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本文关键词:必修,提纲,单元,复习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本文简介: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一奴隶社会时代的中国社会状况(一)中国奴隶社会的王朝变迁状况(二)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农业:1.生产力水平:石器时代,末期起先进入铁制工具时代;2.耕作方式:集体耕作;3.生产水平:相当发达(农作物种类丰富;耕作技术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本文内容: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一奴隶社会时代的中国社会状况(一)中国奴隶社会的王朝变迁状况
2、(二)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农业:1.生产力水平:石器时代,末期起先进入铁制工具时代;2.耕作方式:集体耕作;3.生产水平:相当发达(农作物种类丰富;耕作技术有进步);4.土地制度: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手工业:1.主要的手工业部门:青铜铸造业;2.青铜器的主要功能:礼器和兵器;3.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商业:1.政府对商业的垄断:2.商业的发展:(三)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状况1.王位世袭制的形成和宗法制分封制的政治基础;(封建社会有选择地继承了。)2.分封制奴隶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封制的两面性和分封制的崩溃;二
3、封建社会时代的中国社会状况(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大致分期(二)封建社会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农业:小农经济的高度发达1.生产力水平: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推广;2.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包含三种形式,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小农土地全部制、封建土地国有制;3.耕作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4特点:精耕细作(从生产方式看),主要表现有,耕作技术、耕作方法、水利浇灌技术、施肥技术等;自给自足(从生产性质看)。这些特点都是受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现状所确定的。5.影响:既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又是封建时代屡屡改朝换代的重要缘由。6.封建时代对农业的基本思想:极端重农,抑制工商业。小农经济的高度
4、发达也是抑制工商业的基础。手工业:1.主要的组成部分及其生产性质: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冶铸业、制瓷业、纺织业;3.封建时代的手工业水平:从内部来看、从国际来看、从资本主义萌芽来看;4如何理解封建时代对手工业的抑制?商业:封建时代艰难发展的商业;1.封建时代不同时期的商业现状:2.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交通:包含国内、国际交通;城市:市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变更(经济功能的城市出现。);货币:纸币的出现和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商业群体:3.重农抑商与“禁海”、“闭关锁国”;4.封建时代对商业的抑制和对商人及商人群体的认可;(三)封建时代的中国政治制度最基本的政治制
5、度: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1.主要组成及基本改变过程:皇帝制度;中心及地方官制: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再到六部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从郡县制到行省制;选官制度:从世卿世禄制到察举制(衍生了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监察制度:2.最基本的冲突: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冲突;皇权和相权的冲突。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基本上围围着这两对冲突绽开。到北宋时期,中心集权达到空前强化;军机处的设置,皇权达到顶峰。3.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存在的基础:经济基础:小农经济(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脆弱性、发达等几个方面思索)和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地理基础:幅员宽阔、物产丰盈、灾难频繁;思想基础:4.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
6、专项练习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心有效限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限制2、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3、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见体现这
7、种“大变局”的是()A废除苛政,养精蓄锐B罢黜一百零一家,独尊儒术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4、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行。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缘由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5、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变更。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定,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定”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
8、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须要C.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心集权制度相适应D.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须要6、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心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7、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心权利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D.权利不再受到中心节制8、历史是困难的,
9、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9、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订正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A以文官担当地方长官,设立通判加以牵制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收归中心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驾驭在皇帝手中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10、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岁贡”指由地方贡入
10、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一百零一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白()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B.唐朝进士地位重要,为世人仰慕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11、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心决策机构C皇权与阁权的冲突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12、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11、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1)以上材料中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指是的土地全部制形式是A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B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C奴隶社会的土地私有制D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2)材料中的出现“遂及我私”的现象,这是指A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使土地私有B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C公田里的农产品已经渐渐私有化D井田制的确立(3)在当时能够出现以上改变的根本性因素是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运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青铜器的制造(4)“井田”与“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区分是A全部权B耕作方式C运用权D赋税形式1
12、3、自耕农是封建国家干脆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实行激励垦荒等政策,主动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常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细仆制(1)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措施,留意减轻人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兴衰关系封建经济旺盛和政权安危B.小农经济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世界地位C.小农经济兴衰与否关系到农夫生活是否稳定D.小农经济稳定与否是对封建统治者褒贬的依据(2)以下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体现政府“稳定”小农的作法?A曹魏的屯田制
13、B北魏的均田制C北宋时代实行的租佃制D明朝编制“鱼鳞图册”(3)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始于北魏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驾驭大量的土地C这一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挡了土地兼并现象,使农夫的生活相对稳定D隋唐两代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4)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缘由是A赋税沉重导致农夫逃亡,土地荒芜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C国家把土地安排给皇室和官僚地主D土地买买和兼并之风盛行(5)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政策都不能使之逆转,其根本缘由是A政治腐败B重农抑商思想的支配C农夫起义的打击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14、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绽
14、开探讨性学习,请你参加完成下列问题。方法一史料研习玉玺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重要象征。近年来,对于古代帝王用品的保藏与探讨日趋火爆。2022年11月5号,乾隆玉玺“八征耄念之宝”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左右拍出。但有文物专家鉴定其为仿品。问:下面几条鉴定真伪的依据中,你认为最具劝服力的是哪条?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A民间有关乾隆玉玺的传闻B玉玺的制作、玉质的优劣、印文篆刻等方面C闻名保藏家马未都先生对玉玺的鉴定结果D伦敦苏富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材料一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日: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
15、在旁者皆杀之。-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问:材料一反映了皇帝哪些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什么?(8分)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一百零一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问: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怎样的特点?材
16、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朝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1792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昭裢啸亭杂录卷4议政大臣问: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的权力如何?依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化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方法二问题探讨(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化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2分)(3)某同学整理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补齐空缺部分。(4分)皇
17、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如:。,如:。(4)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学问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15、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不存在宗教组织或官方祭司,一个家族的父权制家长主持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家长作为这个家庭活着的成员和去世亲属之间的中间人,拥有极大的权威。他不仅主持自己家里实行的祭祀祖先的仪式,而且还主持旁系家庭的纪念仪式,这种仪式可能包括上一百零一人。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实行仪
18、式祈求他们的爱护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找寻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实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与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先祖的仪式。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沟通(1)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沟通中论述了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说明宗法制对家族、宗族和国家政权有何主动影响?(8分)材料二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一百零一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一百零一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别子为组,继别为
19、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礼记丧服小记(2)概括指出材料二叙述的西周的主要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8分)材料三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日:“宗人将有事,族人皆待。”圣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谐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一百零一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故曰:“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
20、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以为其子孙为祖,继别也,各自为宗。(西汉)班固自虎通义卷上德论(3)依据材料三中班周对宗法制度的说明,说明“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8分)(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8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分
21、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选举二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肯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结合所学学问回答:(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化。(4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说明两者的关系。(4分)(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学问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缘由。(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4分)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