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期末检测题(二).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98857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期末检测题(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期末检测题(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期末检测题(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期末检测题(二).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生物期末检测题(二)一、单选题1.老鼠是常见的动物,下列对老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老鼠在啃食农作物时,消耗的能量可由葡萄糖直接提供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农场老鼠的种群密度C.某农场老鼠主要分布在谷仓附近,这反映出群落的水平结构D.防止鼠害有助于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2.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幼鱼与浮游动物只有捕食关系B.幼鱼和成鱼处于同一营养级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D.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3.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2、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 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0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演替进行的初始裸地条件5.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

3、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6.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J形所示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C.be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7.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 B.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C.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少8.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对垂体分泌活动的影响

4、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B.C.D.9.右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 2 t 3 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 5 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 4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a1 0.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为C 0,形式,为有机物形式C.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经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

5、于B 体内的有机物中1 1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组成一个种群C.群落中食物相似的物种竞争相对更加激烈D.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3 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北京市6 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I).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13.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群。下列说法错误

6、的是()种群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6.7 44.5412.2乙7 015.854.2丙9 3 02297 01丁69.5204 9.5戊1.67 40.41.27 4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 条食物链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14.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A.-一 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B.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鱼类的种群密度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采集到的

7、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 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15.下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与其它项不同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B.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科研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C.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D.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2种16.右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碳循环是指C0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Y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一丁 一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17.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右图,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甲-月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乙的同化量一定

8、比丁的同化量高 /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 乙、!、丙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A.B.C.D.18.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共同进化19.某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 4 个营养级,戊为分解者。据右表分析,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92.813.1乙870.7369.4501.3丙0.90.30.6T141.061.97

9、9.1戊211.520.1191.4注:单 位:杨 0 4/年A.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B.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C.甲对乙的能量利用率为18.3%D.戊的分解产物被各营养级利用20.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缸放置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之间,不会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21.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 A代表人体记忆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 a-A -别代表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B.若 A代

10、表人体下丘脑,a 为性激素,则 b、c 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C.若 A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 b、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D.若 A代表草原,a 为过度放牧,则 b、c 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22.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23.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A.若X表示种群数量,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

11、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若X表示T细胞数量,b可能代表HIV数量b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b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24.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可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B.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互为选择因素C.能量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单向流动D.物质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循环流动25.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6.下列各项中,描述种群这个

12、层次生命系统的一项是A.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或布局 B.在同一地段上呈镶嵌分布C.不同物种通过种间关系形成有机整体 D.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27.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某同学给几个刚进食的小鼠的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 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小鼠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28.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

13、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把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症状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正确顺序是A.先注射胰岛素,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C.先注射胰岛素,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29.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3 0.施用IA A 对某种植物根生长的影

14、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IA A 浓 度(m o l L-1)01 O-1 0K T 1 0-s1 0-71 0-61 0-51()71 0 3主根长度4)1 0 09 38 57 51 55432每株侧根数3457891 350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 A 浓度会抑制主根的伸长B.IA A 诱导侧根生成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将未施用IA A 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lO-mol的 IA A 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3 1 .下列图中,图甲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

15、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生长素浓度B(-0 7 14;注射时间2i时间/d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B细 胞 和 T 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3 8 .以下行为容易传染艾滋病的是()A.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注射器C.与艾滋病病人握手 D.与艾滋病病人拥抱3 9 .浆细胞产生抗体是免疫调节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种类有差异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有明显差异C.浆细胞

16、内对抗体进行加工的细胞器中含有D N AD.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浆细胞的表面40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 0 0 只鸭就能把4 0 0 0 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D 时间弓I入科 乙N1 N2 N 3蛭虫种群数里甲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乙图A B 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 呈“J”型增长

17、,最初有N。只,则 t 天后种群数量为 No O.0 3 只I).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二、非选择题4 1.为了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第一步:取 9只兔子,分别给每只兔子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第二步:o第三步:将上述实验兔子随机均分为A、B、C三组。第四步:向 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 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 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五步:2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o(2)补齐实验步骤

18、中的第二步 o(3)预期实验结果:第四步注射以后,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从高到低的组别依次4 2.在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 H 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图甲 图乙(D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作为生态系统的微山湖,其 循 环 的 物 质 是。(2)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o(3)微山湖中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o(4)沼虾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除排泄物外还有 o(5)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 c 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 4

19、 k g,则最少需要藻类 k g o(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 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理由现要投喂鲤鱼去除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 c m,理由是此时4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D 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成分外,还包括。表中的I 和分解者 分 别 对 应 图 中。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自官量),试回

20、答下列问题:营养级IIIIIIIV分解者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 J)1 4 1.01 5.90.92 2 1.7呼吸消耗的能量(k J)50 1.27 9.11 3.20.51 9 2.6(2)图中A生物为第 营养级,其下一营养级生物为(填字母);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一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图 中 过 程 中 碳 的 传 递 形 式 分 别 是、o(4)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这 种 能 力 的 基 础 是。4 4.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F营养级示意

21、图(a、(1)用 图 甲 中 字 母 和 箭 头 表 示 出 该 草 原 生 态 系 统 的 食 物 链;图中缺少的箭头是(用图中字母表示)。(2)图乙中能量a是 指 能量b用于(3)若被F 摄入的能量为m 千焦,其粪便中的能量为n 千焦,c l 中的能量为e千焦,b中的能量为f 千焦,则最终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最多为;产生c l 生理过程的场所是。(4)在该生态系统中,D和 F的行为活动互被对方感知,以利于捕食和反捕食,这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 的功能。多代选择的结果使反应敏捷的F与跑得快的D得以生存,这 共 同 进 化 现 象 的 本 质 是。4 5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

22、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 0 3 kJ/m 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有 机 物 给 入(人 工 投 放 词W(D*_有 机 物 给 出 水 产 品)阳光 反声著-(1)图 中 代 表 的 生 理 过 程 是,图中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形式储存。(2)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kj/m 2.yo(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 养 级 传 递 的 效 率 为 o(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高三生物期末检测题(二)答案4 1.(1)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相同(或生理状况、性别相同)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适宜且

23、等量(2)2天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3)A组、C组、B组4 2.(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0、N、P、S等元素)(2)捕食和竞争(3)出生率和死亡率(4)尸体和下一营养级的粪便(5)2 4 0(6)绿藻 绿藻在碱性水体中的藻毒素含量低 植食性比例高4 3.(1)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乙、丁 二 B 和 C 1 1.3%(3)(含C)有机物 C 02(4)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4 4.(1)E f F f D f B Ci(2)F同化的能量 F的生长发育和繁殖(3)(m-n)X4%干 焦 或(e+f)X4%千焦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信息传递 种群

24、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4 5.(1)呼吸作用、(有机物)稳定的化学能(2)1.09 X 1 05(3)1 1.5%(4)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向人类提供更多的水产品)试卷答案l.B【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1、ATP又叫三磷酸腺昔,简称为A T P,其结构式是:A-P P-P.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2、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可分别调查植物和动物的种群密度,

25、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生物种类增多,结构越来越复杂,食物链因而延长,群落的范围和边界,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之一,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成年妒鱼吞食小妒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解答】解:A、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细胞消耗的能量需由ATP直接提供,A 错误;B、老鼠的活动能力较强,故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农场老鼠的种群密度,B 正确;C、某农场老鼠主要分布在谷仓附近,这反映出种群的空间分布,C 错误;D、防止鼠害有助于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但不能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故选:B.2.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

26、类和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以藻类植物为食,故幼鱼与浮游动物是捕食和竞争关系;幼鱼和成鱼由于食性不同,所以处于的营养级不同:由于是人工生态系统,维持的过程中要投喂大量饲料,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是垂直方向的配置状态,成鱼和幼鱼只是同一种生物,不能构成群落。3.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考查。本实验为前后对照。4.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A 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

27、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故 B 错误;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属于初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己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属于次生演替.所以,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初始条件不同,D正确。5.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知识,难度中等。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环境也可来自生物,如花的形状、颜色等;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6.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群数量曲线知识,难度较小。J型曲线是环境条件优越,无天敌,

28、食物空间充裕的条件下产生的,其增长和外界环境因素有关。7.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知识,难度较小。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活动增强,透气性增加;地衣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物而不是有机物:灌木高度高于草本植物,对草本植物遮挡阳光。8 .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负反馈调节知识。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对垂体反馈抑制,属于负反馈调节;运动强度越大汗腺分泌越多;降雨量越大,土壤动物的存活率越小;害虫数量增加,鸟类数量增加,而鸟类的增加对害虫的捕食增多,从而害虫数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9.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群知识。图中两条曲线都是S型曲线对应的增长速率曲线;t2对应K/2点,匕对

29、应K点,t/t 3种群数量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5时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内斗争最剧烈,因此限制种群数量的制约作用大于t.种群数量最大时增长速率为0,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3,乙种群为tso1 0.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物质循环知识。图中A是无机环境、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其中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B消费者;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都为呼吸作用,碳元素的形式都是C 02;为群落内部碳的形式,为含碳有机物;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碳的同化量与各生物的呼吸消耗的碳的量相等,即与之和相等;经流向B的碳一部分被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未利用的部分储存在B中。1 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

30、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知识。现代进化论中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常绿阔叶树包括很多种,不属于一个种群;食物相似的物种争夺食物而竞争剧烈;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由单一农作物构成,物种比较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而荒地中各种植物的种类增加,动物的种类也增加,营养结构复杂。1 2.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A选项中性别比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鼠种群数量特征;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结构的集群分布;D 选项死亡率属于种群数量特征。1 3.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识记、思维和理解能力以及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的能力。

31、有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丙同化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乙、丁同化量大体相同,处于同一营养级,且能量仅比丙少,二者均为初级消费者,同理甲为次级消费者,戊为三级消费者,A正确,表中种群构成了 2条食物链,B正确;当乙减少时,乙的位置可以由丁填补,所以戊的数量仍会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0+6 9.5)X1 0 0%/930=1 5%,1)错。1 4.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种群密度调查实验的相关知识。样方法通常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1 5.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湿地生态系统具

32、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其他的都属于直接使用价值。1 6.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碳循环是指C 0 2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伴随着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能量从无机环境固定进入生物群落;B从有机物到二氧化碳,除了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个,还可以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或化石燃料的燃烧等;生产者和分解都可能是蓝藻和细菌等原核生物,它们只有核糖体,无其它复杂的细胞器.1 7.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丙和丁都以乙为食,形成竞争关系;乙处于第二营养级,丁处于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两者同化量从食物网相互关系

33、中无法比较;由于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D D T 含量越高。1 8.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共同进化的相关知识。物质循环以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0、N、P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不是发生在两生物之间。1 9.B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乙、丙、丁 4 个营养级的营养关系是:乙一丁一甲一丙。A选项,应该是丙随甲的增加而增加;A错误。B选项,乙是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B正确。C选项,甲对乙的能量利用率为1 5.9/870.7X 1 0 0%=1.8

34、3%;C错误。D选项,戊的分解产物进入到无机环境,可被生产者吸收利用;D 错误。2 0.C【考点】本题考查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理解,试题难度不大。生态缸放置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A正确;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的原理,B正确;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D正确。2 1.C【考点】本题以图解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大。若 A代表人体记忆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 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A错误;若 A代表人体下丘脑,a

35、为性激素,则 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B错误;若 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 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若 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 b e 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误。2 2.C【考点】本题考查对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及相互关系的理解,难度不大。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是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A、B错误,C正确;能量金字塔描述的是捕食链中营养级能量关系,D 错误。2 3.D【考点】本题通过图解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影响因素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H I V 对免疫的影响、抵抗力稳

36、定性的影响因素的理解,是一道较难的试题。出生率或迁入率增加,可促进种群数量增加,A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H I V病毒感染破坏淋巴T细胞,使淋巴T细胞减少,C正确;物种丰富度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错误。2 4.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图中看出,物种A与物种B是捕食关系,A根据B发出的信息捕食B,B根据A发出的信息逃避A的捕食,二者在进化过程中互为选择因素,A物种含有的能量比B物种多,A、B、C正确;物质只能由A 传到B,而不能由B 传到A,D 错。2 5 .A解析:“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

37、物”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物种丰富度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正确。2 6 .A解析:“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或布局”是在种群水平上的描述;“在同一地段上呈镶嵌分布”、“不同物种通过种间关系形成有机整体”、“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都是在群落水平上描述。2 7 .C2 8.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实喊目的为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故胰岛素为自变量,血糖浓度变化为因变量.故实验组先先注射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伏后注身摘萄糖:翻,低血糖症状缓解.对照组始终注射等型生理盐水

38、.故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实嗡设计,意在考查考生具备嗡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喊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2 9.B3 0.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的相关知识。未施用IA 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主根仍然存在,顶端优势仍在,侧根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不会增加。3 1.B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所致,A错;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浓度更高,促进作用更强,接近于最适浓度,B正确;图

39、乙茎3、茎4处均是促进生长,均在图丙中的C点之前,C错;图乙根1处生长素浓度小于根2处,D错。3 2.D解析:向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生产无子番茄;果树整枝修剪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发育成侧枝;插条带的芽能够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有利于插条的成活;棉花摘心可解除顶端优势,减少侧芽生长素,促进侧芽发育成侧枝;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助于植物的成活。3 3.(单选)关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在如图所示的位移坐标轴上S I、S?、S i、S ”分别为在第I s 末、第

40、2 s 末、第(n-l)s 末、第 ns 末的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0 S i&S 3 5*同I I I 1 I-I.0 12 3 n-1 n t/sA、(P S 2 为第2 s 内的位移B、OST为前(n-l)s 内的位移C、S 2 S 为第2 s 内的位移D、S i S n为第n s 内的位移3 4.B【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示意图.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 抗体,抗 a 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 C h 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 C h R 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

41、症肌无力.【解答】解:A、物质a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 抗体,说明物质a 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 A选项正确;B、抗 a 抗体与物质a 的结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清除,故 B选项错误;C、物质a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 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 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故 C选项正确;D、抗 a 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 C h R),从而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 C h R 特异性结合减少,故 D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重症肌无力为素材,结合发病机理示意图,考查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

42、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 5.D3 6.【题文】8.下图表示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中方法:注射抗体解;、方 法 :注射抗原0 7 14 21 时间 M上注射时间A.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获得免疫力比较好B.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采用方法可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答案】B【解析】解析: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采用方法可快速直接杀灭病毒,效果较好,而方法中抗体生成慢,不利于疾病治疗。但由于方法可以形成记忆细胞

43、,所以其免疫维持时间长,较适合用于疾病的预防。通过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为体液免疫。【标题】2 0 1 5-2 0 1 6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习题 第 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4【结束】3 7.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和变异等相关知识。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病,两者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病。3 8.C【命题立意】本

44、题旨在考查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等知识。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其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抗体参与;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分化产生,细胞核内基因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两种细胞功能不同;胸腺是T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由于缺少T细胞,细胞免疫有缺陷;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的是B淋巴细胞。3 9.B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 病.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

45、乳汁中,主要是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的.解答:解:A、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不会传播艾滋病,A错误;B、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注射器会传播艾滋病,B正确:C、握手传播不会传播艾滋病,C错误:D、与艾滋病病人拥抱不会传播艾滋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 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D N A并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并能随寄主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且不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大量的T 淋巴细胞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相继

46、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40.A【知识点】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解析:浆细胞的功能主要是产生抗体,记忆B细胞的作用是识别抗原后进行细胞增殖分化,两者功能不同因此膜蛋白种类和数量也不同,A正确;浆细胞与效应T 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B错误;抗体是分泌蛋白,对其进行加工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内质网内不含DNA,C错误;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典型总结】免疫调节中的易混点归纳(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浆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3)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在二次

47、免疫反应中,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4)浆细胞和效应T 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而 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进行增殖分化。41.(1)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相同(或生理状况、性别相同)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适宜且等量(2)2 天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3)数据记录表4 分(表 头 1 分,前测1 分,后 测 1 分,平均值1 分)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变化记录表会组别。B-2平均值。2。3Q平均值。2c3Q平均值Q前测。Pp后测。P(4)A 组、C组、B组42.(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0、N、P、S 等元素)(2)捕食和竞争

48、(3)出生率和死亡率(4)尸体和下一营养级的粪便(5)240(6)绿藻 绿藻在碱性水体中的藻毒素含量低 植食性比例高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的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II、0、N、P、S等元素)o(2)鲤鱼和沼虾同时捕食绿藻蓝藻等藻类,鲤鱼又捕食沼虾虾,故二者关系为竞争和捕食.(3)微山湖中决定绿藻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4)沼虾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包括其排泄物、尸体和被下一营养级吃掉的沼虾所形成的粪便。(5)由图可知,鲤鱼植食性获得能量为24X0.75=18kg,肉食性获得能量为24X0.25=6kg,设鲤鱼植食需要藻类x k g,肉 食 需 要 藻 类

49、 y k g.能 量 传 递 效 率 为 20%,故 x-20%=18kg,x=90kg;y20%20%=6kg,y=150kg,至少需要藻类为 90kg+l50kg=240kg.(6)由甲图可知,PI18时(碱性)绿藻的藻毒素含量低,二者吸收磷元素相当,所以应该选择绿藻.投喂鲤鱼快速除中的藻类应选植食性比例高的个体,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41.(1)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相同(或生理状况、性别相同)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适宜且等量(2)2 天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3)数据记录表4 分(表头1 分,前测1 分,后 测 1 分,平均值1 分)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50、变化记录表组别。c*23Q平均值,2c3r平均值。2平均值4前测*ppPP后测*p(4)A 组、C组、B组42.(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0、N、P、S 等元素)(2)捕食和竞争(3)出生率和死亡率(4)尸体和下一营养级的粪便(5)2 4 0(6)绿藻 绿藻在碱性水体中的藻毒素含量低 植食性比例高4 3.(1)随机 植被类型 S 2(2)次生 丰 富 度(或“多样性”)光能(3)2 0 恢复力(4)土壤 土壤微生物解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工程。(1)选取样地要做到随机取样。根据柱形图,横坐标为植物类型,因此对植物据类型进行分类。山体滑坡造成植被被严重破坏,因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