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句(2014江苏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81412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警句(2014江苏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警句(2014江苏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警句(2014江苏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警句(2014江苏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警句徐懋庸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

2、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

3、风景的。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 (选自文章正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12.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 A写说明文,不必硬添入许多奇警的句子。B好文章无处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C写作时,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D阅读作品,不应该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1)第二段中加点的“粗劣的土布”和“用金线绣花”分别比喻什么?(2分)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14.文中说:“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请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背影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2.(3分)B13.(5分)(1)“粗劣的土布”比喻水平低劣的作品;“用金线绣花”比喻硬用警句。(2分) (2)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不善读书者只重警句的错误,与上文构成对比,突出了“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的观点。(3分)14.(4分)示例:春的语言生动形象,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具体描写了父亲送别儿子的感人情景(抒发了真切的父子之情)。(2014江苏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