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内容.过程安排课时数N O:_ _ _ _ _ _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 题第一课时:认识杠杆 1 课 型:|新授i i、口-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课三|黑 丁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我.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程维 r i.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凄7 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标目|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情 感 态”.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准标:度 与 价?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值观;3.从伟大科学家的身上,学习勇于探
2、索的精神。教学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重点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教学1.理解方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难点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教具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等 J学具1 _ J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激发兴趣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事,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无法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那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愿和我一起来探究它的奥秘吗?1.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
3、发现什么?聆听思考X上观察思考不论学生发现什么都应予以肯定,积极鼓励学生寻找各图之间的共性或图与图之间的共性。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杠杆的共性。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转动的固定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出支点。有没有阿基米德要的硬棒一样的东西。引出硬棒。小组交流要使上面的这些物体工作,要不要给它施加寻找共性力?引出 力。在力的作用下,这根硬棒将会发生什么?引出转动。告诉学生这就是阿基米德要的东西,它叫杠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杠杆。不求和定义一样,只要说得有道理,语句通顺。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帮助。二、探究新知L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出示自学要求:按照提纲杠杆的详细概念。自学课本要求学生与自己归纳的
4、概念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深化理解并记忆。寻找杠杆的五要素。小组内互说要求画下不懂的部分。留着集体讨论交流。尤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独立思考2.讨论交流画下不懂的部你现在能用科学的语言说说什么叫分留着交流杠杆了吗?杠杆的五要素有哪些?先自己说一说提问:还有哪一个要素你不是太清楚?再小组交流着重和学生交流动力臂和阻力臂。强调:仔细理解定义!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到底是哪一段!”深化理解指导学生从上面的图中选一幅自己最有弄清究竟把握能画对的图,画出它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动手实践指名板演。行间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集体就板演内容订正。对照定义尽量使每一个学生能一次理解动力臂和阻力臂及集体
5、订正其画法。三、基本练习下图中那个是支点?谁是动力?谁是阻力?谁是动力臂?谁是阻力臂?指一指说一说组内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四、拓展练习画出下图中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指名板演集体订正77五、实践应用提问:观察下面的两幅图,想一想:1.观察第一幅图,想一想这根棒是向上用力容易撬动石块,还是向下用力容易撬动石块?提示:看一看支点是否相同,预习课本。答案就在课本中。激发学生预习杠杆平衡的条件。2.观察第二幅图,想一想大人为什么被小孩翘起?要想大人翘起小孩,大人该怎么办?那么谁是动力?谁是阻力?谁是动力臂?谁是阻力臂?提示:答案就在课本的下一节中。明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请同学们做好预习。记题思考
6、1通过实践应用启发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课堂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作业设计练习册第2、5 题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数N O: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 题第二课时: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课 型:新授课程标准!1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2 .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2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
7、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教具学具起子、钩码、支架、钳子、剪刀、镶子、托盘天平、刻度尺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 学星活动修订栏一、检查预习情况提问:观察第一幅图,想一想这根棒是向上用力容易撬动石块,还是向下用力容易撬动石块?观察第二幅图,想一想大人为什么被小孩撬起?要想大人撬起小孩,大人该怎么办?厂二、导入新课借助预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杠杆平衡的条件。三、探索杠杆平衡的条件。1.出示挂图提问:如图所示的一个平衡支架在支点左端第三格处挂有两个钩码,要
8、使支架平衡,支点右端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思考回答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活动提问:你能想出几种方法鼠从中你能发现该规律?提示:画一画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直觉:杠杆平衡的条件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关。提问:那么杠杆平衡时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F Ik F 2 L 2引导学生将公式变形为:4=2厂2 42 .检验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否正确。在杠杆的左端的不同位置,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的右端用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的位置拉杠杆,使杠杆处于平衡位置,记下所有示数。填入上表。次数F/NL i/c
9、mF2/NLz/cm3 .深化理解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杠杆恰好处于水平状态时的情况,此时L=L,EFF2O很显然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一般的情况。将钩码左端的一个固定位置,在右端用力向不同的方向(非竖直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分析:动力臂变小了,观察动力的大小变化。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若 L i=U,贝 I J F 产 F 2;若 L L2,则 F K F z;若 L K L z,则艮汨。(1)省力杠杆:L.L2,FIF2,省距离(3)等臂杠杆:LFL2,R=&,不省也不费距离四、实践应用1 .已知 F i=1 0 N,L2=2 0 c m,F2=8 N,求 L =?2 .
10、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法挑着同物体行走。甲图中肩膀受到的压力()乙图中肩膀受到的压力;甲图中手施加的动力()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独立发言理解记忆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获得结论理解记忆1p 乙独立练习五、拓展延伸1 .如图有一木条,支点在中间时刚好平衡,现将木块的左端的一半锯下放在剩余部分的上面,则木条将()2 .一米长的杠杆,左端挂 8 0 牛顿的物体,右端挂2 0 牛顿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支点0应离左端A多少厘米?如果两端重力各增加1 0 牛顿,要使杠杆平衡,则支点应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厘米?3 .如图所示,等臂杠杆的两端各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和铁球,杠杆保持
11、平衡。若将两球同时没入水中,则 杠 杆()图1 )A.仍保持平衡 B.挂铜球的一端下沉C.挂铁球的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山A位置拉到B 位置,在此过程中力F的大小变化是()A.变 大 B.变 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想.g分析以上 各题,进行订正。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小组合作完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集体订正课堂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1 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练习册第3、5、8 题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数N O:_ _ _ _ _ _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 题第三课时:杠杆的应用课
12、 型:j新授课程维知识与技能i .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 .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3 .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明扼要的计算。标准目标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了解杠杆的结构。2 .通过实验,经 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3 .通过分类,把握分类的基本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科学态度利实事求是的精神。2 .通过了解杠杆的各种用途,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教学难点甫赶林M年而家择荷3稀吊扇向题示施行稀而而应而立竟 i教具学具羊角锤、筷子、汽水瓶、各种起子、各种剪刀、钳子、镶
13、子、钓鱼竿、托盘天平等学习内容.过程竟排rr思考后回答 Ir争组内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栏|一、温故知新,i 1.分析右图中拔钉子的锤子,指出它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5 2.提问:上节课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j 其表达式是什么?i 3.杠杆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利弊?1 板书:j当 L=L z 时,F i=F z 不省力,也不费力等臂杠杆J 当 L K L z 时,F,F2,费力费力杠杆(省距离)j 当 L L 2 时,F K F z 省力省力杠杆(费距离)j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等臂杠杆(省力杠杆.j 费力杠杆)?!二、实践应用:)1.
14、讨论天平.案秤.杆秤各属于哪一种杠杆?j(1)为什么天平平衡时,祛码的质量等于被测物体的j质量?!(2)为什么利用杆秤(案秤)可用质量较小的秤坨称:量较大物体的质量?小组讨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f2 I天平 案秤 杆秤2.提问:你还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哪些物体是杠杆?是哪种杠杆?出示下列物体的实物或图片:I羊角锤.筷子.汽水瓶.各种起子.钳子.镒子.钓鱼竿.托盘天平.手推车.老虎钳.铁皮剪刀.裁衣剪刀.筷子.I扫帚.指甲剪等:引导学生一起分析:I(1)以上物体中属于等臂杠杆的有:你还知道生活中有什么等臂杠杆:I_ 5(2)以上物体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I你还知道生活中有什么省力杠
15、杆:_ j(3)以上物体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有:你还知道生活中有什么费力杠杆:联系实际思考独立思考小组汇报全班开放讨论名W用 途实 物 圉刀把长度刀口长度用力情况椅点*cm布长力一次可算较长一段有川吴发ft力次可,校宠的头发长短舞里现的铁皮*花枝长*曹力3 .实际生活 I阅读上面的这幅图,思考:这几把剪刀各有什么I用途,这样设计得合理吗?为什么?I4 .应用杠杆 I如图所示前后两人抬一个大而均匀的木箱匀速上楼。1(1)以木箱的重心为支点,画出每个力的力臂,比较;两人用力,口()F后。I(2)要使两人用力相等,应怎样抬?你有几种方法?|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独立思考组内交流以上各题引导学生先独立思
16、考再组内交流。最后教师作重点评讲。集体订正课堂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作业练习册第2、6、8 题独立完成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数N O:_ _ _ _ _ _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课 题第一课时:认识滑轮 j 课 型:1 新授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课三知识与技能2 .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3 .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程维4.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标准目标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
17、轮的结构。2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情感态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度与价概括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值观教学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特点。重点教学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教具杠杆、两只单滑轮、两只双滑轮、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细绳、钩码若干。学具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设置情境提问:每周一升国旗时,国旗是如何被升上旗杆的?激发学生思考:旗杆的顶端有什么?独立思考引入滑轮,板书课题:滑轮二、探究新知1.探究定滑轮的奥秘引导学生思考:联系升国旗想一想定滑轮有什么特点?能说几个说几个。思考后议
18、一议提示:人是不是站在上面把国旗拉上去的呢?它能不能和物体一起移动?那么它到底有什么奥秘?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研究一下。出示定滑轮的有关图片:观察思考/5r/全班交流八 F,!:!AF甲 乙 丙 丁图11 8 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的变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如 图1 1-8所示,甲图是一个等臂杠杆的示意图。现在把等臂杠杆进行如下的等效变换:先把直棒加宽变形成一个圆轮,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均保持不变(图乙),再把圆轮的边缘挖一个槽,这就变成了一个滑轮,最后把它固定使用就成了定滑轮(图丙)。使用定滑轮时,把重物系在绳的一端,将绳绕过滑轮的槽,在槽的另一端用力拽绳子,如图丁所示。无论你
19、横着.斜着或竖直向下拉绳子,通过凹槽里绳子的作用,都可将你的拉力转变成向上的拉力,从而把重物提起来。从图丙可知,定滑轮是绕轴转动的,轴是定滑轮的支点。动力臂与阻力臂等长,均等于滑轮半径。由杠杆平衡条件F 3=F 2 h可知,动力等于阻力。由此可见,定滑轮的实质 是 一 个 等 臂 杠 杆,使 用 它 既 不 省 力 也 不 省 距 离,但 改 变了用力方向,使 工 作 更 方 便。定滑轮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船员向下用力,可以升起船帆;向下拉动窗帘的引线,可以使窗帘闭合或拉开;建筑工人站在地面上从不同角度用力,都可以将不太重的建筑材料提升到高处。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定滑轮有何特点?学生
20、讨论后总结板书:定 滑 轮 的 特 占:(1)定滑轮,曲实质是一个等臂杠 杆,使用它 既 不 省 力 也 不 省 距 离,但 改 变 了 用 力 方 向,使 工 作 更 方 便。(2)它 是 固 定 的,不能随物体一起移动2.探究动滑轮的奥秘师:定滑轮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感觉特方便,后来又发现只要将定滑轮不固定,将物体和滑轮连在一起移动会省一半的力!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出示动滑轮的有关图片:看图思考认真听讲小组交流记录联系实际思考领会理解记忆观察思考甲图 11F.乙-9动滑轮是*瑞号T二的变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甲图中将要移动的物体由绕在滑轮上的左.右两段绳子拉着,可见,使用动滑轮
21、可以小一半力。从图乙可知,动滑轮随时绕悬绳与滑轮的接触点转动,此点即为动滑轮的支点。再将动滑轮加工压缩变形成一根直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均保持不变(图丙),这样动滑轮就成了变形的杠 杆(图丁)。若拉线都是平行的时候,动力臂为轮的直径,阻力的二分之一,即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力。由此可见,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时可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动一倍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动滑轮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后总结板书:动滑轮特点:(1)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时可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动一倍距离。(2)动滑轮随着物体起移动。三、实践应用1.学校升国旗
22、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 旗 篇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折合滑 1轮的说法,正确的是()仇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上F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2 .如图所示,物体A重 2 0 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 5 N,则物体B的重为_ _ _ _ _ _ _ _ _ N。3 .如图,滑轮B是一个 滑轮,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I O N,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I e大小是_ _ _ _ _。-观察思考记录理解记忆小组交流回答理解记忆独立思考课堂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
23、收获?作业设计练习册第1、4、5 题独立完成板书设计.f教学反思课时数N O:_ _ _ _ _ _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功课 题第一课时:功I课 型:I新授课程标准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2 .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功的单位“焦 耳(J)”,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4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验并能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了解功的物理意义。1.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2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验并能知道做功
24、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2 .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教具学具挂图、小黑板等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导入新课1.提问: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有何特点?用扫帚扫地省力吗?省距离吗?独立思考2.师:那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斜面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车放在斜面下,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
25、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滑动,通过一定的距离。让学生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填 入P”的表格。观察思考改变斜面的角度,重复上述步骤。(两次)引导学生分析P”表格中的数据。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小组讨论板 书: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2 .认识功学生自学功的定义。提 问:什么叫做功?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自学板 书:物体要受力的作用:物体要在力的方向匕通过一段距离。教师活动撼 物 钵 做 功了吗?让学生观察P m 的图片,思 考:谁做功了?为什么?谁没有做功?为什么?1、学习功的计算公式W=F S强 调:S是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四.自学例题指名板演,其它同学独立完
26、成。板 书:解:W=F S=G h=m g h=1 0 k g X 9.8N/k g X 3 m=2 9 4 J答:陈杰对水桶做的功为2 9 4 J.集体订正。三、练 习:1、下列哪种情况做了功()A.运动员将标枪投出去,运动员对标枪B.人用力推石头没推动,人对石头的推力。C .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D.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下,重力对滑雪运动员E.提着桶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F.举着杠铃原地不动G.用力推着小车前进2 .重 1 0 0 k g 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前进1 0 m 后撤去拉力,小车滑行了 5 m 停下来。已知小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 .3 倍,
27、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J o课 堂;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J 总 结 J学生活动相互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思考说说为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作业设计练习册第3、5、7、8 题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活动课时数NO:_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四节功率课 题第一课时:功率课 型:|新授、H *课:二程:维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W2 .知道功率的公式P 二一二F v,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t算。3 .知道功率的单位“瓦 特(W)”,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进一步形成
28、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1 1 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标准i教学重点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2 .知道功率的公式P=1=F v,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1 .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2 .知道功率的公式P=F v,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t教具学具表、米尺等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温故知新L提问:小明的教室在5 楼,估测一下,小明上楼做多少的功?2.深化:如果第一次上楼他用了 1.5 m i n,第二次他上楼用了 4 0 s,则:两次相比,做
29、功相同吗?人的感觉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师:那么做功的快慢用什么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功率二、学习新课1、安排学生自学课本内容2、提问:功率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什么叫功率?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板书: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它的计算公式是:P=w/t推导变形公式为:P=w/t=F S/t=F -VW=P t t=w/p独立完成独立思考自学课本小组交流记录整理学生活动1W=1J/Sl K W=1 0 0 0 w记忆理解1 M W=1 O6W3、指导学生了解功率的大小。学生阅读 的内容,了解功率的大小。阅读深化4、估测自己的功率。指导学
30、生课后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测自己的功率:上楼小组交流引体向上俯卧撑提问:从以上方法中选择一种测自己的功率的方法,思考一下:你应该测量那些量?用什么集体讨论工具?指导学生认识:回答测自己在不同状态时功率的大小一般不会一样。测的功率并非自己的最大功率.深化理解强调测量时注意安全。三、基本练习1、完成W W W 的第1.2 两题。独立完成四、拓展练习1.小明用5 0 N 的力推着一个重力为30 0 N 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以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5 秒,求:小明对小车做了多少功?独立完成小明推车的功率为多少?集体订正课 堂|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总 结 J.i 作 业 i 练
31、习册第3、5、6 题独立完成!设 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数 V 0:_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五节机械效率课 题第一课时:机械效率I 课 型:新授课程标准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 .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效率。了解使用机械的历史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1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的
32、数量关系。2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 .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学难点1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 .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具学具滑轮组、斜面等学习内容.过程更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复习提问:小明利用动滑轮将木料运上楼,对木料做功了吗?思考这个功的大小与用绳子将木料直接提上楼相等吗?(引导学生从实际考虑)小组交流师: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机械效率。(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再次探究动滑轮(1)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一个重物测出它的重力和移动的距离。记下数值。(2)使用动滑轮将这个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
33、动手操作记下拉力和高度的数值。(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步骤。比较使用动滑轮和不使用动滑轮做功数值的大小。引导学生探究: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集体讨论指导学生认识:象刚才直接用手将钩码提到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有用功。记作W “川。理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象刚才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需克服摩擦力做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虽然这些功并非我1 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我们把它叫做额外。理解有用功.额;记作w欷 外O外功.总功如果把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总功,记作W s。则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额 外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效率出示:下面有几种衡量机械好坏的方法你认为那
34、种:深化理解好?:1.做功越多的机械越好2.做功越快的机械越好3.做有用功比例越多的机械越好指导学生讨论后板书:集体讨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X 1 0 0%即n=wwt|/w.Bxioo%讨论:w制与 w总 谁大?所 以 n的值应是多少?板书:W制 W。,所以一般情况下: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4 0%5 0%,理解记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 0%8 0%。3.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提问: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探讨,给予必要的帮助。小组交流板书: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下列因素有关或摩擦力 动滑轮的自重重物的
35、重量集体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在滑轮的转动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力减小动滑轮的自重使机械在满载的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的比例。深化理解4.练习:完成W W W 第 1.2 题独立完成5.拓展延伸:完成练习册第8.9.1 0.题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作业设计练习册第1、3、4、6题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数N O: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五节机械效率(二)课题第二课时:机 械 效 率(二);课 型:|新授课三知识与技能1 .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 .会应用功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程标维目过程与方法通
36、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效率。情感态准标度与价了解使用机械的历史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值观教学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重点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学1.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难点2.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具滑轮组、斜面等学具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复习提问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计算功的公式?学生思考回答二、引入新课通过课文第一段引入新课。三、新课教学1.演示实验。(1)杠杆(图 1
37、4-4)o观察(2)动滑轮(图1 4-(3)学生把数据填,2.师生共同分析.结功的原理:使用上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女功。3.功的原理(P 2 1 0)5),省力但没有省功。入表格(P 2 0 9)。论:L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J,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黑字体,学生朗读2遍。理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介绍斜面。(1)做功的原理:F L=G h F=G h/L(2)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B O(3)利用斜面知识解释盘山路。5.想想议议。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理解小组内讨论课堂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作业设计练习册第2、5、6 题独立完成板书设计1教 学:反
38、 思:!i3课时数N O:_ _ _ _ _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综合实践活动课 题综合实践活动:1位计.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课 型:新授二1知识与1技能1.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课体验创造的乐趣。2.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程维过程与通过交流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标目方法;情感态价他人的能力。通过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敢于动手.乐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准标:度与价1值观力。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教学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难点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教具 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组等学具学习
39、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 学星活动 修订栏一、导入师: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了能够学以致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二、实践应用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阅读部分的内容。了解简单机械的发展史。2、提问:吊车实质上是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3、探究:绞车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组合?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4、提问:你还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简单机械的知识?三、实践操作1.要求学生自行探究.设计.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出示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1)达到活动的基本要求的程度(2)模型设计
40、新颖(3)提升相同质量的物体时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回答小组内交流后回答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吃透标准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4)模型制作的工艺水平(5)活动成果展示2.学生小组合作,自由探究出示活动评价表格:自行设计1序号评价项目得分备注(1)提问:你们准备用哪些简单机械进行!组合?需要用到哪些器材?画出设计;方案图。:(2)自行设计表格,测出用该机械提升重!物所需的拉力与物重之比以及机械效;率。;3.班上展示各组的工作成果。4.根据全班拟定的评价标准,为各组的表现打!分。;5.讨论: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设计思路,你们制:作的机械模型有什么特点?还存在什么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1、小组讨论解决展示设计成果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提出改进方案课堂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作业设计自行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简单机械组合,并测试一下它的机械效率。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t a.,*,,,.*,*,*A Z 2,A 一 2,一“*k 课时数N O: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整理复习课 题.第一单元复习(一)杠杆 I I 课 型:)复习课程标准i1_二_:雉1知识与维 j 技能目!ES标一过程与方法i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1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j2 .结合功的实例认识功的概念。i3 .结合实例理解
42、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4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5 .理 解机械效率。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和过程。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j 重点1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t2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3 .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教学难点1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2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
43、的问题。3 .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教具学具杠后、1图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复习作杠杆的力臂。1.(0 5 南通)在 图 1 5 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居的力臂和阻力F z 的示意图.仔细观察指名板演FT 旷了图 1 5V 1 3,/,图1 3动手操作集体订正一一 一 一 -.教学反思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 .(05泰 州)如上图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 用 在 锤 柄 上A点.请 作 出 拔 钉 子 时 所 用 最 小 动 力/的 示 意 图.(注 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3 .(0 5苏 州)如上图所示,0是 杠 杆0 A的
44、 支 点.在图 中 画 出 拉 力R和F?的 力 臂L和12.4 .如下图所示,工 人 师 傅 想 把 一 个 重8 0 0牛的油桶滚上一个台阶,他沿最省力的方向推动油桶.在图中画出 这 个 力F和 它 的 力 臂L (支 点。已在图中给出).5 .如 上 图 所 示,曲 轩A 0 B C自重不计,0为支点,A 0=6 0 c m,0 B=4 0 c m,B C=3 0 c m,要使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 作 出 最 小 的 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o二、复习相关的计算及杠杆的类型.特点1.(0 5台 州)下 列 属 于 费 力 杠 杆 的 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后指名板演集体
45、订正相互交流后完成工说一说解体思路A B C D2.(0 5温 州)如上图所示,在扶正被风吹倒的树木时,下 列 措 施 中 最 合 适 的 是()A.绳直接 系 在A点B.绳直接 系 在B点 B史 _说说解题思路C.在A点垫上橡皮,再系上绳 树“洁%|D.在B点垫上橡皮,再系上绳3.有 一 根1 2 0 c m长的轻质杠杆,左 端 挂7 0 N的重物,右 端 挂3 0 N的重物,在0点支起后刚好平衡,则支点0距离左 c m:如 果 在 两 端 各 加 挂 一 个1 0 N的重物,自行解答要使杠杆,仍平衡,则应将支点向 端移动 c m。集体订正课堂总结提 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
46、报作业设计练 习 册 第1、3、6题独立完成板书设计课时数N O:_ _ _ _ _教学内容苏科版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动 能 势 能 机 械 能(一)课 题第 一 课时:动 能 势 能 机 械 能(一)1课 型:|新授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课三知识与技能2 .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 .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程维过程与方法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标目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准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
47、点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判断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教具学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沙、小木桩、铁架台等。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引入新课:从能源,体能方面引入能量复习知识;功和能的关系二、新课教学1 .能量演示:A玩具小车拉木块;B举高的钩码拉木块(通过铁架台和滑轮)C伸长的橡皮筋拉木块。问:三个物体是否对木块做功?(学生回答:做了功)归纳:(1)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D怎样判断物体是否有能量?看它能否做功。2 .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决定动能大小因素演示实验:图1 TA.质量
48、相同,速度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B.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Q _ _ _ _ _ _?9。V !:,;1-1 _ -_ _ _ _|观察实验回答问题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3.势 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演示实验:如右图结论: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和质量有关。(2)弹性势能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大小决定的因素:形变的大小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的单位是:焦耳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理解消化
49、课堂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作业设计练习册第3、5、8题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数 V0:_ _ _ _ _ _教学内容苏科版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 势能 机械能(一)课 题第二课时:动能 势能 机械能(二)s课型:新授课程标准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 .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 .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 .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
50、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 .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教学难点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教具学具滚摆、小球、木板、斜面。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复习提问:什么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它g.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决定?学生回答二、引入新课:演示小球竖直上抛,分析其上升和下1落过程。观察三、新课教学 11.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1(1).指出演示小球竖直上抛过程中,动能转化成?势 能(上升),势能转化成动能(下落)。1(2).演示滚摆实验。1 观察思考A.学生观察并分析滚摆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