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3编阶段7第29讲古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及地域交流.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90621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3编阶段7第29讲古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及地域交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3编阶段7第29讲古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及地域交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3编阶段7第29讲古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及地域交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第3编阶段7第29讲古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及地域交流.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9讲 古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及地域交流课程标准i.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2.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3.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4.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5.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X U E S H E N M E必备知识 教材融会 落实基础性 着眼 于 广 度、深 度、【链 接-选 择

2、 性 必 修2-P54-60知 识 点 一 古 代 的 村 落、集镇和城市一、村落的产生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一一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二、集镇的出现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三、城市的产生1.含义: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2.发展(1)古代中国:城市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

3、商业的功能。(3)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4)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四 世界各地的民居1.特点: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2.表现(1)两河流域:人们用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栋梁。(2)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3)古代中国:南方的巢居和北方穴居是最早的两大类型;自先秦以来,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明代,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4)古希腊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4、。混凝土普及后,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 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马出现集体住宅。(5)美洲:北美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链接选择性必修2 P35-39和P67-69)知识点二古代的水陆交通与商业贸易一、水陆交通的变迁1.原始交通(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依赖天然的道路和河流。2.交通发展(1)陆路:人工道路背景: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成就(2)水路:人工河流一一运河西方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 成“条条大路通罗马”

5、的盛况中国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中国春秋时期:已有运河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西方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3.海洋探索(1)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2)

6、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3)明朝时期,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罕见。(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5)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跳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二、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商业起源(1)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2)人们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2.商业发展(1)古代中国商贸(2)古代世界各地的商业贸

7、易发展时间概况商朝已经出现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3)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古埃及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处贸易活跃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史介贸

8、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概况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明清时期,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3.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三、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演变(1)出现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意义货币作为衡

9、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中国世界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公 元 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使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财富的象征。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2.信用借贷(1)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公元前22前21世纪西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规范,并受到法律保护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3.商业契约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唐朝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宋朝交子、会子等

10、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明朝中期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清朝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1)古代世界:公 元 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公 元 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2)古代中国: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契约;汉朝以后,在各种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中当事人之间订立契约成为普遍现象。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链 接-选 择 性 必 修3-P34-37 知识点三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形成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起源: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2.迁徙:

11、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3.影响(1)公 元 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2)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二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公 元 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4)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南亚地区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印度进入列国时代。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1.第一轮迁徙(公元前2世纪一公元2世纪)(

12、1)在中国北方,匈奴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2)在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2.第二轮迁徙(36世纪)(1)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鲜卑人、氐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在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3)7 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8 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3.影响(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融中发生了不

13、同程度的变化。(3)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3P61-64知识点四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远征,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2.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3.希腊化的表现(1)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2)希腊人与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基本垄断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

14、阶级。4.影响(1)文化中心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2)文化碰撞与交流: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发展。(3)原有风俗保留: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依然保持着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1.三次西征:从 1218年至13世纪中叶,蒙古进行了三次西征。第一次西征,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第二次西征,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第三次西征,攻占了巴格达。最终蒙古形成四大汗国。2.影响(1)三次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2)西征大大推动了东西方的

15、相互了解。如 马可 波罗行纪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畏兀儿人列班二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3)蒙古西征还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1.思维拓展一一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中国传统村落往往依水而建;以农业生产为主;具有保守性,这是由中国农业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决定的;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2.概念辨析一一村(乡)、集(市)和城市的区别村落与城市的区别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等),也表现在政治层面上(政治地位、治理体系等),还表现在人

16、的价值观、社会生活方式等社会心理层面上。至于依存于两者之间的集镇,可以理解为介于县城与村落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业实体,其经济功能是最为突出的。3.史学新论关于城市形成的学术观点将芒福德关于城市起源的观点概括为:城市的产生最初源于人类定居的本能和意愿;城市胚胎是新石器文化与旧石器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形成体现在比生存更高目的建筑物上,是各个功能的复合体。一 一 李 月 城市起源问题新探一一从刘易斯芒福德的观点看微点拨:芒福德综合政治、宗教、军事等因素构想城市的形成过程。城市在形成之初是具有战争职能的政治、宗教中心。4.重要概念中国古代的“城”与“市”中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

17、同的概念。古 代 的“城”专指用城墙围起来的防御性设施,一般来说叫作“城”的地方肯定有驻军,而且是正规军。“市”,指的是市集,是人们进行物物交换或者商品贸易的地方。一般来说,我们现在的城市,就是由以上两种地方发展起来的。比方说天津,就是由军队驻扎的城堡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比方说嘉兴,就是由广泛交易的市集发展成为大城市的。5 .学习情境一一中国古代交通的特点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是依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约为不 到 4公里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沿交通干线驿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中国古代城市交通的特点有哪些?提示:以步行、畜力车为主;驿站、驿

18、铺繁密。6 .归纳总结一一古代道路的主要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战争有密切关系、与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结构上呈现辐射性。7 .名师指津一一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秦帝国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帝国与对外侵略联系紧密;秦帝国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帝国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秦帝国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帝国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8 .思维发散一一宋代海洋探索吴自牧 梦粱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从材料中我们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提示:宋朝造船业水平提高;宋朝对外贸易相对发达。9 .名师指津商业贸

19、易产生的根源在原始社会后期,东西方都产生了商业贸易。影响商业贸易出现的因素很多,如社会分工的形成、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的产生等。但归根结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商业贸易产生的根源。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剩余产品和私有制这些历史现象都不会出现。10.知识拓展一一中国古代商业的三个高潮期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三个高潮期:战国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很多大、中都会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这是第一次高潮出现时最重要的特征。第二个高潮期在唐、宋。唐朝后期开始,粮食、茶叶、瓷器等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北宋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很多史料记述了日用品的大宗交易情况。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第二次

20、高潮最重要的变化之一。第三次高潮出现在明、清两朝。明中后期以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专业性城镇和专业性地区的形成、农业和手工业专业户的形成等方面),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11.图解历史古代的丝绸之路12.学习情境一一海陆丝绸之路地位易位下图反映了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地位的变化趋势。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影响北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变化趋势的因素是什么?提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对峙,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13.名师指津一一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特点(1)信用性纸币制度的早产、贵金属流通的不发达,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化区别于古代与近代西方的两个重要

21、特征。(2)货币制造和流通的地方性。在中国古代,许多地方流通的货币并不相同,这体现了中国封建性的特征。(3)货币形态最终归向贵金属。虽然出现过纸币,但是其后政府信用性的膨胀和商品性、信用性关系的失衡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中国古代币制最终还是向贵金属流通归复。14.名师指津一一中国古代金融业的特点资金力量薄弱;经营模式较单一;有官营,但以私营为主;功能不断增强,由存取款、放贷到汇兑。15.概念辨析一一信贷与契约的区别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通过转让资金使用权获取收益)0契约

22、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16.知识拓展一一对清朝庄票的认识旧时钱庄发行的本票,因采用不记名形式,故可在市面流通,视同现金。发行庄票的钱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类似于现在的银行,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庄票出现是清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了大宗商品贸易交换的需要,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17.概念阐释一一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构成了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背景,是活着的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历史和现实,深刻塑造和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23、。18.图解历史一一印欧人的早期迁移路线示意图(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_ 蝴界o印收入的发修通-A 卬欧人迁*方向早期印欧人的迁移路线有哪些?提示:古代印欧人起源于东欧平原,其迁移方向主要有:沿巴尔干和小亚细亚一带,到达不列颠和西欧;向北欧迁移;跨越伊朗高原,到达印度河和恒河流域。19.史学新论一一希腊化时代的含义“希腊化”一词为19世纪德意志历史学家德罗伊森首创,主要有这样两层意思。第一,它是一种融合了希腊和东方因素在内的新文明。第二,它是希腊文化对东方的延伸。在希腊化时代,长期的征服战争在东方各处形成了若干个具有希腊文化特色的国家,而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也为古典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密

24、切接触提供了契机。这样,希腊文明得以流布于中近东各国以至更广袤的地域,反过来也从东方文明里汲取到丰富的养料。沈 坚 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历史考察微点拨:就其实质而言,希腊化时代是一个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大交流的时代。20.学习情境一一 马 可 波罗行纪的历史价值上图是14 世纪欧洲画家根据 马可 波罗行纪 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看待其历史价值?提示:此图是欧洲画家根据 马可波罗行纪所画,不能断定它真实地反映了 1 4 世纪的杭州市景。因此用其研究1 4 世纪的杭州市景时,可以将其作为二手史料,必须查询其他史料加以佐证。但它是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体现,因此可以作为研究

25、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21.学术研究一一蒙古西征对欧洲社会进步的影响在西征过程中,蒙古骑兵强大的战斗力震惊了整个欧洲,与此相反的是,欧洲蹒士从此一蹶不振,中世纪最辉煌的骑士文化也就此走向衰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成吉思汗的政府拉开了人类近代史的帷幕。蒙古人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踏碎了黑暗时代的欧洲中世纪美梦,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杜 君 立 历史的细节:马镀、轮子和机器如何重构中国与世界微点拨:正是在这种军事征服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贸易和思想革命。考2KA0S关HE键NM能E力命题探究提升综合性 侧重于史料、史论、共研主题1因地制宜古代世界经济发展及地区间交流时空观

26、念一一中外古代商业贸易的对比项目中国世界贸易活动古代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为“市”;商朝已出现商人,贸易范围广,商业主要为官府控制;秦汉货币、车轨、度量衡统一;隋唐到两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坊市制度逐步瓦解;明清时期商帮兴盛古埃及对外贸易由国家控制;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古罗马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阿拉伯商人活动范围遍布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贸易工具商朝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随着生产力发展,金属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出现公 元 前 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公元前8 前 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贸易方法春秋时期出现了实物借贷和货币信贷;唐朝出现了类似

27、于汇票的“飞钱”;明朝出现了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清朝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公元前22前 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借贷业务;公 元 前16 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兴起货币经营行业,汇票雏形出现贸易保护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汉朝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佃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为普遍公元前3 000年左右,古埃及契约受法律保护;公元前26 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史料实证一一古代城市的发展变迁K史料下面是中国古代两个城市的布局复原图。雍门北宜城门章城门洛城门宣平门清明门未央打西安门汉代长安

28、城布局覆盎门安门霸城门东京有皇城(又称官城、大内)、内城、外城三重城墙,皇城是皇帝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北宋的东京城分布 解读 根据长安城布局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可知,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从 图 中 带“宫”字的建筑区域可知城市政治功能突出。而北宋东京布局图的皇城位置、商业经营位置和时间都有变化。探究:史料展示了汉代长安和宋代都城的城市经济布局。根据史料,分析宋代的城市布局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君主专制强化;“市”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功能增强。X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城市(镇)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功能看(1)唐代以前的城市(镇)主

29、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扬州成为唐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2)宋元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3)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从商业活动看(1)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松,如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2)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草市大批市镇化,北方镇戍向镇市及县、州等行政机构的转化,为宋代镇市的大量涌现和镇市地位的上升奠定了基础从数量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

30、布看城市(镇)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历史解释一一古代城市及商业发展的特征1.古代东西方城市发展特征的比较(1)城市发展: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有明显的继承性,西方城市的进化阶段则较为明显。(2)建城目的:中国古代城市地位远远高于西方,自始至终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力,以礼制思想为核心的城市规划建设成为实践的指南。(3)城市职能:城市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派生出军事防御、宗教信仰、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等其他职能。但中国古代城市中经济因素体现较少。(4)城市规模:中国古代城市数量多而且规模大。2.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展阶段

31、商人城市商路政策兴商周产生整齐划一、逐渐重视鼓起春秋战国私商繁荣、经济功能不强国内商路励“重农抑商”发展秦汉海陆丝绸之路全面控制魏晋南北朝中唐后有所松动繁荣隋唐宋元自由繁荣鼎盛明清商帮工商业市镇,经济功能为主清朝只保留广州“十三行”抑商自守唯物史观古希腊、古罗马的民居风格K1.古希腊、古罗马民居风格的差异(1)古罗马住宅中自由、因地制宜和融合其他民族的特点让人感到更多的活力气息,以及一点点不成熟感。古希腊住宅中则体现出更理智、更规整、更宁静、更质朴的特点。(2)古希腊住宅中的等级身份、等级制度体现的较少,而古罗马住宅呈现出较多的身份等级。(3)古希腊基本没有出现多层住宅,而古罗马后期出现了较多

32、的多层公寓式住宅。2.古希腊、古罗马民居差异的原因(1)经济:古希腊的农业文明起源较早,古罗马民居起源于游牧经济。(2)政治: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古罗马帝国长期存在。(3)精神:古希腊人是崇高精神的创造者和思想深刻的理想主义者,而古罗马人由于长期征服,逐渐形成了以粗犷豪放和阳刚血气为美德的尚武精神。共研主题2共生融合世界古代区域文化及之间的交流史料实证一一亚欧民族大迁徙史料 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长期以来,在双方接壤之地,来自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两个世界的广大民众,以日常交换、商队贸易等方式进行着广泛的民间交流。有时,双方的国家政权也会介入其中,甚至成为彼此交流的主角。先进的农耕民族对落后的游牧地区的

33、侵略和征服,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文明社会体系之中;在条件具备时,落后的游牧民族则以暴力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速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封 。摘编自 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解读主旨民族大迁徙与农耕、游牧两个世界的关系细读说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交流的悠久、深入体现出暴力征服中的交流说明人类文明发展的相互交融探究:依据史料概括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交往的方式,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分析两个世界交往带来的影响。提示:方式: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暴力征服。影响: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之间既相互交往,又彼此渗透,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打破了闭塞的局面,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明的汇合,开始了人类全球化过

34、程。.史 论形成印欧人的迁徙1.迁徙的条件(1)古代印欧语系各族是人口众多的游牧部落,已经使用马和马车作为交通工具,故而活动范围较大。(2)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2.迁徙的方向古代印欧人各族迁徙的基本方向是由北而南,这是由当时的地理、历史等因素决定的。一批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分布在气候温和、水源充足的南方,适宜于农业生产,经济文化发达。古印欧人生活的地区,气候较冷,文化经济落后,基本上停留在游牧阶段。3.实质:落后的游牧部落对先进的文

35、明地区的入侵。4.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对被征服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先进的文明中心暂时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区的闭塞状态,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社会居民学会了使用马匹和战车;冶铁技术的传播;主要文化区域形成;字母文字的出现;扩大了区域贸易,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明的汇合。唯物史观一一世界性民族大迁徙的作用1.改变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历史格局,从宏观上讲是两大世界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过程,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化。2.民族大迁徙是造成亚欧大陆文明国家历史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此后的东方诸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因民族大迁徙的出现

36、而起决定性影响。3.民族大迁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两大世界的形成造成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鲜明差异,这种差异在强大历史动力的作用下,必然寻求两者的统一和平衡,造成先进与落后的交流和渗透作用,然后形成一种新的历史平衡。4.大迁徙在某种程度上,短时期内会给被迁入地区带来社会动荡、经济凋敝、文化衰退等不利影响。历史解释一一古典希腊时期与希腊化时代文明的差异1.浓郁的狭隘性和地方性是古典希腊时期的文明特征古典希腊时期的文明建立在奴隶制城邦的基础上,城邦文化的一体感和认同感易造成城邦思想的狭隘性,古典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也只能从城邦的角度来观察宇宙,阐发其哲学思想。2.多元化与开

37、放性是希腊化时代的文明特征希腊化时代是古希腊历史由独立城邦走向统一的庞大帝国的过渡时期。亚历山大帝国囊括了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的一部分,第一次在政治上统一了地中海东部世界,并由此奠定了希腊化文明多元化特征的基础。亚历山大帝国的创建过程,伴随着东西方文明交互渗透的过程,超越种族和国界的观念开始呈现。唯物史观一一蒙古西征带来的影响1 .蒙古西征对近代欧洲的影响(1)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动四大发明在西方的进一步传播,而四大发明是推动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重要因素。(2)对文艺复兴蒙古帝国侵入西方时,整个欧洲正处在中世纪,封建神学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人们的思想受到了禁锢,而蒙古人

38、的西征打破了这一局面。在蒙古人对封建制度的打击和对欧洲传统观念的冲击之下,欧洲人对以前深信不疑的神学所宣传的观点产生了怀疑。(3)对新航路的开辟蒙古西征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对东方充满好奇,马可 波罗行纪对东方的神奇渲染更是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遐想,召唤着探险家不顾一切艰难险阻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2 .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1)蒙古西征军横扫欧亚大陆,蒙古帝国空前辽阔的疆域使得亚欧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亚欧之间的来往畅通无阻,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2)蒙古帝国在东西之间各交通要道上均设有驿站,道路便捷,商品流通较为便利、安全,不远万里的商人在得到利润的同时,也促

39、使东西方货物相互补充,信息、文化相互交流影响,这些都有利于东西方交流。(3)蒙古帝国的统治者用武力征服东欧、西亚、中亚等地,但其也为这些地区的先进文化所吸引,进而吸收不同地区的优秀文化,使得蒙古帝国的文化呈现出东西交融的特点,其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升。L I A N S H E N M E真 题 研 析创新模拟强化应用性 立 足 于 方 法、规 律、i真题研析*-命题溯源有章可循 例(2021 山东泰安调研)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山区,人们学会了驯化动物,培育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还是在那片山区,人们又开始了第二次伟大的冒险,即从山区迁移到两河流域,并逐步发展起了生产效率更高的新型灌

40、溉农业和新社会制度。新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发连锁反应,最终产生了文明。材料表明()A.世界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B.文明是技术文明与制度文明总和C.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必要条件D.世界古代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I通法悟道情境创设:以两河流域完成农业革命为学习情境,考查古代世界的经济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核心价值: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早期文明开始出现。诸如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希腊文明、玛雅文明等,其中大部分是大河流域文明,区域文化形成,认 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文化的多元传统。必备知识:在人类文明

41、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交流,西亚的农耕技术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两河流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西亚中古时期的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能力: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多样性与地域交流的表述。材料表明,在生产力进步的前提下,新社会制度产生,而新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社会制度相互作用,最终产生了文明,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故 C 项正确。解题指津:材料无法表明世界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A 项错误;文明不仅包括技术文明与制度文明,还包括思想文明等,B 项错误;世界古代文明大都产生于大河流域,但也有希腊文明等并非产生于大河流域,D 项错误。正确答案

42、 C创新应用-触类旁通立竿见影1.(2021 滨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下面为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配置图、外观图、俯瞰图。对该复原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B.码头的存在说明商品经济发达C.房屋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悬山式屋顶适应热带多雨的环境A 通过观察复原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原始民居选择接近水源的地方布置村落,从配置、外观等角度呈现出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故选A 项;远古居民的村落有码头存在不能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排除 B 项;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并未出现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C 项;悬山

43、式屋顶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且德国位于温带而非热带,排除D项。2.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一一车,距今约 有 5 500年的历史。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距今都5 000年左右。这一发现()A.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B.有力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C.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D.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B 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和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都属于考古资料,且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用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B 项正确;A、C、D 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证实,排除

44、。3.(2021 山东莱州月考)从公元前2 千纪初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印欧人开始了史诗般的大迁徙。之所以被称为“史诗般的大迁徙”,是因为这次迁徙活动()A.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B.促成了贵霜帝国的形成发展C.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D.推动了世界早期农业的出现C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印欧人迁徙过程中,印欧人创造和影响了多个文明,其之所以被称为“史诗般的大迁徙”,是因为其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故选C 项;仅依据马拉战车这一工具无法说明是“史诗般的大迁徒”,排 除 A 项;贵霜帝国的建立受匈奴人迁徙的影响,与印欧人的迁徙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 项;印欧人是游牧民族,没有推动世界早期农业的出现

45、,排除D 项。4.(2020 山东泰安期末)塔西佗在 日耳曼尼亚志中写道:“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这说明当时的日耳曼人()A.已进入文明时代 B.以采集渔猎为生C.尚处于游牧时代 D.具有封闭保守性C 从题干中可看出当时的日耳曼人过着“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的生活,这是典型的游牧生活状态,故 C 项正确;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由现和国家的诞生,题干中未涉及日耳曼文字及国家的建立,故 A 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日耳曼人以采集渔猎为生,故 B 项错误;封闭保守性是封建小农经济的特性,不是游牧民族的特性,

46、故 D 项错误。5.(2021 山东聊城月考)“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的征服()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A 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 可得出,亚历山大的征服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故 A 项正确。6.(2020 山东淄博月考)“15世纪末以前,印第安人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人口由1 500多万到4 000多万,语言和方言达数千种之多,在美洲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然而这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了。”其言外之意是()A.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地理大发现密切了各文明间的关系C.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D.西方殖民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D 材料关键信息是“这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了,1492年之前,“印第安人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并“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联系近代美洲发展历史可知,1492年 之 后 的“改变”是指在西方殖民的冲击下,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几乎毁灭殆尽,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