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参考书(新人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参考书(新人教).pdf(1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参考书(新人教)一、教科书的结构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 2个模块,选修包括6 个模块。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高中化学课程选修课程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必修课程化 学1化学2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
2、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教科书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化 学1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可持续发展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所有学
3、生至少应从中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教学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储、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5.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二、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 个 主 题“认识化学科
4、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 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
5、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2.内容结构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储,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 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 二 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
6、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实验安全知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溶液的配制粗盐提纯物质的信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摩尔质贵物质的最浓度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三、课时建议第一
7、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课时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 课时复习1 课时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将化学实验基础”专题的具体内容标准确定为:“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虽然初中化学介绍了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操作,但高中新生对
8、化学实验还了解不多。考虑到学生的实验基础和知识基础,本章对“化学实验基础”专题所确定的上述5个内容标准没有全部涉及,只是在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基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操作。对课程标准中的所有实验要求,将在整个高中必修化学中贯穿,如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一些实证方法、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以及对实验科学方法的认识等。1 .本节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入手,主要提醒学生从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重视安全问题。并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而加深对安全的认识。2 .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
9、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生已经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在此,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既可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降低实验的难度,逐步深入;(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 aC l的溶液,仍然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需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3 .蒸储的操作在初中只介绍了简易的方法,在此进一步介绍实验室较正规的操作方法,比初中有所提高。而且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这一新的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
10、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本节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本节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储、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教学建议如下:1.强调实验室规则,严格规范实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第课时应该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教育的重点放在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实验安全教育可以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如当酒精灯内酒精小于酒精灯容积的1/3时 一,用于加热可能会发生什么后果?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或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会造成什么后果?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不加碎骁片或沸石会造成什么后果?等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操作应该规范,
11、应该仔细检查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成功。可利用教科书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了解的情况进行讨论,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教学中要强调实验的规范,让学生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一实验药品与装置一实验操作步骤f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前做好预习,熟悉实验的内容,制定实验的方案,了解安全操作事项,检查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实验时要认真观察与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要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利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2.通过复习粗盐的提纯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有的学校实验条件较好,有的学校实验条件可能较差,因此学生的实验水
12、平参差不齐。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3.多采用演示、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验的体验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科书中,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提倡教师多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容易获得成功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分阶段讲解实验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可减少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和调控作用。切 实 做好实验的组织和准备工作首
13、先根据实验内容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教师应预先做实验,保证实验成功;其次要把实验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在黑板上写清楚;再是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加 强对学生实验的全面指导实验开始时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实验的H的向学生讲清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强化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及 时做好实验的评价实验完成后教师应作简要的总结,评价学生实验完成的情况。组 织 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和操作,教师可先演示。演示实验是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一种实验方式,在根据般要求进行教学时,还应该注意:操作规范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往往从
14、模仿教师的行为开始,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按规范化的要求操作,起好示范作用。力求做到玻璃仪器透明洁净,试剂、装置排放井然有序,介绍仪器名称、实验原理清晰、简捷,实验操作准确、熟练,实验速度快慢适当等。现象清晰为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应选择那些反应时有明显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物质溶解、热量变化、发光发热、燃烧爆炸(应保证安全)等鲜明现象的实验;尽可能使用大型仪器,使演示实验的整个装置位于全体学生的视野范围内;借用白色或黑色纸屏衬托,或作空白对比;如果是试管、烧杯等简单仪器内的反应,教师可作巡回演示;一些难以直接看清的实验,可采用投影放大等方法。力求成功实验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演示
15、实验前教师要亲自动手实验,有把握才进教室。对一些难做的实验,要设法改进,能很好地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实验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要努力减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4.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学会选择物质检验和分离的方法过滤所得的食盐溶液中仍含有S O;、C a 2+、M g 2+等离子,除去这些离子,试剂的选择是难点,要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表选择试剂。说明检验的试剂与除离子的试剂有所不同,应尽量具有单一性,因此需要加以比较和选择;为了确定某一离子的存在,还要设法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在学生学习了过滤、蒸发、蒸储、萃取等物质分离方法后,要帮助学生比较和归纳,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要点,引导
16、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质分离的事例进行分析和应用。二、活动建议【实 验1-1建议安排一节课复习粗盐的提纯。实验前教师先准备好学生的实验报告,格式参考: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一实验药品与装置一实验操作步骤一实验结果处理,把教材中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作为实验报告内容。报告中可用讨论形式复习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要点。操作步骤的填写内容可以参考下表:步 骤现 象(1)溶解:称取约4 g粗盐加到盛有约12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次不溶物留在
17、滤纸匕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个烧杯中(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思考分析: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仍然是不纯的食盐,因为从海水晒制的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h、MgCk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大多数硫酸盐都溶于水,而硫酸钢不溶于水,所以可用BaCh溶液来检验硫酸盐。但钢盐除BaSO,外,还 有BaC03等,BaSO4不溶于稀盐酸,BaC(h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
18、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h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03溶液检验C aC k,用NaOH溶液检验MgCk。【实 验1-2与粗盐的提纯实验同一课时内完成。在进行物质检验时.,一般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确定其颜色、状态、气味等,然后准备试样进行检验。当试样是固体时,一般应将固体试样溶解,观察溶解后溶液的颜色、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有无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的颜色等。如需要加鉴别试剂检验时,应从溶液中取出 小部分,再滴加儿滴试剂进行检验,观察现象。检验硫酸根离子所用的试剂是BaCk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k溶液,也可先加B溶品溶液、再
19、加酸。实验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 a C l z 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 O:存在;若先加B a C k 溶液、再加酸,应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 O,二【实 验 1-3 实验室制取蒸储水的目的是通过蒸播除去水中的杂质。所以,本实验的设计是,先检验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然后将自来水蒸储,再检验所得的蒸储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若蒸储后的水中检验不出氯离子,则说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己通过蒸储除去。由 于【实 验 1-1 ,【实 验 1-2 只介绍了 S O 的 检 验(讨论了 C a2 .的检验),在做此实验前应先讨论实验的目的、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和蒸储装置特点,再进行实验。
20、实验中各步的现象可参照下表:实 验现 象(1)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检验加A g N O s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2)蒸镭,制蒸储水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 0 0 后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播水。(3)检验蒸镯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加A g N C 溶液和稀硝酸,蒸偏水中无沉淀。【实 验 1-4 实验前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分液的专用仪器分液漏斗;讲清加萃取剂、用力振荡、分液前打开玻璃塞、分液时控制活塞等操作的目的。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
21、色。三、问题交流【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可见,要视杂质性质及含量来评价其是否有害或在人类活动中是否有利用的价值。化学中除杂,主要是因为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某物质的利用价值,如在化学反应中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些副反应,或反应中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催化剂中毒,等等。【思考与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氧化剂不能与还原剂一起存放;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
22、加酒精;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有加热和洗气(或气体吸收)装置的实验要防止液体倒吸;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时,要让学生畅开思路,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思考与交流2】金是一种很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所以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利用物质物理性质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如果铁屑和沙混合,根据铁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还可以让
23、学生讨论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分离等。【思考与交流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C a C k、Mg C k 及一些硫酸盐,根据资料卡片和【实 验 1-2 得出,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可选用Na z O)3、Na O H、B a C L,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有:杂质加入的试剂化学方程式硫酸盐BaCI2BaCL+Na2so4=BaSCU I+2NaCIMgCI2NaOHMgCI2+2NaOH=Mg(OH)21+2NaCICaCI2Na2COaCaCb+Na2cO3=CaCO3 J+2NaCI为了使杂质能除得比较干净,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试剂过量则又出现原杂质被除去却可能引入新杂质的问题。为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
24、,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 a C h、Na O H、Na 2 c O 3、HC 1 加 Na E O s 时可除去过量的B a C k,最后加HC 1 可除去过量的Na O 3 和中和过量的Na O II,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 C l 溶液。四、习题参考1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用纱布袋将豆腐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2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洗涤剂等除去,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中萃取出
25、来而除去。3 .提示:纯碱的主要成分是Na 2203 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 a C 0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 O”陶瓷是由黏土烧制而成,不 含 有 C O?;玻璃是用石灰石、纯碱和二氧化硅等原料熔炼而成,在熔炼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玻璃中不存在碳酸盐。4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 a C L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 a S O 也可能是B a C O”或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 a C O:,;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 a S O,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第二节化
26、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教学设计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比较方便。在农业上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也必须了解溶液浓度的知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反应物的浓度大了或小了都不行。在高中化学的计算中更是离不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本教材抓住一般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特点,设计以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化学计量。这样一方面突出重点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就必须引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物
27、质的量是用来计量肉眼看不到、现代称量工具难以称量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涵义。教科书在介绍物质的量时,不介绍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根据什么确定的,而是提出6.02X 10型 个水分子或A1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正好与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或A1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因此用6.02X10“个分子或原子作为1 m 0l 来衡量宏观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目就十分方便。然后采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物质的量的概念,从而降低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涵义的坡度。在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之前,先
28、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概念和对概念进行应用,并了解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好处,以及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的介绍可采用边讲边演示,然后总结出配制步骤的要点,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本节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教学建议如下:1.从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入手,激发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概念的积极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而原子或分子都很小,我们肉眼不可能观察到,更
29、不可能一个个地进行称量。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这就需要确定一种物理量。第 14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的基本物理量,规 定 1 mol粒子所含的数目为6.02X10“个。此 时 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恰好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这样使用起来就十分方便。当物质的量小于0.1 mol或大于1 000 mol时,正像小于0.1 m或大于1 000 m 一样,需要采 用“摩”的倍数单位。2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要强调“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四个字是一
30、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也不能压 缩 为“物质量”,否则就改变了原有的意义。同时要与“物质的质量”区分开来。还要说明“摩”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要将两者混淆起来,如“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不要说成“某物质它的摩尔数是多少”。应该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即原子、分子、离子等,使用摩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如写成2 m o i H、1 m o l似 1.5 m o l N a O H、1 m o l 0 H 和 1 m o l e一 等。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克/摩或千克/摩(g/m o l 或k g/m o l)等
31、。摩尔质量以克/摩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对于某一纯净物来说,它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而物质的质量则随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1 m o l O 2 的质量是3 2 g,2 m o l 0 2 的质量是6 4 g,但&的摩尔质量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还是3 2 g/m o l o3 .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不同点是:前者的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后者的溶质用质量表示;前者的单位是m o l L ,后者是质量之比,单位为1;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
32、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而相同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因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粒子数目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用质量来表示不太方便,所以有必要引入物质的量浓度。4 .做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之一。教学中要介绍容量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为什么转移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为什么要用水将烧杯洗涤数次,并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容量瓶中溶液接近瓶颈刻度时为什么要改用胶头滴管加水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可归纳为:计算、称量、溶解、洗液、定容、摇匀等。5 .运用量方程
33、,使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简单的量方程,使学生建立物质的量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但应注意把握教学要求,不要强化计算。二、活动建议【实 验 1-5(1)选用配制NaCl溶液,是因为NaCl价廉。配 制 100 m L,也是考虑所配的NaCl溶液用处不大,减少浪费。目前有的学校条件比较好,配备了分析天平,可用分析天平来称量。若用托盘天平,可向学生简单说明感量问题即可。此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技能。(2)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演示,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3)学生实验后可进行一些误差分析。三、问题交流【学与问124.5 g H2SO4的物质的量是0.25 mob 1.
34、50 mol NazCOs的质量是159 g 教师可以再编一些类似的题进行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训练。【学与问2】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的内壁上还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储水洗涤烧杯,容量瓶中的溶质就会减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偏低。为了减少溶质的损失,应用蒸储水洗涤烧杯23 次,并将洗涤后的溶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2.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的溶质比称量时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
35、减少。3.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需要NaCl固体5.85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所以不能称出5.85 g固体。如要比较准确地配制100 m L 1.00 mol/LNaCl溶液,应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分析天平的精度比托盘天平高。【思考与交流】1.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
36、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2.将 5 m L 浓硫酸稀释为2 0 m L 稀硫酸,得到的稀硫酸与原浓硫酸中所含H 2 S O 4 的物质量相等。这是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 2 s o,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所以两种溶液中H 2 S 0 4 的物质的量相等。(讨论:如果从这2 0 m L 稀硫酸中取出5 m L,与原5 m L 浓硫酸相比,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同?为什么?)四、习题参考1.1 4 m L (建议学生分步计算,学会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的应用)2.5.56 m m o l/L,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
37、m o l=l 0 0 0 m m o l)3.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的溶质减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减小。教学资源1 .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1)实验安全防止火灾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在使用时若不注意可能酿成火灾。所以,对易燃物:必须妥善保管,放在专柜中,远离火源。易燃品、强氧化剂、钾、钠、钙等强还原剂要妥善保管;使用易挥发可燃物如乙醇、乙醛、汽油等应防止蒸气逸散,添加易燃品一定要远离火源;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和仪器选用,如蒸储时要用冷凝器等;易燃物质用后若有剩余,决不能随意丢弃,如
38、残留的金属钠应用乙醇处理,白磷应放在冷水中浸泡等。另外,实验室必须配备各种灭火器材(酸碱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粉末灭火器、沙子、石棉布、水桶等)并装有消防龙头。实验室电器要经常检修,防止电火花、短路、超负载等引发火灾。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灯壶内的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 等。灭火如果不慎在实验室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火势扩展:移走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扑火火源: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布、石棉或沙子盖灭,火势大可以用灭火器扑灭。小范围的有机物、钾、钠、白磷等化学
39、物质着火可用沙盖灭。常用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范围见下表:类 型药液成分适用灭火对象酸碱式H2so4 和 NaHC03非油类、电器泡沫式AI2(SO4)3 和 NaHC03油类C02灭火器液态C02电器、小范围油类、忌水的化学品四氯化碳液态四氯化碳电器、汽油、丙酮。不能用于钾、钠、电石、cs2干粉灭火器NaHC03等 类,适量润滑剂、防潮剂油类、可燃气体、精密仪器、图书文件等扑救化学火灾注意事项: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 C L、P C k、过氧化钠、过氧化钢、磷化钙等,它们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氧气等将引起更大火灾。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
40、等煌类、醇、酸、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等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储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防止爆炸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气,在点燃氢气或加热与氢气反应的物质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防止倒吸引起爆裂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的实验,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
41、。玻璃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冷热不均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实验人员。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加热尽可能均匀: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安全瓶;用倒扣漏斗等方法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有毒气体如Ck、HC1、HS SO z、N O 2等酸性气体,用强碱溶液吸收(通常用浓NaOH溶液);CO点燃除掉;NO先与足量空气混合后再通入碱溶液中;也和其他可燃性气体,如气态烧虽无毒性,但弥散在空气中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应当点燃除掉;NH3用浓硫酸吸收;制备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防止暴沸加热有机物时,山于它们的沸点一般比较低,一旦温度过高,液体局部过热
42、,会形成暴沸现象,反应溶液甚至冲开橡皮塞溅伤实验者,所以,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碎瓷片。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药品用量要尽可能少,如金属钾与水反应,钾的用量控制为绿豆般大小。用量过大,反应十分激烈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烧瓶内反应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宜超过瓶容积的一半,以防冲出瓶外。加热应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特别是有机反应,如酯的制备要用小火加热等。易燃试剂在实验时远离热源;取用试剂后及时塞好瓶塞;稀释浓硫酸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闻气体的气味时要用手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等。(2)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创伤急救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
43、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烫伤和烧伤的急救可用药棉浸7 5%9 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 K M n O,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 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 Na H C Qi 溶液淋洗。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忖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 果 酸(或碱)流在实验桌匕立即用Na H C O.,溶 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液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如果不慎将酸沾
44、到皮肤或衣物匕 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 Na H C O:,溶液冲洗。如果是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其他化学灼伤的急救嗅:用 1 体积氨水+1 体积松节油+1 0 体积乙醇混合处理。磷:先 用 5%的 C u SO,溶液洗,再 用 1 g/L 的 K M n O,溶液湿敷。苯酚:先用大量水洗,再用乙醇擦洗,最后用肥皂水、清水洗涤。(3)妥善处理实验后的废液和废渣化学实验的废液大多数是有害或有毒的,不能直接排到下水管道中,可先用废液缸收集储存,以后再集中处理。但一些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物质的废液不能随意混合,如强氧化剂与盐酸、硫化物、易燃物,硝酸盐和硫酸,有
45、机物与过氧化物,磷和强碱(产生P L),亚硝酸盐和强酸(产 生 H NO?),M n 02,K M n Ot.K C I O3 等不能与浓盐酸混合;挥发性酸与不挥发性酸等。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见下表:废 液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酸或碱中和法分别收集,混合无危险时将废酸、废碱混合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法分别收集,查明废液化学性质,将种废液分次少量加入另种废液中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共沉淀法用过滤或倾析法将沉淀分离,滤液不含重金属离子后再排放含 Ba2+沉淀法加入Na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即可排放有机物焚烧法,有机溶剂萃取回收利用生成水、CO2等不污染环境用溶剂萃取,分液后回收利用固
46、体残渣往往有一些重金属盐,对水体和土壤会造成污染,要 处 理(一般变成难溶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后集中掩埋。汞不慎撒落地面时,要先用硫黄覆盖,使其化合为硫化汞后扫除并妥善掩埋。用剩下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氧化剂KMnO4、KC103、Na202等,易挥发的有机物等不可随便丢弃,防止着火事件发生。有毒物质用剩后不可随意乱扔。(资 料 1 摘 编 自 化学中的探索发现式实验手册,高华;高三化学实验,孙雪冰、宋国建)2.儿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分离和提纯方法过 程应用实例倾析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分离沙和水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净化食用水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种能溶于某溶剂,另种则不溶分离
47、盐和沙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分离泥和水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离油和水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用庚烷提取水溶液中的碘蒸储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从海水中取得纯水分储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升华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种可以升华分离碘和沙吸附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色层分析法分离溶液中的溶质分离黑色墨水中不同颜色的物质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 o l e s,原意为大量和堆集。早在2 0 世纪4 0 至 5 0 年代,就曾在
48、欧美的化学教科书中作为克分子量的符号。1 9 6 1 年,化学家E.A.G u g g e n h e i m 将摩尔称为“化学家的物质的量”,并阐述了它的涵义。同年,在美国 化学教育杂志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化学家发表文章表示赞同使用摩尔。1 9 7 1 年,在 由 4 1 个国家参加的第1 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提议,并作出了决议。从此,“物质的量”就成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摩尔是由克分子发展而来的,起着统一克分子、克原子、克离子、克当量等许多概念的作用,同时把物理上的
49、光子、电子及其他粒子群等“物质的量”也概括在内,使在物理和化学中计算“物质的量”有了一个统一的单位。第 1 4 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的摩尔的定义为:(1)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 1 2 k g 更的原子数目相等。(2)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根据摩尔的定义,1 2 g 1 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就是1 m o l,即摩尔这个单位是以1 2 g1 2C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为标准,来衡量其他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目的多少。摩尔跟其他的基本计量单位一样,也有它的倍数单位。1 M m o l=l 0 0 0
50、 k m o l1 k m o l=l 0 0 0 m o l1 m o l=l 0 0 0 m m o l那么,什么样的特定组合才符合摩尔定义中所规定的基本单元的涵义呢?凡是物质系统中能以化学式表示,同时又可以计数的特定组合都可以计量它的物质的量。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于1 9 7 9 年出版的“物理化学量和单位的符号与术语手册”(第二次修订本)中对摩尔的应用示例作了重要的增补,即:1 m o l H g C l其质量为2 3 6.0 4 g1 m o l H g a C L其质量为4 7 2.0 8 g1 m o l H g z 21 m o l 2 C a 其质量为4 0 1.8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