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407814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度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23年度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度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度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3年度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心得体会 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需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通过学习,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需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把握扎实的专业学问根底上,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熟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讨论等方面的学问,构建多元化的学问构造,使自己不仅

2、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方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方为“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进展。 二、教学中教师要面对全体敏捷选择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五大根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临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赐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岐视,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意他们的学习需求,进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教材中设计了不少如“思索”、“探究”、“争论”、“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依据实际状况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学问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忱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索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答复剥夺差生的思索。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敏捷的问题让他们思索、探究,以扩大学生的学问面,提高数学成绩。 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把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详细、精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制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敏捷自如地选择教法。 三、学习模式的

4、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学问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公平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气氛,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公平、自由、民主、敬重、信任、怜悯、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究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公平而又亲密合作的关系,以到达共同合作完成学问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正确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好玩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

5、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阅历和客观事实动身,在讨论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学问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欢乐,初步表达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其次篇: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23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局部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养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养和创新力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根底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育的方向进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

6、要求根底教育必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养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力量。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力量进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活课程依据社会与时代进展的需要和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布满探究与制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根底。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根底,以培育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喜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根底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珍

7、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局部,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加生活、制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动身点;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进展、在进展中生活为课程的根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学问的传递和承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根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加的各种主题活动、嬉戏或其他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表达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

8、自我的内在整合; 课程内容表达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表达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学问学习与社会参加、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进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协作和联结中敏捷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共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根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喜爱生活、学会关怀、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

9、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加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喜爱生活、创新生活; 在效劳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怀、学会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四周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进展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敬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隐藏着巨大进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隐藏着丰富的进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参加并享受开心、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熟悉、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

10、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外表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育必需在儿童的生活中进展。 (四)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学问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索、积存而逐步建构起来的; 儿童的进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喜爱,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需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需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根本框架。 三条主线是: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安康、安全地生活

11、开心、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交错构成儿童生活的根本层面。 安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根底,它旨在使儿童从小知道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根本的安康意识和生活力量,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安康地进展打下根底。 开心、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进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共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根底。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怀、学会爱

12、,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根底。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儿童共性进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引导儿童学会学习,进展熟悉力量、动手力量和制造性,利用自己的学问和聪慧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妙,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呈现并提升自己的才智,享受制造带来的欢快。 其次局部 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育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喜爱生活的儿童。 本课程引导和帮忙学生到达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喜爱自然。 自信向上,诚恳英勇,有责任心

13、。 喜爱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制造。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养成根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乐于参与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 爱护环境,疼惜资源。 (三)学问与技能 把握自身生活必需的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 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根本方法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探究力量。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学问。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 初步体验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 学习几种简洁的调查讨论方法并尝试应用。 第三局部课程内容 安康、安全地生活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2、养成良

14、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3、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爱惜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5、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有初步的自我爱护意识和力量 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看自己。 7、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学问,积极参与预防疾病的活动。 8、使用玩具、设备进展活动时,遵守规章,留意安全。 9、熟悉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章。不到危急的地方去玩,避开意外损害。 10、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难的有关学问,知道在紧急状况下的逃命或求助方法。 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 11、在学校里心情安定,心情开心。 12、熟识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开心、积极地生

15、活 开心、开朗 1、喜爱和同学、教师交往,快乐地学,开心地玩。 2、亲近自然,喜爱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在成人帮忙下能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心情。 积极向上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快乐。 5、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6、在成人帮忙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7、学习观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特长,并以此鼓励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对挑战的信念与士气 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情愿想方法解决。 9、敢于尝试有肯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会做事,学会关怀 1、做事仔细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 2、爱父母长辈,爱护家人,主动分担

16、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关怀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共享与合作。 4、仔细完成自己担当的任务。 遵守社会道德标准 5、懂礼貌,守秩序,爱惜公物,行为文明。 6、能初步辨别事非,做了错事勇于成认和改正,诚恳不说谎。 7、敬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疼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8、爱惜动植物,节省资源,为爱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 9、喜爱集体生活,爱惜班级荣誉。 10、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学问,感受家乡的进展变化。 11、喜爱革命首领,了解英雄榜样人物的荣耀事迹。 12、敬重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有奇怪心和多样的兴趣 1

17、、喜爱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 2、对四周环境布满兴趣,喜爱接触新奇事物。 设计与制作 3、喜爱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或布置环境等来丰富和美化生活。 4、能依据需要动手做简洁的道具、小模型、小物品等来开展活动。 勤于思索,学习探究 5、能积极地出办法、想方法来扩展嬉戏或推动活动。 6、学习用观看、比拟、调查等方法进展简洁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7、能与同伴沟通、共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8、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9、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法收集需要的资料。 10、在成人的帮忙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阅历或信息。 “课程内容”说明 本课程内容为根本标准。在开展教学活

18、动和编写教材时,在全面、精确地把握本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依据各地区、学校和儿童的实际可以有所调整。 “课程内容”中四个方面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穿、整体呈现的。在安康、安全的前提下,儿童的生活既要布满乐趣与颜色,也应当富有责任与制造。因此,在实施中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 第四局部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根本理念 本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特征和根本理念的局部,集中表达了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是课程的灵魂所在。在教学中深刻地理解课程的本质,是实施课程的根本,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条件。 (二)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目标是本课

19、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始终把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究、喜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动身点和归宿。转变追求外表的学业成果,无视儿童的精神成长,无视深层的态度、观念、思维方式、心情情感进展的倾向; 转变偏重道德说教、偏重形式,无视儿童的真实体验与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倾向;转变偏重学问灌输或技能训练,无视儿童的奇怪心与实践力量,特殊是制造力量进展的倾向,确保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正确熟悉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在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学问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相宜的活动

20、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 与儿童共同进展活动的合;在参加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进展,带着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在本课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来实现。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亲历活动去到达教育目标。 (四)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根底 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必需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根底。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进展状况,把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一样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根底上进展。(参见图1) (五)以活动为教与学的根本形式 通过引导儿童主动参加各类活动来进展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 在本课程中,儿童猎取学问

21、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展建构,而不是依靠教师的直接传授。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观看、调查、争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沟通等多种方式进展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学问或阅历,获得制造性和实践力量的进展。 (六)教学过程的留意点 1、教学预备 (1)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儿童及其家庭、社区的实际状况,重视做好课前的学情分析,依据不同地区与班级儿童的实际,制订有针对性教学活动规划。 (2)教学活动的目标力求全面、明确、详细,并能通过活动得以实现。 (3)活动规划要留意个别差异,关注有特别需要的儿童,考虑如何帮忙每个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

22、以促使他们积极地参加。 (4)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要依据活动内容,有相对的敏捷性、开放性。教学可规划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 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预备活动或课后延长活动来协作。 2、教学内容选择 (1)源于儿童生活 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从中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作为教学内容或课程的生长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符合国情和地区实际,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动身 结合社会生活中儿童能够理解的重大大事或有意义的公益活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儿童感兴趣的当地的自然现象、与儿童关系亲密的热点问题等开展教学活动,保持课程内容的丰富与鲜

23、活。 (3)正确理解和应用教科书 本课程的教科书是教师引导儿童开展活动的重要资源,也可视为帮忙教师正确理解本课程教学特点的“案例”。在使用教材时,要避开照本宣科或生搬硬套,就结合实际制造性地选择适合的内容,生成相宜的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活动组织 (1)选择相宜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要听从于内容,要符合儿童的生活阅历、熟悉力量、学习方式等,切忌脱离实际,为活动而活动,搞形式主义。教师可依据活动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班额的不同,因地制宜、因儿童制宜,选择相宜的活动形式。 (2)重视活动的整合与连续 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学问和阅历的积存、力量与才智的增长是在其生活中综合地实现的,是一

24、个连续的进展过程。因此,加强教育活动之间的整合与连续对提高课程的实效性至关重要。 本课程活动应留意与班级活动、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区活动、节日庆典活动等结合起来;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跨学科的联合学习,不断扩展和深化儿童的阅历和体验。 本课程活动应留意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层层递进。各单元之间、学期之间的活动相互照应,相互强化,让课程能够持续不断地、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儿童的实际生活,帮忙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阅历和体验。 (3)开放地组织活动 本课程的活动应留意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开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打破封闭的、孤立的课堂中心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建立校外活动基地

25、等方式,为儿童开阔视野,更好地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制造条件。 4、活动指导 (1)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仆人 本课程的教学应激发儿童主动想做什么,而不应是由教师支配儿童做什么。教师可以通过与儿童一起争论活动规划,供应选择活动内容、方式或合作对象的时机,引导儿童积极地参加、发表自己的意见,依据儿童的反响准时调整活动,让儿童参加活动评价等途径,进展儿童的自主性、思索与推断力量,让活动真正成为儿童的活动。 (2)重视活动的过程 活动过程是儿童情感、态度、熟悉力量、品德和行为习惯、学习方式与特点等比拟充分地呈现与逐步形成的过程。关注活动过程不仅为教师了解儿童供应了丰富的信息,还为教

26、育儿童、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进展供应了充分的依据与极好的时机。应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不要仅以学问点的把握或最终结果来判定儿童优劣。 活动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的质量、同伴间的冲突与合作、家庭或社会因素的影响等,都直接关系着儿童的感受、体验和熟悉,影响着教育的实际效果,是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因素。 (3)提高活动的质量 活动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擅长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用正确的价值观进展引导,使儿童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获得进展。 在开展活动时,要创设条件,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体验、经受活动过程,让全部学生都能够获得参与学习活动的时机和权利。 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

27、异,坚信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长,对儿童的活动尽可能多地赐予鼓舞和积极的、建立性的意见,切实调动儿童参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儿童尽可能多地体验到胜利感,增加自信念。 创设儿童自主选择活动的主题、内容、材料、方式,制订活动规划、表达自己观点的时机,供应比拟充分的自主探究、运用已有学问阅历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儿童采纳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尤其要鼓舞儿童动手做,以多种形式如语言、绘画、音乐、动作、表演、作文等,表现与共享活动的成果。 促进儿童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沟通,帮忙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地熟悉自己与他人,发觉同伴的特长,获得合作、协商、对话、共享、敬重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不

28、同活动有不同的特点,指导方式与儿童学习方式也各有不同,在活动中要留意实事求是,敏捷应对。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广泛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活动中敏捷利用。 关注活动的后续效应,重视将教学延展到课堂之外的儿童生活中。 对教案和活动的设计、指导、效果等,进展有深度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不断改良教学。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鼓励每个儿童的进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进展与生活力量提升。 本课程评价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根本依据,充分表达本课程的根本理念和根本特征,敬重每一个儿童在品德与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及探究力量方面进展的独特性。 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

29、学习结果,它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儿童彼此间叙述活动过程、共享探究发觉和活动体验、沟通作品和活动心得,都是儿童学习的生活表达。 本课程评价提倡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评价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从单一、封闭走向开放、多元,评价过程从片面追求儿童的学业成绩,走向整体关注儿童的全面进展。 (一)评价目标和内容确实定 1、把单元主题与儿童的共性特点结合起来 本课程采纳的根本学习形式是单元主题学习。教师在评价儿童学习的时候,既要关注全部儿童都要到达的共同目标,又要关注不同儿童对该主题的独特表现和各自不同的优势。 2、既关注目标及内容的整体性,又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本课程“

30、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确定一个主题学习的评价目标时,既要关注目标的整体性,又要避开平均主义,要依据主题的性质和特点突出重点目标。如在社会调查类活动中,可以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有所侧重; 在节日庆典类活动中,可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所侧重。 3、把预设目标和活动的生成性结合起来 在活动评价时,既要关注活动的既定目标,又不拘泥于此,仅仅依据预设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活动的胜利与否。本课程的评价应充分重视活动的生成性和儿童的实际表现,把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本课程的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重视儿童在本课程标

31、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的共性化表现。 采纳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看、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 1、观看。教师观看并记录儿童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如儿童的行为、心情情感、操作的状况、活动的状态等,以此对儿童进展综合评价。 2、访谈。教师通过开展与儿童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儿童进展的信息,并了解儿童思想情感的变化。 3、问卷。教师设计问卷和组织儿童答复问卷,获得有关儿童进展的信息。 4、成长资料袋评价。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5、儿童作品分析。通过对儿童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儿童活动过程和进展状况。 需要留意的是,不同的评价方式

32、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避开方法的局限性,在评价实施中要留意综合运用。 (三)评价的留意点 1、关注过程。 重视对儿童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如关注儿童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探究、思索、想方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争论、克制困难等。即使活动的最终结果没有到达预期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珍贵阅历的角度加以珍视,而不是仅仅重视最终的结果。 2、追求多元。 评价主体多元,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积极鼓舞儿童自评、互评,鼓舞家长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广泛参加; 尺度多元,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全部儿童;敬重差异,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

33、的富有共性的进展;渠道多元,分析儿童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收集儿童的各种作品,汇合来自教师、同学、家族等各方面的信息,力求精确、全面地评价儿童。 (四)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教师应客观、全面、慎重地解释评价结果,以获得对儿童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避开以偏概全。通过对评价结果的解释,教师不仅能够比拟客观地评判每个儿童不同的进展水平和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发觉每个儿童的共性特点、学习特点、进展优势或进步等。以此为根底,教师可以进一步在后续活动中供应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忙儿童不断积存胜利体验,安康、自信地成长。不能用评价结果对儿童分等、划类、筛选,甚至作为惩处儿童的依据。 评价结果同时也是反思与

34、改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应利用评价结果进一步发觉问题,改善教学,切实提高课程质量。 三、教材编写建议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教材的编写应充分表达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本标准为主要依据,全面、精确地表达课程标准的精神。 (二)教材编写原则 1、思想性原则 教材的编写必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力量为重、全面进展”的指导方针,遵循公民道德建立实施纲要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立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依据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进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

35、观的教育,重视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2、科学性原则 教材的内容必需符合儿童品德进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的安排与呈现、版式的设计与表现等必需符合小学1至2年级儿童身心进展特点、学习特点和熟悉规律,适合儿童的审美、阅读习惯和承受力量,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教材呈现方式应直观、形象、图文并茂; 版式应突出主题,符合标准,生动活泼,时代感强。 3、现实性原则 教材必需关注儿童现实的生活,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有意义的内容。 教材必需符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师资状况、儿童进展水平的差异等,精选根底的、易行的、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可以操作的内

36、容。教材的形式、印制等应考虑不同地区多样化的需要,为地方和学校制造性地使用教材留出空间。 4、综合性原则 教材应表达综合课程的特点,内容的编写应留意把儿童“安康、安全地生活”“开心、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新地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进展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和整合,应有利于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避开单一、简洁和割裂等倾向。 5、活动性原则 教材应表达“活动型”课程的特点,内容的选择和呈现突出活动性,有利于教师和儿童采纳活动型的教与学方式。要留意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学问融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排列学问或事实。活动设计要具好玩味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材的范围 教材是一个综合的资

37、源体系,包括教科书、学习资料包、成长资料袋、活动材料、多媒体帮助材料和教师指导用书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材料。 经教育部审定的教材(教科书)可由各地各学样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选用。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各地区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制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行各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进展这一工作。 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如教科书、教师指导材料、音像资料; 其他学科、班级或学校的活动;师生、家长、社区人员、与儿童相关的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学校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文化

38、教育设施、革命文物、名胜古迹、图书、玩具、多媒体资源;各种文化财宝,如传统风俗、民间传奇、历史典故、民俗节日、文化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大事、社会热点问题;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动植物、山川海洋,以及地区的气候、季节特点,等等。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一)充分利用教科书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并经教育部审定批准的教科书应是重要的、根本的课程资源,仔细学习、讨论教科书及其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可以为教师深入理解本课程并进一步制造课程打下根底。学校和教师可以依据课程需要及本班、本校、本地的详细状况自编乡土材料。 (二)充分利用来自儿童的资源 通过促进同伴互动,

39、充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阅历、发觉等作为活动的资源; 通过加强活动的前后联系,利用儿童已有阅历作为新活动的资源。 (三)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1、充分挖掘校内资源 学校在统筹安排的根底上,通过加强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合作,结合学校有关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让本课程获得丰富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有关设施,如开拓学校植物园、动物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活动等,把整个学校变成儿童可参加的学习空间。 2、因地制宜地利用校外资源 充分熟悉学校四周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 城市学校的社会、科技、文化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风

40、俗文化资源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或若干学校联合建立种植园、养殖园等校外劳动基地,或与学校四周的工厂、部队、乡村等建立联系,为儿童开展活动制造条件。 3、挖掘图书资源、媒体资源 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馆(室)、文化馆以及儿童家庭中的图书资源,促进儿童、班级、年级和学校之间图书、资料的沟通和共享。充分利用与本课程教学有关的电视节目或其他音像材料。 4、利用网络资源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第三篇: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心得体

41、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讨论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讨论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根底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进展性学力和制造性学力,从而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力量,让学生享受“欢乐教学”。 21世纪是个学问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需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呼唤,他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气与活力。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展教学,鼓舞学生从现实中发觉图形、发觉规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加,让他们在观看、操作、想象、沟通等大量的活动

42、中,积存阅历,进展空间观念,建立科学学习新模式。到达让学生先想象后动手.现在也不限制每节课必需讲完某节内容.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操作到达理解学问和应用学问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连续.在教学上敏捷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习状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忱,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良教学的有力手段.我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问与技能的理解和把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进展;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进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要将

4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共性差异,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念.我们要擅长利用评价所供应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同时,对学生中消失的独特的相法或结论赐予鼓励性的评价。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就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提高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力量等方面的进展。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留意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和各种教学情境,细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赐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自主合作探究,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提倡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剧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公平对话与沟通; 过去由教师掌握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厉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进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