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98686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大气环境课标: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高考考点与能力目标:新课程高考考纲主要考点考点地理知识要求层次、地理学科能力要求文综四项能力要求(1)大气的受热过程1、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并能运用于解释有关大气受热等大气现象。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原理;(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概念),知道并运用图表和文字表述大气的受热过程。设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实验。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运用于分析解释有关大气运动现象。(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会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设计热力环流实验。3、理解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的形成。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4、阅读、

2、分析和判读等压线分布图和等压面分布图,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读图、识图和绘图能力,通过读图(表)提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图,理解气压带的成因,风带的风向。并认识不同角度的气压带风带图(如剖面图,极地俯视图等)。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掌握在相应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特征及相应的判读方法。3、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4、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原因、分布、特征。分析季风

3、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5、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并运用图文正确描述气候特征。能应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气候现象和原因。读图、识图和绘图能力。通过读图(表)提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主运用知识的能力。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理解锋的概念、分类及其天气特征,并能比较区分冷、暖锋。理解掌握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点,并运用图文表述。2、理解高压(反气旋)、低 压(气旋)近地面风向规律及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特点与天气现象的关系。在南北半球的等压线图上比较高压(反气旋)、低 压(气旋)、水平气流、

4、中心气流以及天气特点。3、运用简易天气图(等压线天气图、气压形势图、剖面图以及其他类型的图表数据),分析天气系统,判断天气特点,作天气变化趋势分析预报。4、结合实际天气现象或天气变化资料,分析判断造成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读图、识图和绘图能力。通过读图提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主运用知识的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描述地理发展过程。)知识讲解第 一 节 大 气 的 受 热 过 程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5、2、大气的组成: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含量第二(2M)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组成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一一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固体杂质地球变暖的原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02,使大气中的0)2 增加;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02减少。3、垂直分层干洁空气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层次特 点原 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对流动动显著(低 纬 17

6、 18、中 纬 1012、高 纬 8 9 千米)。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平流层起初气温变化小,3 0 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 层(电离层)、逃逸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例 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B.C.D.2 .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I 层

7、顶 部 B.I I 层 底 部 C.I I 层 中 部 D.1 H 层3 .2 0 0 3 年 1 0 月我国发射的“神州5 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一5 0 到 2 0 之 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 0 D.最高气温约为4 0 4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一一递增一一再递增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一一水平运动一一对流运动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一一不显著一一显著1、B 2、D 3、

8、C 4、C4、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 升 1 0 0 0 米,气温下降6。C o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海拔上升1 0 0 0 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o这就是逆温现象。(2)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3)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

9、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例 1:.(2 0 0 7 上海文综)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下图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中,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例 2: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 3 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1 一2题。1 .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 0 0 0 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C.6 0 0 0 米以下等于

10、垂直递减率B.3 0 0 0 6 0 0 0 米高于垂直递减率D.6 0 0 0 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2.飞机可以在5 0 0 0 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B.()C.D.1、B 2、D例3 (2 0 0 9.江苏省建陵中学1 0月)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8 9题。8 .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9.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A.山峰 B.盆地C.湖泊 D.城市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

11、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地面性质与反射:新雪最强。散射:有选择性。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2)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实例

12、:1、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大气逆辐射强)2、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4、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没有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3)全球的热量平衡多年平均来看,地 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类减缓地球变暖的措施:冰川融化(特别是南极大陆),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温 室(效应)原理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绝大部分穿透玻璃到达温室地面,使得温室地面

13、增稳,而地面产生的地面辐射因为是长波辐射,很少能穿透玻璃,这样使得大部分的热量没有损失而保留在温室内。其实,温室不仅仅是玻璃房,我们可以把整个地球也看成是处在温室内,因为大气也就相当于玻璃,它能让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却因大气逆辐射让大部分的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又回到了地面。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水汽、甲烷等。例1、比较同纬度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空海拔均为5 0 0 0 米的A、B两点气温TA、T B 的大小。(TA TB)(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例 2(20 0 9 汕头检测)20 0 8 年奥运会火炬手在特定时间内携带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由于火炬登珠峰比较容易受天气

14、因素的影响,登珠峰的火炬会增加一些如供氧装置等特殊设备,以应对珠峰上低压、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保证火炬正常燃烧。太阳地面.大气宇宙1 .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B.C.D.答 案 A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B.C.D.答 案 D例 3、20 0 8 年元旦前后,我国某地天气状况如表格所示。1 月 2 日比1 月 1日温差大,原因是1 月 2 日()日期天气状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1 2月 3 0 日阴转多云1 7

15、 6 1 2月 3 1 日多云转晴1 5 5 1 月 1日晴间多云1 5 5 1 月 2 日晴1 6 2 c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B.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D.晚上气压升高,风力较大答 案 A三、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常见形式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A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一 气压差异一 大气运动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七 小范围: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冷热不均一垂直运动一气压差异一水平运动IRJA B 低 IWI等 压 面(线)C D受热 冷却 受热比较A、B、C、I)四地的

16、气压高低:DCAB(根据空气密度大小来确定)2、主要形式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海陆风: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学生自绘示意图)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晚上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如下图)例 1:(2008 上海地理)(二)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5.图 2 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6.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

17、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四、大气的水平运动一一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原 动 力(垂 直 于 等 压 线 风 向 平 行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于等压线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摩擦力:(近地面、与风向相反)例1:.右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A.a b、c d B.a、b、d、cC.b、a、d、c D.c、b、a d答 案B例2:.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水平运动

18、的方向V,以及空气所受的三种力:气压梯度力P、地转偏向力E、近地面摩擦力F。(2)P、E、F三个力的合力为.其中p与等压线;且指向。V与E;E在北半球 偏。F在V的 方向。(3)图中B点风速较A点。其原因是。答案(1)见右图(2)0垂 直 低 压 垂 直 右 反(3)大B处等压线较A处密,气压梯度较A处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2、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比例尺大小;等压线的疏密;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气压场:指气压的空间分布。: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嘀气压中心:晴朗高

19、压脊:晴朗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低压槽:阴雨鞍部:阴沉,不稳定 高压脊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低压槽线附近的气流运行例 3:(2 0 0 9 广州模拟)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区域高空5 0 0 百帕等压面天气形势图”,图中等值线表示海拔高度。1.图示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主要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答 案 C2.图中A处的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答 案 D例 4:.(2 007 上海文综)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答案 C例 5:(2 009

20、珠海模拟)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示意图”,且 1 .在 a、b、c、d 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A.a B.bC.c D.d答 案 D2.b 点的风向和a d虚线所示的天气状况可能为()A.北 风 晴 朗 干 燥 B.西 风阴雨天气C.北风 阴雨天气 D.西风 晴朗干燥答 案 A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1、三圈环流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情况:低纬环流(03 0 ),中纬环流(3 06 0 ),高纬环流(6 090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

21、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3、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 1 0个纬度。例:1.下图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答 案 A2.(2 007 江苏地理)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b 气 压 带 是()A.

22、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答 案 A3.下图中的气流运动,符合南极大陆极地东风、南半球气旋、我国台风、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示意图的顺序是()A.B.C,D.答案 B4、(2 009 北京五中月考)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1.图中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A.上 升 湿 润B.下 沉 干 燥C.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D.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答 案 B2 .下列地区中,受、间风带影响的是A.非洲好望角 B.中南半岛答 案 D3 .图中南极圈到南极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赤道南回归线C.撒哈拉沙漠A.1 2 90千米B.1 6

23、 6 5 千米()C.2 5 8 0 千米副极地低气压带南极圈 南极D.马达加斯加岛D.3 3 3 0 千米答 案 C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讲解时教师自绘世界海陆廓分布图,边绘边讲)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实际情况7 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副热带高压带仅在海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1 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带极地低压带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例.当右图中地区为低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地区受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该地区受西北季风控制,炎热多雨亚欧大陆副极地低气压带被

24、亚洲高压切断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A.B.C.答 案 DD.三、季风环流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攵余空气由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 东亚一西北季风-)J-和赤道低压-南亚一东北季风上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成因:4-工J空气由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 r东亚一东南季风夏季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南亚一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澳大利亚北部:1 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

25、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一 一 东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东部地区赤道气团(印度洋)-西南季风: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降水少例 1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白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下图,回 答 1 一4题。1 .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A.1 1 T 2 月 B.3-4 月 C.5 6 月 D.7-8 月2

26、.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例2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5.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A.夏 季B.春 末C.冬季 D.初秋6.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7.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A.半 年B.一 年 半C.二年半D.三年半例3.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

27、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2)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C.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答案(1)CD(2)AC第三节一、锋面系统(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两侧温度、)(纬 度)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湿度差别大;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3

28、)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4)冷锋、暖锋的识别:(教师P67思维拓展)分类概念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实 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对 比 归 纳 总 结 冷、暖 铮 的 识 别 方 法A看 的 头 方 向泠 锋:漪 头 大 致 相 对B.看 锋 面 坡 度暧 锋;前 头 大 致 同 向气流状况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 旋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伏早:例:

29、综合题:读“锋面天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城此时天气特征,乙城此时天气特 征 一。(2)假设甲城、乙城、丙城之间各相距480千米,锋面移动速度为20千米/小时,24小时后,乙城天气特征 丙城天气特征一,此锋面是一锋面。(3)若乙城是我国南岭一带,此时,丙城天气特征;若锋面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则该区出现一天气。(4)若锋面从长江中下游区移至丙城,则长江中下游区受 气压控制,盛f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气团,出现一天气。三、锋面气旋:(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0、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例1】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答案 西南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例 2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 题。1.m 地的风向是)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2.此时,m、n 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A.m、n 两地都晴B.m、n 两地都有雨C.m 地有雨,n 地晴D.m 地晴,n 地有雨3.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 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 图B.b 图 C.c 图 D.d 图1、A

31、2、D 3、B 4、B四、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天气和气候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2、气候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2)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凝结,降水多;行星风系、季风等。一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3)下垫面J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4)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 0 2等增多,温度升高)人类活动L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

32、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附:影响气候的四大自然因素:T 籁气噩一L高 黄 雷 气 温 低-般 戏 辘 的 纱 祠 施耶多甭;疑醵:在鼬、高联藻嬲腿。苜上同髓躯由魏高,锅 蜒一 就 丁 酶 躯 嫣 中轴M林 或 默-还 期 雌 脉 的蹒 胡 和 耕 钟 鞭1区表期展L#水-迎飕编傀腌)一与觥升W糖一钻下加酬分布一式泡 侏航 冬,雌 贼 懿 渐 快L麟I撼 卜 近鞅融区多用n,E 璃 远 近 和 水 汽中脑鞠内融叫缈不一样无潟瞄区斓M 1;嘛 腿学生回顾:籁 酬 糊 避 掘 片.瓢 飘 搬 鞋 即 抄 逅 挪S蒯M,顺的髓躯棘%(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2)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亚

33、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

34、: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例 3、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4 题。1.2.年温差最大I图中表示的r e 矢尖里r s()D.()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3.图中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D.地中海气候()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B.C.D.例 4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8-1 0 题城市平均气温

35、1 月5112 17月2 92 72 6平均降水量(m m)1 月4 77 517月15 056 108.城市、可能分别是A.上 海 莫 斯 科 孟 买C.北 京 罗 马 雅加达9.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B.上 海 罗 马 孟买D.北 京 莫 斯 科 雅 加 达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10.城市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距今2 2亿 年 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19世纪末以来:波

36、动上升4、气候的变化的可能影响-全球变暖(见三维7 2页)例题5:下图中的乙河流域近3 0多年来冰川呈总体萎缩状态。冰川退缩是近十年来气候变暖影响的结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5(1)甲山的走向是 O(2)乙河的流量变化与 变化有密切关系。与外流河相比,该河流有哪些主要特征?(3)乙河流域的冰川退缩是全球变暖的结果。简述引起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4)说明乙河所在地形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自然原因。答案(1)东西走向(2)气温 流程短、流量小、季节性河流等。(3)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迅速减少。(4)主要沿河流、绿洲分布(或:呈点状、线状分布)。

37、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5、大气功环境的保护酸雨类型、分布、危害(1)写出重庆市的地域形态类型名称;简述其成因。(2)图中处为化工厂,评价其区位条件。(3)重庆是我国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简述该区域酸雨的成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答案(1)类型:组团式。成因: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崎岖不平。(2)有利条件:临近河流,水源丰富,靠近交通主干道,交通便利。不利条件:位于城区,城区河流上游,冬季风的上风向。(3)成因:自然原因:位于四川盆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气候多雨多雾,空气湿度大。人为原因: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

38、物性燃料,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例6】(2008 广东地理)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1)(4)题。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资料二甲陈测站乙监测站丙监测站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图 f f l 某城市=眸测站名月平均混沌天气日数图

39、资料三*主城区甲工业区乙工业区其它区注:PM1。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频鱼遥犍主要区域污染源排弹 例俄现日数最少的是 月。(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多选)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分析原因。(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1 2 7 (2)A B 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工业污染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4)措施: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例7.读漫画“人类破坏了我的伞”,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伞”一一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的 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2)破坏“伞”的主要物质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出的。(3)“伞”被破坏后造成的危害有:致使射向地面的 增多,危及人类及生物生存;导致世界气候,今天,、”温室效应”与酸雨都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4)以上情况告诫人们,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经济发展既能,又对子孙后代的 不构成危害。答案(1)平 流 上 升 (2)氟氯燃化合物(3)紫 外 线 变 暖 臭 氧 层 空 洞 (4)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