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旅游型城镇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旅游型城镇总体规划.doc(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镇总体规划说明书XXXXXXXXXXXXXXXXXX年XX月目 录第一章 规划背景3第二章 规划总则4第三章 XX镇发展SWOT分析5第四章 城镇区域定位分析8第五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11第六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15第七章 镇域村庄布点规划18第八章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4第九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8第十章 旅游发展规划32第十一章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41第十二章 镇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46第十三章 镇域减灾防灾规划47第十四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48第十五章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53第十六章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59第十七章 镇区绿地系统规划62第十八章 镇区景观系统规划64第十九章 镇区市政基
2、础设施规划65第二十章 镇区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70第二十一章 镇区综合防灾规划76第二十二章 旧城更新改造规划76第二十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79第二十四章 远景规划设想82第二十五章 空间管治规划83第二十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85第一章 规划背景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1.1.1现状概况XX镇位于驰名中外的XX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XX镇位于XX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XX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
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XX区(甘棠镇)46km,距XX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XX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
4、、凤凰源、XX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1.1.2基本特征(1)XX镇位于XX风景名胜区南麓,是XX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2)镇域内拥有XX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XX野生猴谷)与XX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XX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XX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4)在XX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XX镇为XX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
5、建设用地空间狭长;(8)XX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1.2.1值得借鉴之处上一轮XX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XX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XX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1)提出的“遵循XX市总体规划和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XX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XX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XX和寨西
6、),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XX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XX,发展寨西,把XX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XX成为XX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1.2.2不足之处(1)对XXXX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XX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2)由于缺少XX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XX风景名
7、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3)对XX镇作为XX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XX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4)1996年编制XX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XX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XX镇发展与XX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XX镇与XX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1.3总体规划重新修编必要性(1)落实XX省、XX市、XX区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
8、划的需要;(2)落实XX风景名胜区新一轮总体规划,严格保护XX风景名胜区,加快发展XX旅游业的需要;(3)加快融入长三角,与区域旅游“151”新框架协调发展的需要;(4)加快建设全国文明重镇、国际旅游重镇的需要、;(5)区域交通条件重大变化,适应旅游交通发展需要;(6)加快XX镇新农村建设需要。1.4规划研究目标与规划重点1.4.1研究目标研究XX镇域的世界自然与文化资源价值,XX镇的区域定位,城镇空间布局,提出科学保护与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的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区的全覆盖式城镇规划,以保护XX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实现城镇区域内的城乡统筹发展,优化XX镇镇村布局,逐步将XX镇建设成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
9、化旅游重镇和全国文明重镇,建成旅游XX、生态XX,最终达到富民目的。1.4.2规划重点(1)依据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切实保护好XX风景名胜区和XX镇域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深入发掘徽文化的内涵,保持XX风景名胜区与XX镇的可持续发展;(2)专题研究XX镇产业发展,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XX镇发展完整的目标体系;(3)对XX镇发展进行区域战略定位,确定城镇发展策略,完善城镇功能;(4)专题研究XX镇空间发展战略,优化镇村布局,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5)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架构符合地域文化背景的有徽派特色的城镇景观风貌;(6)落实XX市、XX区、XX镇国民经济和社会
10、发展“十一五”规划,综合部署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第二章 规划总则2.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2);(3)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08-2007);(4)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文件)(8)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9)XX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试行办法;(10)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1、11)省人大XX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89.4):(12)XX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13)XX省旅游总体规划(20012020年);(14)XX省“两山一湖”旅游发展规划(20012020年);(15)XX市旅游总体规划;(16)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42025年); (17)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18)XX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年)(19)XX市、XX区、XX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国家、省有关城市规划标准规范。2.2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以严格保护XX世界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前提,贯彻落实XX镇“十一五”规
12、划,坚持“一头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城镇格局,传承并发扬“徽文化”精髓,更新改造XX,有序发展寨西,合理开发山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规划期内力争将XX镇建设成为全国文明重镇和国际旅游重镇。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1)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鉴于XX镇在XX风景名胜区南大门的特殊地域环境,遵循风景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规划方针,强调在严格保护XX风景名胜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制定XX镇的发展战略,完善旅游城镇职能,做到人与自然、保护与开发、经济与文化的多元并存与和谐共生。(2)区域统筹发展原则从XX镇与XX风景名胜区和周边城镇区域整体
13、协调发展的角度,协调XX镇与XX风景名胜区及周边城镇的资源利用、产业分工,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整治规划,协调镇区与各村及各村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资源利用与空间布局,实现XX地区社会经济的整合发展。(3)规划连续性原则规划在延续上一轮XX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建设国际旅游重镇和全国文明重镇的新角度、认真研究已编制的各层次规划,充分吸取以往规划中的合理内容,保持城镇功能的完善,建设空间与时序上的连续性。(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充分研究XX镇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XX镇的基础和优势,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解决主要问题的规划方案,逐步完善城镇功能,使城镇建设整体质量和水平建立在更高的层次上。
14、(5)体现地方特色原则XX镇位于徽文化发源地中,有着较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方特色,规划中提倡保徽护文化文脉,充分体现XX镇地方特色文化。2.3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2050年2.4规划区范围和规划层次规划区范围XX镇规划区是XX镇因城镇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根据XX镇镇区和镇域内其他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与XX风景名胜区的空间依存关系和保护XX风景名胜区的需要,本次规划区范围具体界定为XX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区范围总用地面积129平方公里。规划区内规划区范围细分根据镇域镇村体系规划、镇区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将XX镇
15、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XX镇域范围,即:XX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区域(用地面积129平方公里)。重点在XX镇行政区范围内,保护XX世界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XX风景名胜区,在空间上落实XX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完善镇村空间布局结构,以及市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共建,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第二层次:镇区范围,即:XX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包括规划的XX、寨西、山岔3个组团因建设和发展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用地面积42.7平方公里)。规划根据城镇性质、规模,完善城镇功能,优化镇区空间布局,突出旅游型城镇特色。第三层次:村委会范围。包括芳村
16、、冈村村委会的行政的区域,在其行政的区域内对村庄合理布点,对中心村定位,优化中心村空间布局,保护徽文化村落形态,实施旧村更新,建设新村新貌。第三章 XX镇发展SWOT分析3.1 优势(Strengths)3.1.1拥有XX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本底,发展旅游业潜力较大的优势 XX镇作为旅游镇,本身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境内拥有“XX第五绝”之称的翡翠谷、中国七大名瀑布之一的九龙瀑,世界唯一的XX短尾猴研究基地XX野生猴谷等七大游览景区,景区内景源分布较为集中,在XX风景名胜区的低山游览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与XX风景名胜区高山游览区相比,具有互补性。XX镇物产丰富,主要是山坳种植产品,有茶叶、竹笋、油
17、茶、猕猴桃、雪李、香榧等等,农户自产自销的火腿品质优良,部分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加快。这些山坳农业的发展既保护了XX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充实了游客的饮食、购物的需求,也成为填补旅游淡季经济总量不足的主要力量。区内茂密的山林、清澈的溪流、清新的空气及皖南山区农业的特色,在日益提倡生态旅游的今天,具有突出的生态资源环境优势。XX镇的气候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夏无酷暑,且空气清新,是夏季度假、避暑的理想场所。3.1.2占据XX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有建成XX旅游服务基地的先发优势紧邻XX南南大门的区位优势是XX镇旅游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所在。XX镇区距XX南大门仅1KM,自XX开发以来,南大
18、门是游览XX最主要的出入口,XX则是出入这一门户的必经之地,具有吸引游客集散、食宿和购物的有利区位。近年来,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周边地区的发展,出于区域均衡发展和游客分流的需要,XX区提出各项措施,以改变南大门独领风骚的状况,改善山下其他镇区的接待条件,“改变南大门独门进出现状,实现山上游、山下住”,以“完善南大门建设,加快北大门建设,尽快打开西大门”、“快速建设北大门,超常建设太平湖、启动建设西大门”,特别是“两山一湖”旅游规划的进行,XX“三门洞开,南北分流、分区”旅游格局的出现已成定局,南大门已不再是进出XX的唯一门户。尽管如此,与周边地区相比,XX的区位优势仍然非常显著,现有的接
19、待条件、交通条件、旅游管理人才、以及游客的心理适应度都占有很大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XX面对的是大XX,而不仅仅局限于XX风景名胜区,大XX的旅游格局是以XX和徽文化为两条主线,作为徽州文化旅游带的接待基地,XX恰恰是这条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XX距歙县历史文化名城约60多KM、黟县古民居约50多KM,屯溪老街70多KM。在XX三门洞开的情况下,XX应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大XX服务的重要旅游城镇,成为XX风景名胜区和徽文化旅游带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其二,新的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4-2025年)将XX镇定位XX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服务基地。因此,短时间
20、内,南大门作为游客进入XX的主要途径这一现实不会改变,XX仍然“是XX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3.1.3具有铁路、公路枢纽和空港兼备的旅游综合交通优势XX市机场的扩建工程已经完成,往全国各大城市、主要客源地的航班也纷纷开通;XX火车站按一级站的扩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屯汤高速、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武汉高速、沿江高速等高速化交通网络的建设以及XX市内环XX二级公路的建设等一系列高标准的交通建设项目,形成高速化立体交通体系,将进一步提高XX镇的可进入性,达到进入高速、循环便捷的要求;镇内设有长途汽车站,通往XX区、XX市,以及其他地区的长途汽车,乡
21、村道路状况也有较大的改善,已经实现村村通,各自然村开通旅游农工班车,有三条路线,分别是XX至山岔、XX至冈村、XX至芳村,城镇居民出行方面,另外新建的新国线换乘中心也使得XX旅游旺季的交通问题得到改善。3.1.4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具有建设生态城镇优势XX镇和XX风景名胜区在地理上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XX风景名胜区的地貌分区,属强烈侵蚀的中山区和中低山区。主体是中山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是1862米的莲花峰,中低山区,海拔在5001200米之间,XX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和外,属低山丘陵地带,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中低山区,是XX风景名胜区各峡谷的下段,如翡翠谷、龙源、凤凰源。这些峡谷
22、是第四纪冰川活动形成的“U”形谷,谷中留有众多的冰川遗迹,如漂砾、冰臼、悬谷瀑布(如九龙瀑)、冰碛等。山麓谷地,此谷地群山环抱,溪流清澈,中间平坦开阔,田园房舍、村居人家散布其间。低山丘陵,山上树竹茂盛,茶园芬芳。全镇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土地总面积1231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157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非林地面积735.1公顷,占6%。全镇公益林面积4534公顷,占林地面积39.2%;商品林面积 7045.9 公顷,占60.8%。整体而言,全镇境内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良好。3.1.5良好的旅游经济基础、高效政府管理“十五”期间,至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
23、,五年年均递增8.5%,2004年,财政收入2832.9万元,年均递增18.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350元,年均递增近8%,镇域景点年接待万人次,城镇化水平37.5%(2006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0.7%)。这些数字在XX区各乡镇中均名列前茅。XX镇经济比较发达,促进城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投资、重点项目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经济的即期增长,有效的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创业发展环境;实力雄厚的经济拉动了居民旺盛的投资能力,镇内近半数的企业、商家属于居民个体经营。承启山庄和综合服务区的建设将城镇建设发展成功的转移至寨西;沿溪商品街、寨西茶叶文化街、天都大市场使城镇功能和旅游购物
24、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翡翠新村、九龙新村、冈村新村等村庄建设使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作为一个位于世界遗产腹地的镇,需要镇政府在执行旅游业发展和保护策略之时,权衡利弊,作出各种选择,来实现经济高速的、可持续的增长。XX镇领导普遍年轻、学历高,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建立了高效廉洁、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为镇区的发展提供了政务优势。3.2 劣势(Weaknesses)3.2.1经济成分过于单一,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的87均来源于旅游业,而居民收入的80也来源于此。与旅游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镇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严重不足。二十年来XX镇的农
25、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工业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旅游经济是对政策环境、旅游市场的变动异常敏感的产业,如果缺乏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单一的以旅游为主的经济结构容易造成经济发展不稳定。所以XX镇应该着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使镇域经济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3.2.2山区地形复杂造成建设用地紧缺,提高了基础建设的难度XX镇属纯山区镇,地形呈不规则的带状,境内高山峡谷,峰峦叠嶂。镇村建设开发土地难度相当大,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成本高,也相应的提高了基础建设的难度。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中,建设用地供应不足将长期存在。3.2.3旅游人才缺乏造成企业管理、市场管理的不足,居民现代发展意识不足XX镇旅游业
26、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民办旅游,虽然在旅游业和旅游景区发展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种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供应,是近乎自发式、自然式的,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系统性、文化性不足,小富即满,小步即安等问题。开发建设粗放、经营管理粗放是面临新的竞争的重大威胁。而作为社区旅游的重要参与者的居民,其现代发展意识不足以适应现代化、智能化旅游业的要求。3.3 机会(Opportunities)3.3.1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对XX省东向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带来发展良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
27、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XX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过程中,提出东向发展和加快融入长三角战略。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活跃的核心区之一。该区占全国1%的土地、6.2%的人口,产出16.8%的GDP。一般认为,在长三角经济区内,其经济格局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之”形格局,主要沿两条轴线发展,一条是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另一条是上海-嘉兴-杭州-XX,南京和杭州分别是长三角地区两翼的副增长极城市。XX的优势表现在空间距离上离杭州仅有240KM,徽杭高速路建成后,XX市与杭州市的陆路交通只有约2小时,与上海陆路交通只有约4小时。XX市及X
28、X镇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将直接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将全方位、多层次地接受上海市和杭州市的辐射。3.3.2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XX省861工程,将加快XX旅游事业发展XX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起步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在全省实施,必将加快城镇化进程,拉动城镇经济增长,为不同类型的城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有效地解决诸多城镇问题。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到实处,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提出了861行动计划。在加快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基地中,明确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内容。即: 以两山一湖旅游开发为龙头,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
29、市开发和配套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市场开拓和旅游经营机制创新力度,提升旅游城市整体形象。积极开发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度假产品,力争将太平湖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的市场对接,共建统一的旅游网络,把旅游业培育成XX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07年全省旅游年总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其中两山一湖地区尽早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旅游年总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 据此,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省财政向“两山一湖”地区倾斜,对XX镇而言,具有带动作用,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3.3.3XX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超常规发展,将推动社区进步和经济增长整个世界的旅游产业以每年
30、4.5%的速度在增长,而中国的旅游产业在过去的5年内以平均每年10.78%的速度在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未来中国10年内,旅游仍将保持9%的速度增长。XX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近三年,旅游业保持了10%的增长速度,显然世界和中国旅游业的超常规的发展将对XX旅游业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依托XX旅游业发展的XX镇具有带动作用。3.3.4新农村建设,国际旅游重镇,全国文明重镇建设,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启动了“千村百镇”示范工程,XX市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程作出了具体安排,XX区、XX镇
31、制定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XX镇建设国际旅游重镇、全国文明重镇与保护XX风景名胜区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需要拓展城镇规模,优化镇村空间布局,整合资源,推进村庄整治,实现人居环境逐步好转,提升带动周边农村发展能力的目标。 3.4 挑战(Theats)3.4.1周边城镇与XX资源整合、旅游竞争并存,需要加快建设国家旅游名镇随着旅游交通的改善和XX风景名胜区索道体系的建立运营,XX敞开四门迎客,这无疑增强了可进入性,使XX风景名胜区的接待地和集散地大大延展,方便了游客,但对于XX镇而言,具有垄断意味的、几乎是游客进出XX唯一通道的地位被打破,客源流向的重组使XX镇面临新
32、的竞争。区位优势的弱化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第二大威胁。“两山一湖”的发展战略重点是立足XX,把太平湖建成旅游拳头产品,把北大门建成XX区迎接XX旅游辐射的第一通道,太平湖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作为XX区的主要景区将超常建设,这无疑给XX镇的发展带来挑战。XX镇虽然已经开发出7处旅游景区,但同国内知名旅游景区相比,绝大多数等级较低,特色不够鲜明,知名度不高,缺乏有足够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翡翠谷景区虽已入选XX市十大风景区,但开发程度仍较低,经营较粗放,景区的综合竞争力不强,品牌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XX镇既要充分利用“两山一湖”旅游发展的有利时机,又要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新一轮的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地
33、位。3.4.2旅游淡旺季、游客规模的差异对XX镇产业发展的冲击XX风景名胜区客源市场的节律性比较明显,淡季长达5个月之久。XX镇的产业基本围绕着旅游业进行布局,全镇的财政收入的80%以上来自旅游业,XX风景名胜区的客源市场的大小直接影响着XX镇经济发展的步伐。对于XX镇来说,旅游的淡旺季还涉及到服务设施的配备,旺季的资源不足与淡季的资源浪费之间的平衡点仍未确定。根据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未来XX风景名胜区四门洞开,XX镇产业结构将受到更大的冲击,仅仅关注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XX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4.3城镇发展空间不足,需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XX镇地处XX峡谷地带,地形
34、复杂,城镇发展面临发展空间的制约,除需要在镇域范围内进行城乡统筹外,、还需要在XX区范围内拓展发展空间。XX镇与XX风景名胜区是唇齿相依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行政上属XX区,但主要经济活动与XX风景名胜区联系十分紧密,XX镇的发展离不开XX,XX给XX镇带来富裕,但另一方面,XX的发展也离不开XX镇,XX镇服务于XX,XX镇的形象也就是XX的形象,两者应是相互促进、共同繁荣。从保护XX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经济和管理角度分析,XX镇需要加强与XX风景名胜区和周边城镇的协调发展,防止不顺的管理体制制约了XX镇的经济发展。第四章城镇区域定位分析4.1区域定位分析目的城镇定位指城镇为了实现最大化收益,根据
35、自身条件、竞争环境、消费需求等的变化,确定自身在区域中扮演的角色,科学提出城镇的中长期定位发展战略。4.2区域定位分析4.2.1XX市区域定位对XX镇的影响 XX省城镇体系规划对XX市的定位是“五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其他四个中心城市分别是合肥、芜湖、阜阳、蚌埠),是第二级别的城市、XX皖南地区的中心城市、XX省排名第一位的旅游中心城市(合肥市第二)。在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地位十分显要。在华东地区,城市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大的旅游需求为XX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尤其是2003年7月通过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使XX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旅游发展空间。XX镇作为XX
36、市旅游重镇具有较好的旅游业基础,依托XX风景名胜区,可以顺应周边区域的对XX旅游市场的需求发展旅游。4.2.2XX风景名胜区区域定位对XX镇的影响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XX风景名胜区的性质确定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是XX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资源与环境保、科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公众开展适度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场所。”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一级旅游服务基地2处,设在屯溪和甘棠镇。旅游服务基地将发挥其在对外交通联络作用和
37、整个皖南区域旅游体系中的服务效能,提供全面综合的旅游服务。二级旅游服务基地3处,设在XX-寨西、谭家桥、焦村。提供住宿、餐饮、解说咨询、购物、卫生保健、管理等服务,并具有XX风景名胜区内外交通转换的功能。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XX镇的定位,必须将保护XX风景名胜区作为XX“南大门”的XX镇进行建设的基本原则,保护XX镇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对XX风景名胜区景观环境有影响的人为活动,对XX镇镇域内自然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使之与XX风景名胜区有机结合,对游客的管理及XX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下迁对XX镇用地布局的调整,交通环境的提升等等,都是XX风景名胜区发展对XX镇的要求,XX镇应围绕着XX风景名胜区进行
38、建设,统筹合作,最终共同发展。 4.2.3“15+1”旅游城市合作对XX镇的影响 2003年7月在浙江杭州通过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模式形象表现为“15+1”模式。“15”代表的是上海,江苏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和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1”代表XX市。随着“15+1”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合作的进一步深入,XX市可以学习其他旅游城市成功的旅游经营管理办法,发展旅游产业,扩展客源数量,提升自身旅游竞争力。借助合作一体化XX每年旅客数量会不断增加,相对现状旅游接待设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XX镇作为XX风景名胜区主要生活
39、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配合“15+1”合作计划的发展,抓住机会,提高自身的旅游品位和旅游地位。“15+1”的旅游城市合作模式,在XX加快融入长三角过程中,“15+1”将可能向“15+2”“15+3”等更大范围内旅游城市合作,这会更有利于XX的旅游业的发展。4.2.4“”旅游合作方式对XX镇的影响同时,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催生了“”旅游合作方式,它以上海为龙头、以江浙为两翼、以XX为后卫,旨在建立四省市旅游部门领导之间的协商对话机制;鼓励双方在旅游规划编制、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方面相互借鉴、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在海内外重大旅游促销活动中联手出击,或联合邀请海内外旅行商和媒体考察踩线;相
40、互引导和组织海内外游客到对方观光旅游,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客源互送共享;允许双方所属旅行社到对方辖区开办分支机构,并取消导游和全陪人员门票限制;加强在旅游信息、旅游商品研发销售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等等。“3+1”模式就是旅游经济合作模式,政府参与合作,以经济合作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于上海、江苏和浙江,XX在整体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包括联合旅游促销、联合邀请、共享客源在内的各种相关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缩短与经济发展地区的差距,达到互动互利的效果。“15+1”和“3+1”旨在使XX市借助于长三角地区巨大的经济能量、广阔的旅游市场以及先进开放的思想观念,以产品为纽带,以市场为依
41、托,以发展为目标,联手长三角,共同打造“名城上海,名园苏州、名山XX、名水杭州”这条世界黄金旅游线,与长三角实现资源共享、区域联动、共同发展,使生态环境良好、山水资源独特、文化底蕴丰厚的XX市包括XX镇,真正成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和发展旅游商品经济的重要基地。4.2.5“两山一湖”发展战略对XX镇的影响XX市一直作为XX旅游发展的龙头,与本省的宣城和池州形成“两山一湖”皖南黄金旅游地区(它包括XX市的绝大部分地区,池州市和宣城市的大部分地区)。2000年7月28日,XX省委、省政府发布XX省关于加快“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集中力量加快“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
42、加速形成以“两山一湖”带动全省旅游经济大发展的格局。并要将“两山一湖”旅游业作为战略重点列入XX省的“十五”计划。成立“两山一湖”旅游区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省财政也要向“两山一湖”地区倾斜。经过几年的发展,“两山一湖”黄金旅游路线已初具规模,游客数量持续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服务基地功能的完善,做好进一步发展的准备。XX作为XX游客入山的集散中心,基础设施,接待能力需要更大的发展,应抓着这个机遇,大力发展自身的接待服务能力,同时借助这条黄金路线,开发镇域内已有及将要开发的景点,完成XX镇旅游发展战略。4.2.6“徽文化”的定位对XX镇的影响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与XX市的
43、“清山绿水”相互呼应,相互映忖,形成了独具地方文化内涵的建筑风貌。“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高低错落、层层仰起的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传统写照。在“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XX市中还有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反映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徽州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徽派建筑上,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是我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区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化园中的一朵齐葩。徽州的徽派园林、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保持独特的风格也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只有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XX市的文
44、化有时不仅仅辐射在XX地区,而且包含了宣城地区的绩溪县、江西婺源县等地区,这些地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与XX地区一直保持着高度同质性。XX市应充分利用这种文化的同质性和认同感,将XX塑造成徽文化的中心城市,使之成为徽文化的研究基地和文化的中心城市,文化的中心城市必将能转化为经济的中心城市。XX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要体现出文化的内涵,建筑、饮食等方面要体现出徽州文化的底蕴,做好“徽文化”这张名牌,借助已有的知名度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4.2.7交通对XX镇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一直是制约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XX市境内只有一条铁路通过,并且XX站仅为三级站,只有一条国道、一条高速和一
45、个小型飞机场。不但XX市内部的通达状况相对教差,而且XX市与外部的通达性也远远滞后与发展的需要。改善XX市交通条件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XX镇位于G205、S103和XX旅游专线交汇处,面对日益增加的旅游人群,现有的道路已经满足不了旅游接待的需要,徽杭高速的全面开通对XX镇发展的潜力带来巨大提升。汤-黄高速与徽杭高速的连接使的XX与杭州交通时间缩短为2个小时,到上海也只需要4个多小时,为整个东部地区的客源提供了更加通畅的旅游路线。同时,南北向的合-铜-黄高速公路和东南向的屯-景高速公路部分已经在施工。合-铜-黄告诉公路将在XX镇设置高速出口,解决了北部游客往XX旅游的交通不变。这些项目的建成将
46、使整个XX市旅游交通成网状结构。作为有“XX南大门”之称的XX镇,交通作用十分明显。结合“15+1”旅游合作计划,在今后“太平湖-XX-千岛湖”这条黄金旅游路线上,XX镇起到支点作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4.3综合功能定位在XX风景名胜区旅游功能方面定位:XX镇内的XX低山游览景区与XX风景名胜区内中、高山游览景区均是重要的游览景区,同样是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在XX风景名胜区用地功能方面定位:XX镇是XX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XX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依据XX风景区总体规划,XX镇域范围以205国道以北属XX风景区规划范围,面积24.5平方公里,其他地域属缓冲区范围,面积104.5平方公
47、里)。在XX风景名胜区旅游旅游交通功能方面定位:在对外交通方面,高速公路网、国道G205、省道S103和XX旅游专线交汇与XX镇,是XX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在城镇职能方面定位:XX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行政管理中心,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在经济发展方面定位:依托XX发展旅游,旅游产业培育为XX镇的支柱产业。在文化发展方面定位:具有徽文化本底,需要传承与宏扬徽文化。在先发性方面,XX镇作为最早开发最多游客进山的集散地,有着其他镇暂时无法达到的先发性。在进山路线方面,XX镇紧靠XX南大门,有较为成熟的路线管理经验,也是最多游客选择的进山路线。 综上所述,XX镇的综合发展定位是中国XX旅游重镇。第五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5.1 战略指导思想以严格保护XX世界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为前提,以旅游发展为主导,实现三次产业321的结构调整;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三次产业中的特色产品;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提高完善大众旅游为核心,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议旅游五个旅游板块;调整工业方向,重点发展旅游产业,扶持旅游相关的无污染工业,结合旅游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