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90576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鸭主要以玉米等植物为食,有时也吃鱼虾。食物经消化吸收后转化为鸭自身的营养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鸭与玉米的细胞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B.玉米与鱼虾中的各种糖类都能为鸭提供能量C.供能不足时,鸭体内脂肪可大量转化成糖类D.鸭与玉米体内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磷脂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由C、H、0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

2、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详解】A、不同生物体内的元素种类相似,但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A错误;B、玉米体内的纤维素不能提供能量,动植物细胞内的五碳糖构成核酸,也不提供能量,B错 误;C、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鸭和玉米都有细胞膜,都含有磷脂分子,D正确。故选D。2.细胞中结合水的含量与植物抗逆性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晒干减少了结合水的含量,使其代谢水平降低B.干旱时,植物细胞中结合水可大量转化为自由水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具有物质运输功能D.过冬的小麦结合水的比例下降,以免结冰而损害自身【答

3、案】C【解析】【分析】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越强。【详解】A、种子晒干减少了自由水 含量,使其代谢水平降低,A错误;B、干旱时,植物细胞中自由水可部分转化为结合水,使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抗旱性增强,B错误;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具有物质运输功能,C正确;D、过冬的小麦自由水的比例下降,以免结冰而损害自身,D错误。故选C。3.运甲状腺激素蛋白(TTR)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球状蛋白质,由4条多肽链组成,每条多肽链均含127个氨基酸,其功能是运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Ao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4、是()A.合成TTR的过程中,共脱去了 504个水分子B.组成TTR的4条多肽链之间通过肽键和氢键相连C.合成TTR时,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D.TTR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运输功能可能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水数二肽键数二氨基酸数-肽链数。分 泌 蛋 白 合 成与分泌过程是: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一内质网 出芽 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 出芽 形成囊泡一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运甲状腺激素蛋白(TTR)是 由4条多肽链组成,每条多肽链均含127个氨基酸,则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为(127-1

5、)x4=504个水分子,A正 确;B、不同肽链之间一般通过二硫键连接,B错 误;C、运甲状腺激素蛋白(TTR)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球状蛋白质,即为分泌蛋白,因此合成TTR时,需要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然后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进一步合成肽链,C正 确;D、TTR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其结构发生变化,则运输功能可能降低,D正确。故 选B。4.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原核生物,可通过蚤、虱、婢、蜻传入人体,引发斑疹伤寒等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立克次氏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立克次氏体不具有生物膜系统C.可用大肠杆菌培养立克次氏体D.保持宠物清洁可有效预防斑疹伤寒【

6、答案】C【解析】【分析】立克次氏体属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 拟 核,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详解】A、立克次氏体为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A 正 确;B、立克次氏体为原核生物,只含细胞膜一种生物膜结构,不具有生物膜系统,B正 确;C、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原核生物,而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C 错误;D、立克次氏体可通过蚤、虱、婢、螭传入人体,引发斑疹伤寒等疾病,保持宠物清洁可有效预防斑疹伤寒,D 正确。故 选 C。5.溶酶体是一种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多糖分子附加在蛋白质上)的细胞器,内部含多种酸性水解酶,可将衰老的线粒体分解,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7、的是()c dA.图示过程可为营养缺乏的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B.图示过程只发生在即将衰老或凋亡的细胞中C.溶酶体的功能可能与其膜上的H+载体蛋白有关D.溶酶体膜不被自身水解酶水解可能与其膜蛋白高度糖基化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 酶仓库 消化系统。【详解】A、营养缺乏条件下,细胞自噬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线粒体分解,为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A正 确;B、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存在细胞器的

8、衰老,因此图示过程不只发生在即将衰老或凋亡的细胞中,B错 误;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而其膜上的H+载体蛋白可通过主动运输将H+吸收进溶酶体内,维持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C正确;D、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被水解酶水解,这可能有利于防止溶酶体膜被自身水解酶分解,D正确。故选B。6.科研人员将A、B两种植物叶片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其重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甲浓度条件下,A植物细胞的液泡体积变小B.乙浓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细胞可能均已死亡C.两种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B AD.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9、丙戊 甲丁乙【答案】D【解析】【分析】在甲 戊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B植物比A植物的吸水能力强,保水能力也较强,说明B植物比A植物更耐干旱。【详解】A、甲浓度条件下,A植物细胞质量减少,说明细胞失水,液泡体积变小,A正确;B、乙浓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细胞质量都大量减轻,可能过度失水而死亡,B正 确;C、丙浓度下,植物B的增加质量大于植物A,说明植物B的吸水量大于植物A,则两种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BA,C正确;D、以植物B作为研究对象,丙浓度下细胞吸水最多,则丙浓度的溶液浓度最小,其次是戊,甲溶液中植物B既不吸水也不失水,与细胞液浓度相等,乙浓度下失水最多,则乙的浓度最大,因此五种蔗糖

10、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丙 戊 甲 丁乙,D错误。故选D。7.用花生种子、梨匀浆、豆浆和土豆片进行生物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煮熟后的豆浆中加入双缩版试剂后可呈现紫色B.用苏丹HI染液对花生种子切片染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红色C.土豆片上滴加过氧化氢酶有气泡产生,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D.梨匀浆经斐林试剂检测呈现砖红色,可证明其中含有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变性后,由于没有破坏肽键的结构,因此与双缩版试剂还能发生紫色反应。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出现砖红色沉淀。【详解】A、煮熟后的豆浆中含蛋白质,加入双缩眼试剂后可呈现紫色,A正确;B、用苏丹in染液对花生种子切片染色,可将脂肪颗粒染

11、成橘黄色,B错误;C、土豆片上滴加过氧化氢酶有气泡产生,可证明酶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起催化作用,C错 误;D、梨匀浆经斐林试剂检测呈现砖红色,可证明其中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D错误。故选A。8.细胞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甘酸B.结构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结构在细胞周期中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D.细胞核控制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通过结构送到细胞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染色质,是核仁,是核膜,是核孔。【详解】A、结构染色质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错误;B、结构核仁与某种R

12、 N A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C、结构核膜在细胞周期中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前期消失,末期出现,C正确;D、细胞核控制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通过结构核孔送到细胞质,D 正确。故选A。9.胆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LDL是由胆固醇、蛋白质和磷脂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被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后才能进入细胞。当血液中LDL过量时,胆固醇会在血液中积累并黏附在血管壁上,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LDL进入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进入细胞的胆固醇可参与构成细胞膜C.LDL受体能和胆固醇进行特异性结合D.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风险【

13、答案】C【解析】【分析】1、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正常人如果饮食不合理,摄入胆固醇过多,缺乏运动,会造成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过高,可能会患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是冠心病。【详解】A、细胞需要的胆固醇,可用血浆中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其受体识别后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A 正确;B、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成分,B 正确;C、LDL受体能和LDL进行特异性结合,C 错误;D、正常人如果饮食不合理,摄入胆固醇过多,缺乏运动,会造成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过高,可能会患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是冠心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可

14、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风险,D 正确。故选c。10.过氧化物酶体是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含多种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将底物氧化的同时可以将氧气还原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将甲醛、乙醇等转变为无毒的物质;当过氧化氢过剩时,过氧化氢酶可以将其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共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B.肝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量较多C.叶肉细胞中能产生氧气的细胞器至少有两种D.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过氧化氢酶不具有专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溶酶体:(1)形 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2)作 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

15、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详解】A、氧化酶将底物氧化的同时可以将氧气还原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将甲醛、乙醇等转变为无毒的物质;当过氧化氢过剩时,过氧化氢酶可以将其分解,因此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共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A正确;B、肝脏细胞具有解毒的功能,而过氧化氢酶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将甲醛、乙醇等转变为无毒的物质,过氧化氢酶存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因此肝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量较多,B正确;C、过氧化物酶体含多种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将过氧化氢分解时可产生氧气,叶绿体中光反应可产生氧气,因此叶肉细胞中能产生氧气的细胞器至少有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C正 确;D、酶都具有专一性,

16、因此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过氧化氢酶也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D。1 1.在寒冷条件下,脂肪细胞中脂肪的氧化分解会明显加快,以提供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TP合酶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复合体蛋白,由Fi和Fo两部分组成,Fo跨膜并形成H+通道,使线粒体膜间隙中的H+顺浓度梯度流向线粒体基质,同时位于基质侧的Fi可催化ATP的合成。UCP是线粒体内膜上的另一种蛋白质,可以将H+顺浓度梯度运入线粒体基质,但没有催化ATP合成的作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合酶的Fo部分可能是疏水性的B.进入线粒体中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水C.叶绿体内膜上也含有ATP合酶D.寒冷条件下,UC

17、P的数量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TP合酶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复合体蛋白,由Fi和Fo两部分组成,Fo跨膜并形成H+通道,使线粒体膜间隙中的H+顺浓度梯度流向线粒体基质,同时位于基质侧的可催化ATP的合成。UCP是线粒体内膜上的另一种蛋白质,可以将H+顺浓度梯度运入线粒体基质,但没有催化ATP合成的作用。【详解】A、ATP合酶的Fo跨膜并形成H+通道,说明其具有疏水性的特点,A正 确;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因此进入线粒体中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水,B正确;C、叶绿体内膜不能合成A T P,无ATP合酶,C错误;D、UCP是线粒体内膜上

18、的另一种蛋白质,可以将H+顺浓度梯度运入线粒体基质,但没有催化ATP合成的作用。因此寒冷条件下,UCP的数量增多,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D正确。故选C。1 2.叶绿体中合成的光合产物主要通过磷酸转运器以磷酸丙糖的形式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然后转化成蔗糖,其机制如下图所示。若用抑制剂抑制磷酸转运器的活 动,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光照A.叶肉细胞吸收C02的量增加C.光反应可能不能正常进行【答案】A【解析】B.卡尔文循环受到抑制D.叶绿体中淀粉的量增加【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磷酸转运器用于卡尔文循环产物及P i的转运,属于转运蛋白。磷酸转运器主要将磷酸丙糖运输到细胞质中,再将其转化形成蔗糖产生的P

19、i运回到叶绿体。【详解】A、若用抑制剂抑制磷酸转运器的活动,磷酸丙糖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的减少,故在叶绿体积累,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叶肉细胞吸收C02的量减少,A错 误;B、若用抑制剂抑制磷酸转运器的活动,磷酸丙糖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的减少,故在叶绿体积累,导致暗反应即卡尔文循环受到抑制,B正确;C、若用抑制剂抑制磷酸转运器的活动,磷酸丙糖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的减少,故在叶绿体积累,暗反应受到抑制,则消耗ATP和NADPH减少,进而影响光反应可能不能正常进行,C正 确;D、若用抑制剂抑制磷酸转运器的活动,磷酸丙糖外运减少,促进叶绿体内磷酸丙酮转化成淀粉,D正确。故选A。1 3.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

20、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得到下图所示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B.该细胞所含的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形成C.细胞中染色体的排列与纺锤丝的牵引有关D.观察之前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细胞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一个面上,为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细胞为有丝分裂的中期图像,A正确;B、洋葱为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B错误;C、图示染色体的排列是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的,C正确;D、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为深色,观察之前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便于观察,D正确。故选Bo14.洋葱根

21、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或结构数目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时期 数量A.该过程可导致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加倍B.图示可表示一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C.经该过程后相同的核DNA会移向细胞两极D.图示过程的下一时期出现细胞板替代赤道板【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涧 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 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 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

22、是从零到4N的变化,不会出现图示的曲线,A错误;B、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使一条染色体上DNA得数目由1变2,不是图示所示时期,B错误;C、该过程表示染色体数目加倍,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分裂后相同的核D N A会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D、赤道板是一个虚拟的平面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D错误。故选C。15.生物学研究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试剂等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黑藻可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用于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B.验证菠菜叶肉细胞的活性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C.酒精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实验中作用

23、不同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失水会出现质壁分离,若细胞内液泡有颜色,或细胞质有颜色则便于观察质壁分离。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02可用溪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02可使溪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和紫色色素,利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黑藻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绿色的叶绿体,也可明显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因此黑藻可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用于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正确;B、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因此验证菠菜叶肉细胞的活性可用显微镜观察

24、细胞质的流动,B正确;C、酒精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中的作用是溶解并提取色素;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可见两者作用不相同,C正确;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02,因此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不能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D。二、选择题:1 6.下列有关农业生产中生物学原理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A.连续阴雨天时,提高大棚内温度可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B.施用有机肥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02,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低温、干燥、无氧条件下储存种子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中耕松土能为根系提供更多02,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答案】BD【解析】【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

25、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2、粮食储藏需要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而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详解】A、连续阴雨,光照强度减弱,制造有机物减少,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A错误;B、有机肥可被分解者分解产生C02,因此增施有机肥可提高C02浓度,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正确;C、种子储存应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下,能减少有机物消耗,无氧环境中细

26、胞会进行无氧呼吸消耗大量的有机物,c错误;D、中耕松土能为根系提供更多。2 ,有利于植物根系细胞有氧呼吸,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D正确。故选BDO1 7.内质网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只有正确折叠的蛋白质才会经囊泡运往高尔基体。未完成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在内质网中积累,当超过内质网质量控制能力的限度时,会造成内质网的损伤,从而引起UPR(未折叠蛋白质应答反应),UP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缓解内质网的负担和损伤。下列描述属于UPR的是()A.增加折叠酶的数量,促进蛋白质完成折叠B.降低内质网膜的流动性,减少囊泡的形成C.激活相关的蛋白质降解系统,水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D.影响细胞中相关核酸的功

27、能,减少分泌蛋白质的合成【答案】AC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一内质网 出芽 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 出芽 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增加折叠酶的数量,促进蛋白质完成折叠会使未完成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减少,不会在内质网中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缓解内质网的负担和损伤,属于UPR,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正确折叠的蛋白质才会经囊泡运往高尔基体,减少囊泡的形成会使蛋白质在内质网中积累,增加内质网的负担,不属于UPR,B错误;C、激活相关的蛋白质降解系统,水解错误折叠的

28、蛋白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缓解内质网的负担和损伤,属于UPR,C正确;D、影响细胞中相关核酸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也随之减少,减轻、缓解了内质网的负担,属于UPR,D正确。故选ACD。18.某些物质与酶结合后可以降低酶活性,称为酶活性抑制剂。常见抑制剂有两类,其作用机理如下图。为探究甲、乙两种抑制剂的类型,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有关处理如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淀粉的分解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淀粉酶和足量淀初甲物质乙物质A组+B组+C组+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抑制剂的种类B.两种抑制剂均可导致酶空间结构的改变C.非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D.若淀粉分解速率C

29、组8组A组,则乙物质为竞争性抑制剂【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使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减少,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而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详解】A、本实验为探究甲、乙两种抑制剂的类型,因此自变量为抑制剂的种类,A正确;B、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使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减少,不改变酶的结构,B错误;C、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增加底物浓度不能解除非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C

30、错误;D、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可引起酶构象改变并导致酶无法与底物结合,而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并没有改变酶的结构,因此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组淀粉分解速率最小所以若淀粉分解速率C组B组A组,则乙物质为竞争性抑制剂,D正确。故选BCO19.某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CTC,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5O温度为30,C02浓度为0.01%时,光照强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光照强度由b变为c,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减少C.若C02浓度提高至I0.03%,贝U c点左移D.若温

31、度升高到35,则a、d点均下移【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NADP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详解】A、a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 体,A正确;B、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增强,ATP和NADPH增多,C3的还原增强,C3的消耗加快,C3的含量减少,B正 确;C、若CO2浓度提高到0.03%,光合作用最大速率增大,c点右移,C错误;D、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5。若温度升高到35T,呼吸作用增强,a点下

32、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若温度升高到35,光合作用减弱,d点下移,D正确。故选C。20.神经干细胞分裂后,产生两种 命运 不同的子细胞,一种将继续分裂,其细胞中线粒体发生融合;一种将分化成神经细胞,其细胞中线粒体发生裂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决定了子细胞 命运”不同B.线粒体发生裂变有利于子细胞的功能趋向于专门化C.命运”不同的两种子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D.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答案】BC【解析】【分析】细胞的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稳定变化的过程。【详解】A、同一个体

33、中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决定子细胞 命运”不同的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错 误;B、线粒体发生裂变使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增加,可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利于子细胞的功能趋向于专门化,B正确;C、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命运”不同的两种子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C正 确;D、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D错误。故选BCO三、非选择题:2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侵染人体肺部黏膜细胞。RNA疫苗是目前预防新冠病毒的第三代疫苗。RNA疫苗的基本原理是将控制新冠病毒抗原蛋白(S蛋白)合成的RNA导入人体,在体内表达出S蛋白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制备RNA疫苗的流程如下图

34、所示。(1)新冠病毒与肺部黏膜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 _ _ _o与人体的遗传物质相比,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化学组成上特有的成分是_ _ _ _O(2)RNA疫苗导入人体后,RNA需 与 细 胞 中 的(结构)结合才能进行S蛋白的合成。该过程中需要人体细胞提供的原料是_ _ _ _O(3)已知RNA需进入细胞才能发挥疫苗效应,人体血液中有RNA酶,直接注射RNA往往不能发挥作用。据此分析制备RNA疫苗时,将RNA包裹在纳米脂质体颗粒中的理由是:;。【答案】(1).有无细胞结构.尿蒯定(U)和核糖(2).核糖体.氨基酸(3).纳米脂质体颗粒包裹后的RNA不会被血液中的RNA酶水解 .纳米脂质

35、体颗粒可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RNA送入细胞中【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从新冠病毒的RNA中获取S蛋白的RNA,将此RNA与纳米脂质体颗粒组装形成疫苗,该疫苗进入机体首先要形成S蛋白才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小问1详解】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肺部黏膜细胞具有细胞结构。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人体的遗传物质为DNA,RNA和DNA相比在化学组成上特有的成分是尿嚏咤(u)和核糖。【小问2 详解】RNA疫苗导入人体后,首先要指导形成S蛋白,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因此RNA需与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才能进行S蛋白的合成。组成蛋白质的单位是氨基酸,因此该过程中需要人体细胞提供的原料是氨基酸

36、。【小问3 详解】由于人体血液和组织中广泛存在RNA水解酶极易将裸露的RNA水解,另外外源 mRNA分子不易进入人体细胞产生抗原,因此,制备S蛋白的RNA疫苗时,体外制备的RNA常用脂质分子包裹后才用于接种。【点睛】本题考查新冠病毒的结构和遗传物质以及疫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22.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如下图所示。(1)。2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 判断依据是_ _ _ _ o(2)K+与 H20 进入细胞所需的转运蛋白的类型分别是_ _ _ _、o(3)。2进入细胞的速率会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对K+的吸收,分析原因是_ _ _ _o(4)颗粒 物 进 入 小 肠 上

37、 皮 细 胞的方式为(填 胞吞 或 胞吐),与图中K+进入细胞的方式相比,二者的共同点是_ _ _ _ _(答出两点X【答案】(1).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2).载体蛋白.通道蛋白(3)细胞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而02能影响细胞呼吸速率,从而影响细胞中的能量供应(4).胞吞.需要消耗能量;需要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钾离子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水进入细胞通过通道蛋白,为协助扩散,氧气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颗粒物进入细胞为胞吞。【小 问1详解】氧气进入细胞不需要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为自由扩散。【小 问2详解】由图可知,钾离

38、子进入细胞需要的是载体蛋白,水进入细胞需要的是通道蛋白。【小 问3详解】钾离子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氧气可通过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因 此。2进入细胞的速率会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对K+的吸收。【小问4详解】颗粒物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吞也需要膜上蛋白质的识别,需要消耗 能 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因此胞吞和主动运输的相同点是都需要消耗能量;都需要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2 3.蛋白激酶是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能 使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中某些特定氨基酸上,从而改

39、变蛋白质的活性。ADP-GI。是一种检测蛋白激酶活性的方法,其过程如图所示。)+步骤1:酶反应 测试剂步骤2:检 测 崎 鳖 、(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橹一)(1)在蛋白激酶作用下,ATP分子中 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质上。蛋白质磷酸化后活性改变,原因是_ _ _ _O(2)步骤2 之 前,需使用ATP消解试剂将所有剩余的ATP消耗,目的是_ _ _ _。(3)根据步骤2 的检测结果,推测物质X是_ _ _ _ _ _ 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该物质存在的场所有 0(4)有人提出:一定浓度的Hg2+会导致蛋白激酶失活。请设计实验对上述观点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 O【答案】(1).末端.蛋白质被磷酸化后

40、空间结构发生变化(2)保证步骤2 中的ATP完全由步骤1 中的ADP生成,避免干扰实验结果(3).ATP合成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4)将一定量的蛋白激酶均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浓度的Hg2+处理,另一组不处 理,然后用ADP-Glo检测两组蛋白激酶的活性【解析】【分析】磷酸化是指蛋白质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其氨基酸的羟基被磷酸基团取代,变成有活性有功能的蛋白质。【小问1 详解】在蛋白激酶作用下,ATP分子中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质上。蛋白质磷酸化后活性改变,原因是蛋白质被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小问2 详解】通过检测ATP含量来检测蛋白激酶的活性,步骤2 之前,需使用ATP消解试剂

41、将所有剩余的ATP消耗,目的是保证步骤2 中的ATP完全由步骤1 中的ADP生成,避免干扰实验结果。【小问3 详解】步骤2 的结果是产生ATP,所以物质X 是 ATP合成酶,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都有ATP产生,故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都有ATP合成酶存在。【小问4 详解】为了研究一定浓度的Hg2+会导致蛋白激酶失活,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Hg2+处理,因变量为蛋白激酶的活性,故实验思路如下:将一定量的蛋白激酶均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浓度的Hg2+处理,另一组不处理,然后用ADP-Glo检测两组蛋白激酶的活性。【点睛】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

42、能力。2 4.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气孔开闭重要的外界因子。气孔开度增大,会导致胞间C02浓度增加。光诱导的气孔反应依赖于保卫细胞中三种光受体叶绿素、隐花色素和光敏色素的共同作用。用红光照射鸭跖草叶片,3h后测得气孔开度不再变化,再用一定强度的蓝光照射30s,测得气孔开度增大。(1)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位于 主要吸收 光用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 ATP用于暗反应阶段的_ _ _ _过程。(2)用一定强度的蓝光照射30s后,光 合 速 率(填增大或 减小),原因是_ _ _ _ _ O(3)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进一步研究发现,用蓝光处理保卫细胞的原生质体后K+的吸

43、收量增加,其吸收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H+ATP水解酶的作用有 H+进入保卫细胞的方式是_ _ _ _ _。保卫细胞因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度增大。据图分析,蓝光引起气孔开度增大的原因是_ _ _ _ _ O【答案】(1).类囊体薄膜.红光和蓝紫.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增大.气孔开度增大,胞 间 C02浓度升高,暗反应速率加快,光合速率增加(3).运输H+和催化ATP的水解.协助扩散.蓝光促进H+ATP水解酶将H+运出保卫细胞,在膜两侧形成H+电化学梯度(浓度梯度),有利于K+进入保卫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度增大【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

44、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2 ,以及ATP的形成;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02被 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 ATP的作用下还原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2、物质运输方式:Q)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 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小 问 1 详解】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反应。

45、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 ATP用于暗反应阶段的C3的还原过程,把 C3还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小 问 2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用一定强度的蓝光照射30s,气孔开度增大,胞 间 CO2浓度增大,导致暗反应速率加快,光合速率增大。【小 问 3 详解】据图可知,H+-ATP水解酶的作用有将H+主动运输出保卫细胞,同 时 H+-ATP水解酶能催化ATP的水解。从图中可以看出,H+进入保卫细胞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且不消耗能量,因 此 H+进入保卫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据图分析,蓝光会促进H+-ATP水解酶将H+运出保卫细胞,则在膜两侧形成H+电化学梯度(浓度梯度),有利于K+进入保卫细胞,使细胞液浓

46、度升高,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度增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物质运输方式,要求考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物质运输方式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题图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2 5.真核细胞中,细胞周期检验点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检验点通过细胞的反馈信号来启动或推迟进入下一个时期。三种常见检验点的功能如下:检验点功能A评估细胞大小B评估DNA是否准确复制C评估纺画本是否正确组装(1)细胞周期是指_ _ _ _ _ O(2)检验点A 决定细胞是否进行分裂,若通过了检验点A,细胞开始进行分裂,据此推测,此时检验点A 接受的反馈信号是_ _ _ _ _。检验点B与检验点A 发生的先

47、后顺序为 O(3)通过检验点B后,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变为 0从检验点B到检验点C,细 胞 内 染 色 质 丝 发 生 的 变 化 为。(4)检验点C还可评估纺锤丝是否与着丝粒正确连接,则此检验点对有丝分裂的重要作用是_ _ _ _ _ O【答案】(1)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细胞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 .B、A(3).1:2.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4)确保复制后 染色体均分到细胞两极【解析】【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表现为增长,前期纺锤体形成。【

48、小问1详解】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间期和分裂期。【小 问2详解】检测点A的功能是评估细胞大小,当细胞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开始分裂,因此检验点A接受的反馈信号是细胞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DNA复制后才能完成细胞分裂,因此检验点B与检验点A发生的先后顺序为B、Ao【小 问3详解】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因此通过检验点B后,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变为1:2。纺锤体形成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进入前期的细胞染色质逐渐螺旋缩短变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所以从检验点B到检验点C,细胞内染色质丝发生的变化为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小问4详解】纺锤丝与着丝点准确连接,可在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使染色体均分到细胞两极,即检验点C对有丝分裂的重要作用是确保复制后的染色体均分到细胞两极。【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特点,能获取题中信息是解题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