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说明书.pdf

上传人:鸥鸥 文档编号:9396371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说明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城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说明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说明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说明书.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3 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说明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说明 1.编制背景.4 1.1 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4 1.2 国家“十一五”规划政策的要求.4 1.3 广东省“双转移”政策对城市设施的要求.4 1.4 广东省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5 1.5 珠三角发展规划对环珠三角地区的要求.5 1.6 韶关城市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5 2.韶关的定位、现状设施情况与规划目标.6 2.1 上位规划的城市性质及定位.6 2.2 现状设施基本情况说明.6 2.3 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目标.7 3.规划年限、范围、依据与原则.8 3.1

2、 规划年限.8 3.2 规划区范围.8 3.3 规划依据.9 3.4 规划原则.9 4.规划内容的界定.10 4.1 文化设施专项规划.10 4.2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10 4.3 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11 4.4 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11 5.技术路线.12 6.规划区人口规模预测.12 6.1 相关规划对人口的预测方案.13 6.2 本次规划区城市人口预测.14 7.规划工作过程的说明.21 7.1 现状调研阶段.21 7.2 规划大纲制定阶段.22 7.3 规划初步成果编制阶段.23 7.4 评审成果编制阶段.24 7.5 最终规划成果提交阶段.25 8.规划具体实施的说明.25 9

3、.基础数据和指标来源的说明.26 9.1 基础数据的来源.26 9.2 规划指标的来源.26 附录 1:韶关市 13 个片区分布图.27 附录 2:规划工作过程的相关说明.28 附录 3:韶关市现状公共设施满意度分析说明.76 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41.编制背景 1.编制背景 1.1 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1.1 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体育是亟待发展的社会事业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部署,指出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

4、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做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特别提出要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1.2 国家“十一五”规划政策的要求 1.2 国家“十一五”规划政策的要求 “十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

5、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十一五”规划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 9 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 2.23 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

6、到 80%以上;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1.3 广东省“双转移”政策对城市设施的要求 1.3 广东省“双转移”政策对城市设施的要求 韶关市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于全面加快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2008)提出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战略,要求韶关市在做好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生态环境和谐的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

7、和现代绿色工业新城;同时,韶关各地要结合产业升级和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培育产业集群,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5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及其相关设施建设,根据珠三角地区用工需要,着力培养和输出具有较高技能和素质的适用型劳动力。1.4 广东省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 1.4 广东省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 广东省“十一五”规划提出,新的发展时期,广东省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不利因素。特别是社会方面的问题较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广东省提出必

8、须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进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利益协调,关心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和谐广东。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以发展社会保险、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群众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为重点,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1.5 珠三角发展规划对环珠三角地区的要求 1.5 珠三角发展规划对环珠三角地区的要求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强调,要推动珠三角发展模式转变,在构建互动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和提升开

9、放型经济水平的同时,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把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与经济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增强珠三角辐射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发展能力、务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大力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始终把带动东西北作为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在此契机带动下,环珠三角地区城市应该着力完善和落实改善区域民生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普惠政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快建设平安和谐广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高珠三角地区整体发展水平。1.6 韶关城市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1.6 韶关城市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韶关市致力于建设粤

10、北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山水名城、和谐韶关。“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主要任务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卫生体育和人口工作”。通过韶关市人民团结协作、齐心实干、开拓创新和艰苦努力,韶关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但是,城市的迅速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现有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相对接,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建设,这是韶关市社会事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62.韶关的定位、现状设施情况与规划目标 2.韶关的定位、现状设施情况与规划目标

11、 2.1 上位规划的城市性质及定位 2.1 上位规划的城市性质及定位 95 版韶关城市总体规划中韶关市城市性质为:广东省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粤北地区的经济、交通和旅游中心,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以发展基础工业为主的工贸旅相结合的山清水秀的现代化都市。2003 年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对韶关的城市职能和地位的定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粤北山区及粤赣相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以滨江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韶关市概念规划中,对韶关的性质定为:粤北和粤湘赣周边地区的中心城市;区域交通、物流和旅游服务的中心;现代化的工业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2001 年广东省城镇体系

12、规划中,韶关市被定位为:省级次中心城市,北部山区的中心城市,为粤北与湘南、赣南联系紧密的重要门户,是以冶金、机械、电力为主导的重工业城市。2006 年韶关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定位为:粤北和粤湘赣边界地区的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区域交通、物流和旅游服务的中心;有鲜明文脉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进一步可概括为“粤北中心、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山水名城、和谐韶关”。因此,韶关市的城市定位可以概括为:区域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现代化工业城市;是粤北与湘西、赣南联系紧密的重要门户。2.2 现状设施基本情况说明 2.2 现状设施基本情况说明 为了贯彻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通过向全市广大市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了

13、韶关市现有的文教体卫公共设施使用情况。结合对韶关市浈江区、武江区和曲江区居民进行的调查,从不同的年龄段、职业、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四个方面对韶关市及各区公共设施满意度进行交叉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韶关市文教体卫公共设施满意度一般。居民对城市公共设施满意度最高的为教育设施,特别是小学,其次为幼儿园和托儿所、初中、高中。满意度一般的为城市的医疗设施,其中综合医疗设施满意度高于社区医疗满意度。居民满意度较低的为体育设施,特别是老年活动设施比较缺乏,无法满足老年居民需要,城市大型体育场馆与场地以及社区体育活动设施与场所的满意度均不高。居民满意度最低的为城市文化设施,普遍认为城市的影剧院、剧院、展览馆

14、、图书馆等设施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城市宗教文化场所不满意度最高。总的来看,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目前的文教体卫公共设施基本能满足生活需要,但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7文化设施方面,种类单一、层次缺乏,文化设施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不同类别市民的文化需求,尤其不能满足高水平文化活动需求,与粤北文化中心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其次,韶关市文化设施分布不均衡,与我们的现状分析结论相吻合;另一方面则要求在本次规划中要对文化设施均衡布局,使其协调发展。教育设施方面,韶关市各区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但是从规模、质量、水平和效益四个方面来看都与经济发展的要求

15、不相符合,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还不能相适应。在学位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基础教育设施面临较大压力,而提高办学条件的阻力较大。因此,需要根据教育发展的相关指标,结合现状设施的满意度及其布点状况,对韶关市现状教育设施进行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教育设施的设置进行科学的布局规划。公共体育设施方面,各种设施满意度均较低,市区社区三级体育设施均较缺乏。总体来看,韶关市市级体育场馆功能比较单一,缺乏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现有场馆设置的体育设施偏少,能够容纳的活动人数较少,与省运会举办城市(佛山、惠州等)的场馆相比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居民生活和休闲需要,居民满意度较低。区级层面,反映出了体育设施总体不够

16、,以及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另外,目前韶关市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主要存在问题是设施数量较少,与服务人口不相匹配,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医疗卫生设施方面,市级医疗设施相对区级和社区级医疗设施的满意度较高,反映出区级医疗设施综合实力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基础薄弱。因此,本规划必须在考虑区域发展条件和考虑现存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对市级医疗卫生设施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详细规划布局。韶关市现状公共设施满意度分析说明,详见附录 3.2.3 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目标 2.3 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目标 为了实现国家的相关要求和韶关城市的整体定位,满足韶关市作为区域

17、中心城市以及为本市区居民服务两方面的需求,本次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的目标为:城市文化设施合理布局、文化设施发达的粤北文化中心;教育设施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设施布局适度超前的教育强市;满足日常体育锻炼需求,具有举办省运会等大型活动能力的体育强市;以及辐射“红三角”和粤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各专项规划具体的规划目标包括:文化方面,在“文化大省”和“韶关市建设文化大市”战略的指导下,按照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要求,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区级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级文化设施为基础,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同时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凸显城市文化韶

18、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8底蕴,塑造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文化形象,使韶关成为粤北区域性文化艺术中心,力争使韶关的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入省内大城市的前列。教育方面,打造粤北地区“教育强市”。通过本次规划,合理布局教育设施,满足韶关市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综合考虑韶关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提出近期(20082015 年)韶关打造“教育强省”的目标,制定近期韶关教育布局体系;明确提出(20152020 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等各类教育设施空间布局体系。体育方面,建设高水平的市级体育设施,打造体育强市;以举办省运会为目标,重振韶关作为广东省

19、体育强市的形象。市级设施将重点放在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设施上,为大型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完善区级场馆建设,满足群众日常体育锻炼需求。保障社区健身体育设施建设,增加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建设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设施,方便居民就近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医疗方面,在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上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协调发展;在城市级医院的建设上,实现内部协调、均衡发展,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形成各有所专、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并实现其空间布局上的区域平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空间布局上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3.规划年限、范围、依据与原则 3.规划年限、范围、依据与原则 3.1 规划

20、年限 3.1 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的时间年限为:20082020 年。其中,2008-2015 年为近期,2016-2020 年为远期。3.2 规划区范围 3.2 规划区范围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控制需要,本规划参照韶关总体规划(2006-2020)基础行政界线划定规划区范围为韶关中心城区。在规划区范围内,规划期内集中成片发展达较大规模的全部城市建设区,包括主城区和各城市组团。韶关中心城区处于丘陵河谷冲积盆地中,区外高山层叠,区内河道纵横。2008年现状总面积约 78.3km2。韶关中心城区基本呈组团发展的格局,根据山脉和河流等自然因素,可以划分为十三个城市片区,分别为小岛、西河、东河、五里亭、十里

21、亭、韶南、西联、沐溪等八个主城区片区,以及曲江、龙归、白土、韶大和茨菇塘等五个城市组团。准确规划区范围界线参见附录 1:韶关市 13 个城市片区分布图。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93.3 规划依据 3.3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韶关市区总体规划(2006-2020)韶关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

22、划 2008 年韶关市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省、市文化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和标准 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和标准 国家、省、市卫生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和标准 国家、省、市体育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和标准(注:相关规划依据详见文教体卫各专项规划。)3.4 规划原则 3.4 规划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编制和实施城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将社会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列入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能,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实现区域与城市共同进步的基本前提。区域协调原则韶关位于中部经济主轴线京广线上,接近沿海发展轴,属于国家产业布局的重要节点。同时,处于粤北的韶

23、关、郴州和赣州三市结成“红三角”经济发展区。本规划注重从文教体卫设施的规划入手,注重区位优势互补和区域整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的建立。同时,规划充分调动地方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城区设施的发展为乡镇地区提供指导,带动乡镇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以人为本原则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规划思想,促使政府职能从偏重于经济发展向城市公共服务管理转变,对当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上学难、看病难”等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设施布局的调整,促进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适度超前原则本次规划期限长达 12 年,在以后的建设中,城市不断

24、发展变化,因此规划必须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适度超前,应对韶关市目前城市文教体卫设施建设和布局现状进行规划预测,根据预测指导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保证在若干年后各专项设施不落后。合理布局原则突出重点,把握与文教体卫设施相关的重要的民生问题,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0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根据各项设施发展的目标体系,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完善功能设施布局。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保证了规划编制的民主。形式上,规划局对本次规划进行广泛的宣传告知,公众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发表意见,参与到规划中来;内容上,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

25、设置的项目都与广大市民普遍关注的城市发展和生活设施建设等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公众参与成为本规划的重要力量,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4.规划内容的界定 4.规划内容的界定 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不同于各类事业发展规划,它对需要占据城市空间的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即对硬件部分进行规划。是根据城市用地对城市文教体卫设施进行空间规划和落地配置。主要的规划对象包括:(1)具有独立用地的文教体卫设施;(2)公益性的、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另外,对内部的各类设施的具体规划不在本规划范围内。文教体卫各专项规划的内容界定如下:4.1 文化设施专项规划 4.1 文化设施专项规划 本次规划的文化设施重点是公益性的、政府

26、投资的市区社区三级文化设施,其中对于市、区两级文化设施除了布局外,还提出具体的用地范围参考建议,社区级文化设施由于可与其他类型建设用地共同建设,本次规划仅确定建设要求,而不确定用地范围。(1)图书与展览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纪念馆等。(2)文化艺术类:剧院、音乐厅、专业院团等文化艺术团体设施等。(3)群众文化活动类:文化馆(宫)、群众艺术馆、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公园、文化广场等。(4)文化娱乐与产业类:游乐场、电影院、电影发行中心、艺术培训中心、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市场等。(5)历史文化资源类: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名人故居等。(6)新闻媒体类:出版社、报社、广播电视中

27、心、电视台等。4.2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 4.2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 教育专项规划是为了合理调整韶关市区教育设施布局,解决未来发展过程中教育设施的需求,规划主体为韶关市教育设施,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职校,厂矿学校,大专院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现状资料整理,分析现状教育设施存在问题;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1(2)指标体系制定;(3)预测学位需求以及总体用地需求;(4)根据现状用地面积,预测用地面积及班额标准和生均标准,规划用地规模。本次规划中主要涉及 3 个重点规划方案:(1)小岛片区教育设施匮乏问题的解决;(2)武江区沙洲尾学校新建方案;(3)

28、浈江区城西小学新建方案。4.3 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 4.3 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 为巩固体育强市地位,满足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因此特制定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以更好的配置公共体育设施资源。本次专项规划在实地考察、座谈访谈及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市级、区级、社区级体育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规划目标并参照上层次规划的相关要求以及国家相关标准构建了市-区-社区三级体育设施指标体系。市级体育设施按省运会标准建设,区级体育设施按省体育先进区标准建设,社区级体育设施按先进街道标准建设。根据本规划对韶关市城区总人口的预测及指标体系,(1

29、)对韶关市市级、区级、社区级体育用地规模和体育设施规模、功能进行了规划。(2)对市级、区级、社区级体育设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布局。(3)运用了片区内平衡、相邻片区的分流、弹性渐进三个原则。最后就规划的具体实施提出建议。(4)针对非体育系统设施的共享,作了“教育系统等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专题研究。4.4 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4.4 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本次规划的医疗卫生设施是指具有独立用地的医疗救治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对于某些近期可建设的项目除了布局外,还提出具体的用地范围参考建议。(1)市级或区级综合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2)社区级(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转街道

30、后的卫生院);(3)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健康教育所和中心血站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另外,本规划所涉及医疗卫生设施不包括各类门诊部、私营医院、厂矿医院、休疗养机构、尚处于农村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卫生机构。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2韶关市现状综合调研 相关政策法规研究 相关规划成果研究 规划背景分析现状踏勘 问题分析与规划设想 补充调研 现状问题分析 规划目标 规划设想 规划原则 文教体卫专项规划成果 设施现状 发展条件 发展趋势 人口规模预测 规划的指标体系 规划的目标体系 具体设施规模预测 专项设施详细规划布局 重点案例专题 现状调研 规划

31、提纲规划成果5.技术路线 5.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如图 1。图 1 技术路线图 6.规划区人口规模预测 6.规划区人口规模预测 随着韶关市近几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强力推进市区改造,城市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3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发展(表1、表2)。2008年韶关市市辖区总人口为914839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655195人,暂住人口86258人。由于本规划近期规划年限为2015年,而韶关总体规划中没有对2015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此外总规中的人口预测是在1995年至2005年的人口数据基础上完成,有必要根据2006-2008年的韶关市最新人口

32、统计资料,对总规中的人口预测进行验证和补充。因此,本规划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资料和发展趋势对人口进行重新预测。城市文教体卫设施的配置要求以城市设施服务人口为基准。而城市暂住人口的设施按暂住人口数的70%配置(相当于户籍人口70%的计算标准),因此城市暂住人口以其人口数的70%记入城市设施服务人口。本规划以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为基准,对韶关市城区总人口、浈江、武江和曲江各区城市总人口,及韶关城市设施服务人口规模、各区城市设施服务人口规模进行计算和预测。科学的人口预测成为本次规划合理性和具备可操作性的前提条件,对文教体卫专项设施进行规模预测和具体的区位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表1 市辖区总人口及各区总

33、人口状况(单位:万人)年份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市区总人口 91.48 91.19 90.90 90.71 90.09 浈江区总人口 35.51 35.82 35.91 36.33 36.25 武江区总人口 24.74 24.34 24.03 23.62 23.25 曲江区总人口 31.24 31.04 30.96 30.76 30.58 表2 市区城市户籍人口及各区城市户籍人口状况(单位:万人)年份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浈江区 城市户籍人口 31.10 31.16 30.66 30.75 30.30 武江区 城市户籍人口 22.22

34、 21.83 21.54 21.17 20.81 曲江区 城市户籍人口 13.00 12.87 12.80 12.75 12.68 市区 总户籍人口 66.32 65.86 65.10 65.07 64.59 6.1 相关规划对人口的预测方案 6.1 相关规划对人口的预测方案(1)根据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对广东省各中心城市市区人口规模预测,韶关市市区户籍人口和总人口为: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4 表 3 韶关市市区人口规模预测结果(单位:万人)规划年份 2000 年 2005 年 2010 年 2020 年 户籍人口(万人)52 5863 65

35、70 7580 总人口(万人)55 6065 6875 7590 (2)根据韶关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综合方案分析报告对韶关都市区的人口预测,韶关市市区总人口为:表 4 韶关市区总人口规模预测结果(单位:万人)规划年份 2005 年 2010 年 2020 年 增长率法预测的市区人口 63.9 91.3 120 比重法预测的市区人口 65.4 97.7 124.5 回归分析法预测的市区人口 67.0 90.4 118.8 (3)根据韶关总体规划说明书(2006-2020)对韶关市区城市人口的预测,韶关市区总人口为:表5 韶关市区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结果(单位:万人)规划年份 2010 2020 预测

36、人口数 94 130 6.2 本次规划区设施服务人口预测 6.2 本次规划区设施服务人口预测 6.2.1 户籍人口规模预测 6.2.1 户籍人口规模预测 本次预测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别为增长率外推法与回归分析法,最后对预测值进行校核比较,从而最终确定各年份的人口预测值。A增长率外推法 此方法是以规划城市市区范围内的现状城市户籍人口为规划初期人口数,综合考虑各项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而确定人口的综合增长状况,推导出不同规划期末市区范围的城市总户籍人口数。增长率外推法采用如下公式:Pt=(方程 1)式中:P0基年人口;Pt第 t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t年份。经国务院批准,2004 年

37、6 月韶关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1)将北江区和浈江区合并,并将曲江县的犁市、花坪两镇划入,组成新的浈江区;(2)扩大武江区的管辖范围,将曲江县的龙归、重阳、江湾三镇划入武江区;(3)将曲江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5县的黄坑、周田、大桥三镇划入仁化县;(4)曲江县其余 10 个镇改为韶关市曲江区。(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目前,韶关市下辖乐昌、南雄两个县级市,仁化、始兴、翁源、新丰和乳源 5 县,浈江、武江和曲江 3 区。所以 2003年到 2004 年,市区户籍人口变动较大,统计口径不一致,因此预测所用数据剔除了 2004 年人口数据。表

38、6 韶关市城区户籍人口变化情况 年份 户籍人口(万人)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综合增长率()1995 47.25 7.43 10.45 17.88 1996 47.38 7.64-4.89 2.75 1997 47.97 6.39 6.06 12.45 1998 49.46 5.73 25.33 31.06 1999 50.59 5.23 17.62 22.85 2000 52.37 10.28 24.9 35.18 2001 52.97 5.67 5.79 11.46 2002 53.07 4.64-2.75 1.89 2003 53.42 3.07 3.53 6.6 2004 64.5

39、9-2005 65.07 5.36 2.24 7.6 2006 65.10 5.95-5.75 0.2 2007 65.86 3.81 7.89 11.7 2008 66.32 6.42 0.48 6.9 注:表中增长率为环比增长率。根据上述表中数据,1995-2008 年韶关城区户籍人口平均综合增长率为12.13。其中,平均自然增长率为 5.97,平均机械增长率为 6.16。自然增长率预测:市区城市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 2000 年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5左右,由于现今人口政策的相对隐定及人口再生产的周期性规律,可预测在未来规划期范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将趋于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将维持在较低的

40、 3-5之间。机械增长率预测:众所周知,人口机械增长受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经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未来韶关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户籍政策逐步放宽,预计在规划期内城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将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综上,确定规划期内城区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如下表:表 7 韶关市城区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预测表 增长方案 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综合增长率()低 3 17 20 中 4 31 35 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6高 5 45 50 进而通过计算得到 20092020 年的综合增长率法预测结果。表 8 韶关市城区综合增长率法预测结果(万人)增

41、长方案 2015 年市区户籍人口 2020 年市区户籍人口 低 76.2 84.1 中 84.4 100.2 高 93.3 119.1 B线性回归(Linear)模型预测 人口与年份间通常存在非常高的相关关系,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期正常发展情况下,年均人口增长是比较稳定的。基于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一般符合线性回归的趋势,因此应用线性回归函数的原理进行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是较为科学的方法。本次规划尝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方法,利用软件 SPSS 进行人口规模预测,可以建立人口与年份的回归方程。回归模型为:bxay y 为预测末年人口数,x 为预测年限 由于 2004 年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因此 2004 年

42、后各区人口统计数据与 2004年以前数据无法衔接,而 2004-2008 年韶关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人口稳步快速增长。因此运用 2004-2008 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能很好的拟合人口发展的规律,能很好的预测未来人口情况。输入数据得到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式:y=0.425x 787.065 R2=0.972 R 为相关系数,R2 越接近 1 可信度越高,可见回归方程拟合度比较好。表 9 线性回归法预测结果(单位:万人)增长方案 斜率值 2015 年市区户籍人口 2020 年市区户籍人口 低 0.430 79.4 81.5 中 0.440 99.5 101.7 高 0.445 109.6 111.8 C

43、综合预测结果 取两种方法预测值的平均值,市区户籍人口综合预测结果如下:表 10 韶关市城区户籍人口综合预测结果(单位:万人)增长方案 2015 年市区户籍人口 2020 年市区户籍人口 低 77.8 82.8 中 92.0 101 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7高 101.5 115.5 6.2.2 暂住人口规模预测 6.2.2 暂住人口规模预测 流动人口系指虽有居住和工作地域的变化,但户籍始终留在原常住地的人口。这其中的一部分人长期滞留于城镇,具有相对固定的职业和住所,实际上已成为城市的相对“稳定人口”,这部分人可视之为“自发的城镇化人口”。本规划考虑部分常住的流

44、动人口(统计口径参照2000年11月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口径,指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的流动人口),短期滞留的流动人口不在城市人口预测范围内。据公安局提供的统计据资料,2008 年,市区暂住人口是 86258 人,是市区城市户籍人口的 13.16%,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大城市。考虑到韶关城市经济稳步加快发展和基础规模的扩大,以及其核心凝聚力的进一步提高,市区对周围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将显著提高。到 2015、2020 年,暂住人口占市区户籍人口的比例将达到 15%。表 11 韶关市城区暂住人口规模预测结果(单位:万人)规划年份 2015 2020 低 11.7 12.4 中 13.8 15.1 高 15.2

45、17.3 6.2.3 市区设施服务人口规模预测 6.2.3 市区设施服务人口规模预测 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得出如下的韶关市区总人口规模预测值:表 12 韶关市城区总人口规模预测结果(单位:万人)规划年份 2015 年 2020 年 低 89 95 中 106 115 高 117 133 在城市各项设施的配置过程中,暂住人口按其人口数的 70%记入城市设施服务人口,因此在本规划中,为合理配置各专项设施,将暂住人口按其人口数的70%换算为标准人口,记为城市设施服务人口规模。通过计算得出韶关市城市设施服务人口规模预测值:表 13 韶关市城市设施服务人口规模预测结果(单位:万人)规划年份 2015 年

46、2020 年 低 86 92 中 101 110 高 112 127 注:韶关市区城区服务人口包括武江区、浈江区、曲江区的城市设施服务人口部分。为保证城区各项设施合理配置,暂住人口按70%记入市区城市设施服务人口。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8由于韶关在前十年间受珠三角快速发展的袭夺和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窘困的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相对较缓,而近几年随着珠三角经济辐射的深入发展,产业向韶关的逐步转移,加之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建设,韶关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韶关城市人口的增长也必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而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因此,本轮规划中的人口增长预测采用高速度发展预测方

47、案,选择短期(2015年)韶关市城市总人口为115万,城市设施服务人口为110万人,远期城市总人口为130万,城市设施服务人口(2020年)为125万人。表14 本规划中韶关市城市总人口规模预测的界定(单位:万人)规划年份 2015 年 2020 年 人口规模 115 130 表15 本规划中韶关市城市设施服务人口规模预测的界定(单位:万人)规划年份 2015 年 2020 年 人口规模 110 125 注:韶关市区城市设施服务人口包括武江区、浈江区、曲江区的城市设施服务人口部分。为保证城区各项设施合理配置,暂住人口按70%记入市区城市设施服务人口。6.2.4 各城区设施服务人口规模预测 6.

48、2.4 各城区设施服务人口规模预测 各区城市人口的预测同样采用了市区总城市人口预测的增长率递推法和回归分析法。A增长率外推法 各区城市人口增长率统一采用韶关市区城市人口预测时采用的增长率。如下表:表 16 韶关市各城区人口年均增长率预测表 增长方案 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综合增长率()低 3 17 20 中 4 31 35 高 5 45 50 通过计算得到各区城市户籍人口的预测值:表17 韶关市各城区户籍人口增长率递推法预测结果(单位:万人)2008 年 2015 年 2020 年 地区 现状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浈江区 31.10 34.8 38.5 42.6 38.4 44.7

49、49.0 武江区 22.22 25.5 28.3 31.2 28.2 32.5 37.9 曲江区 13.00 16.2 17.5 20.1 19.0 21.1 25.4 韶关市文、教、体、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9B线性回归(Linear)模型预测 利用各区的城市户籍人口2004-2008年数据建立回归方程。方程如下:表18 城市户籍人口预测回归方程及系数 地区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R 浈江区 Y=0.215*t-396.49 R=0.952 武江区 Y=0.348*t-676.37 R=0.999 曲江区 Y=0.375*t-735.94 R=0.983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到浈

50、江区、武江区、曲江区规划期人口。结果如下:表19 浈江区城市户籍人口回归分析预测结果(单位:万人)增长方案 斜率值 2015 年浈江区户籍人口 2020 年市区户籍人口 低 0.215 36.7 37.8 中 0.216 38.7 39.8 高 0.218 42.8 43.9 表20 武江区城市户籍人口回归分析预测结果(单位:万人)增长方案 斜率值 2015 年武江区户籍人口 2020 年武江区户籍人口 低 0.348 24.9 26.6 中 0.350 28.9 30.6 高 0.352 32.9 34.7 表21 曲江区城市户籍人口回归分析预测结果(单位:万人)增长方案 斜率值 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