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 学 设 计1教学目标1、阐 释“十思”内涵及现实意义;2、援引内容的理解;3、设喻方法的分析及把握。教学重难点解读援引内容;阐 释“十思”;学习设喻的论证方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1、字词及文言现象。2、文意的把握。二、明确目标解读援引内容;阐 释“十思”;学习设喻的论证方法。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请学生阐释对“十思”的理解。2、教师归纳如下这“十思”是:为人君者,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戒自己;在将要大兴土木、营建宫室的时候,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得到安宁;考虑到居位的崇高而且危险,就要
2、时时想到谦虚谨慎以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襟怀广阔应像能容纳滔滔百川的浩瀚江海;外出游猎,要想到开一面,不要赶尽杀绝;担心懈怠情绪的滋长,就要想到做事情应善始善终;不愿自己耳目蔽塞就应想到虚心采纳下边的意见;畏惧邪恶奸佞之人干预朝政,就想到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对臣下的加恩,要想到不因个人的喜好而谬加奖赏;进行惩罚,要想到不因个人的恩怨而滥施刑法。3、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4、请学生回答对援引内容的理解。5、教师总结“载舟覆舟”,暗 引 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申居安思危的鉴戒
3、之意,紧扣起段。“谦冲而自牧”活 用 易经“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语。“江海下百川”,暗 引 老子语,作为比方。这两句,是两两相对的对偶句,都指出了培养自己谦虚德性的重要。6、教师讲解设喻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册 教 材 中 拿来主义一文中比喻论证的运用),结合例解释。开头三句,形成排比。一、二两句先设比喻,然后第三句揭示正意。文中第一次点出“思国之安”的“思”,与“积其德义”的“德义”,是全篇立意所在。先用人所熟知的客观事物的道理作比,引出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摆事实讲道理,令人不容置疑。总结、扩展通过 的学习,同学们不妨找一找自身存在的问题。附:板书设计
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作业布置1、归纳各部分的论述内容及论证方法。2、理 解“十思”的内涵。3、掌握文言字词。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2一、说教材 谏太宗十思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关于文言文阅读,普通语文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 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5、、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我 对“新课标”的理解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a辨 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 文 中
6、“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b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C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2、过程与方法a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B采取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生的亲和力。B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三、针对高一学生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高一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应以抓基础为本。教学重点
7、:1、掌 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2、辨析多义词,理解掌握“以、而、之”等虚词以及相应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3、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学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四、教法学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尝试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 情景教学2 诵读法3问答法4讨论法 5 多媒体教学法五、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时数:两课时利用早读熟读课文,重点解决字音字型断句轻重音等问题,教师范读。第一课时:作者写作目的,1 2段内
8、容梳理,文言知识点。第二课时:第三段内容梳理,文言知识点,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积累成语。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语设计: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名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太宗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会为魏征超人的勇气,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 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它流畅的艺术的文气,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2、解题: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3、疏通文意:(1)找学生朗读第
9、一二段并纠正发生的错误。(2)齐读一二段,把握文言知识点。(3)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理清思路。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4、积累成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载舟覆舟课文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研读一二段,在夯实文言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把握 内容的精髓,那就是懂的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名 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5、
10、作业:课后多义词识记第二课时1检查巩固文言知识点。2学生诵读第三段内容3把握本段文言知识点,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4积累成语:谦谦君子卑以自牧长治久安垂拱而治课文小结:“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 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七、课堂机智处理1、抓好早读2、导语读出感情是引学生入境的关键3、朗读时,找水平较好的同学读(以免耽搁太长时间)谏 太 宗 十 思 疏 教 学 设 计3【教学目的】一、学习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
11、结合的写作方法。二、掌 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四、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教学设想】一、教学时首先了解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铮臣的关系。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重点】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大意。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及写作
12、背景1.作者:魏征(5806 4 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韧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 以“i争臣”称之。曾 主 持 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 及 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_ 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
13、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一。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二、通读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内容。1.注意读音:求木之 穹 留掌源窜 舟 /军 蔽2.对照注释,粗 通 自 读 五 分 钟。黜恶谬赏要求:把解释、翻译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质疑)3.同学间互相商量,把疑难问题解决,如有解释、翻译不当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个别较难翻译,同学问解释不当的地方,老师重点
14、讲析。4.注意句子: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 吓。译为: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东西,动词作名词。译为:如果见到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三、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读熟课文,背下来最佳。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一、辨析词义,归纳义项二、分 析 概 括 各 段 大 意。教学步骤一、齐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背诵二、检查作业,分析课后练习二。1.古今问义相同的有:骨肉,都指亲人。2.古今词义有区别:虚心,文中是实指,“使心虚”,现代汉语抽象化,为美德,谦虚的表现。3.古今词义不同的有:根本,文中是本意,指树根
15、,现代汉语用比喻义或引申义。纵情,文中是“放纵感情”,即“骄傲”之意,现代是“尽情”之意。以为,文 中 是“以之为”的省略,是两个词,现 代 是“认为”的意思。三、结合课内词义,复习以前知识,做课后练习三。可以商量,用5分钟完成,然后请同学回答,明确:1.安:A.安定;B.怎么;C哪里;指享受2.信:A.诚实;B.信 任;C.信 用;相信3.求:A.追求;B.探 求;巳请求;4.治:A.治理;B.医治;巳惩治追求其 中A项词义为课文中义项,其余三项是以前知识,通过归纳.掌握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四、课文内容我们已经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时间概括各段大意: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6、重要性。2.总 结 历 史 经 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 论 述“居安思危”的道理。3.提 出“十 思”,即“居安思 危”的具体做法。五、各段在阐明观点时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明确:第一段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用“木长、流 远”,喻国运长久,只 有“固本思源”,才 能“长治久安”,中间用排比来加强语势。第二段用设问和对比的手法,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即民心重要,能“载舟覆舟”。第三段: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 能“垂拱而治”。全文骈散结合,语言流畅,表现力强。六、作业1.结合课后练习一,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四、五。第三课时教学重点一、
17、背诵全文,结合课后练习一,加深对主旨的把握。二、体会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找出本课的成语,总结全文。教学步骤一、背诵课文1.个人背诵、集体背诵与部分(段落)背诵、全篇背诵结合。2.用课后练习一提问,学生背诵回答。二、虚词的归纳1.提问完成课后练习四,重在翻译。2.归纳虚词“以”、“哉”、“所”的用法。三、找成语,学典故要求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成语,不少于三个,并且释义,教师总结。明确:(1)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2)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旬子王制)(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书武
18、成)(4)择善而从(之):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论语述而)(5)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献书报燕惠王)四、教师总结是篇奏疏,虽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运用比喻、排比,使生动有力。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作者的论证思路和一的理论结构。教学重难点难点:援引内容的理解;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的把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要点1.疏通字词;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的论证结构。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同学们一定特别熟悉,其中最值得称
19、道的是什么呢?(纳谏)。纵观贞观一朝,铮臣如云,而魏征秉性耿直,无所忌讳,堪称第一人。魏征跟随太宗十余年,先后陈谏二百多条,言辞切峻,颇中弊端。更为难得的是,他的有些言论疏奏并非一事一时而发,而是高瞻远瞩,充分展示出他的政治远见。这 篇 谏太宗十思疏作于贞观十一年,当时,所谓 的“贞观之治”正处于颠峰期,天下大治,而魏征却提出要居安思危,实在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二、明确目标1 .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2 .理清的结构。三、整体感知1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铅笔画下有疑问的字词。2 .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使学生
20、掌握以下字词(1)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2)德义:德政与信义。(3)明哲:明智的圣人。(4)不胜:不堪。(5)景命:大命。(6)殷忧:大忧。道著:道行显著。(7)克:能够。(8)胡:北方民族;越:南方民族。比喻相距遥远。(9)董:督责。(1 0)苟免:苟且免罪。怀仁:怀念仁德。(1 1)奔车朽索:用腐烂的绳索驾驭飞奔的马车,比喻事情的危险。(1 2)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己调养。(1 3)盘游:游乐盘桓,此指打猎。(1 4)敬终:终了时仍不忘恭敬。(1 5)谬赏:错误的赏赐。(1 6)不言而化:不多言语而百姓受其教化。2.理清 的结构全文三个自然段,自然地分为三段。(
21、1)分析第一段。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小结第一段旗帜鲜明地揭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开篇连用两个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说明“积其德义”的重要性。补充讲解史料:太宗称帝不久,召集魏征、封德彝等大臣讨论如何治国的大政方针。太宗说:“现在处在天下大乱之后,想要治理好国家实在不易。”魏征说:“不然。人民遭受了战乱之后,治国正容易见效。这比如给饥人吃饭,给渴人喝水,是不费力的事。”封德彝说:“不对。三代之后,风气坏了,所以秦朝要用严刑峻法来治理。
22、汉朝也不能恢复三代用道德、文教来治国。这不是不愿意恢复三代的德治,而是想恢复,但形势不许可。”魏征听丁,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德治、法治,在人倡导,德治就得出德治的结果,法治就得出法治的结果。如果说秦汉时风气已坏,不能变好,那么现在的人早该变成魔鬼丁。”唐太宗赞成魏征的意见,注重德治,所以造成了唐初天下大治,边地蛮夷都来归服的局面。该事例说明魏征非常重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治国主张以及这个主张的正确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要完成治国的重任;则 必 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
23、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十分强调地提出这一问题,是很有眼光的。(2)分析第二段第二段论述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提醒太宗要予以高度重视,创业与守成,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在这道上疏中尖锐地提出了“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竭诚则胡越为一体”,阐述了“善始者实繁”的原因,讲的是创业。“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则阐述了“克终者盖寡”的原因,讲的是守成。从难易这一观
24、点上立意,铮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创业难守业更难”,因为在胜利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终于丢掉江山者大有人在。“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真是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反复玩味这段文字,一个封建时代的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义士的形象,呼之欲出。(3)分析前三段第三段提出“十思”,系统阐释“积其德义”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下一课时)总结、扩展补充影音材料,对比唐太宗和周厉王对待谏谤的不同态度。附:板书设计谏大宗十思疏魏征一、提出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二、创业与守成三、十思积其德义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2.总结的论证结构。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
25、1、理清文脉,背诵全文。2、掌握文中掌握文中基本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欣赏作者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4、领 悟“十思”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诵读一领悟一背诵全文。2、掌握文中基本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题解简介作者及疏的有关知识。此处注意要突出介绍作者直言净谏的勇气和胆量。2、吟咏、品读课文A、教师范读,要注意读出语言的美感,以此吸引学生对的兴趣。B、试读,边读边正音。C、粗读,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D、连读,整体把握文意。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G、熟读,读出意蕴,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第二课时1、品读、背诵课文在学生
26、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理出课文的文脉,并由此指引共同背诵课文。2、文言知识注释在背诵的过程当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一中的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做一些注释说明。或者让学生找出他们认为难懂的词语、句子,教师给予解释。3、文言知识训练完成课后的字词练习。4。课外延伸1、政坛上的魏征有善谏之名,除此之外,了解一下在文坛、史坛上的魏征。2、贞观政要一书自古以来被奉为帝王学习的经典,了解一下此书。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掌握 的主要观点和对比论证的方法2、掌 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3、掌 握“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4、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
27、力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便是千古明证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是委婉而讽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谏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被唐太宗视为一面明镜,并以其策治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学完这篇课文,你自然就会得到答案二、作者简介学生自学助学材料,了解魏征 熟 悉“疏”的含义三、题解这篇奏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 3 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
28、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 答魏徵手诏,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 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弦、韦是用以警戒之物)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三、初读课文通读全文,初步预习,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自学助学材料、注释读准字音2、找出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分别用单线、小括号和
29、波浪线标注3、掌握注释中重要的字词,画出下列句式,并解释:(1)斯亦也(2)虽而况乎(3)岂乎(4)何必哉4、读准语调、停顿四、讲读分析第一段1、补充注释:2、学生齐读本段,然后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3、分析回答问题:(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明确: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 积 其 德 义(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明确:喻证法一一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
30、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正反对比论证法一一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3)第一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明确: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明确: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明确: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
31、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6)本段可分为几层?明确: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至“而况于明哲乎”,提出 的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二层,指出人君“必积其德义”的途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4、板书内容,做背诵指导五、讲读分析第二段1、补充注释:2、齐读本段,然后自由翻译全段3、分析内容(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明确: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取易守难”吗?明确:不是在于统治者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明确:魏 征 对“严法治
32、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 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4)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对比一一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比喻一一载舟覆舟,所宜深慎(6)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于何处?明确:“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7)全段可分为几层?明确:本段也可以分为两层,前一 层 至“守之难
33、乎”,概括历史教训,提出取易守难的问题,应读出惋惜的语气后一层则连用两个问句来解释原因,承前启后,照 应“居安思危”,又为下文 的“十思”张本读起来应慷慨激昂,末两句应兼含深沉4、板书内容,引导背诵六、分析第三段1、补充注释:2、分析内容:(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明确:十思:略;境界:智者尽其谋垂拱而治(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明确:核心:正己安人角度:一二思一戒奢侈;三四思一戒骄躁;五六思一戒放纵;七八思一戒蒙蔽;九十思一戒赏罚不公(3)“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明确:作者
34、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讲明了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定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4)本段可分为几层?明确:本段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至“无以怒而滥刑”,阐述了“十思”的主要内容后一层,“总此十思”,指出积德义的好处:天下大治3、板书内容,引导背诵“诚能”,表示了作者的殷切希望,同时也总揽“十思”诵读时要注意预期的恳切“总此十思”两句,要读得顿挫鲜明,作总结“则”,有延长音,开启后文下面则是分述智、勇、仁、信“何必”收束全文,意在说明善于用思而后达于思,境界极高要读得缓缓悠长,回味无穷4、“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1)“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什么思载舟覆
35、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思些什么诚能十思,垂拱而治解决问题(2)现实意义以及拓展通 过 诵 读 完 这 篇 我 们可以从其中学到哪些?七、总结全文1、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明确:中心论点一一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方法一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语言有何特点?明确:骈散结合,极富气势,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骈散结合,华美流畅,易于诵读 谏太宗十思疏教 学 设 计7 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 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
36、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诵读一领悟一背诵全文。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 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的。二、解题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 3 7 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
37、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魏征连上四疏。是其中的一篇。写得语重心长,削 切(k a i q i e,切实)深厚。魏 征(5 8 0-6 4 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三、研习课文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
38、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 求木之长者,必 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 浚其泉源。第三次,连读,整 体 把 握 连 读 时 要 流 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喻,后 引 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第 1 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 义是治国之本;第 2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 3 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
39、义。第五次,品味,涵泳。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四、课内训练1、写出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准确地进行解释和翻译。2、当堂完成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的字词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
40、者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佳作,领悟它、掌握它,对玩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生。能力训I练一、解释加点词。1、必浚其泉源2、人君当神器之重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4、承天景命5、克终者盖寡6、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8、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9、宏兹九德10、简能而任之11、垂拱而治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
41、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恶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1、注音与解释无误的一组是()A o 壅(y o n g)蔽:耳被堵,眼被蒙。简德:选择品德高尚的人。Bo垂 拱(g o n g):不理政务。谦冲:谦虚。C、黜(c h U)恶:罢斥奸邪小人。谗邪:说坏话,造谣生事,陷害他人的人。D、谬(m i d)赏:错误的赏识。盘游:指狩猎。2、这段内容的中心要旨是()A、居安思危B、戒奢以俭C、积其德义D、宏兹九德3、“十思”内容非常全面,但又嫌琐细。请选
42、出最重要的几项是()。劳神苦思虚心纳下念高危谦冲自牧因怒滥刑满溢慎始敬终知人善任A、B、C、D、4、请说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语言特点。魏征的写作目的是:其语言特点为: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庚辰上(“上”指唐太宗)御翠微殿问待臣口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己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置诸壑朕见贤者则进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昨以来正直之士比肩其前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践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
43、背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节 录 自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2、详述画线部分的大意。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识疾苦知节俭九月,癸酉,上饯衡阳王义季于武帐冈。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设馔;日阡,不至,有饥色。上乃谓曰:“汝曹少长丰佚,不见百姓艰难。今使汝曹识有疾苦,知以俭御物耳。”裴子野论曰:“善乎太祖之训也!夫侈兴于有余,俭生于不足,欲其隐约,莫若贫贱!习其险艰,利以任使。为其情伪,易以躬临。太祖若能率此训也,难其志操,卑其礼序,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则无怠无荒,可播之于九服矣。”高祖思固本技,崇树襁褓;后世遵守,迭据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绝
44、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诲也。(选 自 资治通鉴)【注释】阡(g a n):天色晚。1、加点字的解释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敕诸子且勿食汝曹少长丰佚汝曹少长丰佚太祖若能率此训也A、且(将)少 长(shd o z ha ng)佚(益)率(1(0B、且(暂且)少 长(shd oz hd ng)佚(逸)率(shuG i)C、且(全)少 长(shio c ha ng)佚(逸)率(shud i)D、且(暂且)少 长(shd o z ha ng)佚(益)率(1(1)2、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释义。今使汝曹设有疾苦,知以俭御物耳()oA、现在让你们知道疾苦的滋味,知道以节俭的态度
45、来使用东西。B、现在假使你们尝到了疾苦的滋味,就懂得使用东西要节俭。C、现在让你们知道世间还有疾和苦,懂得节俭地使用东西。D、现在让你们尝尝疾病和困苦的滋味,懂得节俭,会理财物。欲其隐约,莫若贫贱()。A、想让他们地位不显赫,不若让他们饱尝贫贱之苦。B、想让他们暗暗地自己管束自己,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C、想让他们依稀尝到贫贱的滋味,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D、想让他们当国君的意识模糊,不如让他们先当当普通老百姓。为其情伪,易以躬临()。A、把给他们描述事情的真伪情状,变成亲自去体验。B、正因为给他们描述事情难免虚伪,才让他们去亲自体察。、C、因为有许多事情是虚假的,应该让他们去亲自
46、体验。D、向他们描述事情的真伪艰难,而让他们去体验是容易的。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A、既然国家的命运不是由他们来维系,那么趁早把注意力放在百姓身上。B、既然国家的命运并不是由他们来维系,却过早地让他们居于万民之上。C、国家的存亡,并不在于他们的好坏,应该让老百姓多一些自由。D、国家的存亡,他们是指望不上的,不如让他们趁早和老百姓一样。3、用“秦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的 事例,意在说明()。A、国家不太平,连诸王的后代也难保命。B、诸王之后养尊处优,是不会长命的。C、权位之争愈演愈烈,已无骨肉亲情。D、国之存亡所系,不在诸王的小孩子身上。4、下面的分析,不合乎裴子野之论的一项是()A、帝王的后代应该在贫贱中历经磨难。B、帝王的后代应该亲自体察民间的疾苦。C、赞扬宋太祖执行了利于诸子继位的教诲。D、帝王的后代应该磨炼情志,降低地位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