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七、八单元达标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第七、八单元达标检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八单元达标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材料一: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 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0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 以国办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简 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到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再到出台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 字普及水平持续提
2、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进一 步传承弘扬,国际中文教育蓬勃发展,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为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语言文字“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是时代发展的记录仪,也是观察时代的显微镜。必须清 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仍然存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 还不完全适应信息化尤其是人工智能发展需求,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 有待加强。因此,意见紧跟时代潮流,制定了到2025年和到2035年两个时间段的目标,锚定 了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发
3、展路径。此外,它还明确了加强新时代语言工作的五项任 务和十五项重点举措。比如,针对普通话普及的问题,明确“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新时代 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发展,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进步,语言文字 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欣欣向荣。(摘编自田宇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取得更大发展,人民网2021年12月2日)C.太子醉迷不觉/遂依而写之/其字半不成/后补成之/以呈帝D.太子醉迷/不觉遂/依而写之/其字半/不成后补成之/以呈帝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文中是指西晋惠帝的皇后
4、贾南风。B.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文中是指献血结盟。C.三牲,即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种牲畜。“牺牲”中,体全为“牺”,色纯为“牲”。D.持节,文中是奉圣命之意。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门侍郎潘岳故意使用潦草的字迹写信,贾皇后命人趁太子酒醉让其誉写,结果太子也抄得不 是十分清楚。B.在伪造的书信中,太子与谢淑媛约定到时候皇宫内外一起举事,干净利落地扫除祸患,事成后将 祭神。c.由于张华、裴颖对太子谋逆一事持坚决质疑的立场,贾皇后除掉太子的企图并未得逞,只能让 步。D.王衍在太子被废后迅速与太子
5、划清界限,这既表现了王衍的势利,也暗示了贾皇后在朝中气焰 嚣张。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国之大祸,自古以来,常因废黜正嫡,以致丧乱。且国家有天下日浅,愿陛下详之!(2)取之无禁,用之不羯,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14 .请简要概括贾皇后陷害太子的过程。(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苏轼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渡吴王觇。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谁言万方声一概?量愤龙愁为予变。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他年一叶沂江来,还吹此曲相
6、迎饯。注本诗作于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任职时,时众父老乡亲送别至江边,州中有名士随诗 人游吴王觇,或陪其前往九江,同游庐山。吴王觇:在武昌西山下,三国时吴王孙权建避暑宫于此, 故名。出塞曲:这里指悲壮的鼓角声。“谁言”句,语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四)“万方声 一概,吾道竟何之”。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l、二两句呼应标题,描写清风明月之夜泛舟渡吴王帆的情景。“弄”“衔”“渡”等字透露闲适之意;以“幽人”自称,突出归隐之乐。B.第七句翻用杜甫诗句“万方声一概”,意思是说声音变化万端,并非一律,写出了诗人夜闻黄州鼓 角“半杂江声”时的复杂感受。c.“量愤龙愁为予变”
7、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量、龙闻“悲健”之鼓角而生出或愤或愁的情绪,仿佛 也因“我”的仕途变幻莫测而不平。D.九、十两句与诗人的词作满庭芳(归去来兮)中的“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一样,以 柳入诗,托物寄情,含蓄深挚。16 .简要分析诗歌末尾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赤壁赋中苏子劝客时,用“,”两句,表达了非己勿贪、对 万物不要强求强取的豁达态度。(2)登泰山记中,“,两句写日观峰以西诸峰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显得矮小。(3)古人常以花草赠亲朋,借花草抒真情。静女中“
8、自牧归英,”饱含喜爱之情,涉 江采芙蓉中“?所思在远道”则令人无限感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车前的山景,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难得一睹她的真容。甲登到顶上时,天公做美,投 来十几秒钟的阳光,我们 起来。放眼望去,远处浮在云雾里的三座山峰,如三匹骏马,驰骋在天际。而近处山崖上,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沿着山谷,一 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乙几场春雨过后,溪水更充沛了,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 到巨
9、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沿溪两岸,一丛丛野生 茶树,正冒出新芽。丙我忍不住摘下几片,放进嘴里咀嚼,开始,有一股苦涩味,而嚼着嚼着,竟有丝 丝的甜味出来了。丁清冽的山溪水,就在脚下撒娇似的流动。我躬下身去,用手捧上山泉水,和 *着嚼碎的野茶,吞下肚去,味道特别极了。沿傍着小溪的古道踏步而下,,一块巨石突现眼 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18.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句“天公做美”中的“做”字不正确,应改为“作”。B.乙句“化身壮丽的瀑布”后面的分号运用错误,应为句号。C丙句“咀嚼”“嚼着嚼着”两词中的“嚼”字,读音相同。 D.HT句中
10、的“就”字可有可无,删去后,句子的表达效果没有变化。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若隐若现兴高采烈千方百计柳暗花明B.隐约可见兴高采烈处心积虑柳暗花明C.若隐若现欢呼雀跃千方百计峰回路转D.隐约可见欢呼雀跃处心积虑峰回路转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看见前面有一块写着,老山界,三个威严大字的巨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月亮之所以为诗人所钟情,是因为o它有新残朔望,它有上弦 下弦,它有盈亏圆缺。满月如盘,弯月如弓。浪漫多姿的月亮,( ),古
11、代描写月亮的诗词数不胜 数。出于对月亮的喜爱,人们,比如玉兔、玉盘、素娥、冰轮、玉 轮、玉蟾、蟾蛉、婵娟、玉桂、玉镜等。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就是将月亮称作“白玉盘” 的。中秋节的起源O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 变而来。祭月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 节”,后演变成了以“家庭团圆”为主题的祭祀仪式。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在诗人的眼里B.在诗人的眼里,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C.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在诗人的眼里
12、,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D.在诗人的眼里,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秋天是一个绚烂多彩的季节,秋天是沉甸甸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天朗气清的季节。秋天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天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带给人们的是无穷的遐想面对秋天,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触,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答案与解析1.B
13、A.扩大范围。原文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办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新 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有“以国办名义”的限制。C.“已能适应”说法错误。原文为 “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还不完全适应信息化尤其是人工智能发展需求”。D.“只有才能” 说法绝对,且于文无据。文章内容并未涉及推广普通话与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感、维护国家安全之 间的关系。2 .C “消除地区方言无中生有。原文中说“推普助力减贫”“精准聚焦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普及深化的新使命”,并没有说要消除地区方言。另外,“未来这项试点工作还应在西部民族地区推 广,着力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培养适龄幼儿的双语素养”,其中的“双语
14、素养”就包含了地区方言。3 .D “开设民族学校,招收民族学生,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不利于推 广普通话,也就难以“达成民族地区与外界更为顺畅、高效的信息互联”。而且由材料二第二段可 知,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中小学教师等都有责任推广普通话。4 .答案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使用语言文字,却没有察觉到它的作用。(1分)语言文字记录 着时代的发展,通过语言文字可以更好地观察时代。(1分)强调了语言文字的作用,我们要发挥 好语言文字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助力。(2分)解析 由“语言文字旧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可得出答案。由“是时代发展的记录仪,也是观 察时
15、代的显微镜”可得出答案。联系上文“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及下文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有待加强”可得出答案 。5 .答案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中小学教师、推普志愿 者、公共服务窗口人员、本地基层干部和外地援建干部等的作用。应继续推进民族地区的学 前教育,帮助学前儿童“学前学会普通话,应持续扩大推普范围和提升推普质量,让语言能力培训搭载上新型语言技术和语言服务项目。可以从制订项目方案、设置目标任务、落实经费保 障、创新工作方法、开展达标建设以及加强督导考核等方面细化推普工作,实现精准发力。需 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资
16、源和力量,全方位构建“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机 构研究、个人践行”的推普攻坚新格局。(答出1点给1分,答出5点给满分)解析由材料二第二段中的“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作为负责作为推普工作的责 任主体”可得出答案。由第三段中的“继续推进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培养适龄幼儿的双语 素养”可得出答案。由第四段中的“持续扩大推普范围高效的信息互联,并且让语言能力培 训搭载上群众在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中所急需的新型语言技术和语言服务项目”可得出答案。 由第五段中的“由此开展达标建设以及加强督导考核等方面细化推普工作,实现精准发力”可 得出答案。由第六段可得出答案。6 .A “体现了作者的
17、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错误。由文本一第一段中的“前两星 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可知,这是作者 朋友的观点,并不能直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7 .C “只有才能.”说法过于绝对。由文本二第二段“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 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可知,没有准备的欣赏者,也可以欣赏山水及自 然景物的美点,只是不够完全。8 .答案文本一按照时间发展和空间转换两条线索行文。(2分)本文以时间发展为线索,记叙 了作者两次游西溪的经历,第一次为“前两星期”的雨天游览,第二次为“前天”“午后”的晴日游览,无 时
18、不充满了悠然的诗意和浪漫的情怀。(1分)本文以空间转换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前一次游西 溪的经过,从方井旁边的古墓开始,写到汽车里、船中的所见所感,最后写到交(菱)芦庵、弹指楼, 立体地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1分)解析 回答此题,要留意文中含有时间、地点的关键性句子。由文中“前两星期恰巧第二天 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前天星期假日,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等 句子可知,文章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记叙了作者两次游西溪的经历。由“车过方井旁边”“直到了花坞 的溪旁,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从留下下船”“此后便到了交(菱)芦庵,上了弹指楼”等句 子可知,文章按照空间转换顺
19、序记述了作者前一次游西溪的经过。答题时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即可。 9.答案(示例1)这句话点明了山水以及自然景物和艺术与人生之间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 然景物,会影响艺术与人生;而对待艺术与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山水以及自然景物染上人性化的 色彩。文本一记叙了作者偕友人游西溪的经历,他们能发现自然的野趣,作者还写出了清新的 文字,文人的雅兴、悠然的诗情与自然的野趣达到了和谐的统一。(示例2)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和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 是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映照,人对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艺术与人生的态度。 能认识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之美好、博大的人,对艺术与人
20、生才能有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像郁 达夫那样在山水及自然景物的熏陶之下,写出“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的佳作。(观点明确2分,阐述 合理4分)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文本二指出这句话的含意,即山水以及自然景物和艺术与人生之间 有着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或: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和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 然后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对此观点进行解释即可。10 .C “遂”是“就,于是”之意,常放于句首依而写之”是“醉迷不觉”的结果,因此“遂”和“依而写之”之 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其字半不成”的意思是“他的字有一半不成字”,意思完整,中间不能 断开,排除B项。11 .C 体全为牺,色纯为牲
21、”错误。“牺牲”中,色纯为“牺”,体全为“牲”。12 .A 故意使用潦草的字迹写信结果太子也抄得不是十分清楚错误。由原文后使黄门侍 郎潘岳作书草”可知,贾皇后让黄门侍郎潘岳写了一封信的草稿,“草”不是“潦草”的意思。另外,第 一段末是说太子因为醉得昏昏沉沉,所写之字有一半不成字,不是因为原文字迹潦草而抄得不清 楚。13 .答案(1)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自古以来,常常因为废黜太子而导致国家丧亡祸乱。况且我朝拥 有天下的时日尚短,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件事!(“正嫡”“日浅”“详”各1分,大意1分)(2)取得这些没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没有竭尽,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是”“造
22、物者”“适”各1分次意1分)解析(1)正嫡:嫡长子,此处指太子。日浅:时间短。详:仔细考虑。(2)是:这。造物者:自然。适:享有。14 .答案讴骗太子入宫而避见,迫其饮酒;诱导醉酒的太子抄写谋反信件;完善伪证转呈晋 惠帝。(每点1分)解析“贾后闻之,乃诈称帝不豫,召太子入朝”“太子不得已,强饮至尽,遂大醉”“太子醉迷不觉,遂依 而写之,“其字半不成,后补成之,以呈帝,等内容是概括贾皇后陷害太子的过程的关键。参考译文(元康元年)十二月,太子长子司马影生病,太子为司马彭谋求王爵,没有被批准。司马彭病重, 太子为他祈祷祭神以求赐福。贾皇后听说后,便假称晋惠帝身体不适,召太子入朝。太子进宫后, 贾皇后
23、不见他,把他安排在别室,派婢女陈舜假称晋惠帝的命令赐给太子三升酒,让他全部喝掉。 太子以不能喝三升为理由推辞,陈舞逼迫他说:“不孝呀!天子赐给你酒而你不喝,难道酒中有脏东 西吗?”太子迫不得已,勉强喝完,于是大醉。贾皇后让黄门侍郎潘岳写了 一封信的草稿,又让小婢 承福拿着纸笔和草稿,趁太子喝醉,假称晋惠帝下诏让他抄写,信中说:“陛下应当自己了断,不自己 了断,我将进宫替他了断。皇后也应该尽快自己了断,不自己了断,我将亲手来了断。同时与谢妃 共同约定日期,到时候皇宫内外一起举事,请不要犹豫,以致遭受后患。我在日、月、星之下欲血 结盟,皇天允许我扫除祸患,立道文为王,立蒋氏为后。愿望实现,我将用猪
24、、牛、羊祭祀北君。” 太子醉得昏昏沉沉没有发觉,就照着写了。他的字有一半不成字,皇后令人描补成字,把它呈交晋 惠帝。材料二:推普助力减贫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深化应更加注重实用与实效, 以“精准”来考核推普工作所涉及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作为负责推普日常工作的单位主体须担负组织、协 调、监督之责,各级各类学校设置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以组织常规工作,中小学教师、推普志愿者、 公共服务窗口人员、本地基层干部和外地援建干部等作为推普工作的责任主体,应达到普通话达 标率的要求,带头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继续推进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
25、,落实“一村一幼”等学前儿童入学措施。如自2018年以 来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先后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以 及金口河区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截至2020年底该项目已帮助43万学前儿童达到“听懂、 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目标,未来这项试点工作还应在西部民族地区推广,着力补齐学前教 育短板,培养适龄幼儿的双语素养;此外,还要为发展民族地区教育“量身定制”靶向施策,加大政策 和财政支持以“控辍保学”,全面推行免费教育计划、贫困地区支教计划、职业教育计划,着力培养 “留得下、用得上”的本土化实用型人才,实施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工程。第三,持续扩大推普范围和提升推普
26、质量以达成民族地区与外界更为顺畅、高效的信息互联, 并且让语言能力培训搭载上群众在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中所急需的新型语言技术和语言服务项 目,结合语言资源特有的经济属性与产业价值,重点关注民族语言文化在促进地方旅游业开发、 特色产品销售、经贸活动往来中所起到的作用,加强语言文化资源整体规划、创意设计、综合开 发等方面的语言服务和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县域普通话普及达标纳入语言文字建设的督导评估中,罗城依佬族自治县 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就县域语言扶贫介绍典型经验,该县在脱贫攻坚工作 中统筹实施普通话普及达标建设,协同开展“送培下乡”活动,推出“跟我学说普通话”网络课堂以拓 展推
27、普范围,普通话普及率由2016年的70%提高至目前的90%,进入语言文字工作与经济社会壬戌日,晋惠帝到式乾殿,召公卿入殿,让黄门令董猛出示太子的信和青纸诏书,说:“司马遹的 信这样(大逆不道),现在将其赐死。”于是把太子的信和青纸诏书给王公们传看,大家都不作声。 张华说:“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自古以来,常常因为废黜太子而导致国家丧亡祸乱。况且我朝拥有天 下的时日尚短,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件事!”裴颁认为应该先检验核查递信之人,又请求比较核对太 子手书的笔迹,不这样,恐怕其中有欺诈虚妄之处。贾皇后就拿出太子手写的十几张启事,众官员 对照着看,也没有人敢说不一致。贾皇后又让董猛假托长广公主之言对晋惠帝
28、说:“这件事应该尽 快决断,而群臣意见各不相同,对那些不听从诏令的人,应该按照军法处置。”大臣们商议到太阳偏 西,也没有决断。贾皇后见张华等大臣态度坚决,害怕事情发生变化,就上表建议把太子贬为平民, 晋惠帝下诏准许。于是派遣尚书和郁等人手持符节到东宫,废黜太子为平民。太子更换衣服出来,叩拜接受诏书,走出承华门,乘坐粗陋的牛车冻武公司马澹带兵押送太子 及其妃子王氏,还有他的三个儿子司马影、司马臧、司马尚一同幽禁至金墉城。王衍自己上表请 求让女儿与太子离婚,得到允许,妃子王氏哭着回到娘家。晋惠帝处死了太子之母谢淑媛以及司 马彭之母保林蒋俊。15 .A 以幽人自称,突出归隐之乐”分析不当。“幽人”是
29、指幽居之人,即平时深居某处而不愿外 出。苏轼只是被贬谪黄州,并非隐逸之士,因此“归隐之乐”的说法不成立。诗人自称“幽人”,委婉地 表达了自己谪居黄州无政可谋的闲散生活和想重返朝廷的愿望。16 .答案 表现手法:末尾两句运用了想象(或虚写)的表现手法,描写了自己日后乘一叶轻舟重 返黄州,再次听到黄州父老乡亲吹奏鼓角相迎饯的场景。(3分)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黄州父 老乡亲的不舍之情以及期盼以后还能再见的深深留恋之情。(3分)解析末尾两句“他年一叶海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运用想象,写未来的某一年乘一叶轻舟逆流而 上重返黄州时,父老乡亲依然吹着这首曲子迎接自己的场景,是虚写;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奉命赴
30、 任汝州时,与黄州父老乡亲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深挚情谊。17 .答案(1)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绛皓驳色而皆若偻(3)洵美且异 采之欲遗谁18 .A B.“分号运用错误,应为句号”错误。前文“遇到高崖”与后文“遇到巨石.”是并列关系, 中间应该用分号隔开。C.“读音相同”错误。“咀嚼”中的“嚼”字读“ju&l而“嚼着嚼着”中的“嚼”字读 ujiao5,o D.“可有可无.句子的表达效果没有变化”错误。“就”强调山溪水距离“我”的脚很近,也 为后文“我躬下身去,用手捧上山泉水”做了很好的铺垫,而删去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19 .C 隐约可见:模模糊糊地看见一点点。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
31、楚。第一空,根据后文“难 得一睹她的真容何知,并非只能“看见一点点”,而是隐隐约约,看不清楚,故选“若隐若现”。欢呼雀 跃:人们高兴得一边大声喊叫一边欢快地跳跃。形容人们极度兴奋的场面。兴高采烈:兴致高,情 绪热烈。第二空,语境说的是“我们”因“天公作美,投来十几秒钟的阳光”而极度兴奋的场面,故选 “欢呼雀跃”。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第三 空,此处写溪水绕道而行,用尽各种办法向前奔去,不含贬义,故选“千方百计”。峰回路转:形容山 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 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难中出现转
32、机,看到希望。第四空,结合前文”沿傍着小溪的古道踏步而下” 可知,此处是说山路迂回曲折,故选“峰回路转二20 .答案原文由几个短句组成,表现了由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过程;改句只交代了看见的结果。(1分)原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看见“老山界”时的惊喜,“赫然入目”一词表现了“老山界这三个 字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改句平铺直叙,情感匮乏。(2分)原文强调的是“老山界”,以“老山界”结尾, 与开头首尾呼应,清晰地交代了追寻的结果;改句强调的是巨石”,与原文缺乏必要的呼应。(2分) 解析 原文先写“巨石”,再写巨石上的“大字”,最后写出大字的内容“老山界”,从整体到局部,富有层 次感。改句则只交代了看见的结果,
33、没有这种层次感。原文中的“赫然入目”一词流露出作者终于看到“老山界”时的惊喜之情,把“老山界”放在句子最后, 更醒目,有一种视觉冲击力。而改句把“老山界这儿个字作为定语放于句中,无此情感张力。原文最后的“老山界与开头“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相呼应,交代了追寻的结果。改句 强调的是“巨石”,没有这种呼应关系。21 .C “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与前文“浪漫多姿的月亮”衔接更紧密,排除B、D两项;再比较 A、C两项: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与后文“古代描写月亮的诗词数不胜数”衔接更紧密,排除 A项。22 .答案 月亮变化多端(月亮浪漫多姿)给月亮取了好多名字 与月亮密不可分(与“祭 月
34、”有关)(每空2分)解析 处,根据后文“它有新残朔望弯月如弓”和“浪漫多姿的月亮”可知,此处应强调月亮变 化多端或浪漫多姿。处,后文“比如玉兔、玉盘”列举了月亮的各种别称,故此处应是说人们 给月亮取了好多名字。处,根据后文“中秋节.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可知,此处应是 说中秋节的起源与月亮(“祭月”)有关。23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关于“秋”的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细腻而又独到的感受。秋天 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季节,它有着怎样的自然环境、文化意蕴,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但是作为一 个人人都有话说的主题,写作时就需要推陈出新。为此,如果只是侧重描述秋天绚丽多彩的景色,或秋风秋雨的悲情,或
35、独立寒秋的情怀,很容易使文 章落入窠臼。唯有创新,另辟蹊径,找到新的抒情角度,才能写出新意。在体裁的选择上,如果是写 景抒怀,则以散文为妙;如果是阐发见解,则以议论文为佳。例文秋天,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秋季,弥漫着一种淡然的气息,因为她是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何为放下?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古时有一个进京赶考的人叫卢生,他住进家酒店,在店家烧黄粱饭时,卢生枕着一只瓷枕睡着了,他梦见自己中举后的荣华富贵在死后一无所有。当他醒来的时候,店家的饭已经煮熟了,卢生大彻大悟,放弃追求荣华富贵,进山修行去了。 卢生放弃功利而去修行,便是放下。而秋天,就是这样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秋天,花草树木几乎都
36、枯萎凋谢了,放眼望去,只有一 棵棵光秃秃的树木和散落一地的枯叶,那便是秋天的放下。它们经历了繁花似锦的春,度过了激 情四射的夏,到了寂寥宁静的秋,再转眼便是寒风刺骨的冬。唯有放下那些曾经的故事,才能干净 利落地笑对凛冽的日子,迎接来年的春意!倘若那些花草树木在秋天不放下自己的繁华,不放下自己的青春,不放下已经燃到尽头的生 命,又怎么会做着关于春天的梦想,又怎么会有新的生命呢?正因为它们在秋天选择了放下,选择 了释然,才有了新的春天的活力,新的夏天的激情。秋天,总能看见一排排大雁啸叫着飞向南方。待来年春天时花们又会飞回来。大雁在秋天 放下自己在春夏时节养成的惰性,放下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飞向遥远
37、的南方。正因为它们一次 次地放下,才有了那翱翔于天际的生灵!秋天,漫山遍野都是成熟的果实,整个秋天都被一种淳朴的气息笼罩着。憨厚老实的农民笑 呵呵地将大筐大筐的果实搬回村庄,换来养家糊口的钱。这于果树而言,其实也是一种放下,它们 在秋天结出果实,为人类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在获得人类赞许的同时,也聪明地繁衍了自己的后 代。果树用智慧放下了果实,成就了人类的温饱,它用放下现在来成就未来的生存,让整个秋天又 充满生命的气息。生命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放下一切,看淡一切。而秋天,一个朴实的季节,用每一样属于秋天的 东西展示着生命的最高境界。秋天,有一种淡然的气息;秋天,是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而我们的 人生
38、也是一样的,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更好地迎接崭新的生活!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由“罗城经验”带动的“推普乡村行”活动也在广西各地的推普攻坚中落地见效。由此,今后应切实发挥推普典型的先进示范效应,积极巩固语言减贫的实施效果,从制订 项目方案、设置目标任务、落实经费保障、创新工作方法、开展达标建设以及加强督导考核等 方面细化推普工作,实现精准发力。精准聚焦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深化的新使命,需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 全方位构建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机构研究、个人践行”的推普攻坚新 格局。(摘编自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共进路径)1 .
3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次下发的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 性意见。B.语言文字工作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C.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信息技术创新上已能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D.只有在全国加快推广普通话,才能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感、维护国家安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见制定了到2035年的工作目标,锚定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前进方向。B.推普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协调完成。C .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消除地区方言
40、,有利于民族融合,共同富裕。D.规划、设计、开发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资源,持续扩大推普范围和提升推普质量。3 .结合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的观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保护乡村原有生态环境,加强城乡交流互动,扩大农村医保范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B.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字下乡。C.直播带货、乡村旅游、进城务工、加快土地流转,能够助力推广普通话。D.开设民族学校,招收民族学生,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4 .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应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4分)5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
41、深化的途径。(6分)(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西溪的晴雨郁达夫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 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 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 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 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下意识里自
42、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 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 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 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 益。你若坐在汽车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荫的斜平海上; 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 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
43、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 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 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To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 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 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支灵签,仿佛是完全地应了, 签诗的语文,是邮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此后便到了交(
44、菱)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 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 三倍。”前天星期假日,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老僧 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 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 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 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
45、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 和着抄了一副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遇飞,摸出了一枝 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 坡在赤壁的夜游。(有删改)文本二: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 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 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 所以欣赏山水
46、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 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 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 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 然,无一不可以资欣
47、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 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 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 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 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 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 初步欣赏者了。(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谈及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引出对雨中游览西溪的叙述,体现了作者的审美 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B.参观古墓,使人产生“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这种体验与沿山大道的空明青翠、西溪的回环 秀美等野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状物,如“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再 现了少女摇橹使桨的优美画面。D.文章在人物描写上花费了不少笔墨,观景、挥毫、饮酒、吹箫,透露出闲情诗意,增添了文学底 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