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全册教案(1-10章)(本科).docx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90789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9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基础全册教案(1-10章)(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会计学基础全册教案(1-10章)(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基础全册教案(1-10章)(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基础全册教案(1-10章)(本科).docx(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1T0章)第一章总论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基本职能、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要素的概念及组成内容、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熟悉会计法规体系、会计学科体系;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阶段。本章的难点是会计要素的概念及组成内容、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二、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起源与发展(-)会计的起源(二)会计的发展(三)会计的定义与会计的基本职能1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 .会计的

2、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职能很多,但会计的基本职能只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方面。(四)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二、财务报告的目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2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三、会计法规体系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一般由四个层次构成:一是会计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以国家主席令的形式签署颁布;二是会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以

3、国务院总理令的形式签署公布;三是部门会计规章,由财政部以部长令形式签署公布;四是会计规范性文件,由财政部以财会字文件印发。第二节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一)会计对象的含义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二)工业企业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即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退出三个阶段,既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表现为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以下是资金运动的具体内容:1 .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投入是指企业取得资金,形成资金运动的起点。2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是指

4、企业使用资金,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这一阶段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主要部分,也是经济业务内容最繁杂多变的部分。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即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3 .资金的退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了一部分新价值,因此,企业收回的货币资金一般要大于投入的资金,这部分增加额就是企业的利润。企业实现的利润,按规定应以税金的形式上交一部分给国家,还要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偿还各项债务,另外,还要按照企业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或利润,因此,这部分资金就离开了企业,退出了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二、会计要素会计对象的具体表述就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

5、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要素按照性质的不同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个要素项目。(一)资产1 .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 .资产的特征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主要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3 .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该项资源首先应当符合资产的定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

6、可靠的计量。4 .资产的分类及构成资产按其流动性(即变现速度或能力)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二)负债1 .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 .负债的特征根据定义,负债主要具有下列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3 .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首先应当符合负债的定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 .负债的分类及构成负债按

7、其流动性(或偿还期限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1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2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权益主要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所有者权益是一种来自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权利。(2)所有者权益既是一种财产权利,又是一种剩余权益。(3)所有者权益具有长期性。(4)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的投资和资本增值。(5)所有者权益的计

8、量具有间接性。3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4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是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项目来表示。(四)收入1 .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 .收入的特征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主要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9、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3 .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收入的定义外,至少还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 .收入的分类与构成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如出租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收入、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收入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股权投资的现金股利收入以及金融企业的利息收入等)。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

10、次不同,可以分为基本业务收入(也称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也称附营业务收入)。(五)费用1 .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 .费用的特征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主要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2)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3 .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 .

11、费用的分类与构成费用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即产品的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六)利润1 .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 .利润的特征利润主要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利润主要是在收入与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的基础上确定的。(2)利润会增加所有者权益。3 .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

12、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4 .利润的来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弋”第三节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形式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又称会计平衡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恒JVo(二)收入一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可以称为第二会计等式。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这一等式可以称为第三会计等式。企业取得了资金之后,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企业陆续获得了收入并发生了相应的费用。二

13、经济业务与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的含义经济业务也称会计事项或交易,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能够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事项。(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会引起会计要素在数量上发生增减变化,从而也影响着会计等式的变化。按照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不同,经济业务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经济业务涉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另一类经济业务涉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增减变化。但是,无论企业发生什么类型的经济业务,也无论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在数量上如何变动,都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企业的资产总额始终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14、总额。三、企业财务报表与会计等式企业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企业需要编制若干个财务报表,但其基本财务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而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又是重中之重。(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所以也称为静态报表、财务状况表。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予以适当分类、汇总和排列,并根据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

15、归类、整理后编制而成的。(二)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形式,所以利润表是动态报表。利润表是根据“收入一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次序予以适当分类、汇总和排列后编制而成的。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会计会计核算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会计核算程序中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会计基础的含义及内容;理解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计基础、会计

16、基本假设和会计计量属性。二、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是对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所作的限定。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等距离的时间“间隔”,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它是对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具体期限所作的限定。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综合反映其生产经

17、营活动。它是对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所作的限定。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是由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四个环节组成的。一、会计确认(-)会计确认的含义会计确认是指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有关项目,作为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的标准我国关于会计确认的标准,分别体现在各个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中,其具体内容详见第一章第二节会计对象的具体表述。(三)会计基础会计基础也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一)会计计量的含义会计计量是对应予记录的会计要素项目加以分析、计算,以确定

18、其金额的处理过程。会计计量主要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方面的内容。(-)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1 .历史成本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2 .重置成本重置成本也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3 .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4 .现值现值是指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条件下,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5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

19、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三)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会计计量属性尽管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5种,但是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选择相应的计量属性。三、会计记录会计记录是将经过确认和计量的会计要素项目在账户中正式记载的过程。四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是将会计记录的结果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一)财务报表的作用企业必须定期

20、对日常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制财务报表,系统地反映报告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二)财务报表的种类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企业可能需要编制若干个财务报表,其中主要的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四张报表。如果按编制报表的时间分类,财务报表有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之分。编制会计报表的期间与会计分期的划分是一致的。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了八项会计信息质量

21、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相关性也称有用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这样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也称明晰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它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22、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谨慎性也

23、称稳健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在账簿中开设账户的依据。账户的名称称为会计科目。二、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三、填制和审核会计

24、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指为了保证会计记录完整可靠以及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四、登记账簿登记账簿也称记账是指在会计账簿中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五、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并确定各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六、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种财产物资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七、编制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表是指根据账簿记录,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总括反映会计主体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三章设置会计科目

25、和账户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会计科目的概念设置原则和分类,以及账户的含义和结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的分类,以及账户的含义和账户的基本结构;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了解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本章的难点是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二、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为了系统、完整和分类地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仅仅将会计核算对象划分为六大会计要素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这种分类的项目就是会计科目。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是正确组织

26、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为了使会计科目的设置科学、合理适用,设置会计科目一般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各企业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规定。即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2 .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要求。3 .实用性原则企业的组织形式所处行业规模大小、经营内容及业务种类等不同,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也应有所区别。在合法性的基础上,企业应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设置符合其实际需要的会计科目。4 .稳定性原则为了便于会计核算资料的综合汇

27、总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会计科目的名称、核算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频繁变更。5 .明晰性原则为了准确无误地使用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名称应当简明扼要、含义明确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使用。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为了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应按一定标准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一)会计科目按照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一般可以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五大类。损益类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二)会计科目按照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28、两大类。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它提供的是总括性核算指标,是设置总分类账户的依据。总分类科目的名称及核算内容,企业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进行设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或二级科目,是指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它提供的是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是设置明细分类账户的依据。第二节账户及其基本结构一、账户的含义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用于分类记录经济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二、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账户与会计科目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29、:它们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都体现了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而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来设置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因此,会计科目的性质决定了账户的性质,会计科目的分类方法也是账户的分类方法。总之,没有会计科目,账户就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没有具体的格式,它只能表明是会计要素的某一个项目,而不能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该项目的增减变动;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可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提供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数据资料。三、账户的基本结构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

30、的变动,从数量上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格式设计也相应地划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以便分别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和减少额,即账户的一方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在会计教学中,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账户的基本结构通常用T型账户表示。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第四章复式记账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的主要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主要内容;熟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和平行登记的要点;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本章的难点是借贷记账法的主要内容。二、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一、记账方法的类型会计上的记账方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

31、及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从最初的单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演变到今天的复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二、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复式记账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为依据所设计的一种记账方法,即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是会计恒等式。三、复式记账法的特点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复式记账法是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记账方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如下特点:1 .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

32、龙去脉2 .可以进行试算平衡3 .必须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四、复式记账法的种类由于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复式记账方法,如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作为复式记账法发源地的西方国家,只采用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实践,是世界公认的最科学的复式记账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一种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广泛使用。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及由来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建立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根据史料记载,借贷记账法产生于13世纪的意大利。二、借贷记账

33、法的记账符号所谓记账符号,是指会计核算中采用的一种抽象标记,用以表示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和记账方向。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贷二字是用来标明不同的记账方向的。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如前所述,在借贷记账法下,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分别用来标明不同的记账方向,也就说借贷二字仅仅是为了标明账户的不同方向,并不固定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意思。那么,借方何时表示增加或减少,贷方何时表示增加或减少,则取决于所登记的账户的类别和结构。实际工作中,账户的基本结构通常采用三栏式。为便于教学,通常将账户的一般格式用T型账户的形式表示。(-)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

34、记减少额,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资产的结余数额。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二)负债类账户的结构负债类账户的结构是: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期末负债的实际数额。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同在会计等式的右边,因此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类账户的结构相同: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实际数额。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四)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

35、益减少,即费用可看做所有者权益的一个减项,因此,费用类账户的性质和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相反的。费用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费用类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由于会计期末要将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通过与本期转入的收入数额计算确定本期利润。因此,期末结转后费用类账户无余额。(五)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收入会增加所有者权益,收入可看做所有者权益的一个增项,因此,收入类账户的性质和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基本相同。收入类账户的结构是: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收入类账户期末无余额。由于会计期末要将收入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36、的贷方,通过与本期转入的费用数额计算确定本期利润。因此,期末结转后收入类账户无余额。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一)记账规则的内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概括地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在理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时,还要注意下面两点:(1) “有借必有贷”是指记账方向相反,而且它是针对某一项经济交易或事项所涉及的不同账户而言的,即某一账户登记借方(或贷方),则其他账户必须登记贷方(或借方),而不是针对同一个账户。(2) “借贷必相等”是指记入不同账户的借方金额合计与贷方金额合计相等。(二)记账规则的运用编制会计分录1 .会计分录的含义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指根据记账规则,标明每项经济业务应记账

37、户的名称、应记账户方向及入账金额的一种记录。2 .会计分录的内容每一笔完整的会计分录均应包括下列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记账方向,即借方和贷方。(3)入账的金额。3 .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4 .会计分录书写格式的要求(1)每一笔分录要先借后贷,即借方账户排列在上,贷方账户排列在下。(2)每个会计科目应独占一行排列。(3)借方与贷方应错位表示,即贷方的文字和数字都应比借方退后(右移)两格书写,以便醒目清晰。(4)金额数字应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5)在编制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情况下,借方或贷方的会计科目应分别上下对齐排列,借方或贷方的金额数字也应分别上下对齐排

38、列。5 .会计分录的分类会计分录按其所反映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和涉及对应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类。6 .账户的对应关系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时,有关账户之间就形成了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账户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彼此称为对应账户。(三)过账和结账登账这项工作在会计实务中通常称为过账。过账之后,在会计期末应进行结账,即结算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从而完整地反映各个要素项目的增减变动及余额情况,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繁杂的过账和结账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四)借贷

39、记账法的试算平衡1 .试算平衡的含义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2 .试算平衡的内容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方法。(1)发生额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指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查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依据的。(2)余额试算平衡。余额试算平衡是指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查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第三节账户体系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含义(一)总

40、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又称总账账户,简称总账,是指根据总分类会计科目设置的,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二)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又称明细账户,简称明细账,是指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在会计实务中,绝大多数总分类账户都需要设置相应的明细分类账户。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联系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两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2)两者登记的原始依据相同。

41、(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区别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两者所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不同2 .两者所发挥的作用不同3 .两者使用的计量单位不完全相同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在企业的会计账户体系中,总账账户位于最高层次,明细分类账户包括中间层次和最低层次两部分。账户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总账账户与最低层次的明细账户是企业必须设置的,以便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反映。而中间层次的账户,设置几层以及是否设置,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业务的繁简、管理的需求等自行确定。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一)平行登记的含义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

42、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二)平行登记的要点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包括:(1)同期登记。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在同一期间内,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登记,另一方面要在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两者不能分别登记在不同的会计期间。(2)方向相同。在登记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时,其记账方向必须相同,即总分类账户登记在借方,明细分类账户也应登记在借方;总分类账户登记在贷方,明细分类账户也应登记在贷方。(3)金额相等。记入总分类账户中的金额必须与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的金额之和相等。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43、第五章借贷记账法在制造业的运用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制造业企业运用借贷记账法对其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筹资业务、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方法;熟悉制造业企业资金运动在不同阶段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了解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章的难点是生产业务和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方法。二、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制造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及其核算内容一、筹集生产所需资金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金准备。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可以归纳为两条:一是筹集权益性资金,如发行股票、联营集资等;二是筹集债权性资金,如从银行

44、借款、发行企业债券等。筹集到的资金可以是货币形式或非货币形式,也可以是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还可以是流动资产或非流动资产。二、资金的使用资金的使用由采购过程产品制造过程和产品销售过程三部分组成。(一)采购过程采购过程又称供应过程。在该过程中,既要购买机器设备,为生产活动创造必要条件,也要购入各种材料,为生产活动进行储备。(二)产品制造过程产品制造过程即产品的生产过程。在该过程中,生产工人需要借助劳动资料(机器、设备厂房、技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出完工产品。因而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各项生产费用。(三)产品销售过程产品销售过程中,企业按照销售合同出售产成品,并按照销售价格与购货单位办理货款

45、结算,收回销货款,形成了销售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所以确认销售收入结转销售成本计算销售税金确定销售成果是销售过程主要的核算内容。三、计算和分配企业的经营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应按实现利润的一定比例(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向国家上交所得税。企业的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利润即企业的净利润。第二节筹集资金业务的核算一、筹集资金业务核算的内容企业为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不外乎两条:一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二是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一)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

46、法律规定,企业成立时,投资者必须首先按照其占企业注册资本的份额向企业投入资本金,形成企业的注册资本。(二)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是企业负债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企业为了临时性季节性或长期性需要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各种借款。按照借款期限长短,将借入的资金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总之,资本金的投入、借款的取得、利息的结算、本息的偿还等形成了筹资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二、账户的设置1. “实收资本”科目为了核算和监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科目(股份有限公司设置“股本”科目)。该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贷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增加数额,借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减少数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实收资本的实有数额。本科目应按投资者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2. “短期借款”科目为了核算和监督短期借款的取得和归还情况,企业应设置“短期借款”科目。它属于负债类科目。贷方登记取得短期借款的金额,借方登记偿还短期借款的金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金额。本科目应按照债权人设置明细账,并按照借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3. “应付利息”科目应付利息是指企业因筹集资金,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为了核算和监督应付利息的增减变动情况,企业应设置“应付利息”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应付利息”账户贷方登记企业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