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含教学后记).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90609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8.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含教学后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3年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含教学后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含教学后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含教学后记).pdf(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第 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教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学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1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北京人的发现以及北京人的特征难点:北京人的特征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时安排本课共L课时,本设计为第L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

2、示女婿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婚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教学过程: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看书第3 页“我国遗址分布图”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潭,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提出问题“在这些远古人类中,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他的发现时间和地点?”学生读书,并回答问题。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简单补充一些有关元谋人的知识。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完我国遗址分布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3、”学生的答案中会有分布较多或均匀的说法,教师少作补充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二、北京人关于北京人建议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告诫他们一一落后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2、距今年代 约 70万年至20万年。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建议教师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

4、体质特征。学教学过程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4、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已经使用天然火。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

5、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两个远古居民的代表。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导学与训练板书设计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3、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二、北京人 4、北京人过群居生活1、北京人的发现 5、周口店北京人

6、遗址的意义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后记指导学生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展望提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生活的?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

7、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学方法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时安排本课共L课时,本设计为第L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 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带出从考古发现了解我们的先人如何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话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一:

8、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徙,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探究问题二:推测一下,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引导学生联系“引言”中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种在田里的神话传说,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 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听取意见、

9、归纳出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河姆渡和黄河流域半坡的农耕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再扩展到对两大流域居民定居生活的影响,从而向学生灌输渗透人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中要科学合理,协调兼顾的教育观念。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此不同?这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是怎样考虑的?(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

10、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 用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四)巩固小结.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导学与训练板书设计教后记展望提高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三、原始农业的发展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全体学生鸦雀无声地望着我,就说明他们的思维在接受

11、碰撞。尤其当这种挑战来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细心观察并发现了摇头的同学,使得这一环节更有意义,激活了学生思维。反思一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不自觉地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总是考虑能否按课前准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需要、情感没有真正地被重视。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观察、多思考,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到学生身上。我相信,对学生多一份关注,他会还你一个惊喜。思考: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耙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

12、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课题:第 3 课 远 古 的 传 说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过程与方法通 过 看“祭祖活动”后交流相关传说、学生演绎原始部落首领的选举等活动,培养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炎帝和黄帝对人类的贡献难点:为什么说炎

13、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课时安排本课共L课时,本设计为第L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讲授新课一、炎黄联盟出示问题: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讨 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分析第13页材料研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

14、容过渡到下一目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观察教材中的插图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 黄 帝 是 人文初祖?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各个小组根据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三、尧舜禹的“禅让”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15、。大禹治水的故事)。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人文之祖。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导学与训练板书设计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三、尧舜禹的“禅让”1、尧、舜、禹的“禅让”2、禅让制的特点教后记“学生启而不发”反思:下课后,我冷静反思,学生启而不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题目难度大,空洞,让学生不知所措,束手无策。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学生成绩不理想,有时候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有时候学生与你抬杠此时,老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是否真正地了解学生,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作为教师

16、,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平等待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做到:多怪自己少怪生。展望提高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课题:第 4 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情感态度与价

17、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一一夏朝。2.西周的分封制。商、周的更替。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3.夏、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本 课 共L课 时,本 设 计 为 第L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一一夏。从此奴

18、隶制在我国建立。”教学过程:1.讲述夏朝建立时,建议教师根据课文绘制一幅 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用投影或其他方式展示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 自由阅读卡,参看卡下面的宫殿遗址。使学生对夏朝都城建立的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为直观的认识。随后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讲完夏朝建立

19、后,建议教师说明,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一个整体了解。3.讲述夏桀暴政时,建议教师先指导学生看本目中 夏桀把人当作坐骑图和阅读本目小字,引导学生讨论归纳。4.讲述武王伐纣的过程时,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参看本目 牧野之战图,并参阅有关资料自制 武王伐纣路线图。利用投影或计算机边展示,边讲述。思考: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人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过程5.讲述分封制

20、时,建议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6.建议教师在本课小结时,将夏、商、西周三幅疆域图制成复合式投影片或计算机课件,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了解夏、商、西周疆域的不断扩展。小结: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课的基本知识要点,明确本课要了解的主要知识。本课的基础知识(供参考):夏朝建立及统治中心地区、夏桀的暴政、商朝的疆域、盘庚迁殷、暴君商纣、武王伐纣、分封制、西周灭亡。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简略表述。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导

21、学与训练板书设计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都城:阳城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3、建立人:禹 3、西周建立。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三、西周的分封制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1、分封制2、国人暴动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3、西周灭亡。教后记应该感谢“插嘴”的同学,是他让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是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学生插嘴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它带给我们的或许是担心,或许是困惑,但更多的应该是欣喜与思考。

22、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插嘴”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新课程改革中一朵绚丽的浪花。当学生的“插嘴”具有挑战性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如何让学生的“插嘴”变成一种学习资源,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为其喝彩!展望提高根据本课的学习,搜集资料,联系现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学生可能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从网上得到多种图文资料,但如何辨别真伪,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能力增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课题:第5课青铜器

23、与甲骨文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课时安排本 课

24、共 L 课 时,本 设 计 为 第 L 课时教 学 过 程 设 计(包 括 导 入、过 程、小 结、作 业 等)备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 看”发布现场福娃动画宣传片”导入师:(出示图片司母戊大方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先 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

25、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 件 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生 1:(请学生介绍)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重 875公斤,制作于商朝,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这些兽面纹又称饕径纹,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而创造出的一种神秘的动物形象。鼎耳的侧面雕刻有两只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生 2

26、: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因鼎宽大得形似马槽,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鼎重832.84公斤,高 1.33米,口长1.10米,壁厚6 厘米,立耳,长方形,四柱足中空。纹饰以云雷纹为底纹,耳的外郭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似被虎所吞噬。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中间以短扉棱相隔,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科学家们分析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用 2 1 块陶范铸成。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内,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铸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

27、大、最重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师:(出示图片四羊方尊)(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四羊方尊的资料)生: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 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教学过程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喇叭状劲张的方形口部,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厘米。尽管尊口很大,由于尊的四角有4只脚踏实地的山羊,所以没有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在尊的颈部饰有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有4条龙相互蟠缠。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

28、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为长冠鸟,圈足上饰有夔纹。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肩部的龙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铸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合范技术,很难达到整器浑然一体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真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师:同学们上网查询资料都非常详细,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商周青铜制造业的特点?生:(自由发言)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29、、范围广师:青铜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青铜工艺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导学与训练板书设计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二、甲骨文1、甲骨文记事2、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后记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课资料繁多,怎么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的东西,的确很令人头疼。由于针对的是水平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可能回家后根本不看书或课外资料,所

30、以老师要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课的资料力求精练,让学生动脑、动口,并尽能力把他们吸引到课外查找资料。展望提高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课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善于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问题导学,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国不断改革,是国富兵强的根本。情感态度与价

31、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齐、晋称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探究式学法课时安排本课共L课时,本设计为第L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

32、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教学过程: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二、王室衰微三、诸侯争霸(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 记 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根据材料答出王室衰微)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

33、位置。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 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二”晋楚争霸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教学过程达的能力)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

34、争霸战争?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导学与训练板书设计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二、王室衰微1、背景2、表现三、诸侯争霸: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

35、期第一个霸主。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6、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教后记1.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影视资料、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实践证明:历史课和电影课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2.在这节课中,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主动探寻知识。3.成语故事演讲和历史剧表演,其最大的好处是寓教于乐。但是,实践也告诉我们,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要尊重学

36、生的兴趣与选择,并在课外多加以指导。展望提高课后组织学生思考: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如何通过改革,把资源条件转化为经济优势?课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 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教学方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课时安排本课共L课时,本设计为第L课时教学

37、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教学过程:二、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8、?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二、商鞅变法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在大家列举的这些变法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是哪一个?(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呢?我们先来阅读一个关于商鞅的小故事。(请学生 表 演“立木为信”的历史剧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39、)2、课下同学们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商鞅及其变法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分别揣测一下:假如你是以商鞅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你将怎样推行改革?假如你是将要被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的旧贵族,你对改革会是什么态度?假如你是秦孝公,面对国家外受强敌欺压,内有贵族专横的落后局面,你对改革又会是什么立场?3、分组讨论,把握角色心理和语言,然后分改革派、守旧派和国君三组,各组派教学过程45名代表上台,演绎一下“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出示问题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2.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3.对人民会产生什么影响?4.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三、著名的都江堰1

40、、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呢?大家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图讲解原因)3、展示有关图片同学们,赞叹之余你有何感想?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出示彩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从这里,我们也要知道:水对人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珍惜水资源,增强节水意识。)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导学与训练板书设计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3、列举战国七雄:

41、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二、商鞅变法: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三、都江堰教后记我欣喜的是我的学生思维敏捷,欣喜的是他们敢于向我质疑,欣喜的是我在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提问、创新上有了成效。但同时也让我痛感羞愧,我在注重教法、学法的时候,少了知识的扩充。在我忙着制作投影片、设计学生讨论等活

42、动的时候,对于学生的突发思维考虑的少了。面对这个教学准备不足的教训,我不得不反思到:新的教材不光要我们有新的教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实际还要我们去更新知识,补充知识,去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新的教材要求我们有更深厚的知识底蕴,要求我们更扎实地备教材,备学生。在我们设计活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的更多,更细致。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些问题。展望提高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商鞅变法为什么取得成功?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

43、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孔子和百家争鸣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本课共L课时,本设计为第L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教学过程教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1)、思想: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 出“仁”

44、的学说.2)、教育:(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a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注 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3)、文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诗经 尚书 春秋 论语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2、思想家老子::(板书)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

45、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3、百家争鸣:(板书)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道家庄子主 张“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学过程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三、小结: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四、作业:教辅书第28页填表题板书设计第8课百家争鸣一、道家学派一一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素辨证法的思想。二、儒家学派一一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2、对教育的贡献:A:兴办私学,广收

46、门徒B:“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3、他编订了春秋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三、墨家学派一一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四、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荀子,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五、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六、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A:实行法治;B: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教后记注意梳理知识,本课内容琐碎,可指导学生在课后根据三个子目录按类别列表格归纳学习内容,也可让学生打乱书上结构,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通过按类和顺时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

47、驾驭知识能力.展望提高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课题:第 9 课秦统一中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本课共L课时,本设计为第L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 英雄

48、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思考:秦灭六国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在让学生讨论是补充讲解,秦王赢政即位时,具备了实现统一的三个客观条件:(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人民苦于战争,渴望统一(3)帮国实力最强,变法比较彻底,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2、引导学生思考: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强调指出: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王顺应历史的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3、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创立的专制

49、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政治上一一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B 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经济方面: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方面: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思想方面: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

50、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 就 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4、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匈奴的进攻?思考灵渠修建的意义?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洪,东到辽东的长城。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以上是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教学过程小结: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导学与训练板书设计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2、秦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意义二、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