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习惯1.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看法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娴熟成了习惯,好的看法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的话阐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肯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的培育途径有: (1)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日学习的学问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状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常常交代给学生。学生
2、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实力都有主动作用。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老师要常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主动性。(2)课后整理。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学问,再做作业,最终,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细致看老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主动思索、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育学生负责看法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相
3、识过程。2.尝试活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学问时,老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例如,学生驾驭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依次之后,可请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老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依次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就可同化新学问,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依次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当学生驾驭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又理解了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后,老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按比例安排的应用题。3.操作活动。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好像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学问时,他们
4、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外围行为的倾向。这时,老师就请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刺激其心理,促进他们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学到新学问。当学生无学问基础可作学习新学问的支撑点时,老师可干脆请学生进行多次的操作活动,以不断刺激其心理,引起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4.视察活动。所谓视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细致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留意。培育的途径是:老师供应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显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视察的思索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视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视察,边思索,边争论,边作视察记录,以发觉数学规律、本质。乘法安排律的教学,依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5+3)2=
5、52+32(6+4)30=630+430(25+9)4=254+94老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索题视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竖里视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横里视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老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安排律。小学三年级数学复习安排第一单元:时、分、秒学问点:1.相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建立1时、1分、1秒的实际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洁计算。要求:1.会转化有关时间单位并进行时间的简洁计算。2.会正确选择时间单位
6、。3.会正确的计算经过时间。其次、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学问点:1.会计算三位数一次或连续进位加、一次或连续退位减三位数。2.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领悟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敏捷对三位数进行正确的加、减法计算。尤其是连续退位的状况。如:1013-21012.通过生活中对估算的需求,使学生敏捷驾驭估算的方法,增加估算的意识。3.算法多样,敏捷选用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和估算。养成仔细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会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负责,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第三单元 测量学问点:1.相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7、和千米,知道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相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要求:1.使学生知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2.能借助身边的事物建立实际长度观念。如:视察尺子、借助实物、借助手势、借助一段路程、借助行走的时间、借助行走的步数等。(参照物直观感受:1分硬币大约厚1毫米、1支粉笔或一柞大约长1分米,在操场跑十圈大约是1千米的路程、时间、步数。)、借助实物建立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参照物直观
8、感受:1个乒乓球、1分硬币的质量大约是1克,2袋盐或4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25个左右的同学的体重或50千克的大米20袋大约都是1吨等。)3.培育学生的估测实力,先估测再测量最终选择合适的单位,能画出指定的随意长度。4.培育学生解决简洁问题的实力,例如测量桌子的长度有许多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5.学生能够进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加减及化聚。1、纵向学问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相识。(也可以和时间单位、货币单位一起复习。)使学生的学问结构系统化。时间单位 长度单位 质量单位 货币单位时 千米 吨 元分 米 千克 角秒 厘米 克 分分米毫米2、加强选择合
9、适单位的联系,增加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体验。(选择合适的单位前,头脑中要有确定的参照物来比较。采纳解除法。)3、加强单位换算的练习,留意:换算前要统一单位,特殊是673毫米-173毫米=( )厘米=( )分米这样的。4、可以和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起复习,特殊是估测的部分,有估测周长、给盒子打十字结一共用多长的丝带这样的练习。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实力培育。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驾驭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洁地仿照做过的例题,不能在改变了状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驾驭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例如,学生能
10、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经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驾驭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实力培育。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相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许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晰,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对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
11、。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1,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1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1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非常简洁而且精确了。其次、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实力。数和形是不行分开的。因此,学生驾驭空间关系的知觉实力也是小学数学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第三、视察活动:所谓视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细致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留意。培育的途径是:老师供应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显明,而且要给
12、出一些视察的思索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视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视察,边思索,边争论,边作视察记录,以发觉数学规律、本质。乘法安排律的教学,依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5+3)2=52+32(6+4)30=630+430(25+9)4=254+94老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索题视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竖里视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横里视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老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安排律。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重点综合复习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考试试题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