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李清照词的风格和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李清照词的风格和特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把握李清照词的风格和特点一、李清照词作简析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她的词与她的人生密切相关,以 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 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爽朗明快,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即使是表达离愁 和相思之苦的词中也透出夫妻恩爱,两情相悦的幸福之感。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 苍凉凄楚的,多表现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二、李清照词作的风格变化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 离相思的痛苦。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抒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
2、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 风雅的情调。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体现了其独有的价值。以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公元1127年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她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 受到刺激而发生强烈的反映。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病故,从此,李清照被迫走上了 流亡的道路,她承受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流落到江南,开始了凄苦孤寂的晚年生活。李清照后半期的代表作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3、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开篇词人连用十四个叠字,分三个层次描写了自己的孤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历经战乱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美好的青春、闲 适的生活、美满的婚姻、亲爱的丈夫她极力在往事的回忆中获得一点点心灵的慰籍,而 现实却是冷清凄戚的.从前3句中便可感受到词人无法派遣的愁苦,以及在绝望中痛苦的挣 扎,奠定了整个词的情感基调。声音抑扬顿挫,透过乐音可以感受到词人如泣如诉。欲断还 流,心中堆积的郁闷。难以言传的情感,千回百转,意境上清冷异常。三、李清照词作的前后特点及变化1 .内容由于在封建
4、制度的桎梏下,李清照的早期词作较为单调,内容单一。词是多描写闺中生 活的,还有一部分抒发“离愁别绪”的佳作。后期,由于异族入侵,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观,优越的词 人被迫推出深闺,卷入了社会的动荡。因此,忧国感时的主题多了起来,较以前期,内容更 为广泛,思想更为深刻。2 .语言风格前期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点闲愁点缀。如小词如梦令中绘了一幅 夕阳、碧水、青草、藕花、鸥鹭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美景。一群少女游玩归来,”争渡, 争渡”,写出了少女的顽皮,将人物当时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后期的词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只恐双溪解航舟, 载不
5、动许多愁”等句无不描绘出一个消瘦,苍老,愁绪满怀的女人形象。3 .题材选取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如如梦令、醉花阴九日等都是 如此。后期词作题材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她的名作渔家傲,这首词在题材上选用了自己 走投无路、学无所用的心境,用“星河”、“帝所”、“天语”、“蓬舟”、“三山”等意 象,以惊人的想象力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写出了词人的心情,词人前期作品中并无此类。四、李清照的影响1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卓越的女词人,在寂若星辰的女作家之中,她犹如一颗 璀璨的明星,文成一格,赢得后人的好评,她的词成了婉约的高峰,在整个古典文学史上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2 .她之所以取得如此
6、高的成就,不仅源于她自身的优越的文化修养,才华本领,还与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血肉相连,李清照用她敏感的心灵,真挚的情怀,抒 发了她传奇一生的爱恨情愁,其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五、典型例题赏析声声慢中的情感及情感的复杂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答案:1 .总体说来,声声慢是通过一系列深秋景物的反复渲染,层层叠加地表现出 李清照晚年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凄凄惨
7、惨的心情。2这凄凄惨惨的心情,绝不仅仅是即时即景的感受,也不仅仅是晚年的写照,而是将国 破家亡、身世变迁等一生的遭遇和痛苦都浓缩在一时间的感悟伤怀之中。解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以十四个叠词起,千古奇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抓住深秋气候忽冷忽热、反常多变的特点,突出心情的 烦闷难熬。是气候多变引发了心情烦躁,也是孤独烦闷的心情更敏感于气候的反常。“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前句写喝酒,是借酒消愁。“三杯两盏”是不 定数,说明他意不在酒,只是由于烦闷难熬,才下意识的以酒削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以大雁的候鸟特征和“信使”身份,引发联翩情 思。闻
8、声望雁,是词人意在转移视听,寻求精神寄托。雁从北方来,勾起她对故国、故乡、 亲人及往昔乐事的追怀,而追怀又与眼下的孤凄处境构成强烈反差,于是国破家亡之痛涌上 心头。”旧时相识”是在伤心中生发的错觉,这错觉又引发了她对夫妻两地传书、诗词赠答 美好生活的回想,并勾起她对丈夫新丧的无限痛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是以残菊自喻。写满地黄花堆积、残败 憔悴、无人怜爱、就是写自己的悲惨遭遇、人老珠黄、孤单无依。“如今”二字暗含着对往 昔的对比,感叹自己身世的沧桑巨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的黑!”空房独守以够凄苦,而望雁、看花所引发的国破家亡、 身世变迁之痛,又塞满她的胸膛,于是,忍不住
9、发出”怎莫能压到天黑”的呼告告。这是内 心愁情满盈的必然外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用嘀嗒嘀嗒的雨声来刺激词人的听觉。雨 点声声,不是落在桐叶上、石阶上,而是敲击词人已经破碎的心上。”到黄昏”暗示着漫漫 长夜、乃至整个凄苦晚年得令人畏惧,于是又一声绝望的呼告接踵而来- “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总结点评:靖康之变以前以后,李清照生活在两个反差极大的世界里,心灵的深度创伤 是难以治愈的,所以她晚年的词作总免不了伤离感乱、哀婉凄绝的情调。应当说,她的悲剧 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时代的悲剧,她不断地言愁唱恨,也是对乱世的控诉。六、变式训练赏析永遇乐中的情感。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10、,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 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 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答案:这首词写得深沉、含蓄、凄婉动人。既表达了时代环境的今非昔比,又抒发了作 者遭受离乱、饱经忧患后的悲愤情感。透过今昔的变化,表达了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解析:这是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品之一。这一时期的作品,感情极其沉痛,内容不仅仅是 个人的不幸,而带有社会和时代的因素。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 凉。起
11、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 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 对照。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 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 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 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 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 “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 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
12、“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 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都是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一 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本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 因此,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 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 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
13、,即元宵节。 当时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 初一直点灯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 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日”条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 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写实, 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 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 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作者在这首词的下片中,无论是用当年 在汴京赏灯过节来作今昔对比也好,还是用今天的游人的欢乐来反衬自己的处境也好,都能 更好地刻划出诗人当前的凄凉心情。真是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更多李清照宋词赏析请关 注诗词库的李清照专栏。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 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 之悲。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 下”。总结点评:词中表现的个人深愁惨痛,正是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