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册复习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下册复习2.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24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人口发展的一般历程人口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声点: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低,诃题:少年儿童比重大,增长惯性及教育、就业、经济等压力I 对策:实行控制人口增长政策r特点:增长极其缓慢或零增长、负增长,人口老龄化J问题: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需求不旺|对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 人 口容量1.人文 环 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口环境、城市环境、文化环境等2.人文环境的形成要素:自 然 环 境(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文化活动、人工创造的物质3.人文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利用可能性作出的选择
2、、调整和适应的结果4.影响人口增长的要素: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传统观念等5.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的社会问题过快: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过慢:(或负增长)造成劳动力短缺问题6.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从农业社会至今)三个时期:1、公元前8000年公 元 1770年 极其缓慢2、1770年1950年 增长加快3、1950年以后 迅猛增长总趋势:增 长 加 剧 周 期 渐 短 总 量迅增7.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指标三大指标: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8.人口发展的一般历程四个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阶段指标工业化之前工业化
3、初期工业化中后期后工业化时期出生率高高快速下降低死亡率高急降缓慢下降低自然增长率低上升卜降零、负或低人口规模规模较小增长缓慢迅速扩大增长趋缓规模较大稳定、缩小规模最大阶段特征低增长高增长增长下降低增长第3页人口发展模式图9 .人口构成要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等1 0 .人口金字塔(三种 类 型)增长型、缩减型、静止型1 1 .人口年龄阶段划分(三个阶段)0 1 4少年儿童 1 4 6 5青壮年 6 5以上老年6 5岁及其以上老人达7%,为老龄化;达1 0%为严重老龄化1 2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及其问题(人口金字塔判断)增长型特点: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低问题:
4、少年儿童比重大,增长惯性及教育、就业、经济等压力1 3 .我国:(1)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压力仍较大(2)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对策:实行控制人口增长政策1 4 .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及问题(人口金字塔判断):缩减型、静止型特点:增长极其缓慢或零增长、负增长,人口老龄化 瑞 典(世界第一个老人多于少儿的国家)。除日本外,都在欧洲问题: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需求不旺对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1 5.人口容量概念:指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活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无统一标
5、准)1 .特征:时间上动 态 性(预见性),空间上地 区 性(无统一标准)。2 .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我国环境、资源与人口协调的关键。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既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又对地理环境造成影响。协调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1 6 .马寅初和 新人口论1 7 .人口素质和人口投资专题2 5 人口分布与人口移动1 .改变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的自然变动 人口移动2 .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标志:人口密度3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很不均匀4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集中):(1)自然条件:气 候: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地形:平原地带;水资源:沿河、沿湖地
6、区(2)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3)历史:集中开发较早的地区(四川盆地、渭河平原)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地区亚洲东部:我 国 东 部 朝 鲜 半 岛 日 本南亚:印 度 孟 加 拉 国 斯 里 兰 卡 巴 基 斯 坦 东 部西欧:英 国 法 国 德 国 荷 兰 比 利 时北美东部:美国东半壁、加拿大东南角6.世 界 人口稀疏区(四类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寒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美国的阿拉斯加热带雨林区: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沙漠和干旱草原: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原高山:青藏高原世界人口分布图12页7.我 国 人
7、口 分 布 极 不 平 衡(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黑河腾冲线8.导致人口移动的因素:自然条件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9.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劳务迁移 难民迁移 智 力 迁 移 生态移民(按地区范围分类: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劳务迁移:劳动力的空间移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民工潮是我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方式民工潮对流入地和流出地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积极意义(1)激发和提高移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能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满足沿海地区和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大消费市场。(3)改善迁入地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老龄化问题。(4)提高素质
8、,带回资金,办厂开店,促进迁出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负面影响(1)使迁山地人n 和劳动力过疏化、高龄化以及文化素质弱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不利于西部开发和贫困地区迅速脱贫。(3)不利于实行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4)对流入地的交通、环境以及社会治安造成压力,加 重“城市病”。10难民迁移: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等迫使人口向安全地域的迁移。11智力迁移又称“人才迁移”、“头脑外流”: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才向发达国家的迁移和欠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向发达地区的迁移。A人才移动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程度、科技水平、生活水平和环境的差异。B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入发达国家,增强了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节约了
9、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也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人才匮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拉大。第 14页 倒数第二自然段。专题26 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上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城市各项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和分异主要类型: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影响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是重要因素 经济效益:(除公共事业政府布局以外)-般规律:土地价格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递减(“同 心 圆”结构)规模较大城市:复杂(城市中心区、区域中心、社区中心、城市近郊、城市远郊)城市地域扩展:波状、辐射状-指状-跃 动 状(飞地)城市功能分区:中央商务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文教区、风景
10、区1.城市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和核心2.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和城市地域向农村地域扩展的过程(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的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 业 结 构 以 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3.城市功能分区在城市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产生有规律的分异,形成不同的功 能 分 区。4.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功能分区的空间组合5.城市地域发展规律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发展,具有变化和动态性6.城市的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业结构以第二、第 三 产 业 为 主;教
11、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7.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城市各项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和分异8.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商 业 用 地 居 住 用 地 工 业 用 地 农 业 用 地 等9.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是 重 要 因 素 经 济 效 益:(除公共事业政府布局以外)10.一般规律:土地价格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递减商业高利润高地价城市中心;工业活动大面积低效益城市边缘居民用地两者之间;农业用地最低效益城市最边远地区11.“同 心 圆”结构: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为: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 农业用地。大多为城市发展初期和规模较小的城市。会 读19页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图12.
12、规模较大城市:复杂13.城市中心区:(一个主中心,几个副中心)高级商业、商务、行政中枢机构、重要文化机构为主,商业用地为主,少数高层、高级住宅区域中心:(中心区周边,交通枢纽处)区域中心周边主要是居住区社区中心:(区域内次一级交通结点)城市近郊:工业用地城市远郊:农 业 用 地(区内也有居住用地)会 读20页大城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图中央商务区: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商务活动、金融活动集中,形成中央商务区,简称C B D。是城市经济最活跃、人流最柒中、交通最便捷、建筑最密集、地价最昂贵的地区,是经济活动的中枢。上海已形成外滩、陆家嘴、北外滩构成的“金三角”中央商务区1 4 .中心地
13、理论:德国克里斯泰勒理论地理学之父1 5.城市地域扩展城市化的空间表现波状、辐射状-指状-跃 动 状(飞地)2 3 页的城市地域扩展示意图专栏上海城市地域拓展(P23)1 6 .城市功能分区中央商务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文教区、风景区专题2 7 城市化过程器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世界城市化过程 、城市 问 题 一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城 市 化 过 程 当代世界城市化主要特点中国四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 世界城市化过程:(1)起源:农业文明地区 特征:发展极其缓慢,城市数目少,规模小,城市人口比 重 呈 低水平增长(1 8
14、0 0 年,百万人口城市仅:北京)(2)发展:工业革命 特征:迅 速 发 展(1 8 1 0 年,伦敦成为工业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二次大战后,空前规模,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攀升世界城市化主要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世界城市群(六大都市带)(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以纽约为中心的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区,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以东京为中心的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欧洲西北部,以巴黎为中心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区分世
15、界主要工业地带)第 29 页图3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1)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适当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积极发展大城市的卫星城;积极适当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2)中国四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的一种宏观集聚现象。城市群形成的条件:具有一定数量的不同类型的城市至少有一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与城市之间具有一定内在联系长江三角洲城洲群(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形成的行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沿江靠海,有广大的经济腹地。历史基础好,是鱼米之乡。有发达的交通网络。目前本区域经
16、济发展迅速。有上海特大城市作为核心,且上海发展迅速,龙头作用明显。4城市问题: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交通问题(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居住问题(贫民窟、廉价屋)、社会问题(失业、治安等)。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发展经济、政策调控、合理规划、完善法律。(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分散城市职能,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并在大城市大周围建设卫星城;进行城市规划,重视城市立法,加强城市的管理和建设。)5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郊区化指城市人口、工业、商业由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现象)国际:欧洲南部、英国、美国、日本等先后出现;我国:上海等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向小城镇
17、或乡村迁移。大城市人口下降,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是郊区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专栏“烂心树”与“烂皮树”(P31)专题2 8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条件农业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城郊农业生态农业1 农业区位条件:指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1)自然因素:A气 候(热量决定了农作物的品种和熟制。东北地区: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三熟。水分条件:过干、过湿都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年降雨量2 5 0 m m 的干旱区只能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B 地 形:平原:农 耕 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机械化耕作)山地:一般林业(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
18、重;土壤贫瘠;交通不便)C 土 壤(东北黑土: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江南丘陵地区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四川盆地紫色土:适合稻谷生长)(2)人文因素:科学技术(减轻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如:温室栽培技术、滴灌技术)消费市场(市场需求引导着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和分布,如;城郊农业)交通条 件(园艺业、乳畜业等)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翘特点形成条件代表地区水田农业多数地区机械化程度低;劳动集约化程度高,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亚 热 带、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水 分、热量充足;土壤肥沃;有较大面积的平原、丘陵和低山,适合水稻生长,人口稠密有丰富的劳动力.东 亚、东南亚、南亚发达的商
19、品化混合农业农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技 术、资金集约化程度实行区域专业化制度;(农、林、牧紧密结合)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平原广阔,草场广布;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为农业的多方位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西 欧、北美(美国东部)牧场畜牧业畜牧业经营规模大;商品化程度高草场广布美国中西部、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地中海型农业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欧、西亚、北非西欧商品化混合农业(1)形成条件:地势低平;温带海洋性气候,草场众多(2)典型国家:法国:世界上重要的乳肉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种植业也很发达(小麦、甜菜)荷兰:重要的乳肉制品生产国和出口
20、国;最大的花卉出口国(3)农业特点:农、林、牧紧密结合,全面发展,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北美商品化混合农业(1)分布:美国、加拿大的北美中高纬度(2)形成条件:气候类型多样,平原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为农业的多方位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特点:农业技术、资金集约化程度高;农业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农业区域专业化3 城郊农业:含义、特点、分布规律见课本39页杜能圈:德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杜能;19世纪20年代提出,农业区位理论的空间模型4“石油农业”高投入、高耗能换取高产量,严重污染(石油转化为:动力 化肥 农药)5 生态农业高效优质农业:充分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合理安排物质在系统内部循环利用
21、和重复利用,替代石油能源或减少石油能源的消耗,以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更多的农产品。目的:节约燃料和原料;减少污染。专题29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带工业区位条件工业世界主要工业地带Y高新技术产业区位1工业区位:工业活动占有场所在地理环境中的确定位置2 工业区位条件:自 然 资 源(资源型产业尽可能靠近资源产地)环 境(工业本身对环境的要求:如耗水企业、电子工业;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劳 动 力(劳动力的数量、价格、素质是工业布局的重要前提)交 通(三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市 场(市场是工业生产实现价值的场所)科 技(是科技含量高的工业生产的保障,科技进步改变了对原料、能源等的依赖)集聚可集约地利
22、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企业间交流信息、加强协作,降低成本)土地 价 格(是城市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传统工业:资源、劳动力、交通为主 现代工业:科 技 市 场 知识渐趋突出)工业主要的区位因素工业指向类型主导因素工业生产特点举例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产地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市场指向型工业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能源指向型工业能源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炼铝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廉价劳动力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技术要求高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3 污染严重
23、的工业区位选择化工厂炼油厂4工 业 区 位 论(韦 伯)假设相同条件下:运费与重量、距离成正比工业布局:生产成本最低的地点 生产成本的决定因素: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集聚效应5世界主要工业地带A分布规律: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呈东西向不连续地带分布B主要工业地带:主要工业地带范围形成条件特点北美工业地带美国东北部、加拿大南部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工业部门齐全,尖端技术和高科技工业居领先地位。世界最大的工业地带、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西欧工业地带欧洲 西 部(英、法、德、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北部)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雄厚,劳动力质量高,现代工业
24、的发源地,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技术密集型工业最发达东欧工业地带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波兰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实力雄厚资源型重工业地带,多在靠近原料、燃料产地的内陆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日本太平洋沿岸日本是个岛国,太平洋一侧良港广布,海上交通运输非常便利;“资源小国”,发工业多属于进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贸易型,是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技术密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靠海外进口;产品大量倾销世界各地;这里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国内工、也品的最大消费地。集型产业发展迅速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地带北起韩国东南沿海、中国东部沿海,向南延伸到东南亚一些国家5 0年代以来,各国、各地区竞
25、相发挥各自的传统优势,根据国情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推动了各国工业的发展。8 0年代后,各国工业的发展更为迅速。战后新兴的工业区6高新技术产业区位:(1)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产业: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航天技术。(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技 术 含 量 高:科技精英多(3)高新技术产品的特点:轻、小、精、贵。(4)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知 识 与 技 术;发 达 的 交 通,靠近机场、高速公路;环 境 优 美。(5)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地:美 国“硅谷”、日 本“硅岛”、英国剑桥科学公园、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中国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开发区等。项目鞍钢宝
26、钢地 理 位 置辽宁鞍山上 海兴建时间建国前70年代铁 矿 石 来 源当地供应进 口能源来源山西、黑龙江安徽淮南、山西水源辽 河长 江消费市场沈阳、大连、长春等上海、南京、杭州等宝钢的区位条件:(1)资源:长江水源充足,能满足钢铁企业大量用水需要(2)交通:临东海、靠长江,有京沪、沪杭铁路交汇,水陆运输便捷(3)市场:当地有巨大的钢铁消费市 场(4)集聚:有良好的工业协作配套条件(5)劳动力:劳动力丰富,文化程度高,经验丰富,训练有素(6)科技:科技力量强(7)环境:远离市中心的居民区,位于长江的下游,考虑到了冬季、夏季盛行风向对中心城区的影响,减少了对城市的污染例 1上海城郊农业以市区为中心
27、大致呈四个环状区域:10千米半径范围内是近郊蔬菜、奶牛、花卉区;1020千米半径范围内为棉花、蔬菜、奶牛区;2035千米半径范围内是商品粮、棉区;35千米半径以外的远郊区为商品粮、棉、渔、奶牛饲养业区。例 2:日本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是一个“资源小国”,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靠海外进口;国内市场有限,产品大量倾销世界各地;H本是个岛国,海岸线很长,太 平 洋 一 侧良港广布,海上交通运输非常便利;沿海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国内工业品的最大消费地。例 3:美国“锈带”、德国鲁尔区告别”煤炭业、英国的转型服务业,
28、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世界范围内资源依赖型工业向技术、贸易依赖型工业转变例 4 美国乳畜带的形成自然条件:这里土壤贫脊(为灰和灰棕壤),地形破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不适宜种植其他粮食,便于种植玉米;有利于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居民多为西欧、北欧移民的后裔,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经验和技术;乳畜带临近美国工业集中区、城市、人口密集区,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翘特点形成条件代表地区水田农业多数地区机械化程度偏劳动集约化程度高,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亚 热 带、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水 分、热量充足;土壤肥沃;有较大面积的平原、丘陵和低山,适合水稻生长,人口稠密有丰富
29、的劳动力.东 亚、东南亚、南亚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农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技 术、资金集约化程度实行区域专业化制度;(农、林、牧紧密结合)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平原广阔,草场广布;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为农业的多方位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西 欧、北美(美国东部)牧场畜牧业畜牧业经营规模大;商品化程度高草场厂布美国中西部、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地中海型农业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欧、西亚、北非西欧商品化混合农业(1)形成条件(2)典型国家甜 菜)荷 兰(3)农业特点地势低平;温带海洋性气候,草场众多法国:世界上重要的乳肉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30、;种植业也很发达(小麦、重要的乳肉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最大的花卉出口国农、林、牧紧密结合,全面发展,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北美商品化混合农业(1)分布:美国、加拿大的北美中高纬度(2)形成条件:气候类型多样,平原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为农业的多方位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特点:农业技术、资金集约化程度高;农业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农业区域专业化主要工业地带:主要工业地带范围形成条件特点北美工业地带美国东北部、加拿大南部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工业部门齐全,尖端技术和高科技工业居领先地位。世界最大的工业地带、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西欧工业地带欧洲西部(英、法、德、荷兰、比利
31、时、意大利北部)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雄厚,劳动力质量高,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技术密集型工业最发达东欧工业地带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波兰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实力雄厚资源型重工业地带,多在靠近原料、燃料产地的内陆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日本太平洋沿岸日本是个岛国,太平洋一侧良港广布,海上交通运输非常便利;“资源小国”,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靠海外进口;产品大量倾销世界各地;这里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国内工业品的最大消费地。工业多属于进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贸易型,是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技术密集型产 业发展迅速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地带北起韩国东
32、南沿海、中国东部沿海,向南延伸到东南亚一些国家5 0年代以来,各国、各地区竞相发挥各自的传统优势,根据国情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推动了各国工业的发展。8 0年代后,各国工业的发展更为战后新兴的工业区专题3 0迅速。商业区位与国际贸易商业区位与国际贸易交通(商业区位条件J 人口地价李 聚等级决定因素:商业集聚性质,商业辐射功能城市商业中心的等级体系等级分类:市级区 域 社 区 邻 里(1)是城市零售商品的集聚地带平衡的国际贸易市级商业 中心的功能一国际贸易(2)是城市商务活动集中地带:各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不平等表现1 商业第三产业的重要行业2 商业区位条件:A交通:在
33、交通便利的地区,物流迅捷,便于商品的集散,同时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B人口: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消费旺盛,商品需求量大,商业繁荣 C地 价:商业是利润较高的行业,单位面积收益较高,所以多位于地价较高的城市中心及各级区域中心 D集 聚:集聚有利商业之间互补,减少消费者交通费用和购物时间,吸引顾客,提高商业效益。徐家汇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5 4 页3商业中心等级体系 A 等级决定因素:商业集聚性质,商业辐射功能B等级分类:市 级 区 域 社 区 邻 里市级商业中心: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西藏中路、豫圆商城、徐家汇商城、上海站不夜城、新上海商业城、五角场。曼哈顿、银座、王府井区
34、级商业中心:老西门、曹家渡、中山公园、长寿路、龙华等。社区商业中心:田林、曲阳等邻里商业中心:居民住宅区附近,小型综合店、副食品杂货店、小型超市C市级商业中心的功能(】)是城市零售商品的集聚地带:(1)综合商业街(2)专业商业街(特色商业街)上海特色商业街:福州路文化街、北京东路五金街、石门路服装街、东台路古玩街、黄河路和乍浦路美食街(2)是城市商务活动集中地带:华尔街、上海的陆家嘴4国际贸易各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5国际贸易不平等表现:(1)国家之间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差异大:国际贸易额居前列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德、日、法、英国等)。中国进出口贸易在2 0 0 2 年首
35、超英国为世界第五位(2)世 界贸易市场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美国新奥尔良是世界第一个贸易中心、美国纽约是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2003年,上海受次进入(3)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差异大、存 在 不 等 价 交 换。(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为主;发达国家以出口高附加值制成品为主)原因:A不 同 的 国 际 贸 易 内 容(商品结构)B利用资金、技 术、信 息 等 优 势 垄 断 价 格 和 市 场(不合理的国际分工)(4)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包装等标准,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欧盟(EU)是欧洲联盟的简称,其前是欧洲共同体,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区域贸
36、易集团之一。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现 有15个成员国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1994年有美、力 口、墨三个国家组成,94年后智利等一些南美洲的国家参加,贸易区进一步扩大.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规模上是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组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差别类型项目工业基础主要出口商品主要进口商品近年来的变化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发达国家雄厚工业制成品极少数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粮食、高科技产品所占市场比重日趋增加优势地位加强“南南合作“、进亍”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中国家薄弱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燃料和原料出口的工业制品增加不利地位专 题31 交通运输
37、与信息通讯/C要素现代交通运输业 方式特点意义交通运输与 I信息通讯 关键I主要海港国 际 海 洋 运 输”I影响港口经济价值因素 上海港、鹿特丹的区位优势现代城市交通发展方向、目标:轨 道 化 公 交 化 环 保 化r城 市 轨 道 交 通,要 形 式:地 铁 轻 轨 市 郊 铁 路城市轨道交M气 点:运 量 大 速 度 快 安 全 准 时 无 污 染I r i增强了城市机能意义2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大大提高了沿线地区土地的利用价值国际互联网与数字地球y“国际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意义 含义应用技术数字地球1功能1 .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2 .交通运输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 信息通讯社 会“神经
38、系统”3 .现代交通运输业五大要素线 路 动 力 运 具 终 端 设 备 客 货 流五大现代运输方式铁 路 公 路 水 运 航 空 管 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6 3 页 比较图4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意义(1)大运量、远距离、低成本的现代交通运输的意义(2)交通运输对工业和商业的区位有着重要的影响:1 9 世 纪(船舶):工业企业多分布于沿河沿海地区 1 9 世纪后半叶(铁路发展):铁路沿线和铁路枢纽二次大战以后(集装箱):沿河沿海和沿湖地区又受重视 当前高科技工业布局:形 成“临空型”产业布局5 .胡佛运输区位论集装箱运输 避免或减少终端费用是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6 .当前沟通全球的主要
39、交通运输方式:海运和空运。A 海洋运输:沟通全球的主要运输方式(达 8 0%国际货运)B海洋运输的两大要素:一是 船 舶 二是港口 关键:海 港(特别是:深水港)建港要素:港口地理位置,港口自然条件,港口腹地大小和经济发展程度7 .世界、中国主要海港:荷兰鹿 特 丹(吞吐量世界第一)日本神 户 横 滨 美国纽 约 新 奥 尔良新加坡新加坡港 中国上 海(吞吐量世界第五)在建中的洋山港上海港、鹿特丹的区位优势。65、66页8 .现代城市交通发展方向、目标:轨道化 公交化 环 保 化;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形式:地 铁 轻 轨 市 郊 铁 路 特点:运 量 大 速 度 快 安 全 准 时 无 污 染意义
40、专题3 2 产业结构及地域转产业结构及 产业结构含义及种类地域转移(产业结构优化含义)产业结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构优化产业芦构优化的意义产业结:勾升级 含义I I表现区域转移1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 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基础部门2、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三大产业之间的 联系与比例。3、产业结构优化:72页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4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提高第一产业质量,稳步增加农业产量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加强能源、交通等坚持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建设积极发
41、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5.产业结构升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了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升高的过程。(1)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转移一标志着区域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表现:第三产业产值增加第三产业就 业人口增加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过渡区域转移: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6发 达 国 家 的 产 业 结 构:第 一 产 业 比 重 普 遍 较 低,第 三 产 业 比 重 普 遍 较 高。发展 中 国 家 的 产 业 结 构 相 反。专题33地域文化环境、资源影响建筑环境影
42、响产业布局尸化含义,物质文化与环境 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文化结构文化与环境,r环境与宗教J环境与传统生活习俗J 非物质文化与环境1环境与文学艺术地域文化文化与民族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一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表现的文化。(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乡村和城市等)2)非物质文化一是指人类创造的社会、精神方面的文化。制度文化:政治、军事、法律、教育、婚姻等制度及实施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精神文化:价值观、道德伦理、民族性格、科学理论、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3、文化与环境(1)物质文化与环境一直接受
43、环境的制约和影响。a、环境、资源影响建筑(如决定了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b 环境影响产业布局(如农业、采矿 也、交通运输业等。)c 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优越一物质文明较先进;自然条件较差一物质文明较落后(2)非物质文化与环境:a、环境与宗教:山区居民崇拜山神;水乡居民崇拜河神;沿海居民崇拜海神;农业地区居民崇拜土地神b、环境与传统生活习俗 c、环境与文学艺术4 文化与民族1、民族的概念一是指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是历史文化的产物。2、多样的民族文化:如服饰、饮食、民居、体育、娱乐、节庆、礼仪、禁忌等.(1)民族差异一一
44、无高低贵贱之分。中华民族一刻苦耐劳;法兰西民族一热情浪漫;德意志民族一严谨善思(2)民族平等3、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1)有利于人类文化的发展(2)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3)有利于研究古代文明(4)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5 文化整合(1)文化整合:指各种文化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但不是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而是各种文化的协调、发展和提升。(2)影响因素:(1)环境(2)社会(3)人口、民族迁移(4)自身的文化(5)时间6 中国的地域文化景观:文化景观自然环境民族经济活动饮食服饰民居其它东 北 黑 土文化温带森林草原汉、满渔猎、农耕杂粮棉、
45、皮泥草房、泥瓦房二人转华 北 平 原文化温带阔叶林汉族农 业(小麦、棉花、苹果、梨、柿、栗)面食棉四合院京剧、评剧黄 土 高 原文化温带半干旱汉、回农牧业面食、肉食喜酸窑洞秦腔、信天游。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世界文化圈图87页内蒙古草原文化温带干旱、半干旱蒙古族畜牧业肉、奶、面蒙古袍蒙古包马头琴、那达慕节庆新 疆 荒 漠 绿洲文化温带荒漠、半荒漠。雪山、戈壁、绿洲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畜牧业、绿洲农业、果业为主肉、奶、面喜茶民族服饰阿以旺、毡房民族歌舞清真寺,坎儿井青 藏 高 原文化高寒、日照强、温差大藏族畜 牧 业(青棵、牝牛、藏绵羊酥油茶、青裸酒、耗牛奶藏袍、横纹多 彩 藏 民女装石砌碉房高原民歌
46、、五体投地的宗教礼仪、喇嘛寺庙四 川 盆 地文化(巴蜀文化)亚热带季风,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多山,紫色土农 业(水稻、小麦)麻、辣吊脚楼川剧,四川人 吃苦耐劳云 贵 高 原文化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高山峡谷,岩溶地貌。多样少数民族最多烟、酒、茶多 姿 多 彩的 民 族 服饰傣 族 的 竹楼、侗族的鼓楼民族歌舞江 南 水 乡文 化(长江中 下 游 平原)亚热带季风,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平原、丘陵、水乡泽国汉族农业(稻、橘、茶、桑、竹)大米、蔬菜、鱼类)白墙黑檐的楼房丝 竹、评弹、越剧、工艺美术、园林建筑华 南 马 祖文化热带、亚热带季风,干湿季分明。汉 族、壮族、黎族、高山族农
47、业(三季稻、荔枝、椰子、香蕉、橡胶)米食崇拜海神、敬奉妈祖、文化外向型世界文化圈世界文化圈范围宗教和民族、语言特点西欧文化圈西欧、北美、澳大利亚基督教新教、罗马天主教经济发达,深受西欧文化影响东欧文化圈东欧东正教、斯拉夫深受俄罗斯民族东亚文化圈中国、II本、朝鲜半岛、蒙古、越南人口最多,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南亚文化圈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复 杂。(印欧语系、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受古印度文明影响。宗教和民族、语言复杂东南亚文化圈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佛教、伊斯兰教受中国、印度、欧美影响,丰富多样伊斯兰文化圈中亚、西亚、北非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
48、典型的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区非洲文化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民族、宗教班图、苏丹语系,原始宗教崇尚自然,民族、宗教复杂拉丁美洲文化圈墨西哥及以南的美洲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天主教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互融合太平洋文化圈太平洋中的岛屿马来一波利尼西亚语系,基督教中国的地域文4,景观:文化主要分布臼然环境建筑服装饮食文艺其它9东北黑土文化泡 喈 森林 草 原地区广森的黑土和山地距旅泥草房梅、皮股凝多条稳东北二人就华北平原文化温 熔 落叶 阔 叶林区温塔半湿润ME四合院棉装梅、麦革小花梨京剧、评剧思 想 法 受 体旅思想影响黄土高原文化温 结 半干品熔农牧业交锚窑洞面 食 和 肉类秦腔和信天讷中 华 民 族 的发
49、样地内凝古草原文优干干嘴,E沮多宇以翁牧业为主的草景双默古包凝古悒肉、奶类为主马炙辱郁达尊桁新调荒漠-徐州文优温 笫 荒漠 和 半荒漠区雪山、戈整和掇洲阿期底.哈族毡房鲜艳的民族贵饰肉、如、面为 主.以梅、瓜果普称、蓼茶民族歌舞坎儿并音藏高原文化穆 族 第府区海坡高、气温 低、日限长 辐射帽.温差大石蒯明1房(平顶方整)馍 林 敏泡.频 民女会格 杷、酥油茶、音裸酒、转半奶高原民1歌密蝌寺施、京致礼拜四川盆地文化四J I I盆3 6湿 度 大、云若多、目限少:山地多.紫土多:地形闭塞吊脚楼麻、猱的川荣川剧的史脸巴辞文比75云贵高原文化*云原多 高 山 岐谷、岩溶地貌.温暖湿洞高脚.式曼如 竹
50、楼(傣 废)、皴 楼(侗族)多姿多彩的民族独饰烟、酒、茶享有盛名民族歆舞西 南 少 教 民族文化,多样的文化辽市水乡文化1f e下原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平原、丘隆.水乡磔国白墙黑檎的楼房、旗林建演以蔬菜、大米、鱼类为主:尊 色稻、插、茶、桑、竹江 南 纥竹、短 剧、讲布、工业美术、国佛建筑华南妈祖文化粤、接、台、琼舄胤庶.与圮区干湿学分明米食外向型突出崇拜谢申、做奉妈祖地理信息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理空间分析领域。作为地理高中教材内,新生的一个主题,我们现在只做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