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pdf(10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5、中彩那天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6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二、学习重难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三、学习准备:写着名言的投影片四、学习时间:两课时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你买过奖券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二、初步感知:
2、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2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解决学生活动问题。3 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整体感知:1 课文围绕中彩那天的情景进行描写。作者用哪儿个自然段了这一天的事情?2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3 文章是通过回忆的形式来写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二、讨论交流:1 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我”“爸爸”“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2 小组讨论汇报。三、学生读38 自然段1 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2 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
3、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3 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四、学习第十自然段1 齐读。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五、拓展延伸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你怎样看待诚信,自由谈谈。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以诚信为题写一篇短文。教学反思:6 *万年牢一、学习目标:1认 识8个生字。2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二、学习准备:找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三、学习时间:一课时四、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万年牢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
4、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 a)闷(m e n)削(x i a o)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1)为什么叫万年牢?(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3)小结:正是因为父亲
5、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1)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四)深入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五)交 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课后反思:7尊严
6、一、学习目标:1认 识6个生字,会 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二、学习重难点: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四、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五、学习时间:2课时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二、学生自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2、质疑问难。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7、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五、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
8、上体会思想。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二、点播,揭示中心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1自由读。2指名读。3分角色读。六、布置作业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
9、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课后反思:8*将心比心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 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二、学习准备:字词卡片三、学习时间:一课时四、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 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2 四人小组的同学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3 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1 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
10、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3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5 学习第三小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 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课后反思:语文园地二一、学习目标1 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2 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3 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
11、情感。二、学习准备: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1刚才儿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二、讨论交流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一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
12、班上交流。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三、提建议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儿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第二、三课时一、学 习“我的发现”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事,或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
13、,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4学生动笔。5相互交流,修改。第 四 课 时 日 积 月 累 趣 味 作 文一、词语盘点1学生自读。2同桌互查。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4记记写写。二 日积月累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2逐句自读。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4教师释疑。5熟读、背诵。三、趣味语文1联系本单元 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2自读。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 解“自信、守信、诚
14、信”等等。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课后反思:第三单元9.自然之道学习目标:1.认 识7个生字,会 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第 一 课 时一、阅 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指 名 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
15、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天悬。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小黑板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鱼 贯 而 出 愚 不 可 及 气 喘 吁 吁 响 彻 云 霄3 .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 文,重
16、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儿遍。4 .汇 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 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以演促读,感 悟“蠢 事”1 .出示句子:“我们干 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 是 一 件 什 么“蠢 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 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2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 段,请 两 个 学 生 扮“幼 龟”“嘲 鸦”,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 出
17、 又 止”“踌 躇”,评 议“幼 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 议“嘲 鸦”的表演,范 写“啄”字。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 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 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5.比较句子:下面两
18、个句子有什么异同?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第 二 课 时一、导读课文,感 悟“启示”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4 .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5 .比较句子,体 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a)向导一边
19、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6 .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1 .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2 .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
20、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三、明确要求,启 动“综合性学习”1.读 一 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2 .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课后反思:1 0.黄 河 是 怎 样 变 化 的学习目标:1.认 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 示“资料”,引出课题1.出示小黑板,指
21、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2.听 了 “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 出“怎样变化”)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3.围绕提示,默读
22、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1.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 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 悟“忧患”。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 受“恶性循环”之 理 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
23、会责任感。3.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
24、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2.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课后反思:11.蝙 蝠 和 雷 达学习目标:1.认 识7个生字,正确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
25、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第 一 课 时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 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儿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
26、黑板,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要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教学设计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 把蝙蝠
27、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 二 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第 三 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3.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4.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再指名上台介绍。5.小结: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 悟“反复、终于”)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问题。五、范写生
28、字,练写字词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第 二 课 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指三名同学表演,一 生 当“蝙蝠”,一 生 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a)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下列图示
29、供参考)嘴巴 超声波 天线 无线电波障 障碍 碍反射 物 反射 物耳朵 荧光屏(蝙 蝠)(雷达)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1.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2.阅 读 文 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3.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课后反思:12.大 自 然 的 启 示学习目标:1.
30、认识8 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如:围 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1.读 读 拼 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
31、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2.读 读 说 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3.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坤 坤 增枯
32、枝败叶 强 土壤肥力 多 森林、灌木、野草 多 昆虫、鸟类、兽类害虫吃捕食 吃、咬、钻灌木砍了野草锄了鸟儿飞了害虫逞凶树林毁灭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 结 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 流 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四、回读小结,延伸拓展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课后反思:语 文 园
33、地 三教学目标: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1 2 0 0 0 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1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
34、8 5 9年英国移民带去2 0 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 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
35、给人类带来灾害。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
36、践探究。2.评 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第 二 课 时 习 作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2.小 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
37、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四、誉写作文底稿。第 三 课 时 习 作 评 讲一、个性展示台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一 一 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二、教师做小结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三、个人再修改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
38、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第四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3.小 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
39、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 .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二、日积月累1 .自由读,想一想意思。2 .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3 .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4 .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三、布置思考作业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第 五 课 时 展 示 台一、课前准备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a)主 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 建 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
40、习作”进行)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e)布 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二、展示评比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 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课后反思:第四单元13夜莺的歌声学习目标1、认 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 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1、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谈话导入一、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 4 1年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二、学情调查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交流读后印象。四、精读课文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
42、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2、研读重点句子。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第二课时一、交流讨论二、交流、讲座内容。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
43、就着炎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一就都跑了3、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5、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桔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三、交流讲座方法。1、逐句讲座交流。讲座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 上 述1、6句
44、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朗读升华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四、安排作业1、练写生字,读写、读 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课后反思:14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1、认 识“晋、冀”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等词语。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3、理 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
45、子的含义。4、练 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感悟英雄本色-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2、一部分一部分再读课文,读后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什么。3、再读课文,读后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欣赏英雄本色-理解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1、反复朗读相关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3、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儿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三、回味英雄本色一-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1、
46、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2、提供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学生自选小英雄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准备召开“小英雄故事会”。课后反思: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习目标1、认 识“卓、盔”等 7 个生字,会 写“牺牲”等 14个生字;能正确 读 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
47、与无奈。3、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过渡:是呀!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吩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一,要特别关注下列语
48、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 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1)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觉悟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3)指导朗读(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
49、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1)朗读这段话,一边计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如果当时你面对些情景,会有怎样感受?3)指导朗读。(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1)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2)“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5、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
50、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6、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7、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儿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学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