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整理古代汉语2复习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整理古代汉语2复习题库及答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最新整理古代汉语2复习题库及答案试题1一、选择题。(10分)1、汉字属于()体系的文字。A.表音B.表意C.表音兼表意D.既不表音,也不表意2、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发生过两次重大变化,其中第一次是():A.由小篆变为隶书B.由隶书变为楷书C.由金文变为小篆D.由楷书变为草书3、六书的“四体二用”说,其中“四体”的内容是以下哪项?A.象形、会意、指事、形声B.象形、会意、指事、假借C.指事、形声、转注、假借D.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下面不属于宾语前置的的语法条件是:A.宾语是疑问代词的。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C.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D.有“是”“之”作标志的。5、平仄是古人
2、在诗赋韵文写作中为利用声调升降变化造成的音律和谐而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在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中,关于平仄分类正确的是:A.平声和上声为平,去声和人声为仄。B.平声指平,上去入声为仄。C.平上去声为平,入声为仄。D.平声和去声为平,上声和入声为仄。()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焚:烧田一焚烧B.色:脸色一颜色C.宫:房屋一宫殿D.暂:突然一暂时()7、下面的例句,皆选自郑伯克段于鄢,其中加下划线的字不属于异体字的是:A.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B.不义不晦。晦昵C.佗邑唯命。佗他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掘()8、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庄公
3、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从左右,皆肘之。D.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9、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是: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君何患焉?D.君将若之何?()10、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A.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B.穰岁之秋,疏客必食。C.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紫驾,故人重之。D.禽兽之皮足衣也。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等用字情况。(10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2、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3、禽之而乘其车。”(齐晋素之战)4、韩厥使,定其右。
4、(齐晋奉之战)5、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6、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僻愚(冯谖客孟尝君)7、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冯谖客孟尝君)8、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冯谖客孟尝君)9植其杖而芸。(子路从而后)10、曾西蹴然日。(夫子当路于齐)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词义。(20分)1、多行不义,必自毙。(郑伯克段于鄢)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3、或问乎曾西日:“吾子与子路孰贤?”4、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许行)5、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许行)6、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
5、耳。(许行)7、南蛮兼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许行)8、愿受一廛而为氓。(许行)9、赦之,以劝事君者。”(齐晋军之战)10、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日:“长铁归来乎!食无鱼。”(冯谖客孟尝君)四、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古义和今义。(20分)1、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2、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丰)3、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赵策)5、屈原行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楚辞渔父)6、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蔺列传)7、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晁错论贵粟疏)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天
6、下之事。(诸葛亮-出师表)9、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诗)10、公交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五、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20分)1、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日不然?(郑伯克段于鄢)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4、从左右,皆肘之。(齐晋奉之战)5、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齐晋军之战)6、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7、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8、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伯乐荐九方皋)9、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10、武丁朝诸侯,有天下,
7、犹运之掌也。(夫子当路于齐)六、古文翻译题: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兄出于神,龟玉毁于楂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
8、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无乃尔是过与?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4、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5、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七、律诗每一句的平仄句式是固定的。五言律诗的平仄句式有四种:甲1:仄仄仄平平甲2:仄仄平平仄乙1:平平仄仄平乙2:平平平仄仄以平起首句不入韵式(乙2)为首句,写出一首五言律诗的平仄。(10分)参考答案:一、IB,2A,3A,4C,5B,6C,7C,8A,9D,10C1、辟:避,古今字,躲避
9、。2、知:通“智”,通假字。3,禽:擒,古今字,擒获。4、傥,:俯,异体字,弯下身子。5、责:债,古今字。6、僻:懦。异体字。7、说:悦,古今字。8、介:通芥。通假字。小草。9、芸:通“耘”,通假字,除草。10、蹴:通“蹴”。通假字。不安的样子。1、毙:倒下去。2、揭:举。3、或:有人。4、爨:烧火做饭。5、易:治。此处指耕种。6、亦:情态副词,只是,不过。7、非:动词,非难,否定。8、氓:由外地或外国迁来之民。9、劝:鼓励。10、有顷:不久。四、1、妻,妻子。子,儿子。2、消,消减。息,增长3、衣,上衣。裳,下衣4、地,地方。方,方圆,纵横。5、颜,两眉之间。色,色泽。形,形体。容,容貌。6
10、、指,指点。示,给人看。7、交,交结。通,交往。8、卑,地位低下,鄙,见识浅陋。9、城,城市。市,做买卖。10、特,特地。征,征召。五、1、惊:使动用法,使,,惊。2、隧: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掘隧道。3、“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4、肘:名词用作动词,指用肘推撞。5、难: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难”,即“不把”“看作难事”。免:使动用法,”使“脱免于难”。6、客:处动用法,以,,为客。7、怪:意动用法,以“为怪。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带上帽子。8、形容,筋骨:名词作状语,表凭借。从形体毛色,从筋骨。9、来:使动用法,使,,“来。10、朝:使动用法,使”“来朝。六、1、季氏将要
11、攻打颛臾。2、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3、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4、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5、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国君身上。七、1、平平平仄仄2、仄仄仄平平3、仄仄平平仄4、平平仄仄平5、平平平仄仄6、仄仄仄平平7、仄仄平平仄8、平平仄仄平试题2一、选择题。(10分)1、汉字属于体系的文字。A.表音B.表意C.表音兼表意D.既不表音,也不表意()2、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发生过两次重大变化,其中第一次是:A.由小篆变为隶书B.由隶书变为楷书C.由金文变为小篆D.由楷书变为草书()3、六书的“四体二用”说,其中“四体”的内容是以下哪
12、项?A.象形、会意、指事、形声B.象形、会意、指事、假借C.指事、形声、转注、假借D.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下面不属于宾语前置的的语法条件是:A.宾语是疑问代词的。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C.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D.有“是”“之”作标志的。()5、平仄是古人在诗赋韵文写作中为利用声调升降变化造成的音律和谐而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在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中,关于平仄分类正确的是:A.平声和上声为平,去声和入声为仄。B.平声指平,上去入声为仄。C.平上去声为平,入声为仄。D.平声和去声为平,上声和入声为仄。()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睡:打盹一睡
13、觉B.臭:气味一臭味C.恨:遗憾一仇恨D.涕:眼泪一鼻涕()7、下面的例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A.民食果菰蜂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蜂一一蚌B.茅茨不翦,采椽不断。翦一一剪C、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庸佣D、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也。倍一一背()8、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而民说之,使王天下。B.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C.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D.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9、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D.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10、以原因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
14、母叫做:A.阴声韵B.阳声韵C.入声韵D.仄声韵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等用字情况。(10分)1、“五谷不登,禽兽偶人。”2、“人之有道也,饱食烦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3、“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4、“劳之来之,匡之正之。”5、“昔者,孔子没。”6、“子贡反,筑室于场。”7、“师死而遂倍之。”8、“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9、“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也。”10、“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词义。(20分)1、君将不堪。(郑伯克段于鄢)2、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3、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
15、风马牛不相及也。(齐桓公伐楚)4、余病矣。(齐晋拿之战)5、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谡客孟尝君)6、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夫子当路于齐)7、其徒数十人,皆衣褐。(许行)8、后稷教民稼嵇,树艺五谷。(许行)9、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五蠢)10、子言非不辩也。(五蠹)四、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古义和今义。(20分)1、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2、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丰)3、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赵策)5、屈原行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楚辞渔父)6、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蔺
16、列传)7、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晁错论贵粟疏)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天下之事。(诸葛亮-出师表)9、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诗)10、公交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五、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20分)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4、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史记苏秦列传)5、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6、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
17、不可两得也。(韩非子难一)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8、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车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史记春申君列传)9、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10、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史记-游侠列传)六、古文翻译题: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癸酉,师陈于堂。那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郑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郑克伤于矢,流血及展,未绝鼓音,日:“余病矣。”张侯日:“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日:“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
18、之?一然子病矣。张侯日:“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攫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袍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1、余姑翦灭此而朝食。2、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3、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4、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5、左并辔,右援袍而鼓。七、律诗每一句的平仄句式是固定的。五言律诗的平仄句式有四种:甲1:仄仄仄平平甲2:仄仄平平仄乙1:平平仄仄平乙2:平平平仄仄以平起首句入韵式(乙1)为首句,写出一首五言律诗的平仄。(10分)参考答案:一、IB,2A,3A,4C,5B,6B,7C,8D,9B,10A、1、倡逼
19、,古今字,威胁。2、媛暖,异体字,暖和。3、有一又,通假字。4、来徐,通假字,招徒。5、没殁,古今字,死。6、反返,古今字,返回。7、倍一一背,通假字,背叛。8、暴一一曝,古今字,晒。9、倍一一背,通假字背叛。10、贾价,古今字,价格。、1、堪:经得起,受得住。不堪,即受不了。2、启:开门。3、风,放逸奔跑。4、病,伤重。5、草具,粗劣的饭菜。6、当路:当道,指身居要职,掌管政权。7、褐:用粗毛或粗麻编织成的衣服,为当时贫苦人所穿。8、树艺:并列复合词,指种植,“树”、“艺”都是种植的意思。9、臭:气味。10、辩:言辞动听。四、1、妻,妻子。子,儿子。2、消,消减。息,增长3、衣,上衣。裳,下
20、衣4、地,地方。方千里。纵横各千里。5、颜,两眉之间。色,色泽。形,形体。容,容貌。6、指,指点。示,给人看。7、交,交结。通,交往。8、卑,地位低下,鄙,见识浅陋。9、城,城市。市,做买卖。10、特,特地。征,征召。五、1、安:使动用法,使,2、怪:意动用法,以“3、凄,寒:使动用法,4、:使动用法,使”5、死:为动用法。为”6、贤,圣:意动用法,7、耻:意动用法,以“8、臣:处动用法,以“安。为怪。使”“凄,使,,”寒。”统一。而死。以”为贤,以”为圣。为师。为臣。9、船:名词作状语,用船。10、恨:为动用法,为“而恨。六、1、我姑且先消灭了晋军再吃早饭。2、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
21、和肘。3、如果有难走的路,我一定下来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4、怎么能因为负伤而毁掉了国君的事业呢?5、左手把缰绳合握在一起,右手取过鼓槌击鼓。七、1、平平仄仄平2、仄仄仄平平3、仄仄平平仄4、平平仄仄平5、平平平仄仄6、仄仄仄平平7、仄仄平平仄8、平平仄仄平古代汉语2问答题七、问答(15分)(1)古汉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多少种?试举例说明。一、引用引用包括:引言、引事和引文,楚人谚日:“得黄金百,不如得季步一诺。”二、譬喻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比喻,有明喻暗喻之分。明喻往往用“譬如”、譬犹”、譬之”、“犹”、“如”、“若”等。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三、代称指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
22、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例: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四、并提指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例:耳目聪明。实为耳聪、目明。五、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例: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实为东西南北都种松柏和梧桐,而并非在东西种松柏,在左右种梧桐。六、夸饰相当于现在的夸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在古人眼里是很高的山,也就代表着最重要的东西,鸿毛当然是价值很小,很轻微的东西了。七、倒置颠倒句中词语和顺序的修辞方式,野于饮食(饮食于野)。八、委婉指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一些。有避粗俗、避忌讳、避冒犯等。例:便利
23、(大小便)、山陵崩(皇帝死亡)等(2)古汉语“四声”是怎样演变成现代汉语的“四声”的?试加以说明。古代汉语四声是:平、上、去、入;现代汉语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语音演变规律:一、平分阴阳:古代清声母平声演变为今天普通话的阴平古代浊声母平声演变为今天普通话的阳平二、浊上变去:古代浊声母上声演变为今天普通话的去声古代轻声母、次浊声母上声今天仍是上声三、入派三声:古代浊声母入声演变为今天普通话的去声古代次浊声母入声演变为今天普通话的阳平古代清声母入声演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都有(3)格律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试以李商隐的五律晚晴为例加以说明。(要求:标出这首诗的实际平仄,如有拗救现象要加
24、以注明;然后以这首诗为例说明律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伊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五言(平起平收):例诗(李商隐晚晴):(乙)平平一仄仄一平深居一俯夹一城,(丁)仄仄一仄一平平春去一夏一犹清。(甲)仄仄一平平一仄天意一怜幽一草,(乙)平平一仄仄一平人间一重晚一晴。(丙)平平一平一仄仄并添一高一阁迥,(丁)仄仄一仄一平平微注一小一窗明。(甲)仄仄一平平一仄越鸟一巢乾一后,(乙)平平一仄仄一平归飞一体更一轻。七、问答(1)古代文体是怎样分类的?各类文体有什么特点?文学的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诗歌的特点:凝练地反映生活
25、,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象,构思精巧,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散文在古代文学中,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句子排列不整齐的文章,都称为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选材广泛自由,表现方法灵活多变,可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但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小说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和环境。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肖像、心理活动、行动、语言等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灯光、服饰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剧
26、本的特点是: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对话性格化,适于舞台演出。(2)古书断句的错误有多少类型?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试加以说明。一是意义不明,二是语法不明,三是音韵不明。(-)意义不明词和句子的意义有未了解清楚的地方,这是弄错句读最主要的原因。不明词义,不通文理,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知出典等,都容易导致句读错误。1 .不明词义,不通文理有时是不明了一个单音词的意义,有时是不明了一个复音词的意义,有时是把甲义误认为乙义。这些情况都会把句子断错。有时,读者并不是不明词义,而是不能把上下文连贯起来,不能串讲;读时不求甚解,不从上下文仔细体会古人的用意,也可以说是不通文理。这样,拿起笔来断句,就容易产生
27、错误。(正)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误)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第一句意思是说,“现在送我少年时代所著的辞赋一篇给你。”文选的断句者不懂“往”是“送往”的意思,“相与”的“与”是“给予”的意思,“少小”一词也不懂,这就全句不了解了。“少小”指少年时代,这是古人常用的词语。曹植自己在白马篇就说“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像上述的文选标点者这样断句,“今往仆少小”还成什么话呢?2 .缺乏古代文化知识,不知出典缺乏古代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常识,就影响对某些特定词语的了解。不知出典,就容易用错引号。(正)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秦始
28、皇本纪)(误)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这里是说彗星又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不是说夏太后死在十六日那天。因为古人是用干支记日的,史记也是这样。就以秦始皇本纪来说,凡记日都用干支。如四年十(七)月“庚寅”,九年四月“己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三十七年七月“丙寅”,二世三年八月“己亥”等。在史记中,数字和“日”连用总是说多少天,而不是说某月某日(注:史记孟尝君列传:“文以五月五日生,其父勿举。”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用数字记日,大概起自东汉,但史书和其他正式的文件中,一般仍用干支记日。史记会注考证的断句者没有细心考察中国古代的记日制度,因而弄错了。(二)语法方面语句总是按照一定的
29、规则组织起来的,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不通语法,自然也容易弄错句读。在这个题目下,附带讨论由於不了解对偶和文体而产生的句读错误。(正)且夫天者,气邪?体也?(误)且夫天者,气邪?体也。这是说,“再说,天是气呢?还是实体呢?”这是选择性问句,这种句子往往用“邪”字和“也”字相呼应。标点者不懂这个规则,所以不知道在“也”字后面也要用疑问号(三)音韵方面不懂音韵,也可能影响到句读的正确性。虽然这方面的情况比较少见,但也值得注意(正)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既晚无还,垂书示后。(误)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
30、延。斯须不老,既晚无还,垂书示后。“守”“酒”“保”“导”“老”“后”都是韵脚。“延”字后面用句号是不对的,因为“延”字不是韵脚;“老”字是韵脚,句号应该移到“老”字后面。“斯须不老”是“暂时不老”的意思,和“性命可延”的意思是连贯的。(3)格律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试以文天祥的五律过零丁洋为例加以说明。(要求:标出这首诗的实际平仄,如有拗救现象要加以说明;然后以这首诗为例说明律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辛苦遭逢起一经,2、干戈寥落四周星。3、山河破碎风飘絮,4、
31、身世浮沉雨打萍。5、惶恐滩头说惶恐,6、零丁洋里叹零丁。7、人生自古谁无死,8、留取丹心照汗青。(T)平仄平平仄仄平 (乙)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仄平平仄平仄 (T)平平平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仄平平仄仄平在这首诗里,大家请看它每句的第二个字:1、2句为“对”,2、3句为“粘”;3、4句为“对”,4、5句为“粘”;5、6句为“对”,6、7句为“粘”;7、8句又为“对”。完全合乎律诗的平仄粘对规则。此诗颔联第一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与之形成对仗的是“身世浮沉雨打萍”,十分工稳;颈联的第一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下句与之对应的是“零丁洋里
32、叹零丁”对仗也十分工稳。七、问答(15分)1)介词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语法特征1.1 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在家(自修)(表示处所)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1.2 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
33、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L3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相当一个动词“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2)什么叫词头和词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词头、词尾,是构词成分,是粘附在词根上的虚语素,它不体现词的基本的词汇意义,只表示词的语法意义,有时也表示附加的词汇意义。现代汉语的“老、阿”用作词头,“子、儿、们”用作
34、词尾。词头有:有、其、言、于、薄词尾有:然、如、尔、焉、乎(3)格律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试以王勃的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例加以说明。(要求:标出这首诗的实际平仄,如有拗救现象要加以注明;然后以这首诗为例说明律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丁种句式起句:五言(仄起平收):例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T)平仄一仄一平平城阙一辅一三秦,(乙)平平一仄仄一平烽烟一望五一津。(丙)仄平一平一仄仄与君一离一别意,(丁)平仄一仄一平平同是一宦一游人。(甲)仄仄一平平一仄海内一存知一己,(乙)平平一仄仄一
35、平天涯一若比一邻。(丙)平平一仄一平仄无为一在一歧路,(丁)平仄一仄一平平儿女一泪一沾巾。七、问答(15分)(1)介词“以与连词“以”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以”作介词时和其他的介词一样,是可以加宾语的,构成介宾结构。做连词时,通常表示前后承接的关系,连接前后两个有相似性的成分。例如“以之为美”中的“以”就是介词,“之”是它的宾语;有时,这种宾语也会有省略的情况,比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中的“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完整的句子形式是“必以之分人”,所以,这里的“以”也是介词。再如俗语说的“养儿以防老”中的“以“连接了前后两个动宾成分,语义上有一定的关联关系,这里的“以”就是连词
36、。(2)兼词与兼语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如果有两个词在一句话里常常连在一起用,而如果将它们连读(特别是快读的时候)又容易变成(或接近)一个音的时候,就用这个音的一个字来代替这两个词,这样看来,兼词是两个词的合音,又同时表示这两个词的意思的字。如“投诸(相当于“之于”)渤海之尾。写作时经常用“诸”代替”之于、之乎”。兼语是指一个词语(词或短语)兼做句子的两种成分,这样的词语,出现在句子中的前后两个动词之间,它做前面动词的宾语,做后面动词的主语,即具有两种语法功能。如“令辱之,以激怒其众。”(3)格律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试以李白的五律送友人为例加以说明。(要求:标出这首诗的实际平仄,如有拗救现象
37、要加以说明;然后以这首诗为例说明律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李白的送友人颈联联与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产生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体现格律诗的韵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仗工整,全诗押(eng、ing)韵,韵脚字是(城、征、情、鸣)。七、问答(15分)(1)词的形式的演变经历了多少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2)古书注解发展的概况是怎样的?注释古书的工作可能战国时代已经开始,但我
38、们所见到的,最早只有汉代的注释。从西汉到东汉,注释古书方兴未艾。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古书的注释,仍以儒家经典为主,易、诗、书、村、春秋以及论语、孝经等,都各有数十家注解。唐代注释的范围继续扩大,所注之书经、史、子、集四部都有很多,其中有的对后代产生了较大影响,如李鼎祥的周易集解、宋、元、明三代是训诂学的中衰时期,本阶段对古籍的注释较之前几代,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差得多。清代继承、发扬了汉代朴学传统,是我国文字训诂学的黄金时代,在整理、注释古籍方面,成绩尤为突出。(3)格律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试以陆游的七律夜泊水村为例加以说明。(要求:标出这首诗的实际平仄,如有拗救现象要加以注明;然后以这首诗
39、为例说明律诗是怎样讲究平仄的)夜泊水村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用韵:ENG中东折二)平仄:七律的格律三)对仗: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句四)句式:疑问句倒装句(甲)首句入韵腰间羽箭久凋零,(平平仄仄仄平平)太息燕然未勒铭。(仄仄平平仄仄平)老子犹堪绝大漠,(仄仄平平仄仄仄)第五字拗,三字脚全仄诸君何至泣新亭?(平平平仄仄平平)一身报国有万死,(仄平仄仄仄仄仄)五连仄双鬓向人无再青。(平仄仄平平仄平)三字拗五字救记取江湖泊船处,(仄仄平平平平仄)卧闻新雁落寒汀。(仄平平仄仄平平)七、问答(15
40、分)(1)古代诗歌是怎样分类的,试扼要论述。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2)介词“为”和动词“为”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
41、义,翻译比较灵活。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2.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3.判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
42、因为。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于是秦王不怪,为一击缶。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臣请为王言乐。4.对,向。为之奈何?如姬为公子泣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为什么说格律诗是押韵严格、对仗分明的?试以李商隐的七律无题为例加以说明。(要求:先默出这首诗,然后说明这首诗是怎样做到押韵严格、对仗分明的)七言(仄起平收):例诗(李商隐无题):押上平十四寒,韵脚为难、残、干、寒、看。平仄方面:相见时难别亦难,(平仄平平仄仄平)东风无力百花残。(平平平仄仄平平)春蚕到死丝
43、方尽,(平平仄仄平平仄)蜡炬成灰泪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晓镜但愁云鬓改,(仄仄仄平平仄仄)夜吟应觉月光寒。(仄平平仄仄平平)蓬山此去无多路,(平平仄仄平平仄)青鸟殷勤为探看。(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中特别要注意“别”、“觉”二字是今天读为平声的古人声字,格律分析时应算作仄声。“看”字古时平仄两读,在这里作为韵脚,可判断其为平声。一、填空题1、根据语气助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O2、我国古书注解体例总括起来主要有()、()和()。3、“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字。4、按照姚鼐文体的分类,答司马谏议书属于()类。5、被动句是指()和()
44、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式。6、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固”在句中的意义是。,现代意义是Oo7、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o他把文体分为四类,即()、()、()、()O8、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9、平仄律的基本要求是:一句之中平仄();同一联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称为();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平仄相同,称为()。1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下两句是(),()o作者是(),诗句出自O11、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O12、律诗不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是(),由()组成。每联两句,上一句叫做(),下一句叫做()O13
4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它的作者是()o14、古代汉语副词大致可以分为:()、()、()、()、()、()O六类。15、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主要作者是()o16、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合称()。17、()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主编是北宋()。18、原毁的作者是(),“原”是()的一种文体。19、古文今译的要求是()、()、()o20、根据一首词字数的多少,词分为()、()、()三大类。二、选择题1、莫如商鞅反者。“莫”字的意思是()A、没有B、不要C、不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字的意思是:()A、将要B、将近C、并且3、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因”字的词性是:()A、介词B、连词C、副词4、今之君子则不然。“则”字的意思是:()A、就是B、却C、那么5、然。诚有百姓者!“然”字的意思是:()A、但是B、是的C、这样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于”字的用法是:()A、表示时间B、表示被动C、表示比较对象7、遂许先帝以驱施。“以”字的词性是:()A、动词B、连词C、介词8、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为”的用法是:()A、表示对象B、表示原因C、表示被动9、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