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2016四川资阳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81502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2016四川资阳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2016四川资阳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2016四川资阳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2016四川资阳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蝌蚪美国风俗画画家安娜玛丽罗伯森摩西,人称“摩西奶奶”,从古稀之年开始自学画画,共创作1000多幅画作,被当做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杰出代表。“任何人都可以作画”,摩西奶奶这样说过,“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 80 岁了”。 摩西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去追求心中的梦想,不管年龄多大,开始得多晚,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丰盈人生。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酬乐天咏志见示中写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是说,不要说日暮时分已晚,撒出的晚霞仍映红了整个天空。人生也是如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说:“夕

2、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慨叹时光已逝。近人吴兆江反其意而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作家朱自清曾特意将这两句诗抄写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以此自策。 可以拿来例证的名人数不胜数。画家齐白石年轻时做过木匠,后来学画,中年以后“衰年变法”,“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十载关门”终于成就一代国画名家。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屡次考科举不中,便在家乡路口设茶食,供路人享用的同时,也记录下各种奇闻轶事,经艺术加工后创作成小说,写就聊斋志异,他曾写过一副对联:“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以此激励自己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一

3、封辞职信中的话红遍网络。这世界的广阔,不仅是指外在的物理空间,更是指有着内心丰盈的精神空间。这世界不仅有眼前的风景,更有辽远的景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生活的丰富多彩,正如自然的五光十色,“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莫负好时光,莫负此生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不但会收获心灵的满足、梦想的实现和事业的成功,而且会收获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和丰盈的人生。 是的,追求的后面没有句号,人生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你听从内心的召唤,勇于迈出第一步,人生的风景就永远是新奇的、美妙的。请好好珍惜你自己的每一天吧,因为对每个人来说,你在世的这一天,都是你今后

4、所有日子中最年轻的一天。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15.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16.选文例举齐白石、蒲松龄的事例,有何目的?(2分) 17.简述选文的论证思路。(3分) 18.用简略的话说说选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2分) 【参考答案】15(1 分)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16(2 分)丰富了文章内容,(1 分)作为事实论据,增强文章说服力,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1 分)(意思相近即可) 17(3 分)文章首先通过“摩西奶奶”的故事,引出“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的论点;(1 分)接着例举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并联系现实生活事例论证中心论点;(1 分)最后照应前文,总结强调中心论点。(1 分)(意思相近即可) 18(2 分)不要因为起步晚而失去信心,应该心怀梦想;(1 分)努力把握当下,珍惜今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因为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1 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12 分) (2016四川资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