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届八省联考高三(T8联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届八省联考高三(T8联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3届八省联考高三(T8联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试验中学、东北育才中学、石家庄二中、华中师大一附中、西南大学附中、南京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福州一中八省八校 命题学校: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 命题人:李彪 孔令彬 江瑜 审题人:邱羽 王增峰 刘涛 考试时间:2023年12月16日下午14:1015:25 试卷总分值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此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目要求的。 l.下表为先秦时期对“百姓”一词的记载,据此可知 文献记载 出处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注:百姓,群臣之父子
2、兄弟) 尚书尧典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鉴其是官,是为百姓 国语楚语下 百姓足,君孰与缺乏?百姓缺乏,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A.国人在先秦政治中有肯定影响 B.民本思想影响商周的统治理念 C.百姓的词义演化表达时代变迁 D.族群认同推动儒家思想的进展 2.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其思想具有明显的“美汉”倾向。他把本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排挤出来,列入“传”中;也不成认王莽政权,故不把他列入“纪”中,而只是列在“传”的末尾。这说明 A.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形成 B.大一统思想的强化 C.中心集权下纪传体通史的进展 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3.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
3、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周的八个门,中心设治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治理 A.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 B.打破了市坊分别的传统格局 C.难以适应商业进展的空间需求 D.表达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化 4.朱熹认为:“科举之习,盖未尝不谈孝悌忠信,但用之非耳。”公元1181年陆九渊访问朱熹时,陆讲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陆九渊年谱记载“当时说得来痛快,至有流涕者。元晦(朱熹)深感动,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这说明 A.科举制完善推动儒学思想的进展 B.宋代儒学强调存理灭欲 C.两人在
4、道德修养方式上观点全都 D.理学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5.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较前代大为不同。初刻拍案惊异中的商人程元玉“禀性简默端重,不妄言笑,忠厚老成”。二刻拍案惊异中程宰是一个流落边塞的俗商,却得到海神的眷顾,依靠海神的指导发家致富。这主要反映出 A.文学创作彰显社会价值取向 B.商品经济富强推动社会转型 C.文化专制强化阻碍思想进步 D.海外贸易进展促进文化沟通 6.下列图为晚清洋务企业分布图,由此可知洋务企业 A.受列强人侵的影响 B.工业构造渐趋于均衡 C.实现区域经济协调 D.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 7.在19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和“民政”都可用来翻译democracy,当时的士
5、大夫更喜爱用“民政”,由于“民主”看起来和中国君主制更对立。后来“民主”渐渐成了标准翻译。下列图为主要文献中民主、民政的使用次数统计(18641915年)。这说明 A.民主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君主立宪成为主要政治追求 C.甲午战后救亡路径发生转变 D.民主路径由改进渐转向革命 8.民国历史的编写一个核心议题是国共成败之谜,尤其是抗战前后,两党力气发生重大转折。有学者认为:“(抗)战后两党成败的玄机已经埋伏在抗战的进程之中”,以下对中共胜利的“玄机”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进展土地革命赢得底层民意 B.民主政治实践争取中间派支持 C.参与重庆谈判猎取政治主动 D.组织工业内迁为抗战供应根底
6、9.五年规划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改善了中国工业构造,其中有胜利的阅历也有失败的教训,下表为改革开放前我国四个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据此可知,五年规划的制定 一五规划 优先进展重工业 二五规划 由综合平衡到高指标 三五规划 由优先进展农业,解决人们的吃穿用到备战,军事工业优先 四五规划 连续备战方针 A.表达了社会主要冲突的变化 B.说明经济规划应当敬重客观规律 C.左倾错误贯穿经济规划始终 D.说明国际环境打算经济规划制定 10.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来党中心在对外工作上进展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
7、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进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敬重 11.伯利克里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常向哲学家请教,在作品中对现实社会问题进展锋利批判。这一转变的根本缘由是 A.观剧津贴鼓舞哲学批判 B.商业进展推动思想进步 C.雅典民主范围日益扩大 D.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 12.13世纪布汶之战后签订的莫伦条约定义了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的封建关系。条约除规定佛兰德尔伯爵的若干经济义务外,还规定假如伯爵违反条约,伯爵的封臣当站在法
8、国国王一边,征讨伯爵。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王权的渐渐强化 B.罗马教会势力增长 C.市民阶层的壮大 D.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13.新教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重灵魂教化、轻身体熬炼的教育传统,而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新教各派反对教会掌握学校,主见推动全民义务教育,从而使体育教育在学校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知 A.体育推动西方人文主义萌芽 B.启蒙运动推动大学学术富强 C.宗教改革推动教育政策调整 D.教育学科设置向制度化转变 14.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工人家庭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在这些家庭中有四分之三只有一个房间。”泰晤士报群众来信中写道:“我们生活在肮脏的地方。我们没
9、有私人厕所,没有垃圾箱,没有排水沟”这反映当时 A.城市根底设施建立滞后 B.工业革命造成了贫富分化 C.工业建立不受政府重视 D.英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动 15.二战后,西方工业兴旺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进展进入新的时期,而苏联在这一时期几乎割断了与兴旺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联系。美国芯片与苏联芯片尺寸不一导致苏联半导体设备不能生产西方尺寸的芯片,微电子产品无法出口。这主要说明 A.西方“学问经济”优势凸显 B.冷战影响经济进展技术沟通 C.重工业为主的进展模式落后 D.苏联着力突破西方经济封锁 16.2023年7月,拜登表示将与中东“合作”,然而在该月,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用油罐车将其偷盗的
10、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此事引起了国际上的剧烈争论,下列图为网友对此事的“锐评”。这说明 A.冷战思维阻碍国际合作 B.逆全球化影响地区稳定 C.国际强权政治依旧存在 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二、非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共52分。 17.【中国古代海洋政策】(14分)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消失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制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淌,设立特地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治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舞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对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消失兴盛的局面
11、,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渐渐采纳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别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心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化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
12、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发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国内效应”。(8分) (2)依据材料二剖析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依据上述两则史料,梳理宋代以来海洋政策的当代启发。(6分) 18.【近代西书阅读】(12分) 材料一 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流通,意味着19世纪80年月的天津消失了一个比拟稳定的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学布满兴趣的小型学问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出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作用,说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集中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不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
13、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学问变迁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 材料二 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和思想谱系,进展“跨文化对话”。各种西书通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的阅读圈层,促进“阅读共同体”的空间成长。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形成了更为浩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以日记史料为中心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阅读的特点。(6分) (2
1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消失变化的缘由并予以评价。(6分) 19.【世界格局的演化】(14分) 材料一 美国在建国后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避开结盟,在国际社会上奉行孤立主义。但是美国在参与两次世界大战中开头和多个国家签订了同盟条约,这样就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亲密的联盟体系。冷战完毕后,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不仅没有弱化,反而不断调整战略、扩展成员、强化功能,成为美国维持单极霸权的重要支柱美国凭借自身的强大综合实力胜利操控了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并以此来强化和拓展自己的霸权。 摘编自仝广军试析美国支撑霸权主义的战斗潜力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领导权从欧洲转向美国,通过
15、帮忙欧洲经济重建,美国顺势输出自由市场规章和公民社会理念,首先实现了对欧洲的文化改造;冷战完毕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全面获得了全球领导权,借助全球化的迅猛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套被普遍承受的规章体系”之上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市场帝国”体系,实现了世界文化领导权。 摘编自魏南枝欧洲为什么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国后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缘由?(7分)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霸权的“支撑因素”及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7分) 20.【宣传画里的历史】(12分) 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中国革命战斗和社会主义建立时期美术创作
16、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图1新中国的儿童 图2乒乓外交 图3邓小同志南巡 图4“一带一路” 1971年 深圳1992年 2023年 围绕“宣传画里的历史”,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绽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八省八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此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B A A C B B D B A C A B C 二、非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
17、【答案】 (1)新变化:海防机制更具有针对性;海外贸易治理渐渐制度化;政府对商民从事海洋经济活动治理有所松动;海洋政策的利益化取向,重视海外贸易对财政的影响。(4分) “国内效应”:沿海地区经济构造消失变动;推动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沿海地区治理体制消失变革;商品经济的进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完成。(4分) (2)历史趋向:从开放到保守的转变;海防政策渐渐走向僵化,海洋意识呈现政治集权化;海外贸易的掌握机制渐渐保守化。(任答一点得2分) 启发:维护国家海上安全具有肯定的必要性;政府要制定适时的方针政策积极进展海洋开发;要培育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政府要准时调整海洋治理机制。(任答二点得4分) 18
18、.(12分)【答案】 (1)阅读主体:由洋务人士、士大夫群体向民间集中,呈现多元化; 阅读内容:算学等科学技术为主的西方时务书籍为主; 阅读背景:西学书籍的市场化和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阅读的影响:推动读书风气的变化和都市学问变迁。(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变化缘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刷,甲午战后民主工业初步进展,民族资产阶级力气有所壮大;西学东渐逐漸深人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患的椎动性作用。(3分) 评价:为近代救亡图存供应力气;提升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维新思想传播,为维新变法奠定肯定的思想根底,并未找到真正的救国道路,对整体社会
19、的影响有限。(一点2分,两点3分。) 19.(14分)【答案】 (1)变化:由孤立主义到二战后全球范围内建立联盟体系(2分),冷战后强化扩大联盟体系。(1分) 缘由:国际格局的变化(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的进展;美国领导世界、称霸全球的野心。(任答二点得4分) (2)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强大的科技工业实力(经济实力强大、科技领先也可)、价值观的输出与文化领导权的实现、操控国际组织。(任答二点得4分) 影响:使世界长期动乱,威逼世界和平(答出消失恐惧主义等威逼世界和平的内容酌情给分);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经济进展。(3分) 20.(12分) 论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世界
20、大局,顺应历史潮流。(2分) 论证: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孤立,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以斗争求和平,取得了宏大成功,为新中国的建立赢得了稳定的环境。19531956年进展了第一个五年规划和社会主义改造,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奠定了最初的根底。(2分) 20世纪70年月,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我们审时度势,重返联合国,以小球转动大球,中美关系渐渐缓和,迎来了新中国的第三次建交高潮。中共十一届全会后,党带着全国人民,顺势而为,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其次的历史性突破,推动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宏大飞跃。(2分) 冷战完毕后,1992年,先后赴武昌
21、、深圳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南方谈话”,深刻答复了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对我国连续推动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2分) 进入新时代,国际力气比照深刻调整,逆全球化思潮涌现,世界进入动乱变革期。制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议,为世界奉献了中国方案,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亮旗帜。(2分) 结论:宣传画主题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人类进展大潮流,把握世界变化大格局,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高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2分) 历史必背学问点归纳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22、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表达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亲密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表达就是宗法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进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23、;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实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见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乱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展了改造,适应了中心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大创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创造和发觉,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
24、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绚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进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成功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立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头。井冈山革命依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 革命依据地。 (
25、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伟人为核心的党中心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斗为世界反法两斯战斗的成功作出了重要奉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l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头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成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1.阅读材料:概括材料意思(或有一个意思
26、,或有几个意思);通过时间、人物等关键词联系课本学问,锁定课本相关内容。 2.设问:看是“说明”“表达”“缘由”“目的”“影响”等。 3.多管齐下,尝试不同方法 筛选法:依据审题,搞清晰题目的根本要求,依据根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的选项。 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假如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晰,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个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答案。 猜想法:假如对各个选项熟悉不清,无法确定正确的选项,可用猜想法,猜想时有以下规律:一般状况下,选项假如超出课本学问范围或超出课表范围,则为错误。 历史大题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根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
27、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精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缘由 根本方法: 留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进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气比照。四看改革者的素养如何。 3、外显比拟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根本方法:外显比拟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拟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仔细审清比拟对象比拟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学问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工程之间的规律
28、关系。 4、内隐比拟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根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拟问答题,关键是依据题意,比拟对象做详细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拟项。假如是历史大事、历史现象的比拟,比拟项一般从背景、缘由、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假如是历史人物,比拟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拟项确实定方法 根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大事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大事的诸因素根本一样,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学问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学问构造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