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pdf(1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练 习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梳理】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2.体液的组成:包括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3.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各组成部分的化学成分根本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的高。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指: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 P a,相当于生理 盐 水(0.9%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 H为7
2、.357.45。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如:H2CO3/NaHCCh、NaH2POJ Na2HPC)4 等。(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在3 7 c左右。5.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6.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3。7.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8.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下列有关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
3、过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解析】根据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可知,淋巴和组织液之间的渗透是单向的,即只能由组织液到淋巴而不能反方向进行。【答案】D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解析】人体代谢过程中的各种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生活环境;毛细淋巴管壁内侧的细胞外液
4、为淋巴,外侧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答案】D3.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和尿的形式排泄废物B.血液中CO2增加,会使呼吸加快C.血浆运输养料和废物D.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解析】食物及其残渣并没有进入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答案】D4.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
5、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C.图中和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解析】据图可知,是毛细血管壁,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是淋巴,是血浆,是红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故A项正确。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B项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宜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项错误。皮肤受伤后会出现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项正确。【答案】C5.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
6、.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调节。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与人血浆渗透压相同,静脉注射后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的改变,A、D两项错误。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后,体内水、盐含量均增加,需排出多余的盐和水以后,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项错误,C项正确。【答案】C6.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
7、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直接进入a、cB.胰岛素、02、葡萄糖、呼吸酶、血红蛋白、尿素等物质都是的成分C.构成了内环境D.和的成分最相似【解析】由图知a为毛细血管,b为红细胞,c为组织细胞,d为毛细淋巴管,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其中构成了内环境,由形成,与的成分最相似,且只能直接通过回流进入毛细血管a。呼吸酶、血红蛋白均是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答案】C7.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
8、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 C段与Na2cCh反应【解析】4 8 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 项错误。8 c 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B 项正确。A 8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 项错误。在 段,乳酸与NaHCCh反应,D 项错误。【答案】B8.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
9、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 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 排出。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 系统和 系统的参与。(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4)细 胞 要 与 外 界 环 境 进 行 物 质 交 换 必 须 要 通 过 才 能 完 成。(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解析】细胞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直接参与完成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桥梁。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还需要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10、网络的调节才能正常进行。【答案】(I)消化 食物残渣(2)氧 气 二 氧 化 碳 和 少 量 水 呼 吸 循 环(3)水、无机盐、尿素等(4)内环境(5)神经一体液一免疫9.一般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对于“直饮水”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直饮水”的p H应为弱碱性,这与正常人血浆的p H非常相近,所以弱碱性的“直饮水”被称为“健康活水”。人体内与p H调节有关的主要离子是()A.N a+、Cl-B.H CO3-、H P O42-C.K+、Ca2+D.乳酸、血浆蛋白【解析】人体内血浆的p 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 CCh-、H P。?一 等离子有关。【答案】B10.如下图所示
11、,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组织液淋巴,血浆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毛细淋巴管壁上皮细胞红细胞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A.组织液一血浆B.组织液一淋巴-血浆C.细胞内液一组织液一细胞内液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解析】食物中的葡萄糖首先穿过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最后从血浆中穿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部。要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被吸收时只能进入血浆而不能进入淋巴。【答案】A11.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有关概念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方框内表示的内容:(2)在下表中填出图中所列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
12、标及健康人的相应正常值。指标正常值(范围)(3)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如果内环境某种成分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发生严重腹泻后,只喝水,不补充盐,。发高烧时,血糖浓度过低时,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4)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 胞 所 需 的 营 养 物 质 通 过、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细胞,而 细 胞 代 谢 产 生 的 终 产 物 要 通 过、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解析】图中代表着人体内环境的调节机制,即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故分别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2)(3)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它们的稳定是细胞正常
13、代谢的保障。严重:腹泻时,会在失水的同时带走一部分盐,若只补充水分会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发高烧时,体温超过酶的最适温度,会使细胞代谢紊乱;血糖浓度过低,引起低血糖症状;血液中钙含量过低,会影响骨骼发育,并有抽搐现象。(4)绝大多数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借助于内环境,参与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答案】(I)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位置可颠倒)(2)指标正常值(范围)渗透压约为 770kPa(37 时)温度37 左右酸碱度血浆 pH 为 7.35-7.45(3)内环境渗透压变小.细胞吸水膨胀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出现低血糖症状会出现抽搐现象,严重时影响骨
14、骼发育(4)内 环 境 消 化 系 统 循 环 系 统 循 环 系 统 泌 尿 系 统 呼 吸 系 统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它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光 热或 脏:沁 壶 啰 堂林k传入中中经 比 较 项 目神 经 调 节体 液 调 节作 用 途 径反 射 弧体 液 运 输反 应 速 度迅 速较 缓 慢作 用 范 围准 确、比 较 局 限较 广 泛作 用 时 间短 暂比 较 长传 递 信 号电 信 号 和 化 学 信 号化 学 信 号3.人体体
15、温的调节过程&J庆 冷 觉/曲 受 旅a乖 体下 向 两。TSH|甲 状J麻甲 状 J 麻激 素 夕 泌 用 力 II地 力 I I 2紧 N低犯环坡*皮嘴糖翳I立雷缩+嘉微栗,付最笔嘿a卜 的 调 节传H I种 经m增 加 收 热遂石温1环 上 竞 卜 的 调 V4.水盐平衡调节过程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卜降细胞外液渗透压才速工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I大脑皮层 垂体I I和放产 生 渴 感 抗利尿激素I T(+)主:动饮水肾小管、集合管补充水分 重 吸 收 水 一H-)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F降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
16、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解析】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使感受器兴奋,之后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下丘脑,而不是垂体。【答案】D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C降到5 c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解析】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下降时人体散热增加,于是会通过
17、加快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所以酶活性不变,但耗氧量增加。处 于低温环境时排汗减少,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答案】B3.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 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一 H肾小管、集合管I/甲状腺R 普骼肌、内脏IA.激素c 能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 的分泌均会增加C.大量饮水后d 的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解析】在水盐平衡调节中,a 为抗利尿激素;在体温调节中,a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
18、d为抗利尿激素。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减少,使尿量增加,从而加快多余水分的排出。【答案】C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一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一尿量增加一渗透压稳定B.炎热环境一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一散热增加一体温稳定C.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一肌糖原分解一血糖稳定D.剧烈运动一乳酸增加一体液中的某些离子缓冲-p H 相对稳定【解析】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使渗透压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
19、【答案】D5.下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方式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传递迅速B.方式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解析】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分别对应体液调节、神经一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显然在体温调节中三种方式都存在,C项正确。方式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信息传递缓慢,且存在反馈调节,方式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速度相对较快,所以A、D两项正确。方式的信息传递也是需要通过体液的,因为上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穿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B项错误。【答案】B6.某人感染流感病毒,
20、下图表示其一段时间内的体温变化曲线,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AB段,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B.B C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C Z)段,产热增多,出汗减少D.AB段温觉感受器兴奋,段冷觉感受器兴奋【解析】当体温相对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图中可以看出A B段体温升高,说明此时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原因是在病毒影响调节中枢的情况下内脏肌肉代谢加强,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A项错误;8 c段体温维持高温不变,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B项正确;CO段体温下降,产热减少,出汗散热增加,C项 错 误 段 体 温 升 高,说明是冷觉感受器兴奋,CQ段体温下降,说明是温觉感受器
21、兴奋,D项错误。【答案】B7.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B.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C.第100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解析】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A项正确;当室温降低时(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产热增加,B项正确;第100分钟时,由于皮肤温度仍高于外界室温,所以皮肤仍散热,C项错误;整个体温调
22、节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D项正确。【答案】C8.下图表示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发生的主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皮肤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2)体温调节过程中,某些激素也发挥重要作用,人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多的激素有和。它们都具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作用。(3)体温平衡调节除有激素参与外,还有 途径。(4)动物实验表明,如果破坏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体温调节能
23、力了,而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5)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 4 h内都处于3 6.5 ,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_ _ _ _ _ _(填才“”或“=”)散热总量。(6)临床上采用低温麻醉是因为人体温下降(不低于28 )时,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强,其原因是.【解析】(1)寒冷环境时,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2)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它们都可以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抵御寒冷。(3)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其中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4)
24、破坏下丘脑,动物体不能维持体温平衡,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及以下神经。(5)根据题意可知,某人体温始终维持在3 6.5 C,体温没有变化,表明此人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等于散热总量。(6)体温较低时,细胞生命活动慢,机体的代谢速率降低,需要能量少,因而细胞呼吸耗氧少。【答案】(1)维持体温相对恒定(2)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抵御寒冷(3)神经调节(4)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及以下神经(5)=(6)体温较低时细胞生命活动慢,需要能量少,因而细胞呼吸耗氧少(或体温低时,机体的代谢率降低,耗氧少。合理即可)9.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25、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W神经系统注: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递质卜下 丘 脑 一 垂 体CRH,二*肾上腺ACTH仔上腺糖皮质激索A.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理不同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C.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并不需要经过内环境D.下丘脑细胞上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解析】由图可看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机理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理相同,均为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胰岛
26、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神经递质需要通过突触间隙即组织液,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由图可知下丘脑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答案】D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D.体液调节可以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解析】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因此部分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生命活动的进行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但以神经
27、调节为主,同时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又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答案】A11.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ounuut g褒涨旦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表示饮用1L清水后排尿量的变化,曲线人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c表示饮用1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A、C
28、项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D项错误。【答案】B12.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二管合-41-4*-集管肾面(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B o(2)当健康人处于温度为3 8 的环境中时,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此时,调节体内温度的主要反射弧是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一体液调节机制 o(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A的调节效应是 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 o【解
29、析】(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通过垂体释放的。(2)考查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的反射弧以及大量出汗后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反馈地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减少。负反馈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答案】(1)下 丘 脑 垂 体(2)皮肤温觉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汗腺此时出汗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时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引起口渴感觉,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3)抑制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
30、或系统或机体的相对稳定)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人口政策: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人口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由于人口基数大,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3)人口发展的目标: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影响2)应对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类型原因结果措施温室效应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干旱、暴雨范围扩大并频现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学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水污染生
31、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水体富营养化,在海水中表现为赤潮,淡水中表现为水华净化污水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减少使用和排放氟利昂等酸雨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破坏植被和腐蚀建筑物减少SO2等气体排放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草原过度放牧,森林过度砍伐沙尘暴遮天蔽日合理利用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草、还林、还湖等4.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
32、重要措施。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小草为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作为食物属于间接价值。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答案】B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B.人造含氟制冷剂的大量排放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
33、大的主要原因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解析】化石燃料中含有C 和 S 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CCh和 SO既可以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因此,开发的新能源若不含C 和 S 元素或含量较少,就可以既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答案】C3.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后来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黄顶菊迅速蔓延。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D.基因多样性增加【解析】没有天敌的外来物种入侵,可
34、能使本地原有物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存受到威胁,破坏当地的物种多样性。【答案】A4.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导致侵入地或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把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
35、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目的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答案】C5.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水 资 源 短 缺 耕 地 面 积 大 幅 度 减 少 生 物 多 样 性 锐 减 环 境 污 染 加 剧A.B.C.D.【解析】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 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所以,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
36、、环境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答案】D6.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B.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C.自然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将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陆地或水域划分出来加以保护,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及其生存场所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是一种就地保护措施。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是将东北虎迁出原地进行易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
37、以法是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法制管理的措施。【答案】A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D8.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槎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2)下图中甲、乙两条
38、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乂)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D 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曲线甲上4、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曲线乙上。、E、F 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 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己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解析】(1)浅水区向陆地方向有不同生物种群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植物
39、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用样方法。(2)曲线甲上,8点纵坐标大于横坐标,种群数量增多;曲线乙上下点在直线p上,说明此时种群数量不发生变化。a点之前,曲线乙在直线p之上,种群数量增多,曲线甲在直线p之下,种群数量减少,因此,曲线甲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恢复生物多样性应先恢复生产者数量。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答案】水 平 样 方(2)8 F甲(3)生 产 者 抵 抗 力 就 地9.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40、的是()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解析】此处挺水植物芦苇为一个种群,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 项错误;植物只可利用CO2和 H20 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 项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项错误。【答案】B10.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41、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徐州市实施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使物种多样性显著提高,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即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B、C 三项正确,D 项错误。【答案】D11.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
42、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汇绳巢湖水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解析】由题干可知,叶退化的锁阳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可判断二者为寄生关系,A项错误泗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恢复力稳定性一般较高,B项错误;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项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定向的是自然选择,D项错误。【答案】C1 2.近年来,在每年的
43、梅雨季节,巢湖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藻暴发)现象,下面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_T 蓝藻.发 目 藻 类.遗 体|影响|a|污染加重卜僮夹等水生动物死日息 一幽|b h-(1)引发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2)微囊藻是导致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湖水中的N、P 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并说明理由o(3)图中a、b 分别代表。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方式是【解析】(1)引发水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等。由于生态系统
44、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水华发生之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2)水中的N、P 等元素是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 等元素含量变化时,会影响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3)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等巢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有影响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情况下,营养物质是限制生物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有 毒 物 质(正)反馈调节耕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我使用!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组成,生物群落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5、是生物圈。(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 .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4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5 .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能量流动模式图d自身呼吸消耗I I流入下嘈养短q被分解者分解IY未被利用I(2)物质循环1)碳的存在形式(1)无机自然环境:以C O 2 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等形式存在。(2)生物群落: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2)碳的循环形式(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46、之间:CO2o(2)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3)碳循环过程图解一I大气中的匹&库k先令微 生 物 的 福分解作用呼吸作用燃烧I绿 艮 卜 呷 T化,燃料|T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小物I(3)信息传递1)形式: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2)来源: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生物。3)方向: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调节生命活动4)作用 维持种群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5)模式图1.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解析】生 态 系 统 一 般包括四种成分:非生物的
47、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只有具备生态系统的这四种成分,才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由此可见,A、C、D三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内容都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答案】B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B.细菌都属于自养型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解析】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小部分动物为分解者(如蚯蚓),A、D 两项错误。大多数细菌属于异养型生物,只有少部分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B 项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生
48、物,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成分,C 项正确。【答案】C3.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人 兔 鹰1/XI植 物 一 鼠 鼬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若除去鼬,则草原上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解析】人捕食兔,兔与人都捕食植物,故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A 项正确;若去除鼬,鹰缺乏竞争者,数量会增多,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B项正确;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加,C项正确;由植物到鹰的食物链共有4 条,分别是植物一兔一鹰,植物一兔一鼬一鹰,植物一鼠一鼬
49、鹰,植物鼠一鹰,D项错误。【答案】D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经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解析】由于捕食关系,初级消费者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在传递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答案】C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是C02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物质
50、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答案】B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植物可以通过颜色、形状(物理信息)、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信息能调节生物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D7.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