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总结.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谢谢您年 级:高 一 科目:地理 时间:1 1/1 4/2 0 0 5 1 8:2 5:1 新 3 8 8 7 0 2 8您能帮我总结高一地理吗答:总结如下:第一单元宇宙环境-、考试内容分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 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地 月 系 一 太 阳 系 一 银 河 系 一 总 星 系河外星系一总星系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
2、太 阳(质量最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 1 年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
3、;南极顺时针周期:1 个恒星日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一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含义、位置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 个太阳日(2 4 小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黄赤交角
4、(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一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一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线上 有 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二分二至图”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5、:|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 2日前后?12月2 2日前后?)|昼夜长短的周庠则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6月2 2日前后,北半球?一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12月2 2日前后,北半球?一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一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春秋是其中的过渡三种四季;24节气|五带的划分:|昼夜长
6、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一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一五带形成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1 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二、考题分析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 0 0分中约占1 0%;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1、请 参 照 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IO的三、1:附录二P 2 9的第n卷中的三 附录三P 5 3的第n卷中的1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图1图2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自转和公转方向日期及节气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
7、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能联系的知识点: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一夏季/暧湿一冬季)因 为 受(副高/西风)控制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 为 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 要 因 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东 亚 刮(东南风/西北风),原 因 是(海陆热力差)南亚刮
8、(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一海水东流一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一海水向西流一因为刮东北风)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从A到B的过程中:黄 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一、考试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一生物体基本成分氧一生命活
9、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一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一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 在 电 离 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一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一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
10、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一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
11、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 力 风(理论风)一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 力 风(高空风)一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 力 风(实际地表风)一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 0 低纬环流;3 0-6 0 中纬环流;6 0-9 0 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 压 6 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
12、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 0 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 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 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一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一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
13、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一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一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一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一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一全年高温,旱 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一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
14、、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 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
15、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 续 性 降水锋前低 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图:会判断;会画风向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18T气候因子分困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福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 原 因 一 决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
16、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 垫 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 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8-2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 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以水定型 热 带 气 候 分 为 四 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星雨两季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亚热带季风气候:
17、雨热同期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
18、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烽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 要 是 燃炊;汽车尾气排放二 氧 化硫 和 氧化 氮 等酸 性 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 的 综 合 开 发 和 利 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19、;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环境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化 学 元 素 一 矿 物 一 矿 产造岩矿物一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一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 成 岩 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变质岩:如 大 理 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内容:地球岩石圈由 些 断 裂 构 造(如海岭、海沟等)分 成6大 板 块P97图4-
20、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一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板 块 张 裂 边 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 块 挤 压 边 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1)地 壳 物 质 循 环 一 自 然 界 四 大 循 环 之 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其组成和过程图示: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 _ _ _ _ _ _ _
21、变 质-1 1 t冷凝沉积岩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变质岩岩浆熔化(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概括: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具体我现:|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地质作用分类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衣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眄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太阳辐射使地表趋于平坦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
22、P99-P100 图)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一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基本形态地貌表现与人类生产关系褶皱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卜.隧道向斜槽部: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陆地水体类型分类备注空间分布地表水:河
23、水、湖沼水、冰川水等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水循环周期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利用程度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其它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补给类型汛期时间影响因素在我国的分布雨水雨 季(我国为夏秋)雨量东部季风区冰川融水夏季气 温(冬季断流)西北地区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
24、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源亭力用埠海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A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海水盐度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一P71图3
25、-5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原因:赤道略低一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副热带最高一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向高纬减小一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C影响盐度的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淡水注入:近 岸(河口)D红海盐度最高一副热带;淡水注入少波罗的海盐度最低一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一夏季是长江汛期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波浪:风浪、海啸等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洋流成因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一主要动力;如风海流:信风形成的南
26、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B海水密度不均一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C补偿作用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洋流的地理意义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一例P90图3-33)(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C形成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上升流:秘鲁渔场D航海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主要环境问题表现来源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海洋污染主要
27、来源为工业排污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为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船;目前治污重点在于石油泄漏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障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2、防治污染3、可持续的渔业生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4、沿海工程建设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实施海洋生态破坏1、海洋污染2、人类的生产活动:围海造田、滥捕等3、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
28、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B 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或化学能)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环境 微生物分解(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改造三大
29、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成分的改变;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环境效益(因地而异):A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骆驼刺一干旱环境;荷花一水湿环境;“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矮牵牛叶片受损二
30、氧化硫污染的指示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形成过程:风化低等生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微生物有机质腐殖质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
31、生了根本变化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1)陆地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属性组成共性特征土地资源可再生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气候资源可再生光、热量、降水、风等水资源可再生生物资源可再生矿物资源非可再生(2)海洋资源类型组成特征海洋化学资源食盐、镁、溟、淡水等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
32、域海洋矿产资源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锦结核海洋能源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海洋空间资源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其环境和生态条件复杂和特殊。其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门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气象灾害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台风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暴雨洪涝暴雨会造
33、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干旱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寒潮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地质灾害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震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34、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枳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成因上的关联性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如地震引发滑坡、火山喷发引发地震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火山喷发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滑坡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
35、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陆地环境各耍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A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 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 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第四单元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改造三大圈层,地
36、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成分的改变;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环境效益(因地而异):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 水湿环境;“枣发芽,种棉花”一植物对气候的指示;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
37、染的指示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形成过程: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上的开始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生物对母质的改造: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微生物有机质腐殖质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
38、本变化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杳)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货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1)陆地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属性组成共性特征土地资源可再生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气候资源可再生光、热量、降水、风等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水资源可再生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生物资源可再生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矿物资源非可再生整体(2)海洋资源类型组成特征海洋化学资源食盐、镁、溟、淡水等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海洋
39、矿产资源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钵结核海洋能源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海洋空间资源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其环境和生态条件复杂和特殊。其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琳难度高、风险大14、人们在开发利用口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气象灾害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台风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暴雨洪涝暴雨会造成严重的
40、洪涝灾害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干旱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山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寒潮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地质灾害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震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加强
41、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成因上的关联性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如地震引发滑坡、火山喷发引发地震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火山喷发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滑坡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要素
42、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某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 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 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第 五 单 元 人 类 的 生 产 活 动 与 地 理 环 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
43、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平原一耕作业;山 地 一 林 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一种茶树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一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一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
44、节梯田一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一改造水分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一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美、力 口、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耍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
45、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农业寺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农业地域类型代表性地区主要分布地区分类特点水稻种植业中国秦淮以南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劳动密集型自给农业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密集农业商品农业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优良的天然牧场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广阔的市场需求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央大平原美、力 口、阿根廷、澳、俄、乌克兰商品农业种植业密集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便利的交通运输
46、;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先进农业科技混合农业澳 大 利 亚 的 墨 累-达令盆地(背风坡;灌溉成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欧洲、北美、南非、澳、新西兰商品农业密集农业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市场广大交通便利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经济方面:原料、动 力(燃 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相关特点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1所需原料丰富地区;
47、原料不便运输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接近产品消费地区;产品不便运输动力指向型工业有 色 金 属 冶 炼(炼铝)、化工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 带、制 伞、制鞋拥 有 大 量 廉 价 劳 动 力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 等 教 育 和 科 技 发 达地区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例:鞍 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 钢(市场指向型)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
48、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国防的需要:如 我 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 也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工业惯性的影响环境保护的影响: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气污、水污:化工厂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水 污:E U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工业联系:A生
49、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如I: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工业集聚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类型: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形成类型: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发展特点: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
50、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工 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汽车城十堰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代表工业区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美硅谷;中关村主要区位因素原料、廉价劳力人才、环境、交通主要部门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械电子、航天、生物工程工业地域特点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集聚而成分散为主产品特点重、厚、长、大轻、薄、短、小生产规模大小科技人员比例低高生产增长速度慢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短研发费用低高发展类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价劳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按主导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