要的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基地。若人的牙齿脱落,可以种植二氧化锆(ZrO2,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1)全瓷牙进行修复。下列关于种植牙里二氧化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锆中锆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的比值约为 2.8B二氧化锆硬度小,难溶于水C二氧化锆属于金属氧化物D二氧化锆性质稳定,通常
9、难以与食醋反应【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C.根据物质组成与分类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用途来分析其性质。【解答】解:A.二氧化锆中锆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91:(162)2.8,选项说法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二氧化锆硬度大,难溶于水,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锆是由金属元素锆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锆可用于全瓷牙进行修复,所以其性质稳定,通常难以与食醋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7(4 分)
10、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pH2 的稀盐酸至过量,溶液pH 的变化B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烧杯中固体质量的变化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容器内压强变化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物质的种类变化【分析】A、根据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压强逐渐减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一定量 N
11、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pH2 的稀盐酸至过量,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 值的变化是从大于 7 逐渐的减小到等于 7、小于 7,故选项图象正确B、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每 56 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 64 份质量的铜,烧杯中固体质量从 0 开始增加,至完全反应,继续加入铁粉,固体增加的质量只是铁粉的质量,增加的幅度要小,故选项图象正确。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
12、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象错误。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到一定时间,高锰酸钾开始分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在此过程中试管中固体的种类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三种,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时,试管中固体的种类是锰酸钾、二氧化锰两种,故选项图象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6 6 小题,共小题,共 3838 分)分)8(5 分)使用恰当的数
13、字或化学用语填空。(1)2 个臭氧分子2O3。(2)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碱NH3H2O。(3)由如图可知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7.9。(4)+5 价磷的氧化物P2O5。(5)已知某粒子 M 的结构示意图,则 M 为Al3+。【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 个臭氧分子表示为2O3,故答案为:2O3;(2)一种不含金
14、属元素的碱是氨水,故答案为:NH3H2O;(3)由如图可知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07.9,故答案为:107.9;(4)+5 价磷的氧化物是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P2O5;(5)表示铝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故答案为:Al3+。【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5 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奋力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一辆辆满载口罩、医用酒精等医用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卡车从各省纷纷出发,驰援武汉,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口
15、罩是抗击疫情的重要物资,医用外科口罩的制作材料主要是聚丙烯。聚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选填“天然”或“合成”)。(2)75%的乙醇(C2H5OH)溶液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3:8。过氧乙酸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用于对公共场所消毒。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分子的化学式为C2H4O3。(3)疫情期间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能预防新冠病毒传染。沾有油污的手可用洗涤剂清洗,因为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4)疫情期间人们可摄入适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来增强体质。下列菜谱中同时主要含有这两种营养素的是C(选填字母)。A清汤牛肉面B清蒸老南瓜C青椒回锅肉D清炖排骨汤【分
16、析】(1)根据聚丙烯是塑料等一种,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图,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聚丙烯是塑料等一种,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2)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6):(161)12:3:8由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图,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 2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3 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3(3)沾有油污的手可用洗涤剂清洗,是因为洗涤剂具
17、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4)A清汤牛肉面中,牛肉中富含蛋白质,面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清蒸老南瓜,老南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C青椒回锅肉,肉中富含蛋白质,青椒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D清炖排骨汤,排骨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1)合成;(2)12:3:8;C2H4O3;(3)乳化;(4)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特征、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6 分)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政府启动的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已于 2019 年末举行了总干渠自验式通水开闸放水仪式。泄水渠
18、内的岷江水灌入毗河渡槽内,最后流入安岳朝阳水库,未来可望解决安岳、乐至等地用水难的问题。(1)水库里的水中含有较多杂质,净水的方法常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以上净水方法不会用到的是蒸馏。(2)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端与负极端两支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比为8:1。(3)农业和城市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节约用水(写一点即可)。【分析】(1)根据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常用的净水方法分析回答;(2)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3)根据常见的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回答。【解答】解:(1)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
19、吸附等,一般不会用净水方法是蒸馏。(2)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端与负极端两支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比为 8:1。(3)农业和城市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节约用水(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蒸馏;(2)8:1;(3)节约用水(合理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净化、电解和节约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11(8 分)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已知向 Na2Cr2O7溶液中加入适量 KCl,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得到 K2Cr2O7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0、。(2)将 40的 K2Cr2O7饱和溶液升温至 8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0100内,相同温度下,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Na2Cr2O7(填化学式)。(4)20时某 KCl 溶液蒸发掉 15g 水或加入 5.1g KCl 固体,均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 20时 KCl 的溶解度为34g。【分析】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根
21、据提供数据可以计算物质的溶解度。【解答】解:(1)上述过程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是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2)将 40的 K2Cr2O7饱和溶液升温至 80,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都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不变。(3)0100内,相同温度下,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Na2Cr2O7。故填:Na2Cr2O7。(4)设 20时某 KCl 溶解度为 x,20时某 KCl 溶液蒸发掉 15g 水或加入 5.1g KCl 固体,均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说明 15g 水中溶解 5.1g 氯化钾恰好饱和,根据题意有:15g:5.1g100g:x,x
22、34g。故填:34g。【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2(6 分)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中国高铁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列车的车体建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铝合金。金属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2020 年是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 50 周年。东方红一号壳体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钢,钢中的主要元素是铁元素。磁铁矿(主要成分是 Fe3O4)和一
23、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铁,其原理是Fe3O4+4CO3Fe+4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卫星升空需要用火箭运载,肼(N2H4)是一种常用的火箭燃料,燃烧时放热多,产物无污染。燃烧原理 是 肼 和 四 氧 化 二 氮 反 应,生 成 氮 气 和 水,写 出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2N2H4+N2O43N2+4H2O。【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
24、l2O3(2)磁铁矿(主要成分是 Fe3O4),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3Fe+4CO2。肼和四氧化二氮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故答案为:(1)4Al+3O22Al2O3;(2)Fe3O4+4CO3Fe+4CO2;2N2H4+N2O43N2+4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13(8 分)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他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结束了我国长期依
25、赖外国进口纯碱的历史,为纯碱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联合制碱法”的基础原料是饱和食盐水、二氧化碳和氨气(通常情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 700 体积氨气)。其模拟流程如图:(1)操作 1 会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2)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 NH3形成氨化溶液,其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产率。(3)以前人们常用纯碱和石灰乳混合反应来制备烧碱,又称为纯碱制烧碱。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4)小明认为“联合制碱法”有以下优点,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AB(选填字母)。ACO2可循环使用,原料利用率高B副产品是一种氮
26、肥C在整个流程中,反应均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分析】(1)依据操作 1 为固液分离分析;(2)依据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性质分析;(3)依据纯碱和石灰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分析;(4)依据流程图分析。【解答】解:(1)分析流程可知,操作 1 为固液分离,即为过滤,则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玻璃棒、漏斗;(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 体积水能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形成氨水,则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 NH3形成氨化溶液,其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产率,故填: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产率;(
27、3)纯碱和石灰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4)分析流程图可知,“联合制碱法”的优点是 CO2可循环使用,原料利用率高,副产品NH4Cl 是一种氮肥,故填:A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纯碱的制取,主要利用流程图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 2 2 小题,共小题,共 1616 分)分)14(4 分)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 C 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水槽。(2)
28、实验室制取 CO2的装置应选择A(选填字母);若将生成的 CO2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B 装置中的酒精灯使用后须用灯帽盖灭火焰,火焰熄灭的原因是盖上灯帽,隔绝了氧气。【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结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C 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是水槽。(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
29、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 A 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将生成的 CO2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B 装置中的酒精灯使用后须用灯帽盖灭火焰,火焰熄灭的原因是盖上灯帽,隔绝了氧气。故答案为:(1)水槽;(2)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盖上灯帽,隔绝了氧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12 分)已知氧化镁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熔点高达 2800
30、左右,可作耐火材料。氧化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医学上常用作抗酸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猜测溶质】猜想一:只有 MgSO4;猜想二:MgSO4和(1)H2SO4。【实验探究】根据上述两种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操作现象实验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 BaCl2溶液(2)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足量 NaOH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三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铝粉有无色气泡产生【问题讨论】若只做实验一,不能证明猜想二成立,因为(3)BaCl2+M
31、gSO4BaSO4+MgCl2、BaCl2+H2SO4BaSO4+2HCl(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只做实验二,能否证明猜想二成立?(4)能(选填“能”或“不能”)。【拓展延伸】(5)通过对氧化镁性质的分析,下列关于氧化镁用途说法正确的是:ac(选填字母)。a可用于制作防火门窗b不能治疗胃酸过多c可制备镁盐(6)实验一加入 BaCl2溶液的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则 m 点对应溶液中的阴离子主要是SO42、Cl。【分析】(1)根据反应后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分析回答此题;(2)根据硫酸钡性质分析回答此题;(3)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32、和盐酸,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4)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5)根据氧化镁性质和题目信息分析回答此题;(6)根据反应后物质名称分析银离子名称。【解答】解:(1)硫酸与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若硫酸有剩余,则溶质为硫酸镁和硫酸,若没有剩余是,则是只有硫酸镁;故答案为:H2SO4。(2)钡离子与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加入氯化钡后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产生。(3)不管是生成的硫酸镁还是有剩余的硫酸,都可以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因此无法判断溶质是硫酸镁还是硫酸镁与硫酸的混合物,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书写化学方程式注
33、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BaCl2+MgSO4BaSO4+MgCl2、BaCl2+H2SO4BaSO4+2HCl;故答案为:BaCl2+MgSO4BaSO4+MgCl2、BaCl2+H2SO4BaSO4+2HCl。(4)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先反应,硫酸被消耗完毕,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可以直接通过实验二证明猜想二成立;故答案为:能。(5)a、氧化镁可以作为耐火材料,因此可以用于制作防火门窗,选项 a 正确;b、氧化镁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降低酸的含量,因此可以用于质量胃酸,选项 b 错误;c、氧化镁可与酸反应生成镁盐
34、和水,因此可以用于制作镁盐,选项 c 正确;故答案为:ac。(6)m 点之后沉淀质量还在增加,说明氯化钡与硫酸根还会继续反应,因此阴离子有硫酸根和氯离子;故答案为:SO42、Cl。【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 1 小题,共小题,共 8 8 分)分)16(8 分)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 6g 由 Mg 和 Cu 组成的混合物中,恰好完全反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40g NaOH 溶液,此时溶液中金属阳离子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6g 沉淀。(1)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填名称)。(2)计算所加
35、 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计算混合物中 Mg 和 Cu 的质量之比。【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铜与盐酸不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根据氢氧化镁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以及镁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所加 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混合物中 Mg 和 Cu 的质量之比。【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铜与盐酸不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2)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MgCl2+2NaOHMg(OH)2+2NaCl,8058x11.6gx16g所加 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答:所加 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3)利用元素的质量守恒,生成的氢氧化镁的沉淀中镁元素来自于与镁,所以混合物中Mg的质量为11.6g100%4.8g,混合物中Mg和Cu的质量之比为4.8g:(6g4.8g)4:1。答:混合物中 Mg 和 Cu 的质量之比为 4:1。故答案为:(1)氢氧化镁;(2)40%。(3)4:1。【点评】解决本题的技巧在于发现最终生成的生成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即为则原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这样就把看似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转变为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从而巧妙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