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气候监测点技术规范(DB41-T 2174-2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微气候监测点技术规范(DB41-T 2174-2021).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07.060 CCS A 47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1742021 城市微气候监测点技术规范 2021-10-19 发布 2022-01-18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1742021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监测内容.1 5 监测仪器.2 6 布设及安装.2 7 数据传输.4 8 仪器维护.4 DB41/T 2174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2、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郑州市气象局、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元保军、卫权岗、丁娜、李文石、胡雪瑞、孔海江、明亮、孟寒冬、樊奇、刘磊、王超、王晓龙、杜晓宾。DB41/T 21742021 1 城市微气候监测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微气候监测点的监测要求、监测仪器布设及安装、数据传输和仪器维护。本文件适用于城市不同下垫面微气候环境的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3、文件。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QX/T 832019 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 QX/T 4372018 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城市微气候 城市内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人类和其他生物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近地层大气的小范围气候。3.2 城市微气候监测点 布设安装城市微气候监测仪器的地点或位置。3.3 城市微气候下垫面 城市按照 250 m250 m 水平分辨率进行网格划分,并通过网格属性定义不同下垫面类型,主要包括建筑、林地、草坪、
4、湖泊、河流、道路、硬质铺装、土壤等。3.4 城市微气候监测仪器 城市微气候监测点的微气候环境及基础生态环境观测的专业微型自动监测仪器。4 监测内容 确定城市微气候下垫面类型,布设安装城市微气候监测仪器,对城市微气候监测点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雨量、PM2.5、PM10、总辐射进行监测并上传数据。DB41/T 21742021 2 5 监测仪器 城市微气候监测仪器应满足监测要求,具有无线传输功能,安装和维护方便,监测仪器的技术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技术要求 观测项目 测量范围 分辨力 最大允许误差 采样频率(次/min)气温-40+60 0.1 0.3 6 相对湿度 5%100%1%3
5、%(80%)5%(80%)6 风向 0360 3 5 60 风速(060)m/s 0.1 m/s(0.5+0.03V)m/s 不低于 60 雨量 雨强(04)mm/min 0.1 mm 0.4 mm(10 mm)4%(10 mm)1 PM2.5 01000 g/m 1 g/m 15%或 10 g/m最大值 1 PM10 01000 g/m 1 g/m 15%或 10 g/m最大值 1 辐射(02000)W/m2 1 W/m2 5%6 6 布设及安装 仪器布设 6.1 6.1.1 建筑类 建筑类城市微气候监测点仪器布设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建筑类布设要求 网格属性 布设位置 布设要求 城市微气
6、候监测区域内建筑物占比超 50%楼前 建筑物阳面,距离墙面10 m,距地高度2 m 楼后 建筑物阴面,距离墙面10 m,距地高度2 m 楼左 建筑物左侧,距离墙面10 m,距地高度2 m 楼右 建筑物右侧,距离墙面10 m,距地高度2 m 顶部 建筑物顶部,高出建筑物2 m。6.1.2 林地类 林地类城市微气候监测点仪器布设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林地类布设要求 网格属性 布设位置 布设要求 城市微气候监测点内树林占比超 30%林地中央 深入林地50 m,距地高度2 m 林地边缘内四方位 林地内5 m,距地高度2 m 林地边缘外四方位 林地外5 m,距地高度2 m DB41/T 2174202
7、1 3 6.1.3 草坪类 草坪类城市微气候监测点仪器布设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 草坪类布设要求 网格属性 布设位置 布设要求 城市微气候监测区域内草坪占比超20%草坪中央 深入草坪20 m,距地高度2 m 草坪边缘四方位 草坪内1 m,距地高度2 m 草坪外1 m,距地高度2 m 6.1.4 湖泊类 湖泊类城市微气候监测点仪器布设应符合表5的要求。表5 湖泊类布设要求 网格属性 布设位置 布设要求 城市微气候监测点内湖泊占比超 40%湖泊中央 深入湖泊50 m,距水面高度2 m 湖泊边缘外四方位 湖泊外1 m,距水面高度2 m 6.1.5 河流类 河流类城市微气候监测点仪器布设应符合表6的要
8、求。表6 河流类布设要求 网格属性 布设位置 布设要求 城市微气候监测点内,河床宽度30 m,流经面积超 10%水面上方 水面上方3 m,距水面高度2 m 水流方向右岸 河流边缘10 m,距水面高度2 m 水流方向左岸 河流边缘10 m,距水面高度2 m 间隔 50 m 6.1.6 道路类 道路类城市微气候监测点仪器布设应符合表7的要求。表7 道路类布设要求 网格属性 布设位置 布设要求 城市微气候监测点内,宽度15 m 的道路,占地面积超 5%道路两侧 距地高度3 m 道路交叉口 距地高度3 m 间隔 50 m 6.1.7 硬质铺装类 硬质铺装类城市微气候监测点仪器布设应符合表8的要求。DB
9、41/T 21742021 4 表8 硬质铺装类布设要求 网格属性 布设位置 布设要求 城市微气候监测点内硬质铺装占比超 10%硬质铺装中央 距地高度2 m 硬质铺装边缘内 硬质铺装内10 m,高度2 m 6.1.8 土壤类 土壤类城市微气候监测点仪器布设应符合表9的要求。表9 土壤类布设要求 网格属性 布设位置 布设要求 城市微气候监测点内土壤占比超 70%地块中央 距地高度2 m 土壤边缘外四方位 土壤边缘5 m,距地高度2 m 仪器安装 6.2 根据每个城市微气候监测点所属类型(建筑、林地、草坪、湖泊、河流、道路、硬质铺装、土壤),充分利用城市微气候监测点内的杆柱、通信基站、道路标识牌等
10、已有设施安装城市微气候监测仪器。城市微气候监测仪器安装时应符合如下要求:a)仪器所有电缆应穿入立柱或电缆管内,安装后调水平;b)仪器使用市电和太阳能供电兼容方案;c)仪器具备数据采集传输条件;d)测风感应部分箭头初始方向位指示朝北方向安装;e)安装点的防雷设施应符合 GB 503432012 的规定;f)安装点应设置信息标牌与安全警示标牌。7 数据传输 传输方式 7.1 城市微气候监测数据传输应遵循如下原则:a)在支持无线传输的条件下,通过无线方式实现数据实时传输;b)在不具备无线传输条件下,利用串口/网口/光纤等有线通信方式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传输时间 7.2 城市微气候监测仪器整点数据每小时
11、整点后1 min内生成并上传数据中心,分钟数据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采集间隔、传输间隔等参数。传输格式 7.3 城市微气候监测数据编码格式按QX/T 832019中9.3.3规定。8 仪器维护 城市微气候监测仪器的维护工作包括如下内容:DB41/T 21742021 5 a)每半年检查仪器立柱、横臂是否有变形,底座是否牢固,若横臂变形,应加固或更换横臂;b)每半年检查横臂与仪器的联接是否牢固,紧固螺丝,若有松动,应及时加固;c)每半年查看采集器指示灯是否正常,包括运行指示灯、供电状态指示灯、外接存储设备指示灯、通信状态指示灯等;d)每半年查看仪器表外是否有异物附着,特别是降雨量感应装置和测风装置;e)每半年检测防雷设施和接地电阻;f)定期进行一次仪器传感器技术指标检定,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