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98694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6.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pdf(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晨昏线”的教学反思“晨昏线”的教学反思鹿城中学毕钮【摘要】: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想,全新的理念。本 文 结 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一晨昏线第一轮复习的教学实践,对晨昏线的相关知识的传授,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在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反思。【关键词】:地理教学、探究学习、反思、晨昏线晨昏线是指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相关内容是 高 中 地 理 地理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大部分高三学生疑惑之处。在教学中如何更好

2、地突出其重点,突破其难点,是每一位高三地理教师思考的问题。尽管我们己完成此内容的教学任务,作为高三一线教师的我反思怎样搞好教学设计,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如下:一、教学目标定位的反思: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传统的教学目标就是落实好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晨昏线”的传统教学目标为教育学生了解晨昏线的定义、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画图的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也就是说“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

3、与技能1 .理解晨昏线的含义,学会判断晨线与昏线;2.理解晨昏线的特征,找出晨昏线的相关信息过程与方法1.观察演示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2 .通过填图、绘图,增强动手能力。3.通过自学导读,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和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地理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2.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二、教学方法的反思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等以语言传递

4、信息为主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标;新理念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如一幅光照图,以引导学生去探究这幅图中晨昏线的有关信息为主,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落实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反思1、晨昏线的含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与地球仪进行演示,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一晨昏线,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2、晨线与昏线的判读: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与地球仪进行演示,形象、直观地指导学生利用下列方法来判断:、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为昏线。【高中地理必修一

5、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夜半球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昼半球西侧为晨线,3、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 5 /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4、晨昏线的相关信息时。昼夜长短的信息晨昏线与纬线相交时,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将此纬线分成了两个段弧,即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若昼弧为优弧,夜弧为劣弧,则该纬线昼长夜短;若昼弧为劣弧,夜弧为优弧,则该纬线昼短夜长;若昼弧与夜弧正好等长,则该纬线昼夜平等;若要计算此纬线的昼长或夜长,该纬线的昼长等于昼弧的弧度除以1 5 得到的

6、商,同理,该纬线的夜长等于夜弧的弧度除以1 5 得到的商。用此方法可分析算出昼长与夜长;日出、日落的时间信息某地日出的时间:该地所在的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某地日落的时间:该地所在的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例题: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图表示一月日的光照情况。此 时a点是 点钟,a b、c三点中的昼最短的是,昼长是 小时。a的 地 理 坐 标 是,b点的昼长是 小时。此 时 太 阳 直 射 点 的 位 置 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o【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5晨昏圈与经线、纬线之间的关系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晨昏圈与经线圈的重合:此时晨昏

7、线经过南北两极点,南、北极圈内既无极昼现象,又无极夜现象,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由此可推断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时间为3月2 1日或9月2 3日例如:右 图1 9-1阴影部分表示夜晚,每条经线之间间隔相同,则甲地的区时可能是3 月 2 1 日1 5 时3 月 2 1 日1 2 时3 月2 2 日1 5 时3 月 2 0日1 5 时a.b .c.d.读右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题:1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0 ,6 0 e b .3 0 e.3 0 wc.0 ,1 2 0 e d.0 ,3 0 e2.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a.0 ,1 8 0 b.0 ,1 5 0 wc.1 5

8、0 w,1 80 d.1 80 ,1 5 0 e晨昏圈与经线圈相交:此时晨昏圈与经线圈之间存在一个夹角B,注意以下两点a、其夹角B 的大小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等;b、其夹角B 的取值范围:0 V BV 2 3 2 6 例如: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此时地球上极昼的范围发生在以北,极夜的范围在以南?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关系:2 1 0晨昏圈与纬线圈相离:表示该纬度出现了极昼或极夜现象;晨昏圈与纬线圈相切:表示该纬线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例题: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此时地球上的两个日期的范围相等,曲线a b c 上的太阳高度为

9、0。完成6 7 题。6.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0 ,0 b.2 0 s,1 80 c.2 0 n,1 80 d.2 0 s,0 7.图示时刻国际标准时间为a.0 时 b.8 时 c.1 2 时d.1 8 时晨昏圈与纬线圈相交:晨昏线与纬线圈相交时,一定会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将些纬在教学过程中,晨昏线知识的学习还应加强与学科内其他知识的联系,比如晨昏线与光照图的判读、晨昏线与日期分界线、晨昏线与等太阳高度角分布图的判读,晨昏线与经纬网、晨昏线与政区图的联系等等知识的教学还有待深入探究与加强。总之,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一晨昏线的教学中,令我们反思的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会

10、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a.1 2 0 e c .1 2 0 w 答案 a解析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所在东8 区即1 2 0 e的地方时。2 .希腊雅典2 0 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a .1 3 时 c.次日1 7时答案b解析东3区和东8 区相差5 个小时。3 .当纽约处于4月 3 0 日 1 2 时时,北京应为a.4月3 0 日1 时 c.4 月2 9 日1 时答案b解析北

11、京为东8 区,比纽约西五区时间早1 3个小时,注意4 月只有30天。4 .当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 2 时 1 6分,则该地经度为 a.1 1 6 e c.1 04 e 答案 a解析当某地正午地方时为1 2时,北京时间为1 2 0 e的地方时,两地相差1 6 分,经度相差4。X X 年 9月6日晚8时,北京X X 年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b.1 2 4 e d.1 36 e b.5 月 1 日 1 时 d.5 月 1 日 9 时b.次日凌晨1 时 d.2 3时b.东九区中央经线d.1 1 6 e场“鸟巢”隆重举行。据此回答5 6 题。5.某旅行团包机从旧金山于当地时间9月 5日 1 0时出发

12、,于残奥会开幕前5小时到达北京国际机场。那么飞机飞行时间为a.1 1 小时c.1 5 小时b.1 3小时d.1 7 小时6.北京残奥会开幕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a.二分之一c.三分之一答案解析该旅行团出发时,北京时间为9月 5日1 0 时+1 6=9月 6日2时。则飞机飞行时间为1 3小时。北京残奥会开幕时,1 8 0经线与0 时经线重合,全球为同一日期。7.当伦敦为中午1 2 时时a.美国处于黑夜,中、E K 日三国都处于白天b.美国处于白天,中、E 、日三国都处于黑夜c.中、E l、日三国日期比美国早一天d.中、E 、日、美四国日期相同答案d解析根据已知条件“伦敦为中午1

13、 2 时”可知1 8 0经线地方时为0 时,可确定全球日期相同。8.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b.小于二分之一d.全部答案b解析根据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判断。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7月 7日,其余部分表示7月 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9 1 1 题。9.此时a点的区时是a.7月 8日1 2 时 c.7月 8日6时1 0.此时北京时间是a.7 月 8日1 5 时 c .7 月 8日2 0时b.7 月 7日2 4 时 d.7 月 8日1 6 时b.7 月8日1 4 时 d.7 月 7日1 4 时1 1 .有 关 a、b、c三点地

14、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三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 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 点大于b点答案解析根据经度的特点及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0 时所在经线为9 0 w,可计算a点的区时和北京时间。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a b c。1 2 .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北京的地方时早于伦敦的地方时太阳将西升东落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a.c.答案 b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地方时东早西晚,太阳东升西落,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右偏,南

15、半球左偏,但是假如地球自转自东向西,b.d.与正常相反时,上述的现象将会完全相反。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131 4 题。13.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组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a.调快1 小时c.调快24小时答案d解析从广州飞往美国,经太平洋中部时飞越日界线,由于飞机是自西向东飞行,从日界线西侧进入东侧,日期应减去一天,即把手表调慢24小时。14.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a.长 c.一样答案b解析自西向东飞行,再次见到日出的时间会提前,故所经历的白昼时间应短。1

16、5.某军舰在的海面上,沿 20 w 经线方向南发射炮弹,射程为90km,落弹点将在a.东半球中纬度地区b.东半球低纬度地区c.西半球中纬度地区d.西半球低纬度地区答案bb.短d.长短无法判断b.调慢1 小时d.调慢2 4 小时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X X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反思反思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反思每一届的高一在地理学习的第一章就是一个最大的难点,虽然教材发生了变化,但这一部分的难点没有变化。有关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意义,对学生的空间立体知识要求高。首先学生要有运动的感觉,其次学生对于空间中立体的球体的认识水平还不到位,数学上对球体的教学还没有,再加上物理上

17、对物体运动的速度的讲解还未开始,尤其是角速度和线速度让学生更是不能理解。我在一些班级的教学中还是用了老的教学方法,先讲地球自转的方向,再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角速度什么是线速度,之后分析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公转的讲解也是如此。课是上完了,学生掌握的怎么样?练习中发现许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在分析中学生总是把地球想成是静止的,在公转时更是容易这样想,不能把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合在一起,对于后面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运动以及这个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同一纬度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觉得难度很大。仔细想来这也不能怪学生,毕竟高一学生的认识能力还是有限的,这一部分又是多门学科综合的知识,要用到的学科

18、知识几乎都是该学科中最难的一部分,这也就不难想像学生为什么掌握不好这部分知识,就连简单的知识也被困难化了。面对新的教材,应该有新的方法,我想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采取用一些新的手法。这次我做了一个对比试验,在两个班级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教学,看教学效果怎样。其中在a 班按老的教学思路教学,先让学生看动画,是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动画,看看动画上地球是怎样运动的,看完动画后,我带着全班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或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我再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记住结论,其实对于学生而言,记住结论不难,但一到实际应用时就出问题,如学生在记忆公转和自转时都是分开记忆的,应用时都是合在一起应用的,像 3月 2 1 日这一天

19、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但这一天是2 4 小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是2 4小时运动的,不是在北回归线固定不动的,图中的黑点就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但 a 班学生在学习了之后总是认为3 月 2 1 日太阳就在这一点,其实图中三角形点也是这天被直射的,因为一天是2 4 小时,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着。还有学生认为三角形是在黑夜中不可能被直射,说明学生没有认识到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在图中几个小时之后三角形就到了太阳能直射到的地方,而几小时之后还是3月 21日。从 在 a班的实践的效果来看并不好。在 b班这次我改了教学顺序,在看完动画后,组织学生活动,把教室清空对着动画摩仿动作。有几个学生演地球而且还

20、是四个不同位置的地球,找四个学生让他们自己感受一下地球自转的同时又公转的效果,有学生演太阳。何时地球转的快,何时转的慢,向哪个方向转等全和动画上一样,让学生有个感性上的认识。这时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其时在这种摩仿的过程中,地球何时处于黑夜,何时处于白天一目了然。在之后的几次练习中,学生对这一部人知识掌握比以往要好很多。这样的教学过程感觉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发现对于新上高一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没有比初中提高多少,在对一些逻辑性很强的问题中,不能用像对高二或高三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一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比看做好的f l a s h 强多了。

21、在 a班同样的问题b班学生反应就好多了,之后我再理性的提炼一下,学生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现在在小学有做中学的观点,其实在高中尤其高一像地理这样的学科也是要做中学,在做中,学生才能对抽象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在做中,学生才能更加有兴趣;在做中,学生也更会投入,在做中学学生在练习中才不会放错误。新的地理教学课程标准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它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并且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我以上的地理教学中,其时也贯串这一课程标准,也取得了良好的

22、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在这一个月教学来最为深刻的体会。要想达到这一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教学中,就是打破以往教学设计和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所以在新教材和新课标面前,我们老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知识现状和接受能力,认识总是不断进步的,对于教学设计的改进也是如此,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会越来越科学,效果越来越好。反思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反思我上课的内容

23、是第十二册自然教材的第1 2 课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 题 是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但是这节课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自转,公转是选学内容,我把它作为教学延伸。昼夜交替现象虽然是一个很普遍的自然现象,但是一个昼夜大约2 4 小时,时间较长,学生可能不是很在意,也很难总结出昼夜变化的规律,所以我就在课的开始部分播放了一个昼夜交替出现的小课件,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很快就能发现昼夜变化的规律,直接把学生带入到今天的研究主题中来。当学生认识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之后,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熟悉的现象来认识这个问题。在这部分,我主要选择三种交通工具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这三种交通工具,是因为这三种交通工具

24、分别在陆地、海面和空中行驶,想通过这样一个空间上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不论在那里,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都是存在的。关于飞机的飞行,学生都没有做过,没有亲身的经历,我也没找到这段视频资料,所以就让学生想象了一下,为后面学生想象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作了 一个铺垫。分析完火车、船、飞机的行驶后,再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这地方可能有些难,所以我就带着学生做了一个比喻:把地球比作船,我们是船上的乘客,太阳等天体比作船外的景物,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些。能认识到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在通过分析船外的景物与船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认识到地球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接下来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地球自西向

25、东转动,这是李老师的建议,我觉得这个活动还是挺有意义的。学生通过自己转发现只有自西向东转动时太阳才会从我们的东边升起,如果自东向西转动的话,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与实际不相符,肯定是错误的。在学生有了正确地分析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做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这个试验就是一个验证性试验,不知道这个实验指导得到不到位,一会儿还请各位老师就这节课多提一些宝贵意见。反思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反思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自然教材第十二册的内容,由于这课的内容较难,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地球的自转以及自转带来的昼夜现象。上完这课后,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美中不足的遗憾,现反思

26、如下:一、成功之处1、整堂课以学生的探究为中心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以 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探究为中心。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白天过了到了晚上,晚上过了又到了白天,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交替出现,从不间断?现在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很多学生说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反问一句:咦!我怎么感觉不到地球在动呢?刚开始,学生也懵了一下,是啊,确实感觉不到地球在动。不过没过一会儿,就有学生打破了沉静,那是因为我们在地球上,如果在宇宙中一定看到地球在动。紧接着,孩子们就举了坐船,坐飞机的

27、经验,认识到只有通过观察地球以外的景物才能发现地球的运动。那么,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就是有力地见证。地球是运动的在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谈话中得到了求证。我强烈地感到:学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关键看我们老师怎么去开发它、利用它。昼夜现象是不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呢?能否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证实?趁热打铁,我又向学生抛出一个研究课题。不负我所望,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出台。孩子们带着兴奋地心情开始做模拟实验。实验完毕,他们争先恐后地向大家汇报实验结果: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他们通过自行探究,亲历了探究过程,获得了知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使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教师的引导恰当现在

28、我们提倡放手让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学生的探究必须是有序的,方法是科学的,而不是盲目的。而要做到这点,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例如在学生提出地球是在自转时,老师的一个反问咦!我怎么感觉不到地球在动呢?就把学生引到探究地球的运动这一课题上来。再如,当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地球的运动,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周围的景物,进一步证实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整节课老师充当的是组织者。3、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这节课我认为有几处课件的使用很有必要,在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现象后,为了让学生巩固认识,我让学生假设地球不自转会怎样,学生答后展示相关课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地球不自转就不

29、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再如在拓展环节,播放傅科摆实验录像,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4、科学探究的课外延伸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要变要学生探究为学生自主探究。这就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引导。如果在每次课堂探究后留一个课外探究作业,并认真落实好,学生在体验到探究乐趣后就会自主探究。在这节课后,我提供一个放大镜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地球的自转。学生对此很有兴趣,下课后还有不少同学来和我交流想法。二、不足之处虽然在上课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的。但上完之后再冷静地回顾、思考,发现还存在很多不足。虽说整个课堂基本上是让学生讲,让学生做,让学生总结,但细思量,还是

30、觉得有些地方并没有完全尊重学生,例如,导入时,有的学生提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因为只有个别学生提出,也因为老师设计的课是第一课时,所以就回避了这一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是否可同时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呢?这样可让学生自选研究,他们有了自己的课题,也会有很高的兴趣,同时也会使他们想办法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这样做可能更能开发学生潜力,更有效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总之,经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我也将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XX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第1篇: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上完这课后,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美中不足的遗憾

31、,现反思如下:一、成功之处:整堂课以学生的探究为中心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白天过了到了晚上,晚上过了又到了白天,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交替出现,从不间断?现在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很多学生说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反问一句:咦!我怎么感觉不到地球在动呢?刚开始,学生也懵了一下,是啊,确实感觉不到地球在动。不过没过一会儿,就有学生打破了沉静,那是因为我们在地球上,如果在宇宙中一定看到地球在动。紧接着,孩子们就举了坐船,坐飞机的经验,认识到只有通过观察地球以外的景物才能发现地球的运动。那么,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就是有力地见证。地球是运动的在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谈话中

32、得到了求证。我强烈地感到:学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关键看我们老师怎么去开发它、利用它。昼夜现象是不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呢?能否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证实?趁热打铁,我又向学生抛出一个研究课题。不负我所望,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出台。孩子们带着兴奋地心情开始做模拟实验。实验完毕,他们争先恐后地向大家汇报实验结果: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他们通过自行探究,亲历了探究过程,获得了知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使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二、不足之处虽然在上课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的。但上完之后再冷静地回顾、思考,发现还存在很多不足。虽说整个课堂基本上是让学生讲,让学生做,让学生总结,但细思

33、量,还是觉得有些地方并没有完全尊重学生,例如,导入时,有的学生提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因为只有个别学生提出,也因为老师设计的课是第一课时,所以就回避了这一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是否可同时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呢?这样可让学生自选研究,他们有了自己的课题,也会有很高的兴趣,同时也会使他们想办法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这样做可能更能开发学生潜力,更有效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总之,经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我也将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第2篇: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地球的公转这一课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内容较多,从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再到四季的形成、五带的

34、划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地球公转这一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两部分教学内容,即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演示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情形,让学生总结出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包括周期、方向、轨道形状等;通过简单的示意图与圆规展示,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的概念;通过直观的fl a sh 演示,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的移动情况,并在图中读出。最后,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坐公交车的问题,对整堂课做一个拓展,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整堂课,教师试图让学生处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并以此激

35、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课堂中还是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注意,例如教学语言的精确、教具摆放的合理,另外,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途径。在这些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改进。第3 篇: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

36、趣。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

37、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第4篇: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从教参上看,人类认识地球在公转经历了长期而有艰难的过程,虽然我们的学生多数通过阅读书籍已经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但是到底人们是怎

38、么发现地球在公转?有哪些证据能够说明地球在公转?学生知道的只是一个纯粹的结论,而不知道该结论从何而来,这也正是本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让学生经历人类发现地球公转的过程,寻求地球公转的证据,又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公转的历史,让他们知道任何科学发现都需要漫长的过程,科学结论的得出切实可靠的有效证据,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结论的得出可能有多种形式和证据。在这节课前,我问你认为地球在公转吗?几 乎90%的学生都认为地球在公转,他们的知识多数来源于科普书籍或家庭教育,但这种先前知识中几乎不存在提供科学证据证明地球公转,更多地在描述地球公转的特征知识信息,既然学生多数已经知道该问题的结论

39、了。因此重点也就放在寻找科学证据上证明上,体验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在处理模拟实验这个环节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了第一副图中在不同位置观察星星会有哪些不同?在充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XX极地地区教学反思反思一:极地地区教学反思本节课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

40、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时间有些紧张,一道总结归纳的题没有完成。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反思二:极地地区教学反思【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

41、,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为本节课作铺垫。本堂课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层次探讨。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生发言相当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主要起了引导作用。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能从图上判断出这幅图是属于南极图还是北极图,它的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这部分不是太难,学生都能顺利掌握。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图知识和地球知识来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现学生读图能力的内容。然后我让学生先从南极图开始,先认识经纬线,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并用地球仪作直观

42、显示,得出在南极点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时在加进判断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就好掌握了。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

43、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还是有老思想,感觉一堂完美的课应完成教师预设的所有内容,没有深入展开。这些将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反思三:极地地区教学反思本节选自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地理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七年级 地理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本节的学习目的是认识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本章是七年级第十单

44、元的内容,其教学对象是初一级学生。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地理的思维和能力;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强,需要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处于课堂自控能力培养阶段;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能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根据以上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学过程中以实图等感官冲击,增强学生的印象;注重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不断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极地地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是一块神秘的

45、土地,对这节内容的安排,分为三部分:冰雪覆盖的地区一科学考察的宝地一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知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可以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路进行学习。本节内容发散性较强,因此课前安排好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搜索和整理,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节图文并茂,知识点通过用地图来分析总结,体现出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来归纳知识的技能。并且,地图中的动态部分,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清晰的说明知识点,在新授课中应充分利用。本节地理语言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反思四:极地地区教学反思一、课前准备:两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

46、自然条件特殊,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为本节课作铺垫。课堂上主要采用读图分析和探究性讨论的教学形式。二、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地图判断所示图是属于南极地区图还是北极地区图。两级地区的纬度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内容在书上已叙述,学生都能顺利掌握。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来认识,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综合地体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内容。通过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得出结论:北冰洋和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大洲。结合曾学过的知识

47、及通过地球仪直观演示,标出南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后反思:XX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试卷是由协作校中的#中学出的。主要考查必修1和中国地理,从整个试卷来看,表述图文并茂,试卷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表述的图象和文字两大系统。试题的综合性较强,试卷中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试题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如果只是凭借死记硬背的方法是很难得分的,只有真正通过理解相关知识之后,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试卷中涉及到的地理图表类型有统计图、气候类型图、坐标图、景观图、示意图、过程变化示意图、区域局部图等,考查学生阅读图表能力的试题

48、占6 6分,其中单项选择题有1 2幅共占18分,综合题有12幅,共占50分,有的是一图多题,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难易度较难-特别是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思维量较大。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试卷中的选择题和结合题来看:得分率都不高,特别是选择题得分率偏低,好象学生的答案都是乱猜的;而综合题部分,学生在答题中缺乏灵活性,得分率只有40%左右。单项选择题得分率较低的是第3、5、6、1 0、11、15、16、17、19、20、2 1、22、24、2 5题。综合题得分率较低的为第2 6和2 8题。从学生的卷面情况分析,学生答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课外较少花时间去巩固

49、地理学科知识,在复习过和中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有关活动、问题研究、读图思考、阅读等较少花时间认真去读。2、地理基础不扎实,概念模糊不清,有盲点和断层,这是个老问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其中有些完全属于易题、基础题,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同学失分。如2、7、2 0、21o3、审题和读图不仔细,区域定位不正确导致失分多。综合题2 8题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并不是第2 8题的难度太大,而是因为学生审题和区域定位不正确所致。4、地理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读图与析图能力较为欠缺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着的问题,因为不能完全读懂图而导致错误。如何从图表或是背景资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地理

50、事物、地理现象。5、答题方法和技巧欠缺,文字表达能力差,特别是不能灵活运用地理术语。因语言表达不准确规范而失分的现象也较严重。三、今后的复习策略和建议: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仍然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要对照考纲、抓住考点,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不留死角、盲点,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用新考查方式进行命题的相关题目。2、加强训练,培养能力。加强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教学指导,在平时教学和试题讲评中要注意同一知识的“变位”和“变式”,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拓展、延伸、发散,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在举一反三的同时,重视规律性原理,普遍性法则的教学。3、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