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练习题第一章种群21、种群特征22、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93、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164、种间关系24第二章群落311、生物群落的结构312、生物群落的类型383、生物群落的演替44阶段综合测评(一)(第一、二章)51第三章生态系统631、生态系统的结构6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9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76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835、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89第四章生态系统的保护951、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95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101阶段综合测评(二)(第三、四章)107第一章种群1、种群特征1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
2、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会因气候、天敌、食物等因素而发生变化。2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8 .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C.“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A种群的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A错误;某
3、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如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会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五一”期间人口流动较大,故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C正确;年龄结构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D正确。3 .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幼年期(甲)、成年期(乙)及老年期(丙)三个层级。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发展情形。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D年龄结构的三个层级的关系发展为甲V乙丙,该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4、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4 .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结构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流动较大,由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使得人口密度显著增长。即C正确,A、B、D错误。5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没有影响B.自然界中动物的性别比例都是雌雄相当C.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可加剧人口老龄化D.个体也具有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等特征C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自然界中动物的性别比例有的雌雄相当,有的雌多雄少,
5、还有的雌少雄多,B错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使老龄人口比例增加,C正确;个体具有性别和年龄,但没有种群才具有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等特征,D错误。6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诱杀害虫雌性个体,减少排卵A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7 .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EZh户增大一一减小|年龄结构|D|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A、B分别表
6、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 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 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A项正确;图中A、B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C表示死亡率,D表示性别比例,B项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项错误;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D项错误。8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m?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4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9 .设置1个1m2的样方,统计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
7、.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Di?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直接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难度较大,A错误;只选取一个样方进行调查不具有代表性,B错误;要随机选择样方,不能只选择所调查植物分布密集的地段,C正确、D错误。10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的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
8、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实际操作不可行,通常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由于所有样方面积之和只是甲地面积的一部分,若用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则所得结果会低于实际种群密度,B项错误。对照上面的总体分析,C项正确。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后,即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应再乘以甲地面积,D项错误。11 .某
9、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hm?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志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志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少于92只B.多于92只C.少于161只D.多于161只C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为初次捕获并标志个体数/个体总数(心=重捕的标志个体数/再次捕获的个体数,根据题意可知,50AV=13/42,/161(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计算结果会比实际结果偏大,所以灰仓鼠个体总数应该少于161只。
10、12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一一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l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志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志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志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的计算公式:O(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早/
11、)为o(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o解析(2)将表中的数据代入公式:种群总数=(32X36)/4=288(只),由于测定的是2hm?的布氏田鼠数量,因此,该草原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2=144(只/hnV;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捕获有标志的数量比实际值小,故求得的比值比实际高。(3)两次捕获的雄性个体数为18+18=36,捕获的雌性个体数为14+18=3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因此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早:0=(14+18)/(18+18)=32/36
12、=8/9o(4)100m?有3.6个洞口,则1面的洞口为3.6X100=360,而1hm?的田鼠数量为144,因此,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为360:144=2.5:1。答案初捕标志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2)144 高 (3) 8/9(或 32/36)(4)2.5:113 .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课外小组的同学对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年份种20072008200920102011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曼陀罗3.02.11.10.30
13、.1龙葵3.02.00.400灰绿藜3.22.81.71.30.6(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o(2)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3)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以减少误差。(4)请在如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种群密度(株020072008200920102011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为了保证客观性,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由表中给定的数据可绘制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答案(1)样方法(2)随机取样(3)平均值(4)变化曲线如图种群密度(株m“)3.53.02.52.()
14、1.51.00.520072008200920102011年份14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志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志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回收率/%口灯高0.8mfhn口灯高1.3m306090110120140标志释放夜蛾离灯距离/mA.若标志总量为从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般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志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D根据公式可知,种群密度=重新捕获数X释放总数+标志数,
15、即重新捕获数/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A错误;从图形上看,随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志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是下降的,B错误;本题自变量是诱捕灯间距和灯的高度,结果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的高度有关,c错误;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结构,D正确。15 .(多选)某自然保护区从外地重新引入当地已经灭绝的白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白唇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年份123456出生率(盼17.927.329.622.724.930.2存活数(
16、只)4454667896122A.第2年白唇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19.1%B.保护区进行野生放归,有助于提高白唇鹿的遗传多样性C.第1年到第2年白唇鹿的性别比例保持相对稳定D.即使操作规范,标志重捕法也不能获得真实的种群密度值BD第2年出生率为27.3%,44X127.3%56,死亡率为(56-54)/44X100%-4.5%,A错误;自然保护区进行白唇鹿野生放归,有助于自然选择和种群内随机交配,从而有助于提高白唇鹿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刚引入时白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随着时间延长,种群不断繁衍,性别比例趋向于1:1,C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不能获得真实的种群
17、密度值,D正确。16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统计结果。9一草原类型调查面积(cnO-_ABC10X1033220X2055340X4086580X80149890X9016118100X10017138110X11019138120X12020138130X13020138140X140调查B草原该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先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可、届、风、风、用,则将用作为种群密
18、度的估计值。(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2)如何计算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O(3)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OOO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设计步骤中的错误见答案。答案(1)样方法随机取样(2)计算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3)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种群密度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以减小误差(100cmXlOOcm)取样的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17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
19、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A.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块大石,应该换个位置取样B.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少数雀腿上的环套标志脱落C.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猫头鹰大量迁入D.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C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换位置取样会比原位置的样方中个体数目多,导致结果偏大;标志物脱落将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标志的数量减少,导致结果偏大;猫头鹰会大量捕食田鼠,导致结果偏小;对于压线个体,只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夹角的个体,全统计将导致结果偏大。2、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1 .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小,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以0.2保持不变
20、,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A.1.2%B.1.44圈C. 2.2闱D.3.6%B由增长率数值0.2可求得入=1+0.2=1.2,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1.2)2=1.44瓜。2.(多选)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 “J”型增长的种群都无值B. “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D. “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AD“J”型曲线没有最大值,A项正确;“J”型增长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种群的生存条件是无限的,B项错误;由于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故大多数种群呈“S”型增长,C项错误;“J”型增长由于空间和资源无限,种群个体数
21、一直增加,D项正确。3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工程。在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濒危物种时,我们希望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是()A时间种群数量C在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濒危物种时,因为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某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应为“S”型,C选项正确。4 .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180前土誓钻左14012010080604020013579111315171921时间/月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
22、数量达到最大值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处于增加状态,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乙表示该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该家畜种群的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为,B错误;收获该家畜的最佳时间是超过与如丙点)时,这样收获后,可使其种群数量降至今以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可持续地收获该家畜,C正确;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4值)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种群数量时间5 .如图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关于各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23、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8 .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C.第3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接近值D.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4值上下波动C第1阶段种群增长速率较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A正确;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在加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第3阶段种群数量超过了4值,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C错误;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4值上下波动,D正确。6.如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和时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N、当年某种群的个体数量3一年前该种群个体数量:I11-II“IIIIII0102030405060时间/年A.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5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
24、值)8 .在1030年,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强C.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决定入值的大小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B当入=1时,种群数量稳定不变,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当入1时,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当人1时,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约第4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值),A错误;在1030年,人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变化趋势逐渐增强,B正确;入值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C错误;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9 .请根据如
25、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曲线I曲线naebfcd(D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o(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心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o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4)太湖蓝细菌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细菌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点后,增长速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
26、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点后进行,原因是O解析(1)外来物种由于条件适宜往往呈“J”型曲线疯狂增长。(2)(3)自然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曲线增长,人口增长也不例外,其主要原因是生存条件有限。在分2值时,种群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所以如果全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为110亿,则最适人口数量为55亿。(4)(5)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出生率=死亡率,即增长速率为0,而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于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答案(DI(2)II(3)II55亿(4)f(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10 如图表示在一个10ni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
27、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JEAXXHX) *壹髻笠010 20 3040 50 60 70培14121086420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11 可用数学模型=小,表示C.可用样方法计数D.4值约为120000个D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此时营养物质及空间资源充足,A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凡表示“J”型增长曲线,B错误;应利用血细胞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错误;在10mL培养体系中培养到50h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q值约为120000个,D正确。12 (多选)有关探究“培养
28、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影响/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AD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板上,用滴管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片刻后,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运用样方法计数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求平均值,再以此为根据,
29、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的操作方法错误。13 .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为2mmX2mm,若盖玻片下稀释10倍的培养液的厚度为0.1mm。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为机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J/X105个B.对于位于方格边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A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10叹10X10义,归(2X2X0.1)=2.5J/X
30、101个),A正确;在统计血细胞计数板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时,对于位于方格边界线上的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B错误;培养液应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C错误;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D错误。14 .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在相同容积的培养瓶中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00 250200 150 10050(每3 h换一次培养液)凤”1 巳然一次培养液)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时间(h)c(每24 h换 一次培养液)d(不换培养液)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曲线(1)
31、该实验实际上是研究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请分析a组能否沿此趋势无限延伸?o简述原因是(2)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趋于降低,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0解析(1)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研究的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环境条件包括培养基的营养条件和培养的温度、pH等。由于培养基提供的营养和培养瓶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增长停止。(2)由于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造成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说明原因是培养基的问题,营养物质不足、有害代谢产物没有及时排除。答案(1)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浓度或代谢废物的浓度或pH变化等合理答案即可)不能因为空间是有限的
32、(2)营养物质不足、有害代谢产物没有及时排除15 .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入图,图中的人=一年前的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2008年2010年,人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 2010年2015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C2008年2010年,人保持不变,但是人1,种群数量增加,A错误;2010年2015年,入先增大后减小,但是始终大于1,该种群数量持续增加,B错误;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错误。
33、13.(多选)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4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在4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其他因素,在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假设该图表示鱼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当种群达到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C4值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为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A正确;/值时种群数量最大,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即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其他因素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C正确;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鱼群数量超过,2时捕捞,并使剩余数量维持在/2的水平,才可获得持续高产,D错误。14 .某学
34、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法,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便于估算。(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图中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值最大。(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解析(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2)由图可知,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
35、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图中10%葡萄糖溶液中种群的值最大。(3)由图可知,酵母菌数量在册2时,其增长速率最大,酿酒和做面包需要以酵母菌做菌种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的条件为酵母菌数量为加2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培养液中的成分、pH、温度等。答案(D抽样检测酵母菌分布均匀(2)先增大后减小10%(3)A72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酵母菌繁殖受影响(或营养物质的消耗或pH改变)15 .如图甲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
36、4值)约为2000只B.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D由甲图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4值)约为2000只,A正确;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B正确;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C正确;图乙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3、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1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很多植物的花都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如果将光线
37、遮挡起来并降低温度,即使在白天,花也会闭合。这个实验表明:影响植物开花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光线C.阳光和温度D.植物种类C如果将光线遮挡起来并降低温度,形成黑暗环境(夜晚),花也会闭合,与白天不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阳光和温度,这个实验说明,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阳光和温度。2 .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花盆阳光也反水1光照20充足2黑暗20不充足在该实验设计中,你认为应该如何改正()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的地方8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黑暗的地方C.两个花盆的温度应该不同D.两个花盆都应浇足量的水D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
38、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同学为了探究阳光是否对大豆发芽存在影响的实验,自变量应该是阳光,其他条件则应相同,而表格中却出现了两个不同条件:阳光和水分,水分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等且适宜,所以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水分,故选Do3 .海洋中的藻类,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大致依次是浅、中、深。关于这种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三种藻类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不同颜色的光在水体中的穿透力不同C.三种藻类所含光合色素存在差异D.浅层的绿藻适应较低的光照强度D三种藻类都含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都能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不同波长的光
39、在水中透射的深度不同,波长越短,能量越多,透射的深度也就越深。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透射的深度也就最浅,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光部分吸收多于蓝紫光,即到达深层的光线相对富含短波长光,故不同颜色的光在水体中的穿透力不同,B正确;三种藻类所含光合色素存在差异,绿藻主要含有绿色色素一一叶绿素,褐藻细胞中除含有叶绿素a外,还具有吸收绿光、青光的藻红素、藻蓝素等色素,红藻则含有能够吸收绿光和黄光的光合色素,如藻红素等,C正确;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深到浅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浅层的绿藻适应较强的光照强度,D错误;故选Do4 .(多选)社会学家预测,水是未来引发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水对生物的生存具有
40、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B.结合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C.水是影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重要非生物因素D.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ACD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A正确;作为细胞内良好溶剂的是自由水,B错误;影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是水,C正确;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D正确。故选ACD。5 .下图的曲线中,1代表典型的阳生植物;2代表典型的阴生植物;。表示植物在黑暗中呼吸放出CO?的量;表示光补偿点(即光合作用吸收CO?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CO?的量时的最低光照强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修4al光照强度呼:
41、吸光照强度光照强度CDC试题分析: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相比,呼吸速率不同,阳生植物呼吸速率一般高于阴生植物,阴生植物达到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较阳生植物低,因此A、B错误;阳生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照强度较阴生植物高,因此可以排除D。C正确。6 .科学家研究了黄金梨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根据相关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109876543210净光合速率Fms-co m281相对湿度R1-次气温(t)5 0 5 02 2 115T-净光合速率T-气温相对湿度间 时A.该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11:00为全天真正光合速率日变化最高峰,峰值约为9.5y
42、molC02-m-2sB.引起该植物光合作用“午休”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的波动C. 14:00出现的光合作用小高峰,推测是由于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升高,气孔又重新打开D. 11:00时对应的温度是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C图中出现的双峰型曲线为净光合速率的曲线,11:00为全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高峰,峰值约为9.5umolC02-m-2s-1,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呼吸速率未知,所以无法判断真正光合速率的变化,A错误;引起该植物光合作用“午休”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植物在正午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气孔关闭,吸收的CO,减少,B错误;14:00时,由于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
43、升高,气孔又重新打开,吸收的C0?增加,导致出现了光合作用小高峰,C正确;在最适温度时,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应该达到最大,因呼吸速率未知,所以不知道真正光合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温度为多少,11:00时对应的温度是该植物净光合速率最大的点,D错误。故选C。7 .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分为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三大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趋光性诱捕全部农业害虫,降低种群密度8 .养鸡时,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种群密度D.建立荣成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提高了大天鹅的值A利用趋光性诱捕只能捕捉具有趋光性的害虫,A错误;养鸡时,延长光照
44、时间,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B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可以改变动物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了该区域的4值,D正确。故选A。9 .(多选)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的是()A.长期缺水干旱B.土壤贫瘠C.将阳生植物种在荫蔽环境下D.将阴生植物种在强光照环境下ABCD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长期缺水会影响光合作用,A正确;氮、磷、镁元素等是光合作用相关物质的组成元素,土壤贫瘠会导致这些元素不足而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阳生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条件,阳生植物种在荫蔽环境下会使得光照较弱,不利于光合作用,C正确;阴生植物生活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阴生植物种在强光照环境下
45、会影响其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ABCD。9.(多选)下面耐受定律中,说法错误的是()A.对很多生态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分布区一般很窄B.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不同C.不同的生物种,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性相同D.某一生态因子处于非最适状态下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也下降AC每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存在着差异,可能对某一生态因子耐受性很宽,对另一个生态因子耐受性很窄,对很多生态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分布区一般很广,A错误;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不同,在动物的繁殖期、卵、胚胎期和幼体、种子的萌发期,其耐受性限度一般比较低,B正确;不同的生物种,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一般不同,如能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是012,最适温度是4;而豹蛙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是030C,最适温度是22C;南极IS所能耐受的温度范围最窄,只有一22,C错误;某一生态因子处于非最适状态下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也下降,例如,陆地生物对温度的耐受性往往与它们的湿度耐受性密切相关。当生物所处的湿度很低或很高时,该生物所能耐受的温度范围较窄,D正确。故选AC。10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2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