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80063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DF 页数:202 大小:28.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2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及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而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因此,本单元的内容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数学思考: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自主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

2、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问题解决: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的多样化。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计算、遇到问题主动交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会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课时安排:11课时1.小数乘整数.2课时2.小数乘小数.2课时3.积的近似数.1课时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2课时5.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3课时6.整理与复习.1课时第 一 课 时

3、小 数 乘 法 一 小 数 乘 整 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2 .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3 .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

4、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 例1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指学生回答:3.5 X 3,教师板书:3.5 X 3 o4 .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5 .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互动新授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2)让学

5、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 法1:连加。展示:3.5+3.5+3.5=1 0.5 (元)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5 X 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方 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X 3=9元,5角X 3=l元5角,9元+1元5角=1 0元5角,即3.5 X 3=1 0.5 (元)。方 法3:把3.5元看作3 5角,则3 5角X 3=1 05角=1 0.5元。(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

6、如何列竖式计算3.5 X 3 7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3.5 元-3;角10.5 元 1 9 22 2 4.四叔小数0.02 241看、2算、3数、4点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教学难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 乘 数 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教学方

7、法:观察、分析、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口 算。0.9 X 6 7 X 0.0 8 1.8 7 X 0 0.2 4 X 21.4 X 0.3 0.1 2 X 6 1.6 X 5 4 X 0.2 56 0 X 0.5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2.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 2 X 0.4。3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二、情景引入1.教 学 例5O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8、!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非洲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 米/小 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L 3倍),5 6 千 米/时、非洲野狗I-1,?千米/时、鸵 鸟I _ j思路分析:是非洲野狗的L 3倍(1)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2)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非洲野

9、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回答:56XI.3)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小结: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正。(4)指导学生用估算进行验算: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及结果,你认为对吗?你是怎么验证的?(板书验算,完善课题)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儿种验算的方法:用原式再计算一-遍。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10、,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5)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生:因为两个因数中,56是整数,因 数1.3中只有1个小数,所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应该点在2与8之间,即积应为72.8。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好习惯。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 千米/小 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X1.3 式子中第二个因数比1 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

11、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 页“做一做工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3 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四、课堂小结。当乘数比1 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 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例 5 56X1.3=72.8(千米/时)5 6X 1.31 6 85 67 2.8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小 数 乘 法(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

12、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这段时间我们

13、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现在就让我们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的既快又对,大家准备好了吗?1.口算:学生抢答:0.2 4 X 2=1 0 X 0.3 6=0.8 X 4=4.3 X 1 0 0=4.2 X 0.1=0.9 X 0.4=5.9 X 0=4 X 2.5=0.3 X 0.8=0.4 2 X 1 0=0.5 X 5=0.1 8 X 5=2.笔算:6.5 2 X 2 70.3 2 X 1.2 50.0 0 8 X 0.4 2 51 0.9 X 0.3 8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两个因数一共是儿位小数,积就是儿位小数。(2)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末

14、尾的“0”。(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3.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规减法的计算吗?笔算:0.8 5+1.9 4 25.1-2.0 9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4 7 X 0.0 5 ()6.9 X 0.3 8 ()4.2 X I.8 ()4.0 8 X 0.0 8 ()0.9 X 0.7 ()6 X 0.0 7 ()二、巩固练习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1)3.5 X 1.2(2)3.5 X 0.8(3)3.5 X

15、 12.4 X 1.52.4 X 0.52.4 X 15.2 X 2.15.2 X 0.75.2 X 1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师总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小于1 时,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等 于 1时,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2 .完成教材第1 0 页练习二第1 2 题。3 .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2题。小组讨论,得出题目信息,并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强调:仔细观察题目,这是一道关于单价、质量和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单价可以通过秤的下方得知,而水果的质量则可以通过秤上的指针得出。4

16、.完成教材第1 0 页练习二第1 3 题。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独立完成。拓展应用妈妈带小明到超市去买水果。你能帮小明的妈妈算算价钱吗?苹果每千克4.8元,妈妈买了 2.5千克,妈妈应付多少钱?香蕉每千克5.9元,妈妈买了 3.8千克香蕉,2 5元钱够吗?5.教材第1 0页练习二第1 4*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要根据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来决定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学生组内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三、拓展提高出示教材第1 0页练习二“动脑筋”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 k g,大水桶能盛水1 1 k g。不用秤称,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k g水来?组织学生思考

17、。答案提示:先把小桶装满水,倒入大桶中,如此反复3次,现在大桶内1 1 k g,小桶内剩下1 k g。把大桶内的水全部倒掉,把小桶内的1 k g倒入大桶中,再把小桶装满,倒入大桶中,这时大桶内就有5k g水了。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练习二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教学反思:第六课时小数乘法一积的近似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

18、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教学难点:应 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用“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 9 54.3 0 71 .先思考再回答:(1)怎么样用 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

19、指生回答。2 .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练后的警犬,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知道吗?谁来说-说。(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1)学生自主回答。(2)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3)出示:人的嗅觉

20、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 5倍。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积。(求0.049的45倍,就是求4 5个0.04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0.049X 45。)学生算出:0.049X45=2.205(4)(出示)追问学生:如果给题目加一个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先让学生独立求出2.205的近似数,再交流:0.049X 45=2.20522.2(亿个)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保留积的一位小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交流后,指 名 汇 报:0.049X 452.2(亿个)

21、,2.205要保留一个小数,因为05,舍 去0和5,取2.2,即保留一位小数。(5)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数是0,0 5,所以要舍去小数部分的0和5,积的近似数约是9.9。由于求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心”表示。(6)提出问题:求积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指一小组汇报并加以引导小结。师小结: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2.拓展延伸。出示生活中要按实际情境取近似值的实际例子:(出示题目):一个箱子可以装13

22、.5千克土豆,27箱的土豆可以装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3.5X27=364.5(千克)这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学生约等于365千克,有的约等于364千克。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到底应该保留多少呢?通过讨论,学生会得出:3 6 4.5不 够3 6 5千克,所 以2 7箱不能装3 6 5千克土豆,只能装3 6 4千克。接着提问:如果是做衣服用多少布料,保留整数时要怎么办?引导学生小结:如果要算能装多少东西或用多少材料,即使小数大于四也要舍去,只保留整数部分。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得的积可以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积的近似数。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

23、保留整数,就看第一位小数是几;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 后 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三、巩固拓展1 .完成教材第1 1页“做一做”第1题。按题目要求先计算出算式的乘积。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取积的近似值的。2 .完成教材第1 1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列出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学生汇报:3.8 5 X2.5=9.6 2 5 (元)%9.6 3 (元)时,问:题目没有要求取近似值,你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呢?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实际灵活处理。强调: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付款时通常只算到“分”,即保留两位小数

24、,因此9 6 2 5要约等于9.6 3。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生 1:这节课我知道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生 2:我还学会了有时还要根据生活实际来求积的近似值。作业:教材第1 3页练习三第1、2、3题。板书设计:积的近似数0.0 4 9 X4 5七2.2 (亿个)。0.0 4 9 方法:先求出准确的积,再 用“四舍五入”法求X 4 5 出结果。2 4 51 9 6 注意:计 算 结 果 要 用 表 示。2.2 运t0 1 0,所以用剩下的钱够买1 0 元一盒的鸡蛋。生 2:我是估算的。1 袋大米不到3 1 元,2袋大米不到6 2 元;肉的价钱不到

25、 2 7 元;再买一盒1 0 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 2+2 7+1 0=9 9 (元),所以用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 0 元的鸡蛋。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2 0 元的鸡蛋呢?生 3:我也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1 袋大米超过3 0 元,2 袋大米超过6 0 元;1 k g 肉超过2 5 元,0.8 k g 肉也就超过2 5 X 0.8=2 0 (元)。如果再买2 0 元一盒的鸡蛋,总共就超过了 6 0+2 0+3 0=1 1 0(元),1 1 0 1 0 0,所以用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 0 元的鸡蛋。2.回顾与反思对比用计算器和估算两种方法,我们很容易发现,有时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26、实际问题比较简单。比较估算的两种方法,我们发现,第一种方法是把数往大了估,还没有超过1 0 0 元,说明带1 0 0 元钱够买这些东西了,第二种方法是把数往小了估,正好等于或大于1 0 0 元,说明带1 0 0 元钱不够。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 7 页练习四的第3 题。这个房间地面的面积为:8.1 X 5.2=4 2.1 2 (平方米)。一块地砖的面积为:0.6 X 0.6=0.3 6 (平方米),1 0 0 块地砖的面积一共是0.3 6 X 1 0 0=3 6 (平方米),3 6 3.7 5,所以王老师步行0.8小时能到学校。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

27、家分享一下吗?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单价数量总价大米30.6261.2肉26.50.821.2鸡蛋10110教学反思:第十 课 时 小 数 乘 法一解决问题(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

28、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迁移推理,小组交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学生自由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骑自行车和走路等)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二、探索新知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出示:收费标准:3 k m以内7元;超 过3 k m,每 千 米1.5元(不 足1 k m按1 k m计算)。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汇报。(1

29、)出租车3 k m以内(含3 k m)收 费7元。(2)单程行驶3 k 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3)不 足1 k m按1 k m计算。2.出示教材第1 6页例9。教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 6.3 k m的路程,你们能帮这个乘客算算共需要付多少钱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同桌相互交流订正。教师引导:(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 k m,但 不 足1 k m按1 k m计算,那共需要付7 k m的费用。(2)收费标准不-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 k 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准。(3)前 面3 k m应 付7元,后 面4 k m按每千米1.5元计算。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方法 1:7+

30、1.5 X 4-7+6=1 3 (元)方法 2:1.5 X 7=1 0.5 (元)前 3 k m 少算:7-1.5 X 3=2.5 (元)应付:1 0.5+2.5=1 3 (元)3.学生完成教材第1 6页“回顾与反思”的表格。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全班集体订正。行驶的里程/km出租车费/元三、巩固练习1.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 0 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教师提示:这类题目比较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

31、混淆。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答案50X0.52+45X0.62=53.9(元)答:刘老师本月应缴纳53.9 元电费。2.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8*题。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再集体订正。分析:先求出超出3 分钟的收费是多少元,再加上3 分钟内的0.22元收费,就是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解答:8 分 29秒按9 分计算。0.11X(9-3)+0.22=0.88(元)答: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是0.88元。3.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9*题。学生阅读题目,归纳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分析:先求出超过100g的部分应付,再加上100g应付,两部分加起来就是一共应付邮费。(1)1

32、35-100=359(g)35g按 100g计算。5X0.80+1.20=5.2(元)答:应付邮费5.2 元。(2)262-100=162(g)162g按 200g计算。2.0 0 X 2+1.2 0 X 5=1 0 (元)答:应付邮费1 0元。(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四、课后小结同学们学会如何解决这类型的问题了吗?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方法 1:7+1.5 X 4-7+6=1 3 (元)方法 2:1.5 X 7=1 0.5 (元)前 3 k m 少算:7-1.5 X 3=2.5 (元)应付:1 0.5+2.5=1 3 (元)教学反思:第 十 一 课 时 小 数 乘 法 一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33、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 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过程与方法:培养学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二、练习沟通1 .出示练习0.7 2 X 5 6.5X 8.4 2.9X 0.0 7 2.5X 6 1.2 X

34、 1 990.8 X 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 0 3X 5.53.7 X 4.6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2 .复习小数乘整数(1)0.7 2 X 5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2)再出示1.2 X 1 9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按照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来做。方法二,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来做。重点引导学生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1.2 X 1 99:口述:先 把1 99变 为2 0 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让

35、学生试做2 0 3 X 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法?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先观察数字的特点。3、复习小数乘小数(1)独立完成笔算。指名板书。(2)指名讲算法出示:0.8 X 0.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怎 样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0.8 X 0.9:口述: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因数0.9要对着上面0.8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乘号写在数的左侧,等号线用尺子 1 B I。2.9X 0.0 7:出示两位小数乘三位小数,并不是小数点和小数点对齐,而是末位和

36、末位对齐,然后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做。师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中的小数点位置。三、典例分析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0.36 X 0.0 4=0.1 2 X 0.5=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易错点剖析】在给乘积点小数点时,因数中共有儿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儿位,点上小数点。这时会有两种情况出现:i种是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另一种是积的末尾有0时,点上小数点后最后的0可以去掉。【归纳点评】通过两道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熟记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牢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2.下面各

37、题的计算结果对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并改正。2.7X1.8=48.6 25X0.6=26第一个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两个因数中共有两位小数,而积里面只有一位小数,所以是错误的;第二个计算结果也是错误的,因为0.6比1小,所以相乘的积应该比第一个因数小,而26比25大,所以是错误的。改正:2.7X1.8=4.86 25X0.6=15【易错点剖析】在检验小数乘法的积是否正确时,有多种验算方法,也就是说验算方法不唯一性,不管选哪种方法都是正确的。3.选一选:34.99X0.2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A.7 B.7.00 C.6.99【易错点剖析】34.99X0.2=6.998,6.998保留两

38、位小数约是7.0 0,这里的“0”不能去掉,因 为“0”在这里起到了占位的作用。【归纳点评】在求积的近似数时,要求保留儿位小数就要保留儿位小数,如果数位上的数满十向前一位进位,也 要 用“0”来占位。4.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 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 过50度部分为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50X0.52+45X0.62=53.9(元)【易错点剖析】这类收费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收费分:5 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四、拓展提高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师:你能用简便

39、方法来计算这两道题吗?0.65X1.3+0.65X1.7 0.25X9+0.25小组讨论、计算、汇报。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简便,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生 1:0.65X1.3+0.65X1.7=0.65X(1.3+1.7)=0.65X3=1.95生 2:0.25X9+0.25=0.25X(9+1)=0.25X10=2.5生3:我有个小窍门帮助同学们记忆乘法分配律。例如0.65 X 1.3+0.65 X 1.7=0,_65 X (1.3+k7)我 爱 爸 爸 和 我 爱 妈 妈 缩 为 我 爱 爸 爸 和 妈妈师:很好,用语文课上常用的缩写兔子来记乘法分配律,真是奇思妙想。五、小结质疑

40、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作业:1.用 竖 式 计 算0.76X0.32 1.08X25 0.2 5 X 0.046(保留两位小数)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5-0.125)X 8 56.5X99+56.5 4.8X100.1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0.65 X 1.3+0.65 X 1.7=0.65 X (1.3+1.7)我爱爸爸和我爱妈妈缩为我爱 爸 爸 和 妈 妈教学反思:主要问题:好题收集:第 二 单 元 位 置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

41、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儿列、第儿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

42、的思想。如 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 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

43、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课时安排:3课时1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3 .练习五.1课时第 一 课 时 位 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 材P 1 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儿行、第儿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

44、培养数感。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 .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出示教材第1 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2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互动新授(一)明确行、列的意义1.

45、师 引 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 排 叫“行”。(板书:列行)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歹h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歹U、第3行)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位置等)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二)认识数对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

46、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歹U、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3)表示。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艳、赵雪等)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0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四)应用知识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

47、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2)引导学生明确: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3.做 游 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三、巩固拓展完成教材第1 9页“做一做”。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

48、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作业:教材第2 1页练习五第1、2题。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竖排一列 左一右横排一行 前一后数 对(列,行)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 材P 2 0例2及练习五第3、4、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

49、交流。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生: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复 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数对中的第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可数对的知识,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大门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20页 动物园示意图”。(1)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

50、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0。(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指 生 回答:大门(3,0)o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大象馆(1,4)猴山(2,2)大门(3,0)熊猫馆(3,5)海洋馆(6,4)2 .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