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865905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荣县2023年上期高一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 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 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 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志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 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 会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

2、执着守护与传承,才 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 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 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戏剧是现场的、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该反复打磨 的艺术。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斟酌采 纳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 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 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

3、。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 质。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 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 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 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经典作品在描写具体的人与事的过程中,捕捉并呈现隽永的思想与情感,并将其与一定 艺术技巧相结合。技与道的统一赋予了作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形式因历史感、人 会责任感这一方

4、面,老庄与孔孟一样。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 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对人性和社会问题颇为 关注。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都能彼此依存,(!),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 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18 .下列对语段中几处标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话。此外,引号还可表示强调。B.乙处冒号使用正确,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内容指“大胆的假设C.丙处“义也”属句中的引用,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D. 丁处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和括号作用

5、类似。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名著导读(9分)21 .下列内容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5分)(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4)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5)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22 .请从红楼

6、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 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言之成理。(4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闪耀 着中华文明之光,作品中的人物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倡导礼乐治国的孔子, 有宣扬保民而王的孟子,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逃脱鸿门宴的刘上述几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荣县2023年上期

7、高一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C 2. B 3. A4 .材料一探讨的是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的原因,运用例证法对具体剧作进行分析,这样才 能对原因作出归纳,将作者的观点阐述得具体生动,且易于读者理解。运用例证法,借助确凿、典型的实例来证明观点,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每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5 .要有精湛的技艺,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要对戏剧进行打磨,作出微调,使之适应时代审美语境。要扎根文化沃土,让剧作反映出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体现时代精神。要让剧作贴近新一代人的生活,使戏剧具有生活的温度,能引发人们共鸣。(每点1分, 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

8、的能力。A. “茶馆雷雨锁麟囊.标识着京剧曾经达到的高度”有误,依据原文“话剧有 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 一块界碑,标志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可知,茶馆雷雨是话剧,不是京剧。B. ”因为她唱的是程派,程派最能保持陈儿,的纯正延续”理解有误,原文是“我唱的永远是 程派”“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文中只是 提到张火丁唱的是程派,这并不是原因,且未提及至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工D. “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有误,初衷不对,依据原文“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 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这是

9、我的责任”,陈澄的向人大提出的建议, 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它,传承它,而非“挽救危亡的淮剧故选Co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戏剧能把人们对祖国、乡土的热爱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有误,依据原文“如 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 传统之中的“,概念范围缩小,文本说的是“艺术”,却表述成“戏剧 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经典老戏魅力永存不过时。B. “白毛女拍成电影后”不适合,不是戏剧,且侧重演员的生动表演。C. “现代评剧”不适合,文本更多表现经典老戏。D. “本计

10、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属于未成品,不足以作为论据。故选Ao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找出材料一使用了哪些例子,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运用这些例子有什么作用,即可 得出答案。据材料一种“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 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 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 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分析可知,这些剧目都是经典老戏,分析 原因,不难发现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经典剧目不过时的真正原因,即:有高度、有深度、有温 度等。也就

11、是材料一再探讨的是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的原因,只有通过对具体剧作进行分析, 才能对原因作出归纳。根据材料一中“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比如,豫剧朝阳沟 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分析可以得出材料一借助具体剧作(举 例子),将作者的观点阐述得具体生动,这样易于读者理解。根据材料一中“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 1400多场,是 著名的保留剧目”等内容分析,材料一用确凿、典型的实例来证明观点“贴近百姓口味自然就 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而具有现实温度的“,这样可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

12、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 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可见,想要使戏剧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要有精湛的技艺, 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从材料一“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 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见,想要使戏剧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要对戏剧进行打磨, 作出微调使之适应时代审美语境。从材料一“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 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可见,想要使戏剧被 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要扎根文化沃土,让剧作反映

13、出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体现时代精神。 从材料一“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老百姓的心声。这也 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可见,想要使戏剧 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要让剧作贴近新一代人的生活,使戏剧具有生活的温度,能引发人 们共鸣。6 . B 7. B8.有力地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老树第一次躲过此劫的原因是刘有福的用心争取,突 出了刘有福护树的执着以及对大树的深情。第二次是因为小强的“告密”而躲过一劫,体现出 小强的正直善良,也体现出二宝的唯利是图、处心积虑、为人奸诈。丰富了小说的情节,树的两次遭劫经历不一样,使叙述一波三折,更有层

14、次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作者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和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9.小说以插叙的方法,介绍了刘有福的爷爷种树的情节,交代了树与人之间深刻的渊源。 小说以补叙的方法,介绍了刘有福请人与小强挖坑救树的相关内容,不仅使文章的结构富 于变化,而且丰富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因为政府让刘有福下山的事情而引起的冲突,暗线是二宝算计老 树的过程。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向读者交代整个故事的 经过以及刘

15、有福内心对大树的深情。一波三折。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的 行为。(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只是因为这里是他和老伴生活了五六十个年头的地方”错误。不愿意下山的原因,还因 为担心那棵大树。故选B。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8 . “表明刘有福是一个怪癖、不知变通的人”错误。刘有福面对二宝的言行和意图,用一系 列的动作表明了他不屑于和二宝做交易,表明了他爱惜大树。故选Bo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依据“那我的这棵树?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

16、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 山!“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屋门前栽好“,大树第 一次从山上能搬到山下是因为刘有福护树的执着以及对大树的深情,在这过程中塑造了不同 的人物形象。依据“二叔说树的根部可以打造成根雕茶几,树干和粗枝可雕刻成上百件工艺品,他已访好 了买家,那人报价58000元“会的,树下坑的头天晚上,二叔在后半夜往坑底的泥土里埋了 生石灰”,大树躲过第二次劫难是因为小强的“告密”而躲过一劫,体现出小强的正直善良, 也体现出二宝的唯利是图、处心积虑、为人奸诈。通过大树命运变化,使得小说串联起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使叙述一波三折,更有层次感。 依据“路遇一位砍

17、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树悬根露爪,树干 粗壮得两人合围”“我想好了,愿出3000元买你的这棵树.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 屋门前栽好”“石灰水具有强碱性,会烧死树根的”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 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灰,换上了新土。树呀,你命大”,突出了小说 的主题,作者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和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叙述特色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的叙述特色,主要从叙述的方式、小说的线索、叙述的角度分析。从小说叙述的方式上看,小说运用了插叙和补叙的

18、方法。“七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刘有福二十多岁的爹,趁一个风雪夜看守将不严,从壮丁集中营逃 出来,路遇一位砍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好几天粒米未进,靠喝冬水田里的水,拄着手上 的树枝回家。到家后他爹在门前用锄头挖下一个坑,栽下了树枝。这部分介绍了刘有福的 爷爷种树的情节,小说以插叙的方法,交代了树与人之间深刻的渊源,也揭示了刘有福不愿 意搬下山的原因。“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灰,换上 了新土”,这部分介绍了刘有福请人与小强挖坑救树,是补叙,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丰 富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从小说的线索上看,小说由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黄确树,明

19、线是为防泥石流,政府要求刘有福搬家,他为了不离开黄桶 树而想尽方法将黄楠树一起搬下山;暗线是二宝想购买黄桶树,刘有福不同意,他装作热心 帮忙搬树,实际在树坑里埋下生石灰害死老树的计划。两条线索交织能够让情节更集中,明 线塑造出刘有福爱护大树的形象,暗线则更通过塑造二宝的狡诈形象反衬刘有福对大树的关 爱,更凸显主人公的形象。从小说的叙述角度来看,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属于全知角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原本,那棵树的故事已 有了句号,哪想,今春一个议题,让树的话题得以延续”“此事一传开,都说刘有福命好,要 住政府出钱修建的新房了”“三个月过去,刘有福在山下的新屋建好了”“那树

20、,古态盎然, 叶片儿油绿光亮,有数不清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正在树上嬉戏,它们不离开树,爱恋着老屋散 发出的古老气息,更没嫌弃过刘有福和他鸡鸭猪狗牛们身上传递给它们怪怪的酸味刘有 福眼睛湿了”等处的描写,自由灵活地向读者交代整个故事的经过以及刘有福内心对大树的 深情。从小说的情节变化来看,小说一波三折。从文中来看,政府要求刘有福下山居住,黄楠树将面临被留在山上的命运,从“那我的 这棵树?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山!当当然村 长仿佛没想好就从嘴里溜出了几个字可看出,大树要下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黄桶树 遇到的第一次劫难。但大树最终还是被搬下了山,这既是因为刘有福向村长请求

21、,更因为他肯为大树付出,从“侄 儿你能,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 ”二宝想出钱买黄楠树,但刘有福不答应,大树 被搬下山,看似平安,结果从小强话中才知道二宝并未死心,而是偷偷在树坑中埋下生石灰, 打算把树烧死了再夺取这棵老树;这是黄桶树遇到的第二次劫难。这次之所以逃过劫难,是因为小强的告密,刘有福因此赞叹“娃儿的书没白读“,不仅是指小 强学到的知识,更是指小强心有良知I,懂得保护大树,保护环境;作者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 三折和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破坏生态环境 的行为。10 . C 11. A 12. B13. (1)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

2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 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厌”,满足;“肆”,扩张;“阙。使亏损;“焉”,兼词,“于何”,从哪里、到哪里。每个得分点1分)(2)秦国将要攻打魏国,您为我出谋划策,该怎么办?(“且”,准备、将要;“子”,您;“奈何”,怎么办。每个得分点1分)14.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因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 利益不同而背弃。甲文中,烛之武告诉秦穆公,灭郑的话,得到好处的是晋,秦国不但很难得到好处,而且 还会强晋而弱己;如果不灭郑的话,两国友好,郑做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便能得到好处。 所以秦

23、穆公选择退兵,背弃晋国。乙文中,孟尝君告诉赵王,魏国灭亡,赵国则直接和强秦为邻,也将年年有战乱、死亡。所以赵王选择出兵救魏。(第点要点2分,第点分析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赵国不救魏国,魏国就要与秦国结盟。这样,赵国就等于直接和强秦为邻。赵国 将年年有战乱,百姓将年年有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啊。“献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应断到“秦”后,排除AD。“所以”解释为“用来的”,是一个词组,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表述错误,应为“春秋时有公、侯、

24、伯、子、 男五等爵位故选A。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8. “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可见是秦对晋有恩惠,晋答应给秦焦、瑕二邑。故选B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厌”,满足;第一个“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张;“阙”,使亏损:焉”,兼词,于何”,从哪里、到哪里。(2) “且”,准备、将要;“子/您;“谋”,谋划;“奈何”,怎么办。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的意思是:天下间的因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事,也

25、 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 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晋两国都是强国,灭郑是奔利而去的。可是烛之武 却告诉秦穆公:灭郑的话,得到好处的是晋,秦国很难得到好处;如果不灭郑的话,两国友 好,郑做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便能得到好处。再者,秦晋两国都强,但攻郑后,晋国更强, 而秦无多大好处变强,所以晋国的强大后对秦国是一种威胁。所以秦穆公选择退兵,背弃晋 国。“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 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

26、也。 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孟尝君告诉赵王:魏国在西边成了赵国的屏障,如果赵国不 救魏国,魏国就要与秦国结盟。这样,赵国就等于直接和强秦为邻。赵国将年年有战乱,百 姓将年年有死亡。所以赵王选择出兵救魏。参考译文:甲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 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 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 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27、,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 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 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 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 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 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乙秦国准备攻打魏国,魏王听说以后,晚上会见了相国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准备攻 打魏国,您为我出谋划策,该怎么力、? ”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那么国家可以保全。”

28、魏王说:“我希望您为我走一趟。”并郑重地为他准备好一百辆战车。孟尝君到了赵国,对赵 王说:“我希望借兵来救魏国。赵王说:我不能借。“孟尝君说:“敢来向大王借兵的,是 忠于大王的人啊。”赵王说:“可以听听你的道理吗?“孟尝君说:“赵军并不比魏军强,魏军 并不比赵军弱。可是赵国年年太平无事,百姓也不见年年死亡;相反魏国年年战乱,百姓年 年有死亡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在西边成了赵国的屏障。如果赵国不救魏国,魏国就 要与秦国结盟。这样,赵国就等于直接和强秦为邻。赵国将年年有战乱,百姓将年年有死亡。 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啊。赵王答应借兵,于是为魏国派兵十万,战车三百辆。15 . A16 .诗的前两

29、句通过对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诗 人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等到项羽败退乌江,后悔已晚,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 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 “对比”错误,没有形成对比。“八尺将军千里雅”意为项羽身高八尺骑乘千里马,纵横驰 骋勇冠三军,“八尺”和“千里”用数据写出项羽军事实力的强大,突出项羽的威猛形象。故选Ao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前两句对项羽形象的描述寄寓着诗人的敬佩之情;后两句则语带批判,并对项羽的匹夫 之勇

30、表达了不满,对其不能任用贤人完成自己的事业而深感惋惜。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但是在句里行间充满了对项羽的 敬仰、敬佩!语句简单,但是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后两句是感叹之句,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 无处施展!只有到乌江畔,到时也是悔之晚矣!苦涩自知!这两句表面是这个意思,其实在 感叹!即使一世英豪,做事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只能是自吞苦果!表明诗人在 敬的同时的感叹!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17 .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

31、)万里悲秋常作客 春花秋月何时了 (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均不给分)18 . C19 .耐人寻味 息息相关 相辅相成 (每个成语1分,意思相近即可)20 .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而且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两 处语病,每处2分)【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错。此处引用内容作“同意”的宾语,属于句中的引 文感的加持而拓宽了审美空间,时代精神也因此获得了审美表达。相反,如果创作者眼 中只有浮表化的情感,热衷于表现一时的情绪,追求短暂的热闹,其作品极有可能不是 乏味单调就是浅薄庸俗,即便有些亮点,也似烟花转瞬即逝。更

32、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 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舞台艺术的现场 性和冲击感,使作品的温度更具暖人的力量。当人们在舞台上看到自己与身边人的影子, 内心的欢喜与忧愁就找到了出口。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 已演了 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 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贴近百姓口味自然就有 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而具有现实温度的。总之,艺术的高度、文化的深度、生活的温度,是经典作品与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

33、 也是作品常留舞台的诀窍所在。面对新时代条件下人民大众日益旺盛的美好生活需求, 舞台艺术创作理应坚定文化自觉,推出更多贴近百姓口味、充满生活温度的精品力作, 以高质量的艺术创作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盈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 力量。(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材料二:2018年两会上,出生于淮剧世家的陈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带去了进一步强化戏曲 进校园的建议。“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 它,这是我的责任。”她深知戏曲的魅力,将一些经典剧目的光碟以及她和父亲陈德林 先生的戏曲专辑随身携带,并送给参加采访活动时见到的孩子。她觉得,很多戏曲

34、故事 都融入了忠孝节义、催人奋进等思想元素,孩子们接触了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道理,就很 可能喜欢上戏曲。自2018年起,淮剧艺术开始走进校园。陈澄介绍,大型现代淮剧小镇进高校9 场、“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折子戏专场”13场,还在多个高校进行了返场。“返场,说明 戏曲是能够被当代青年人认可和喜欢的。”让陈澄高兴的是,进校园的效果远超她的想 象。不仅是江苏省本地高校重视,很多外地高校也邀请她去为学生讲座、表演。“一开始进校园演出,发宣传页的时候没多少人去领,但学生们看过以后就去抢着 要,排着长队伍要我们签名。有的剧社、对戏曲感兴趣的大学生们都留下来跟我们提问J 陈澄兴奋地说,我们的文化被新一代接受了,这

35、条路我们是走对了。用,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故选Co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处,由“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对他的话表示赞许”可知,此处指曾点言志看似 不学无术,但孔子却对其言辞表示赞许,说明这里面有深意,故可填“耐人寻味”。耐人寻味: 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第处,由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是人性的使然在产生之前,便” 可知,语境强调儒道两家的关系密切,故可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比喻 关系密切。第处,由“他们都对人性和社会问题颇为关注.都能彼此依存.”可知,孔孟与老庄所 重视的问题一致,二者互相辅助、互相促成,故可填“相辅相成”。相辅相

36、成:指互相补充, 互相配合。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不但反而”关联词搭配不当,“反而”在句中起转折作用,而画线句中应为递进关系, 故改为关联词“不但而且工“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多项定语语序排列不当,表范围的定语应放在修饰语的前面,应 改为“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工21 .贾迎春 贾探春 王熙凤 妙玉 巧姐(每个1分)【解析】本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 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 考核“正册判词”,注意根据原文情节作答。22 .林黛玉虽体弱多病,寄人篱下,但腹有诗书

37、、性格孤高、超凡脱俗,可以芙蓉为喻,因 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是性情高洁、不染纤尘的象征。薛宝钗温柔可亲、相貌雍容,可以牡丹为喻。史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爽,活泼可爱,可以芍药为喻,因为芍药花形妩媚,花色艳丽,史 湘云醉眠芍药茵也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之一。香菱虽然命运多舛,但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香菱的判词中有“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 遭际实堪伤”,而“根并荷花一茎香的是菱花,菱花像莲花一样美丽、脱俗、清香,所以可 以菱花喻香菱。(选择一个人物1分,比喻成花1分,阐述理由2分)【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名著和微写作的能力。写作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选择的一种花应依 据原著,体现人物的性格、性情

38、、命运遭际等;二是比喻的形式应恰当;三是写作时应按照 命题相关形式要求,什么花比什么人,为什么要以这种花来比这个人。首先应有明确的中心 观点,即“用哪种花来比喻哪个人”,可主要依据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部分,将四个人物与在宴会上抽到的签上面的花作为对应:林黛玉,芙蓉;薛宝钗,牡丹; 史湘云,海棠;香菱,并蒂花;然后依据人物的经历、性格、相关情节等,联系与花的品性 的内在关联,阐释比喻的理由:林黛玉体弱多病寄人篱下,但腹有诗书、性格孤高、超凡脱 俗,其性格的清雅高洁,与芙蓉的品性相同;薛宝钗温柔可亲、相貌雍容,其性格与牡丹的 雍容华贵相同,可以牡丹为喻;史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爽,

39、活泼可爱,又因有醉眠芍药的 情节,与芍药的妩媚艳丽相同,可以芍药为喻;香菱命运多舛,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又因 其判词中有“根并荷花一茎香”,而“根并荷花一茎香的是菱花,其与菱花品性相同,所以 可以菱花喻香菱。23 .立意:1 .追寻先贤利家国,完善自我重践行。2 .以烛之武为镜,做德才兼备之人。3 .目无全牛智卓绝,游刃有余技超群。4 .选择明智走对路,态度谦逊更远行。陈澄告诉记者,盐城一家幼儿园成立了淮剧班,专业演员将对娃娃们进行戏曲技术 性的辅导。“这里面的孩子说不定未来就会走上戏曲道路,这就是我们的后备力量。”陈 澄对戏曲的未来传承充满干劲和信心。(摘编自王启慧大学生追戏”,戏曲被年轻人

40、接受还有多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茶馆雷雨锁麟囊虽然创作和流传时间不同,但都已经成为戏剧的经典 之作,标志着京剧曾经达到的高度。B.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既源于她技艺的炉火纯青,又因为她唱的是程 派,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C.尽管朝阳沟所讲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但该剧并未因时过境迁而被湮没, 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D.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提出了戏曲进校园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实施对 扩大淮剧影响并使之得到传承意义重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身段往往比较柔软”是说戏剧不僵化,能

41、够根据演出需要作出微调, 这一就近取譬,生动形象且易于读者理解。B.戏剧能把人们对祖国、乡土的热爱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统摄着人 的情感世界,故而极易引起心灵的共鸣。C.如果创作者热衷于表现浮表化的情感,追求短暂的热闹,而不加持历史感、人 文感,其戏剧艺术的审美空间必定狭窄。D.小镇等淮剧艺术多次走进校园,甚至还出现返场,说明演出效果良好,这让 陈澄对淮剧艺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如今已被打磨成了百姓最爱看的 戏剧之一。B.戏剧白毛女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田华演的白毛女、陈强演的黄世仁,

42、形 象极为生动。C.现代评剧过大年讲述了辽北农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在2020年沈阳艺术节上 备受好评。D.著名作家田汉赞颂革命者爱国情怀的剧作黄花岗,本计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4 .材料一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例证法的妙处。(4分)5 .依据上述材料,想要使戏剧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具体应该怎样做?请简要回答。(4分)(二)文学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18分)一棵树的故事王建平原本,那棵树的故事已有了句号,哪想,今春一个议题,让树的话题得以延续。春节刚过完,西村村长陪县减灾办的科技人员上山来,对有隐患的山体进行一番考 察后,拟定一个议题

43、:全村唯有村民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着疏松山体,此处属泥石流重大 隐患区,入夏前必须搬下山。此事一传开,都说刘有福命好,要住政府出钱修建的新房了,真是有福。哪料,风 声吹进刘有福的耳朵里,他心烦意乱,嘴与老屋的门一下紧闭起来。心想,住山上五六 十个年头,那坡那梁那路那草那花那田那地的样儿全都在心中,我跟它们知根知底知深 知浅知冷知暖的日子数不清,哪舍得离开呀?这天朝阳照亮山梁,刘有福开门晒太阳,门一开就跟门外的人照上面。见村长第九 次上门来,刘有福一下蹲地上,勾下头。村长说,五叔,这山上真的那么好吗,山高路难行,这些年夏天的暴雨季节夜里, 你和五娘做过一个完整的梦没?刘有福没出声,他咋会不知山洪的冲

44、击声跟雷声搅在一起,夜里可吓死人了,他和 老伴常常缩在墙角听天由命老伴去年病故想到这儿,他抬头吭了一声。“我的老房子搬下山? ”“肯定的。”村长应。“我的鸡鸭猪狗牛全下山? ”刘有福又问。“那是必须的。“村长应。“那.我的这棵树? ”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 山!”“当当然”村长仿佛没想好就从嘴里遛出了几个字。瞬时,他才明白老人家 的愿望。老人家的那棵树太大太粗了,要搬下山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刘有福老屋前有一棵黄桶树。七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刘有福二十多岁的爹,趁一个风雪夜看守将不严,从壮丁集 中营逃出来,路遇一位砍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好几天粒米未进,靠喝冬水田里的水

45、, 拄着手上的树枝回家。到家后他爹在门前用锄头挖下一个坑,栽下了树枝。没想到呀, 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树悬根露爪,树干粗壮得两人合围。树体歪斜,长相怪异, 主枝横伸树冠宽阔,枝繁叶茂。刘有福常想,树是爹,爹是树,这么些年有爹陪伴心里 总是满满的。住西村山脚下的二宝,四十岁不到,闯荡过好几个省,是村里村外的大能人。二宝 每次来见刘有福,嘴皮子都热乎极了。二宝第三次上山,五叔前五叔后贴住刘有福的屁 股转。“五叔,二宝向刘有福敬上带把儿的烟。“我想好了,愿出3000元买你的这棵树。”“叭”刘有福将一口痰射出两米多远。“3500元呢? “二宝脸上堆积着笑。刘有福的目光移向树,眼睛不动了。那树,古态盎

46、然,叶片儿油绿光亮,有数不清 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正在树上嬉戏,它们不离开树,爱恋着老屋散发出的古老气息,更没 嫌弃过刘有福和他鸡鸭猪狗牛们身上传递给它们怪怪的酸味.刘有福眼睛湿了。“五叔,5000元怎么样?”二宝加价。刘有福手中烟锅嘴儿在地上敲了敲,起身扛起一头白发迈向老屋。二宝没想到,他 五叔在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说,侄儿你能,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三个月过去,刘有福在山下的新屋建好了。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屋门前 栽好。刘有福牵着牛在草地吃草,他远远地望着新栽下的树干,入神了,连二宝的侄儿 小强来到自己面前也没察觉。“五爷,二叔是真心想得你的树,活树没到手,等树死了,他还要来买。“小

47、强对着 刘有福的耳朵说。嗯?刘有福回头盯住小强。“二叔说树的根部可以打造成根雕茶几,树干和粗枝可雕刻成上百件工艺品,他已 访好了买家,那人报价58000元。”树会死?刘有福眼睛闪烁一下。“会的,树下坑的头天晚上,二叔在后半夜往坑底的泥土里埋了生石灰。“小强接着 说,“化学课学过,生石灰被水泡散了就成了石灰水,石灰水具有强碱性,会烧死树根的春去秋来,刘有福的树发出的新芽变成了嫩绿的小叶儿。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 灰,换上了新土。树呀,你命大,二宝埋下去的生石灰还没化开,要不刘有福独自来到镇上的学校,他为并不沾亲带故的孙子小强交了 5000元的生活费。 面对老师的询问,刘有福说,谢老师啦,那娃儿的书没白读!(有改动)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长九次上门劝说刘有福入夏前搬下山,主要是因为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疏松山 体,在暴雨季节一旦发生泥石流,就会危及生命安全。B.刘有福一听要他将家搬到山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