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夏银川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405525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宁夏银川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3年宁夏银川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宁夏银川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宁夏银川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3宁夏银川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此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本进展史,并具有多元化丰富的文本解读传统,它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主见,诗歌的解读不能断章取义,曲解作品的原意,要在对诗歌全篇内容正确理解的根底上,去分析诗人写诗的主观意图。逆,解释为迎、求的意思。志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缘起认为:以意逆志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这就是说,应当就的作品论作

2、品,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的思想。这种方法对于探求原的主观意图是非常正确的,有肯定的意义。但对于文本的现实功能来讲,它具有肯定的局限性。实际上,任何一种阅读,都是具有当代性、功利性的阅读。读者都从现实的时代需求,去“断章取义”,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参加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制造,并以此增加和累积作品的价值。孟子万章上:“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需“知其人”和“论其世”,既要了解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受、思想感情、审美趣味、道德品质,又要了解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也

3、有解释:“不知古人之世,不行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行以遽论其文也。”其实,一个文本一旦完成,就开头具有独立的意义,而不再受主观解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历史文本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解读者个人的文化背景和现实需求,以及解读者所处时代供应的思维方式和熟悉工具。文艺学上常讲的作品(可供解读的文本话语和生发想象的各种意象)大于思想(的主观意图)就是这个道理。 (摘编自金振邦多元视角中的文本解读) 材料二: 建构文学文本解读理念的关键在于,必需熟悉到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意。其实文学文本是一种立体构造,它至少由三个层

4、次组成。一是表层的意象群落,包括五官可感的过程、景观、行为和感性的语言等,它是显性的。在表层的意象中渗透着情感价值,这就构成了审美意象。正如克罗齐所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予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独立。”需要说明的是,意象中的情趣并不限于情感,更完整地说应是情志,趣味中包含智趣。表层的意象是一望而知的,但其潜在的情志往往被忽视。如柳宗元的江雪,假如把“钓雪”解读为“钓鱼”,就是被显性的感知遮挡,把意象当成细节,消解了隐性的审美情志。其实,意象不仅是对客体的描绘,而且也是主体的表现,是主体的情志为之定性,甚至使之发生变异的。此诗表层的形而下的钓鱼,为深层的形而上的精神境

5、地所转变。前两句是对生命绝灭和外界寒冷的超越,后两句是对内心欲望的消解。 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群落式的有机组合,其间有模糊相连的情志脉络,这是文学文本的其次个层次,可称之为意脉。其特点为:第一,意脉以情志深化表层的意象;其次,在形态和性质上对表层的整体意象加以同化;第三,意脉所遵循的不是有用理性规律,而是超越有用理性的情感规律。这在中国古典诗话叫做“无理而妙”,其详细表现为情感的模糊性,不遵循形式规律的同一律、排中律,情感的主观独特性更使它超越充分理由律:情感剧烈时,往往是无原因的。情感规律有时还以片面性与辩证法的全面性相对立:不管是爱是恨,都是非理性和片面的。遵循规律规律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6、有用理性准则是唯一的;而超越规律规律则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情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第四,在详细的作品中,不管是小型的绝句,还是大型的长篇小说,意脉都以“变”和“动”为特点。在长篇小说中,事变前后大起大落的精神曲折和变异,乃是意脉的精彩所在。在绝句中,最动人处往往就是意脉的瞬间转换。意脉是潜在的,可意会而难言传。要把这种意味传达出来,需要详细分析具有原创性的话语。 保证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升值的是文学的标准形式,这是文学文本构造的第三层次。深层的标准形式对于文学文本解读学极其关键,但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容打算形式”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解在学术视野外。历代美学家出于哲学思维的惯性,总在主观和客

7、观里兜圈子。睿智者如朱光潜、李泽厚、高尔泰等,都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未能意识到主观情感特征和客观对象特征的猝然遇合只是胚胎,没有形式就不能化胎成形,更不能到达审美的艺术层次。未经形式标准的情感,哪怕是真情实感,也可能是“死胎”。作家的观看、想象、感受及语言表达,都要受到特别形式感的制约和分化,主观和客观并非直接发生关系,而是同时与形式发生关系。只有当形式、情感和对象统一为有机构造后才具备形象的功能。 (选编自孙绍振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 1.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我国文本解读历史悠久且不乏经典之论,孟子提出凡作品的解读都要“以意逆志”,

8、不应当断章取义。 B.读者在文本解读时为累积作品的价值。可以参加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制造,不用探求原的主观意图。 C.在解读审美意象时要由表及里,结合客体的描绘和主体的表现分析审美情志,不能满意于表层的理解。 D.受哲学思维影响,历代美学家都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解在学术视野之外,而无法到达审美的艺术层次。 2.依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材料一引用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提出的观点,从反面佐证了“知人论世”的合理性。 B.材料二以江雪的意象解读为例,说明主体情志对表层意象的作用,指出潜在情志不应被忽视。 C.材料二不囿于权威的解释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确定了形式在文学文本解读

9、中的关键作用。 D.两则材料虽然论述的重点不同,但都提出读者自身的学问水平会对文本解读产生重要的影响。 3.依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李商隐锦瑟这篇诗歌的思想主旨解读有许多,表达了文艺学上常讲的作品大于思想这个道理。 B.古典诗词“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表达了“无理而妙”。 C.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不求甚解”地读书是一种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方法。 D.鲁迅谈红楼梦说:“经学家观察道,道学家观察淫,才子观察缠绵”,这种不同解读与读者的心理预期有关。 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给“意脉”下定义。(

10、4分) 5.在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文本解读力量,才能有效进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两则材料在解读文本的方法上给了你哪些启发?请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此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 石英 说起古镇,人们往往想到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市列珠玑不哗,名宅院深几许,篷船 桨声咿呀”。 其实,北方在中华民族进展史上不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也极其丰厚,建筑素以博大厚重见长。只是由于战事频仍,古迹名胜包括城镇建筑破坏甚烈。所幸的是,在一些稍为偏僻之处,还有一些原汁原味、尚将来得及修茸、绝非风行一时的假古迹可比的历史遗存。那是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之

11、后,我们巡游了冀晋两省交界处的古镇西古堡。下午西行数十里抵达西古堡关门。关门朝西谅是无误的,但居于城池什么部位,以我的感觉大致在西南部。不过它还只是瓮城的关门,进去之后是一圆形小广场,四周皆为壁立厚墙,可谓水泄不通,外有牌子说明瓮城的特别作用,似关门打狗也。真正的“城门”坐北朝南,进门 后即为古镇的市街,虽不甚宽,但严整。看得出,当年两侧市肆井然。从门窗格局和砖瓦外形上推断,当以明代建筑为多。房舍一般不算太高,但敦厚牢固,且造型亦有变化。总的色调是暗灰色,漫长的时间抽走了鲜亮,无情的风雨却无意间铭刻上无年份的印证。愈往深处探进,愈能发觉它作为古镇古堡的价值。明朝时,这一带已属边隘,北方的瓦刺等

12、部落常常侵扰攻击边地平民,当局在这一带设关筑堡,地方民众也乐于参加,以保卫商旅百业及平民生活。 中轴线通衢大街被横街拦腰切断,我估量横街上多以住户为主,而市肆店坊为辅。我们看了几户典型院落,果真都是明朝中后期的建筑,有的房檐和瓦垄破坏严峻,有的橡木近于朽腐,文物爱护单位不得不适当加以修整,但大都能做到“修旧如旧”。在几户敞着的门前,三五位妇女在编织此地传统的工艺活计,有的是蝈蝈笼,有的是饰物之类,都做得很精致,手头特别麻利。她们带着淳朴的笑容,虽盼望来客赏识她们的产品,却绝不像时下一些旅游点的卖主们,死乞白赖地纠缠。我问她们是否这里的老住户,答曰:“几百年了,老辈就在这儿。”那么,是古堡兵丁的

13、后代,还是都司、守备们的后裔? 再往前走,有两处建筑最引我留意。一是一处五进院落,旁侧还有一拉溜的仓廪堆栈般的厢房。因古镇当时地处东西南北要冲,江南绿茶、山西煤炭来往贩运均自此经过。这西古堡也不总是刁斗金戈,厮杀竟日,也有算盘拨拉,彻夜声声;不仅有甲胄在身,血染战袍,也有长衫马褂,恭喜发财。还有一处建筑是保存完好、气派恢宏的戏楼。它不禁使我想起我家乡县城西阁外的戏楼它始建于明隆庆年间,清嘉庆年间重修,每年正月和五月端午必演数日“大戏”,我幼时就是在父亲肩头上开头接触京戏的。想不到六十年过后,在比拟偏僻的冀西一隅,无意中查找到几乎是同一规格的戏楼! 在堡城靠北的左首,一处大四合院是本镇的办公机构

14、。只见院内地砖缝隙和厚重房舍的瓦垅上,皆有青绿的杂草丛生。这真是一种别致的情景,像是有意保持年深日久“原汁原味”的感觉。我只有一点或许是多余的担忧:似此常年居于蒿菜之中,是否会减损古建筑的寿命? 出城时,我沿着南北主干通衢南行,自度全城居民纵在当时也应以千计,除了守城兵员及其家属,大小户平民在敌寇兵临城下时恐也不会安之若素,势必形成全体护城抗敌的局面。那么,数百年间,也必会演出一幕幕悲情壮烈和退敌共庆的真实故事。城小,弹丸之地是其弱势,但转化为金刚钻更为齐心,便于组织调度又成为一种强势。假设我生在当时,倒乐于成为这堡城不屈抗争的一员。 接近关门时,遇一村姑,虽不白皙,但眉眼俊朴;衣着虽欠时尚,

15、却也洁净合体。她明显看出我们是外来者,遂大方爽快地做了教导:“你们登上城墙,可以看到全城。”我们几个人依言攀上关门左侧残缺的城垣,举目扇扫全城,果真在青苍中微含迷漫,栉比中又有起伏。很静,静得使人稍觉肃穆。再向瓮城下看,刚刚那位村姑还在向我们轻轻挥手。不知怎么,恍然间我觉得她是一个古时小女子,有那时的心地、那时的情态. 走出瓮城关门,一阵西南风吹来,风中心杂一股农家积肥的气味,同时伴有蠓虫在脸上、头上碰扰。这使我想起此地究竟不是江南古镇,彼地更为清雅些,而这里粗暴且欠修饰。极可能的状况是:江南古镇更多是仕宦与商贾的遗风,而这里则有较多的农耕社会的残留,有些地方不够讲究,却很真实。两种心情交叉,

16、我也是冲突的。但得成认,古镇风味剧烈地冲击着我:不能不写出对它的种种感觉,竟先于江南古镇动笔。为什么,我也说不大清。 (有删改) 6.以下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其次段写“战事频仍”,交代了北方古镇存留少的一个缘由,也流露出对“古迹名胜包括城镇建筑”遭到破坏的惋惜。 B.“从门窗格局和砖瓦外形上推断,当以明代建筑为多”这句话,既指出了建筑的建筑朝代依据,也表达了的丰富学识。 C.堡城面积小、人口少,在战事中难免处于劣势。却“乐于成为这堡城不屈抗争的一员”,旨在突出其顽强不屈的品质。 D.在古镇特别的环境浸染中,热忱淳朴的村姑使得感受到西古堡的古风犹存,恍然间“觉

17、得她是一个古时小女子”。 7.以下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开头先引用诗句,意在突出江南古镇的特点已深入人心,进而引出对北方古镇的介绍,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 文中两次用了“原汁原味”这一词语,比方古镇西古堡完全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形象地突出了西古堡的历史风韵。 C.“漫长的时间抽走了鲜亮,无情的风雨却无意间铭刻上无年份的印证”,运用比照,诗意地写出了古镇的沧桑变化。 D.“那么,是古堡兵丁的后代?还是都司、守备们的后裔?”这句话是的疑问,设置悬念,为后文内容做铺垫。 8.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用了大量篇幅写的联想与感受,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9.请从文章

18、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本文题目是如何统领全文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后主名煜,字重光,元宗第六子,初名从嘉。少而聪明,善属文,工书画。建隆二年,立为太子。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嗣位之初,属保大军兴之后,国削势弱,帑庾空竭,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宪司章疏有绳纠过讦,皆寝不下。论决死刑,多从末减。常猎于青山,还如大理寺亲录系囚,多所原释。中书侍郎韩熙载奏,狱讼,有司之率,囚圄非车驾所宜临幸,请罚钱三百万以资国用。虽不听,亦不怒也。殂

19、问至江南,父老有巷哭者。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又置澄心堂于内苑,引能文士居其间,中旨由之而出,中书密院乃同散地。兵兴之际,降御札移易将帅,大臣无知者。皇甫继勋诛死,夜出万人,斫营招讨使但署牒遣兵,竟不知何往。盖皆澄心堂直承宣命也。长围既合,内外隔绝,城中之人惶怖无死所,后主方幸净居室听讲楞严圆觉经。群臣皆知国亡在旦夕,而张洎犹谓北师已老,将自遁去。后主益甘其言。命户部员外郎伍乔于围城中放进士孙确等三十人及第。其所施为,大抵类此,故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三后主本纪) 材料二: 徐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铉朝于廷,仰而言曰:

20、“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曰:“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铉无以对而退。呜呼,大哉,何其言之简也!盖王者之兴,天下必归于一统。其可来者来之,不行者伐之;偕伪假窃,期于扫荡一平而后已。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 注保大,南唐元宗李璟年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给句子断句。(3分) 徐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 11.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金陵,今南京。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建康”都是南京的旧称。 B

21、.少,形容时间短,与促织中“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中“少”的意思一样。 C.毕,完成:完结。此处为使动用法,与成语“群贤毕至”的“毕”意思不同。 D.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与孔雀东南飞中“府吏见吩咐”中的“见”意思不同。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李煜慈爱和善,宽厚爱人。宪司进呈奏疏中假如消失错误,李煜便夜不能寐,对死刑的量刑裁决,也坚持一律从轻论罪。 B.李煜受到百姓爱戴,但他信奉佛教,下朝后常到寺庙拜佛,因此荒废许多政务。京城被围困之际,他还在净居室听讲经。 C.大举用兵之际,李煜更换将帅的决策没有大臣知道,甚至斫营招讨使也不知详细军事部署,可见澄

22、心堂直承宜命的弊端。 D.国家危在旦夕,百姓惶恐,臣子忧心。张洎却说宋朝军队已经衰疲,将会自行撤离,后主欣然采信了他的话,安静如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国削势弱,帑庾空竭,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 (2)狱讼,有司之事,囚囧非车驾所宜幸。 14.清人沈雄评价李煜“疏于治国”,这是李煜“不能保社稷”的主观因素。请你结合两则文本,概述客观因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

23、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注闇低容,满面愁容,低头沉吟的样子。 15.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郎诗“不知墙外是谁家”句,旨在表现音乐的吸引力,与“寻声暗问弹者谁”异曲同工。 B.白诗“紫袖红弦”句不仅示意了演奏者的乐伎身份,也表达了其形象之美妙,犹如画出。 C.郎诗从听者角度描写音乐之奇妙,而白诗则连用两个“自”描写演奏者无人倾听的孤独。 D.郎诗以繁缛绚丽的花朵为意象,写出笙乐的明媚热闹、欢快,与白诗中筝曲的情调不同. 16.两位诗人都将奇妙的音乐凝练为诗句,但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

24、) 17.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展评价的句子是:“_,_”。 (2)红楼梦与唐诗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书中道:“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用典与李贺李凭箜篌引“_”句一样,而林黛玉“潇湘妃子”别名的由来则与李诗中的“_”句所用典故一样。 (3)“君子”是儒家思想中抱负人格的典范。在推动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今日,其在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仍发挥其积极作用。“君子”一词在儒家经典论语中频繁消失,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此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

25、文字,完成1819题。 最近,一部名为去有风的地方的电视剧因暖和治愈的人物故事和风景秀美的乡村画面,带给人们一段漂亮的心灵之旅。在该剧热播的同时,也带火了云南大理乡村旅游。众多游客从全国各地来到“有风的地方”, 只为一睹“梦里家乡”的模样。云南大理风光秀丽,日照充分,民族特色浓郁。苍山终年积雪,风景如画;洱海恍如仙境,山水相接;依山傍水的民居错落别致。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使大理进展乡村旅游业具备了 的条件。其实,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动,各地乡村建立和产业进展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气。自去年5月乡村建立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下,漂亮乡村建立蔚然成风,许多“网红村”已成为人们心中远

26、离都市喧置的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去有风的地方折射出了人们对乡村关好生活的憧憬,也为助力乡村振兴供应了启迪。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可以适当增减字数,不得转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此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如今“emo”已经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词,突如其来的感伤,生活懊丧颓废,对将来感到空虚迷茫,都可以用“emo”来形容。但是当玩笑话说的“emo”,假如不加重视,持续下去可能就会形成真正的心情障碍,()。 心情和身体的关系相当亲密。( ),而长期焦虑压抑也会反映到身体上,对各个脏器

27、都会造成影响。比方胃肠就被称为心情的“晴雨表”,因“脑肠轴”作用的缘由,在我们大快朵颐地吃美食时,大脑会感觉愉悦,而在我们心情高涨,胃口也会更好。反过来人假如长期心情压抑,也会导致消化不良。 曾有一项调查发觉,75%的颈椎痛苦、80%的头痛、99%的腹胀以及90%的疲惫都由过度的心情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安康( ),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如何到达这种状态呢?那就需要我们在进展合理膳食、加强熬炼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关注和调整自己的心情。 20.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构造完整,规律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文中

28、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转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转变原意。(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想要到达这种状态”,从语义上二者根本一样,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此题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力量。属于根底性考察。 【答案详解】C.正确。“在表层的意象中渗透着情感价值,这就构成了审美意象。”可知审美意象的分析要由

29、表及里,“意象不仅是对客体的描绘,而且也是主体的表现,是主体的情志为之定性”可知结合客体的描绘和主体的表现分析审美情志。 A.扩大范围。“孟子提出凡作品的解读都要”错误,由“故说诗者”可知孟子提出是针对诗歌的解读,不是全部作品。 B.曲解文意。缺失原文关键信息“读者都从现实的时代需求,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不是随便解读;原文也确定了“探求原的主观意图是非常正确的,有肯定的意义”,只是在文本的现实功能来讲,有肯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不需要。 D.“受哲学思维影响”错误,应为“哲学思维的惯性,即传统哲学具有主客体二元对立统一思维模式的影响”;“历代美学家都”过于肯定,原文“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

30、容打算形式”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解在学术视野外”。 2.【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此题考察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检索、定位,文本内容;论点、论据和论证分析。属于根底性考察。 【答案详解】D.“都提出读者自身的学问水平对文本解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概括不当。材料二未提及,只是谈到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会导致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材料一中的提及的“解读者个人的文化背景”,也不等同于读者自身的学问水平。 A.材料一引用章学诚的观点,“不知古人之世和不知古人之身处”,反面论证了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需“知其人”和“论其世”,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合理性。B.材料二解读江雪的意象“钓雪”,提出“意象

31、不仅是对客体的描绘,而且也是主体的表现,是主体的情志为之定性,”,主体的情志为意象定性,可知主体情志对表层意象的作用。 C.“形式对于文学文本解读学极其关键,但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容打算形式”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解在学术视野外。”材料二提出形式在美学和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3.【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此题考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相关学问进展规律推断的力量。属于文本学问迁移的应用性考察。 【答案详解】C.“一种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方法”错误。原文“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意”,陶渊明所谓“不求甚解”是对自己所读之书不执著于自

32、己的理解,而从“每有会意”可知,他对书中的意义是有深入体会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也是一种高超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是不固执于一点,不死扣一字一句,不为某一局部放弃整体,而是前后贯穿,了解大意。 A.“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自己愁重难遣,却埋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他吹散愁云;不说自己愁问无聊,度日如年,却怪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诗人把愁恨责备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日头头上,毫无道理,但却把自己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剧烈地表现了愁苦之深之浓之难于排遣,使诗意更为深刻曲折,构思更为新颖奇妙,所以说是“无理而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和秋月原来就存在,不会消逝,然而,李煜却

33、不讲道理,怨恨起春花和秋月为什么还不完毕,外表上李煜是怨恨春花和秋月,实际上怨恨被囚禁的没有尊严的日子,怨恨过去美妙的帝王岁月一去不复返。李煜怨恨春花和秋月,外表上是无理取闹,实际上曲折地表达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愁苦,无理而妙。 B.李商隐锦瑟的主旨理解有爱情说、悼亡说、瑟曲说、感慨李唐说、诗集自序说、生平兼自序说、自伤身世说、不行知说,是不同的读者给予了其不同的思想主旨。作品大于思想中的“思想”指的是的主观意图。 D.鲁迅这句话说明同一个红楼梦不同读者心理预期的平面化,使得看到的内容也不同。读者一望而知的往往不是文本深层的神秘,而是主体已知的先见,是受心理的预期影响。 4.【例如答案一】 意脉

34、是意象之间模糊相连的情志脉络。它可以深化、同化表层意象,遵循 情感规律,以“变”和“动”为特点。 【例如答案二】 意脉是由隐蔽在群落式意象之中的,可以深化、同化表层意象的,遵循情感规律,以“变”和“动”为特点的情志脉络。 【命题立意】此题考察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力量。 【答案解析】见材料二第2段,定位如下:意象不是孤立的面是群落式的有机组合,其间有隐的相连的情志脉络,这是文学文本的其次个层次,可称之为意脉。其特点为:第一,意脉以情志深化表层的意象;其次,在形态和性质上对表层的整体意象加以同化;第三,意脉所遵循的不是有用理性规律,面是超越有用理性的情感规律。此外,在详细的作品

35、中意脉都以“变”和“动”为特点。 【评分标准】每点1分,四点总分值。 【讲评建议】例如答案一二两种形式皆可。“下定义”在简答题中建议考生采纳例如一形式,在语用题中建议采纳例如二形式。 5.【例如答案一】 以意逆志寻本意;结合现实时代解读;抓住意脉解读;形式、情感、对象三元结合。 【例如答案二】 以意逆志法。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的主观意图。 知人论世法。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需“知其人”和“论其世”。 断章取义法。开掘文本有用信息,进展共性化解读,以此增加作品价值。 立体解读法。结合文学文本三个立体层次意象、意脉和形式进展有效的阅读,不要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意。 【命题立意】此题以

36、语文学习为微情境,考察学生对文本信息筛选、提取和概括。属于综合性考察。 【答案解析】参考例如答案二:点依据材料一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虽然在文本的现实功能方面有肯定局限,但是在文本解读时依旧具有肯定意义。 第点依据原文“去“断章取义”,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参加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制造,并以此增加和累积作品的价值。”断章取义法,是以读者为中心,关注文本有用的信息进展共性化的解读,不拘泥以往的论断而有自己的见解。 第点依据材料二开篇和主体论述的三个方面可知,认清文学文本是由表层的意象、中层的意脉和深层的标准形式构成的立体构造是有助于文学阅读的,不要以一望而知为满意。【评分标准】答出

37、1点得1分,答满4点即可。两种答题格式(概括要点,和“点十析”)皆可。 【拓展题型】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参考答案】材料二提出解决文学文本解读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要认清文学文本是由表层的意象、中层的意脉和深层的标准形式构成的立体构造,纵向绽开,加以阐释。 首先从表层的意象方面论述,运用引用、举例论证,阐述了要透过表层意象分析潜在的情志: 然后从中层的意脉方面论述,运用举例、比照论证,阐述了意脉的特点和分析方法;最终从深层的形式方面论述,运用举例、比方论证,阐述了形式对于文学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讲评建议】 一、论证过程的两种根本构造横向、纵向。 横向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

38、不同角度绽开谈论,不同角度之间根本是并列的关系;纵向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绽开谈论,不同角度之间根本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就是后边的论证是在前边论证的根底上进展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动、逐步深入的关系,不能随便转变挨次。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熟悉的一般挨次,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洁到简单、由详细到抽象的规律挨次。 二、区分论证思路、论证构造和行文脉络三种题型的不同。 文章思路是根据肯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上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它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挨次、开头、结尾、过渡、照顾、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答题模板:文章

39、首先提出论点,接着,然后,最终;从方面绽开论述,运用论证方法,阐述了分论点。 文章构造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 答题模板:文章采纳构造,首先提出,然后;主体论证局部采纳构造,文章脉络简洁说是指文章的层次构造,也可以说是理顺段落构造,划分构造层次。 答题模板:文章首先介绍了,接着,然后,最终。 6.【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的作用;散文的内容,的情感、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力量。 【答案详解】C选项中“堡城人口少”错,原文“自度全城居民纵在当时也应以千计”;“在战事中难免处于劣势”错,原文“便于组织调度又成为一种强势”;“旨在突出”表述不严谨。

40、 7.【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察对散文语言特点的鉴赏分析力量。 【答案详解】B选项“完全地保存”表述不正确。原文第四段“文物爱护单位不得不适当加以修整”,C选项中“比照”手法不成立。D选项不是“疑问”,是推想。另外没有“悬念”“铺垫”,后文没有提及身份问题。 8.【例如答案】 表达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章写古镇西古堡的各处建筑,由巡游所见触发联想和感受;联想和感受的内容流露出的思想情感,表达了形散而神不散。 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如文中由眼前的“保存完好、气派恢宏的戏楼”联想到家乡的戏楼凸显了北方古镇文化积淀的丰厚。 虚实结合,拓展了文章的意境(或深化了文章的主

41、旨)。古镇西古堡的游踪为实,联想和感受为虚,通过虚实结合,既突出了北方古镇建筑的博大厚重,也写出了古镇独有的风 味和人情。由想要成为堡城不屈抗争的一员到由村姑的大方爽快感受到古镇淳朴的风情,赞美了古镇人民的风管和性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命题立意】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散文文体学问的把握,及“联想”“想象”手法内涵、作用的理解分析力量。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答满三点即可总分值。如学生有其他说法,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也可得分。 【讲评建议】此题有肯定难度,所以放宽了评分标准。但讲评时要将例如答案中的三点都讲到,尤其要强调散文的文体特征。 9【例如答案一】 (标题含意)“北方古镇,另一种风

42、味”,指与江密古镇不同,北方古镇具有城墙厚实、房屋牢固、民风朴实、能抵挡攻击的特点。 (主体内容) 围绕这一特点,以空间(游踪)为线索,介绍了古镇西古堡关门的瓮城、衡市建筑、院落戏楼等景点,每一局部都发表一些谈论,突出了北方古镇的风味特点。 (尾段扣题)最终,在与南方古镇的比照中表达出“我”对北方古镇的深厚感情,照应题目,突出主旨。 【例如答案二】 北方古镇的“另一种风味”指的是与江南清雅相反的粗狂真实的风味。 围绕该特点选景描写。着重从建筑、历史、人文环境三个维度来写北方建筑博大厚重,北方历史中军事要塞带来的刚健肃穆以及北方民风的淳朴爽朗,突出其与南方古镇完全不同的特点。 文章结尾照应标题,

43、将南北方古镇进展比照,进一步指出北方古镇风味粗狂真实的特点,带给剧烈的痛受。 【命题立意】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文章题目和文章构造的鉴赏分析力量。 【评分标准】例如答案一、二思路一样,都是分别从标题合意、文章主体内容、尾端扣题这三方面入手;答题语言略有不同,但分析时都有语文学科术语的运用。学生只要思路正确,分析中有术语,即可得分。一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总分值。 【拓展题型】 石英认为:“没有情或寡情的散文,严格说来不能算是起码够格的散文。”他的游记体散文是如何将感情融入到作品中的?试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选材典型且贴近生活。选择了典型的建筑用以突出其博大厚重严整的特点,同时将

44、其与当地历史特点与百姓生活融为一体,并选择生活细节加以点缀。 情境交融。采纳第一人称视角,在描写中参加自己的联想想象与思索。如写戏台时将自己对家乡的联想也融入进来,拉近了与古镇的距离。 谈论抒情描写于一体。结尾处用谈论的方式,将的冲突交叉的心情表达出来。用词讲究,易于营造情韵,长短句结合,便于抒情。 10.【答案】 徐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散以口舌驰说存其国 【命题立意】此题考察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力量。 【答案解析】“徐铉居江南”中的“江南”为宾语,之后为第一处断句:“其来也”的主语是“其”,代指“徐铉”,主语之前为其次处断句;“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中主语为承前省略的“其”,为第三处断句。 整句话的翻译为:徐铉居住江南,以名臣自居,来到京师,想用口舌辩说保住国家。 【评分标准】 断对一处蛤1分,多断(3处以上)0分。请教师阅卷时紧紧盯住“肃、负、也”这三个字,在其后画/,尽量避开手评的误差! 【讲评建议】文言文断何解题策略 (一)依据文言词语断句 1.名词、代词等实词 名词和代词常用来做主语或宾语。假如名词或代词做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需要断开。假如做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需要断开。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消失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