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化学)_中学教育-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化学)_中学教育-试题.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0XX年三明市区高三毕业班联考试卷 化学试题(考试时间:120 分钟 分值:满分 100 分)注意事项: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 相对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第十八届“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主要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B.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硬水的硬度(即 Ca2+、Mg2+的含量)C.利用 ClO2对自来水消毒主要是因为 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 D.回收废旧
2、电池主要是防止电池中的 NH4Cl 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2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错误的是 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CsOH 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 它们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 它们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也依次增强 A.B.C.D.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 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根据分散系的稳
3、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 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A B C D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欲提高氯水中HClO 的浓度可往氯水加适量的碳酸钙粉末 B形成酸雨的氧化物主要是SO2和氮的氧化物,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4、C氯气泄漏,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D大气中的N2可转化为NO,NO 可转化为NO2、硝酸等;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可转化为SO2等含硫化合物 6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往 FeSO4溶液中通入 NO2气体 B往酚酞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 C往 MgCl2溶液中通入 NH3 D往 AlCl3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 7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还原性:NH3PH3AsH3 B熔点:SiO2NaClNa C酸性:HClO4 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8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
5、液中:Fe2、Na、SO42、NO3 B.c(H)c(OH)12 的水溶液中:Na、K、NO3、ClO C.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 中:Na、Ba2、Cl、S2 D.加入 Al 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H4、SO42、Cl、HCO3 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 75%的乙醇溶液进行消毒,是由于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 B.医疗上用硫酸钡作“钡餐”,是由于硫酸钡难溶于水 C.浓硝酸要保存棕色瓶并放在阴凉处,是由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 D.FeCl3溶液可以腐蚀线路版上的铜,是因为 FeCl3能把铜氧化 10已知aAn+、bB(n+1)+、cCn-、dD(n+1)-具有相同的电
6、子层结构,关于 A、B、C、D四种元素叙述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 B四种元素一定属于短周期元素 C单质的还原性:BA D原子序数:bacd 11世界上 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把贝壳制成生石灰;在海水中加入生石灰,过滤,洗涤沉淀物;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在氯化氢热气流中加热晶体;在答题卷中相对原子量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十八届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主要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电池中的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错误的是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
7、是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它们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它们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也依次增强酸多元酸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电解上述所得盐(熔融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洗涤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可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B.上述变化过程中包括了分解、化合、复分解、置换等四种反应类型 C 步骤在氯化氢热气流中加热晶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氯化镁水解 D 步骤也可以采用电解该盐水
8、溶液的方法 12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 B明矾常作为净水剂,双氧水通常可用于作杀菌消毒 C金属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可以使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D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13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 NA B常温常压下,1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 NA C1mol Al3+含有核外电子数为 3NA D1L 1 mol L-1的 FeCl3溶液中 Fe3+的数目小于 NA 14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 CaHS
9、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 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 a 极流向 b 极 B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CH由 b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 a 极 D每转移 0.1 mol电子,标准状况下需消耗 1.12 L 的 H2 15 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 mol2L2,KSP(Ag2CrO4)=1.91012 mol3L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 在饱和 NaCl 溶液中的 KSP 比在纯水中的 KSP 小 B向 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 NaBr 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
10、说明 KSP(AgCl)c(NH4+)c(H+)c(OH-)B0.1mol L-1的 NaHCO3溶液中:c(Na+)=c(HCO3-)+c(H2CO3)+2c(CO32-)C将 0.2mol L-1NaA 溶液和 0.1mol L-1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碱性溶液中:c(Na+)+c(H+)=c(A-)+c(Cl-)D在 25时,1mol/L 的 Na2S 溶液中:c(OH-)=c(H+)+c(HS-)+2c(H2S)18在恒温、恒压下,a mol A 和 b molB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 n mol 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 A物质 A、B的转化率之比为 l:2 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a+b):(a+b-0.5n)C当 2v正(A)=v逆(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充入惰性气体(如 Ar),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9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 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 BaCl2溶液和稀盐酸 20.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用乙图装置
12、制备 Fe(OH)2 C用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验证 NaHCO3和 Na2CO3的热稳定性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pH 3 的盐酸溶液比 pH=3的醋酸溶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前者更大 B利用右图装置,可以用 Cu和稀硝酸反应来制取干燥的 NO C往 0.1mol/L 氢氟酸溶加水稀释时,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所 在答题卷中相对原子量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十八届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主要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电池中的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错误的是氢氧
13、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它们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它们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也依次增强酸多元酸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D以 8%KOH 溶液为电解液时,甲烷燃料电池中 OH-往负极移动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CO32-+7H2O+8e-22用 4 种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溶液”与“操作及现象”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往
14、 CaCl2溶液中通入 SO2,溶液不变浑浊先通入 SO2再通入氨气,溶液变浑浊 B.往 Ca(ClO)2溶液中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往 Na2SiO3溶液中通入 N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NO2至过量,浑浊消失 D.往 Ca(OH)2溶液通 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 NaOH 溶液,又浑浊 23向一定量的 Fe、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 150mL 4 mol 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 全溶解,放出 2.24L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H2在加 热条件下还原相同
15、质量的混合物,所得到的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1mol B0.25mol C0.3mol D0.35mol 24某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L(s)+G(g)3R(g);H0,下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达平衡后加入适当的催化剂可提高G的转化率 B达到平衡后向容器加入L,平衡向右移动,G的转化率增大 C图中的y可能是平衡混合气中G的质量分数 D图中的y可能是达到平衡时G的转化率 二、非选择题部分(43分)25、(8分)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 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和气体 E,D既能溶于
16、强酸,也能溶于强碱。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 性气体 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 F。溶液 F在空气中 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 H。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单质 A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答题卷中相对原子量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十八届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主要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电池中的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错误的是氢氧化
17、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它们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它们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也依次增强酸多元酸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G 与氯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 ,当生成 2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 mol。(4)H的化学式为 ,请预测一下往 H溶液中滴入稀硫酸的反应现象为 。26、(8 分)(1)已知:3H2(g
18、)+3CO(g)CH3OCH3(g)+CO2(g),H-247kJ/mol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 CO 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低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 体积不变充入氦气 D 增加 CO的浓度 E 分离出二甲醚(2)已知反应 2CH3OH(g)CH3OCH3(g)+H2O(g),在某温度下,在 1L 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 10 分钟时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1)0.01 0.2 0.2 该反应的平衡表达式 K=,该温度的平衡常数为 。若加入 CH3OH 后,经10 min反应
19、达到平衡,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若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再加入 0.01mol CH3OH和 0.2mol CH3OCH3,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v逆(填“”、“SSi(2 分)(3)6(2 分)结构相似,离子核间距离相近的情况下,CaO中的离子所带电荷更多,作用力更强,熔点更高(2 分)。30、【有机化学基础】(9 分)(1)(2 分),羧基、羟基(共 2 分,各 1 分)(2)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1 分)(2 分)(3)(2 分)命题人:三明二中 俞上城 在答题卷中相对原子量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十八届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主要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电池中的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错误的是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它们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它们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也依次增强酸多元酸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