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吉林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4月吉林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卷及答案解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 4 月吉林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卷2023.4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5 题。材料一: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本发展史,并具有多元化丰富的文本解读传统,它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孟子万章上:“故 说 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主张,诗歌的解读不能断章取义,曲解作品的原意,要在对诗歌全篇内容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诗人写诗的主观意图。逆,解释为迎、求的意思。志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吴 淇 六朝选诗定论缘起认为:以意逆志是“以古人之
2、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这就是说,应该就作者的作品论作品,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作者的思想。这种方法对于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是十分正确的,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文本的现实功能来讲,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任何一种阅读,都是具有当代性、功利性的阅读。读者都从现实的时代需求,去“断章取义”,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加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并以此增加和累积作品的价值。孟子万章上:“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既要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
3、趣味、道德品质,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章学诚在 文史通义文德也有解释:“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其实,一个文本一旦完成,就开始具有独立的意义,而不再受作者主观解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历史文本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解读者个人的文化背景和现实需求,以及解读者所处时代提供的思维方式和认识工具。文艺学上常讲的作品(可供解读的文本话语和生发想象的各种意象)大于思想(作者的主观意图)就是这个道理。(摘编自金振邦 多元视角中的文本解读)材料二:建构文学文本解读理念的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到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
4、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其实文学文本是一种立体结构,它至少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表层的意象群落,包括五官可感的过程、景观、行为和感性的语言等,它是显性的。在表层的意象中渗透着情感价值,这就构成了审美意象。正如克罗齐所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独立。”需要说明的是,意象中的情趣并不限于情感,更完整地说应是情志,趣味中包含智趣。表层的意象是一望而知的,但其潜在的情志往往被忽略。如柳宗元的 江雪,如果把“钓雪”解读为“钓鱼”,就是被显性的感知遮蔽,把意象当成细节,消解了隐性的审美情志。其实,意象不仅是对客体的描绘,而且也是主体的表现,是主
5、体的情志为之定性,甚至使之发生变异的。此诗表层的形而下的钓鱼,为深层的形而上的精神境界所改变。前两句是对生命绝灭和外界严寒的超越,后两句是对内心欲望的消解。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群落式的有机组合,其间有隐约相连的情志脉络,这是文学文本的第二个层次,可称之为意脉。其特点为:第一,意脉以情志深化表层的意象;第二,在形态和性质上对表层的整体意象加以同化;第三,意脉所遵循的不是实用理性逻辑,而是超越实用理性的情感逻辑。这在中国古典诗话叫做“无理而妙”,其具体表现为情感的朦胧性,不遵循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排中律,情感的主观独特性更使它超越充足理由律:情感强烈时,往往是无缘故的。情感逻辑有时还以片面性与辩证法的
6、全面性相对立:不管是爱是恨,都是非理性和片面的。遵循逻辑规律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实用理性准则是唯一的;而超越逻辑规律则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情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第四,在具体的作品中,不管是小型的绝句,还是大型的长篇小说,意脉都以“变”和“动”为特点。在长篇小说中,事变前后大起大落的精神曲折和变异,乃是意脉的精彩所在。在绝句中,最动人处往往就是意脉的瞬间转换。意脉是潜在的,可意会而难言传。要把这种意味传达出来,需要具体分析具有原创性的话语。保证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升值的是文学的规范形式,这是文学文本结构的第三层次。深层的规范形式对于文学文本解读学极其关键,但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容决定形式”
7、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外。历代美学家出于哲学思维的惯性,总在主观和客观里兜圈子。睿智者如朱光潜、李泽厚、高尔泰等,都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未能意识到主观情感特征和客观对象特征的猝然遇合只是胚胎,没有形式就不能化胎成形,更不能达到审美的艺术层次。未经形式规范的情感,哪怕是真情实感,也可能是“死胎”。作家的观察、想象、感受及语言表达,都要受到特殊形式感的制约和分化,主观和客观并非直接发生关系,而是同时与形式发生关系。只有当形式、情感和对象统一为有机结构后才具备形象的功能。(选编自孙绍振 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
8、国文本解读历史悠久且不乏经典之论,孟子提出凡作品的解读都要“以意逆志”,不应该断章取义。B.读者在文本解读时为累积作品的价值。可以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不用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C.在解读审美意象时要由表及里,结合客体的描绘和主体的表现分析审美情志,不能满足于表层的理解。D.受哲学思维影响,历代美学家都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之外,而无法达到审美的艺术层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引用章学诚在 文史通义文德中提出的观点,从反面佐证了“知人论世”的合理性。B.材料二以 江雪的意象解读为例,说明主体情志对表层意象的作用,指出潜在情志不应被忽略。C.材料
9、二作者不囿于权威的解释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肯定了形式在文学文本解读中的关键作用。D.两则材料虽然论述的重点不同,但都提出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会对文本解读产生重要的影响。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 商 隐 锦瑟这篇诗歌的思想主旨解读有很多,体现了文艺学上常讲的作品大于思想这个道理。B.古典诗词“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体现了“无理而妙”。C.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 种“不求甚解”地读书是一种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方法。D.鲁 迅 谈 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 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这种不同解读
10、与读者的心理预期有关。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给“意脉”下定义。(4 分)5.在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才能有效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两则材料在解读文本的方法上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4 分)(-)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 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石英说起古镇,人们往往想到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市列珠矶不哗,名宅院深几许,篷船桨声咿呀”。其实,北方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也极其丰厚,建筑素以博大厚重见长。只是由于战事频仍,古迹名胜包括城镇建筑破坏甚烈。所幸的是,在一些稍为偏僻之处,还有一些原汁原味、尚未来得及修茸、绝
11、非风行一时的假古迹可比的历史遗存。那是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之后,我们游览了冀晋两省交界处的古镇西古堡。下午西行数十里抵达西古堡关门。关门朝西谅是无误的,但居于城池什么部位,以我的感觉大致在西南部。不过它还只是瓮城的关门,进去之后是一圆形小广场,周围皆为壁立厚墙,可谓水泄不通,外有牌子说明瓮城的特殊作用,似关门打狗也。真正的“城门”坐北朝南,进门后即为古镇的市街,虽不甚宽,但严整。看得出,当年两侧市肆井然。从门窗格局和砖瓦形状上判断,当以明代建筑为多。房舍一般不算太高,但敦厚结实,且造型亦有变化。总的色调是暗灰色,漫长的时光抽走了鲜亮,无情的风雨却无意间铭刻上无年份的印证。愈往深处探进,愈能发现它作
12、为古镇古堡的价值。明朝时,这一带已属边隘,北方的瓦刺等部落经常侵扰攻击边地平民,当局在这一带设关筑堡,地方民众也乐于参与,以保卫商旅百业及平民生活。中轴线通衢大街被横街拦腰切断,我估计横街上多以住户为主,而市肆店坊为辅。我们看了几户典型院落,果然都是明朝中后期的建筑,有的房檐和瓦垄破坏严重,有的橡木近于朽腐,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不适当加以修整,但大都能做到“修旧如旧”。在几户敞着的门前,三五位妇女在编织此地传统的工艺活计,有的是蛔蛔笼,有的是饰物之类,都做得很精巧,手头异常麻利。她们带着淳朴的笑容,虽希望来客赏识她们的产品,却绝不像时下一些旅游点的卖主们,死乞白赖地纠缠。我问她们是否这里的老住户,
13、答日:“几百年了,老辈就在这儿。”那么,是古堡兵丁的后代,还是都司、守备们的后裔?再往前走,有两处建筑最引我注意。一是一处五进院落,旁侧还有一拉溜的仓縻堆栈般的厢房。因古镇当时地处东西南北要冲,江南绿茶、山西煤炭来往贩运均自此经过。这西古堡也不总是刁斗金戈,厮杀竟日,也有算盘拨拉,彻夜声声;不仅有甲胄在身,血染战袍,也有长衫马褂,恭喜发财。还有一处建筑是保存完好、气派恢宏的戏楼。它不禁使我想起我故乡县城西阁外的戏楼一一它始建于明隆庆年间,清嘉庆年间重修,每年正月和五月端午必演数日“大戏”,我幼时就是在父亲肩头上开始接触京戏的。想不到六十年过后,在比较偏僻的冀西一隅,无意中寻找到几乎是同一规格的
14、戏楼!在堡城靠北的左首,一处大四合院是本镇的办公机构。只见院内地砖缝隙和厚重房舍的瓦城上,皆有青绿的杂草丛生。这真是一种别致的情景,像是有意保持年深日久“原汁原味”的感觉。我只有一点也许是多余的担心:似此常年居于蒿菜之中,是否会减损古建筑的寿命?出城时,我沿着南北主干通衢南行,自度全城居民纵在当时也应以千计,除了守城兵员及其家属,大小户平民在敌寇兵临城下时恐也不会安之若素,势必形成全体护城抗敌的局面.那么,数百年间,也必会演出一幕幕悲情壮烈和退敌共庆的真实故事。城小,弹丸之地是其弱势,但转化为金刚钻更为齐心,便于组织调度又成为一种强势。假如我生在当时,倒乐于成为这堡城不屈抗争的一员。接近关门时
15、,遇一村姑,虽不白皙,但眉眼俊朴:衣着虽欠时尚,却也干净合体。她显然看出我们是外来者,遂大方爽快地做了指点:“你们登上城墙,可以看到全城。”我们几个人依言攀上关门左侧残破的城垣,举目扇扫全城,果然在青苍中微含迷蒙,栉比中又有起伏。很静,静得使人稍觉肃穆。再向瓮城下看,刚才那位村姑还在向我们轻轻挥手。不知怎么,恍然问我觉得她是一个古时小女子,有那时的心地、那时的情态 走出瓮城关门,一阵西南风吹来,风中央杂一股农家积肥的气味,同时伴有蝶虫在脸上、头上碰扰。这使我想起此地毕竟不是江南古镇,彼地更为清雅些,而这里粗犷且欠修饰。极可能的情况是:江南古镇更多是仕宦与商贾的遗风,而这里则有较多的农耕社会的残
16、留,有些地方不够讲究,却很真实。两种心情交错,我也是矛盾的。但得承认,古镇风味强烈地冲击着我:不能不写出对它的种种感觉,竟先于江南古镇动笔。为什么,我也说不大清。(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写“战事频仍”,交代了北方古镇存留少的一个原因,也流露出作者对“古迹名胜包括城镇建筑”遭到破坏的惋惜。B.“从门窗格局和砖瓦形状上判断,当以明代建筑为多”这句话,既指出了建筑的建造朝代依据,也体现了作者的丰富学识。C.堡城面积小、人口少,在战事中难免处于劣势。作者却“乐于成为这堡城不屈抗争的一员”,旨在突出其坚强不屈的品质。D.在古镇特殊的环境浸染中,热情淳朴的村
17、姑使得作者感受到西古堡的古风犹存,恍然间“觉得她是一个古时小女子”。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先引用诗句,意在突出江南古镇的特点已深入人心,进而引出对北方古镇的介绍,吸引读者阅读兴趣。B文中两次用了“原汁原味”这一词语,比喻古镇西古堡完全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形象地突出了西古堡的历史风韵。C.“漫长的时光抽走了鲜亮,无情的风雨却无意间铭刻上无年份的印证”,运用对比,诗意地写出了古镇的沧桑变化。D.“那么,是古堡兵丁的后代?还是都司、守备们的后裔?”这句话是作者的疑问,设置悬念,为后文内容做铺垫。8.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用了大量篇幅写作者的联想与感受,对此请谈谈
18、你的理解。(6分)9.请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本文题目是如何统领全文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材料一:后主名煜,字重光,元宗第六子,初名从嘉。少而聪慧,善属文,工书画。建隆二年,立为太子。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嗣位之初,属保大军兴之后,国削势弱,帑庾空竭,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宪司章疏有绳纠过讦,皆寝不下。论决死刑,多从末减。常猎于青山,还如大理寺亲录系囚,多所原释。中书侍郎韩熙载奏,狱讼,有司之率,囚圄非车驾所宜临幸,请罚钱三百万以资国用
19、。虽不听,亦不怒也。殂问至江南,父老有巷哭者。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又置澄心堂于内苑,引能文士居其间,中旨由之而出,中书密院乃同散地。兵兴之际,降御札移易将帅,大臣无知者。皇甫继勋诛死,夜出万人,斫营招讨使但署牒遣兵,竟不知何往。盖皆澄心堂直承宣命也。长围既合,内外隔绝,城中之人惶怖无死所,后主方幸净居室听讲 楞严圆觉经。群臣皆知国亡在旦夕,而张洎犹谓北师己老,将自遁去。后主益甘其言。命户部员外郎伍乔于围城中放进士孙确等三十人及第。其所施为,大抵类此,故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节选自陆游 南唐书卷三 后主本纪)材料二:徐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
20、。铉朝于廷,仰而言曰:“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曰:“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铉无以对而退。呜呼,大哉,何其言之简也!盖王者之兴,天下必归于一统。其可来者来之,不可者伐之;偕伪假窃,期于扫荡一平而后已。(节选自欧阳修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注保大,南唐元宗李璟年号。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 用“/”给句子断句。(3分)徐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陵,今南京。与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建康”都是南京的旧
21、称。B.少,形容时间短,与 促织中“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中“少”的意思相同。C.毕,完成:完结。此处为使动用法,与成语“群贤毕至”的“毕”意思不同。D.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与 孔雀东南飞中“府吏见叮咛”中 的“见”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煜仁慈善良,宽厚爱人。宪司进呈奏疏中如果出现错误,李煜便夜不能寐,对死刑的量刑裁决,也坚持一律从轻论罪。B.李煜受到百姓爱戴,但他信奉佛教,下朝后常到寺庙拜佛,因此荒废很多政务。京城被围困之际,他还在净居室听讲经。C.大举用兵之际,李煜更换将帅的决策没有大臣知道,甚至斫营招讨使也不知具体军事部署,可见澄心堂直
22、承宜命的弊端。D.国家危在旦夕,百姓惶恐,臣子忧心。张洎却说宋朝军队已经衰疲,将会自行撤离,后主欣然采信了他的话,平静如常。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国削势弱,帑庾空竭,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2)狱讼,有司之事,囚冏非车驾所宜幸。14.清人沈雄评价李煜“疏于治国”,这是李煜“不能保社稷”的主观因素。请你结合两则文本,概述客观因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 成15-16题。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听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I I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
23、一万重。注)借 低容,满面愁容,低头沉吟的样子。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郎 诗“不知墙外是谁家”句,旨在表现音乐的吸引力,与“寻声暗问弹者谁”异曲同工。B.白 诗“紫袖红弦”句不仅暗示了演奏者的乐伎身份,也体现了其形象之美好,宛如画出。C.郎诗从听者角度描写音乐之美妙,而白诗则连用两个“自”描写演奏者无人倾听的孤独。D.郎诗以繁缗绚丽的花朵为意象,写出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与白诗中筝曲的情调不同.16.两位诗人都将美妙的音乐凝练为诗句,但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24、)在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 诗经 里的 国风 和 小雅 进行评价的句子是:“,(2)红楼梦与唐诗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书中道:“蜗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填峰下。”用典与李贺 李凭箜篌引“”句相同,而林黛玉“潇湘妃子”别号的由来则与李诗中的“”句所用典故相同。(3)“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典范。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其在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仍发挥其积极作用。“君子”一词在儒家经典 论语 中频繁出现,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 小题,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8 19题。最近,一部名为 去有
25、风的地方的电视剧因温暖治愈的人物故事和风景秀美的乡村画面,带给人们一段美丽的心灵之旅。在该剧热播的同时,也带火了云南大理乡村旅游。众多游客从全国各地来到“有风的地方”,只为一睹“梦里故乡”的模样。云南大理风光秀丽,日照充足,民族特色浓郁。苍山终年积雪,风景如画;洱海恍如仙境,山水相接;依山傍水的民居错落别致。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使大理发展乡村旅游业具备了的条件。其实,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自去年5 月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下,美丽乡村建设蔚然成风,很 多“网红村”已成为人们心中远离都市喧置的。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去
26、有风的地方折射出了人们对乡村关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启迪。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 分)1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可以适当增减字数,不得改变原意。(4 分)(-)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3 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9 21题。如 今“emo”已经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词,突如其来的感伤,生活沮丧颓废,对未来感到空虚迷茫,都可以 用“emo”来形容。但是当玩笑话说的“emo”,如果不加重视,持续下去可能就会形成真正的情绪障碍,()。情绪和身体的关系相当密切。(),而长期焦虑压抑也会反映到身体上,对各个脏器都会造成影响。比如胃肠就被称为情绪的“晴雨
27、表”,因“脑肠轴”作用的原因,在我们大快朵颐地吃美食时,大脑会感觉愉悦,而在我们情绪高涨,胃口也会更好。反过来人如果长期心情压抑,也会导致消化不良。曾有一项调查发现,7 5%的颈椎疼痛、8 0%的头痛、9 9%的腹胀以及9 0%的疲劳都由过度的情绪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 康(),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如何达到这种状态呢?那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合理膳食、加强锻炼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关注和调整自己的情绪。2 0 .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2 个字。(6分)2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8、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想要达到这种状态,从语义上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四、写 作(6 0 分)2 3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 0 0 字的文章。(6 0 分)值日彳。直注愀依t依 褥.价 俗.f t个人.fit K fi.iEA.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属于基础性考查。【答案详解】C.正确。”在表层的意象中渗透着情感价值,这就
29、构成了审美意象。”可知审美意象的分析要由表及里,“意象不仅是对客体的描绘,而且也是主体的表现,是主体的情志为之定性”可知结合客体的描绘和主体的表现分析审美情志。A.扩大范围。“孟子提出凡作品的解读都要”错误,由“故 说 诗者”可知孟子提出是针对诗歌的解读,不是所有作品。B.曲解文意。缺失原文关键信息“读者都从现实的时代需求,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不是随意解读;原文也肯定了“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是十分正确的,有一定的意义”,只是在文本的现实功能来讲,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不需要。D.“受哲学思维影响”错误,应 为“哲学思维的惯性,即传统哲学具有主客体二元对立统一思维模式的影响”;“历代美学家都
30、”过于绝对,原 文“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容决定形式”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外”。2.【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检索、定位,文本内容;论点、论据和论证分析。属于基础性考查。【答案详解】D.“都提出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对文本解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概括不当。材料二未提及,只是谈到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会导致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材料一中的提及的 解读者个人的文化背景”,也不等同于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A.材料一引用章学诚的观点,“不知古人之世和不知古人之身处”,反面论证了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合理性。B.材
31、料二作者解读 江雪的意象“钓雪”,提 出“意象不仅是对客体的描绘,而且也是主体的表现,是主体的情志为之定性,”,主体的情志为意象定性,可知主体情志对表层意象的作用。C.“形式对于文学文本解读学极其关键,但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容决定形式”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外。”材料二作者提出形式在美学和文学中的重要作用。3.【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属于文本知识迁移的应用性考查。【答案详解】C.“一种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方法”错误。原 文“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陶渊
32、明所谓“不求甚解”是对自己所读之书不执著于自己的理解,而 从“每有会意”可知,他对书中的意义是有深入体会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也是一种高明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是不固执于一点,不死扣一字一句,不为某一局部放弃整体,而是前后贯通,了解大意。A.“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作者不说自己愁重难遣,却埋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他吹散愁云;不说自己愁问无聊,度日如年,却怪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日头头上,毫无道理,但却把自己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强烈地表现了愁苦之深之浓之难于排遣,使诗意更为深刻曲折,构思更为新奇巧妙,所以说是“无理而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33、少”春花和秋月本来就存在,不会消失,然而,李煜却不讲道理,怨恨起春花和秋月为什么还不结束,表面上李煜是怨恨春花和秋月,实际上怨恨被囚禁的没有尊严的日子,怨恨过去美好的帝王岁月一去不复返。李煜怨恨春花和秋月,表面上是无理取闹,实际上曲折地表达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愁苦,无理而妙。B.李 商 隐 锦瑟的主旨理解有爱情说、悼亡说、瑟曲说、感叹李唐说、诗集自序说、生平兼自序说、自伤身世说、不可知说,是不同的读者赋予了其不同的思想主旨。作品大于思想中的“思想”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意图。D.鲁迅这句话说明同一个 红楼梦不同读者心理预期的平面化,使得看到的内容也不同。读者一望而知的往往不是文本深层的奥秘,而是主体已
34、知的先见,是受心理的预期影响。4.【示例答案一】意脉是意象之间隐约相连的情志脉络。它可以深化、同化表层意象,遵循情感逻辑,以 变 和“动”为特点。【示例答案二】意脉是由隐臧在群落式意象之中的,可以深化、同化表层意象的,遵循情感逻辑,以“变”和“动”为特点的情志脉络。【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答案解析】见材料二第2 段,定位如下:意象不是孤立的面是群落式的有机组合,其间有隐的相连的情志脉络,这是文学文本的第二个层次,可称之为意脉。其特点为:第一,意脉以情志深化表层的意象;第二,在形态和性质上对表层的整体意象加以同化;第三,意脉所遵循的不是实用理性逻辑,面
35、是超越实用理性的情感逻辑。此外,在具体的作品中意脉都以“变”和“动”为特点。【评分标准】每 点 1分,四点满分。【讲评建议】示例答案一二两种形式皆可。“下定义”在简答题中建议考生采用示例一形式,在语用题中建议采用示例二形式。5.【示例答案一】以意逆志寻本意;结合现实时代解读;抓住意脉解读;形式、情感、对象三元结合。【示例答案二】以意逆志法。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作者的主观意图。知人论世法。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断章取义法。开掘文本有用信息,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增加作品价值。立体解读法。结合文学文本三个立体层次意象、意脉和形式进行有效的阅读,不要以表层的一望
36、而知为满足。【命题立意】本题以语文学习为微情境,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筛选、提取和概括。属于综合性考查。【答案解析】参考示例答案二:点根据材料一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虽然在文本的现实功能方面有一定局限,但是在文本解读时依然具有一定意义。第点根据原文“去“断章取义”,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加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并以此增加和累积作品的价值。”断章取义法,是以读者为中心,关注文本有用的信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不拘泥以往的论断而有自己的见解。第点根据材料二开篇和主体论述的三个方面可知,认清文学文本是由表层的意象、中层的意脉和深层的规范形式构成的立体结构是有助于文学阅读的,不要以一望而知
37、为满足。【评分标准】答 出 1点 得 1分,答满4 点即可。两种答题格式(概括要点,和“点十析”)皆可。【拓展题型】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分)【参考答案】材料二提出解决文学文本解读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要认清文学文本是由表层的意象、中层的意脉和深层的规范形式构成的立体结构,纵向展开,加以阐释。首先从表层的意象方面论述,运用引用、举例论证,阐述了要透过表层意象分析潜在的情志:然后从中层的意脉方面论述,运用举例、对比论证,阐述了意脉的特点和分析方法;最后从深层的形式方面论述,运用举例、比喻论证,阐述了形式对于文学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讲评建议】一、论证过程的两种基本结构横向、纵向。横向就是围
38、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基本是并列的关系;纵向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基本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就是后边的论证是在前边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不能随意改变顺序。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顺序,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二、区分论证思路、论证结构和行文脉络三种题型的不同。文章思路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上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它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39、答题模板:文章首先提出论点,接着,然后,最后;从方面展开论述,运用论证方法,阐述了分论点。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答题模板:文章采用结构,首先提出,然后;主体论证部分采用结构,文章脉络简单说是指文章的层次结构,也可以说是理顺段落结构,划分结构层次。答题模板:文章首先介绍了,接着,然后,最后。6.【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的作用;散文的内容,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能力。【答案详解】C选项中“堡城人口少”错,原 文“自度全城居民纵在当时也应以千计”;“在战事中难免处于劣势”错,原 文“便于组织调度又成为一种强势”;“旨在突出”表
40、述不严谨。7.【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散文语言特点的鉴赏分析能力。【答案详解】B选 项“完全地保存”表述不正确。原文第四段“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不适当加以修整”,C选项中“对比”手法不成立。D选项不是“疑问”,是推测。另外没有“悬念”“铺垫”,后文没有提及身份问题。8.【示例答案】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章写古镇西古堡的各处建筑,由游览所见触发联想和感受;联想和感受的内容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化意蕴。如文中由眼前的“保存完好、气派恢宏的戏楼”联想到故乡的戏楼凸显了北方古镇文化积淀的丰厚。虚实结合,拓展了文章的意境(或深化了文章的
41、主旨)。古镇西古堡的游踪为实,联想和感受为虚,通过虚实结合,既突出了北方古镇建筑的博大厚重,也写出了古镇独有的风味和人情。由想要成为堡城不屈抗争的一员到由村姑的大方爽快感受到古镇淳朴的风情,赞美了古镇人民的风管和性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散文文体知识的把握,及“联想”“想象”手法内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答满三点即可满分。如学生有其他说法,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也可得分。【讲评建议】本题有一定难度,所以放宽了评分标准。但讲评时要将示例答案中的三点都讲到,尤其要强调散文的文体特征。9【示例答案一】(标题含意)“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指与江
42、密古镇不同,北方古镇具有城墙厚实、房屋结实、民风朴实、能抵御攻击的特点。(主体内容)围绕这一特点,以空间(游踪)为线索,介绍了古镇西古堡关门的瓮城、衡市建筑、院落戏楼等景点,每一部分都发表一些议论,突出了北方古镇的风味特点。(尾段扣题)最后,在与南方古镇的对比中表达出“我”对北方古镇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突出主旨。【示例答案二】北方古镇的“另一种风味”指的是与江南清雅相反的粗狂真实的风味。作者围绕该特点选景描写。着重从建筑、历史、人文环境三个维度来写北方建筑博大厚重,北方历史中军事要塞带来的刚健肃穆以及北方民风的淳朴爽朗,突出其与南方古镇完全不同的特点。文章结尾呼应标题,将南北方古镇进行对比,
43、进一步指出北方古镇风味粗狂真实的特点,带给作者强烈的痛受。【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和文章结构的鉴赏分析能力。【评分标准】示例答案一、二思路相同,都是分别从标题合意、文章主体内容、尾端扣题这三方面入手;答题语言略有不同,但分析时都有语文学科术语的运用。学生只要思路正确,分析中有术语,即可得分。一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满分。【拓展题型】石英认为:“没有情或寡情的散文,严格说来不能算是起码够格的散文。”他的游记体散文是如何将感情融入到作品中的?试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作者选材典型且贴近生活。作者选择了典型的建筑用以突出其博大厚重严整的特点,同时将其与当地历史特点与百姓
44、生活融为一体,并选择生活细节加以点缀。情境交融。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在描写中加入自己的联想想象与思考。如写戏台时将自己对故乡的联想也融入进来,拉近了与古镇的距离。议论抒情描写于一体。结尾处用议论的方式,将作者的矛盾交错的心情表达出来。用词讲究,易于营造情韵,长短句结合,便于抒情。10.【答案】徐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散以口舌驰说存其国【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解析】“徐铉居江南”中 的“江南”为宾语,之后为第一处断句:“其来也”的主语是“其”,代指“徐铉”,主语之前为第二处断句;“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中主语为承前省略的“其 ,为第三处断句。整句话的翻译为:徐铉居住江
45、南,以名臣自居,来到京师,想用口舌辩说保住国家。【评分标准】断对一处蛤1 分,多 断(3 处以上)0 分。请老师阅卷时紧紧盯住“肃、负、也”这三个字,在其后画/,尽量避免手评的误差!【讲评建议】文言文断何解题策略I I I(-)依据文言词语断句1.名词、代词等实词名词和代词常用来做主语或宾语。如果名词或代词做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需要断开。如果做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需要断开。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分析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相互间发生了什么事,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只提名不提姓了。2.日
46、”等对话标示词借 助 日”“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写两人对话,作者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 而把主语(说话人)省略了。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此外,还要注意判别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如引文)。3.虚词虚词前后不点断的情况(1)”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 复音虚词等需保持完整。(2)“以、于、为、贝 h而”往往用于句中,它们前后一般不断开。(3)“乎”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点断:“也”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4)连 词“而”用于词或短语之间,所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
47、的成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5)“夫”有时也做指示代词:位于句中,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这两种情况都不能点断。4.谓语动词古汉语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抓住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以其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抓所断句中的谓语中心语(动词)-围绕谓语中心语,向前找谓语中心语的发出者一主语(名词),向后找谓语中心语的涉及者-宾语,最后在主语前和宾语后断句。(二)依据文言句式断句1.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4)反问句式2.对称句式(含对偶)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四字句、四六句(骈
48、句)居多,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根据这一特点断句。例如:四美具,二难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3.修辞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除了用对偶修辞之外,还用排比、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可根据这些修辞手法正确断句。5.总分结构文言语段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三种结构,因此可抓住总括句和分承句之间总起与分述关系来断句.点断总分段时要抓住总括句中数量词和分述部分的重复词,据此确定分述部分的层次和分承句的数量。11.【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
49、学生掌握常见字词和文化常识的能力。【答案解析】错误选项B 项“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中 的“少”翻译为“稍微”,表示程度轻。促织中“少间”为时间词,表示时间短,翻译为“一会儿”。正确选项A 项金陵,今南京。与辛弃疾 水龙吟 整建康赏心亭的“建康”都是南京的古称。金陵,是南京的古称,在公元前333年的时候,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所以金陵的名字就源于此: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同时也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是当时中国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建邺,在西晋时期南京的故称就是“建邺”;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
50、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升州,是唐朝时期南京的名称。【讲评建议】正确选项C 项“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动完毕,结束。【又】动使动,使完毕:使结束。廉颇蔺相如列传:“毕礼而归之。”副都,全部。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威集。”正确选项D 项“见”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动见面,会面。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动拜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动召见,接见。廉颇商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副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 为“被”。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副用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府吏见叮咛。”12.【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