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真题.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积累与运用(1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过一个冬天的沉淀,爱莲湖的湖水明j i n g ()如镜。湖边一片嫩嫩的小草在春雨的滋用()下,绿油油的惹人怜爱。但湖边也还凝()盖着枯黄的杂草,扒开s h u&i ()草枯叶,发现小草已经钻出地表,向上探出头来。春天,万物复苏,生命鲜活明媚起来,湖边那一排排稀稀疏疏的杨柳也开始有了绿意。湖面水波粼粼,犹如一颗罐眼的珍珠,镶嵌在一片浩浩汤汤的土地上。1.下列给文段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净 y u n f i i 哀 B.静 y u nf t 衰C.净 ri i
2、n f u 衰 D.静 ru nf u 哀2.文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万物复苏 B.稀稀疏疏 C.水波粼粼D.浩浩汤汤【答案】1.C 2.D【解析】【1 题详解】明 净(m i n g j i n g):明亮而清楚;明朗、洁净;滋 润(z l ri m):不干燥,浸润、润泽、舒适;覆 盖(f U g Ai):遮盖、掩盖。;衰 草(s h u a i c a o):枯草;故选C。【2题详解】A.万物复苏:万物恢复生机。形容春天万物生长,使用正确;B.稀稀疏疏:不稠密、不紧凑。形容柳树排列不紧凑,使用正确;C.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形容湖面,使用正确;D.浩浩汤汤:原形容水势广大
3、的样子,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形容地面广阔,使用对象有误;故选D o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在全市开展“法治进校园,培苗护成长”活动,使我市青少年法治意识得以提升。B.自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发布后,兴起了儿童厨具购买热潮,一些网店里,有的儿童厨具甚至月销量超过4万件左右。C.5月 2 7 日,“强国复兴有我”广西校园课本剧优秀作品展演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活动。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答案】D【解析】【详解】A.缺少主语,可去年“通过”或“使”;B.前后矛盾,可去掉“超过”或“左右”
4、;C.语序不当,将“活动”移 到“优秀作品展演”后;故选D。4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立夏有三候,初候;二候;三候 o 这个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堰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蚯蚓出 王瓜生 蟋蛔鸣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排序。“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对应“蛟蛔鸣”中 的“鸣”;“蚯蚓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对应“蚯蚓出”;“乡间田展的野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对应 “王瓜生”;故分别填;故选B。5 .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回头看看海鸥 潜水鸟 企 鹅 那 些 东 西,
5、它 们 苟 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 异 于 不 愿 看 见 格 外 清 明 的 天 地 于 是 禁 不 住 激昂地叫道 “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A.、,:。B.,。:!C.、。:!D.,:。【答案】C【解 析】【详 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海 鸥”“潜水鸟”“企 鹅”为并列的事物,中间应用顿号分隔;故处填顿号;处位于直述式文意已完足的句末,应使用句号;“叫 道”后是所说的语句,处应用冒号;处 位 于“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这句带有感叹语气的句末;应使用感叹号;故 选C。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6、篇,故 又 称“诗三百”。诗经 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颂”“赋”“比”“兴”。B.唐 代 诗 人 崔 颖 的 黄鹤楼是一首律诗。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 称“五 律”或“七 律”。C.初中阶段,我们集中学习了古代经典长篇小说节选的精彩片段 智取生辰纲 范进中举 三顾茅庐 刘姥姥进大观园,其作者分别为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和曹雪芹。D.沁 园 春 雪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答 案】D【解 析】【详 解】A.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内
7、容分为“风”“雅”“颂”;B.律诗属于近体诗;而 非“古体诗”;C.范进中举出 自 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而 非“吴承恩”;故 选D。二、现代文阅读(一)(7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6 分)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朱定真 2022年5月5日,立夏。说 是“立夏”,但或许一些人体感上并不会觉得炎热,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这一天,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已经达到气候学上的立夏标准,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通常来说,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能距该标准还有少许差距。明明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天,为何这一天在二十四节气里会被称为“立 夏”?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形
8、成说起。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古人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知识体系,并以此指导实践。虽然古人对世界的经验认知和现代的科学标准之间有一些差距,但最终它们在时令变化方面却精妙贴合,且与农时、物候紧密联系,显示出现代统计学的意义。就说立夏,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顾名思义,“立夏”之后,春天结束,夏天开始。自此,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江南正式进入雨季。其实,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暑、大
9、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天气现象。至今,二十四节气仍对现代气候学具有很大借鉴意义。夏 季6个 节气跨越3个月,人们由此认识了全年最热的季节,并可以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适应高温潮湿天气进行作息,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灾害,安排农事活动。比 如,小满节气时,北方的大麦和冬小麦灌浆饱满,南方江河水满;芒种节气时,我国南方主汛期已经开始,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这段时间天气最是变化莫测,高温天气、对流性天气频发。小暑节气的标志就是“出梅”和“入伏”,即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终结,伏旱天气开始;大暑则是全年气温最
10、高的时候,这时,华北一带已经进入俗称“七下八上”(即 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的主汛期,是华北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再加上气温高,“桑拿天”成为这个时段的“标配”。针对夏季的气候,各地需适时开展防汛备汛等相关工作,百姓生活宜注意防暑降温。“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四季之夏,是大自然最热情洋溢的季节。让我们走近它、读懂它,感受夏季的独特之美。(选 自 人民日报2022年 5 月5 日)7.下列对本文说明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立夏”的由来。B.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C.影响立夏的因素。D.主要介绍了“立夏”的形成及夏季6个节气的气候规律。8.下列说
11、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立夏”其实还没有进入夏天,因为各地气温不一样。B.立夏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C.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D.夏季有6 个节气,人们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进行作息,固堤防洪,安排农事。9.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B.“即平均气温连续5 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C.第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D.第段中加点的词“少许”不能删去,因 为“少许”一词表明了“差距
12、”的程度不大,如果删去“少许”一词,“差距”的大小就不清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案】7.D 8,A 9.A【解析】【7 题详解】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说明这个对象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 质、状 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本文段引出说明的对象“立 夏”,段 主 要 介 绍 是“立 夏”的特点及形成,段介绍的是夏季6 个节气的气候规 律,第段归纳总结。由此可知,本 文 主 要 说 明 的 是“立 夏”的形成及夏季6 个节气的气候规律。故 选 D。【8 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 据
13、 文 章 第 段“就说立夏,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顾名思义,立 夏 之后,春天结束,夏天开始”可知,A 项“立夏其实还没有进入夏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 选 Ao【9 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本 文 主 要 说 明 的 是“立 夏”的形成及夏季6 个节气的气候规律,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而 不 是“时间顺 序”。故 选 A。三、古 诗 文 阅 读(17分)(-)文 言 文 阅 读(13分,1012小 题,每 小 题 2 分,共 6 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14、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虫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并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华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 自 苏 轼 记承天寺夜游)【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年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 选 自 苏 轼 前赤壁赋)【注 释】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消:消失。造物者:自然界,原
15、意 指“天”。1 0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卷无与为乐者B.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而卒莫消馋也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但:但是。长:增长。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惟江上之清风A.何陋之有(陋室铭)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C.己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公与之乘(曹列论战)1 2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B.【甲】文苏轼夜深不寐,欲寻人赏月为乐,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 个“遂”字点出了二人趣味相投。C
16、.【乙】文 的“逝者如斯”出 自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作者与友人于月夜沉浸在赤壁美好的景色之中,阐发一些人生体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1 3 .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 4 .【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答案】1 0.C 1 1.B 1 2.D1 3 .(1)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激,仿佛有藻、苻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
17、)译文: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1 4 .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示: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乐观生活,积极进取。(点 到“旷达乐观”“随缘自适”或“积极进取”“享受自然”,能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 0 题详解】C.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仅仅;故选C。【1 1 题详解】例句句意:只有江上的清风。之:结构助词,的;A.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句意: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之:结构助词,的;C.句意:不久文帝到达了细柳军营。之:动词,至 I;D.句意:鲁
18、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之:代词,指曹刿;故选B。【1 2 题详解】D.根 据【甲】文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可知,甲文写的是苏轼与友人在承天寺庭院中欣赏月下美景;乙文写的是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 前赤壁赋,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而不是到赤壁欣赏月景;故选Do【1 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
19、纵横;盖:大概是;(2)是:这;造物者:指大自然;藏:宝藏;共适:共同享受。【1 4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作 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 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用与“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相对的“闲人”来写自己,
20、表现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乙文,写作者欣赏美丽的月色,引发哲思: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写作者沉醉于眼前的景色,未贬谪的苦闷悲凉,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发我们: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上下求索。【点睛】【甲】参考译文: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
21、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激,仿佛有藻、存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参考译文:我(苏轼)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被禁止,
22、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二)古诗词鉴赏(4分)15.按要求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 的典故,表达的感情。(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答案】(1).鸿雁传书.思念故乡(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答案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
23、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能从整体画面感,“平”“阔”,“正”“悬”,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意对即可。)【解析】【小 问 1详解】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目睹北归大雁,自然想起了“雁足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 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鸿雁传书)”指大雁能传递
24、书信。作者借这一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小问2 详解】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示例:诗 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从描写角度看,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从词语运用上看,选用了“平”“阔”“正”“悬”等词语,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色,并将一叶“行舟”置于这一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且 用“正”“
25、悬”写出了顺风,又是和风,写出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用词准确而传神。据此理解赏析作答。四、诗文默写(1 0 分)1 6 .按要求填空。(1),西北望,射天狼。(苏 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2)露从今夜白,o (杜 甫 月夜忆舍弟)(3)自古逢秋悲寂寥,刘 禹 锡 秋词(其一)(4)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十二章)(5)经典诗文中,胸 怀“国之大者”的精神气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也滋养着我们。读 岳阳楼记,我们从“,”中感受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以利民为宗旨的济世情怀;读 行路难(其一),我们从“,“中感受到李白乘风破浪、云帆渡海,一往无前的精神;读 过零丁洋,我们从“?中感
26、受到文天祥宁死不屈的爱国忠心。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谱写的一曲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答案】.会挽雕弓如满月.月是故乡明.我言秋日胜春朝.学而不思则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雕、满、罔、济、沧、汗青”等字词的书写。五、综合性学习(1 0 分)名著阅读。1 7 .请将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填充完整。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表格左边的回目出自小说一
27、o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青面兽”是小说中(人名)珠寺 号。【答案】.水游传 .杨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第一空: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杨志因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梁中书见他武艺高强,有心抬举他,只恐众人不服,便令众人比武。先是周谨和杨志比枪,周谨输得狼狈;二人复又比箭,周谨射杨志时,杨志轻松躲过,待到杨志发箭时,一箭便射中周谨的左肩。梁中书大喜,叫杨志接替周谨职役。不想却激怒了索超,为了使众人心服口服,梁中书便命二人比武。二人穿挂的整整齐齐,各跨骁勇战马,一个轮手中大斧,一个拈手中神枪,四条臂膊纵横,八只马蹄撩乱。却有
28、闻达怕两个里头伤了一个,急急鸣金收军。杨索二人各归本阵,梁中书将二人都升做管军提辖使,宴饮方归。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杨志失落生辰纲后欲投梁山,路过青州巧遇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曹正告知此处有个二龙山山上有个宝珠寺,寺中有一些人打家劫舍。商量欲取得宝珠寺做安生之处。正商量间花和尚鲁智深来了。原来鲁智深也欲寻个安生之处,也想上宝珠寺入伙无奈山上邓龙等人不愿意,想打上山去邓龙等人又躲在寺中不出来,此山又易守难攻。三人合谋,由操刀鬼曹正吧鲁智深绑缚上山骗出邓龙等人,攻下宝珠寺。这两个回目均出自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的 水涉传。第二空:松本,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
29、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18.请你选择一部经典名著推荐给同学们,并拟写推荐语。【答案】答案示例:我推荐经典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记录了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让我们看到共产党及红军的坚定信仰和长征精神的内涵。(能从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或艺术特色等其中两个方
30、面介绍,表达合理即可。)【解析】【详解】考查写推荐语的能力。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值得推荐的名著作品作答。一般来说,首先应交代名著的主要内容,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如: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
31、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19.实践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看国潮服饰文化”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近年来,伴随文化自信日益增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已形成广泛共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潮服饰应运而生。国潮服饰成为时尚聚光灯的焦点。壬寅虎年央视春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身穿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服装在太空迎接农历新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健儿的国潮服饰成为亮点;网络平台上,传统服饰文化频道聚集的用户数以千万计;时装周舞台上、商店橱窗里的国潮设计层出不穷
32、以醒目的汉字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运动服、以虎和鹤等图案为设计元素的服饰、印有民族特殊纹样的外套,以及结合玦琅、绒花等传统工艺制成的首饰等,受到众多时尚爱好者喜爱。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民族特色与国际潮流有机结合,国潮设计对当代服饰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期待国潮设计继续助推服饰文化传承创新,为中国服饰文化续写新的光彩篇章。(1)请给以上文字拟写一个标题。(要求:13个字以内,请用正楷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答案】(1)答案示例一:国潮服饰文化绽放新光彩;答案示例二:国潮服饰成为时尚焦点;答案示例三:国潮服饰设计彰显文化自信(2)答案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33、!目前,国潮服饰成为时尚聚光灯的焦点。为了让大家了解国潮服饰文化,班委组织开展“看国潮服饰文化”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解析】【小 问 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与“看国潮服饰文化”有关,要注意拟写标题时的关联性;本文首段讲了国潮服饰应运而生的背景;第二段首先总体概括,强 调“国潮服饰成为时尚聚光灯的焦点”,详细列举了国潮服饰的应用及设计元素;结尾段体现了国潮服饰的影响力,体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据此可拟写标题为“国潮服饰设计展现中华文化”,意对即可。【小问2 详解】本题考查开场白拟写。写开场白首先有礼貌用语,交待活动的主题“国潮服饰文化”,其次要表明活动的意义,设计时语言尽
34、量简单,这样铿锵有力,富有号召和感染力。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国潮设计助推服饰文化传承创新,彰显中华文化的活力。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国潮服饰文化,班委组织开展“看国潮服饰文化”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六、现代文阅读(二)(15 分)晨曦里的莫高窟李宝堂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善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 绘 过 姿 态 万 千 的“反
35、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 是 在 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莫高窟成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我心归处是敦煌”的炽热情怀所感动。经过反复探讨,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
36、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大约清晨七点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很 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连忙来到正对莫高窟九层楼的宕泉河畔,在当年常书鸿先生写生过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就像
37、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层楼上。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回到兰州,带着激情,我和朋友投入了创作。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二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
38、尽待挥洒。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无限遐想。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选 自 人民日报2022年5月2 4日)20.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表格填充完整。文章脉络“我”的情感态度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后几十年间到访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9、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我”想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
40、的图景。22.读第段画线的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一位画家忙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谖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2 3 .文章以“晨曦里的莫高窟”为题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2 4 .文章结尾作者写道:“把敦煌之美,永远铸刻在了心中。”请说说作者携刻在心中的美指哪些美?你在初中阶段一定也有镌刻在心中的美,请简要写下来。【答案】2 0.“我”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或 答“莫高窟成了 我 魂牵梦萦的地方”也可).作为本土画家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或答“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欣赏晨曦里的莫高窟”也可);.“我”把莫高窟以及敦煌之美锈刻在心中(或 答“我
41、通过创作作品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也可)(意对即可)2 1 .答案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晨光里亮黄色的树叶比作闪耀的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叶在阳光下光彩熠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喜爱之情。答案示例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前的美景比作史诗般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晨曦里莫高窟前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赞美之情。2 2 .答案示例:“凝望”是目不转睛地看或注目远望的意思。写出了画家深情投入创作的状态,表达画家对敦煌艺术伟大与神奇的惊叹和崇敬之情。2 3.答案示例:选文题目含义丰富,“晨曦里的莫高窟”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晨曦”一词表现特定情境下“莫高窟”独特的
42、美,蕴 含“莫高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之意,“莫高窟”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答对两点即可)2 4 .(1)展现在眼里的莫高窟的风景之美,莫高窟的洞窟、壁画等艺术之美,为莫高窟做出贡献的情怀之美。(2)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完整,言之有理即可。【解析】【2 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题干提示“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后几十年间到访,找到第段“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 0 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可概括为: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根据题干提示“我想用画笔表
43、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找到第段“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莫高窟成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 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可知,“我”作为本土画家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根据题干提示“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找到第段“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无限遐想”,第 段“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可概括为:“我”把莫高窟以及敦煌
44、之美锈刻在心中。2 1 题详解】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修辞手法:“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中将晨光里亮黄色的树叶比作闪耀的金子,把眼前的美景比作史诗般的图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第段“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第段“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可知,此句写出了树叶在阳光下光彩熠熠,同时展现了晨曦里莫高窟前景色之壮美,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喜爱与赞美。2 2 题详解】本题考查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语句。本义:“凝望”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目不转睛地看或注目远望。“他在起笔
45、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中“凝望”形容画家深情注视眼前之景,表现了画家深情投入创作的状态;联系第段“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等语句可知,通过展现画面内容,体现画家对敦煌艺术伟大与神奇的惊叹和崇敬。【2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文 题“晨曦里的莫高窟”意蕴深远,联系第段“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第段“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
46、切尽待挥洒”,第段“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等语句可知,文题交代文章内容、写作对象画 作“晨曦里的莫高窟”;展现的是“晨曦”这一特定情境下“莫高窟”独特的美;“晨曦”是希望,是光明,是活力的象征,“晨曦里的莫高窟”象征“莫高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文章围绕“莫高窟”写了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后几十年间到访,“我”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写了作为本土画家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我”想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写了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我”把莫
47、高窟以及敦煌之美锈刻在心中;可见全文围绕“莫高窟”展开,它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与赞美。【2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拓展延伸。第一问:根据第段“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 反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是在这 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 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可知,有莫高窟的洞窟、壁画等艺术之美;根据第段 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
48、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第段“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等语句可知,有莫高窟的风景之美;根据第段“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第段“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等语句可知,“我”用画作将莫高窟的美展现出来,“我”将为莫高窟做出贡献的情怀之美镌刻在了心中。第二问:联系生活实际表述自己心中的“美”即可。示例:老师坚持带我们晨练,迎着朝阳,向着梦想。太阳初升,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向未来
49、前进,这景是美的,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七、写 作(5 0 分)2 5.按要求作文。题目:请 以“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6 0 0 字,严禁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答案】范文:宽容的力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宽容犹如干燥沙漠中的一眼清泉,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觉;宽容犹如冬日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宽容犹如一座心灵桥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寒风呼呼的刮着,雪花纷纷扬扬。弟弟嚷嚷要和热豆我无奈的只好换上厚厚的大衣,出门买豆浆。走在大街上,刺骨
50、的寒风便向我吹来,钻进我的衣缝里。我不禁缩了缩脖子。街上的人屈指可数。终于走到了早餐店,我哈了 口气,大声喊着:“阿姨,来两杯豆浆。”“好嘲”,老板娘阿姨麻利的递给我两杯豆浆。“咦!小姑娘你怎么不排队呀?”老板娘惊讶的看着我。我一回头一看,好几个排队的人都望着我。老板娘的提醒让我一下子脸红到耳朵根,我低下头不敢看众人的目光。哎,我光想着买豆浆,怎么没注意到要排队呢?怎么办,怎么办,肯定要被骂了!“没事,没事的,小姑娘肯定饿了,让她先买,我们不急。”我身后的老奶奶笑盈盈的说。其他的叔叔阿姨们也随声附和:“没事,没事的。”老奶奶仿佛看出了我的尴尬,走了过来,摸摸我的头说:“天冷,快回去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