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教案7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四年级上册教案7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 课时目标 回忆生活,筛选内容。看看那些事情是自己在生活中发觉的,选定它们作为习作材料。 一、导语: 牛顿由于发觉苹果的落地而发觉了万有引力;瓦特由于发觉了壶盖跳动的缘由而创造了蒸汽机有多少发觉,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觉是一个特殊了不起的本事,谁把握了这个本事,谁就可能成为有本领的人。同学们肯定有自己独特的、好玩的发觉,你能把它写出来吗? 二、资料链接: 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其次自然段:“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好看得很。”这段话通过叶子的变化来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详细地描写出叶子的美,颜色:嫩红、嫩绿。样子:一顺儿朝下,匀称,没有重叠,不
2、留一点儿空隙。动态:漾起波浪。之所以描写这么详细,是由于他经过了认真观看。 三、习作构思: 1.确定习作材料。 2.抓住重点,把观看的过程清晰、详细地写下来。 3.融入感情。 四、资源共享 观看一种植物:花、草、树木等。观看一种动物:蜗牛、蝴蝶或鸟类、兽类等。 一、习作方法: 1.观看的过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发觉的?是靠观看过程中的看、听、想、试验等方法发觉的?还是靠请教别人发觉的?发觉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个阶段?详细清晰地写下来。 2.把你在发觉过程中的奇怪、困惑、兴奋等与之相关的感情融入文中。 例文:我发觉了潮来花籽的隐秘 二、快乐练笔 三、沟通探究 同桌间相互沟通自己认为写得精彩
3、的段落,并进展评议。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读六个字。 2.了解乌塔单独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力量。 3.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熟悉到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力量的重要。 重点难点 了解乌塔单独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她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力量。 课前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不熟悉的生字查生字表或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四、总结:乌塔是个怎样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六、对比上述争论结果,自己还存在哪些
4、问题,需要努力 同学们,你们听说到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立旅游欧洲的故事吗,今日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检查课文的朗读状况。 默读课文,思索,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依据文中内容答复。 集体争论: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生活独立的人: 思想独立的人: 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1、多做事,多实践,能自己干的,自己干。 2、不要依靠父母。 3、多学习。 4、做事要有规划性。 5、做有毅力的人。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自读课文。 逐段阅读课文。 边默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来。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买的冰激凌喝水都很贵”很有生活阅历。 “乘火车票旅行,由于年纪小
5、,可以享受优待”很有经济头脑。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做事很有规划 “为这次旅行预备了3年,自己打工挣钱”有毅力 “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懂事、有爱心。 “我也是家里的珍宝”不同意中国人爱孩子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熟悉世界总不完善”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自由发言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 乌塔:生活独立 思想独立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熟悉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洁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依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能
6、发觉信息并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3、培育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争论、沟通的力量。 课前学习 依据阅读材料,帮忙学生回忆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课上沟通 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沟通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局部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精确反映数量、还要留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留意:假如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精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明确:只有精确绘制,才能精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自主探究 1、设置悬念,用认知冲突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7、 假如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预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明显是不行的,怎么解决? 2、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假如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预备怎么做?(争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争论、沟通:怎么表示?留意什么?留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 (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明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一样之处?又有什么区分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
8、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刚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争论沟通。 全班沟通,明确:城市人口渐渐增多,乡村人口渐渐削减,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进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削减,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觉了许多的信息,了解了许多状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
9、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觉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到1987年,达50亿,经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亿,今年7月,联合国发表最新的世界人口报告,全球人口到达67亿,相当于把现在世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从地球排到月球排20次。人口数量急剧膨胀,意味着地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受到威逼。地球是我
10、们的家园,到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将何以为家? 我们国家实行的规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掌握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爱护我们四周的环境,节省使用资源。 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其次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详细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进展
11、数学思索,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力量。 4. 直观感受大事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沟通思想。 5.培育学生有序观看、有条理思索的习惯和学问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快,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题。 教学预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胜利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稳固统计熟悉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日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动物园里正预备给一位
12、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教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依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觉?生:我发觉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嬉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嬉戏方法;嬉戏规章。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稳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依据图表,你发觉了什么?(什
13、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依据图表,推想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教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爱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教师请客!教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爱吃的水果都登记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觉状况,解决问题 依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觉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
14、学校的教师,知道学校是男教师多还是女教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忙农业生产! 比多少! 五、学习状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状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觉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六、品牌电视事例,课堂延长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把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2、敏捷运用“四舍五入”法进展除法的估算。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把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四舍五入”法进展估算。 教学预备:课件、
15、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分钟计时口算) 口算卡: 509 6020 408 8040 3003 12030 203 18060 604 24040 805 42060 509 24060 62 40080 246 72090 408 35940 903 22018 804 8038 605 6220 二、谈话: 师:今日我们学习什么? 生:口算除法。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看屏幕上知道的。 师:你们真擅长观看,教师盼望大家连续发扬这个优点,并且通过合作、沟通共同完本钱节课的学习。 三、1号学案: 学问点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自学 限时5分钟) 1、请翻开书78页,看图理解题意:
16、要求8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求:( )里面有几个( )。 所以用( )法计算,列式是( ) 2、讨论口算方法: 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 由于20( )80 所以8020( ) 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由于82( ) 所以8020( ) 3、请你完整的列式解答 时间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吗?看看你的同桌,假如两人都完成,沟通你们的学习结果,如有困难,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组合作。 没有问题请总结归纳: 整十数除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 师:有问题吗?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学问点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5分钟哦,你能行!) 8320 8019 想:观看发觉,( )接近( ),所以在计算8320时,可
17、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由于(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计算8019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由于( )( )( ) ,所以8019( )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展口算。 很简洁吧,同桌看看你们的答案一样吧!“小结”看黑板,和教师的一样吗? 没问题就试试看,你会算吗?(选择其中一竖行,同桌两人口述,要说明你的口算理由啊!) 6030 9030 8040 6130 9230 8038 2号学案:(请你根据1号学案方法自学下面内容) 一、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18、翻开书79页(2),快速完成(只说不写) 1、理解题意,要求 就是求 。 2、口算方法:算( )法想( )法 由于 所以 。 利用( )计算 由于 所以 。 3、完整解答。 师生汇报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计算12230 和12028时(同桌俩人各选一个,照下面的样子说明你的计算方法) 我选择( ),我观看发觉:(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由于( )( )( ) ,所以( ) 比拟1号、2号学案,你来总结:(总结完成后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样吗?)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是: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
19、(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展口算。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非常美丽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详细刻画了钱塘潮的宏伟壮丽,有声有色,有风光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衬托,是很好的进展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展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忙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到达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学问的意义构建的目
20、的。基于此熟悉,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讲解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讨论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 根底目标: 1、小组合作,制作音乐风光讲解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丽,呈现钱江潮的壮丽,从而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2、进展朗读训练。 进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育合作、交往的力量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丽。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展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教学
21、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展布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闻名江流。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表达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师生交互,让学生感知文本。 多么壮丽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
22、感到傲慢和骄傲,现在有许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当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任务驱动:编写导游词)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扫瞄图片。你预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沟通,品读。 潮来前覆盖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朝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安静、漂亮,来时的汹涌、宏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运用比方、比照等手法。 三、成果展现,让学生体验文本。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
23、想在你的讲解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舞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留意安全,感到骄傲等等 2、还可以参加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讲解词。 沟通反应。 四、拓展延长,让学生超越文本。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丽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进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解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把握重点字句,积存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尝文章的美丽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
24、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丽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宏伟壮丽,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清楚。这一方面是由于构造精致,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惜墨如金,用语非常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方、夸大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争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
25、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展,小组争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订正) 1、 翻译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 b、方:当时 c、仅:几乎,将近 d、既而:随着 e、际天: 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g、沃:用水淋洗 h、势极:来势极其 2、 翻译其次自然段: 重点字词: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突然。略一点点 逝去,? 3、 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 溯迎逆流迎着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鲸波巨浪 4、 翻译第四自
26、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 穹高 僦赁租用 容许,使。 三、 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进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非常喧闹。 1、 小组争论本文四段段意: a) 写海潮的宏伟壮丽 b) 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 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 研读赏析: 1、 指明读第一自然段:(争论) a、 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展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展正面描绘,由远及近
27、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 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宏伟,形象生动,照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 运用了什么修辞?(比方、夸大) 2、 齐读2、3、4段,答复: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美,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英勇精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非常生动,既用了比方、夸大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 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 布置作业: 1、 生字、解词各2遍 2、 翻译文章1遍 3、 课后1、2 4、 周记:课后三