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90759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df(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城镇化(2 0 2 2黑 龙 江 哈 师 大 附 中 期 中)下 图 示 意 我 国 某 城 镇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三 个 阶 段。读 图,回答下 面 两 题。A 河 流 及 流 向 一 公 路 一铁路 商业用地O生活用地 生产用地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镇人口数量增大B.城镇用地规模扩大C.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镇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I I阶段到I I I阶 段,该 城 镇 生 产 企 业 大 部 分 由 城 区 迁 往 郊 区,原因有()城 区 用 地 紧 张,地价上涨郊区交通阻塞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

2、设施日益完善A.B.C.D.(2 0 2 2浙 江“七 彩 阳 光”联 盟、温 州 十 五 校 联 合 体 期 末)下图为深圳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 成 下 面 两 题。产业占比70%60%50%40%30%20%10%0%1980 199()2000 2010 2020年份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3.1 9 8 0 年至1 9 9 0 年,第一产业占比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速度加快,农业用地减少B.第二、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大C.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劳动力减少D.外来人口增加多,农产品消耗多4.1 9 8 0 年以来,通过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可以判断深圳市城市化()A.

3、1 9 9 0 年以前发展快,2 0 1 0 年之后水平高、发展慢B.2 0 0 0 年前发展速度逐渐加快,2 0 1 0 年后水平下降C.1 9 9 0 年以前发展快,2 0 0 0 年后城市化发展停滞D.2 0 0 0 年以前发展速度逐渐减缓,2 0 1 0 年后又加快题组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2 0 2 2 浙江9+1 高中联盟期中)下图为中国、印度、巴西、美国四个国家2 0 2 0 年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保林、玛旗忙寻式理式Y080 00()60 00()40 00020 000 甲乙 丙 丁0 20 40 60 80 10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甲

4、、乙、丙、丁四国分别是()A.中国、美国、巴西、印度B.巴西、中国、印度、美国C.中国、巴西、印度、美国D.美国、中国、印度、巴西6.关于四个国家城镇化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甲出现滞后城镇化现象B.丙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C.乙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D.丁城镇化水平正逐年下降(2 0 2 2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开学考试)城镇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下图为中国和英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城镇人口比重(%)1O O-H-80-/60-7 上-;-英国4 0-7Z 中国20-匚-0 -1-1-1-1-1-1175()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2

5、050(年)7.与中国相比,1 9 5 0年 到2000年英国()A.城镇人口数量更多B .城镇化速度快C.非农村人口占比高D.城市问题突出8.目前,中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是()D9 .2 0世 纪9 0年代以来,英国其他都市区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而伦敦都市区已进入再城镇化阶段。促使伦敦都市区进入再城镇化阶段的原因是()A.城市环境改善 B.传统工业复苏C.人口增长率提高 D.农村环境恶化题组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裁弯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 0.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

6、,其主要作用是()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强排污排涝能力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D.增加休憩娱乐场所1 1.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A.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河道取直,加剧侵蚀,水质恶化C.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D.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水位上升201 8年,深 圳 出 台 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1 00平方米的高清L E D大屏上,滚动显示着这座城市经济运行、生态环境、政务服务、城 市 治 理 等1 4个专题的信息,用数据驱动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深圳打

7、造“智慧城市”可以()A.缓解大城市病 B.扩大城市规模C.促进城市竞争 D.降低人口密度13.深圳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优势是()A.政府投资较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C.产业结构优化 D.信息技术水平高能力提升练题 组 一 城 镇 化(2 0 2 2浙 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下图为我国2 0 18年末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化率(单位:盼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影响图示地区城镇化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距海远近 B.地形类型C.人口数量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2 .下列有关我国城镇化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镇人口数量最多的是中部地区B.

8、城镇化率高的地区矿产资源都丰富C.劳务输出导致河南省城镇化率低D.四大直辖市城镇化率都比较高()()题组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2 0 2 1浙江北斗星盟联考)下图 示 意19 5 0 2 0 5 0年亚、非、拉和欧洲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9 5 0 0 19 8 0 2 0 10 2 0 5 0(预测)3.依次代表了()A.非洲、亚洲、欧洲人拉丁美洲B.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C.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D.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4.下列关于各地区城镇化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阶段出现了郊区化现象B.经济较落后,城镇化水平低C.目前均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9、D.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 5 0 2 0 5 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一较发达区域城镇人口。-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一较发达区域乡村人口。欠发达区域乡村人口5.2 0 0 7-2 0 5 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 5亿,世界城镇人口预计将增加3 1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6.据图可知()A.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 9 5 0-2 0 5 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 0 2 0年世界城镇人口在历史上

10、首次超过乡村人口D.未来人口增长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2 0 2 2河南三门峡期末)人口一土地城镇化质量提升弹性系数a=R/L,该公式中R表示人口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L表示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al,表明一定时期内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滞后于土地城镇化;a l,表明一定时期内土地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下表示意2 0 0 0 2 0 1 8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一土地城镇化质量变化率与弹性系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城市人口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a济南6.7 46.9 00.9 7 7青岛7.7 25.3 21.4 5 1淄博8.4 41 4.

11、670.5 7 5东营9.8 65.5 81.7 67烟台1 1.4 52 0.7 40.5 5 2潍坊9.0 38.9 71.0 0 7威海9.4 15.8 91.5 9 8日照1 3.2 01 0.4 41.2 647.2 0 0 0-2 0 1 8年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城市是()A.淄博、烟台 B.青岛、东营C.济南、潍坊 D.威海、日照8.青岛人口一土地城镇化质量提升弹性系数明显大于1,主要是因为土地城镇化A.质量一直较高,提升空间相对较大B .质量一直较低,提升空间相对较小C.质量一直较高,提升空间相对较小D.质量一直较低,提升空间相对较大题组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

12、响)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 0 1 0 2 0 1 4年主城区由市中心向外的植被覆盖率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15%-10%-5%09 .主城区内距市中心1 0 2 0千米的范围,植被覆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用地增加 B.建设用地增加C.城市人口减少 D.农业人口增加1 0 .市中心植被覆盖率提高,对该城市的积极影响是()A.减轻环境污染 B.增加就业岗位C.根治内涝问题 D.减少交通阻塞新城市主义是2 0世 纪9 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 0 0 8 0 0米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

13、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和协调发展。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 1.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重点解决城市A.向郊区的无限度、低水平扩张B.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就业困难C.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不足D.房价过于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1 2.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A.满足城区居民多种需求B.改变城市服务功能C.扩大城市地域范围D.缓解交通阻塞1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层多为高强度基岩,土层厚度较小,夏季最

14、高气温常在4 0 以上。该 市 自2 0世 纪3 0年代起一直持续进行以人防工程建设为主的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在地表以下的土层或岩层中,天然形成或经人工开发而形成的空间)利用。近年来,快速城镇化促使重庆将一部分商业、交通、娱乐等设施转移到地下空间,这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下图为重庆渝中区半岛型商业区在崖壁上设计的某一地下空间示意图。(1)说明重庆积极发展地下空间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析渝中区半岛型商业区在崖壁上设计地下空间的主要作用。(3)分析重庆将部分设施转移到地下空间,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积极影响。专题强化练6城镇化进程图的判读1 5 分钟(2 0 2

15、2 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考试)读图,完成下面两题。人口I资金中心城区一工业技术甲某城区地理要素变化1 .图甲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图乙中的阶段A.I B.I 和 I IC.I I 后期和I I I D.只有H I2 .导致阶段m城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城镇内部环境质量下降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A.B.C.D.3 .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镇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如下图所示)。城镇化率(%)材 料 二1 9 7 8年实施改革开放

16、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级行政区之一。2 0世 纪8 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其发展模式被誉为“苏南模式”。下图表示1 9 7 8 2 0 0 8年江苏省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6050403020101019781990 1995 200()2(X)6(年)mInzIVV1978 2008年江苏省城镇化进程(1)说明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的总趋势和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说明江苏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 混 点 混 淆

17、 同 心 圆 状 与 扇 状 城 市 空 间 结 构读 图,完 成 下 面 三 题。皇宫m商业用地,居住用地曰 工 业 用 地o航空港高速公路一一规划区界44公共绿地和森林日本东京城市规划示意图1.从城市空 间 结 构 看,日本东京属于()A.同心圆状 B.扇状C.多核心状 D.“田 园 城 市”状2.日 本 东 京 以 皇 宫 为 中 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A.天人合一的思想B.皇权的至高无上C.民主与法制精神D.皇家经济实力强3.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C.历史因素 D.环境因素易 错 点1不会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下 图 为 欧

18、洲 西 部 某 城 市 内 部 空 间 结 构 示 意 图。据 此 完 成 下 面 两 题。X区物储路路场园地甲文乙丙仓铁公机果绿nEE一724 .建筑物高大密集,内部分区垂直分异显著的区域分布在()A.甲 B.乙C.丙 D.文教区5 .某开发商规划建设一处高级居住区,最合适的地点在()A.B.C.D.易错点2 不能正确分析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断涌现,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大城市病”。下图示意大城市的诸多问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6 .图中“大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为房价昂贵,居住困难交通阻塞,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经济衰退垃圾围城,建设用地紧张A.B.C.D.

19、7 .“大城市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污染企业集中,废弃物排放多B .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C.热岛效应增强,雾霾天气频发D.地势开阔平坦,洪涝灾害多发)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 城乡空间结构(2 0 2 0课 标I ,4 5)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出入口1 .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 I的是)并列排布自由排布A.B.C.D.2 .相对居住片区I 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建筑密度

20、大 建筑密度小以高层建筑为主 以多层建筑为主A.B.C.D.(2 0 2 2浙 江1月选考,9 1 0)高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升级和居民出行影响显著。高铁新城产业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密切相关。下图为某高铁新城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3.该高铁新城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是()A.I主要功能为科研、行政等B.I I主要功能为商贸、商务办公等C.I I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均大于ID.I I I主要功能为居住、文化、教育等4 .高铁新城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是()A.零售等生活型服务业一一旅游城市B.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一一传统工业城市C.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一一转型升级城市D.高新技术创新型服

21、务业一一都市圈核心城市(2 0 2 1海南,9 1 0)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下图示意张掖市区路网和工业用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图 例 一 铁 路 一 道 路 口 工业用地E 3湿地公园5 .张掖市区工业布局的特点是A.靠近水源地,方便用水B.与住宅区混合,方便通勤C.靠近交通线,便于运输D.分散布局,均衡发展6 .张掖市区城市空间发展的特点是A.东西扩展B.由分散到相对集中()C.南北扩展D.由中心城区向周围拓展(2 0 2 1福建,7)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 3万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 K新城建于1 9

22、 7 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 0 1 4年起,M 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 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 0 2 0年,M K新城人口约2 7万。据此完成下题。早期卫星城一 铁路一高速公路主城区7.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 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下图中的)就业点集中A.分布在外围就业点分设B.在外围和中心就业点分设C.在两端就业点就业点D.分散设置o O o(2 0 2 1山东,1 0 1 1)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

23、。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城市主干道-城市快速路=滨河景观大道口滨河湿地湖泊E3工业及仓储区型住宅区。四 住宅区P皿 住宅区Q幽 商业区问行政办公区8.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9.0、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A.降低成本 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考点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2 0 1 9江苏单科,2 5 2 6)“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

24、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 2万个。下 图 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卜内层住宅院落|中间层竹树林L外层水渠农田1 0.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双选)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1 1 .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双选)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考 点3城镇化(2 02 1湖北改编,4 6)亦庄新城由1 9 9 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发展而来,起 步 面 积 约4 k m2

25、,目前面积已达66 k m2o根 据 亦庄新城规划(2 01 7年2 03 5年),未来将建成为面积达2 2 5 k m?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下图示意亦庄新城规划功能区布局。据此完成下面三题。六环;至上海预I弋 共 至 通 州设一 弋奥目 前 开 发 区 范 围4/亦庄新城规划范围功能区 公路1 2 .图中所反映的城市化表现是()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地价向北部地区递增用地规模不断扩张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A.B.C.D.1 3 .开发区发展成为亦庄新城的主要驱动力是()A.劳动力丰富 B.市场广阔C.产业集聚 D.环境优美1 4 .有利于亦庄新城未来建设的措施是完善

26、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各功能区等量投入建立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A.B.C.D.)考 点4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01 9江苏单科,2 3 2 4)2 01 9年3月3 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 01 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下 图 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 5.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双选)()A.环境恶化 B.交通拥堵C.资源枯竭 D.产业萎缩1 6.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双选)()A.优化产业结构B.加快工业化进程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三年模拟练(2 0 2 2山东烟台

27、、德州一模)大阪站站北地区位于大阪市中心,面 积0.2 4 k m;曾经为铁路货运站场。随着周边城市用地逐步开发建设,站北地区的改造升级备受关注。自2 0 0 2年起,该地区开始改造,致力于建设不仅包括科学技术,还包括与经济、产业、文化和生活等进行复合的创新空间。该地区分两期进行规划改造。下图为该地区规划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站楼楼绿步n车路路字店宅园中、火铁公写酒住公空I(工-一一目皿田口一一地行期连分廊界线1 .大阪站站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主要取决于()A.经济因素 B.政策因素C.历史因素 D.政治因素2.与I期相比,大阪站站北地区n期开发()A.经济效益降低B.用地规模缩小

28、C.内部交通不便D.创新空间和谐(2 0 2 2湖南三湘教育联盟二联)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为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重庆中央公园是依托重庆山水风貌特色,由3 0 0亩的草地、一个湖泊和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喷泉阵组成,是重庆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读图完成下面三题。3.重庆中央公园用地的来源最可能为()A.旧城改造用地B.中心商务区用地C.城市荒山、湖泊湿地D.废弃工业用地4.与一般的城市建筑相比,城市公园()A.实现城市生态自我修复B.减少城市土地的浪费C.布局较随意,区位性不强D.居民活动量小,维护成本低5 .重庆中央公园建设后,周

29、边明显增多的城市功能区是()A.政务区 B.高级居住区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20 22黑龙江大庆一模)“绿心环形城市”的概念于2 0 世 纪 5 0 年代由荷兰政府提出,以不过分集中、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等为规划原则,疏散大城市的人口,保留中间的农业区作为“绿心”,将城市布局成由多个中心集结而成的环形。我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率先构建了乐山市“绿心一城市环一江河环一山林环”的城市形态结构(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6 .“绿心环形城市”的特点是()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B.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C.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二、第三产业转向第一产业D.城市功能

30、趋于分散,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降低7.乐山市“绿心一城市环一江河环一山林环”城市形态结构的构建,主要依托于该地()A.山水组合的自然条件 B.交通通达度C.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D.承租能力8.推测甲功能区为A.工 业 区B.商 业 区C.行 政 区D.文化区)(20 22云南昆明一中模拟)村改居是将农村户口改为居民户口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农转非”,村委会改为居委会或社区委员会,村民经济基础、生产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深刻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9.“村改居”现象体现了()A.城市化进程的推进B.城市等级的不断提高C.乡村用地规模扩大D.乡村基建的不断完善10.“村改居”的实施对当地大城市发展带来的主

31、要影响有()交通状况改善 承接人口转移主要职能转变 功能区布局优化A.B.C.D.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城市规划设想。他 认 为“田园城市”应该是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其实质就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 0 0千米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密切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城镇。下 图 为“田园城市”构想图(1英亩Q4 0 4 7平方米)。(1)推 测“田园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起到的主要作用。与“田园城市”相比,传统城市存在的劣势有哪些?从城市扩张角度比较“田园

32、城市”和卫星城的本质区别。(3)针对建设宜居卫星城来缓解主城区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人赞同,有人不赞同。试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B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城镇用地规模扩大,故B正确。2.B从II阶段到川阶段,该城镇生产企业大部分迁往郊区,原因可能有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区交通阻塞等,故正确、错误,选B。3.B 1980年 至1990年,第一产业占比大幅度下降,并不是农业得不到发展,而是第二、三产业发展太快、占比太高导致的,B正确;城市化速度加快,其占地影响农业用地,但农业用地减少不是第一产业占比大幅度下降的

33、主要原因,A错误;深圳是年轻城市,人口老龄化不严重,C错误;外来人口增加,农产品消耗多,更能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D错误。4.A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深圳市1990年之前第一产业占比快速下降,而第二产业占比快速上升,说明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2010年之后,第一产业占比极小,第二产业占比降低,第三产业占比快速上升,说明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变缓,A正确;2010年后深圳市城市化水平没有降低,2000年后深圳市城市化速度还在提高,没有停滞,B、C错误;城市化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但城市化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就会变慢,所 以20

34、10年后深圳市城市化发展速度没有又加快,D错误。图形解读三次产业折线斜率大城市化发展速度快第二、三产业折线斜率变小,城市化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点出70%60%50%40%30%20%10%0%1980 1990 2000/2010 2020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一第三产业第二、三产业占比大,特别是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表明城市化水平高5.B读图可知,甲城镇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低,出现虚假城镇化,故甲为巴西;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城镇化水平也比较高,属于发达国家,故丁是美国;中国比印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均高,因此乙是中国,丙是印度。故选B。6 .C甲(巴西)出现的是虚假城镇化,A错误

35、;丙(印度)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城镇化水平,是滞后城镇化,B错误;乙(中国)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C正确;丁(美国)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城镇化水平并未逐年下降,D错误。7 .C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的城镇化水平高,但英国人口远少于中国,故英国城镇人口数量比中国少,A错误;读图可知,1 9 5 0年后,英国的城镇化速度变缓,B错误;1 9 5 0年 到2 0 0 0年英国的城镇化水平高于中国,故与中国相比,1 9 5 0年到2 0 0 0年英国非农村人口占比高,C正确;英国城镇化起步早,1 9 5 0年到2 0 0 0年城市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D错误。8 .B读图可知

36、,A图反映农村人口迁往城镇,是城镇化的初期阶段;B图为中心城区人口迁往郊区,是郊区化阶段;C图为城镇人口向村镇回流,出现逆城市化;D图也属于城镇化的初期阶段。我国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大量向城镇集中,城镇交通阻塞,郊区化明显,故B正确。9.A 一般而言,再城镇化是逆城市化的下一阶段,其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人口重新向中心城区回流。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与英国其他都市区相比,伦敦都市区加强环境治理,中心城区环境改善,吸引人口迁入,A正确;传统工业复苏不是伦敦都市区自身的优势条件,B错误;人口增长率提高,是再城镇化的表现,C错误;农村环境没有出现恶化,D错误。名师点睛再城镇化是针对逆城

37、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再城镇化使得城镇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中心城区再度城镇化,是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镇化四个连续过程的第四个过程。1 0.B城市的发展使得硬化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时会造成城市地表积水过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渠化现象,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水流缓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为外形归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河道,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到河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综上所述,B正确。1 1.C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

38、C正确;城市渠化使河水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A错误;河道裁弯取直,硬化河堤、河底,侵蚀减弱,但是其自净能力减弱,易导致水质恶化,B错误;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的补充来源,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误。1 2.A由材料可知,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可以对城市经济运行、生态环境、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管理,从而缓解交通阻塞等大城市病,A正确。打 造“智慧城市”对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竞争、降低人口密度作用不大,B、C、D错误。1 3.D建 设“智慧城市”对信息技术要求高,而深圳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快,这是其优势,D正确;政府投资较大、城市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优化

39、不是深圳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优势,A、B、C错误。能力提升练1.D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所以影响图示地区城镇化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D正确。2.D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率最高,且因缺少总人口数据,故无法判断城镇人口数量最多的是中部地区,A错误;我国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城镇化率较低,B错 误;河南省城镇化率较低的原因是经济较为落后,C错误;我国四大直辖市城镇化率都比较高,D正确。3.B欧洲多为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1950年欧洲的城镇化水平应该最高,所以代表欧洲。拉丁美洲城镇化发展速度快,部分国家出现虚假城镇化,城镇化水平高,所以代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相比而言

40、,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0年前后以及2050年(预测)亚洲的城镇化水平应较非洲高,所以代表亚洲,代表非洲。故选B。4.B由上题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代表亚洲,代表非洲,目前两者的经济较为落后,城镇化水平低,非洲没有出现郊区化现象,A错误、B正确;代表欧洲,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代表拉丁美洲,虚假城镇化严重,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不一致(城镇化发展速度更快),目前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D错误。5.B世界城镇人口增加数量大于世界人口增加数量,说明世界城镇化水平提高,存在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迁移的现象,B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旧城区的改造不会造成世界城镇人口增加数量

41、大于世界人口增加数量,A、C错误;逆城市化的进行会导致世界城镇人口增加数量小于世界人口增加数量,D错误。6.D读图可知,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区域,A错误;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B错误;早在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就已经超过乡村人口了,C错误;较发达区域人口增长缓慢,欠发达区域人口增长较快,加之未来欠发达区域乡村人口基本呈持平或者呈下降趋势,因此未来人口增长将集中在欠发达区域的城镇,即发展中国家的城镇,D正确。7.A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滞后于土地城镇化,说明人口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小于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即a l据此对表中城市数据进行判断,济南

42、、淄博、烟台的人口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小于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因此A正确。8.C青岛人口一土地城镇化质量提升弹性系数明显大于1,表示人口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高于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且与其他城市相比,青岛市土地城镇化质量年平均变化率较低,说明青岛为了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故土地城镇化质量一直较高,土地城镇化提升空间相对较小。故选C。9.B主城区内距市中心1020千米的范围植被覆盖率变化是负数,说明植被在减少;主城区市中心布局的是商业区,主城区内距市中心1020千米的范围位于商业区外围,一般是居住区,应该是住宅等建设用地破坏了植被,B正确。此区域是主城区

43、,故原因不可能是农业用地增加以及农业人口增加,A、D错误。我 国2010-2014年应该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城市人口不会减少,C错误。10.A市中心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对该城市的积极影响是减轻环境污染,A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不会导致就业岗位增加,可以缓解内涝问题,但无法根治,不会减少交通阻塞,B、C、D错误。11.A据材料可知,步行化城区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可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和协调发展。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低水平扩张,A正确。该建设不能解决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就业困难、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不足

44、和房价过于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等问题,B、C、D错误。12 .D 步行化城区以公交站点为中心,通过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缓解交通阻塞,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公共交通有固定的线路,且属于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A错误。交通方式的转变并不能改变城市的服务功能,B错误。结合上题可知,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向郊区无限度扩张,C错误。13 .答 案(1)以山地为主的地形,为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场所;地层多为高强度基岩,土层厚度较小,地下作业条件相对安全;以山地地形为主,便于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中,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下空间的影响较小;等。(2)扩展商业区建筑内部空间容量;

45、大量地下空间屋顶可以成为观景平台,利于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商业区的平地面积;等。(3)将部分商业、交通、娱乐等设施转移到地下空间,使得城市地面空间得到释放,会创造出更多的绿地、更好的城市环境,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工作、生活、居住体验;地表交通运输效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购物和娱乐环境。解 析(1)题干中关键词是“重庆”和“地下空间”,设问是有利自然条件。由材料可知,地下空间是指在地表以下的土层或岩层中,天然形成或经人工开发而形成的空间,所以重庆积极发展地下空间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从山地地形、地层以及排水等方面分析。(2)渝中区半岛型商业区在崖壁上设计地下空间的主

46、要作用可从空间容量、观景平台以及商业区面积等方面分析作答。(3)重庆将部分设施转移到地下空间,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可从地面空间、居住体验、交通运输以及商业发展等角度分析。专题强化练6城镇化进程图的判读1 .C图甲反映的现象是人口、工业、资金和技术都从中心城区往城外转移,这种现象一般处于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城镇化发展到后期阶段的现象。图乙当中的城镇化过程从阶段I 到阶段m表示城镇化从初期到后期,此处容易错选D项,认为只有在阶段i n 才有逆城市化现象,实际上仔细看图,阶段n后期的城镇化水平也高达8 0%,也会有部分地区产生逆城市化现象,故本题选c。2 .A阶段i n 为逆

47、城市化阶段,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变差,地价较高,用地较为紧张,而郊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投资环境与人居环境变好,加上城郊间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人口、工业、技术和资金向郊区转移,正确;郊区生产协作条件不如中心城区,错误。故选A。易错提示 在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中心城区交通阻塞、地价上涨、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严重,与此同时,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间交通条件改善,致使中心城区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乡村流动,中心城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由此发生逆转,即逆城市化。3.答 案(1)改革开放以前城镇化发展缓慢(有倒退、停滞等),城镇化水平低;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高。

48、(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加重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城市出现交通阻塞;居住条件变差;等。(3)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解 析(1)据图可知,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镇化水平较低,1965年 到1978年呈倒退趋势,整体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高。(2)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并会引发土地减少、交通阻塞、居住条件

49、变差等一系列问题。(3)要针对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科学规划、节能、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1.A同心圆状是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的结构模式,从图示城市空间结构看,日本东京属于同心圆状模式,A正确。易混辨析 同心圆状空间结构是一种最简单的城市空间结构,该模式主要受地租影响,城市各个功能区由中心向四周大致呈同心圆状;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连接中心商务区的放射状交通干线的影响,城市各功能区由中心向外放射,形成不同职能的楔形地带,由此形成扇状结构模式。2.B皇权的至高无上使皇宫占据东京市中心的位置,B正确。3.C从日本东京城市

50、规划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东京的中心仍然是皇宫,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显然是受历史因素的影响,C正确。4.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区域位于城郊,沿公路、铁路分布,是工业区;乙区域占地面积最广,是居住区;丙区域位于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占地面积小,是商业区。商业区商业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变化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内部分区垂直分异显著。故选C。5.A图中地位于城市外缘,靠近文教区,绿地多,附近有河流,环境优美;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空气质量好;附近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最适合建设高级居住区,A正确。两地靠近工业区及铁路,环境污染严重;地位于机场附近,噪声污染严重,均不适合建设高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