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馔之流变(2016湖北宜昌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81542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菊馔之流变(2016湖北宜昌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菊馔之流变(2016湖北宜昌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菊馔之流变(2016湖北宜昌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菊馔之流变(2016湖北宜昌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菊馔之流变贾祖璋我国以菊入馔(zhun,饭食)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4世纪,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下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之后,魏国人钟会有赋,称菊花是神仙之食。晋人傅玄,亦有赋称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主要是食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年四季都在食菊,他春食菊苗,夏食菊叶,秋食菊花,冬食菊根。我国的菊馔,最早是生嚼,所谓“无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后来,菊馔的烹制方法才逐渐丰富起来。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记有三种食菊的方法,即油煎、煮食和作羹。“春来叶苗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紫茎黄色菊英,以甘草汤少许焯过,候粟饭稍熟同煮,久

2、食可明目延龄”。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亦记有菊花的油煎法和凉拌法。油煎法为:“甘菊花春夏旺苗,嫩头采来以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焯,其香美佳甚。”凉拌法为:“凡苗采来洗净,滚汤焯起,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变如生,且又脆嫩不烂,更多风味。”遵生八笺中还介绍了菊花饼的制法:“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我国食菊最有名气的地方,是广东中山市。该地历代有60年一度的“菊花会”,相传此俗源于南宋。“菊花会”的内容是赏菊和餐菊。据聂凤乔先生记中山市的“菊花会”盛况云:家家都要采清晨带露的清新菊花瓣,随采随用,以求其鲜。其餐菊名食,是菊花肉与菊花鱼。“菊花肉”的制法是:先将菊瓣加糖煮成糊状晒干成末,再用

3、猪肉条入菊花末腌制三四天,再把腌后的肉入菊花糖浆内煮熟,最后每块肉外面再滚上新鲜带露的菊花瓣。“菊花鱼”的制法是:鱼肉制成丸,将菊瓣滚拌在鱼丸上,入滚汤汆。金色的秋天, 可欣赏多姿的菊花, 可品尝美味的菜馔,真可谓其乐无穷。 节选自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 13阅读自然段,简要说说菊馔的药用价值有哪些?(2分)14菊花饼的制法为:“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请问最后一道工序的“印饼”是什么意思?(2分)15请在第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1分)16请在下边读书卡片的横线处设计一个恰当的问题。(2分)问:我国有关以菊入馔的最早记载出自哪里?答:出自屈原的离骚。问:林洪的山家清供

4、主要介绍了哪三种食菊的方法?答:油煎、煮食和作羹。问: 答:菊花饼,菊花肉,菊花鱼。问:本文的段落层次是什么结构?答:“分总”结构。1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向往赏菊的诗句。(2分)【参考答案】13.(2分)通神,清心,明目,延龄(长寿)(四个要点,答对一个得0.5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要求在语段中梳理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14.(2分)用固定的模具压制菊花饼的过程。(“模具、模子”和“压制、印制”两个要点各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已知词义及生活经验揣摩演绎新义的能力。)15.(1分)既又 或:既还;不仅而且;不但而且;不仅还等。(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情况。)16.(2分)文中介绍的菊馔名食有哪些?(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已有答案设计相关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此题三种名食出处不一的细节设置,旨在考查学生思维及语言的严谨度。)17.(2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2016湖北宜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