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成都(2015四川成都中考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77930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与成都(2015四川成都中考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与成都(2015四川成都中考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与成都(2015四川成都中考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与成都(2015四川成都中考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与成都肖复兴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

2、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够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乞丐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

3、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他们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

4、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了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稚子,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时任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

5、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我们情趣盎然,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由于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成都,便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有删改)8第段中说,成都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6、)答: 9文章-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答: 10文章第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4分)答: 11第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答: (2015四川成都)8第段中说,成都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答:答:成都古今中外出过的诗人很多,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诗如水一样在这座成都滋润普及:百姓、乞丐等自发写诗的热情;

7、“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来到成都,并留下让人敬仰的“杜甫草堂”。【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通篇浏览可以发现,答案分别出现在第28段中。考生需解读题目“诗与成都”;诗对成都,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抓住文中所写人物故事归纳中心词“生活化”“平民化”来进行分析作答。】9文章-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答:答:百姓茶馆对诗;诗的恬淡和狡黠(或者人们以诗苦中作乐);乞丐也能作出不俗的诗。【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第3、4、5、6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与总结。从三段到六段可以看出诗歌对成都市民生活的影响。文章通过描写诗歌对茶馆文化、市井生活、百姓生活的影响,诗让人们自得其

8、乐;诗让生活充满情趣,诗让人在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从分值来看,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0文章第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4分)答:答:意思:赊账的时候就像桃园结义一样爽快,等到要账的时候店家就像刘备三请诸葛亮一样难办。作用:该用典通俗易懂,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赊账的简单,要账的困难;彰显出成都百姓写诗的热情和功底。来源:Z.xx.k.Com【该题考查学生对“挂账、要账”两种生活情态的理解,老板通过诗歌巧妙的说出自己不想赊账,并考查了“用典”的修辞手法。用典的全文应为:“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萧何;苏秦巧言能赊欠;徐庶不语也白

9、说,赊账好比三结义,要帐好比请诸葛;不是本号不赊账;如今要账太罗嗦。”(意思是说:进店来的客人像苏东坡一样,衣冠端正。(暗含无赊账之理),坐上来跟店家聊起来,就像韩信求着萧何一样。如同合纵家苏秦的口才,说来说去就是要赊账。但是店家在那里来一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客人也拿他没辙。赊账的时候就像桃园结义一样爽快,等到要账的时候店家就像刘备三请诸葛亮一样难办。所以末尾交代不是本店不赊账,要账的时候实在是太麻烦了。用典的好处之一是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增添趣味性。历史传说或寓言故事,使文章内蕴比较丰富。)11第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引用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答:答:不合适。第段引用的诗,皆取材于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体现的是的一种情趣盎然的恬淡、舒适、愉悦之感,与下文所说的杜甫诗歌的平民性以及让诗属于“一颗树”“一朵花”相呼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重在抒发自己的困难以及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总体基调与文本内容不相符合,故不适合。【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情感、主题的理解。堂成:“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南邻“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江村:“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以上诗歌体现了诗人的感情基调为:欣喜、闲适、悠然自得。诗歌洋溢着宁静、和谐的气氛。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写作者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的个人痛苦,以及体察人间冷暖、忧国忧民之心。考生需理解文中诗句,回忆八年级所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对比阅读,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