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目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目大全.pdf(1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目大全1、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气密性已检验)进行实验。I n mIV(1)探究O2与K 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甲、乙两同学选用以下试剂进行实验(0.1 moI L1 K I溶液,30%H2O2体),实验记录如下。溶液、0.1 moILH2s。4溶液、淀粉溶液、MnCh固体、KM11O4固操作现象甲向I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IV中加入KI、淀粉溶液。连接I、I V,打开活塞I中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IV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乙向n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w中加入K K淀粉溶液和稀硫酸。连接n、W,点燃酒精灯IV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甲制取0 2的化学方程
2、式是乙实验中Ch与K 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甲用H加入试剂替换I后,IV中仍加入KI、淀粉溶液,再次实验时IV中溶液不变蓝。由此他猜测第一次实验时可能是I 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甲又将I 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 溶液(填序号.),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a.酸性 KMnO4 b.FeCI2 c.Na2s 由 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结论:O(2)资料显示:KI溶液在空气中被缓慢氧化时CO2参与了反应。丙、丁两同学为探究该反应中CO?的作用,进行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丙向 I 中加入Na2c。3和稀硫酸,IV中加入KI、淀粉溶液并在上层覆盖少量煤油。使 I 中发生反应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将气
3、体通入IV的溶液中IV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T向 I 中加入N a 2 c 和稀硫酸,ID中加入必要试剂,w 中加入K I、淀粉溶液。依次连接I、m、i v,打开活塞w 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丙实验的目的是 o丁实验的m 中加入试剂的化学式是 o 为证明CO2所起的作用,可进行的操作是:取上述丁实验后w中溶液,。27.(13 分)(1)2H2O2=22 2H2。+02T O2+41+4H+=2I2+2H2Oa 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易被O2氧化(2)证 明 CO2不能氧化1 Na2O2 滴 入 CaCl2(或BaCl2)溶液4、SO2 N O是大气污染物。吸收SO 2和N O,获得Na2s2O
4、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下(C e为锌元素):(1)装置I中生成HSO3一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2)含硫各微粒(H2s。3、HSO3一和S tV D存在于S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乂与溶;八厘K。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填 字 母-6/QH2sXa.pH=8 时,溶液中 cCHSCblv&SCV !b.pH=7 时,溶液中 c(Na+)=C(HS(V)+C(SO32-)c.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SCh,可将溶液的pH控制在45左右向pH=5的NaHSCh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b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
5、H降低的原因:o(3)装置H中,酸性条件下,N 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 O 3,NO2,写出生成NO3-的离子方程式 o(4)装置III的作用之一是再生Ce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生成Ce4+的电极反应式为 o生成Ce4+从电解槽的(填字母序号)口流出。(5)已知进入装置IV的溶液中,NO2一的浓度为agL,要使1 IT?该溶液中的NO2一完全转化为NH4NO3,需至少向装置IV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2 _Lo(用含a 代数式表示,计算结果保留整数)27.(14 分)(1)SO2+OH=HSO3-(2)a、cHSO3-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 SOLSO亡+中,加入CaCQ溶液后,Ca2
6、+SO32=CaSOd使电离平衡右移,c(lT)增大。(3)NO+2H2O+3Ce4+=3Ce3+NO3+4H+(4)Ce3+.e=Ce4+a(5)243a(242a、244a、5600a/23 都给分)3、用零价铁(F 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一)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NOJ NH;Fe3。,疏松、能导电)作负极的物质是_ _ _ _ _ _ _O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 _ _ _ _ _ _ _0(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 24小时测定NO3一的去除率和p H,结果如下:初始pHpH=2.5pH=4.5NO3一的去除率接近1
7、00%50%24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铁的最终物质形态崂不导FeO电(OH)F e3O46不导电)*F e3O4pH=4.5时,NO3 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o(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可以明显提高NO3一的去除率。对 Fe?*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I.Fe?+直接还原NO3-;n.Fe?+破坏FeO(OH)氧化层。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O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o 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提高NO3一去除率的原因:pH=4.5(其他条
8、件相同)(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3一的去除率和p H,结果如下:与(2)中数据对比,解 释(2)中初始pH不同时,NO3一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o初始pHpH=2.5pH=4.5NO3一的去除率约10%约3%1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铁 NO3+8e-+10H+=NH+4+3H2O,(2)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本实验条件下,Fe?+不能直接还原NO3一;在F e和Fe?+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3一的去除率Fe2+2FeO(OH)=Fe3O4+2H+,Fe?+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3 PbSC4及炭黑等)和H2sO,为原料,制 备
9、高 纯P 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1)过 程I中,在Fe?+催化下,Pb和PbCh反 应 生 成PbSC4的化学方程式是 0(2)过程I 中,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i:2Fe2+PbO2+4H+SO42-=2Fe3+PbSO4+2H2O写出ii的离子方程式:。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a.向酸化的FeSCh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Ch,溶液变红。bo(3 )P b O 溶 解 在 N a O H 溶 液 中,存 在 平 衡:PbO(s)+NaOH(aq)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过程n 的目的是脱硫
10、。滤液1 经处理后可在过程n 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选 填 序 号)。A.减少PbO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B.重复利用NaOH,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增加Na2s。4浓度,提高脱硫效率过程in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in的操作:O.(l)Pb+PbO2+2H2SO4=2PbSO4+2H2Oo2Fe3+Pb+S(V =PbSCh+2Fe2+;b.取a中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铅粉后,红色褪去(3)A、B;向P bO粗品中加入一定量的35%NaOH溶液,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得到PbO固体。1、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
11、度研究“2Fe3+21=2Fe2+l2”反应中Fe3+和Fe?+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3 mL 0.01 mo卜 L、KI需疝实1)mL 0005 mol L 1目FySO小溶同_ _ _ _ _ _ _ _ _ _ _-一色翕一/,三一-x-C0.0l tnolL 1 mL I mol-L /I mt H Q“iQi加口 J a痕m.g产”京液色 鬲京史淮 人 沮 堂&比”路;回答下列问题:(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H,目的是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 i中 造成的影响。(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
1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 c(1)降低,导致 的还原性弱于Fe?+,用右图装置(a、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作 极。电极反应为: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 型管左管滴加0.01 mol/LAgNCb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 现 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3、 _ _ _ _ _Oa 的电极电极反应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5)按 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 ii中Fe?+向Fe3+转化的原因“转 化 原 因是o 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o(6)实验I 中,还原性:1Fe2+;而实验n 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3)加 入 Ag+发生反应:Ag+1=AgU,c(r)降低;或增大c(F
14、e?+)平衡均逆向移动(4)正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Fe?+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 Fe2+还原性强于1 向 U 型管右管中滴加lmoI/LFeSO4溶液。(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7、用 FeCb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 电 解 p H=l的 O.lmol/L的 FeCI2溶 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 录 如 下(a、b、c 代表电压数值):(1)用 KSCN检验出Fe3+的现象是 o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Ixa
15、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 Fe3+、有 ChIIaxb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 Fe3+、无 CkIIIbx0无明显变化无 Fe3+、无 Cb(2)I 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 成 的 Cb将 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3)由 I I 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在阳极放电,原 因 是 Fe2+具有 性。(4)I I 中虽未检验出Cb,但 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l的 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I Va x c无明显变化有。Vc x b无明显变化无 5N a C l 的浓度是_ _ _
16、 _ _ _ _ _m o l/L I V 中 检 测 C l?的 实 验 方 法与II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1)溶液变红(2)2C 1-2e-=C l2t C l2+2F e2+=2F e3+2C l-(3)还原(4)0.2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加大电压e V 以上时可以 生 成 阳 极 放 电 顺 序 F e 2+C 2、N a 2s O 3应用广泛。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 a2C 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 O?制备无水N a 2s 03的成本低,优势明显,其流程如下。(1 )举 例 说 明 向 大 气 中 排 放 SO?导 致 的 环 境 问题:0(2)下图为吸收塔
17、中N a 2c C h 溶液与S O?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则初期反应(图中 A 点以前)的离子方程式是。SO?通入最Na2CO?NaHCO?Na2SO3NaHSO,(3 )中 和 器 中 发 生 的 主 要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是O资料显示:I.Na2s。3在 33 C时溶解度最大,将其饱和溶液加热至33以上时,由于溶解度降低会析出无水Na2s。3,冷却至33以下时析出Na2SO3-7H2O;II.无水Na2s。3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Na2SO3-7H2O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4)为了降低由中和器所得溶液中Na2s03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结晶产率,中和器中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请
18、 结 合 Na2SO3的 溶 解 平 衡 解 释 NaOH 过 量 的 原因。结晶时应选择的最佳操作是(选填字母)。乩95100加热蒸发,直至蒸干b.维持95100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c.95100加热浓缩,冷却至室温结晶(5)为 检 验 Na2sCh成 品 中 是 否 含 少 量 Na2so4,需选用的试剂是 o(6)KIO3滴定法可测定成品中Na2sCh的含量:室温下将0.1260g成品溶于水并加入淀粉做指示剂,再用酸性KIO3标准溶液(xm ol/L)进行滴定至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蓝色,消耗KIO3标准溶液体积为J mL。滴定终点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IO3-+SO32+成品中Na2s
19、Ch(M=126g/mol)的质量分数是。(1)酸雨(2)2CO32+SO2+H2O=2HCO3+SO32(3)NaHSO3+NaOH=Na2sO3+H2O(4)Na2sO3 存在溶解平衡:Na2sOKs)=2Na+(aq)+SO32-(aq),NaOH过量使c(Na+)增大,上述平衡逆向移动b(5)BaCb溶液稀盐酸(6)臼101+S S O32-=叵臼_ 3xyxl00%9、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装置编号电极A溶液B操作及现象电极?41 墨
20、溶液B.怛3IFepH=2的 H2SO4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IICupH=2的 H2SO4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a 同 学 们 认 为 实 验I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针对实验II现象: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乙 同 学 认 为 实 验 n 中 应 发 生 吸 氧 腐 蚀,其 正 极 的 电 极 反 应 式是o(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 u 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n 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2氧化性的因素。编号溶液B操作及现象m经煮沸的pH=2的 H2SO4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
21、,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IVpH=2 的 H2SO4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 浓 Na2sCh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 持。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VpH=12 的NaOH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0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丙同学比较实验II、III、W的电压表读数为:c a b,请解释原因是O丁同学对IV、V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对。2氧化性的影响。实 验 IV 中 加 入 Na2SO4溶 液 的 目 的盐 桥是。为 达 到 丁 同 学 的 目 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右图装置对IV、V 重复进行实验,
22、其设计意图是;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d、d%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02H+2e-=H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在H后,C u不能置换出H2O2+4H+4e=2H2O(2)O2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使电压值增大溶液的酸碱性排除溶液中的Na+(或SO 4D对实验的可能干扰排除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溶液酸性越强,0 2的氧化性越强(介质或环境的pH影响物质的氧化性)10、Cu2。可用于制作船底防污漆,某学习小组探究制备CU2。的方法。【查阅资料】C11SO4与Na2s。3溶液混合可制备Cu?。C112O为砖红色固体;酸性条件下生成C/+和Cu。C
23、0 2-Cu2O和Cu(SO3)23一可以相互转化 加。讨C u(SO 3直(无 色)(1)配制 0.25 moIL-iCuSO4溶液和 0.25 mobL_1 Na2sO3 溶液。测得 CuSO4溶液pH=4,Na2sO3溶 液pH=9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uSC)4溶 液pH=4的原因(2)完成C11SO4溶液和Na2s。3溶液反应制Cu2O的离子方程式:Cu2+SO32-+Cu2O;+HSCV【实验探究】操作现象0.25 m oll/、Na2s03 溶液 r r2 mL0.25G1SO4溶液飞习i 有黄色沉淀出现,随 着 Na2sO3溶液的滴入,沉淀增加,当加到5 mL时,溶液的蓝色消失。
24、i i 将试管加热,黄色沉淀变为砖红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iii在加热条件下,继续滴入Na2s。3溶液,砖红色沉淀减少,当 加 到 10 mL时,沉淀完全溶解,得无色溶液。(3)证明ii中砖红色沉淀是Cu2O 的实验方案是_ _ _ _ _ _0(4)经检验i 中黄色沉淀含有Cu2SO3,i i 中沉淀由黄色变砖红色的化学方程式是_ _ _ _ _。(5)iii中砖红色沉淀消失的原因是_ _ _ _ _ _o(6)在加热条件下,若向2 mL 0.25 mokL-Ra2sO3溶液中滴加0.25 mobLTC11SO4溶液至过量,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_ _ _ _o(7)由上述实验得出结
25、论:C11SO4溶液和Na2s。3溶液反应制备CU2。,应控制的条件是(1)CU2+2H2O=CU(OH)2+2H+(2)2,5,2H2O,1,1SO41 2-,*4 5 4(3)取少篡砖红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4)Cu2SO3=CU2O+SO2T(5)C112O 转化得无色 CU(SO3)23-(6)开始先产生沉淀,振荡后溶解,后来产生破红色沉淀,且沉淀不消失(7)反应温度;C11SO4和 Na2sCh的物质的量之比11、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对SO2与BaCb溶液和Ba(NO3)2溶液反应进行探究(夹持装置和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26、。(1)B 装置的作用是 o(2)实验过程中C、D 均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结束后分别向C、D 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均不溶解。C、D 试管中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o(3)小组同学进一步探究C 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图 1、2 所示。n,_ ,0-1-1-1-1-1-1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00 2 0 0 3?0 400 500 600时间时间S图1 SO2通入BaCl2溶液中的pH-r曲线 图2 s。2通入BaCI2溶液中的pH 4曲线(已排除干扰因素)(未排除干扰因素)请结合化学用语分别解释图1、2 中pH下降的原因。图 1 中pH下降的原
27、因:o图2 中pH下降的原因:o(4)依据以上实验获得的结论,小组同学进一步推断D 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 或,可以证明其推断的实验方案是 0(5)小组同学又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通过相应的实验手段监测并获得SO?通入Ba(NO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过程中NO3-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曲线。小组同学设计此实验方案想进一步探究的实验问题可能是 o(1)吸收装置A 中产生的H2s。4酸雾(2)BaSO4(3)图 1:SO2+H2O=H2sO3=H+HSO3图 2:2SO2+2H2O+O2=2SO?+4H+(4)酸性条件下,SO2被。2氧化或被N C 3-氧化生成SO42在排除。2干扰前提下,
28、向盛有等体积o.l molL Ba(NO3)2溶液的洗气瓶D 中通入SO2,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酸性条件下NO3一 氧 化 了 SO2,反之则说明原D 洗气瓶中沉淀的出现是。2氧化SO2所致。(5)若 NO3-和。2均参与反应,则相同条件下二者氧化SO2的能力或反应速率的差异等12、草 酸(H2c2。4)是一种二元弱酸,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中。(1)人体内草酸累积过多是导致结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钙)形成的原因之一。有研究发现,EDTA(一种能结合金属离子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效溶解结石,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其原因:o(2)已知:0.1 molLiKHC2O4溶液呈酸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29、序号)。a.0.1 moI L iKHC2O4 溶液中:c(K+)+c(H+)=c(HC2O4)+2C(C2O42)+c(OH)b.0.1 moI L-1 KHC2O4溶液中:c(K+)C(HC2O4)c(C2O42)c(H2c2O4)c.浓度均为0.1 moI L1 KHC2O4和 K2C2O4的混合溶液中:2c(K+)=C(HC2O4)+c(C2O42)d.0.1 moI/L KHC2O4溶液中滴加等浓度NaOH溶液至中性:c(K+)c(Na+)(3)利用草酸制备草酸亚铁晶体(FeCzOixHzO)的流程及组分测定方法如下:(NHSOd 蒸发浓缩稀硫酸调pH至12 趁热过滤FeSOC%。-
30、稀硫酸溶解 加热-FeSO4(NH4)2SO4-6H2O-|FeC2O4-.vH2O-草酸 过滤已知:i.pH4时,Fe?+易被氧气氧化ii.几种物质的溶解度(g/100g%0)如下FeSO4-7H2O(NH4)2So4FeSO4(NH4)2SO4-6H2O20487537601018838 用稀硫酸调溶液pH至 12 的目的是:,o趁热过滤的原因是:o氧化还原滴定法常用于测定草酸亚铁晶体的摩尔质量(M)。称取ag 草酸亚铁晶体溶于稀硫酸中,用 b moIT 的高镒酸钾标准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高镒酸钾VmL,则 M=o(已知:部分反应产物为M/+、Fe3 CO2)(DCaCzOKs)存
31、在沉淀溶解平衡 CaCzOKs)Ca2+(aq)+C2O42(aq)(1分),EDTA结合Ca2+后,Ca?+浓度减小,导致上述平衡正向移动,结石溶解。(1 分)(2)abd(少选一个扣1 分,错选或只选一个不得分)(3)抑制Fe2+和 NH4+的水解(1分),防止Fe?+被氧化(1分)由溶解度表数据可知,趁热过滤的原因是防止低温时FeSO/7HzO和(NHD)SCh析 出,影 响 FeSO4(NH4)2SO4-6H2O 的纯度。不写(NHJSO4不扣分 600a/bV g-mol113、某实验小组同学依据资料深入探究Fe-计 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资料:i.Fe3+.在水溶液中以水合铁离子的形式
32、存在,如 Fe(H2O)6+;Fe(H2O)6 十 发生如下水解反应:Fe(H2O)F(几乎无色)+HH2O O Fe(H2O)6-”(OH)”产(黄色)+/tH3O+(n=06);ii.FeCL(H2O)2为黄色。进行实验:【实验I】3 滴 L5 mol-L-3 滴 1.5 mol-L-1(硝酸 厂硝酸7 m L 0.5 mol.Ld 宝1nL 0 5 m o lL H外咫)3溶C 外FeCl,溶液目棕黄包溶液 溶 液 褪 色 棕 黄 电 溶 液 溶液变为黄包【实验II分别用试管、中的试剂作为待测液,用色度计测定其透光率。透光率越小,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图 1图2Fe(N
33、O3)3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变化曲线 FeCI3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变化曲线(1 )实验I中,试 管 溶 液 变 为 无 色 的 原 因是0(2)实 验I中,试管溶液呈棕黄色与 FeCl4(H2O)2 有关,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o(3)由实验II图1、2可知:加热时,溶液颜色(填“变浅”、“变深”或 不变”)。(4)由实验I I,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结论一FeCb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ClKMO%-+4H2O o Fe(H2O)63+4CI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0 结论二结论一中反应的AH (填“0”或(5)实验小组同学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4)中结论一。实验方案:取试管中溶液,(请描述必要的实验
34、操作和现象)。(1)由已知:Fe(H2O)6+nH2O-Fe(H2()6一 KOH)、n/C fa 分)加 入 HNO3后,c(H+)增大,导致此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1 分)(2)试管、中加入等量的HNO3后,中溶液褪色(1分),而中溶液黄色。(1 分)(只答中现象得1 分,有对比说明均可得2 分)(3)变 深(1分)(4)理由: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FeCI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变化幅度明显大于Fe(NO6溶液,说明在FeCb溶液中存在水合铁离子的水解平衡之外,还存在FeCl4(H2O)2+4H2O=Fe(H2O)63+4C1 o (2 分)AH 0o据此乙认为:电解过程中,CuC
35、Lf-(黄色)浓度增大,与 CuCb蓝色溶液混合呈绿色。乙依据平衡移动原理推测在电解过程中CuCLf-浓度增大的原因:O(3)丙改用下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电解CuCk溶液,对溶液变色现象继续探究。装置现象石墨.I 石墨11 ”或“V”)。(2)甲同学提出实验I中两溶液的稳定性差异可能是(NH4)2Fe(SO4)2溶液中的N IV保护了 Fe2+,因为N IV具有还原性。进行实验II,否定了该观点,补全该实验。操作现象取_ _ _ _ _ _,加_ _ _ _ _ _ _,观察。与实验I中(NH4)2Fe(SO4)2溶液现象相同。(3)乙同学提出实验I中两溶液的稳定性差异是溶液酸性不同导致,进行
36、实验皿:分别配制0.80 m ol-L1 pH为1、2、3、4的FeSCh溶液,观察,发现p H=l的FeSO4溶液长时间无明显变化,pH越大,FeSCh溶液变黄的时间越短。资料显示:亚铁盐溶液中存在反应 4Fe2+O2+10H2O _ 4Fe(OH)3+8H+由实验H L乙同学可得出的结论是_ _ _ _ _ _,原因是_ _ _ _ _ _ _o(4)进一步研究在水溶液中Fe?+的氧化机理。测定同浓度FeSCh溶液在不同p H条件下,Fe2+的氧化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几乎无变化)。反应初期,氧化速率都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5)综合以上实验,增强Fe2+稳定性的措施有韶
37、照窣琳-/V p H-5.521/0 5 10 15 20 25 30时间/min(1)NH4+H2O-NH3 H2O+H+C(C2O42)C(H+)C(OH)b.c(H+)+c(NH4+)=C(OH)+C(HC2O4)+C(C2O42)c.c(NH4+)+C(NH3*H2O)=2C(C2O42)+c(HC2O4)+c(H2C2O4)(3)已知所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x g,其中LiCoCVM=98 g-mol1)的质量分数为0,则回收后得到COC2()42H2O(M=183gm o-)的质量不高于 g o(1)2H+2e=H2?4OH-4e=O2T+2H2O(或 2H2O-4e=O2?+4
38、H+)IC与 LiCoCh在阴极的还原反应相互竞争,当c(H+)增大时,参与放电的H+增多(或有利于H+放 电),所以钻的浸出率下降 2LiCoC2+H2O2+3H2sO4=Li2SO4+2CoSO4+02T+4H2O防止HzC剧烈分解(或2H2O2 2H2O+O2T)ac21、已知FeCb溶液与K I溶液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某小组同学对该反应进行实验探究。(1)甲同学首先进行了实验1。写出FeCb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验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i.取 2 m Li mobL1 KI 溶液,滴 力 口 0.1mol-L1 FeCI3 溶液 3 滴(1 滴约为 0.05 mL,下 同)。i.溶
39、液呈棕黄色。i i.向其中滴加2 滴 0.1 mol-L1 KSCN溶液。i i.溶液不显红色。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是 o甲同学认为溶液不显红色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c(Fe3+)太低,故改进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2。实验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i.取 2 mL 0.1 moI-L1 KI 溶液,滴加10.1 moI-L1 FeCb 溶液 3 滴。i.溶液呈棕黄色。i i.向其中滴加2滴0.1 moI-L1 KSCN溶液。i i.溶液显红色。u i.继续加入2 m LecL,充分振荡、静置。出.液体分层,上层红色消失,变为棕黄色,下层呈紫红色。本实验改用0.1 moI L1 KI溶液的目的是 o用化学平
40、衡原理解释实验2中加入CCL后 上 层 溶 液 红 色 消 失 的 原 因:。(2)甲同学认为“用CCL萃取后上层溶液仍为棕黄色”的原因是h未被充分萃取,但乙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信息:b、L一 在水中均呈棕黄色,两者有如下关系:L+一 V o于是提出假设: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I3 o为验证假设,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实验3实验步骤实验现象i.取1 mL实 验2中棕黄色的上层清液,再加入2 m LecL,振荡、静置。i.液体分层,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红色。i i.取1 m L饱和碘水,加入2mL C C L p振荡、静置。i i.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实验3的结论是
41、 o甲同学依据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选用实验2中的试剂,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更加严谨的实验,证明了平衡h-的存在。请你补充完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将实验2中下层紫红色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装于两支试管中,向试管1中加入1m L水,振荡、静置;向试管2中 o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o(1)2Fe3+21 2Fe?+l2(不写“0”扣条件分)检验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Fe3+提高平衡时溶液中的c(F e 3+)降低c(1)不得分1下一空共 3 分:平衡 1:2Fe3+21=2Fe2+I2 平衡 2:Fe3+3SCN=Fe(SCN)3(写出任一平衡方程式即得1分)加入CCL后,12被CC14萃取,平 衡
42、1正向移动,吸c(Fe3+)降 低(1分),平衡2逆向移动,吸cfFe(SCNR降 低(1分),所以红色消失(2)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黄色的主要原因是施上一 加入1 mL(1分)0.1molL&(1分)溶液,振荡、静置试管1 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试管2 中液体分层,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红色(或紫红色变浅)22、煤粉中的氮元素在使用过程中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加入NO(1)中N%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2)中 加 入 的 物 质 可 以 是 (填字母序号)。a.空气 b.CO c.KNO3 d.NH3Q(3)焦炭氮中有一种常见的含氮有机物口比咤(I ),其分子中相邻的C 和 N
43、 原子相比,N 原 子 吸 引 电 子 能 力 更 (填“强”或“弱”),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o(4)已知:N2(g)+O2(g)=2N O(g)AH=akJ moI1N2(g)+3H2(g)=2NH3(g)AH=bkJmolI2H2(g)+O2(g)=2 H2O(1)AH=c kJ-mol1反应后恢复至常温常压,中 N&参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5)用间接电化学法除去NO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池中除去N O的原理:o(1)4NH3+5O2=4N O+6H2O(2)
44、bd(3)强 C和N原子在同一周期(或电子层数相同),N原子核电荷数更大,原子半径更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更强(4)4NH3(g)+6NO(g)=5N2(g)+6H2O(I)AH=(3c-3a-2b)kJ-mol1(5)2HSO3+2e+2H+=S2O42+2H2O2NO+2S2O42+2H2O=N2+4HSO32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Fe3+和S(V一之间发生的反应时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H2O=2Fe2+SO42+2H+;二是发生水解反应:2Fe3+3SO32-+3H2O=Fe(OH)31+3SO2b 为了验证这两种观点的正确性,同学们设计
45、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你参与并协助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实验探究】(1)先向试管中注入3 mL Na2so3浓溶液,然后加入少量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稀盐酸,生成的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这 一 实 验 的 目。(2)向试管中加入3 mL FeCh浓溶液,逐滴加入N a 2 s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继 续 加 入Na2sCh浓溶液,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整个过程中无气体或沉淀产生)。向该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并有气体产生;此时,再向试管中加入BaCL溶液,有少量 白 色 沉 淀
46、生 成,产 生 该 白 色 沉 淀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是 将FeCL浓溶液和Na2s。3浓溶液稀释后重复实验的操作。实验现象基本相同。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问题讨论】(4)如果在FeCh浓溶液中加入Na2cCh浓溶液,能观察到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的现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o(5)N a 2 s和N a 2 c分别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不同,可能的原因24、某研究小组探究SO2和Fe(NCh)3溶液的反应。已知:1.0 mol/L 的 Fe(NO3)3 溶液的 pH=l请回答:(1)装置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o(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o(
47、3)装置B 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说明SO2具有 性。(4)分析B 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观点1:;观点2:SO2与 Fe3+反应;观点3:在酸性条件下SO?与 NO3一反应;按观点2,装置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证明 该 观 点 应 进 一 步 确 认 生 成 的 新 物 质,其 实 验 操 作 及 现 象是。按观点3,只需将装置B 中 的 Fe(NCh)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 选 择 的 试 剂 是(填 序 号)。a.0.1 mol/L 稀硝酸b.1.5 mol/L Fe(NC3)2溶液c.6.0 mol/L NaNO3和 0.2 mol/L盐酸等体
48、积混合的溶液25、甲同学进行Fe?+还原性的实验,针对异常现象进行探究。步骤一:制取FeCb溶液。向0 molL”FeCb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测得pHBr2H2SO3(6)不干扰,无论热空气是否参加氧化H2SO3,只要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同时无明显颜色变化,即能证明B。氧化了 H2s。3 H 2s。3有 剩 余(%。2浓度小或B F 与 H 2O 2反应慢等因素都可)29、煤是我国重要的化石燃料,煤化工行业中产生的H 2s 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资源。(1)煤液化是_ _ _ _ _ _ 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2)煤液化过程中产生的H 2s 可生产硫酸,部分过
49、程如图所示:空气 空气 冷循环酸 S O 2反 应 器 中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生产过程中的尾气需要测定S O 2的含量符合标准才能排放。已知有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尾气,通入足量H 2O 2吸收再加足量B a C b 溶液充分反应后(不考虑尾气中其他成分的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bg 沉淀。H2O2吸收SO2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尾气中S O 2 的含量(体 积 分 数)的 计 算 式 是(3)H2S 还可用于回收单质硫。含有H2S 和空气的尾气按一定流速通入酸性 FeCh溶液,可实现空气脱硫,得到单质硫。FeCb溶液吸收H2s过程中,溶液中的n(Fe3+)被吸收
50、的/I(H2S)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由图中信息可知,0 八 时 一,一 定 发 生 的 反 应 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 以后,溶液中(Fe3+)保持基本不变,原因是 o(1)(2)J 催化剂 2so;+a2so3 SO2+H2O2=H2SO422.4b233V(3)H2S+2Fe3+=2Fe2+S;+2H+。时刻后,溶液中的F e 2+被。2氧化为F e 3+,F e 3+再与H 2 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 e 3+)基本不变(或2 H 2 S+O 2=2 S+2 H 2。)30、氮氧化物(NOQ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NO和N O 2,研究它们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1)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